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宿舍海绵城市改造案例浅谈

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宿舍海绵城市改造案例浅谈

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宿舍海绵城市改造案例浅谈
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宿舍海绵城市改造案例浅谈

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宿舍海绵城市改造案例浅谈

发表时间:2016-06-13T15:22:40.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张启东刘凯丁威[导读]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续、渗透、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外排或者形成洪水。

1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济南市历下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前言: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续、渗透、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外排或者形成洪水,并通过自然或人工系统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自然。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济南市于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正秉承“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开展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明确济南市海绵城市总体推进路径,开展试点区专项规划编制指导试点区建设,同时对规划管理制度进行研究。

一、济南现状概述。

济南素以“泉城”闻名于世,堪称“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现已列入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同时,济南又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人均占有量还不到全国的七分之一。济南城区南北高差大,降雨季节性极不均衡,逢雨必涝,雨季过后就旱,汛期极易爆发城市山洪,2007年“7.18”特大山洪灾害至今令人心痛。作为我们生活和生长的城市,济南创建海绵城市刻不容缓。

二、设计案例。

(一)项目概述。以我集团设计项目“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宿舍”为例,该项目占地面积为3.17公顷,南临千佛山南路,西临千佛山西路,属于既有建筑小区改造项目,根据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项目情况,我们的设计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通过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雨水回用等综合控制目标,达到降雨量由65%排放降至15%。

(二)控制目标。根据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确定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41.3mm。

2、场地红线面积为3.17公顷,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取0.654,应调蓄雨水体积为858m3

计算公式

V= 10HφF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照下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F——汇水面积,h㎡。

本项目年径流控制率为85%,查表得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41.3mm;

总汇水面积为3.17h㎡,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取0.654。

故本项目设计调蓄容积计算如下:

V= 10HφF =10*41.3*0.654*3.17=856 (三)问题导向及解决方案。引用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教授的一段话:“在一个城市中,如果没有把问题特别针对性分析清楚的话,一上来就套着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标准,套它的指标,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满足那个指标,但它的病没治好。”所以,在项目设计之初,我们把问题导向列为前期调研主要针对目标,经过我们对项目的考察,发现我们项目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1、改项目位于促渗保泉区,属于整个试点的坡地区域,应承担源头促渗保泉的主要职责;2、小区道路坡度大,没有雨水管网,雨季时,小区道路和屋面的雨水全部排向相邻的千佛山西路,加重了道路行洪的负担;3、小区没有再生回用水源,绿地使用自来水浇灌。结合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促渗保泉、减少雨水外排、雨水回用,根据场地竖向关系及特征,我们共划分了27个汇水分区,以自然下渗和回收利用为目标,通过路沿石开口、雨水沟截流等措施将雨水引入绿地。在土壤渗透条件好的区域设置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使雨水自然下渗。在岩石地层等不适合下渗的区域设置蓄水回用模块,将收集的雨水处理后回用于小区绿地浇灌、道路喷洒和洗车等用途。

由于该项目属于建筑与小区一类,在设计与施工中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居民的切身利益,避免出现扰民、施工期间影响小区车辆出行和停放等问题,所以我们紧密结合海绵城市LID的核心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利用现状绿地作为设施布置和施工面,确保雨水优先进入到土壤,通过植草沟,旱溪或者下凹绿地等方式下渗吸收。

海绵城市施工组织设计

2015-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综合利用 工程 (雨水利用改造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准备 三、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机构组成情况 四、施工部署及平面布置 五、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六、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七、主要机具配备 八、劳动力安排使用计划 九、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关键工序、新工艺及施工难点、重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十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十三、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 十四、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十五、附图表: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主要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15-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综合利用工程(雨水利用改造工程),地处xx市,南起xx大街,北至xx大街,东至xx,西至xx大路。2015-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综合利用工程(雨水利用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雨水模块和雨水利用管线以及对现有绿化进行景观提升。 工程范围及规模:改造透水铺装、会展中心南北两处停车场进行土壤改良及铺装翻新、广场局部绿化补植、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植草格透水铺装、植草沟,蓄水模块2400m3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本工程图纸、工程量清单范围内的全部内容。 二、施工准备工作 三、我公司在投标阶段,已对工程的性质、内容、技术要求、周边环境、地质情况等作了认真、充分的研究,并为一旦中标后的进场施工作准备。 四、1、技术准备工作 五、1.1、落实项目部人选,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并落实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

14.国外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国外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一.德国弗莱堡市扎哈伦广场Zollhallen Plaza, Freiburg, Germany 项目地址:德国弗莱堡市 项目面积:整体规划180公顷 建成时间:2011年 项目特点:该广场完全摆脱了污水处理系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水敏性城市设计的案例。美丽的种植池提供了渗透点,拥有创新式内置过滤基质的地下砂石沟渠减轻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压负载。缩进的广场区域创建了一个地表防洪区。雨水没有汇入地下污水处理系统,而是补给地下水位。

二、新加坡JTC清洁科技园 JTC – Clean Tech Park 项目地址:新加坡 项目面积:50公顷(5公顷中央绿地) 建成时间:2012年 项目特点:JTC清洁科技园区被构想为设置于热带雨林地区的首个商业园区,作为设计的园区绿肺,此绿色核心既为人类居住者同时也为

该场地内的生物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所。建筑群的一侧与城市相接,而另外一侧则朝向森林。自然地形被保留,天然的水元素被应用,以支持现有的场地水文流动 - 生态洼地净化雨水,同时引导雨水从路边的排水渠进入中心地带。在那里,雨水将被保留在沼泽湿地之中,并通过生态净化群落进行循环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被重新利用成为厕所冲刷用水。

三、澳大利亚墨尔本金斯敦市议会 2001年开始,金斯敦市议会设计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设计项目(包括200多个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个术语,通常被用于描述一个植被繁茂的区域,从雨水径流当中去除污染物质(也称为生物滞留系统)。雨水流入到花坛中,通过一层工程土进行过滤。净水被收集在有沟槽的管道中并引到传统的排水系统中。 这个表面会留住雨水径流中的垃圾、树叶和沉积物,同时土壤(和植物根部系统结合)帮助过滤和分解微观污染物例如营养物、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设计雨水花园是利用它在频繁的低强度降雨中过滤污染物。传统的排水系统依然需要适应稀少的较大型降水,防止洪涝灾害。蒙通镇的Stawell街项目 这个设计结合运用了具有表现力的岩石、更加有趣的形状、裸露的聚合混凝土铺路材料,以及对松树梯田地的妙用。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doc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苏建函城〔2018〕754号)要求,结合泰州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为本。充分发挥河、林、湿地等自然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突出生态效益。 3.坚持民生为先,统筹推进。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

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我市规划区内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所有新建项目和新开发地块均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老城区结合内涝治理、黑臭河道治理、旧城改造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SS削减率≥45%,水面保持率≥15.5%。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二)近期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完成近期规划海绵分区的海绵城市区域建设,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用两年时间解决分区内的河流生态退化、水体黑臭、内涝严重等问题,全面提升分区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建设水平。2019-2020年,对6个海绵分区的建设以每年50%以上的面积推进,到2020年完成22%的建成区面积建成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对于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广场、河道水系等类型的新改扩建项目,在2019—2020年竣工的,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须达到100%。 (1)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海绵分区 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海陵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201x年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90分 ======单选题部分====== 1.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A 10% B 11% C 12% D 13%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以上均对 2.海绵城市是以()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 A 低影响开发 B 保护环境 C 可持续再生 D 以上均对 2.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好且采用()模式整体打包运作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 A PPP B CM C DB D 以上均对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的基本原则有:() A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B 科学规划,系统布局 C 保护优先,综合施策 D 以上均对 3.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排放标准。 A 一级A B 一级B C 二级A D 二级B 4.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A 60 B 70 C 80 D 90 2.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有() A 因地制宜做好河湖水系连通 B 推进城市水生态治理与修复 C 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 D 以上均对 3.英国政府2010年启动了()建设计划,要求所有新开发和重新开发的地区都要认真考虑减少排水压力,建设这个系统旨在管理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减少城市水灾和水污染的风险,同时缓解污水收集网络的压力 A 可持续排水系统 B 分流排水系统 C 管道排水系统 D 以上均不对 4.治水提质工作计划提出“十大行动”,制定进度计划,确定资金安排,明确责任主体,将着力完善排水管网、提高雨污分流率的是哪一项()行动。 A 织网 B 净水 C 碧水 D 宁水 3.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原有径流量。 A 低于 B 等于 C 超过 D 无要求 4.LID效果包括() A 径流减少30-99% B 峰值延迟5到40分钟 C 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D 以上均正确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XXX项目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概况 XXX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XX路以北,XX路以西,XX以南,XX路以东,总用地面积50000平米。包括办公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门卫、风雨跑道等,均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及设备房。 1.1 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成都市锦江区XXX项目项目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按从上至下顺序描述如下:1)杂填土(Q4ml)①:杂色,松散,土质不均,由黏性土夹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含有根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4~1.8m。 2)粉质黏土(Qal+pl)②-1:褐黄、褐灰色,稍湿,可塑状态,捻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仅在靠近池塘处有揭遇,层厚0.9~3.7m。 3)粉质黏土(Qal+pl)②-2: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层厚2.6~8.8m。4)细砂(Qal+pl)③:灰黄~褐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级配差,颗粒形状不规则,该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以细砂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9~2.2m。

5)圆砾(Qal+pl)④: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岩质圆砾,粒径为2~20mm,呈圆~亚圆形。含约10%~20%的圆砾,局部含量达40%,粒径多为3~5cm。黏性土含量约20%,夹少量中粗砂。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未钻穿次层,揭遇层厚4.7~17.4m。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①中,水量较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②、细砂③及圆砾④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上蒸发或朝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相对较大。本次勘察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2.7~3.1m ,相当于标高35.45~36.15m,地下水随季节变化,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变化幅度约2.0m。 1.2 下垫面分析 表 1 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数一览表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发表时间:2018-11-05T19:01:53.5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振华[导读]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苏州市吴中区水利局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一、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了解以城市规划中所遇到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 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指导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空间布局、控制目标的制定等。最后,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等,以水系或绿道为构架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的用地性质和重大设施的布局,同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管控、建设时序等做出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还应统筹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处理好城市小排水系统和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关系,确保城市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问题。尊重自然规律,修复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系统,渗、滞、蓄、排结合,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排水。 三、具体实施方式 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方面的内容。 1、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在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如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最终提出地块的城市设计引导,对地块内的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及其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相关规定。 3、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 四、有益效果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能够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绵城市PPP项目成功案例分析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海绵城市PPP项目案例分析 2015年4月,武汉入选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于当年启动青山、汉阳四新2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截至去年底,试点区 内计划的288个项目已基本完工,涉及城市水系、管渠、小区、公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建设面积38.5平方公里,初步实现海绵城市的“呼吸吐纳”功能。在此基础上,2018年将向全市7个中心城区和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拓展,重点针对存在“水问题”的小区,并 与“四水共治”紧密结合。今天就让我们带领大家走进青山区,看看 这里的南干渠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可以供行业参考。 一、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综框 作为曾经享誉全国的“百湖之城”武汉曾有大小湖泊166个,合 计面积779.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其典型的老城区如青山区,大量社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下雨水管网老旧不足,雨 季期间下大雨后积水严重,历史上和近年城区均出现过大规模的洪涝 灾害。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型城市,武汉频频“看海”的现象引起了国 家高度重视。

在此背景下,2015年武汉通过竞争性评审成为海绵建设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下图是这三年来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大事件和时间轴: 二、青山区南干渠海绵PPP 青山区南干渠海绵城市PPP项目作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两大示范核心之一,项目西起工业路,东抵滨港路,南起友谊大道,北至和平大道,总面积约3.84 km2,惠及周边近10万居民。涉及到市政道路13项、小区公建59项、公园绿地2个、城市管渠3项、城市水系1项,项目总投资约12.74亿元。

下图为青山区示范区总改造范围: 下图为武汉市青山区南干渠PPP项目工程平面图: 在经历了如下正式程序: 1、立项--2、项目建议书获批--3、可行性研究--4、初步设计--5、PPP项目实施机构甄选--6、实施方案获批--7、招标--8、正式签订PPP合同后,武汉钢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现代城市服务(武汉)集团有限公司联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都匀经济开发区11号东段道路工程(K0+000~K2+000)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都匀经济开发区11号路东段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2016年2月

项目经理部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常规技术方案)审批页

目录 项目经理部 (1)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 (4)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4)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4) (5)《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 (6)《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4) (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 (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4) (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4 (1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4 三施工准备 (4) 1技术准备 (4) 2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4) 四施工技术方案 (5) 4.1测量定位 (6) 4.2挖基 (6) 4.3植被及种植土 (7) 4.4砾石层 (7) 4.5透水盲管及土工布 (8) 4.6路缘石开口 (8)

4.7溢流雨水口 (8) 4.8透水铺装 (8) 五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频率 (8) 六质量保证措施 (9) 七、安全保证措施 (11) 八、环境保护措施 (13)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都匀市经济开发区,共1条道路;11号路(东段)道路工程起点位于谢家寨接11号路西段,向东延伸。道路设计等级城市主干道,总宽度60m。海绵城市工程施工范围K0+000~K2+000 二编制依据 (1)道路工程设计图;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以后就开始实施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强制性的规定,2012年就把雨水控制利用的指标用在了规划指标上,项目的立项与审批上。在2013年的7月份,我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设计规范,强制性规定出台,10月份和12月份分别是施工图审查规定和施工图的送审标准出台,所以说在设计层面上,现在是强制性的所有的项目都要做这个雨水利用的工程。 这个就是地方标准,涵盖了建筑小区和市政的一些工程,现在正在编制当中的是施工验收规范,已经送审稿完成,大概今年出台,还有一个标准做法,牵扯到海绵城市,我们原来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很多人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在大面积的实施这个工程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在成套密集的出来。

截至2011年,就是这个规范出来之前,北京市已建成的雨手机池子303万平米,共建设透水铺装315万平米,2014年2月1号规范实施以后,不完全统计到8月份只半年的时间,有1000余个项目通过设计审查,总的调蓄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 案例一: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就在鸟巢附近,一共84.7万平方米的这么一个区域,这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做雨水大规模的项目,实施了雨水控制与运用工程,实施了84.7公顷,绿化面积22.64,透水铺装面积17.16公顷,水系面积16.47公顷,雨洪集水池9个,溶剂7200方,地下空间11000方,总的来说无论从规模上来说,还是从安全度来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做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 基于自然净化的理论,主要是北京市比较适合,北京市跟西安,总的降雨量比西安要少,而且地下水位下降的很厉害,北京市全年的降雨可能有一场到两场,很著名的7.21和6.28分别2011和12年都是下了一场雨,7.21降到了近1/3的降雨,所以这个时候降雨很集中,如果我们做很大的水池子,非但不经济,另外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做很大的水池子我们收不了多少水,所以我们策略以下渗为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附3 :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方案实施期为2015-2017年。其中包括至少1年的项目运营期。 一、城市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自然地理情况重点分析区域地形、地貌、下垫面条件、河湖水系等。社会经济包括人口数量及结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及分区等;介绍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等确定的试点地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二)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包括年降雨量、短历时降雨规律、径流特性、洪涝特性等。 (三)水资源状况 包括区域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 (四)水环境质量状况 包括现状水体水质、排污口分布、水源地分布等情况。 (五)现状工程体系及设施情况 包括供排水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利设施、雨水调蓄利用设施等。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水安全方面:包括城市排水防涝、城市防洪、供水安全保障等。 2.水资源方面: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保护等。 3.水环境方面: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地下水超采问题等。 4.周边区域影响方面:城市周边区域河湖水系,防洪,水源涵养情况等。 (二)需求分析 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2.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 3.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一)总体目标(此目标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及考核的基本依据)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0%) 2.排水防涝标准(按国家标准要求) 3.城市防洪标准(按国家标准要求) (二)具体指标 1.建成区内主要指标(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1)“渗、滞、蓄”:综合径流系数、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雨水调蓄标准(以mm降雨计)和雨水调蓄总容积、地下水埋深、天然水域面积保持程度等; (2)“净”:确定城区地表水体水质标准等; (3)“用”:雨水利用量、替代城市供水比例、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污水再生利用率等; (4)“排”:城市排水防涝标准,河湖水系防洪标准,雨水管渠排放标准,雨污分流比例等。 2.建成区外主要指标 (1)防洪标准:城市外部河湖水系防洪标准,海潮防御标准等;洪水位与雨水排放口衔接关系等; (2)水源涵养:水源保护区比例、城市水源的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地下水水位等。 四、技术路线 建设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相关技术规范,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因地制宜,提出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的措施。 五、建设任务 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住宅小区等工程项

最新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IV类标准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 ? o A 40% o B 30% o C 20% o D 10% ? 2.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 o A 10% o B 11% o C 12% o D 13% ? 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o A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o B 生态恢复和修复 o C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o D 以上均对 ? 4.LID效果包括() ? o A 径流减少30-99% o B 峰值延迟5到40分钟 o C 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o D 以上均正确 ======多选题部分====== ?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总体要求包括()

? o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o B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o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o D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 6.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有哪几个阶段 ? o A 城市自查 o B 省级评价 o C 部级抽查 o D 竣工验收 ?7.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其中“三区四线”是指 ? o A 禁建区 o B 限建区 o C 适建区 o D 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判断题部分====== ?8.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对错 ?9.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错 ?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 ?对错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十六海绵城市设计篇 16.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大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田地和水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目规划用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米,东西长194.65米,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高高于XX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086.66㎡,场地内高差整体呈南高北低。 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道路两侧雨水井收集,由暗管排入北面黄桥大道市政管网。 16.2、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3)、雨污分流,实现雨水资源化,改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 LID 设施,避免冲突; (5)、协同排水、道路、景观、建筑、施工等专业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落实到位; (6)、综合考虑适用与技术先进,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 16.3、设计依据 《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DBCJ004-201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GJ32/J113-2011 经过审批的项目管线综合规划 甲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 16.4、设计标准 16.4.1、雨水管网设计标准 16.4.1.1、雨水流量公式 ? =ψ q Q? 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 “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改造及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破坏式的,海绵城市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低,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ID)。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呢也总结有以下几个LID低影响开发的策略: 一、LID低影响开发策略 雨水进入到土壤,通过植草沟,旱溪或者下凹式绿地方式将雨水下渗吸收,未完全吸收的雨水将溢流到雨水管网中,最后将超标的雨水排放掉。 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透水铺装 2、下沉式绿地 3、生物滞留设施 4、透水塘 5、湿搪 6、雨水湿地 7、植草沟 8、渗管/渠

9、植被缓冲带 1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二、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什么? 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我们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 和吸收利用。 那这个怎么来实现呢? 要实现它的六个关键字:渗、滞、蓄、净、用、排 1:“渗”,由于我们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不透水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 水质,还可以改善城市微气候,从国外的经验看,土壤有一定的含水量后,白天可以适当蒸发,能够调节微气候,所以把渗透放在第一位。 2:“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 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为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 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3:“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我们城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 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 导致内涝。因此,“滞”非常重要,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

2020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班级:2019-2021年二级注册建造师第四注册周期继续教育必修课学习(建筑工程专业)考试时长:15分钟,总分:10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共4题,每题1分) 1、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A .10% B .11% C .12% D .13% 2、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 )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A .机械恢复 B .生化恢复 C .自然恢复 D .条件恢复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以上均对 4、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B .生态恢复和修复 C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D .以上均对 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总体要求包括()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6.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有哪几个阶段 A .城市自查 B .省级评价 C .部级抽查 D .竣工验收 7.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其中“三区四线”是指 A .禁建区 B .限建区 C .适建区 D .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 8.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对 错 9.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 错 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 对 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改造案例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改造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7T17:26:20.41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3期作者:黄静岩 [导读] 本文以某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改造为案例,对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改造中如何应用进行分析与讨论。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透水铺装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道路内部渗水、集水和排水系统构建,以及路面、道牙预留豁口生物滞留设施、溢流设施以及雨水管线系统的衔接。对于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尤其是既有道路排水系统的改造,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排水系统改造中,已经成为道路排水设计的重点部分。本文以某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改造为案例,对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改造中如何应用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很多城市都经历了暴雨的袭击,尤其是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甚至是临近海岸线的部分内陆城市,都没能逃过暴雨的侵袭,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及居住安全。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颖且科学的雨水管理理念,通过使用海绵状储存,有助于有效储存水,清洁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能够很好地缓解市政排水问题。为了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有必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排水系统的建设。 一、工程概况 某城市道路道路总长3353.03m,是一条集交通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次干路,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项目自身的特点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原设计进行局部调整,一方面考虑节约造价,减少对已施工内容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考虑方案的有效合理,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本道路改造设计在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综合运用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路缘石开口等措施来对道路进行改造,有效提高道路的雨水径流量控制和面源污染控制,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市政道路设计首先要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下,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达到规划要求的指标要求。 本次设计在实施建设过程中考虑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市政道路类新、改建项目可按类别代码 S1 城市道路用地选取,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0. 60 进行控制,并采取促进雨水下渗的有效措施,以实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不增加径流量的低冲击开发模式。 二、改造方案 透水铺装:通过透水铺装改造,起到降低雨水径流、增加雨水渗透、净化雨水水质等一系列的生态效益。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为绿地高程低于路面的绿化方式,绿地内设置雨水口溢流设施,溢流面高程介于下凹绿地高程与路面高程之间。通过绿地的吸收、滞渗作用实现削峰调蓄,超标雨水则可通过溢流雨水口收集排泄至市政雨水管渠。雨水通过开口路缘石进入下凹绿地,再通过溢流雨水口回市政管道中。 (一)设计标准 根据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的要求,确定本次设计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2毫米。城市道路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60。设计城市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设计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 (二)计算公式:设计暴雨量计算 本次设计雨水根据分散就地排放原则设计,各段汇水面积较小,采用城市暴雨公式计算流量。设计暴雨径流量计算: Q=?×q×F(升/秒) 式中:ψ为径流系数,取值 0.67-0.78,本工程综合径流系数取0.70;F 为汇水面积(公顷);q为暴雨强度。 式中:t1 为地面集水时间(5~15 分钟),t2为管道内水流时间(分钟)。 (三)设计主要内容 本项目为在建道路,本次改造主要根据其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改造。本次改造主要包含横断面改造及路面结构改造两方面内容。横断面改造主要将绿化带调整为下凹式绿地,路面结构改造主要将非机动车道调整为透水结构。 本次设计内容主要为道路范围内两侧绿化带、侧分带、中央分隔带及道路退线绿地内沉砂池、溢流雨水口、下凹绿地、雨水口连接管、植草沟、雨水花园等,原设计道路下雨水主干管不做调整。 道路两侧绿化带采用下凹绿地。人行道及辅道雨水先排至下凹绿地后再溢流排至雨水主管,通过“蓄、滞、净、排”综合作用,起到海绵城市效应。 1.下凹绿地设计 道路车行道两侧绿化带和侧分带均设计成下凹绿地,进水口低于设计机动车道边缘 5 厘米,绿化带面层低于机动车道边缘约 20 厘米。①每隔 12 米设置立缘石开口,车行道内雨水分段汇集进入下凹绿地内,在每个排水单元末端设置溢流式雨水口,将来不及入渗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下凹绿地内溢流式雨水口井座底标高高于下凹绿地 10 厘米。②在溢流式雨水口下游位置设置一道挡水堰,堰顶高程高于下凹绿地底面 10 厘米,挡水堰顶部铺设一层 5cm 厚鹅卵石。③下凹绿地碎石层中铺设 PVC 穿孔管,管径 DN200,开孔率不少于 2%。雨水径流进入下凹绿地后经过下凹绿地滞留、植物过滤截留和地下渗透等作用,可以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径流流量,从而起到调蓄峰流量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雨水土壤入渗量和净化雨水水质的作用。下凹绿地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同时喜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