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名词解释:

1、营养:

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饲料中营养素的过程。

2、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在动物体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以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动物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类。

3、蛋白质: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的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氮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4、氮的平衡:

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中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5、必需氨基酸:

体必不可少,而机体又不能合成的或者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6、半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能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如果饲料中能够直接提供两种氨基酸,在动物体就不必耗用苯丙氨酸和蛋氨酸来合成这两种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节省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功用,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7、氨基酸平衡:

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比例等于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8、限制性氨基酸:

指在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互补:

也叫氨基酸互补作用。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令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偿,使其比例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成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0、蛋白质效率:

用含有试验蛋白质的饲料饲喂动物一段时间,从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求得结果为蛋白质效率。不同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不同,利用率越高,用于合成鱼虾体蛋白质的部分越多。

11、糖类:

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以及水解以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2、ɑ-糊化:

利用高温或者其他手段使淀粉结构破坏的过程称为ɑ-糊化,糊化的作用可以提高生淀粉的利用率和颗粒料的粘结性。

13、糖原:

又称动物淀粉,是唯一的动物来源的糖类,分布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是动物体能量贮备物质,但机体需要时,随时可以分解释放出能量。

14、无氮浸出物:

是复杂的一组物质,包括淀粉、可溶性单糖、双糖,一部分果胶、木质素、有机酸、单宁、色素等。在植物性精料中(籽实饲料),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在青饲料中以戊聚糖为最多。淀粉和可溶性糖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吸收。常规饲料分析不能直接分析饲料中无氮浸出物含量,而是通过减除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计算求得。

15、乙醚浸出物: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粗脂肪中除真脂肪外,还含有其他溶于乙醚的有机物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有机酸、树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故称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

16、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中氢原子数目不及碳原子数两倍者,称为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根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6系列和ω-3系列。

17、酸败作用:

油脂在在贮存期间,受湿热光和空气中氧等的作用,逐渐产生一种油耗味,叫做油脂的酸败作用。

18、必需脂肪酸:

指那些为鱼类、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从化学组成和结构看,必需脂肪酸均系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为鱼虾类的必需脂肪酸。

19、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

饲料中可消化能量含量较低时候,饲料中的部分蛋白质被作为能源消耗掉。在此种饲料中适当添加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从而减少了作为能量消耗的蛋白质含量,使之更好合成体蛋白的作用,称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

20、维生素:

是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不能由其他物质合成或者合成很少,必须经常由食物提供。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21、微量元素:

在动物体含量不超过50mg/kg体重的矿物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22、能源营养物质:

动物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这三大营养素,这类含有能量的营养物质在体代过程中经酶的催化,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贮存的能量。这三类营养素被称为能源营养物质。

23、总能:

指一定量饲料或者饲料原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也就是饲料中三大能源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24、可消化能:

从饲料中摄入的总能减去粪能后说剩余的能量,即已经消化吸收养分所含重量。

25、表观消化能:

从摄入的总能中扣除粪能所得到的消化能往往比真实值要低,这种消化能称为表观消化能。

26、代能:

摄入单位重量饲料的总能与由粪便、尿以及鳃排出的能量之差,也就是消化能在减除尿能和鳃能后所剩余的能量。即可被吸收供代的三大营养素所含的能量。

27、净能:

代能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量所剩下的能量,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称为净能。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两部分。

28、体增热:

绝食动物饲给饲粮后,产热量增加,增加的那部分热量损失掉了,这个部分热量

就叫体增热。

29、活动代:

指鱼虾以一定强度做位移运动(游泳)时所消耗的能量。

30、标准代:

一尾不受惊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食物刚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标准代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31、能量蛋白比:

指单位重量饲料中所含的总能与饲料中总能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的比值。

32、实验单元:

33、在实验过程可施以不同处理的最小实验单位。

33、处理:

指试验水平、方法、条件等。

34、重复:

在同一处理中的实验单位。

35、纯合日粮:

指配制动物日粮时不用天然饲料原料,所有营养物质均由化学合成或提纯的物质提供,这种日粮就称为纯合日粮。

36、半纯合日粮:

指配制动物日粮时采用部分天然饲料原料,部分采用纯化物质。1、饱食量: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空腹的鱼虾群一次性吃饱,其摄食量称为饱食量。

37、摄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鱼虾体的摄食量,称为摄食率。

38、表观消化率:

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总摄入量和粪便的中排出量求得的饲料消化率。其没有把粪便中来自体的成分扣除,所以称为表观消化率。

39、源指示剂:

饲料本身含有符合指示剂要求的物质称作源指示剂。如酸性不溶物、粗纤维、、色源等常作源指示剂。

40、外源指示剂:

人工添加的指示剂叫做外源指示剂。如三氧化二铬、三氧化二钇等。

41饲料

饲料是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凡是能为饲养动物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物质或其加工产品,使它们能正常生长、繁殖和生产各种动物产品的物质,被称为饲料。

42、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少于18%而粗蛋白含量大于20%的饲料。

43、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18%、粗蛋白<20%的一类饲料,如谷实类,此外尚包括含能量极高的饲用油脂。

44、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45、全价配合饲料

配方科学合理,营养全面,完全符合动物生长需要的配合饲料,特称之为全价配合饲料。

46、饲料添加剂

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于饲料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47、载体

是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地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

48、稀释剂

是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它可以稀释活性组分的浓度,但它不起承载添加剂的作用。

49、预混合饲料

是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又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简称添加剂预混料。

50、饲料系数

饲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量之比值。

51、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是指鱼、虾增重量与摄食量的百分比。

问答题

1、蛋白质有哪些生理功能?

(1)供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质现状;

(2)用于生长(体蛋白质的增加);

(3)作为部分能源来源;

(4)组成各种激素和酶类等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

2、解释模式I=I

m +I

g

+I

e

,并说明饲料对模式的影响。

模式I=I

m +I

g

+I

e

中:I代表吸收的氨基酸;I

m

代表用于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

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相关现状等的氨基酸;I

g 代表用于生长的氨基酸;I

e

表分解后作为能源消耗的氨基酸。

式中I

m 、I

e

是蛋白质特有营养效果,是其他营养素无法代替的,而I

e

的营养

作用,从理论上讲可由脂肪和糖类来代替。

鱼虾类吸收的氨基酸用于三者的比率主要取决于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营

养价值高的蛋白质被利用为I

m 、I

g

的比例较高,用作I

e

的比例则较低。相反,

则被利用为I

m 、I

g

的比例较低,用作I

e

的比例则偏高。在配合饲料中用同一

质量的蛋白质饲料源,如果适量增加能量饲料时,则利用为I

m 、I

g

的比例大,

用作I

e

的比例小,对提高饲料效率十分重要。

3、怎样确定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确定需要量的方法:

(1)蛋白质浓度梯度法,采用不同梯度蛋白质含量的试验饲料来饲喂鱼虾类,测定各试验组鱼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确定蛋白质需

要量;

(2)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

(3)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期间鱼虾体的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

考虑的问题:

(1)应考虑投饲率、氮的积蓄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问题;

(2)考虑饲养的环境条件、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及能量饲料源的组成的影响;

(3)在实际生产中还应该考虑经济成本因素。

4、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各有哪几种?鱼虾类的必需氨基酸是如

何确定的?

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是体能够合成的,为非必需氨基酸。鱼类的必需氨基酸经研究确定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十种氨基酸。而酪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8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确定鱼、虾类的必需氨基酸常用如下方法:1.用含有氨墓酸混合物代替蛋白

质的饲料饲养鱼、虾类,观察其生长的方法;2.投喂氨基酸饲料测定体氮平衡的方法;3.用示踪原子14C的方法。

5、什么是限制性氨基酸?一般饲料中限制性氨基酸有哪些?

所谓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是指在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如谷类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蛋氨酸,豆粕类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苯丙氨酸等。

6、木桶效应与氨基酸平衡?

所谓氨基酸平衡是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鱼、虾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这就是理想的氨基酸平衡的饲料。

鱼、虾摄取这样的饲料,吸收到体的氨基酸才能有效的进行生物化学反应,合成新的蛋白质。事实上任何一种饲料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达到这种理想的氨基酸平衡是不可能的。总是某种必需氨基酸或多或少。

生产实践证明,饲料无沦缺乏哪—种必需氨基酸,都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假如配合饲料中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只能满足鱼、虾需要量的一半,那么,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再高,也要按这个必需氨基酸的半量为基准,按比例的合成新的蛋白质。

这一机理如同木桶盛水一样,其中一块桶板短缺,就不能使木桶装满水。我们把每一种必需氨基酸比作一块捅板,多余的必需氨基酸就像组成的木桶的桶板长短不一,盛不住水一样,长的桶板白白浪费。

7、鱼虾类利用糖类的能力低,其原因何在?

一般来说,鱼、虾类利用糖类的能力较其他动物低,其原因:鱼类的胰岛素量不足被认为是导致鱼类耐

糖机能低下的主要原因;鱼类的糖代机能低劣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而与糖代机能直接相关的不是

胰岛素而是酶;鱼类利用糖类的能力又随鱼的食性、种类不同呈现出很大差异,一般认为肉食性愈强的

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愈低;糖的种类不同,鱼、虾对其利用率也不同,鱼类对低分子糖类的消化率高于

高分子糖类,而对纤维素则几乎不能消化。

8、糖类有哪些生理功能?

(1)糖类及其衍生物是鱼、虾类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2)糖类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吸收进入鱼、虾体的葡萄糖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

(3)糖类是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当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储存足量的糖原后,继续进入体的糖类则合成脂肪,储存于体;

(4)糖类可为鱼、虾类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葡萄糖代的中间产物,如磷酸甘油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可用于合成一些非必需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