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观方法论 总结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观方法论 总结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观方法论  总结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观方法论  总结

一.唯物辨证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世界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真理的条件和范围,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错误在所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也互相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既有直接、表面和眼前的联系,也存在间接、本质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二)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鼓励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矛盾的观点

7、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要善于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

8、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

10、主次矛盾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1、主次方面关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四)辩证否定的观点

原理:含义、环节、实质

方法论:(1)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所有哲学原理

高二哲学有关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二、三单元) 唯物论原理(第二单元第4——5课)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有本身固有的规律的,因此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用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问题)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必须承认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时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最重要的唯物论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背景、情况……,制定出台实施政策、方针、规划等)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动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动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往往会从政策、思路、理念的作用和效果角度挂钩) 6.规律客观性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和消灭。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寻找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把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思想僵化或盲目蛮干。(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上述三点展开,材料一一代入) 认识论原理(第二单元第6课)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的角度)、动力(认识变化发展角度)、目的(认识回归指导实践的角度)和检验标准(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角度)】要重视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谬误有严格界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无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 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 具体科学的分类 具体科学举例 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 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 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 2.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 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特点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本质上是正确地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主义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史唯物主义律 3.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本原举例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哲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世界的物质性哲理 6个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理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哲理 辩证唯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哲理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7.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3个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9.意识的能动作用哲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论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特征哲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观)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5个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哲理 (真理观) 4.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哲理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哲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哲理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哲理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哲理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哲理(两对矛盾,两条规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5个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哲理 (历史观、社会发展观) 5.改革的哲理 7个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哲理(社会历史的主体哲理) 群众观2个 7.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哲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13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理 第一框价值和价值观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2个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哲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哲理 6个 3个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哲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人生价值观哲理 6.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或途径哲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启示?) 2个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形式。哲学一词,在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哲学一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哲学既是世界观有时方法论。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注: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二、关于世界观的论述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叫总的根本性的看法和观点呢?就是说它具有最大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最普遍的适用性。例如:自然观的原理、观点既适用于机械运动、又适用于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既适用于奴隶社会、又适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既适用于自然界,又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 (二)世界观具有阶级性 世界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归属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崇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注:世界观确实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能直接挂钩,如在劳苦大众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观存在) (三)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生产力水平,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doc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教案 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1.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2.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价值观包含在人生观中。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奉献还是索取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是既唯物有辩证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是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第一课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2.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

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总结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所作出的科学结论。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a]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2.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在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但是,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物质第一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 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 (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 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 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7.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哲学是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①哲学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知识:①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②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 ③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 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 对精神等)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意识是本原, 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认识论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认识反 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 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2、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对主观真理。 原理3、真理是一元的 内容: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美好生活得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得智慧产生于人类得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得追问与对世界得思考。 3)、哲学总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得地影响着我们得学习、工作与生活。 2、什么就是哲学?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问;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哲学又就是关于方法论得学问、一句话,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 3、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关系: 区别: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得就是自然、社会与思维某一领域得规律与奥秘;哲学就是对个别规律与特性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具体科学得进步推动哲学得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得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得思想 1、什么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2)思维与存在就是否有同一性得问题? 2、什么就是唯物主义?什么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就是世界得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就是辩证法?什么就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得观点瞧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得观点瞧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得精华 1、真正得哲学就是社会变革得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得批判,更新人得观念,解放人得思想。 2)它可以预见与指明社会得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得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得未来;动员与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得巨大得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科学得方法论,就是人生得根本指南,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