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师范大学(2012-2017)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2012-2017)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2012-2017)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2012-2017)考研真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 学校教育制度

3. 发现学习

4. 三纲领、八条目

5. 《大教学论》

6. 元认知

二、简答题(10*4=40分)

1.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 简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4. 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论述题(20*4=80分)

1. 德育的发展过程的特点。

2. 论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3.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教学的异同。

4. 杜威的本质教育思想及影响。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

2.教学

3.六艺

4.白板说

5.学习动机

6.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体系。

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3.试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4.试述教学过程应该处理好那几种关系。

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教学相长

2.中体西用

3.苏格拉底法

4.班级授课制

5.学习策略

6.知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思想。

2.简述终身教育思潮的观点。

3.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试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3.试述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观与学校观的异同。

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导组织形式。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课程

2.班级授课制

3.有教无类

4.苏格拉底方法

5.最近发展区

6.知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2.简要说明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及其主要的学习规律。

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论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

3.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4.试述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教育

2.合作学习

3.教学相长

4.苏格拉底法

5.多元智力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2.简述历史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

3.简述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试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在教学过程应当处理好哪些关系,并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4.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杜威的理论关系。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三舍法

2.苏格拉底法

3.白板说

4.心理发展

5.原型启发

6.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3.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2.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3.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最新答案

1 《大趋势》的作者是()。 0.0分 ?A、 约瑟夫·奈 ? ?B、 丹尼尔·卡尼曼 ? ?C、 保罗.肯尼迪 ? ?D、 约翰·奈斯比特 ? 我的答案:A 2 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 ?B、

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 ?C、 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 ?D、 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 我的答案:B 3 古希腊人大量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崇尚()。 1.0分 ?A、 自然美 ? ?B、 人体美 ? ?C、 心灵美 ? ?D、 形式美 ?

我的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社会美的有()。 1.0分 ?A、 民俗风情 ? ?B、 人物美 ? ?C、 休闲文化 ? ?D、 山川河流 ? 我的答案:D 5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6 审美趣味集合了以下哪种要素?()1.0分 ?A、 审美偏爱 ? ?B、 审美标准 ? ?C、 审美理想 ?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科学家常常因追求美而走向真理。 ? ?B、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C、 美育的目标是使人获得足够的知识。 ? ?D、 美育应该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 我的答案:C 8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分 ?A、 艺术品是意象的外化。

?B、 艺术的本体就是美,艺术和美是不可分的。 ? ?C、 狭义的美是审美意象。 ? ?D、 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 ? 我的答案:C 9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1.0分 ?A、 唯美 ? ?B、 生命 ? ?C、 唯心 ? ?D、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软件工程试题续

一单项选择题 1(A )是为了确保每个开发过程的质量,防止把软件差错传递到下一个过程而进行的工作。 A质量检测B 软件容错C 软件维护D 系统容错 2 “软件危机”是指( C ) A计算机病毒的出现B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活动 C软件开发和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D人们过分迷恋计算机系统 D3 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需要( B ) A 一个输入流 B 一个输出流 C 一个输入或输出流 D 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4OO方法建模不需要建立以下哪种模型(C )。 A.对象模型B.功能模型C.数据模型D.动态模型 5 UM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哪种软件开发方法( C )。 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 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D.基于数据的数据流开发方法。 6 按照层次来划分,UML的基本构造块包含:视图图和(B)。 A)功能模型B)模型元素C)示例D)视图元素 7测试的关键问题是( D ) A 如何组织对软件的评审 B 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 C 如何采用综合策略 D 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8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D) A.不能嵌套使用B只能用来写简单程序C.已经用硬件实D.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12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C)。 A)数组递推排序B)递归递推迭代C)顺序选择循环D)过程子程序分程序 13 传统的详细设计的工具主要包括(A)。 A)程序流程图B)数据结构设计C)模块和接口D)DFD图 14 从测试阶段角度,测试正确的顺序是(A),同时给出所选择的正确策略含义和被测对象的 什么?①单元测试②集成测试③系统测试④验收测试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15 从事物的组成部件及每个部件的属性,功能来认识事物这种方法被称为( A)的方法 A面向对象B面向数据C面向过程D面向属性 16 单元测试的测试对象是(B)A系统B程序模块C模块接口D系统功能 17 对象的三要素是(C)。 A)窗口、事件、消息B)窗口、数据、动作C)属性、方法、事件D)数据、函数 18 对象模型技术是1991年由Jame Rumbaugh等5人提出来的,该方法把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构造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中,将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A)和实现4个阶段。A)对象设计B)类的设计C)模块设计D)程序设计 19 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C)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A.结合B.隐藏C.封装D.抽象 C20 对象是面向对象开发的基本成分,每个对象可用它的一组(A)和它可以执行的一组操作来定义。A.服务B.参数C.属性D.调用 22 根据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C ) 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改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23 黑盒测试侧重于( A )。 A.软件的整体功能B.有关代码的知识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

四川师范大学“国学秀”之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决赛

四川师范大学“国学秀”之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决赛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瑰宝。2014年12月16日上午10点,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届“博学杯”学术科技节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决赛在狮子山校区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担任本次决赛评委的有: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普通话国家级测试员汤洪老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苗笑武老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教学新秀奖获得者刘开军老师。 在主持人简单介绍了评分细则之后,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是由音乐学院的四名学生为我们带来李白的千古名作《将进酒》,铿锵有力而富于变化的诵读不仅生动展现了诗人李白的狂放不羁,更是与其丰富的情感融为一体。紧接着是文学院的同学带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外国语学院的《岳阳楼记》等。 国际教育学院的五名参赛学生今天为大家带来《孔子学院之朗诵课堂》,他们身着中国传统服饰,举止得体大方,步履从容坚定,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趣的朗诵。两名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同学率先开始了诵读,来自印度的费翔用堪称流利的普通话深情地进行了诵读,赢得台下掌声阵阵。而米仁的表现则可圈可点,在诵读时出现了忘词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本次比赛认真而努力的准备着,并通过这次机会让自己的汉语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在国际教育学院全体参赛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比赛他们取得了94.00分的优秀成绩。 比赛进行到最后,针对参赛选手们的表现,苗笑武老师、汤洪院长、刘开军老师分别对此做出了点评。苗老师从“国学秀”出发,引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思考。他指出,“秀”主要是秀出我们内在的气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韵味,还要秀出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理解之后的呈现方式。国学秀区别于普通背诵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国学秀做到了“一内一外,内深外放”,对文章内涵理解深刻,并且外在表现能放得出来。汤洪院长则主要从语音的角度,针对选手们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做出了纠正及指导。并指出选手们在选材上面的局限性,期待下届国学秀能有更多的国学经典通过国学秀这个舞台为大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1.0 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1.0 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0 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0 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0 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1.0 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1.0 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1.0 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1.0 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最新-《美学原理》整理版

《美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1.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思维能否反映并正确反映物质。 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3.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8.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0.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处于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11.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 12.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13.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15.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18.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哲学基础。 20.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22.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3.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4.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25.真理发展规律: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2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27.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9.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 30.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1.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32.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3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35.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36.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7.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38.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39.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针对选择/填空,特此总结,以供参考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 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 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 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 或者说:美学研 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 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 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 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 :观念、意识;思想) 从人类朦胧的审 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 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 Aesthetic.1735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 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 美是理 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 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 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 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 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 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 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如《蒙娜丽莎》 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 车尔尼雪 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 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 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 等,西方没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 、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 (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 、西(抽象性、哲学味、 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 、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 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 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 思想一脉相承。 以为人(君子) 也就是仁、义、 美感。荀子: 的。 2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二、结合艺术来 研究美 1、从主客观 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 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 (二)再就审 美主体(审美者)来说, 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 等) 2什么是美? 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B.美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 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 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 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 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 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 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 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 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 、1750) 中庸之道”的哲学 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 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 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 (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 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 致其用”, 是有功利性 其核心是 的美应当是 礼、智等。 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分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 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 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 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分A、 自然的面貌 B、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人和自然的关系我的答案:D 6 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怅诗》 D、 《葬花词》我的答案:C 7 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D 8 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分 A、 道家学说 B、逻辑学 C、唯识论 D、因明学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分 A、荀子 B、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我的答案:C 11 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分

历史学各大专业 院校排名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 1 北京师范大学5★ 1 1 2 南开大学5★ 1 1 3 北京大学4★ 1 1 4 武汉大学4★0 1 5 中山大学4★0 1 6 中国人民大学4★0 1 7 华东师范大学4★0 1 8 山东大学4★0 1 9 天津师范大学3★0 1 10 复旦大学3★0 1 11 首都师范大学3★0 1 12 四川大学3★0 1 13 东北师范大学3★0 1 14 福建师范大学3★0 1 15 湖南师范大学3★0 0 16 淮北师范大学3★0 0 17 曲阜师范大学3★0 0 18 兰州大学3★0 0 19 陕西师范大学3★0 0 20 华中师范大学3★0 0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北京大学A+ 4 复旦大学 A 7 首都师范大学 A 2 吉林大学A+ 5 西北大学 A 3 南开大学 A 6 山东大学 A B+等(10个):四川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B等(9个):山西大学、厦门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烟台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C等(7个):名单略更多信息加扣:咿叁玖领玖吧思玖贰期

060103 历史地理学 排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 称 等 级 1 复旦大学A+ 3 北京大学 A 2 陕西师范大 学 A 4 中国人民大 学 A B+等(5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 B等(5个):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C等(4个):名单略 060104 历史文献学 排名 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兰州大学A+ 4 安徽大学 A 7 厦门大学 A 2 吉林大学A+ 5 北京师范大学 A 8 东北师范大学 A 3 四川大学 A 6 中国人民大学 A 9 华中师范大学 A B+等(13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 B等(14个):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鲁东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C等(9个):名单略

2017《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20) 成绩:96.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它的悲剧性的主题是美的毁灭。 B、 它的人生感表现为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 C、 它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 D、 它杂糅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 我的答案:C 2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体现出()。(1.0分)1.0 分 A、 人的风姿与风神美 B、 心灵美 C、 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D、 人体美 我的答案:C 3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最本质的特点有()个。(1.0分)1.0 分A、 三 B、 四 C、 五 D、 六 我的答案:B 4主张取消艺术与非艺术区别的人不包括()。(1.0分)1.0 分 A、 康德 B、 安迪·沃霍尔 C、 约瑟夫·孔苏斯 D、 欧登伯格 我的答案:A

5关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他们是小说中对生活最敏感,体验最深刻的两个人物。 B、 他俩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一条主要线索。 C、 在情榜上,贾宝玉被评为“情情”,而林黛玉则是“情不情”。 D、 他们两个人都常常忧郁惆怅。 我的答案:C 6不属于“现量”的含义的有()。(1.0分)1.0 分 A、 现成 B、 过去的认识 C、 现在 D、 显现真实 我的答案:B 7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1.0分)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8下列不属于社会美的有()。(1.0分)1.0 分 A、 民俗风情 B、 人物美 C、 休闲文化 D、 山川河流 我的答案:D 9以下哪个人物不被认为是欧洲雕塑史上的高峰?()(1.0分)1.0 分 A、 亨利摩尔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 2010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概念解析(10选8 ,每题5分,共40分) 1 矿物与岩石 2 解理与节理 3 径流模数与径流系数 4 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 5 气候与气候系统 6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 7 种群与群落 8 土壤与土地 9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0 河流阶地与河漫滩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陆地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类型? 2 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特征? 3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 论述我国水土流失的自然和社会原因,目前有哪些治理措施? 3 举例说明我国西部气候近几十年来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 2009年(地理学综合) 一比较下列概念(共40分) 1 震级与烈度 2 地域分异规律与自然区划 3 民族与种族 4 宗教与文化 二简答题(共80分) 1 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15分) 2 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关系(15分) 3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 4 简述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20分) 5 简述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三试分析我国横断山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50分) 2008年(地理学综合)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 水量平衡 2 潜育土 3 国家边界 4 人口迁移机制 二简答题(共40分) 1 季风环流有什么特征 2 板块边界类型 3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 4 中国旅游地有哪些基本类型 三读图 1 读下图,说明曲线反应的理论意义(挪威雪线高度那) 2 下图分别说明了哪些地域结构模型理论(3种)四论述题(共60分) 1 地球表面有哪些特征 2 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有什么作用 3 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土地评价 2007年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概念(共20分) 1 温室效应或花房效应 2 风化作用 3 生物多样性 4 自然区划 二简答题(共90分) 1 简述气候变化原因20分 2 简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和各种补给的特点15分 3 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分 4 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20分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 三论述题40分 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2006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地中海气候 2 土地评价 3 喀斯特地貌 4 风化壳 5 地域分异规律 二简答题共70分 1 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的影响15分 2 简述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15分

川师大美学原理真题

美学原理 四川师范大学 201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意境 2.形式说 3.人物美 4.审美趣味 5.“感兴” 6.人生境界 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60分) 7.简述美学史上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谁高谁低的争论并谈谈你的理解。 8.简述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论内涵。 9.简述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概念的内涵。 10.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态度的论述是什么? 11.丑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12.简述“真”、“善”、“美”统一的含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3.为什么说“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14.为什么说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 15.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怎样理解的? 16.崇高审美形态的文化起源有哪些?其艺术风格有哪些?

四川师范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空灵 2.“有意味的形式” 3.诗言志 4.感兴 5.荒诞 6.审美态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上的讨论形成了哪些学说? 2.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有哪些? 3.怎么理解“诗无达志”? 4.简述沉郁的审美特征。 5.比较意象与意境。 6.简述悲剧的本质。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2.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3.从审美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任意一个艺术品。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美感的愉悦性。

四川师范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移情 2.审美趣味 3.自然美 4.沉郁 5.美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6.简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 7.简述“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8.简述“丑”的审美价值。 9.简述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10.简述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理解。 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1.为什么说“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12.如何理解“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13.谈谈你对“艺术终结”问题的理解。

川师实验三 死锁的避免

数学与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学期:_ 2019_ 至_ 2020 第_ 1 学期 2019 年 11 月 19 日 课程名称:_计算机操作系统专业:_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7 级 _ 班 实验编号: 3 实验项目:死锁的避免指导教师: 姓名:学号:实验成绩: 实验三死锁的避免 (综合性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有关资源申请、避免死锁等概念; (2)加深理解采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的具体实施方法。 2、实验内容 编程模拟多进程共享多类资源,采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的工作过程。要求: (1)判定当前状态是否安全,若安全给出安全序列; (2)在安全状态下,某进程提出资源请求,判定能否分配。 3、实验准备 (1)理解死锁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2)理解采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的基本思想。 4.实验步骤 银行家算法是最具代表性的避免死锁的方法。 这个算法因为本来是为银行设计的而得名,这种算法的提出能保证银行在发送贷款的时候,不会发生不满足所有用户需要的情况。 联系到操作系统上就是:每一个新进程进入系统时,必须声明需要每种资源的最大数目,其数目不能超过系统所拥有的的资源总量。当进程请求一组资源时,系统必须首先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该进程,若有,再进一步计算在将这些资源分配给进程后,是否会使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果不会才将资源分配给它,否则让进程等待。 银行家算法中的数据结构, (1)Available向量:系统中可利用的资源数目 (2)Max矩阵:每个进程对每种资源的最大需求 (3)Allocation矩阵:每个进程已分配的各类资源的数目 (4)Need矩阵:每个进程尚需的各类资源数 银行家算法: 在避免死锁的方法中,所施加的限制条件较弱,有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系统性能。在该方法中把系统的状态分为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状态,只要能使系统始终都处于安全状态,便可以避免发生死锁。 银行家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分配资源之前,判断系统是否是安全的;若是,才分配。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避免死锁的算法。 设进程cusneed提出请求REQUEST [i],则银行家算法按如下规则进行判断。

川师世界古代史复习张松韬版

一.名词解释 ●吠陀时代P92 吠陀时代指印度成立吠陀圣典的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吠陀”意思是知识,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头传下来的。由于这一历史时期迄今没有重大考古发现,而有丰富的传说材料。这种传说材料搜集在这称之为吠陀的文献中,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为前、后二期。公元前1500~前900年被称为前期吠陀时代,这一时期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古印度的最初阶段。畜牧业占主要地位,农业逐渐提高。私有制产生,等级划分出现。公元前900~前600年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铁器推广,商业兴起,国家出现。 ●所罗门王p74 王(公元前960-前930年)是的国王,在作王四十年,为的儿子,犹太人智慧之王。在位期间同埃及和推罗结为盟友,建立起强大的海军,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红海一代。曾广召工匠在巴基斯坦地区的许多城市进行建设,创造了著名的犹太教圣殿。他将以色列犹太国家划分为十二个行省,建立起税收和劳役制度,巩固了君主政体。所罗门王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也是世界历史上富有传奇的君王之一。 ●佛陀p136 佛陀简称为,其意为“者”。是人们对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相传乔达摩.悉达多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城释迦族首领净饭王的儿子。自幼喜欢离群并思考人生问题。于29岁出家修道,在出家7年后某次长达7天7夜的苦想后大彻大悟,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佛陀。佛陀在恒河流域魔揭陀等国游历传教40多年,至80岁去世(约公元前486年),他去世后,佛教继续传播逐渐至南亚,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p51 楔形文字是约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创造的一种用来记录的符号。。最初苏美尔人用板泥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后来这些图画符号演化为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文字模式形成。随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苏美尔人开始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声音,后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文化成就。并且锲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p1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