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范例四篇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起因:蚂蚁遇难

经过:相互救助

蚂蚁的救助

结果:脱离危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点明文章的主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

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

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

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

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读这句话。

(2)探究:为什么说作者的心灵感到震撼呢?

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2)“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救助的结果怎样?

(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

(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

(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

三、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四、感情共鸣

你觉得蚂蚁是怎样的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为题,开一次讨论会。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词语14个。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细读课文,想想蚂蚁是怎样救出它的朋友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2、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 ),我想( ),我准备( )。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

等)(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b、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a、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b、“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a、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b、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c、描:在书上描一描。

d、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xx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a、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b、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a、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b、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趣味语文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陈艺 一、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风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也有了一些语文知识积累的特点;设计了本次趣味语文的活动课。 二、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3.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妙用。 四、教学准备: 1.情景设置 2.课件制作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课件出示课题)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索;一起大胆实践。 (二)趣味歇后语;小组担任角色。 1.出示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边读边简述人物的特点;各小组分别获得一张词条卡;分别担任词条上各人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三)成语大擂台;六行成语分别由六小组完成;毎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如有小组答不出来;其他小组可以抢答。 (四)出示舞动的成语;在两幅图找到成语。考考学生的观察能力;考察平时积累的成语。 (五)走进动物王国成语。 1.各小组成员抢答含动物的成语。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成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猜测各种答案。 师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差了一个;谁看出来少了谁? 生答:少了“猴”。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从现在开始》: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 ⑴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 ⑵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⑵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⑶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 ⑴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⑵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 ⑴正音。 ⑵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生发言,师贴动物

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⑴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⑵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⑶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试读。生评议。 ⑵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 动课教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趣味语文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陈艺 一、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也有了一些语文知识积累的特点,设计了本次趣味语文的活动课。 二、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自主活动 中提高语文素养。 3.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妙用。 四、教学准备: 1. 情景设置 2. 课件制作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课件出示课题)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索,一起大胆实践。 (二)趣味歇后语,小组担任角色。 1. 出示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 边读边简述人物的特点,各小组分别获得一张词条卡,分别担任词条上 各人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三)成语大擂台,六行成语分别由六小组完成,毎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如有小组答不出来,其他小组可以抢答。 (四)出示舞动的成语,在两幅图找到成语。考考学生的观察能力,考察平时积累的成语。 (五)走进动物王国成语。 1. 各小组成员抢答含动物的成语。 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成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猜测各种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法制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摄影师》】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

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三、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这几天每当我经过咱们教室门外的暑假作业展示栏时,都要忍不住多看两眼,看着大家展出的那一份份精彩无比的特色寒假作业,我打心眼里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其实在暑假里老师也写了份特殊的作业,它的名字叫做《课程纲要》,请看我写出它的名字。(板书)这也是我送给大家的开学礼物。它就像一位导游,会提前告诉我们这学期的语文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以及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进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礼物好吗?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本册书的课文篇目和课时安排。

师:打开三年级上册语文书,映入眼帘的是目录,它显示了每组教材的课题和页数,是本册书的路标。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本册书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因为需要认真仔细地研读,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故我们按照每篇2课时的进度来进行学习;略读课文8篇,这类文章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无需字斟句酌,故按照每篇1课时的进度来学习,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对此我们则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分别插入相关单元进行学习。 (二)了解每组内容的主题和学习要求。 师:当你深入浏览课文时你会发现,本册书同上册书一样,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仍有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构成。根据上学期的学习经验,我们知道要想了解每组课文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就要从各单元前的导语入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各单元的导语,了解一下本学期我们的学习内容和相关要求。 师:先来看第一单元的导语部分,自己来默读一遍,通过阅读你认为本组的主题应该选择哪一个更为恰当呢?从哪句话发现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主题,还可以知道通过学习本组课文。 短短的一段话不仅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且还给我们指明了要达到的目标,看来导语的作用可真是不容忽视呀! 师:再来看看第二单元的导语吧!(师朗读)这一单元的主题和什么有关呢?学习这一单元又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写字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鄂教版三下写字课教案(钢笔字部分) 第一课小横折钩、大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钩、大横折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横折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小横折钩,竖画左斜。) 二、学习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例子 1、“的”的写法 2、“易”的写法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而”、“物”、“钧”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大横折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大横折钩,竖画垂直。) 五、学习“司”“句”的写法 1、“司”的写法:第一笔行笔要直。 2、“句”的写法:第二笔行笔要开阔。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习”、“菊”、“蜀”、“固”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第二课大小横折弯钩、小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弯钩、大横折弯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二、观察大横折弯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大横折弯钩,折后行笔略左斜,到适当处再向右弯。) 二、学习“九”和“势”的书写 1、“九”的写法:第二笔,折后行笔略左斜,紧靠竖中线。 2、“势”的写法:右上角的横折弯钩略斜。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染”、“九”、“旭”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小横折弯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小横折弯钩,折后行笔向右下弯。) 五、学习“气”“筑”的写法 1、“气”的写法:最后一笔,要右下弯,写舒展。 2、“筑”的写法:最后一笔右下弯少收紧,写匀称。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风”、“飞”、“凡”、“筑”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 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 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 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 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 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 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 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 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 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备课教案全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备课教案 课文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

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辬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页1 第 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 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

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 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助工具书、活积累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2、运用以读代讲、以演促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字词掌握。 2、抓住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示课题) 3、解题。 之:的道:规律自然之道: 自学汇报,检查学习成果。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字:一类字认读——难记的字分析。 (2)词:

A:两字词语: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B:四字词语: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你的好朋友来配合你表演。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二《风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会写“倘、寞、柄、鄙、恍、掷、惩、罚、恕”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恶、什”。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3、体会对比的写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的: 1.通过人物外貌描述,竞猜人物,既消除因假期带来的彼此生疏感,又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2.在介绍“新朋友”中,学生通过辨析,了解三年级跟二年级不一样的地方,激发学生新学期强烈的求知*。 3.通过“趣味语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文的魅力,到达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在介绍“新朋友”中,学生通过辨析,了解三年级跟二年级不一样的地方,激发学生新学期强烈的求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竞猜,拉近距离 1.师介绍游戏: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做个小游戏,我说你猜:这是对谁的外貌描述? 温馨提示:我说,你们好好听,你说,我侧耳细听!仔细听完后请举手响亮答复问习题。 预设1:(师边说边演示着课件)一头微卷的短发,一张白净的脸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雀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总是向上翘起。 生猜。奖励一张精巧的读书签。 追问:教师为什么奖励这个同学呢? (因为有良好倾听习惯的,答复问习题表述分明的;还有他自信,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在学习上也一定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 预设2:老师临场发挥,描述两个同学外貌,让学生竞猜。 预设3:你说我猜。 奖品:奖励会倾听并积极发言、表述分明的同学课外书。 【设计用意:经过漫长的暑假,造成师生间有无形的隔膜。通过人物外貌描述,竞猜人物,既消除因假期带来的彼此生疏感,又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观察比照,认识“新朋友” (一)认识“好朋友”一——钢笔 1.猜谜,打一文具: 课件出示:小黑人儿细又长,衣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谜底:铅笔 不会走路有尖嘴,会走长路没有腿,每迈一步留脚印,肚子饿了喝点水,起程把帽脱,休息戴上它。谜底:钢笔 2.解说二者的异同。 雷同之处:握笔雷同。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写字课教案

鄂教版三下写字课教案(钢笔字部分) 第一课小横折钩、大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钩、大横折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横折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小横折钩,竖画左斜。) 二、学习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例子 1、“的”的写法 2、“易”的写法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而”、“物”、“钧”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大横折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大横折钩,竖画垂直。)

五、学习“司”“句”的写法 1、“司”的写法:第一笔行笔要直。 2、“句”的写法:第二笔行笔要开阔。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习”、“菊”、“蜀”、“固”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第二课大小横折弯钩、小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弯钩、大横折弯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二、观察大横折弯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大横折弯钩,折后行笔略左斜,到适当处再向右弯。) 二、学习“九”和“势”的书写 1、“九”的写法:第二笔,折后行笔略左斜,紧靠竖中线。 2、“势”的写法:右上角的横折弯钩略斜。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染”、“九”、“旭”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小横折弯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小横折弯钩,折后行笔向右下弯。) 五、学习“气”“筑”的写法 1、“气”的写法:最后一笔,要右下弯,写舒展。 2、“筑”的写法:最后一笔右下弯少收紧,写匀称。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风”、“飞”、“凡”、“筑”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这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从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上,学生不仅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些字形较简单的字,学生能够在仔细观察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做到正确书写。全体学生都可以独立阅读不同程度的文章,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总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但同时也有一些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课后的阅读面窄,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大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外,也要帮助后进生争取最大的进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了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学期在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跟上学期一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并且加大力度。初步设想如下:

在日常的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课本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课外读物,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竭力加强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体会读书的趣味,享受读书的快乐。 每节语文课前,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并简介书中内容。 灵活布置家庭作业,少做机械性的重复作业,将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20分钟,并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或感想)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 定期抽查读书笔记,定期举行读书感悟交流会,对于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 加强写作训练,使听说读写得到更加完美的统一。定期进行写作指导,结合阅读内容布置写作题目,使学生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写作训练。结合开展的课题实验活动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