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

(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

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

二、关于作者

学生交流查找资料。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

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二、美听

听范读。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

四、:美读

品读节奏美:

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

(1)诗歌的结构--重章复沓

(2)强调式读法--情感:

重读--厚重而饱满

舒缓--平和而安详

加速--激越而奔放

轻柔--甜美而舒畅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

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

3.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

4.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诗歌的节奏美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读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灵魂。要读出诗的灵魂,必须要读懂诗并投入你所有的感情。

四、美析

(用讨论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品味,自由发言。老师提示可以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优、意蕴淳这几方面去赏析)

1.语言美

美读后,确实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去品味上面的四节诗:

破旗因::::夕阳:而:辉煌。

参考: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因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而倍显自然亲切。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2.意象美

A.诗中意象有哪些意象?可怎样概括分类?(重难点突破过程)

分类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

(幻灯显示)

我:::::::::::爱人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B.美在何处?(两组意象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个意象?)

(1)比喻、对比的修辞营造的含蓄却又鲜明的意想美;组合式意想的情感丰富美。

“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反过来给屋内带来温暖。火焰也是奉献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彼此无私的奉献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最终是精神世界的升华。从小鱼的悠游到夕阳的辉煌,其实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再者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上。

(2)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

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3)层进式易于情感的渐深。

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

3.境界美、感情美:把意象提升,给它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有源头,有延展的广度和深度。

让爱人悠闲快乐--生命之源的给予

让爱人安逸幸福--生活之巢的呵护

让爱人生命长春--一生之靠的归宿

让爱人明亮辉煌--思想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升华

纯洁高尚,坚贞不渝--情感之源

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延展的广度

无私无悔,崇高悲壮--延展的深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明证。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哪里看出?

参考:我愿意。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参考:“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3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从死亡之中将她唤醒。)

名言:“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列宁

“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4.形式美

比喻丰富多彩,重章叠句,结构结构回环连接。

五、美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提示。

1.关于意象的认识。

2.说一句对本诗进行欣赏的话。

3.说一句对“爱”的理解。

4.说一首自己印象深刻的爱情诗。

六、创写

我们也来当诗人,模仿学习。

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幻灯显示)

结语::诚挚而悲壮的宣言+深情而温柔的誓言--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坚强而执著的心,用她来追寻真理和至爱;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用他来追寻和呵护自由和爱情。:

附板书:

我愿意------,只要我的爱人------

七、小结:

《我愿意是激流》是诗人献给他的未婚妻尤丽娅的。那他们的爱情怎样了呢?我们来看结局(媒体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啊!裴多菲走了,但他的诗,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尤丽娅也走了,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拥有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爱人和爱我们的人。(集体配乐诵读)

:

高一英语教案:上学期UNIT1a

UNIT 1 GOOD FRIENDS Period 1 Warming 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Aims 1.Train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2.Improve the students'speaking ability by describing, talking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Train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2.Master the new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and make the students be free to talk about their names, ages, hobbies and so on.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2.How to finish the task of speaking.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I Lead-in Ss listen to a song. Step II Warming up Learn the following words: quality n. brave adj. wise adj. smart adj. loyal adj. handsome adj. (pair work)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should a good friend be like? 2.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 Helpful words: quality, brave, wise, smart, loyal, handsome, kind, happy, strong, beautiful, rich, funny, I ovely, tall, clever, …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A good friend is …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及本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能力,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语言,领会对比、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感受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点拨法 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评分表、微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提起裴多菲大家也许感到陌生,但是这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说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2分钟)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5分钟)

1、你们对裴多菲了解多少呢?各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谈。 2、老师简要介绍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我的歌》、《爱情与自由》、《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PPT1展示) 3、题解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舒婷追求人格独立、彼此平等爱的宣言——《致橡树》,今天要学习裴多菲炽热的爱的表白《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与作者)大家知道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而富有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感情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情诗,如《致尤丽娅》《你爱的是春天》《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篇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三、分析诗作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的诗篇也多是美妙而浪漫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去感受那份纯真、炽烈的爱的表白。 (一)、分析意象,品味情感(18分钟) 1、名家范读,整体感受,想象画面之美(PPT2) 明确:听视频中朗诵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同时画出诗歌中的停顿、重音。 2、自由读(PPT3)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赏析法 预习布置 1.自查背景资料。 要点:A、裴多菲的生平和创作。B、本诗的写作背景。C、裴多菲的代表诗作。 2.朗读诗歌。 要点:A、感受诗歌情感。B、品味诗中美点。C、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音乐,深情地)前面我们学习了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感受了她独立平等、甘苦与共的爱情誓言,今天我们继续在爱的海洋里徜徉,一起来感受另一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看看这位热恋中的男性诗人,他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美听。 1.学生交流查找资料。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 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2.听范读。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 三、美读。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师:听了这首诗,同学们感觉怎样?(美)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 2.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师: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 3.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高一英语上册 教学案全套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 Unit 1 Friendship 单元要点预览(旨在让同学整体了解本单元要点) Ⅰ.词语辨析(旨在提供完形填空所需材料)

Ⅱ.词性变化(旨在提供语法填空所需材料)

Ⅲ.重点词汇(旨在提供综合运用所需材料) 1. upset adj. 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vt. (upset, upset) [典例] 1). Our arrangements for the weekend were upset by her visit. 她一来把我们周末的安排给打乱了。 2). Don't upset yourself -- no harm has been done. 不要难过--并没有造成伤害。 3). He was horribly upset over her illness. 他为她的病而忧心忡忡。 4). The students really upset her. 学生们着实让她烦恼。 [重点用法] be ups et by… 被…… 打乱 upset oneself about sth 为某事烦恼 [练习] 用upset的适当形式填空 1). Is it ______ you, dear? 2). She felt rather ______ on hearing the news. 3). Is it an ______ message? 4). Don’t be ______. It will be OK. 答案: 1). upsetting 2). upset 3). upsetting 4).upset 2. concern v.担忧; 涉及; 关系到 n. 担心,关注;(利害)关系 [典例] 1). The news concerns your brother. 这消息与你兄弟有关。 2). The boy's poor health concerned his parents. 那男孩健康状况不佳,使他的父母亲忧虑。 3). That's no concern of mine. 那不关我的事。 [重点用法] as / so far as … be concerned 关于;至于;就……而言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 be concerned at / over sth. 为某事忧虑 be concerned in sth. 牵涉到,与……有关,参与 [练习] 用concern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re is an article that _______ the rise of the prices. 2). The children are rather _____ about their mother’s health. 3). Officials should ______ themselves _______ public affairs.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 阅读与鉴赏 3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意象和意境,展开联想,感受诗人丰富深厚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以及诗人由此书法的情感所给予的启示。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并深入理解诗中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经典的诗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所要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则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面,默读全诗一遍。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默读完了,现在大家看着课下注释2,把裴多菲的生卒年相减,发现了什么?(裴多菲只活了26岁),是的,裴多菲的一生非常的短暂,但是短暂的一生并没有阻挡他绽放人生的华彩。在裴多菲的一生当中,他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叙事诗,他被誉为是匈牙利的“抒情之王”。(教师范读,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想像诗歌当中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歌当中的情感。) 三、深入赏析: 刚才大家听了老师的朗读,对这首诗歌有什么感觉呢?(学生感觉诗歌美,诗歌令人感动。)其实,一首好诗,它既有说不出的美,也有说得出的美。那么我们就深入赏析,看看这首诗美在哪里。 (1)在深入赏析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意象。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凝聚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一连串的意象是《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在我们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中,“橡树”则是诗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doc

高一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呢?高一教师快来制定教学计划吧!下面是 我收集整理关于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 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学习的“蓝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共九个部分,即热身,阅读,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小结,学习建议和趣味阅读。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与训练,以及语法和句型等重点循序渐进,循环反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体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体系呈现出来。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各个栏目的编写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栏目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去理解新教材、适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一方面我们又要努力站在新教材之上使用新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其进行大胆的取舍和重组,是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了解和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3、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

力。 4、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高一5,6班学生生员构成复杂,大部分来自农村,远到王坟,庙子,城区学生少,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发音不标准的实际情况,打算在高一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本着低起点,爬坡走,抓习惯的原则,长期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的兴趣和习惯养成。指导思想是坚持“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四. 工作措施 1、继军训后结合学生初中英语实际状况,用两个星期复习初中教材,为平稳向高中教材过度奠定基础,梳理初中知识,配发相应练习,通过习题讲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顺利进入新教材的学习。 2. 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新课教学中。 4、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尤其与旧大纲不同的地方,清楚哪些内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内容是已经删掉的,哪些内容初中已经学的。认真研究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自习辅导和批改作业。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的简历及其创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2.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 一、导言 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幻灯显示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二、诗人小传及解题 (点击小标题:诗人小传及解题)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

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回主页) 三、整体感知 (点击小标题:整体感知) 1.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点击背景音乐标志) 强调:情感处理恰当。 2.正音(点击出现) 窠:kē 讨论用何情感朗读。 学生答。 老师小结。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点击配乐朗诵页面――注意朗诵时页面自动播放,莫点击) 4.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请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情感。(点击朗诵练习跟读页面) 5.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 学生思考回答。(幻灯显示:这是怎样的爱情?) 老师总结: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幻灯显示: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回主页)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 (点击小标题:重难点突破) 1.诗贵含蓄,除少数直接抒情,绝大多数都是非直陈式,多要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为情感的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像。本诗也非空泛地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点击显示:我爱人) 学生回答。 师小结(幻灯显示板书) 我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高一英语上册Unit1 Good Friends 好朋友教案一

高一英语上册Unit1 Good Friends 好 朋友教案一 www.5y kj.co m 高一英语上册Unit1GoodFriends好朋友教案一 unit1goodfriends teachingobjectivesanddemands: theactivityisdesignedtoencouragestudentstothinkabou tfriendsandfriendshipandtoactivaterelevantvocabular y. askthestudentstodescribeagoodfriendandgiveexampleso https://www.doczj.com/doc/d113285934.html,etheactivit yasabrainstormingsessiondoneeitheringroupsorwiththe wholeclass. languageuse:manipulatelistening,speakingpractice keypoints: 1.everydayenglishforcommunication. 2.wordsandusefulexpressions

thefirstperiod step1.warmingup studentsareaskedtodescribethemselvesandafriend.youc anusethesequestionsinatleasttwodifferentways.onealt ernativeistoaskthestudentstothinkaboutthreewordstod escribethemselvesandthenleteachstudenttelltheclasst hethreecharacteristicstheyhavechosen.asecondalterna tivewouldbetoaskthestudentstowritedownthethreechara cteristicsandletotherstudentsguesswhoisbeingdescrib ed.aswiththefirstpart,theobjectiveistoelicitstudent languageandgetthestudentstothinkaboutfriendsandfrie ndship. whichwordscanbeusedtodescribethecharacteristic? brave:couragefearlessheroic scared:astonish fearful frightened horrified shockedterrifiedtimid loyal:devoted faithful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 ..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课题: 《我愿意是急流》 二、三维教学目标: 1、三个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与人生经历不可分割的关系; (2)体会本诗的每组意象,并通过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两个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欣赏本诗反复咏唱的艺术美与音乐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3、三个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懂得名誉、成就、理想,是靠苦难、意志和努力得来的,没有足够的自我准备实力是不可以轻易踏进爱情之河的,否则会苦不堪言; (2)从爱情的无私奉献与不遗余力精神延伸到对友情、亲情的体验上,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诗歌意象与诗人思想的表达,了解人间三种至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四、教学过程 铃响前播放《爱情故事》

(一)导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xx《自由与爱情》 (二)关于作者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 (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 (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 (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要求: (1)标注生字词。 (2)从朗诵的节奏、停顿、重音方面体会美感。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一) 高一年级吴亚妮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开学到现在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利用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智慧,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再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灵活地进行内容新编,精心地设计编导课堂教学活动,经过大量的新课程模式改革收到了“新课标”预期的一些效果,较圆满地完成高中第一模块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集体备课实效化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组的集体备课有序地进行,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活动内容有教材分析、有教法研究、有质量分析、有>教学反思等,并且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钻研新教材。主讲教师提前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并能提出重难点突破方法,其他组员质疑、补充、完善,做到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后,各位老师分别承担各项任务,任务具体到人,具体到写教案、制作课件、出单元检测、语法专项、月考试卷、模拟试卷等。每个老师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并传到共享文档,供其他老师分享,当然,其他老师都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把修改过的教案等共享在网上。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课;通过集体备课,使各位教师明确近期和远期任务。除了正式的备课时间外,我们还不分时间与地点,有问题随时随地讨论研究,并得到解决,有时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有时是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有时是一个考点的分析,有时是一点教学体会的交流----- 总之,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更注重内容与实效。 二、教学计划清晰化 今年进入高一学习的这一届学生在初中时学的是人教版的教材,现在高一却又得学译林出版社的牛津版教材,因此,初高中学的教材本身就不衔接,怎样使刚进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的过渡是我们高一英语老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但又必须战胜的问题。 开学初,在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时,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了解教学情况,对学生以前学过的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以及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备课组各位老师共同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及高一英语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 三、措施具体化: 1、互相听课,共同进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一全体英语老师都根据自己的计划,采取了具体的行动,尽最大的努力使工作细化,具体化。如每天早读的任务,培优补差的工作,默写环节的落实,课后的个别答疑,期中考试后开始的作业分层等,老师们都费尽心机。虽然工作忙,但我们备课组内常常互相听课评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2、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夯实巩固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牛津教材,我们还把每单元词汇表上没有而学生没有学过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一)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

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最新高一上册英语教案三篇

高一上册英语教案三篇 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和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小编整理了高一上册英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Unit 5 Theme parks The fifth perio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 Words for Reading (THEME PARKS —FUN AND MORE THAN FUN) theme n. a favourite theme for poetry, a theme park amuse v. amuse oneself by …, be amused at [by, with]… amusement n. find much amusement in…, an amusement park various a. too various to form a group, various opinions variety n.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have a great variety to choose from, in a variety of ways ride n. give sb. a ride, go for a ride, take a long ride shuttle n. 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broke up over Texas, carry shuttle audio during space shuttle missions. charge v. charge double for… 对……加倍收费,charge a fee for a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作者: 加入日期:13-12-01 教学目的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2、通过诵读、欣赏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将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诗中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我们还记不记得,《致橡树》中有一组意象,“清泉、险峰、日光、春雨”代表的什么样的爱情观?——是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虽然舒婷对这种爱情观作出了否定,但有一位诗人却赞美了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 2、介绍作者与背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位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 裴多菲于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了他们的悲惨生活。 裴多菲于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在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

提炼,创作了不少名篇。他歌颂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和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他运用的经过提炼的人民语言和民歌形式,为人民所喜爱。 诗人为自由而斗争,也为爱情而歌唱。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1848年初,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继爆发革命。以裴多菲为首的佩斯激进青年于3月15日发动了起义。从此爆发了1848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革命的目的是废黜封建制度,并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发动军事进攻,革命遭到失败。裴多菲的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领导的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同年7月31日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鲁迅语),为祖国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3、朗诵诗歌,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4、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3)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4)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节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节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节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节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