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

1.推拿手法是指医生施行推拿治疗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技能,通常以手、腕、肘、前臂、足、膝、头、胸等部位,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施加于患者身体,从而实现其防治的目的。因为手部运用最多,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手法。

2.推拿手法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①推拿手法的技术特征研究②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研究。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

研究。

3.松解类手法的技术要求:

①持久-----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华锐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②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技巧力。

③均匀-----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须具有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二是指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

重。

④柔和-----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讲究技巧性,

动作变换自然流畅,毫无涩滞。

⑤深透------是指手法作用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

传之于内,即“外呼内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持4个方面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首先,手法操作应具有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不能失于柔和,一般都是采用逐渐加力的施力方式,同时富于节律性的变化,即要符合均匀的要求,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4.整复类手法的技术要求:

①稳----是安全方面的要求,操作应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

②准----是有效性方面的要求,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诊断,定位准确。

③巧----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不可使用蛮力、暴力。

④快----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作出判断,主要依靠手下的感觉,其次术者

无论采用哪个部位发力一般运用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再次,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过长过大。5.体位的选择----对患者来言,宜选择感觉舒适,肌肉放松,既能维持较长时间,又有利于医生手法操作的体位。对医者来说,

宜选择一个手法操作方便,并有利于手法运用、力量发挥的操作体位。同时要做到意到、身到、手到、步法随手法相应变化。在整个过程中,术者身体各部动作要协调一致。

6.手法的变换与衔接----一个完整的手法操作过程往往由数种手法组合而成,操作时需要经常变换手法的种类,它要求术者的

步法根据手法的需要而变化,使手法变换自然、连续,而不间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求术者对手法的掌握和运用十分熟练;另一方面,要充分集中注意力,做到意到手到,意先于手。

7.介质的作用------①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②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提高疗效。

8.热敷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湿热敷较为常用。

9.推拿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推拿医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指力、臂力和腰腿部力量,以及对力的体验、把

握和运用。

一、摆动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是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体表施术部位的一

类手法。其特点是手法缠绵,具有可持续操作性,且适应症广泛。

1.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频率为120~160次/min。

2.?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持续不断地滚动,称为?法。

---作用—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疏松肌筋、解痉止痛、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

3.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仗、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称揉法。----揉法和摩法的区别: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一个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则着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

----作用---主要适用于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及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保健。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等。

二、摩擦类手法---特点是手法作用于体表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摩、擦等不同形式的位置移动。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

抹法等。

1.摩法以腹部应用为多。

2.擦法注意事项---①压力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②擦动时运行的线路不可歪斜。③不可擦破皮肤,可使用润滑剂。④不可隔衣操作。⑤擦法完毕后不可在所擦之处使用其他手法。

3.拳推法的操作: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挺劲伸直,肘关节略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施力,向前呈单方向直线推进。

4.推法的注意事项---①推进的速度不可过快,压力不可过重或过轻。②不可推破皮肤,可使用润滑剂。③不可歪曲斜推。

5.指推法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手足部;掌推法适用于胸腹部、背腰部和四肢部;拳推法适用于背腰部及四肢部;肘推法适用于背腰脊柱两侧。

6.搓法的作用:具有疏松肌筋,调和气血,解痉止痛及疏肝理气等作用。

7.抹法:用拇指罗纹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

---抹法与推法的区别:通常所说的推法是指平推法,其运动特点是单向、直线,有去无回。而抹法则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可根据不同的部位灵活变化运用。

三、震颤类手法

1.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

---抖法动作要领---抖动的频率要快幅度要小。一般抖动的幅度控制在2~3cm以内;上肢的频率在每分钟250次左右,下肢部抖动频率宜稍慢,一般在100次每分钟即可。

---抖法作用—疏松肌筋、滑利关节。

四、挤压类手法---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踩跷法、拨法、拧法、挤法。

挤压类手法包括按压与捏拿两类手法。按压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点法、压法、拨法和踩跷法等,其代表手法是按法,其它手法皆由此衍发或发展而来。捏拿类手法主要包括捏法、拿法、捻法、拧法、挤法等。

1.压法与按法的区别:持续施力是压法区别于按法的根本点。一般认为按法动作偏动,带有缓慢的节奏性,而压法动作偏静,压而不动。

-----压法注意事项---①明确诊断,不可突施暴力,以免造成骨折。②肘压法在结束操作时,要逐渐减力,注意不可突然终止压力。

2.点法适用于各种痛症,其疗效一般情况下优于按法和压法。

---点法与压法的区别:压法的着力面积较大,而点法着力面积较小。

3.拨法的作用:有较好的止痛和解除粘连的作用。

---拨法与弹拨法的区别:拨法对皮肤拨无摩擦移动,而弹拨法除对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施以弹拨外,对皮表亦形成了较重的摩擦移动。

4.挤法:以单手或双手指端对称性向中央挤压,称为挤法。

五、叩击类手法:指用手掌、掌背、手指或特制的器械有节奏地扣击拍打体表。其特点为操作虽简单,但技巧性较强,须做到击打劲力的收放自如、刚柔相济。

1.击法的适用部位:拳击法---大椎、腰骶部;掌击法---腰臀及下肢肌肉丰厚处;侧击法---肩背部、四肢部;指间击法---头部;棒击法---背腰部、下肢部。

2.扣法以手指的小指侧或空拳的底部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扣法。

---动作要领:叩击时节奏感要强,实力要适中。一般两手要同时操作,左右交替,如击鼓状。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的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摇法动作要领---①摇转的幅度要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②摇转的速度刚开始操作宜慢可随摇转次数增加稍微增快。③摇转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它部位不应随之晃动。

---注意事项---①不可逾越人体关节生理活动范围进行摇转。②不可突然快速摇转。③对于习惯性关节脱位者禁用摇法。④对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以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

---作用---舒筋通络、滑利关节、解除粘连。

2.扳法:使关节做被动的扳动。

---胸背部扳法的分类: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扳肩式胸椎扳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其中扩胸牵引扳法和

胸椎对抗复位扳法较常用。

---肩关节扳法的分类:包括肩关节前屈扳法、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和上举扳法。

---腰部扳法分类:腰部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腰部后伸板法、直腰旋转扳法。

--扳法注意事项--①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②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③不可强求关节弹响。④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禁用扳法。⑤老年人伴有严重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慎用扳法,对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

---扳法动作要领---①要顺应、符合关节的生理功能。②操作时要分阶段进行。③扳法所施之力须为“巧力寸劲”。④扳动发力的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

3.巧力寸劲---所谓巧力即指手法的技巧力,是蛮力、浊力相对而言,须经长期的习练和临床实践才能获得;所谓寸劲指短促之力。即所施之力比较快速,能够充分的控制扳动幅度,作用的快,消失的也快,做到中病即止。

4. 粗暴用力是指操作时手法粗糙,无准备动作,不分操作过程的阶段性,入手即扳,且扳动时所施力量不知大小,不能有效控制。所谓蛮力是指所施扳法力量有余而灵巧不足,能发不能收,呆板笨拙。

5.扳法作用:滑利关节、整复错位、松解粘连。

6.拔伸法作用:分解粘连、整复错位、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七、复合类手法的特点是手法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的是相结合到一起的两种手法成分均等,有的是以一种手法成分为主,另一种手法成分为辅,有的甚至是三种或多种手法的复合。

1.按揉适用部位:单拇指按揉---全身各部经络腧穴,尤以颈项部、头项部、上肢部常用。双拇指按揉---颈项部、背部、腰部、臀部和下肢部。单掌按揉---背部、下肢后侧和肩部;双掌按揉---背部、腰部、臀部、下肢后侧。

2.弹拨法是指在拨法的基础上,施以弹动之力,拨而弹之,弹而拨之。

3.勾点法注意事项---勾点法所施的部位或穴位多是人体不显露或较隐蔽的穴位,这些穴位或部位均较敏感,所以不可突施暴力,要遵循点按法的施力原则进行操作。

4扫散法是指以拇指偏峰及其余四指指端在颞、枕部进行轻快的擦动。

---注意事项---①手法刺激不宜过重,要体现“扫散”之意。②操作时要固定好头部,避免受术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出现俯仰晃动。

八、其他手法

1.理法的动作要领---①操作时指掌部要均匀施力,要体现出“握”和“捏”两种力量。②握捏要有节奏性,频率宜稍快,应流畅自然,使受术者有轻松舒适的感觉。

2.梳法注意事项---避免指部单纯用力。若仅指部用力,力轻则动作幅度小,力重即会变成指擦法

3.掩法注意事项---如施术者手较凉,不可急于操作,应两掌相合,将手掌搓热之后再施术。其次素体虚寒经常手足发凉者不可为他人操作。

4.托法的注意事项:托法一般宜空腹时应用,注意不要在饱餐后操作。

5.搔法的注意事项:忌用指甲部搔抓。如以指甲部操作,即改变了手法性质,变成了民间搔痒用的“挠”。

6.捩法注意事项:操作时不可粗暴过猛,被操作关节的扭转幅度不可逾越生理范围。

一、头面部:头面部由于皮肤组织薄弱,敏感程度较高,故临床上常选用较轻快、柔和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揉法、抹法、推法、摩法、扫散法等。

1、分阴阳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以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罗纹面于其前额正中同时着力分别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两侧太阳穴处。推左为阳,推右位阴。操作时间约6~8分钟。在分阴阳手法中,亦可用双手掌大鱼际或拇指桡侧缘进行分推。适应症:外感表证,高血压,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等。

2、推正顶法:患者坐位。术者用拇指推法从鼻尖素髎穴经鼻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至哑门穴止,反复操作5~7遍。适应症:前额胀痛,神经性头痛,目赤胀痛,血虚头痛等。

二、颈项部:颈项部由于肌肉韧带较发达,张力较大,并与发际相接,皮肤不易活动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选用较稳定、渗透力较强的手法,如揉法、按揉法、一指禅推法、?法、拿法、按法、捏法、拨法等。

1、揉大椎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握实拳,以拳面四指的第一节指背或掌根部、拇指罗纹面着力于大椎穴处,缓慢揉动2~3

分钟。适应症:颈椎病,背肌劳损、形寒肢冷等。

2、蝴蝶双飞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双手拇指端分别着力于颈项部两侧,其余四指自然伸开,两手同时用一指禅推

法操作1~3分钟,形似蝴蝶翻飞。此法不易掌握,一般先用单手操作,待动作纯熟后方可双手同时操作。适应症:颈椎病,落枕,头痛,失眠,眩晕等。

3、拨颈项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用一手轻扶其前额部,另一手以拇指端按于一侧项韧带旁,自上而下缓慢拨动,

反复操作5~7遍。做完一侧后在做另一侧,操作时用力咬适当,动作要缓和。适应症:头痛,感冒,眩晕,落枕,颈椎病,失眠等。

4、胸腹部:胸腹部肌肉松弛,皮肤易活动,从体表可直接触及腹腔的内脏器官,故临床上常选用较稳定、对内脏刺激较温和

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拿法、按法、推法等。

5、按揉天突法:患者坐位。术者以食指或中指端置于胸骨柄上方天突穴处,先行按揉2~3分钟,然后再持续勾点1分钟。适

应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等。

6、推脾运胃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左手掌指于上腹部自鸠尾始,经巨阙至幽门、期门推而运之,称为推脾。然后交至右手,

右手掌指则循胃脘呈勾形运而抹之,称为运胃。此为左手推脾右手运胃,称为推脾运胃法。本法操作时用力咬均匀和缓,持续连贯,推而不滞,运而不浮。适应症: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疼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痉挛等。

7、推运胃脘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双手交叉重叠,以小鱼际及掌根部着于剑突下,循胃之钩形推而运之,反复操作3~5分钟。

本法在操作过程中,重在掌缘的推旋运转,切不可双掌压实。适应症:消化不良,胃脘痛,头胀痛,胸胁胀痛,胸背疼痛等。

三、背腰骶臀部:背腰骶臀部肌肉较丰厚,故临床上常选用刺激性和渗透力较强的手法,如击法、推法、?法、拿法、按法、

点法等。

1、提拿夹脊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及掌根部与其他四指对挤之力,将夹脊提而拿之,自上而下,边移边提,

边提边拿,反复操作3~5分钟。施用本法时,不宜抓拧,不可损伤皮肤。适应症:腰背酸痛,各脏腑所属诸证。

2、理腰三击掌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在其腰部以?、揉、按、点等手法施术后,以一手掌根部置于第四、五腰椎处,做连续

的快速推揉,并突然中止,扬掌连续进行三次击拍,“叭叭”有声,然后再揉再击,可反复进行3~5遍。适应症: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酸痛,腰扭伤等。

3、肘压腰眼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一肘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左或右侧腰部京门穴下方的腰眼处,屈肘塌腰,将身体上半

部的重量集中于肘尖部,由轻而重地持续压腰眼1~3分钟。适应症: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四、上肢部:上肢部肌肉薄弱,关节灵活,故临床上常选用较柔和的手法,如理法、按揉发、?法、拿法、揉捏法、点法等。

1、拿手三阳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其腕部或手部,另一手自肩外侧循手三阳经依次拿至腕部,反复操作3~5

分钟。本法操作时应沿经而行,不偏不斜。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偏瘫及大肠、小肠和三焦病变等。

2、拿八邪法:患者坐位。术者以一手握患侧腕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指腹相对合着力于掌指间隙处,依次拿两手的八邪(即

大都,上都、中都、下都,每手四邪,两手合为八邪),反复操作3~5分钟。适应症:手指疼痛、麻木,头项强痛,中风偏瘫,落枕等。

五、下肢部:下肢部肌腱韧带强劲,肌肉较丰厚,故临床上常选用渗透力较强的手法,如踩跷法、按揉法、?法、拿法、推法、

点法等。

1、推足外侧法: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足外侧朝上。术者以一手桡侧缘置于患侧下肢足踝外下方的仆参穴处,余四指置

足背以助力,沿足背外侧经金门、京骨、束骨、通谷推至至阴穴处止,反复操作5~7遍。适应症:腰背痛,腿痛,踝关节扭挫伤,落枕,颈项痛等。

3、抱膝团揉法: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曲。术者以两手掌侧分别置于患侧下肢的膝关节内外侧环而抱之,施以内动之力,

上下进行团揉,持续操作3~5分钟。适应症:增生性膝关节炎,腰膝冷痛等。

推拿手法学考试题及答案(1)教学提纲

推拿考核试卷 科室: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 1、“推拿”一词首见于() A.《幼科发挥》 B.《引书》 C.《五十二病方》 D.《汉代医简》 E.《金匮要略》 2、“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此语出自() A.《金匮要略》 B.《世医得效方》 C.《肘后备急方》 D.《汉代医简》 E.《圣济总录》 3、古代官方推拿教学体制起源于() A.宋代 B.隋代 C.唐代 D.清代 E.汉代 4、重视推拿手法的分析,并对推拿手法的理论进行全面总结的时期是() A.宋金元时期 B.明清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E.以上均非 5、“夫手法者,谓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修复于旧也。”可能是有关推拿手法最早的定义,其出自() A.《黄帝内经》 B.《厘正按摩要术》 C.《圣济总录》 D.《医宗金鉴》 E.《小儿按摩经》 6、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 A.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C.手法的动作结构 D.手法的“动力型式” E.手法的“动力定型” 7、除应力的直接作用外,还有明显热效应的手法是() A.摆动类手法 B.按压类手法 C.摩擦类手法 D.振动类手法 E.叩击类手法 8、若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主治手法是指() A.使用频率最多的手法 B.放松肢体的手法 C.能减少推拿后不适的手法 D.医疗效果比较明显,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手法 E.以上都不是 9、作用于骨关节类的手法包括() A.摇动、摆动、振动三类 B.摇动、扳动、振动四类 C.摇动、扳动、按压、叩击、平端五类 D.摇动、扳动、拔伸、叩击、平端五类 E.摇动、扳动、拔伸、抻展、平端五类 10、对于软组织损伤疾病,在损伤的早期,推拿治疗要() A.刺激量宜小 B.刺激量宜均匀 C.刺激量宜大 D.刺激量宜持久 E.以上都不是 11、若病变范围较广,部位较深,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推拿治疗时应选用() A.接触面积大,刺激量小的手法 B.接触面积大,刺激量大的手法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手法操作时应用“膏摩”一词的提出,首见于《金匮要略》。 2.《推拿密旨》为代医家所著。 3.手法有力一是指手法对体表的直接作用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的力。 4.一指禅推法的移动要求是紧推慢移。 5.《幼科推拿秘书》:“推者,一指推而。 6.擦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 、。 7.拍法手掌的要求是。 8.点穴法操作时快慢频率有以下四种节律、、 、。 9.搓法操作时用力要,动作速度要,移动速度要,夹住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屈曲角度为()度。 A.100~120 B.110~130

C.120~140 D.130~150 2.《推拿广意》一书是()所著 A.明代熊应雄 B.元代项昕 C.清代熊运英 D.明代徐春甫 3.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要采用补泻方法,以下哪句陈述是对的?() A.顺经为泻,逆经为补 B.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C.向心性为补,离心为平补 D.顺血流方向为泻 4.手法的力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A.患者治疗部位的肌层厚度 B.患者年龄大小 C.患者体质的强弱 D.医者的体质强弱 5.推拿治疗后产生疼痛现象的原因是()。 A.手法技术不熟练 B.手法操作时间太短 C.手法操作补泻结合不当 D.患者因为是老年人的原因 6.推拿手法对心血管影响以下哪项为正确的?() A.手法对血压只有降压作用 B.手法可以改善微循环

C.手法对心肌耗氧量增加 D.手法对血管容积减少 7.以下哪条不是一指禅偏峰推法操作时的要求?() A.腕关节放松 B.不可用腕关节向下按压的动作 C.动作要轻快平稳 D.大拇指罗纹面着力 8.揉膻中穴的功效是()。 A.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B.振奋阳气、化痰止咳 C.补益肺气、化痰止咳 D.补肾益肺、化痰止咳 9.关于直推法以下哪项陈述是对的?() A.只能用拇指桡侧着力 B.作直线来回移动 C.可以用食、中指罗纹面着力 D.频率每分钟200~220次 10.开天门的含义是()。 A.用两拇指由眉心自下往上交替直推发际 B.用单拇指由眉心自下往上直推百会 C.用双拇指由眉心自下往上交替直推百会 D.用双拇指由眉心直推向太阳 11.擅法在临床应用时以下那种疾病要禁用的?()

推拿手法学 知识点汇总

推拿手法学知识点汇总 (From:罗佳佳and罗淳) 《少林内功》 1.前推八匹马势 2.倒拉九头牛势 3.凤凰展翅势 4.霸王举鼎势 5.两手托天势 6.顺水推舟势 7.怀中抱月势 8.仙人指路势 9.平手托塔势 10.风摆荷叶势 11.单凤朝阳势 12.海底捞月势 13.顶天抱地势 14.力劈华山势 15.三起三落势 16.乌龙钻洞势 17.饿虎扑食势 《易筋经》 印度高僧达摩所创,是一套身心并练,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医疗保健养生功。 1.韦陀献杵 2.横担降魔杵 3.掌托天门 4.摘星换斗 5.倒拽九牛尾 6.出爪亮翅 7.九鬼拔马刀 8.三盘落地 9.青龙探爪 10.卧虎扑食 11.打躬击鼓 12.掉尾摇头 第二章 1、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 即名按摩也。 2、按摩作为学科名始见于《内经》。 3、《金贵要略》首次提到膏摩一词,首次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死。 4、《皇帝歧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医学专著。 5、隋唐时期推拿医学进入又一次高潮。 6、《唐六典》记载推拿治疗范围为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7、《儒门事亲》将按摩与针灸等归入“汗法”。

8、“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按摩”一词被官方 取消后,推拿成为了正式学科名) 9、小儿推拿体系的标志:《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0、《医宗金鉴》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详 细论述“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正骨八法。 11、1958年,上海成立第一所上海推拿医士学校。 第三章 1、推拿手法简称手法,是指以治疗、康复、预防或保健为目的,以手(或肢体 其他部分)刺激人体的有一定法度的动作技法。包括手法操作的目的、主体、对象、技术特性四个要素。 2、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 动关节类。 3、推拿手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调利骨节、补肾益气、 调理肠胃、化痰畅肺、急救醒神、美容养颜、养生保健。 4、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对运动关节类手法,基 本要求为稳、准、巧、快。 5、对深透的理解:深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项基本要求 后,形成了一种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直接深达手法刺激体表的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或间接地通过各种途径使手法的生物效应到达目标脏腑器官,起到调整脏腑虚实的作用。深透,主要是指力的深透,但同时也包括了热的深透。 6、推拿手法的禁忌症,了解。P37(慎用:饥饿、过饱、极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后、 怀孕者慎用、酒醉者。禁用:高热、急性传染病者、皮肤破损或感染、骨折部位、骨或关节结核者、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部位、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部位、精神疾病不稳定者或酒后不清醒者)7、摆动类手法包括:滚法、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和鱼际揉法。(操作要领、动作关键) 8、一指禅推法: 注意事项: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吸定(紧推慢移);临床应用:“循经络,推穴道”,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调节脏腑功能的功效。 12、缠法频率220次/min,具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的功效和较强的消散作 用。 10、跪推法的全称:一指禅跪推法。 11、一指禅偏锋推法着力点相当于少商穴处。 12、摩法与揉法的区别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按揉法:垂直按压与水平环旋揉动复合运用,带动皮下组织转揉动的手法。 13、推桥弓:用拇指指腹从翳风穴从上到下推至锁骨上窝。 14、擦法:在受术部位作单向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小鱼际擦法、鱼际擦法、掌擦法、指擦法。产热量最高的是:掌檫法 15、临床运用:适用于全身。(小鱼际:脊柱两侧,肩胛上部,肋间部;鱼际: 四肢<尤其上肢>;掌檫:肩背部,胁肋部,胸腹部;指檫:四肢小关节,

推拿手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推拿考核试卷 科 室: 姓 名: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5题,每题 1 分,共 35分) 1、“推拿”一词首见于( ) A. 《幼科发挥》 B. 《引书》 C. 《五十二病方》 D. 《汉代医简》 E. 《金匮要略》 2、 “大抵按摩法, 每以开达抑遏为义, 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 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 。此语出自 ( ) A. 《金匮要略》 B. 《世医得效方》 C. 《肘后备急方》 D. 《汉代医简》 E. 《圣济总录》 3、古代官方推拿教学体制起源于( ) A. 宋代 B. 隋代 C. 唐代 D. 清代 E. 汉代 4、 重视推拿手法的分析,并对推拿手法的理论进行全面总结的时期是( )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隋唐时期 D. 两晋南北朝时期 E. 以上均非 5、 “夫手法者, 谓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 使修复于旧也。 ”可能是有关推拿手法最早的定义, 其出自 ( ) A. 《黄帝内经》 B. 《厘正按摩要术》 C. 《圣济总录》 D. 《医宗金鉴》 E. 《小儿按摩经》 6、 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 ) A. 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 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7、 除应力的直接作用外,还有明显热效应的手法是( ) 8、 若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 , 主治手法是指( ) A. 使用频率最多的手法 B. 放松肢体的手法 D.医疗效果比较明显,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手法 9、 作用于骨关节类的手法包括( ) A. 摇动、摆动、振动三类 B. 摇动、扳动、振动四类 C. 摇动、扳动、按压、叩击、平端五类 D. 摇动、扳动、拔伸、叩击、平端五类 E. 摇动、扳动、拔伸、抻展、平端五类 10、对于软组织损伤疾病,在损伤的早期,推拿治疗要( A .刺 激量宜小 B .刺激量宜均匀 C .刺激量宜大 D .刺激量宜持久 C.手法的动作结构 D. 手法的“动力型式” E. 手法的“动力定型” A.摆动类手法 B. 按压类手法 C. 摩擦类手法 D. 振动类手法 E. 叩击类手法 C. 能减少推拿后不适的手法 E. 以上都不是 ) E .以上都不是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 第一章绪论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 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 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 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 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 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 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 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膏摩方:头风摩散 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 唐宋时期: 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 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唐代第一科:祝由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 a. 倡导小儿按摩 b. 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 c. 重视养生保健手法 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 e. 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 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 a. 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 b. 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 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 5. 《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 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 6. 《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 明代: 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 2.小儿推拿的兴起:

推拿手法学试题 (以手法为主)

黑龙江孤儿职业技术学校 养老护理 得分_______ 推拿手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共30分) (一) 1型题: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计20分) 1、以下手法哪项不是摆动类手法: A 、滚法 B 、一指禅推法 C 、摇法 D 、揉法 2、椎动脉型颈椎病适用拔伸的方法为( ) A 、低坐位拔伸方法 B 、坐位颈椎拔伸法 C 、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D 、俯卧位颈椎拔伸法 3、摆动类手法的动作形式都属于( ) A 、不固定性动作系统手法 B 、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C 、非周期作系系统手法 D 、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 4、作用于软组织类的手法包括( ) A 、摆动、振动、扳动三类 B 、摆动、振动、摇动、平端四类 C 、摆动、振动、摩擦、按压、叩击五类 D 、以上都不是 5、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有明显的( ) A 、理气作用 B 、和胃作用 C 、通便作用 D 、益气作用 6、滚法的频率是( ) A 、100—110次/分 B 、110-130次/秒 C 、120-160次/秒 D 、以上都不是 7、小儿因外感风寒而发热、咳嗽、腹痛、腹泻,宜选用的推拿介质是( ) A 、滑石粉 B 、按摩乳 C 、麻油 D 、鸡蛋清 8、应用一指禅推法治疗面瘫时,选择以下那组穴位操作() A 、足三里 下关 合谷 太阳 B 、颊车 地仓 迎向 四白 C 、风池 肺俞 三阴交 太阳 D 、以上都不对 9、摆动类手法中滚法操作时腕关节前屈的度数是() A 、80o B 、90o C 、100o D 、120o 10、风池穴的定位为() A 、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B 、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C 、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侧,握拳屈肘时中指间处 D 、项部,当枕骨下,与风府向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间凹陷处 (二)B 型题: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 1、下列属于在头面部操作的摩擦类手法是( ) A 、抹法 B 、按法 C 、滚法 D 、一指禅推法 2、以下哪些手法不能作用于手指,脚趾等部位( ) A 、捻法 B 、滚法 C 、扳法 D 、捏法 3、摆动类手法中滚法的动作要领包括以下哪些项() A 、术者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上臂中段距胸壁约一拳远 B 、操作过程当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达到120°,是手背部尺侧依次接触治 班级: 姓名: 装 订 线

中医推拿考试重点

小题 《五十二病方》摩法运用记载最多。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金匮要略》张仲景首次提出“膏摩”一词。《肘后备急方》最早的捏脊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代蔺道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儒门事亲》张从正首次提出了推拿具有发汗的作用。 《医门秘首》最早提及“推拿”一词的著作。《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冠心病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冠心病放射部位:疼痛主要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等。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头面部:(1)“虫斑”——小儿蛔虫病,面上可出现灰白色圆形的“虫斑”。(2)“方头”——多见于佝偻病患儿。肩部: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腕掌指部:桡骨远端骨折——可见到银叉状畸形或枪刺状畸形。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作对掌,外展动作,拇指和食指不能弯曲,亦不能过伸,大鱼际萎缩,呈猿手畸形。指纹颜色——指纹:浮露于食指掌面桡侧的脉络(浅表静脉),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正常指纹,浅红,阴现于风关之内。鲜红色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紫红色热证。青色惊风痛证。淡色虚寒证。色滞暗者实证。髋部: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常提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1-2神经节段病变;一侧反射减弱或者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膝部:首先观察膝部有无畸形。正常膝关节仅有5度—10度的过伸,过伸超过5度—10度为后翻畸形(或膝反张)。不能伸直为屈曲畸形。 特殊检查法:(1)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阳性临床意义:如引起项痛或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脊神经根试验):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者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以区别由于髂胫束、腘绳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张所致的直腿抬高受限。(4)床边试验,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病变。(5)肩关节外展试验(若在某一角度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即为阳性)a、外展始起即有疼痛,见于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肩胛骨骨折或肩周炎等。b、外展越接近90度位越疼,可能为肩关节粘连。c、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到上举时痛反轻或不痛,可能为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或三角肌损伤。d、外展至上举在60度~120度范围内出现疼痛,称“疼痛弧”,此范围外的活动反而不痛,可能为冈上肌腱炎或冈上肌损伤。e、肩锁关节病变的痛弧在肩关节外展150度~180度范围内。f、被动外展超过90度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可能有肩峰骨折。(6)麦氏征试验又称回旋挤压试验,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天柱骨: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七节骨: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四横纹: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掌指关节横纹处。 内八卦: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2/3处的长为半径所作的圆。 二扇门: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外劳宫: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背第3、4掌骨之间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 三关: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天河水: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肾纹: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手掌面,小指第2节指间关节横纹处。 内劳宫: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指端之间中点。 小天心: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填空 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渗透。 手法操作时用力的要求:以近带远、刚柔相济、整体用力。 推拿的中医学作用原理:(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理筋整复,滑利关节。(3)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内容。 推拿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推拿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2)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3)机体的功能状态。 推拿治疗手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种基本治法。 一指禅推法分类:一指禅指端推法、一指禅罗纹跪推法。 滚法分类:侧滾法、立滾法。 揉法分类: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按法分类:指按法和掌按法。 推法分类:指推法(包括拇指指端推法、拇指平推法、三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振法分类:掌振法、指振法。 糖尿病病因:1、禀赋不足 2、饮食失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 腱鞘囊肿临床表现: 1.囊肿 2.疼痛 3.活动障碍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 2.功能障碍颈椎病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失眠分型:1、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2、阴亏火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有梦遗,健忘,心悸腰酸等症。3、痰热扰心失眠,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4、肝郁化火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便秘分型:1、胃肠燥热型:大便干结且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微热,口干,心烦,舌红苔黄。2、气机郁滞: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胁腹痞满,甚则腹中胀满,纳食减少。3、气血亏损(1)气虚便秘大便不畅,临便努争,便后汗出,便下并不干结,舌淡苔薄,脉虚软。(2)血虚便秘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4、阴寒凝结大便艰涩,难以排出,小便清长,四肢欠温,喜热恶冷或腹中冷痛,腰脊酸冷。小儿腹泻分型:①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 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 白腻,脉濡,指纹色红。②湿热泻:腹痛即泻,急 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 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③伤食泻:腹痛胀满, 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 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④脾虚泻:久泻 不愈或伴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饮食不振,便稀夹 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 脉濡。 疳积分型:①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 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 调,常有恶臭或便秘。夹寒者则面色晄白,舌苔腻, 口吐清水,食物不化,手足时冷;夹热者则面赤唇 干、口渴,舌苔黄腻。积久伤脾延成疳积。②气血 两亏:面色萎黄或晄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 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 发育障碍,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小儿咳嗽分型:①风寒咳嗽:鼻塞,流清涕,咳稀 薄白痰,或伴发热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缓 或浮紧,指纹淡红。②风热咳嗽:鼻塞,流浊涕, 咯黄稠黏痰,发热恶风,咽喉干痛或痒,小便黄, 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鲜红。③内伤咳嗽:久咳, 身微热,或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神 疲乏力,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等。 小儿便秘分型:①实秘: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 臭唇红,小便短赤,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 痛,苔黄燥,指纹色紫。②虚秘:面色晄白无华, 形瘦无力,神疲乏力,大便努挣南下,舌淡苔薄, 指纹色淡。 小儿呕吐分型:①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吐物酸臭不堪,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 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②热吐:食入 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 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舌红而干,苔黄腻,指纹 色紫。③伤食吐: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 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 脉滑实④惊恐吐:受惊后呕吐暴作,或频吐清涎, 神态紧张,昼则惊惕,夜卧不宁,山根青,指纹青, 脉乍来乍数。 夜啼分型:①脾脏虚寒:睡喜伏卧屈腰而啼,四肢 欠温,便溏,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 沉细,指纹青红。②心经积热:睡喜仰卧,见灯火 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面 赤唇红,舌尖红,舌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③惊骇恐惧:睡中时作惊慌,唇与面色乍青乍白, 紧偎母怀,舌多无异常变化,但脉来急数。④乳食 积滞: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 酸臭,舌苔厚,指纹紫。 腱鞘囊肿治则:行气活血,理筋散结。 肩关节周围炎治则: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 连,滑利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治则:和营通络,温通经脉,解痉止 痛,滑利关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治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活血化瘀。 退行性脊柱炎治则:补肾强腰,通络舒筋,解痉止 痛,行气活血。 失眠治则:养心安神。虚证辅以健脾滋阴养血,实证 佐以疏肝清热化痰。 便秘治则:“和肠通便”为总法。胃肠燥热者宜清 热降浊;气机郁滞宜疏肝理气;气血亏损者宜健脾 胃、和气血;阳虚阴寒凝结者宜壮阳散寒。 中风后遗症治则:平肝熄风,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滑利关节。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两 周,且血压稳定后可进行推拿治疗。 高血压病治则:平肝安神,化痰降浊为临床之总法。 肝阳上亢者辅以清火息风;痰湿中阻者辅以健脾祛 湿;肾精不足者辅以补肾益精。 糖尿病治则:养阴清热、益气补肾。燥热伤肺者清 燥润肺,胃燥津伤者清胃生津,肾阴亏损滋阴固肾。 小儿肌性斜颈治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纠正畸 形。 疳积治则:①积滞伤脾——消积导滞,调理脾胃② 气血两亏——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小儿腹泻治则:寒湿泻——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止泻;伤食泻——消食 导滞,和中助运;脾虚泻——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小儿咳嗽治则:风寒咳嗽——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风热咳嗽——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内伤咳嗽——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小儿便秘治则:实秘——顺气行滞,清热通便;虚 秘——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小儿呕吐治则:寒吐——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热 吐——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伤食吐——消食导滞, 和中降逆;惊恐吐——镇惊止吐 夜啼治则:脾脏虚寒——温中健脾;心经积热—— 清热导赤;惊骇恐惧——镇惊安神;乳食积滞—— 消食导滞 名解 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 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 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 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 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 用于治疗部位,称为一指禅推法。 滾法:以手背部小指侧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 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 地来回滚动,称为滾法。 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手指螺纹面等部位着 力,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上,带动皮肤、皮下组织 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称为揉法。 拿法: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 肤,称为拿法,即“捏而提起谓之拿”。可单手操 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拿法可柔可刚,但临床所 用以“刚”为多;刺激量较大时,每次每个部位所 拿时间不宜过长。 拨法:以拇指、手掌或肘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 项或往返的运动,称拨法,又称“拨络法”、“指 拨法”、“弹拨法”等。拨法力量沉实,拨动有力, 临床有“以痛为输,不痛用力”之说。分为拇指拨 法、掌指拨法、肘拨法。 按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称按 法。按法刺激强而舒适,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 “按揉”复合手法。 摩法:用指或掌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轻抚 摩动,称摩法。分指摩法和掌摩法。古代应用摩法 还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手法的治疗效果称膏摩。 推法:以指、掌、肘用力于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 直线推动,称推法。 振法:以掌或指在体表治疗部位静止性用力,产生 快速而强烈振动的手法称振法。 儿科推拿:也称小儿推拿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的 一个重要分支。儿科推拿是医生以中医理论为指 导,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调 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 治疗法。具有适应症较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 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儿科推拿手法适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临床多用于6岁以下小儿。 小儿推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附 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 线或环旋移动,称推法。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 同,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小儿揉法:以手指的指端或罗纹面、手掌大鱼际、 掌根着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 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称揉 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指揉法、鱼际揉法、 掌根揉法。 小儿捏法: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 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作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 肌肤,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称捏法。 捏法主要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 腱鞘囊肿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囊肿。其 易发部位的顺序是:腕关节背部、腕关节的掌侧面、 手指背面和掌面、足背部、趾背部、腕关节的侧面 和腘窝。其中腕手部腱鞘囊肿占70%左右。本病好 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属中医“筋瘤”、“筋结” 范畴。 肱骨内上髁炎指由于急、慢性损伤引起肱骨内上 髁部损伤.出现局部疼痛,前臂旋前、主动屈腕受 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学生肘”“高尔 夫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指由于急、慢性损伤而致肱骨外裸 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 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肱骨外上 髁综合征、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 炎,因网球运动员好发本病,故也称为“网球肘”。 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损伤、退 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 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 简称肩渴炎又称为“五十肩”、“冻结肩”、“肩 凝症”、“漏肩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椎间关节、椎间盘 纤维环、骶髂关节、椎旁韧带,最后导致整个脊柱 强直、畸形的疾病。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第3腰椎横突及其周围软 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劳损,使第3腰椎横突处发生 无菌性炎症、枯连、变性和增厚,刺激附近的腰脊 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症候群,又称映3横 突周围炎或腰3横突滑囊炎。 退行性脊柱炎:是指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 椎体边缘增生及小关节退变而形成的骨关节病变, 又称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脊柱骨关节炎、 老年性脊柱炎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 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 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 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又称“腰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项背肌筋膜炎:由于肌肉、筋膜、肌腱和韧带等软 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 及软弱无力等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又称为“项背 肌纤维组织炎”、“肌肉风湿症”。 颈部扭挫伤:颈部扭挫伤是指由于颈部突然扭转、 头颈体位不正或遭受外力作用等原因而发生的急 性扭挫伤。 落枕:是指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 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 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 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 征。落枕又称“失枕”。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 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 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 征,又称颈椎综合征等。 头痛: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分,包括眉弓、耳轮上 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临床常见症 状。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 病症。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 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古代称为“不得寐” 或“不寐”。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 的一种脾胃系病症,简称胃痛。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 意,而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 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腹泻。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主要 表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婴儿出生数日后发现一侧颈部 肿块,头前倾,偏向患侧,颜面旋向键侧,并以颈 部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小儿疾病,又称“先 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 小儿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是指小儿伤 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集聚留滞 于中。疳证是指气液干涸,身体羸瘦,往往是积滞 的进一步发展。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 样为主证,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婴 幼儿为常见。 小儿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有 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 小儿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 或欲大便而艰涩不出的一种病证。 小儿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以食 物由胃中经口而出为主证,是临床小儿的常见症 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时哭 时止,或哭后仍能入睡,或每夜定时啼哭,甚或通 宵达旦啼哭,故曰夜啼,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 经月。 简答 “疳”有两种含义:一是“甘”,因本病多是由于 过食肥甘而致,这是对本病起始原因的概括;二是 “干”,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等临床表现。 临床上疳和积关系密切难以分开,故统称为疳积。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 清灵,易趋康复。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 指实,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发力于指。 滚法动作要领:(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 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2)侧滾法上肢放松, 肘关节微屈;立滾法肘关节伸直。(3)着力部位 应似球形或瓶形。(4)侧滾法滚动幅度应在120 度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80度;腕关节 伸直时向内滚动40度。立滾法滚动幅度应在45度左 右。 按法动作要领:①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使刺 激充分达到深层组织②在治疗部位上垂直下压,操 作应缓慢且有节律性③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 移动④不可突施暴力。 肱骨内上髁炎鉴别诊断: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 外展、外旋应力常伤及本韧带的前束及后束,合并 滑膜损伤.关节肿胀,内侧间隙压痛,伸肘、屈肘、 外翻痛阳性,X线检查可见间隙增大。2.肱骨外上 髁炎疼痛部位在肘外侧,网球肘试验阳性(mill 试验阳性),前臂屈肌紧张试验阳性。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操作要点:1.舒筋通络:患者 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按揉法和滚法分别作用 于患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3—5遍,配合 点按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患 者仰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手掌按揉大腿内收肌, 结合“4”字形被动运动,在内收肌部位施以滚法。 2.解痉止痛: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现在第 3腰椎横突周围施以柔和的滚、按、揉等法,3—5 分钟,配合点按肾俞、大肠腧穴,以酸胀为度。然 后作与条索状硬结垂直方向的弹拨数次,手法要由 轻到重,由浅入深,要柔和深透,并配合揉法警醒 操作。3.活血化瘀: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 沿腰部两侧膀胱经施滚、揉法3—5分钟,配合腰部 后伸等被动运动数次;最后以小鱼际擦法直擦背部 两侧骶棘肌,以透热为度。 肱骨外上髁炎鉴别诊断:1.肘关节外伤性骨化性肌 炎以肘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X线检查可见肌 间隙有钙化阴影。2.肱骨内上髁炎肘部疼痛部位 在内上髁部,前臂屈肌紧张试脸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理:1.内因,解剖结构腰 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加之后纵韧带自第 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 间后纵韧带只有原来的一半。而腰骶部是承受动静 力最大的部位,故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自然结 构的弱点,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椎间盘退变 人体青春期后,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化,其中 椎间盘的退变发生较早,主要是髓核脱水,椎间盘 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 外伤或多次反复不明显的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 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从一侧(少数同时从两 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2. 外因由于外力作用或风寒之邪刺激,导致腰脊柱 内外力失衡,突出的髓核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损伤性 炎症变化,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 小便障碍;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 项背肌筋膜炎病因病理:1.外伤劳损:长期从事低 头伏案工作、日常生活姿势不良,使项背部在日常 生活和劳动中长期处于不良体位,久而久之导致局 部肌肉和肌筋膜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受挤压,而 引起“不通则痛”的症状。长时间的筋膜与肌肉纤 维间的摩擦,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 变性,纤维样组织增生,肌筋膜僵硬伴有纤维结节, 导致项背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2.感受寒湿: 项背部感受寒湿,久居湿地,血运迟滞,淤结不通, 局部血管收缩、缺血,微循环障碍,以致局部纤维 渗出、水肿,形成项背肌筋膜纤维织炎而引起疼痛。 颈椎病病因病理: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 长,颈推间盘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使颈椎间 盘变薄,椎间隙变窄。随着椎间隙变窄,其附着的 韧带、关节囊亦开始松弛,继而导致椎间关节不稳, 不断发生病理性滑脱或轻微的创伤,久之则会出现 反应性的椎体边缘、关节面的骨质增生。同时钩椎 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从而促进了增 生的产生。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压,并引起相应症 状。2.颈椎慢性损伤因长期从事抵头伏案工作, 枕头与睡眠姿势不当、日常生活姿势不良、反复落 枕等均可造成颈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钩椎 关节等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破坏了颈脊柱 的稳定性.促使颈椎发生代侩性骨质增生,刺激或 压迫颈部相应组织,出现颈推病的一系列症状。3. 颈椎急性损伤各种急性损伤,如扭挫、跌扑等, 均可造成韧带、后关节囊、椎间盘等软组织不同程 度的损伤,从而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颈椎稳 定性下降,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和交感神经而引起颈椎病相应临床症状。4. 风寒湿邪侵袭颈项部受风寒湿邪侵袭,经脉阻滞. 肌肉痉孪,致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也可出现颈椎 病的一系列症状或诱发颈椎病。 案例分析 颈椎病 辩证:筋脉瘀阻,痉挛疼痛,关节错位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部位及取穴:枕后部、颈肩背部,肩胛骨内缘;风 池、风府、颈夹脊、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等穴。 手法:滚、一指禅推法、拿、揉、拔伸、扳等法。 基本操作:1.舒筋活血:患者作为。医生站其身后, 以滚法和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患者颈部、肩部、上背 部肌肉,约5分钟;随后,医生一手扶患者前额部, 一手拿揉颈项部,重点拿揉肌肉痉挛处,并可配合 颈项部屈伸运动,反复3—5遍。2.解痉止痛:患者 作为,医生站其身后,用拇指按揉法作用于颈部、 肩背部及肩胛骨内缘痛点,反复3—5遍;再用拇指 按风池、风府、颈夹脊、大椎、肩井、天宗、阿是 等穴,每穴1分钟。3.理筋整复:患者坐位。医生 站其身后,对棘突偏歪者进行颈椎旋转扳法,对椎 动脉型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慎用或禁用扳法。 辩证加减:1.颈型颈椎病:①患者坐位。医生站其 身后,对有颈椎棘突偏歪者,可施以椎旋转扳法, 纠正偏歪棘突和关节紊乱。②患者坐位。医生站其 身后,对伴有头痛者,重点用拇指按法施治于风府、 风池、太阳、百会等穴;用五指法拿头部五经,反 复3—5遍。2.神经根型颈椎病:①患者坐位。医生 站于一侧,对上肢有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者,以滚法 和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患侧上肢相应神经根节段上 下,往返施术3—5遍。②患者坐位。医生站于一侧, 以拇指按揉法作用于天鼎、肩中俞、缺盆、天宗、 极泉、曲池、手三里、小海、外关、合谷、后溪等 穴,每穴半分钟,按揉患侧上肢缺盆,极泉时,患 侧上肢应有放射麻木感;再搓抖上肢,拔伸手指关 节。3.椎动脉型颈椎病:①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其 头侧,以揉法作用于印堂穴至前发际;分抹鱼腰至 太阳穴,反复3—5遍。②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其头 侧,以指按揉法按揉睛明、印堂、百会、四神聪、 太阳穴,每穴1分钟,③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其头 侧,以扫散法作用于头部足少阳胆经及颞部,反复 3—5遍。④患者坐位。医生站其身后,以五指拿法 拿头部五经,反复3—5次。4.交感圣经型颈椎病: 患者坐位。医生站其身后,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风 池、风府、四神聪、百会、心俞等穴,每穴1分钟。 分抹桥弓,先左侧后右侧,每侧20次。5.脊髓型颈 椎病:①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滚、按、 揉、拿法等作用于下肢部位,反复3—5遍。②患者 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按揉法作用于环跳、秩 边、承扶、阳陵泉、委中、承山、梁丘、足三里、 三阴交、昆仑、太溪、涌泉等穴,每穴1分钟,以 酸胀感为度。 肩关节周围炎 辩证:风寒阻络,气滞血淤,筋脉拘急,活动不利。 治则: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部位及取穴:肩臂部;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 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 手法:滚、揉、拿、点、弹拨、摇、扳、搓、抖 操作要点:1.温通经络: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侧,

推拿手法学试题

针推专业推拿手法学考试卷1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手法操作时应用“膏摩”一词的提出,首见于《》。 2.《推拿密旨》为代医家所著。 3.手法有力一是指手法对体表的力,二是指所需要的力。 4.一指禅推法的移动要求是。 5.《幼科推拿秘书》:“推者,一指推而。 6.擦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 7.拍法手掌的要求是。 8.点穴法操作时快慢频率有以下四种节律、、、。 9.搓法操作时用力要,动作速度要,移动速度要,夹住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屈曲角度为()度。 A.100~120 B.110~130 C.120~140 D.130~150 2.《推拿广意》一书是()所著 A.明代熊应雄 B.元代项昕 C.清代熊运英 D.明代徐春甫 3.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要采用补泻方法,以下哪句陈述是对的?() A.顺经为泻,逆经为补 B.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C.向心性为补,离心为平补 D.顺血流方向为泻 4.手法的力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A.患者治疗部位的肌层厚度 B.患者年龄大小 C.患者体质的强弱 D.医者的体质强弱 5.推拿治疗后产生疼痛现象的原因是()。 A.手法技术不熟练 B.手法操作时间太短 C.手法操作补泻结合不当 D.患者因为是老年人的原因 6.推拿手法对心血管影响以下哪项为正确的?() A.手法对血压只有降压作用 B.手法可以改善微循环 C.手法对心肌耗氧量增加 D.手法对血管容积减少 7.以下哪条不是一指禅偏峰推法操作时的要求?() A.腕关节放松 B.不可用腕关节向下按压的动作

《推拿手法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手法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 1、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 的、、、、及其研究方法与发展历史的一门专业学科。 2、“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一语出自《》。 3、手法的动作结构,具有手法的________特征与________特征。 4、从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与方法认为,推拿手法作为特定的人体动作系统,其操作技术的要求与施术原则,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以及手法作用部位及其________而提出具体的规范。 5、在《医宗金鉴》中被列为伤科八法的是:、、、、、、、。 6、关节运动轴面原则亦称被动运动类手法的____________原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共40分) (一)A1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椎动脉型颈椎病适用拔伸的方法为() A、低坐位拔伸方法 B、坐位颈椎拔伸法 C、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D、俯卧位颈椎拔伸法 E、颈椎机械牵引法 2、摆动类手法的动作形式都属于() A、不固定性动作系统手法 B、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C、非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D、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 E、混合性动作系统手法 3、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 A、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C、手法的动作结构 D、手法的“动力型式” E、手法的“动力定型” 4、作用于软组织类的手法包括() A、摆动、振动、扳动三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