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党保密局区长徐远举生平简介

国民党保密局区长徐远举生平简介

国民党保密局区长徐远举生平简介
国民党保密局区长徐远举生平简介

国民党保密局区长徐远举生平简介

徐远举(1914;1973)湖北大冶县人,黄埔军校7期毕业,1932年加入军统,1935年随“班禅行辕”到西藏工作至1945年,先后任西昌行辕第三组组长、成都经检大队大队长等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保密局区长徐远举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徐远举生于公元1914年,祖籍在湖北的大冶县,毕业于黄埔军校七期,是抗战时期有名的特务头目,坏事做尽。在1949年12月的时候被卢汉的部队抓捕,并以战犯的身份被带回重庆的白公馆看押,1956年被转移到北京的战犯管理所,在1973年病死。

徐远举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于1932年开始加入特务组织,三年后担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的少校参谋,并在西藏陆续开展情报活动。1945年徐远举被戴笠局长提升为军统局第三处的副处长,一年后出任华北军统局北方区的区长,1946年7月被调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的处长,随后便策划破坏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下创办的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并逮捕了130多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徐远举因为这件事立功被授予四等云髦勋章,被调任为保密局西南特区的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的处长,此后便一直从事破坏和抓捕共党的工作,由于工作成效很大,所以徐远举曾受到蒋介石、毛人凤等人的不少嘉奖。在1949年的时候,徐远举在重庆策划并执行了很多大屠杀事件,对

共党造成严重的危害,在11月27日,徐远举在白公馆和渣宰洞又一次进行大屠杀后,准备前往成都潜伏,不过终于在同年12月被卢汉的云南起义部队逮捕,被逮捕后的徐远举因为认真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揭发了不少自己的同行。

徐远举的孩子徐远举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特务头目,在其在国民党任职期间,长期从事特务活动,破坏共产党的行动,抓捕共产党人。徐远举在1932年进入特务组织后,一直认真工作,没有像很多大官僚一样沉迷女色,不可自拔。

徐远举还没有进入特务组织之前,家里就给徐远举定了娃娃亲,女方是徐远举家乡大冶的一户人家,家境很好,与徐远举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这个女子叫马紫英,因为在家中是第八个孩子,所以也被称为马八妹,比徐远举大三岁。但是徐远举最初对这门亲事是十分不愿意的,在他到特务组织后就想逐渐把这门亲事给推掉,后来在父亲的逼迫和促成下,徐远举得到戴笠的同意,和马紫英结了婚。后来徐远举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耿家的三女儿,耿氏比徐远举小十一岁,对徐远举很是崇拜,后来二人结婚。徐选举的孩子全是马紫英生的,共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长子徐兴慰、二儿子徐兴渝,长女徐继秀,小女儿徐继蓉,现在都居住在台湾和国外。耿氏虽然和徐远举两情相悦,但是并没有生下徐远举的孩子。但是二人有抱养一个女孩,在徐远举被逮捕后,耿氏曾多次带着孩子去探望徐远举,并规劝徐选举认真改造。但是在1954年12月的时候,耿氏突然提出要和徐选举离婚,后来经过重庆一区法院的批准,二人离婚了。

徐远举的故事提起徐远举这个人,脑海里首先就会浮现一个特务头目的形象,所以徐远举的故事也都是充满邪恶和血腥。徐远举毕业于黄埔军校,1932年加入军统,曾在新疆跟随班禅行辕功罪十年,1946年才被调回重庆。

徐远举的故事大抵可以从1946年7月他被调到重庆行辕二处开始说起,当时徐远举是被调回担任处长,负责镇压高涨的学生运动,随后又策划去破坏重庆地下机关报纸《挺进报》,《挺进报》被摧毁后,重庆的政治生活顿时陷入沉闷,而重庆当局当时实行的白色恐怖政策更是加重了很多进步群众的压力。不仅如此,徐远举还利用中共重庆地下党的叛徒,逮捕了大量的地下党员,据统计有100多人,这些人中有的被直接处死,有的被关押到渣宰洞监狱,还有几十人下落不明。

徐远举还杀害过很多有名的民主人士、著名抗战英雄、政治犯,如杨杰、杨虎城、小萝卜头等,都是在徐远举手下丧命,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徐远举依然不死心,坚持继续制定并实施屠杀政治犯的计划,在1949年10月28日到11月29日这短短一个月之内,徐远举对关押在渣宰洞、白公馆、新世界临时监狱、西南长官公署等监狱的政治犯进行集体屠杀,机枪扫射,被屠杀的人数高达四五百,其残暴程度已经近乎发狂。

在徐远举完成屠杀后就被卢汉的部队逮捕,并进行关押,因为徐远举认错态度十分好,而且积极配合共党的工作,所以并没有对其处以死刑,而是以国民党政治犯的身份进行看押,1973年病死在监狱。

渣滓洞与徐远举渣宰洞最初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为煤窑中渣滓多而煤少,所以被称为渣宰洞。并且渣宰洞三面环山,另一面是水沟,其地理位置十分的隐秘,在1939年的时候,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杀害渣宰洞的主人,将渣宰洞霸占并在那里设立了监狱。

在1943年的时候,军统的总务处处长沈醉决定将渣宰洞设置为关押原来白公馆中犯人的新地址,后来军统便将很多监狱中的犯人都转入渣宰洞的监狱。1947年4月,在中美合作被撤消后,渣宰洞中的犯人很多被往原来的地方迁移,所以渣宰洞被废弃过一段时间,八个月后,渣宰洞重新被使用,被称为是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渣宰洞徐远举便紧密地联系起来。1946年七月徐远举破坏《挺进报》,抓捕的共产党人和一些地下武装人员都被关押在渣宰洞,最多的时候人数曾高达300多人。

一提起渣宰洞徐远举这两个名词,很多人就会想起发生在1949年的11.27事件,因为在1947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关押在白公馆的罗广斌、陈然等100度共产党人被残忍杀害,而在“六一事件”中,徐远举在国民党同意释放渣宰洞关押的犯人的情况下,依然将牵扯的几十人监禁,引起很多人的愤慨。在11.27大屠杀案件中,徐远举策划并参与了残忍的杀害行动,白公馆、渣宰洞的207人在一夜之间全被杀害,连刚满周四的婴儿都不放过,可谓是丧尽天良,最后还放火烧了渣宰洞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

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城 2,1830年秋天,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3,1835年,中学毕业 4,1836-1938年,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学习,哲学,历史,艺术。在此期间结识布·鲍威 尔 5,1839年-1841年,马克思学习希腊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和,博士论文《德谟克利 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6,1842年,马克思为黑格尔左派分子创办的杂志“德法年鉴”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令”。1842年11月首次会见恩格斯。 7,《莱茵报》由马克思主持,但是青年黑格尔拍企图利益这份报纸来宣传他们的唯心哲学观点。最后被普鲁士查封。 8,1843年---1844年,马克思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标志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变为共产主义者。1844年,马克思收到恩格斯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政治经济学批评大纲》和《英国状况(评马斯·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这些论文被普鲁士当局误认为是对国家的叛乱和侮辱陛下而停止。 弗·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诚 2,1834年中学转学 3,1837年父亲不让七读书,恩格斯辍学在父亲的营业所打工。 4,1838年---1841年,边工作边学习,黑格尔的哲学等 5,1841年----1842年,进行服兵役,在柏林大学课间学习 6,1842年---1844年,恩格斯研究英国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英国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 条件,了解英国工人的斗争和宪章运动,他访问了曼切斯特的工厂和工人区,参加各种群众 大会和工人集会。 7,

近代名人简介

1:梁启超——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民国后成为著名教授、社会活动家: 2:林则徐——他是封疆大吏,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亲身参与了虎门销烟,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 3: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 5: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他修建的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6:洪秀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7:李鸿章——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8: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9:康有为——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 10: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1:谭嗣同——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谭曾著《仁学》一书,维新派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甘愿流血牺牲,英勇就义。 12:孙中山——是医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亦为中华民国国父。 13:蔡元培——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4:陈独秀——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 15: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6:蔡锷——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7:汪精卫——早期革命家,青年时代加入孙文的革命组织,成为孙文的得力助手。18: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0: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著《天演论》,是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2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2:朱德——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第一。 23 :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副主席;军委第二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4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第叁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5 :任弼时——七大中央书记处第5书记兼书记处秘书长,政治局委员。 26 :彭德怀——军委第四副主席;十大元帅第二;西北政府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 27:林彪——十大元帅第叁;中南政府主席,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 28:邓小平——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曾拟授元帅;西南政府第二副主席;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

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畸形之爱-文档

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畸形之爱 托尼-莫里森于199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摘此桂冠的第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其在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莫里森心系黑人种族历史与命运,擅长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其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关怀。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或感人至深、或动人心魄的故事。而这些看似千差万别的故事同时又有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爱与爱的缺失。在独特的历史语境及种 族语境下,这种爱有时会发生异化,以极端或反常的形式表现出来。《秀拉》穿插秀拉与其好友内尔的丈夫的偷情故事, 所罗门之歌》包含奶娃与其外甥女的乱伦之恋,《宠儿》以塞丝杀女 为主线倾诉浓浓母爱爵士乐>以1926 年的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背景,是莫里森追寻历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宠儿》 的续篇。乔、维奥莱特以及多卡丝三者之间的爱恨情仇,在莫里 森动人而婉转的讲述下,娓娓道来。小说的男主角乔出生于1873 年,女主角维奥莱特正好年届半百。他们已不再是弗吉尼亚魏斯伯尔县一无所有的黑奴,而是纽约大都会里经济上能够自立的新一代美国人:乔推销妇女美容品,维奥莱特是美发师。然而过去南方农村的记忆、尤其是失去母亲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他们,这些记忆在大都会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下发酵、变异,乔内心空虚、另觅新欢,维奥莱特精神失常、沉默寡言,夫妻关系冷漠、形同陌路,最终酿成杀害情人的惨剧。然而,在小说的结尾,莫里森

寄予黑人种族以希望,乔与维奥莱特重拾迷失的自己,彼此相爱, 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爵士乐》以一个男人开枪打死一位十八岁姑娘、他的妻子 大闹葬礼开头,扣人心弦。通过多个叙述者的讲述,读者得知这个男人乔及其妻子维奥莱特是生活在纽约哈莱姆聚居区的一对黑人夫妻,死去的姑娘是乔的情人。乔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情人和自己分手,结交新的男友,而开枪打死了她。可以说,乔是出于对多卡丝的畸形之爱,而杀死了她。这与《宠儿》中塞丝杀死宠儿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杀人动机都是出于浓浓的爱,不同的只是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关系罢了。枪杀流血的背后实际上蕴藏着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身心的深刻影响。小说主人公乔和妻子维奥 莱特都是受缚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北方现代都市生活的黑 人。从奴隶制的枷锁下解脱出来, 他们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纽约这 个大都会的生活。一方面,大都会那让人心悸的生活节奏使他们脱离了南方农村的根:另一方面,和大多数莫里森笔下的人物一 样,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摆脱不了过去南方农村生活的记忆。这 种记忆在赋予他们现在生活意义的同时,也阻碍了他们过上真正幸福的大都会生活。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乔而言,这种记忆既有对过去自由自在的南方丛林生活的怀念,也有被自己母亲抛弃后的极度空虚,二者相互交织,使他感到失望、空虚,“他深信只有他一个人还记得那些日子,还想让它们回来:虽然还记得当初的情形,却根本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所以他就在别处给自己找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1848年11月—1849年8月) 1848 11月恩格斯和“新莱茵报”的其他几位编辑由于有被逮捕的危险,离开了科伦,因此,该报的编辑工作几乎全部落到马克思的肩上。同时马克思还积极参加了科伦工人联合会的活动,担任该会主席,并参加了民主协会和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的工作,动员人民群众起来积极反抗反革命的进攻。 11月7日左右恩格斯(当时在瑞士)由洛桑到纽沙特尔。 11月7日恩格斯寄给马克思一篇关于纽沙特尔共和国的文章,标题是“昔日的公国”,发表在11月11日“新莱茵报”上。 11月8日由于普鲁士正在策划反革命政变,马克思写了“柏林的危机”一文,发表在11月9日“新莱茵报”上。 11月9日左右恩格斯由纽沙特尔到伯尔尼。 11月9日恩格斯写“新的代议机构。——瑞士运动的成绩”一文。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1日—13日马克思写关于“柏林的反革命”的一组文章,发表在11月12日(增刊)和14日“新莱茵报”上。马克思号召人民群众用拒绝纳税的办法来回答反革命的行动。他认为这是人民对政府施加有组织的革命压力的手段。 11月13日在科伦民众大会上选出了人民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该会委员。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和武装群众以反抗征税,反对正在普鲁士策划的政变。 马克思参加了科伦民主协会的会议,他在会上宣读了刚从维也纳打来的关于罗伯特·勃鲁姆被处死刑的电报,这个消息在会场上引起了极大的愤慨。 11月14日法院侦查员就“侮辱”检察官黑克尔一事对马克思进行侦讯。人民群众齐集在法院前面,表示对马克思的同情。审讯结束后,人民陪送马克思到埃塞尔大厅,他在那里感谢人们对他的同情和支持。 马克思和施奈德尔第二代表莱茵省民主主义者区域委员会向莱茵省各民主团体呼吁,建议它们组织民众大会和号召居民拒绝纳税。为了讨论以后的措施,区域委员会决定在11月23日召开莱茵省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呼吁书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5日马克思写“内阁在被告席上”一文,发表在当天的“新莱茵报”号外上。

马克思生平事迹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是: 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朱德军事文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病逝。 邓小平(1904一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1929年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7 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委。发动龙州起义,创立红8军,兼任政委。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主编《红星报》。1937年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创建晋冀豫、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50年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促成西藏和平解放。1954 年后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常委。1975年后两度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81年任中央军委主席。1983一1989年任国家军委主席。领导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加强军事学术研究,加速装备现代化。系统地形成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主要军事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1997年2月病逝。 彭德怀(1898一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5军,任军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历任红3军团总指挥、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7

山西望族——五台徐氏家族概况

五台徐氏家族 五台徐氏家族始祖才甫由明初由马邑(今朔州)迁居至五台建安,至于何时由何地迁居马邑并不十分确切。据五台徐氏传抄《马邑徐氏宗谱序》一文中所叙为:“徐氏祖居南京应天府句容县东发峪狭北里人。洪武四年充山西已革太原府中护卫中右所安插,宣德二年(1427)四月内奉敕连家眷起调大同府后卫所安插,宣德九年(1434)正月内设立马邑县所隶之十百户顺里九甲……” 始祖才甫从明初迁居建安后,生子友谅,友谅生子义、安,义生子文厚、文达、文源,安生子文明。“……文源,字百川,始克昌厥族,生九子,孙三十六,曾元孙百有七十余人”(引自1934年版《五台徐氏宗谱》卷八之康熙三十五年徐绎孔创修家谱序)。后分为十大股,即文厚子旺为老大股,文源子兴、盛、增、益、仓、库、廒、昶、粮为大股至九股,逐渐成为“山右望族”(清末山西巡抚曾国荃语)。历明、清、民国,至于当代,繁衍发展已达六百余年,散居五台四十余村,以及山西多地、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新疆、北京、上海、台湾和海外等许多地区。 其间五台徐氏以耕读传家、厚德处世,现已传至三十世,男丁总人数达到两万余人。不仅人丁兴旺,族大繁衍,而且人才辈出,彪炳千秋,“文文武武科名官籍若生监举贡不知凡几,臬道府县及将军旅团长少将者并复有人”(引自《五台徐氏宗祠创修记》),形成了独具五台徐氏魅力的人文历史特色。 据1934年《山西五台徐氏宗谱》记载:从五世开始,五台

徐氏便有族人入县学,随后入庠、入贡、任官职者逐渐增多。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者2人,文武举人14人,贡生28人,监生25人,廪生、增生、庠生、佾生193人,合计262人。其中授诰封、诰授者14人,敕封、敕授者8人,例封、例授者39人,担钦差大任者1人,一品官员1人,二品官员4人,三品官员2人,四品官员6人,五品官员12人,六品官员9人,七品官员20人,八品官员20人,九品官员11人,合计147人次(其中个别曾任多品阶官职)。民国时期(截止1934年),大学本科12人,专科9人,中等专业学校17人,陆军大学、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山西等陆军学校9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和民国的两个“一门三杰”和当代“一门两将帅”。 清代的一门三杰是指清代清廉为官、造福百姓的祖孙三人徐敬儒、徐润第和徐继畬。徐敬儒,字东冶,系五台徐氏十三世,乾隆己卯举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九江府同知,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曾言其才气非凡,必为封疆。徐敬儒之子徐润第(1761—1827), 字德夫,号广轩,系五台徐氏十四世。乾隆六十年(1795) ,徐润第与高鹗(《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同年会试,恩科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嘉庆十六年(1811)春,被选为湖北施南府同知。徐润第思想受西学影响,兼容并包儒释道,镕心学、易学、气学于一炉,天论、人论、知论别具一格。其著述有《大学古本》、《中庸遗语》、《敦艮斋遗书》十七卷及《徐广轩撰书王月潭小传》。

马克思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 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 家一一卡尔·马克思的故乡。1818 年 5 月 5 日 ,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 犹太律师家庭。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 , 于中学毕业时所写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 , 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 高理想。 1835 年 10 月 ,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 , 次年 10 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 , 马 克思除研究法学外 , 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 " 青年黑格尔派 ",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1841 年 4 月 , 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 马克思于1842 年 1 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 并在 10 月担任了编辑 , 使这份报纸日 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 年 3 月 , 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 1843 年 , 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 从此 , 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 10 月 , 马克思移居巴黎 , 参加工人运动 , 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他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 1844 年 8 月 ,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20-1895 )在巴黎相见, 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 , 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 2 月转到布鲁塞尔。此时 , 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 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 , 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7 年 11 月底 , 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 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 年 2 月中旬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 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3 月初 ,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 , 转到巴黎 ; 4 月初 , 他又返回德国 , 直接参加革命 , 并于 6 月创办了《新莱茵报》 , 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由于德国当局的迫害 , 1849 年 6 月初 , 马克思和家人再次流亡 , 最终迁居英国伦敦。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 , 马克思和家人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苦难和艰辛的时期。贫困的生活使得马克思一度濒于绝境。但马克思没有退缩 , 仍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 , 常年累月地研读政治经济文献 , 进行《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夫人曾经说 " 请您相信我 , 恐怕没有一本书是在比这更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 , 我大概可以就此写一部秘史 , 它将揭示出很多很多 , 多到无限的操心、忧虑和痛苦。 " 1857 年至 1858 年 5 月期间 , 马克思写出了第一部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即《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 , 马克思运用了一系列重要原理 , 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 年 , 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此后 , 他又写了《1861-1863 年经济学子稿》 , 即《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一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 也谈到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 , 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 年 8 月到 1865 年底 , 马克思又写了第三部手稿 , 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 年 9 月 14 日 , {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马克思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 1864 年 9 月 28 日 , 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

红军高级将领李特生平简介

红军高级将领李特生平简介 李特(1902;1938),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原名徐克勋,又名徐李特,号希侠。1925年入中国共产党。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红军高级将领李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特这个名字,是一个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很陌生的名字,但是即使对于这个名字陌生,也不能够否认在当时的时代,李特对于中共的卓越的贡献。 李特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李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和自己的父亲出去谋生了。李特后来大概是加入了工人的队伍,而且还当了领队一类的人物。后来,李特去了苏联那边学习,因为个子小才被朋友们戏称李特的。就这样叫惯了。索性,李特就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 李特对于中共的贡献是很大的。虽然说李特也曾经做了很多的错事,他也有自己判断失误的时候,也有自己选择错了的人。李特简历里面,有一点必须要提及的,就是他当时反对毛周等人北上。但是李特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也是奉了别人的命令行事。可是李特简历里面也有提到,李特当时的态度是很不好的。虽然后来李特被说动了,让大部队走人了,可是这件事情就这样的被人给记下了。 李特人生最后的一笔记录是在西路军里面。李特的死是很冤枉的,因为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反而是被诬陷而死。后来的李特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被平反,可是斯人已逝,大家对于李特的名字,

都陌生了。 李特和黄超的关系李特原名不叫李特,是在苏联学习期间因个子矮小被人取笑为“litter”才给自己改名为李特,这样娱乐精神也是少见。而黄超呢,是在乌鲁木齐死亡的,为什么把这两人放一起呢?因为李特黄超死的冤枉。 李特黄超这两人从某个程度上都是被错杀,所以才会说这两人死的冤枉。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对革命有功者,这样草率的死去,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的李特黄超的战友甚至想要平凡来为这两个人伸冤。但由于当时两人是被秘密执行死刑的,所以连收尸都不知道去哪里。而李特黄超的死因也成了千古之谜,到底是谁下的命令?大家一致认为,断然不是毛泽东,而是中央背后另一个高层。很明显这个中央高层杀了李特黄超是为了防止他们回到莫斯科告状,但究竟是谁下的手,这个已经无处考证了。在李特黄超离开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后人怀念起他们来依旧是非常惋惜,明明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却被当做反革命处决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当时两人的死讯也让中央内部坐立不安,张国焘更是失去了一个心腹。 而不仅党失去了两个得力的左右臂,李特黄超也只是中央内斗的两个牺牲品罢了。 李特黄超虽然死了,但是后人一直没有忘记他,他们对政治的贡献也被没有被一票否决,这也算是在他们死后一个小小的安慰吧。 李特沉冤昭雪一些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并不认为李特是“托派”和反革命,对他评价颇高。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课后习题详解(托尼 莫里森)【圣才出品】

1 / 2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https://www.doczj.com/doc/d14434935.html, 第26单元 托尼?莫里森 1. Why does the author choose Twyla as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How is she characterized? Key: Because on a superficial level, the white has the right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and the black has to keep silent. In a deep sense, Twyla, as a white and outsider, would be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black images around her. She is characterized through her language, actions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er and Roberta as well. 2. In what ways are the changes in time and space essential ingredients of the story? Key: The story has a very large span of time and space, which covers the characters’ early age and the time after they have their own families. Their experiences of young age become their main memories and subjects of their talk.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such memories and the events happing around them reflect their different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world and life. Through the changes in time and space there show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ersonalities and qualities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3. Why does Roberta cry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主要贡献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人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183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改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痛斥普鲁 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 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 阶级服务的。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 主义者的重要标志。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

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845年2月他们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该书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1847年1月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全面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接受总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法兰西内战》宣言全面地总结了公社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六十年代马

革命先烈事迹简介

革命先烈事迹简介 邱少云 1952年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董存瑞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年仅19岁。 刘伯承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

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 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徐向前 徐向前率部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三千余里,战斗数百次。到1933 年初,在川陕边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徐向前在这里抓了三个月的大练兵, 然后,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歼敌二万,缴枪一 万二千件,还缴获了敌人的兵工厂,造市厂,被服厂等全套设备。他利 用这些缴获的武器,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六路围攻之中,蒋军出动 二十多万兵力,而徐部仅有近8万人。经过十个月的战斗,歼敌八万多, 仅最后二个月,就缴获枪支二万多支,火炮一百多门。这是红军时期缴 获武器最多的战役之一。 刘胡兰 刘胡兰(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黄继光 黄继光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出生,1951年4月入伍,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授予称号时任15军135团2营通信员。1952年10月,他所在营向上甘岭597.9高地反击。当打下4、5号阵地后,部队有了伤亡,前面又发现新的火力点,反击受阻。这时他挺身而出,带领两名同志去执行爆破任务。打下几个地堡后,前面仍有一个地堡火力点的机枪在疯狂扫射。他忍受7处伤痛,直扑上去,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 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扞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4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

军事基础知识类简介

1我军历史上只有两人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他们是;(A) A黄继光杨根思B邱少云黄继光C孙占元罗盛教D董存瑞胡修道 2被称为沙漠之狐的是(B) A蒙哥马利B隆美尔C艾森豪威尔D朱可夫 3下列人物中,不是共和国元帅的是(A) A陈赓B罗荣桓C聂荣臻D徐向前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阵亡最高级别的将领是(B) A赵登禹B张自忠C宋哲元D佟麟阁 5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120,129,请问120师师长是 A贺龙B林彪C刘伯承D徐向前 6请说出三位共和国开国大将: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罗瑞卿、张云逸、王树声、许光达。任意答出三人即可)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进行了一次决定性战役。自这次战役后苏联掌握了卫国战争的战略主动权。这是哪一战役?(B)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会战 8、(B)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A、1965年10月16日 B、1964年10月16日 C、1966年10月16日 9、海湾战争是(B)爆发的。 A、1986年 B、1991年 C、1999年 10、(B)北约空袭了南联盟。 A、1986年 B、1999年 C、2000年 11、阿富汗战争爆发于(C)。 A、1990年 B、1994年 C、2001年 12、目前,全国分为(C)大军区 A 5 B 6 C 7 D 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任国防部长是(C)。 A、徐向前 B、聂荣臻 C、彭德怀D贺龙 14、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始于(D) A、1958年 B、1956年 C、1988年 D、1955年 15.洲际导弹的射程通常在(A ) A.8000公里以上 B.8000公里以内 C.5000公里以内 16.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正,副总指挥是(朱德),(彭德怀). 17*我军十大将中,有一位是少数民族.他是谁(A). A粟裕B黄克诚C罗瑞卿D张云逸 18. 在北伐战争中赢得"铁军"称号的是(C )率领的独立团. A叶剑英B陈庚C叶挺 19.美国现役的航空母舰中,有八艘为“尼米兹级”。请问以“尼米兹”命名航母是为了纪念(C)

九岭岗起义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松滋九岭岗起义简介 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出生于湖北荆州市江陵县,曾任中共首届松滋县委书记。1928年春,年仅18岁的黄杰受中共鄂西特委派遣来到松滋,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松滋九岭岗农民暴动。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松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次尝试。 起义爆发 1928年5月初,松滋县委机关迁到九岭岗地区不久,鄂西特委即派人到此召开了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合起义联席会议,决定在中秋节三县互相配合,同时暴动。 但就在此时,突然发生了意外的泄密事件。6月17日,家住西斋街上的共产党员、地下交通员王长永与人发生争执,王常年戴着的帽子掉在地上,帽内藏的九岭岗起义密件不巧被土豪劣绅向芳田等人获知,向等人旋即到区公所报了案。 18日清晨,王长永被五区区长、团总雷新民抓获,酷刑逼供,获得九岭岗地区部分活动情况。但县委和九岭岗区委、党支部的同志并不知道敌人已掌握了我方部分情况。 这时,县委书记李述礼(1928年4月中旬,鄂西党代表大会考虑到黄杰年龄只有十七八岁,黄杰改任组织部长。)已下山到新江口参加党支部成立会议,沈德纯在参加完鄂西党代表大会回九岭岗向县委汇报后,也下山去裴家场区委开会,留在县委机关里的县委成员只有黄杰、张波臣、裴光月。 当时,黄杰等考虑到队伍刚刚发展且很不稳固,加之当时敌强我弱悬殊太大,故主张暂时隐蔽以便争取时间训练队伍、继续扩大力量,故而仍按三县联合起义计划进行部署。 可是,这些想法还没来得及在召开的县委会议上讨论,怒不可遏的暴动积极分子已不听劝阻开始行动起来。 此刻,我打入五区团防局当中队长的共产党员张维高(张俊初之子)赶到九岭岗,给县委送来情报,说雷新民又要进山抓人了。到了中午时分,雷新民手下傅生夏骑着一匹灰白马带领11个团丁进山,到狮子口抓走了村民周昌官,并声言“不交出全部党员便将九岭岗烧光杀尽”。

红军历史简介

1.方面军简介 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 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后被夏曦杀害. 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 2.红军由来 2.1.红一方面军由来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赣南,闽西分别成立工农民主政府,两区地方武装也分别编为红三军和红十二军。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

八路军简介

八路军简介 八路军: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7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8 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 8 月 25 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9 月 6 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东进。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 9 月 11 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1938 年12 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 1943 年 9 月 8 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 10 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八路军前总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1937 年 8 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 4.5 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三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 10 月23 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 月7 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 1945 年 8 月,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在八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 4.5 万人发展到 102 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 12 万次,毙伤、俘虏日伪 125 万人,创造面积达 246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 1 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7 年 6 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路军总部(集总): 1937 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八路军指挥机关的组成是:司令部秘书长舒同,下设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后为阎揆要),副处长边章伍;副官处,处长唐延杰,副处长余忠良;炮兵主任武亭;政治处主任李文楷。政治部设有宣传教育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组织部,部长谭甫仁;敌工部,部长蔡乾;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方工作部,部长傅钟。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副部长谢今古(后改名黄达);兵种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周玉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