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小说研究平时作业完成版.docx

明清小说研究平时作业完成版.docx

明清小说研究平时作业完成版.docx
明清小说研究平时作业完成版.docx

一、名词解释

1、通俗小说【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2、文言小说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见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

3、改编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

4、独创独特的创造;独自创造。

5、小说流派小说流派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艺术主张、表现方法、审美趣味和小说风格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小说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小说派别。

6、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7、“世代累积”型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传播史上,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大都有一个由素材积累、逐渐加工和最后形成较高质量小说文本的过程。明朝是中国小说最兴盛的朝代,其中代表作品有所谓的四大奇书,这四大奇书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说话人的底本演化而来,再经由一些文人加以润饰、考证、整理而成的。此一类由不知名的群众作者同文人作家先后参与进来,对原始素材、先行故事和并行的修订本进行加工制作、修改完善,历经数代而后由杰出文人写定的作品,有学者称之为世代累积性作品。

8、白描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9、熊大木模式明清通俗小说兼为精神产品与文化商品,负责传播的书坊主干预创作的“熊大木现象”,是这种双重品格必然的外在表现,平庸之作叠出也相应地构成小说创作演进的重要环节。

10、讲史演义指在不影响历史最终轨迹的前提下,带有夸张、玄幻色彩的演说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战争的故事等,虽细节与史实有出入但能增加听众兴趣和故事的耐听情节。

11、神魔小说中国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但虽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中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着。

12、中篇传奇小说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传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实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唐代许多着名的文学家都写过传奇。部分高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着名小说戏剧的蓝本。

13、拟话本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

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姓名 邯郸学院2009级生物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 前言:我国现有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以1 7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逐渐减少。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增长的要求,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效农业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植物保护措施,农作物的保收增产将无法实现。化学农药在使农业生产受益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弊端,最为关注的是农药残留、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和害虫再猖獗问题以及农药对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恶果。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它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萜烯类、酚类、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数目可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植物源杀虫剂就是一类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趋势。目前,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新的热点[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象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微量复杂结构成分也因使用先进的鉴定手段而得以成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2]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些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用来杀虫,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之为杀虫植物,而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而制成的杀虫制剂称为植物杀虫剂。植物源农药如烟碱、苦参碱、印楝素、川楝素、茼篙素、异羊角扭甙、茶皂素、鱼藤酮、除虫菊酯、植物精油和转基因植物(种子)等[3]。这些植物体内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各不相同,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很大。杀虫植物体内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杀虫植物的品种、年龄、植株所处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植物次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效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显示出光活化特性。自从吠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花椒毒素的光活化性质被首次发现(Berenbaum,1978)以来,陆续发现的植物源光活化毒素主要有:吠喃香豆素类(线型--花椒毒素;角型--当归根素)、多炔类与噻吩类、生物碱类(茵芋碱skimmianine、短颈苔碱brevicolline、呋喃喹啉碱和异喹啉生物碱等)、扩展醌类(金丝桃素hypericin和尾孢菌素等)、其它化合物(苯并呋喃、苯并吡喃、去甲二氢愈创木酸、lachnanthocarpone、脱镁叶绿酸甲基酯类、砧吨染料和噻吩类)。国外研究光活化杀虫剂的主要国家是加拿大和美国,国内徐汉虹等(1993)首先报道了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精油含有的茵陈二炔(Capilene)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生物活性受光照的激发而增强。除了用于杀虫外,光活化农药也用于杀病毒、病菌、线虫等。与一般化学农药相比,光活化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等优点,对人畜安全,作为一类新型无公害农药有巨大的潜力[4]。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一、明代文学 (一)总论 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 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 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 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 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 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二)明代诗文 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 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 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 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

从古籍中浅谈杭州民俗

从古籍中寻找杭州民俗 ——以《西湖二集》与《梦粱录》为例 孙磊 06中本三班 0605001130 摘要:诗人读之,固可说,这是诗;史家读之,固可说,这是史;民俗学者读之,固可说,这是民俗。书籍,是时代的化石。在许多书籍中,我们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古人的民俗。同时,通过书籍对民俗的研究更队我们保护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吴自牧的《梦粱录》与明代文人周清原所作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昔日杭州的民俗画,对于杭州民俗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杭州民俗在两本书籍为例,为大家讲述书中的杭州民俗。 关键词:梦粱录;西湖二集;杭州风俗;民俗文化 前言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中,随着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有民俗进行规范。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民族民间文化大系统的重要组成。民俗可以教化于人,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民俗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规范我们的行为;民俗更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总之,民俗对于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正在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是消逝。保护民俗文化刻不容缓。书籍,是时代的化石。每部书都具有记录历史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诗人读之,固可说,这是诗;史家读之,固可说,这是史;民俗学者读之,固可说,这是民俗。在许多书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古人的民俗。同时通过书籍对民俗的研究更队我们抱回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杭州自古便是浙江的政治文化中心,最早可见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宋元明清时期更是南方重要城市。杭州民情风俗,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被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具有杭州独特的江南风情。 《梦粱录》与《西湖二集》这两本古书对于研究杭州地方风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吴自牧的《梦粱录》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景观和市情风物的书。它是

《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明清小说》期考试题 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四)考试时间:120分钟 教材: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 班级:学号:姓名: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现存宋金时期惟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 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三位一体。 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 13.《桃花扇》的作者是()。 14.朱权著的《》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15.魏良辅的《》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 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4.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 A.吴江派 B.临川派 C.骈俪派 5.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 一、填空: 2、以书坊主身份参与小说编创的有余象斗、杨尔曾、凌濛初。 6、“时事小说”具有新闻性、通俗性、真实性、政治性与轰动性四个特点。 7、祝枝山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江海歼渠记》。 10、清初前期的长篇人情小说主要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11、康熙年间禁毁小说的四次发生在康熙26年、年、年、年。 15、“近真”的狭邪小说以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为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无分): 1、《歧路灯》是:CD 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12、李渔参与编创的作品有:BC A《东周列国志》B《连城璧》C《十二楼》D《豆棚闲话》 20、属明末时事小说的作品有:ACD A《警世阴阳梦》B《笔梨园》C《剿闯通俗小说》D《樵史演义》 三、简述题: 1、《西游记》的历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答: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康熙年间禁毁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3、《红楼梦》对小说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后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诗文的衰落和小说、戏曲的勃兴,或称之为传统“雅”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这一重大变化的理论成果突出表现在明清两代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发达。 明代小说戏曲批评发展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是很繁荣的,从数量上说比小说理论批评要多得多,而且有不少专著,不过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理论价值和涉及理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却不如小说理论批评。 明代小说批评发展 明代的小说理论批评包括对文言小说的批评和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但以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为多,也重要的多,涉及的理论范围也比较广。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是在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上。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是围绕着四部不朽的长篇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著名的白话短篇汇编“三言”、“二拍”而展开的。 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首先是从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开始的,《三国演义》目前所存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刊本,在书前有明弘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说明在弘治年间已有刻本,他的这篇序是现存明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评论。 从嘉靖年间开始,对白话小说的批评就多起来了。《水浒传》较早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郭武定本,今未见。嘉靖八子之一李开先在《词谑》中就已经提出:“《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又如熊大林,字钟谷,是嘉靖时的书坊主人,他编过不少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在一些书的序言中也对小说理论发表过一些重要见解。吴承恩也有过一些对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看法。 到隆庆、万历年间,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小说批评的一大发展是开始有了评点,小说评点是从对诗文的评点发展而来的,但它的盛行则主要归功于李贽。李贽是最早评点白话小说的,以评点《水浒》最为出名。此后又有许多人继李贽后对小说进行评点,例如,余象斗,批评过《水浒》、《三国》等。陈继儒批评过《唐书演义》、《列国志传》等多种小说。小说评点遂发展成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体。 而到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关于小说的论著就很多了。它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小说的序跋中,如冯梦龙(1574—1646)、凌濛初(1580—1644)、袁于令(1592—1674)等,都是很有名的小说批评家。同时在一些文人的笔记杂著中也有不少论述,如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谢肇淛的

小说研究试卷答案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综合 一、填空(20分): 1、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2、《辽阳海神传》的作者是蔡羽,《觅灯因话》的作者是邵景詹。 3、“二拍”的作者是凌濛初,“三言”是指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4、瞿佑的文言小说代表作为剪灯新话,袁枚的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子不语,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阅微草堂笔记 5、清初前期的长篇独创之作是醒世姻缘传,清初在小说与戏曲两方面都有成就的著名作家是李渔。 6、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8、“溢美”的狭邪小说以《品花宝鉴》、《花月痕》为代表。除了《红楼梦》出现以后,清代小说续书较多的时期是清初前期。9、提出“熏浸刺提”说的是梁启超。10、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11、“三话”是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三言”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 世恒言》。12、《辽阳海 神传》的作者是蔡羽、 《负情侬传》的作者是 宋懋澄。13、纪昀文 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阅微草堂笔记,袁枚 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子不语。14、梁启超 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 感染力是“熏”、“浸”、 刺、提。15、书 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 编创被称为熊大木 模式。16、万历中期以 后,出版中心由福 建移至江浙。 17、康熙二十六 (1687)年,清政 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18、《红楼梦》的问 世,标志着明清小说由 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 的结束;《娱目醒心 编》的出版给拟话本 小说的发展划上了最 后的句号。 19、金圣叹评点了《水 浒传》,毛宗岗评点的 是《三国演义》。 二、多项选择题(20 分,多选少选均无分): 1、《镜花缘》是:A讲 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 作品C通俗小说D章 回小说 2、由改编向独创过渡 的小说类型有:A拟话 本小说B时事小说C 神魔小说D公案小说 3、以下属拟话本小说 的有:A《石点头》B 《照世杯》C《十二楼》 D《豆棚闲话》 4、以下属“才子佳人 小说”的有:A《玉娇 梨》B《平山冷燕》C 《谢天香》D《三妙传》 5、编撰拟话本小说的 有:A熊大木B余邵 鱼C李渔D凌蒙初 6、以下属人情小说的 作品有:A《东周列 国志》B《生绡剪》C 《平山冷燕》D《痴婆 子传》 7以下属清初“时事小 说”的有:A《新世 鸿勋》B《七峰遗编》 C《魏忠贤小说斥奸 书》D《剿闯通俗演义》 8、乾隆朝的长篇小说 有:A《儒林外史》B 与《野叟曝言》C《歧 路灯》D《绿野仙踪》 9、将侠义小说与其他 小说流派相结合的作 品有: A《铁花仙史》B《儿 女英雄传》C《镜花缘》 D《施公案》 10、写过谴责小说的人 物有:A梁启超B黄 遵宪C曾朴D李宝嘉 11、《金瓶梅》是:A 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 型作品C通俗小说D 章回小说 12、属人情小说的作品 有:A《樵史演义》B 《七峰遗编》C《世无 匹》D《浓情快史》 13、以下属短篇白话小 说的有:A《三言》B 《二拍》C《十二楼》 D《生绡剪》 14、在《聊斋志异》影 响下出现的文言小说 集有: A《谐铎》B《夜谭随 录》C《萤窗异草》D 《语怪》 15、拟话本的格式主要 有:A头回B头话C 入话D正话 16、冯梦龙参与编创的 作品有:A《警世通 言》B《喻世名言》C 《情史》D《无声戏》 17被官方机构出版的 作品有:A《三国演 义》B《水浒传》C《剿 闯通俗小说》D《樵史 演义》 18、属文言小说的有: A效颦集B野叟曝言C 阅微草堂笔记D绿野 仙踪 19、续书较多的历史时 期是:A清初前期B 康熙后期至雍正朝C 顺治至康熙前期D乾 隆晚期 20、以书坊主身份编撰 小说的有: A余象斗B杨尔曾C 冯梦龙D孙高亮 三、名词解释(8分): 1、熊大木模式"熊 大木模式"有两层含 意。首先,它指负责传 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 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 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 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 说创作领域。其次,尽 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 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 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 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 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 品形态也易于辨认。由 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 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 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 大木模式"。 2、头回:名"得胜头 回",指"正话"前的小 故事。"头回"在情节上 与"正话"并无关系,但 在主题思想上有相合 之处。"头回"产生于宋 元说书,它的出现并不 是创作上的需要,而是 商业上的考虑。对说书 艺人来说,听众的多寡 直接影响到生计,他希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 WTO 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 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 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 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 4 -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拒食、毒杀和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等。 三萜类化合物有目前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昆虫拒食剂印度印楝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 ,它对 2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作用。三萜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拒食作用。 1. 3 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 ,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 4 番荔枝内酯 番荔枝内酯是番荔枝科植物特征性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它与以往发现的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相比有较大区别 ,由 35~39 个碳原子构成化合物骨架 ,分子中的四氢呋喃环和末端γ- 内酯环通过碳链相连接 ,碳链上常带有羟基、酮基和乙酰氧基等。番荔枝内酯通过强烈的胃毒和拒食作用来体现其杀虫活性。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一、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别署天池生、田水月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有杂剧《四声猿》,即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组成的合集,被誉为“明曲之第一”。四剧之中,尤以《狂鼓史》成就最高。 2.吕天成的代表作:作传奇《烟鬟阁十二种》,杂剧八种,今存杂剧《齐东绝倒》一种,他的戏曲理论著作《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他确立了吕天成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3.王骥德的代表作:杂剧《男王后》,他的《曲律》四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南北曲的论著。 4.明代三大传奇:A、嘉靖、隆庆年间,先后产生了著名的“三大传奇”。 B、三大传奇分别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阙名的《鸣凤记》 5.吴江派:明代年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即吴江派。 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沈自晋等。 沈璟,吴江派的领袖人。 他的戏剧理论主张: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这两点也是吴江派共同的理论主张。 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戏剧作品:沈璟——前期《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 后期《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 顾大典——《青衫记》 卜世臣——《冬青记》 袁于令——《西楼记》、《金锁记》、《鹔鸘裘》、《长生乐》(合称《剑啸阁传奇》) 沈自晋——《一种情》、《望湖亭》、《翠屏山》 6.临川四梦:浪漫主义剧作“临川四梦”通过神游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惯用手法。他四部名著《牡丹亭》(又称《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都从写梦开始,他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所以他写的这些剧本合称为“临川四梦”。 7.公安派: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8.三言二拍:冯梦龙一生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分别刊刻于天启元年前后、天启四年和天启七年,各四十种,共计一百二十篇。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拍案惊奇》(又称《初刻拍案惊奇》)撰成于天启七年,四十卷四十篇;《二刻拍案惊奇》是因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以书坊主身份参与小说编创的有、、。 2、《花影集》的作者是,《觅灯因话》的作者是。 3、“时事小说”具有、、、四个特点。 4、祝枝山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5、清初前期的长篇人情小说主要有、,这一时期的长篇独创之作是。 6、康熙年间禁毁小说的四次发生在康熙26年、年、年、年。 7、“近真”的狭邪小说以、为代表。 8、《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的作品 二、多项选择题(20分,多选少选均无分): 1、《歧路灯》是: 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2、以下属拟话本小说的有: A《三言》B《二拍》C《十二楼》D《豆棚闲话》 3、李渔参与编创的作品有: A《东周列国志》B《连城璧》C《十二楼》D《豆棚闲话》 4、属明末时事小说的作品有: A《警世阴阳梦》B《笔梨园》C《剿闯通俗小说》D《樵史演义》 5、属人情小说的作品有: A《樵史演义》B《七峰遗编》C《世无匹》D《浓情快史》 6、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 A拟话本小说B时事小说C神魔小说D公案小说 7、以下属拟话本小说的有: A《石点头》B《照世杯》C《十二楼》D《豆棚闲话》 8、以下属人情小说的作品有: A《东周列国志》B《生绡剪》C《平山冷燕》D《痴婆子传》 9、在《聊斋志异》影响下出现的文言小说集有: A《谐铎》B《夜谭随录》C《萤窗异草》D《语怪》 三、名词解释(8分): 1、谴责小说

四、简述题(30分): 1、《西游记》的历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2、康熙年间禁毁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3、什么是拟话本小说?它具有哪些形式特征?这些形式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又是怎样蜕变的? 4、《红楼梦》对小说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纳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7, 7(4), 49-53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111155548.html,/journal/b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111155548.html,/10.12677/bp.2017.74007 Advance of Nanotechnology for the Encapsulation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Chenxia Yao1, Yafei Liu1, Jinlong Huang2, Yongming Ruan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2Yunnan Summit Biotechnology Co., Ltd, Chuxiong Yunnan Received: Nov. 21st, 2017; accepted: Dec. 4th, 2017; published: Dec. 11th, 2017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botanical insecticides in order to develop systems for pest control in agriculture. Botanical insecticides are about the safety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its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ve. But due to the poor stability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volatile and other drawbacks, which limit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Nano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mbination of na-notechnology with botanical insecticides can develop new insecticide with higher stability, better effect and less pollution. Keywords Nanotechnology, Botanical Insecticides, Pest Control 纳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姚陈霞1,刘亚飞1,黄金龙2,阮永明1* 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2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楚雄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1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1日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纳米技术和植物源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农业害虫防控系统的研究进展。植物源*通讯作者。

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汇编整理

版画转化为版刻插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期间充分运用了中国当时先进的活字印刷术。版刻插图即用雕刻的方法得到画稿的副本,在版画的基础上,进行“镜像”处理,先把版画的内容反刻在其他版上,然后在凸出部分涂上油墨压在一张纸上。版画是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又被称为复数性的艺术,是画家利用版这一媒介手工拓印出的画。 一、图像的魅力与版刻插图 中国传统戏曲小说版刻插图历经唐代的普及、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明清时期,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全面发展,书商、刻工、画师等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推动版刻行业蓬勃发展,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流派。不仅如此,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也参与其中。因此,版刻插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技艺高超的雕刻名家雕刻精美的绘稿,创作出大量制作精良的版刻作品。同时,明清时期戏曲小说到达繁荣时期不仅仅是因为题材、内容、思想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俗化的插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才使明清小说走进千家万户。插图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背景,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可作为文本的图解加深、强化文本的叙事主题、情节、意境等。另外,对于图像而言,中国古代文人总有特殊的情结,如画一幅山水,总要落款题字。图像与文字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满足市民文化的通俗性需求而言,若没有图像,文字的描述则过于单调、枯燥。 二、戏曲小说与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独具美学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式园林格调,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代,士大夫阶级往往热衷于追求一种“山水之间”的情怀,但他们并不愿意舍弃物质享受,于是将自己对山水的情怀安放在园林之中,从而达到身处繁华之中但享受到山水乐趣的目的。从小说文字中,可以通过想象,感受到园林风景之美,但没有插图展现园林的具体形态,每个人都不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想法。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盖任何景物,横侧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怀,反复说皆千头万绪;非笔墨所易详尽。”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版刻插图达到了创作高峰,在这些插图中,大部分人物活动场景是描绘中国园林的。因此,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明清小说中的版刻插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研究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画中的造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明清园林建筑艺术的典范。大观园作为小说里出现的园林,是作者曹雪芹根据当时许多园林的风格,经过提炼、整合虚构出的园林,是一种区别于实体园林的存在。大观园与其他的私家园林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它是专门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致,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气势。 三、《红楼梦》与大观园的园林虚构 文章以清代孙温所绘制的绘本《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探索《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特色。这套绘本插图以大观园为起始,开篇是一幅大观园的俯瞰构图,其中的景致尽收眼底。从第二幅起,依次描绘出原作中的环境、故事情节等。画面包括人物山水、神仙鬼怪、亭台楼阁、珍禽走兽等,《红楼梦》中所提到的所有内容几乎一一体现,单是人物就有3700余人。自从《红楼梦》问世之后,相关绘本屡见不鲜,年画、国画、壁画、版画、人物绣像、连环画均有,但几乎没有绘本能超过这套作品。 在绘本《红楼梦》中,可以看出大观园主要是用岩石堆垒起来的山,即“翠峰”,几乎每一幅描绘大观园室外场景的图都有山石的存在,“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设置影壁,挡住观看者的视线,从而丰富其中的空间层次。水是园林的灵魂,在大观园也不例外,其中并没有大湖式的水体布置,所见只是溪、河、池等景观。河水在流经过程中,由于河面蜿蜒逶迤,形成了不同的水池。山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景点,水的主要作用则是贯穿各景点。如周汝昌所言,“大观园的一切池、台、馆、泉、石、林、塘,皆以沁芳溪为大脉络而盘旋布置”。另外,在大观园中,植物从乔木、灌木到藤本,从观赏花卉到四季果木、蔬菜,各种各样。在《贾政游大观园》中,人物穿花度柳,经过荼靡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从图中可以 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汇编整理 □赵雪珂李昊达梁亚男 摘要:中国戏曲经历汉、唐时期的发展,到宋时初具规模,经过了元代杂剧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呈现出蓬勃鼎盛的状态。中国小说发展从两汉的远古神话,历经六朝时期的笔记小说、唐代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在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到达顶峰期。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华夏文明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其特点需要借助中国典籍。该文通过汇编、整理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中的版刻插图,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风格。 关键词: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园林图像汇编整理 82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概述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概述 20世纪的小说戏曲研究是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相融、整合的世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百年来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六个阶段。 一、五四前后文化革新与学科创建期 前20年,国门打开,西方哲学特别是文艺理论纷纷拥入,彻底改变了轻视小说戏曲之为文学末流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观念,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小说戏曲视为改良政治和国民的最有力的工具。其后,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建设派,从小说戏曲研究进行大胆的革新。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胡适《红楼梦》等小说考证、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陈独秀《论戏曲》、郑振铎研究小说戏曲的系列长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齐如山《说戏》等煌煌巨著影响至今,标志着小说戏曲新学科的建立。其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仍启迪后学。 考据学派:重视考据、校勘、辨析、注释,代表人物胡适。 进化观念:由低级到高级进化。 二者既继承着中国传统的两脉来源又吸纳了国外新理论而加以改造的结果,相互融合。总之,这是20世纪小说戏曲乃至整个学术文化研究的建设期、成熟期和辉煌期。 二、三四十年代由多元趋于一元的学术定型期 政治权利逐渐控制着文化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蚀了其它哲学文化,其影响的范围和力度远远超过进化论。鲁迅、茅盾是这个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小说戏曲的学术代表。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学术研究理论、方法。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具有求实精神的新批评模式;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高深、精严,难以掌握,使前一阶段的部分研究者掉队,继续使用习惯了的考据方法。形成了考据派(如胡适、吴梅、孙楷第等)、评论派(如陈独秀、齐如山、鲁迅、茅盾等)、融马克思主义、考据、评论(如:郑振铎、吴晗、俞平伯、朱东润等)三种批评模式。 这一阶段小说戏曲研究在前一阶段开辟的领域内继续开掘拓展、补充丰富,缺乏大立大破的气魄,探讨问题更加精细,出现了诸如印度文化与中国小说戏曲,论行院、影戏、傀儡、南戏以及《水浒》、《三国》、《西游》的故事演变,曹雪芹家事、唐传奇、才子佳人小说等一个个学术专题系列,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一个世纪小说戏曲研究的方向。 三、建国后社会学研究模式的生成与僵化及该学科的铺展与畸形收缩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唯一指导思想,从苏联移植来的从经济、政治等社会条件分析文学作品的社会学批评方法成为小说戏曲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种模式突出体现为学术论文和著作的撰写结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创作、作品主题思想、艺术成就等四段式。其意旨不过是作品的社会政治思想价值而已,艺术美学分析肤浅死板。突出体现在文学史的撰写。 但社会学研究方法说理因果明晰、理论条贯严密,将作品置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大思维视野中加以总体把握,使戏曲小说研究在建国最初10年呈现蓬勃生机。基本特点:名著研究热、专题研究热。表现出: A.宏观整体性。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过程中连同作品本身思想艺术的宏观透视和整体把握,结束了零碎的考述时代。 B.理论性加强。现实主义、典型化、辩证化的哲学分析被运用于文学批评,使得文学研究具有了理论的说服力。 C.有组织的集体讨论的研究方式。 由于政治实用主义对学术控制力随着阶级斗争理论地位抬高而日渐强硬,又由于社会学

植物源农药

浅谈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种类;特点;前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1 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1生物碱类(alkaloids)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1.2萜类(terpenes)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1.3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4精油类(volatile oils) 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的引诱作用,多用于防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1.5其他 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2 植物源农药作用机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其中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2.1毒杀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