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答案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答案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答案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答案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答

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45分)

题项

1234567814答案

D B C C A D C D D 一、基础知识检测(3题共15分)

1.D 解析: A .摈弃

,B .忸怩,C .脊髓2. B 解析:“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沁园春·长沙》仍属现代诗歌。

3.C 解析:间接抒情错

二、语言文字运用(3题共15分)

4.C 解析:“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②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本题中,第一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战争、开火有关,因此应该选用“爆发”,排除选项B 、D 。“鼓动”,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鼓舞”,是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本题中,第二处横线,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因此只能选用“鼓舞”,排除选项A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本题中,第三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来奋起抗争,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命,因此应该选用“挺身而出”。“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舍身取义”,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第四横线处,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此处应选用“舍生取义”,此外,“舍身取义”与后面的“慷慨赴难”常常连用。故选C 。

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相互照应。本题中,括号前面“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此句中心话题为“责任”,前一句是说明白责任,后一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此外,B、D 两项把“责任和担当”的顺序表述成了“担当和责任”,明显与前文不能对应,因此选项B、D 排除;C项中,“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上下两个句子脱节,不连贯;A项中,“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表述简洁明确,且与上下文语意贯通,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故选A。

6.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误。本题中,A项,“建立……支撑和动力”,其中“建立……动力”搭配不当;B项,“加快……动力”搭配不当;C项,“建立……动力和支撑”,其中“建立……动力”搭配不当;此外,“家国同构”是在秉承五四精神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秉承五四精神”应在前,“家国同构”应在后;故选D。

三、现代诗歌鉴赏(3题19分)

7. C【解析】:C诗人以煤的形成历史作比,主要隐喻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8.D【解析】:本诗表达的情感应该是豪放的、有激情的,不是“细腻深沉”的。

9.(9分)“年青的女郎”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魅力,叫人想念。(4分)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道出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解析】对于“年青的女郎”,诗中并没有具体描绘,但我们从诗人强烈的思念、深情的倾诉中,可以想象出她的美丽、青春、充满魅力。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副标题是关键,“眷念祖国的情绪”提示我们,这首诗不是平常的情书,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和眷恋。

四、课文背诵,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2分,共计16分,错一字不得分)

10.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11.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2.恰同学少年 挥斥方遒13.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共计35分)

2

14.(5分)【答案】D.【解析】A项,“因为单干让他失去了统治的权力”表述夸大。B项,“作者意在告诉大家,应该先创业后顾家”错,不是作者的想法。C项,“这之前他特地跑去学技术”与原文不符。

15.(15分)【答案要点】孙少安是一个有为农村青年:①有远见、有经济头脑,“骡子卖了,干赚了五百元。”“现在到处搞建筑,砖瓦一直是紧缺材料,有多少能卖多少。开个烧砖窑,一年下来肯定能赚不少钱。”朴实勤劳,②自尊自强,勇于奋斗,“没力量办大点的砖厂,开一个烧砖窑看来还是可以的”③朴实勤劳,善于学习,“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建起一个烧砖窑。把烧窑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④追求幸福,憧憬未来;“兴奋得睡不着觉。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每点5分,答全给满分)。

16.(15分)【答案】①开篇的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揭示主题,春天和严冬都有一语双关的作用,不仅写出了季节的变化,更暗示了政治和社会环境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大地焕发出活力和生机”,“孙少安以后的生活将迎来欣喜的变化”。(每点5分,答全给满分)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