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东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东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东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东莞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倾轧(zhá)媲美(pì)执拗(niù)卷帙浩繁(zhì)

B . 迤逦(yǐ)癖好(pǐ)撮合(cuō)不落言筌(q uán)

C . 譬如(pì)剖析(pō)桅杆(wěi)归根结蒂(dì)

D . 潦(liǎo)水轻鸢(yuān)给予(jǐ)模棱两可(léng)

2. (4分)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 “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B . 按照计划,德、英的风力、挪威的水力、比利时和丹麦的潮汐以及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将形成互通的输电网,用于解决单个发电厂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C . 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D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3. (2分) (2019高二下·贵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铜川煤矿责任事故之所以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金买通了煤炭局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

B . 北京市将在古都风貌保护区的四合院内,试行“北京人家”经营模式,探索古都风貌保护、居民就业和发

展经济三位一体。

C .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 . 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了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按照法律规定,把“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的行为将被定罪。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

4. (1分)(2020·湖南模拟) 林冲风雪夜在山神庙复仇后,匆匆忙忙给妻子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请拟写一段林冲给娘子的书信内容,要求想象合理,符合林冲此时的心境与性格特征,不超过130字。

5. (10分)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行的理由是:②________,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③________。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 (2019高三上·陕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发展延续到今天,其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已经数不胜数,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学者也随之数不胜数。如果以是否掌握、传承体系性的历史知识为基准来划分,则除了历史学者外,其余学者都可笼统地称为非历史专业学者;而历史学者中又可细分为中国史学者、世界史学者、某种专门史学者等。

各种历史学者,不言而喻,都重视对历史的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至于非历史专业的学者是否也对历史注意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从实际情况说来,似是除部分人重视观照外,不少人并不观照或观照较少,或虽然实际行动有所观照而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和主观自觉。在笔者看来,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自觉地观照历史,要根据需要,给予历史以足够的观照。

一般说来,学者们所研究的对象千差万别,其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多有不带“史”字者,这即是本文所说的“非历史专业”。但是,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质上并非完全与“史”无关,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演变、最终消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总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和相互影响。这些过程、

关联、影响,岂不正是该事物的“历史”;研究这些事物“历史”的学问,岂不正是这些事物的“历史学"。世界上除了人类以外,笼统说来其余即为大自然。人为万物之灵,其既对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对本身以外的全部客观存在即大自然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鉴于这种情形,有人将人类的全部知识概括为人类史和自然史两大种。这一概括是正确的。做出这一概括的着眼点,就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或称大自然)如实地以变化之物和互相关联之物来对待。

由此看来,今天所谓“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以变的观点观察自己研究的对象,重视了解、掌握其长期以来变化的历史及其中所体现的规律,由之很可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为解决面临的学科发展新难题找到原来不曾想及的出路。另外,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在增强“历史情怀”中,也可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论述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身及大自然的大量经验和教训,其中某些方面很可能使非历史专业的学者获得启示。如果所选读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所研究的对象主体,正与从事选读的非历史专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主体完全一致,例如研究历法某一专题的非历史专业学者,选读某一历法史学家的相应研究成果,尤其易于获得有益的启发。

(摘编自南炳文《说说学者的情怀与史家的情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8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根据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多寡,学者可以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

B . 历史学者都有“历史情怀”,与非历史专业的学者相比,他们都重视对历史的观照。

C . 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大多不带“史”字,但实质上并非完全与“史”无关。

D . 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获启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将学者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为下文议论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

B . 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历史学者和非历史学者对历史观照的不同态度,进而提岀论点。

C . 第三段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指出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质上也与“史”有关。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条理清晰,突出了“历史情怀”对学者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学者数不胜数,所以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也因之数不胜数。

B . 作者研究了非历史学者对历史的观照情况,对其“历史情怀”缺失状况做出了准确判断。

C . 历史学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产生、演变、最终消失过程以及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研究。

D . 对《民法》感兴趣的非历史学者,可以阅读复旦大学叶孝信教授所著的《中国民法史》。

7. (20分) (2019高二下·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镇陶心

杨安鸿

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

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

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

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

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就头不断制造的“炕意”。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

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千。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

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汗水打湿的鬓角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姑娘带回家去。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陈炉古镇的颜色,用笔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B . 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讲述了一景区的几家商店都拒绝为游客续杯开水的事件,表现了对小孩“炕意”的理解。

C .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来表达情感,比如通过老奶奶答应游客照相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对质朴人情的赞美之情。

D . 作者写掌柜专注电焊,瓮声瓮气对待买瓷器的顾客这一情节,委婉地指出古镇也有些需要改进之处。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古镇的红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 (16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① ,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①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唐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初唐后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B . 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C . 秩满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秩满意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D . 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后妃等所居宫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叔文得势时,名重一时的刘禹锡受到重用,王叔文失势后,刘禹锡也受到牵连,被连续贬官。

B . 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

C . 刘禹锡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过分注重祭祀孔庙的形式,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但意见没有被采纳。

D . 文中交代白居易与刘禹锡在诗歌方面的唱和往来以及白居易为之作序,意在侧面衬托刘禹锡文学成就。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②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 ,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 ,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 ,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0. (6分)(2020·大兴模拟)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③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注释】①讱:说话迟钝

(1)根据第一则语录,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在“言”与“行”的关系上的主张。

(2)请结合第二、三则语录,分析孔子这样主张的原因。

七、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描写初回到家时看到的情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

(2)“已矣乎!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3)作者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人生

哲学。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三下·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沙漠中,水果是稀少的。天神叫来一位先知,对他说:“每个人一天只能吃一个水果。”这成了一个习俗。被遵循了很多代。因为那些没有被吃掉的水果给沙漠提供了种子,所以长出了越来越多的果树。但是,那里的人们仍然是每人每天只吃一个水果——他们一直忠实于古代先知的训诚。结果多出来的水果掉到地上腐烂了。天神叫来了一位新的先知,对他说:“让他们想吃多少水果就吃多少。同时,让他们分享这些丰收的果实。”这位先知带着这个新信息来到了该地。但是,他被乱石砸死了——此时旧习俗已经根深蒂固于每个居民的头脑之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1、

2-1、

3-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

4-1、

5-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

6-2、

6-3、

7-1、

7-2、

7-3、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1、

8-2、

8-3、

8-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1、

9-2、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0-1、

10-2、

七、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

11-2、

11-3、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