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相交线与平行线

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学具准备:剪刀、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

2、填空:①两个角的和是,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②同角或的补角。二、探索与思考

(一) 邻补角、对顶角

1、观察思考: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我们把剪刀的构成抽象为两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

角的问题。

2、探索活动:

①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1,2,3,4)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对角。分别是。

②分别测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是否发现规律?你能否把他们分类?完成教材中2页表格。

③再画两条相交直线比较。图1

3、归纳:邻补角、对顶角定义

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4、总结: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有对。对顶角有对。

②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

5、对应练习:①下列各图中,哪个图有对顶角?

B B B A

C D C D C D

A A

B B B(A)

C D C A C D

A D

(二) 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1、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注意:邻补角是互补的一种特殊的情况,数量上,位置上有一条。

2、对顶角的性质: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2 = ,3 = 。(邻补角定义)

1=180- ,3 =180- (等式性质)

3 (等量代换)

或者∵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3(同角的补角相等).

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三、应用

(一)例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1=40( )。

2=1801=180-40=140( )。

2=140( )。

你还有别的思路吗?试着写出来

(二) 练一练:教材3页练习(在书上完成)

(三)变式训练: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 :2=2:9

四、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则

AOE+DOB+COF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1) (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与BOC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二)填空题:

1. 如图3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3) (4) (5)

2.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如图4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D的对顶角是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

BOD=______,COB=_______.

4.如图5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2=70,则

BOD=_____,2=____.

5、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3= 。

六、拓展延伸

1、如图所示,直线a,b,c两两相交,1=22=65,求4的度数.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四、自我检测:

(一) 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D.线段BD是点B到AD 的垂线段

(1) (2)

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 cm, BC=b cm,则BD的范围是( )

A.大于a cm

B.小于b cm

C.大于a cm或小于b cm

D.大于b cm且小于a cm

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无法确定

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

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

A.4cm

B.2cm;

C.小于2cm

D.不大于2cm

(二)填空题:

1、如图4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D=_______=_______=_______=90.

2、如图5,ACBC,C为垂足,CDAB,D为垂

足,BC=8,CD=4.8,BD=6.4,AD=3.6,AC= 6,那么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___,点B到CD 的距离是_____,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

(4) (5) (6) (7) (8)

3、如图6,在线段AB、AC、AD、AE、AF中AD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 因此线段AD的长是点A到BF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7,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

5、如图8,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1、已知,如图,AOD为钝角,OCOA,OBOD

求证:AOB=COD

证明:∵OCOA,OBOD( )

AOB+1= ,

COD+1=90(垂直的定义)

AOB=COD( )

变式训练:如图OCOA,OBOD,O为垂足,若BOC=35,则AOD=________.

2、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 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

3、课本中水渠该怎么挖?在图上画出来.如果图中比例尺为1:100000, 水渠大约要挖多长?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事实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学具准备: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学具,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学前准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预习疑难:。2、①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②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