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控制系统讲解

运动控制系统讲解

运动控制系统讲解
运动控制系统讲解

1 绪论

电动机是用来拖动某种生产机械的动力设备,所以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调节其转速,而用于完成这项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就被陈为调速系统。目前调速系统分为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系统,由于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广、静差率小、稳定性好以及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性能的调速系统几乎都采用直流调速系统,但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与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也日趋广泛。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良好的调速性能及低廉的价格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1.1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和可控直流电源

直流调速系统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 它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可以在较宽的调速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较快的动态响应过程,并且低速运转时力矩大这些极好的运行性能和控制特性,尽管直流调速系统中的直流电动机不如交流电动机]那样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价格便宜。但是长期以来,直流调速系统一直占据垄断地位。当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发展很快,在许多场合正逐渐取代直流调速系统。但是就目前来看,在纺织印染、造纸印刷、数控机床、光缆线缆设备、包装机械、电工机械、食品加工机械、橡胶机械、生物设备、焊接切割、轻工机械、物流输送设备、机车车辆、通讯设备、雷达设备,仍然广泛采用直流调速系统。而且,直流调速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从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调速系统的基础。因此,本书先着重讨论直流调速系统。

1.2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更多的完成软硬结合的动手实践方案,解决目前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继《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之后开出的实践环节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

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独立进行运动控制系统应用技术和开发工作,掌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电路设计、分析及调试检测。

1.3课程设计课题: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的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1)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直流电机:

输出功率为: 7.5Kw 电枢额定电压:220V

电枢额定电流:36A 额定励磁电流:2A

额定励磁电压:110V 功率因数:0.85

电枢电阻:0.2欧姆电枢回路电感:100mH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2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额定转速:1430rpm

环境条件:

电网额定电压:380/220V;电网电压波动:10%;

环境温度:-40~+40摄氏度;环境相对湿度:10~90%。

(2)任务和要求

1、根据控制系统的技术参数进一步细化技术要求。首先确定控制系统方案,确定每一级的具体技术指标(如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电源电压等);

2、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n≤30%,调速范围D=20,转差率Sn≤0.03,稳速精度0.03;

3、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或其他仿真软件的仿真设计;

2反馈调速及控制系统

2.1闭环调速控制系统

将开环系统改为单闭环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并采用PI调节器,就既保证动态性能,又能作到转速的无静差,较好的解决开环系统的不足,此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直流电动机转速变化信号反馈到触发环节,来自动增大或减小触发角α来自动调节整流输出电压Uds,即可达到稳定,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2.1所示

图2.1 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系统框图

2.2带电流截止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在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中存在一个问题,在启动、制动过程和堵转状态时,电枢电流会过大。为了解决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系统中必须有自动限制电枢电流的环节。根据反馈控制原理,要维持哪一个物理量基本不变,就应该引入那个物理量的负反馈。那么,引入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保持电流基本不变,使它不超过允许值。

通过对电流负反馈和转速负反馈的分析。考虑到,限流作用只需在起动和堵转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应让电流自由地随着负载增减,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的方法,则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接入电流负反馈以限制电流,而电流正常时仅

有转速负反馈起作用控制转速。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如图2.2中的(a )(b)(c)图:

.

(a )利用独立直流电源作比较电压 (b ) 利用稳压管产生比较电压

(c )封锁运算放大器的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

图2.2电流截止负反馈的环节

图(a )中用独立的直流电源作为比较电压,其大小可用电位器调节,相当于调节截止电流。图(b )中利用稳压管VS 的击穿电压U br 作比较电压,线路要简单得多,但不能平滑的调节电流值。图(c )是反馈环节与运放的连接电路。 由系统稳态结构可写出该系统两段静特性的方程式:

当d dcr I I >时,引入电流负反馈,静特性变为:

)

1()()1()(e

d s s p e

com *

n s p K C I R K K R K C U U K K n ++-++=)

1()1(e d

e *

n s p K C RI K C U K K n +-+=

图2.3带电流截止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静特性的几个特点:

(1)电流负反馈的作用相当于在主电路中串入一个大电阻 Kp Ks Rs ,因而稳

态速大,

特性急剧下垂。

(2)比较电压 Ucom 与给定电压 Un* 的作用一致, 好像把理想空载转速提高到

(3)两段式静特性常称作下垂特性或挖土机特性。当挖土机遇到坚硬的石块而

过载电 动机停下,电流也不过是堵转电流,在式(1)中,令 n = 0,得 一般p s s K K R R >>,因此 (4)最大截止电流

由给定条件知堵转电流 I dbl =2I N =35A, 截止电流 I dcr =1.5I N =26.25A

(5)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稳态系统结构框图及结构图如图2.4及图

2.5

)

1()('e

com *

n s p 0K C U U K K n ++=s s p com *

n s p dbl )

(R K K R U U K K I ++=

s

com *n dbl

R U U I +≈

图2.4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稳态系统结构框图

+

-

+

-图2.5含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原理图

2.3调节器设定

如图2.6微PI调节器即比例积分调节器既结构图用于实现系统的无静差调速系统

图2.6 PI调节器的结构图

比例积分调节器的控制传递函数为:

pi

K=

1

R/

2

R

pi

K为PI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

1

C= τ/

Rτ为PI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比例调节器的输出只取决于输入偏差量的现状,而积分调节器的输出则包含了输入偏差量的全部历史。积分调节器到稳态时ΔUn=0,只要历史上有过ΔUn,其积分就有一定数值,足以产生稳态运行所需要的控制电压。如图2-7为采用PI调节器单闭环调速系统动态校正特性

图2.7采用PI调节器单闭环调速系统

s

K

s

K

s

W

K

P

pi

pi

P

τ

τ1

)

(

1+

=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习题解答) 第 1 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第 2 章电力传动系统的模型................. 第 3 章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第 4 章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第 5 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1.根据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简述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答:电力传动是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由于电力传输和变换的便利,使电力传动成为现代生产机械的主要动力装置。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一般由电源、变流器、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和生产机械(负载)组成。 控制指令 图1-1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输入的控制指令(比如:速度或位置指令),与传感器采集的系统检测信号(速度、位置、电流和电压等),经过一定的处理给出相应的反馈控制信号,控制器按一定的控制算法或策略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变流器改变输入到电动机的电源电压、频率等,使电动机改变转速或位置,再由电动机驱动生产机械按照相应的控制要求运动,故又称为运动控制系统。 虽然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种类繁多,但根据图1-1所示的系统基本结构,可以归纳出研发或应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所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1)电动机的选择。电力传动系统能否经济可靠地运行,正确选择驱动生产 机械运动的电动机至关重要。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对驱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动机的种类及额定参数、绝缘等级等,然后通过分析电动机的发热和冷却、工作制、过载能力等进行电动机容量的校验。 2)变流技术研究。电动机的控制是通过改变其供电电源来实现的,如直流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需要改变其电枢电压或励磁电压的方向,而调速需要改变电 枢电压或励磁电流的大小;交流电动机的调速需要改变其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等,因此,变流技术是实现电力传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3)系统的状态检测方法。状态检测是构成系统反馈的关键,根据反馈控制 原理,需要实时检测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状态,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 磁链、转矩、转速或位置等。因此,研究系统状态检测和观测方法是提高其控制

工业控制网络复习重点

工业控制网络 题型: 填空(15*1’) 选择(10) 分析(2) 简答(5) 操作(10’) 第一章 1.现场总线 定义: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1158对现场总线(fieldbus)的定义: 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工业电话线 现场总线——底层控制网络 2.输入输出设备 总线上的数据输入设备:包括按钮、传感器、接触器、变送器、阀门等,传输其位置状态、参数值等数据;总线上的输出数据用于:驱动信号灯、接触器、开关、阀门等。 3.现场总线特点 ?适应工业应用环境。 ?要求实时性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多为短帧传送。(短帧传输体现实时性) ?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4.几种现场总线 ?Foundation Fieldbus,FF ?LonWorks ?Profibus ?ControlNet ?DeviceNet ?CAN ?Hart 5.现场总线系统组成与组织结构 ?硬件: ◆总线电缆,又称为通信线、通信介质(媒体/媒介/介体)。 ◆连接在通信线上的设备称为总线设备,亦称为总线装置、节点(主节点、从节点)、站点 (主站、从站)。 软件包括: ?系统平台软件:为系统构建、运行以及为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而提供环境、条件或工具的基础软件。 包括组态工具软件、组态通信软件、监控组态软件和设备编程软件。 ?系统应用软件:为实现系统以及设备的各种功能而编写的软件,包括系统用户程序软件、设备接口通信软件和设备功能软件。 6.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总线设备主要分为6类 ?变送器/传感器(输入设备);

运动控制卡概述

运动控制卡概述 ? ?主要特点 ?SMC6400B独立工作型高级4轴运动控制器 功能介绍: 高性能的独立工作型运动控制器以32位RISC为核心,控制4轴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完成各种功能强大的单轴、多轴运动,可脱离PC机独立工作。 ●G代码编程 采用ISO国标标准G代码编程,易学易用。既可以在文本显示器、触摸屏上直接编写G代码,也可以在PC机上编程,然后通过USB通讯口或U盘下载至控制器。 ●示教编程 可以通过文本显示器、触摸屏进行轨迹示教,编写简单的轨迹控制程序,不需要学习任何编程语言。 ●USB通讯口和U盘接口 支持USB1.1全速通讯接口及U盘接口。可以通过USB接口从PC机下载用户程序、设置系统参数,也可用U盘拷贝程序。

●程序存储功能 程序存储器容量达32M,G代码程序最长可达5000行。 ●直线、圆弧插补及连续插补功能 具有任意2-4轴高速直线插补功能、任意2轴圆弧插补功能、连续插补功能。应用场合: 电子产品自动化加工、装配、测试 半导体、LCD自动加工、检测 激光切割、雕铣、打标设备 机器视觉及测量自动化 生物医学取样和处理设备 工业机器人 专用数控机床 特点: ■不需要PC机就可以独立工作 ■不需要学习VB、VC语言就可以编程 ■32位CPU, 60MHz, Rev1.0 ■脉冲输出速度最大达8MHz ■脉冲输出可选择: 脉冲/方向, 双脉冲 ■2-4轴直线插补 ■2轴圆弧插补 ■多轴连续插补 ■2种回零方式 ■梯型和S型速度曲线可编程

■多轴同步启动/停止 ■每轴提供限位、回零信号 ■每轴提供标准伺服电机控制信号 ■通用16位数字输入信号,有光电隔离 ■通用24位数字输出信号 ■提供文本显示器、触摸屏接口 技术规格: 运动控制参数 运动控制I/O 接口信号 通用数字 I/O 通用数字输入口 通用数字输出口 28路,光电隔离 28路,光电隔离,集电极开路输出 通讯接口协议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11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2014-05-23)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速单)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了解V (SCR )--M 、PWM--M 两种主电路方案及其特点(2.1节、P16、P97--98、笔记); 2、 他励(或永磁)直流电动机三种数学模型及转换,解耦模型中I do ~U d 环节的处理(P27--28、笔记); 3、 稳态性能指标中D 、S 间关系及适用范围(2.2.1节、P29--30、笔记); 4、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P2 5、笔记); 5、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特点(笔记、2.5.2节)。 第三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主要指:V —M 不可逆调速系统、PWM-M 调速系统)、特点,符合实际的系统数学模型,静(稳)态参数的整定及计算(P60、P59--6 2、笔记); 2、 ASR 、ACR 的作用(P65); 3、 典1、典2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参数整定依据(3.3.2节、笔记); 4、 基于工程设计法的ASR 、ACR 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P77--78、3.3.3节、例3-1、3-2、笔记); 5、 理解ASR 退饱和时的(阶跃响应)转速超调量等时域指标算式(P86--88、笔记); 6、 系统分别在正常恒流动态、稳态阶段,及机械堵转故障、转速反馈断开故障下的(新稳态)物理量计算; 7、 M 、T 、M/T 三种数字测速方法及特点(2.4.2节、笔记); 8、 了解了解M/T 数字测速的技术实现方法、系统控制器的技术实现方法(P82-85、笔记)。 第四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PWM--M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1节,笔记) 2、 V (SCR )--M 可逆主电路中的环流概念、类型、特点(P103--104、笔记); 3、 常用的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2.2节,图4-1 4、图4-1 5、4.2.3节)。 第五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的机械特性簇与特点,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适用范围(5.1--5.2节); 2、 软起动器的作用及适用条件(5.2.4节); 3、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协调控制关系(一点两段)及其依据(5.3.1节); 4、 异步电动机四种协调控制的特点,各自的机械特性簇、特点及比较(5.3.2节--5.3.3节、笔记); 5、 SPWM 、CFPWM 、SVPWM 变频调速器组成原理与特点,及其中各环节的作用(5.4节); 6、 了解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转速闭环变频变压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5.6节)。 第六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交流电动机坐标变换的作用,矢量控制(VC )的基本思想、特点(6.6、6.7、笔记); 2、 异步电动机VC 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图6-20); 3、 了解各种具体的VC 系统组成方案,理解转子磁链直接与间接定向控制的区别(6.6. 4、6.6.6节、笔记); 4、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 )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特点(6.7.3节),DTC 与VC 的比较(6.8节)。 第七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1、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次同步串级调速主电路及其工作原理,()S f β=公式及特点(7.2.1节、笔记); 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闭环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组成原理;起动、停车操作步骤;(7.5、7.6、7.4.3节、笔记)。 第八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1、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0sd i =时的转矩公式(8.4.3节); 2、 具有位置、速度闭环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图8-26、27扩展、笔记)。 第九章 伺服系统 1、 位置伺服系统的典型结构(开环、半闭环、闭环、混合闭环)及特点(笔记、9.1.2); 2、 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运行方式、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方案;(笔记、9.3.2--9.3.4) 3、 数字伺服系统中电子齿轮的作用(笔记); 4、 数字式位置、速度伺服系统的指令形式(笔记)。 *** 考试须知---要点提示: (1)无证件者不能考试;(2)未交卷者中途不得离场;(3)严禁带手机到座位,操作手机者按作弊论处。 附:答疑地点(2-216)、时间:(1)2014-6-6,13:00--15:00;(2)2014-6-7,8:00--11:00,13:00--15:00。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及现状研究 发布: 2009-10-26 | 作者: | 来源: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控制系统的结构从最初的CCS(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到第二代的DCS(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流行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当前在商业领域风靡的以太网与控制网络的结合。这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多种当今流行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控制系统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早在5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就已经被应用到控制系统中。60年代初,出现了由计算机完全替代模拟控制的控制系统,被称为直接数字控制(DirectDigitalControl,DDC)。70年代中期,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控制系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1975年世界上第一套以微处理为基础的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问世,它以多台微处理器共同分散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现集中管理,被称为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 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微处理器和一些外围电路构成了数字式仪表以取代模拟仪表,这种DDC的控制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控制的灵活性,而且在多回路的巡回采样及控制中具有传统模拟仪表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系统的日益复杂,控制回路的进一步增多,单一的DDC 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场的生产控制要求和生产工作的管理要求,同时中小型计算机和微机的性能价格比有了很大提高。于是,由中小型计算机和微机共同作用的分层控制系统得到大量应用。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DCS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今天的工业控制领域DCS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DCS不具备开放性,布线复杂,费用较高,不同厂家产品的集成存在很大困难。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离线作业必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离线作 业必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严超学号: 3 年级:16秋电气学习中心:武义 ————————————————————————————— 1.直流电机有哪些调速方法根据其速度公式说明之, 并说明如何釆用电力电子手段实现。 答:根据直流电机速度公式,有 (1)电枢电压Ua控制-调压调速(向下调速):采用电力电子手段时,有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和自关断器件H型桥脉宽调制(PWM)供电等方式,其损耗小,控制性能好。 (2)磁场φ控制-弱磁(向上调速),采用电力电子手段时,有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励磁控制。 (3)由于运行损耗大、效率低,一般不再采用串Ra调速。 2.画出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电原理图(非方块图),须清楚表达两个闭环的关键元件,写出各部分名称,标注有关信号量;指出两闭环连接上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答: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如下: 两闭环连接上的关系是速度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这就使得该系统具有由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确定了电流环的给定值,进面确定了系统的最大电流的特点。 3.分析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

(1) 如果要改变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为什么 (2) 如要控制系统的起动电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应调节什么参数为什么 答:(1)改变转速时只能改变速度调节器的输入ug,因为它是速度环的指令信号。改变速度调节哭的参数对稳态速度无调节作用,仅会影响动态响应速度快慢。 (2)要控制系统的起动电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应调节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 因为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确定了电流环的给定值,进而确定了系统的最大电流。 4. 填空 : 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内环为_电流_环,外环为_速度环,其连接关系是:_速度调节器_的输出作为__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因此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应按__调速系统允许最大电流_来整定;内环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应按__可控整流器晶闸管最大、最小移相触发角_来整定。两调节器均为_PI_型调节器,调速系统能够做到静态无差是由于调节器具有_积分(记忆)功能;能实现快速动态调节是由于节器具有__饱和限幅_功能。 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速度调节器有哪些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应按什么要求来调整电流调节器有哪些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应如何调整 答:速度调节器用于对电机转速进行控制,以保障:①调速精度,做至静态无差;②机械特性硬,满足负载要求。 速度调节器输出限幅值应按速系统允许最大电流来调整,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过电流保护) 电流调节器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以保障:①精确满足负载转矩大小要求(通过电流控制);②调速的快速动态特性(转矩的快速响应)。

运动控制系统 复习知识点总结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运动控制系统框图) 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 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 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 (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 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 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 (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 (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 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 (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 (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D与s的相互约束关系 对系统的调速精度要求越高,即要求s越小,则可达到的D必定越小。 当要求的D越大时,则所能达到的调速精度就越低,即s越大,所以这是一对矛盾的指标。第二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容提要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调节器的设计方法 1.异步电动机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机械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与转差率成正比的转差功率。.异步电动机按调速性能分类第一类基于稳态模型,动

运动控制基础教学大纲2017版

《运动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31004 课程英文名称:Moving-Control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交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知识;掌握电动机起动、制动、调速的实现方法:掌握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运动控制系统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学风。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阐述各种分析方法的横向联系,以培养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在运动控制系统动力学基础部分,着重介绍:运动方程式,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等效为单轴运动控制系统的折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各量折算式。 在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部分,着重介绍: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直流电动机起动、制动的实现方法及静态特性,调速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及调速方法。 在交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部分,着重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制动的实现方法及静态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的基本原理及调速方法。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程有电路及电机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内容带到实践环节去验证.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以免实验时不知所措;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独立思考,加强对运动控制原理的理

通用运动控制器目前主要分类浅谈

通用运动控制器目前主要分类浅谈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市场上新设备的控制需求、 传统设备技术升级、换代对运动控制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市场日 益竞争的压力,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要求运动控制系统向开放式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型数控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渐减小。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可以抓住 这一机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开放 式运动控制器产品。 (1)基于计算机标准总线的运动控制器,它是把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独立 于计算机的运动控制器与计算机相结合构成。这种运动控制器大都采用DSP 或微机芯片作为CPU,可完成运动规划、高速实时插补、伺服滤波控制和伺服驱动、外部I/O 之间的标准化通用接口功能,它开放的函数库可供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在DOS 或WINDOWS 等平台下自行开发应用软件,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如美国Deltatau 公司的PMAC 多轴运动控制器和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GT 系列运动控制器产品等。目前这种运动控制器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2)Soft 型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它提供给用户最大的灵活性,它的运动控制软件全部装在计算机中,而硬件部分仅是计算机与伺服驱动和外部I/O 之间的标准化通用接口。就像计算机中可以安装各种品牌的声卡、CDROM 和相应的驱动程序一样。用户可以在WINDOWS 平台和其他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开放的运动控制内核,开发所需的控制功能,构成各种类型的高性能运动控 制系统,从而提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基于Soft 型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开发的典型产品有美国MDSI 公司的Open CNC、德国PA(Power Automation)公司的PA8000NT。美国Soft SERVO 公司的基于网络的运动控制

几种运动控制系统的比较

运动控制的实现方法 1、以模拟电路硬接线方式建立的运动控制系统 早起的运动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运算放大器等分离器件以硬接线的方式构成,这种系统的优点: (1)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实时处理,可实现系统的高速控制。 (2)由于采用硬接线方式可以实现无限的采样频率,因此,控制器的精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大的带宽。 然而,与数字化系统相比,模拟系统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1)老化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构成系统的元器件的参数影响很大。 (2)构成系统所需的元器件较多,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系统最终的可靠性降低。 (3)由于系统设计采用的是硬接线的方式,当系统设计完成之后,升级或者功能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受最终系统规模的限制,很难实现运算量大、精度高、性能更加先进的复杂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系统的上述缺陷使它很难用于一些功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然而,作为控制系统最早期的一种实现方式,它仍然在一些早期的系统中发挥作用; 另外,对于一些功能简单的电动机控制系统,仍然可以采用分立元件构成。 2、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运动控制系统 微处理器主要是指以MCS-51、MCS-96等为代表的8位或16位单片机。采用微处理器取代模拟电路作为电动机的控制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1)使电路更加简单。模拟电路为了实现逻辑控制需要很多的元器件,从而使电路变得复杂。采用微处理器以后,大多数控制逻辑可以采用软 件实现。 (2)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微处理器具有较强的逻辑功能,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器,因此有能力实现较复杂的控制算 法。 (3)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微处理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由软件实现,如果需要修改控制规律,一般不需要修改系统德硬件电路,只需要对系统的

运动控制的基础

运动控制的基础 概观本教程是在NI测量基础系列的一部分。每个在这个系列的教程,教你一个常用的测量应用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理论概念,并提供实际的例子。在本教程中,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运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反馈装置,I / O。您还可以查看交互式演示,通过本教程的材料在自己的步伐。有关更多信息,返回到NI测量基础主页。目录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软件配置,原型设计,开发运动控制器移动类型电机放大器和驱动器汽车和机械要素反馈装置和运动的I / O NI相关产品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图1显示了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不同组件。图1。运动控制系统组件应用软件-您可以使用应用软件,以命令的目标位置和运动控制型材。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系统的大脑作用到所需的目标位置和运动轨迹,并建立电机的轨迹遵循,但输出±10 V的伺服电机或步进和方向脉冲信号,步进电机。 放大器或放大器(也称为驱动器)驱动器-从控制器的命令和需要开车或关闭电机的电流产生。电机-电机机械能变成电能和生产所需的目标位置移动到所需的扭矩。机械部件-电机的设计提供一些力学的扭矩。这些措施包括线性滑轨,机械手臂,和特殊的驱动器。反馈装置或位置传

感器-位置反馈装置是不是需要一些运动控制应用(如步进电机控制),但重要的是为伺服电机。反馈装置,通常是一个正交编码器,感应电机的位置和结果报告控制器,从而结束循环的运动控制器。软件配置,原型设计,开发应用软件分为三大类:配置,原型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ADE)。图2说明了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过程和相应的NI产品设计过程:图2。运动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组态 做的第一件事情之一,是您的系统配置。为此,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供测量与自动化浏览器(MAX),不仅运动控制,但所有其他NI硬件配置的交互式工具。对于运动控制,MAX 提供交互式的测试和调整面板,帮助您验证系统功能之前,你的程序。图3 NI MAX是一个交互式工具,用于配置和调整您的运动控制系统。 应用笔记 了解伺服调谐 使用1D互动的环境测试电机功能 轴运动控制器的配置 轴运动控制器设置 运动控制器的编码器设置 运动控制器的参考设置 数字运动控制器的I / O设置原型 当你配置你的系统,你可以开始原型和开发应用程序。在

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可外传】

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现状 运动控制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如数控机床、雕刻机、切割机、钻孔机、印刷机、冲孔机、激光雕刻、激光切割、包装机、纺织机、食品加工、绘图机、点胶机、焊接机、电子装配白动检测等,甚至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所用的CPU不同,运动控制器产品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以单片机(MCU)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低端采用8位或16位的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其主要优点是价格比较低廉,缺点是运行速度较慢,控制精度较低。因此这种运动控制器适用于一些低速或运动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点位运动或轮廓运动控制的自动化设备。 (2)以专用芯片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628和LM629专用运动控制芯片,日本的NOVA生产的MCX304、MCX501等运动控制芯片是专门为精密控制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而设计的专用处理器,产品应用于数控机床、雕刻机、工业机器人、医用设备、绕线机、自动仓库、绘图仪、点胶机、IC制造设备等领域。 (3)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美国DeltaTau公司生产的PMAC 运动控制器,采用Motorola的DSP56003作为处理器。国内的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器,通常以美国TI公司推出的C2000系列,例如TMS320F2812和TMS320F28335作为运动控制器的核心芯片。

运动控制系统第一章作业答案 曾毅编

【1-1】 某生产工艺要求:按动起动按钮S Ⅰ时,电动机M带动小车作如图题1-83所示的运动轨迹运行;按动暂停按钮S Ⅱ时,小车就地停止。重新按动启动按钮S Ⅰ时小车从暂停位置,开始键继续运行。假设:KM 1得电小车向右运行,KM 2得电小车向左运行,小车每次反向运行前都暂停t 秒。 1)试设计满足该运动轨迹的运动控制线路图。 2)当小车运行在B-C 区间时,如果突然停电或此时按动清零停止按钮,当来电后再按动起动按钮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解:1)假设:正反向速度继电器分别为:KS 1、KS 2;短路制动电阻的接触器为KM 3。 系统带降压起动电阻与反接制动的主电路图如答图1所示,其输出方程和控制方程如下: 图1-83 题1-1小车运行轨迹 答图1 题【1-1】(2)解答

2)来电后再按动起动按钮S I ,小车将一直向右走,出现失控现象。 解决续行问题的方法: ①最普通的方法是在运动轨迹的周边增加限位行程开关,并在输出方程中增加正反向点动按钮。假设:左、右限位保护分别为ST A 、ST B (如答图2所示) 、右限位;正、反向点动按钮分别为SF 、SR ,修改后的电气控制逻辑代数方程组: R F T F A R R B F S S t KT S S KM K ST K ST K ST K ST K ST S KM S ST KM KM S K K K KM S ST KM KM S K K K KM ?????+?+?+?+?+?+=????+++=←????+++=→)()()()(152413224131642225311ⅡⅡⅡⅡⅡ ②在控制方程组中与转步信号并联时间超限脉冲发生信号。 ③系统小车没有回到原点前,不清控制方程组,或者不要在控制方程中增加停止按钮。 ④增加回原点功能的按钮。 【1-2】 已知电动机M 1带动小车左右运动;电动机M 2带动小车上下运动。生产工艺要求的运动轨迹如图题1-84所示。假设:KM 1得电小车向右运行,KM 2得电小车向左运行;KM 3得电小车向上运行,KM 4得电小车向下运行。生产工艺要求分别按动启动按钮S 1、S 2、S 3时,小车的运行轨迹分别如图1-84a 、b 、c 所示;按动暂停按钮S Ⅱ,小车就地停止,小车每次转弯运行前都暂停t 秒,按动回原点按键S 0,小车会以最短的路径返回到原点A ,试设计满足该运动轨迹的运动控制线路图。 解:假设小车的转步信号及程序步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题【1-1】(2)解答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简单地说,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运动。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的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的运动控制器。这类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的定义 运动控制(MC)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它使用通称为伺服机构的一些设备如液压泵,线性执行机或者是电机来控制机器的位置和/或速度。运动控制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领域内的应用要比在专用机器中的应用更复杂,因为后者运动形式更简单,通常被称为通用运动控制(GMC)。运动控制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印刷、纺织和装配工业中。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 一个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反馈环。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 一个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 一个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1060260 课程中文名称:工业控制网络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总学时:40讲课学时:28 实验学时:12学分: 2.5 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集成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一、课程教学目的 工业控制网络即现场总线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技术发展汇集成的结合点,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场的结果。现场总线是自动化及电气工程领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热点。现场总线已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防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而且应用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对于电气工程领域,在现代电机驱动与控制装置(如变频器)中、在数字化变电站、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在智能电器中、在楼宇自动化装置中,几乎均要求配置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对于国防领域,在航空航天设备、舰船、装甲车辆中均使用了现场总线系统。 本课程以现场总线基本技术及其节点设计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场总线通信与网络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并理解现场总线协议/规范,能够设计一般设备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掌握典型现场总线系统的基本应用技术,并为学生进行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和现场总线分析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国际标准现场总线及其它主流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现场总线节点设计以及现场总线系统应用技术基础。 第1章绪论 现场总线的发展历程、概念、组成、技术特点与优点,标准及应用领域。 第2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 数据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方式、通信方式等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硬件组成与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协议分层、接口和服务、服务原语等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及其优缺点,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3章控制器局域网——CAN CAN总线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CAN总线的技术特点,CAN节点的分层结构,CAN的一些基本概念,报文传送及其帧类型,错误类型及其界定,位定时要求,CAN总线基本技术阐释与分析,CAN控制器及接口芯片:SJA1000、82C250,CAN节点设计,CAN系统应用实例。 第4章DeviceNet DeviceNet简介,DeviceNet的连接(CAN标识符区的DeviceNet使用、连接建立概述、预定义主/从连接组、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连接终点),DeviceNet信息协议(显式信息、输入/输出信息、分段/ 重组、重复MAC ID检测协议),DeviceNet通信对象类,网络访问状态机制,预定义主/从连接组,构建DeviceNet网络的步骤及所需的硬件和软件,DeviceNet节点设计、DeviceNet系统应用实例。 第5章ControlNet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基本全

习题解答(供参考) 习题二 2.2 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000~100min r ,要求静差率s=2%,那么系统允许的静差转速降是多少? 解:10000.02(100.98) 2.04(1) n n s n rpm D s ?= =??=- 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为2.04rpm 。 2.3 某一调速系统,在额定负载下,最高转速特性为0max 1500min n r =,最低转速特性为 0min 150min n r =,带额定负载时的速度降落15min N n r ?=,且在不同转速下额定速降 不变,试问系统能够达到的调速范围有多大?系统允许的静差率是多少? 解:1)调速范围 max min D n n =(均指额定负载情况下) max 0max 1500151485N n n n =-?=-= min 0min 15015135N n n n =-?=-= max min 148513511D n n === 2) 静差率 01515010%N s n n =?== 2.4 直流电动机为P N =74kW,UN=220V ,I N =378A ,n N =1430r/min ,Ra=0.023Ω。相控整流器内阻Rrec=0.022Ω。采用降压调速。当生产机械要求s=20%时,求系统的调速范围。如果s=30%时,则系统的调速范围又为多少?? 解:()(2203780.023)14300.1478N N a N Ce U I R n V rpm =-=-?= 378(0.0230.022)0.1478115N n I R Ce rpm ?==?+=

(1)]14300.2[115(10.2)] 3.1N D n S n s =?-=??-= [(1)]14300.3[115(10.3)] 5.33N D n S n s =?-=??-= 2.5 某龙门刨床工作台采用V-M 调速系统。已知直流电动机 60,220,305,1000min N N N N P kW U V I A n r ====,主电路总电阻R=0.18Ω,Ce=0.2V ?min/r,求: (1)当电流连续时,在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N n ?为多少? (2)开环系统机械特性连续段在额定转速时的静差率N S 多少? (3)若要满足D=20,s ≤5%的要求,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N n ?又为多少? 解:(1)3050.180.2274.5/min N N n I R r ?=?=?= (2) 0274.5274.5)21.5%N N S n n =?=+= (3) (1)]10000.05[200.95] 2.63/min N n n S D s r ?=-=??= 2.6 有一晶闸管稳压电源,其稳态结构图如图所示,已知给定电压* 8.8u U V =、比例调节器放大系数2P K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15S K =、反馈系数γ=0.7。求:(1)输出电压d U ;(2)若把反馈线断开,d U 为何值?开环时的输出电压是闭环是的多少倍?(3)若把反馈系数减至γ=0.35,当保持同样的输出电压时,给定电压* u U 应为多少? 解:(1)* (1)2158.8(12150.7)12d p s u p s U K K U K K V γ=+=??+??= (2) 8.8215264d U V =??=,开环输出电压是闭环的22倍 (3) * (1)12(12150.35)15) 4.6u d p s p s U U K K K K V γ=+=?+???= 2.7 某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500r/min~150r/min ,要求系统的静差率5%s ≤,那么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是多少?如果开环系统的静态速降是100r/min ,则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应有多大? 解: 1)()s n s n D N N -?=1/ 1015002%/98%N n =???

运动控制系统心得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系名:物电系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昊哲 学号:201214240136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大三第二学期我接触到了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运动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代运动控制已成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文中简单介绍了运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文中最后简述了其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电力拖动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能量转换,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工业生产和科学的发展,对运动控制系统提出新的更为复杂的要求,同时也为研制和生产各类新型控制系统提供可能。 运动控制系统分为两大部分的学习,第一部分为直流调速系统,第二部分为交流调速系统,其中第一部分为整本书重要掌握的容。 第一部分分为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反馈的直流调速系统,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第一部分中主要介绍直流调速系统,调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有三种方法:改变电枢

回路电阻,减弱磁通调速法,调节电枢电压调速法。 变压调速是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方法,系统的硬件结构至少包含了两部分:能够调节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产生被调节转速的直流电动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可控直流电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相控整流器,它把交流电源直接转换成可控直流电源;另一类是直流脉宽变换器,它先把交流电整流成不可控的直流电,然后用PWM方式调节输出直流电压。本章说明了两类直流电源的特性和数学模型。当用可控直流电源和直流电动机组成一个直流调速系统时,它们所表现车来的性能指标和人们的期望值必然存在一个不小的差距,并做出了分析。开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人们期望的性能指标,本章就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展开分析和讨论。论述哦了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分析了系统的静差率,介绍了PI调节器和P调节器的控制作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够提高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但动态性能仍不理想,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静动态性能良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还介绍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数学模型,并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本章对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进行了讨论,论述了与调速系统紧密关联的数字测速方法和数字PI调节器的实现方法,并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有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两大类。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分为3类:转差功率消耗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