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挤成型工艺

拉挤成型工艺

拉挤成型工艺
拉挤成型工艺

拉挤成型工艺

第一节原料配制

(一)胶液的配制方法

配胶是拉挤生产过程中关键的工序之一其操作是否合理,配料是否准确,将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这一工序的过程控制,要做到操作准确,记录清楚,具有可追溯性。

拉挤产品配方中所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有:树脂、低收缩剂、引发剂、脱模剂、填料、色浆及辅助剂(如消泡剂、分散剂等)。配胶时应严格按以下列步骤进行:

1.填料装在托盘里放入温度(110士5℃)烘箱里烘干约0. 5h。

2.校正称量器具如:磅秤、天平等。

3.按工艺文件要求量取或称取树脂。

4.按拉挤工艺配方的比例加入分散剂等组分,搅拌5-l0min;

5.依次加入低收缩剂、色浆等组分,搅拌约5-l0min:同时称取内脱模剂、固化剂;

6.加入内脱模剂,再加入固化剂,保持搅拌机的搅拌状态;

7.从烘箱中取出烘过的填料,称量并加入后,继续搅拌约5-l0min;

8.最后关闭搅拌机,清理配胶现场。

以上所提到的搅拌时间,仅是一个参考时间,操作者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搅拌器的转速大小、配方的实际情况、配胶量的多少进行调整。搅拌时间过短,不利于各种原材料的均匀混合,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胶液温度的升高,影响胶液的储存期。在产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视产品大小,一般以10-15kg的树脂量配置为宜。如果一次配置树脂量过大,会增加操作人员的负担,影响操作效率。

在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搅拌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每次倒入液体组分时要尽可能将称量容器中的液体倒尽。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待胶槽中的胶液快被用完之前应及时准备好下一桶胶,以免造成生产的停顿。

在配胶过程中要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天平。首先要保持砝码和托盘的清洁,如粘有树脂、色浆等要将其擦拭干净;在称量前一定要调整天平的水平,使指针对准刻度盘的。刻度或左右摇摆幅度一致:将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托盘上(一般通过烧杯来盛装),在右托盘上放砝码,放砝码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最后调整横梁上的游砝,直至天平平衡,累计砝码总重量,减去烧杯的重量,所得差即为所称量物体重量。

表5-1配制胶液过程中必备的工器具

第二节拉挤成型

(一)拉挤机操作步骤和要领

以一台3吨的小型拉挤设各为例,其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总电源,此时机器上的总电源指示灯会亮起。

2.按下设备上的加热按钮,按照设备说明的操作,进行模具温度的设置。

3.按拉挤工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依次进行模具前区、中区、后区的温度设置,然后按确下认键,进行模具的加热。

4.当温控表测量温度显示在设定值左右时,即可开机进行生产,此时将拉过模具的白纱集结成束,放入牵引上下夹具之间后,按下控制面板上的牵引按键,启动牵引装置,开始纤维的连续牵引。同时还可以按照工艺单上的规定,进行牵引速度的调整。

5.牵引拉力的调整一般根据拉制产品的大小和阻力进行调节,在履带式设备和气动往复式设备的控制面板上都会设置拉力的显示仪表,但无法直接调节,一般通过夹紧力来增强牵引的力度。在液压式拉挤设备黔上有专门的拉力和夹紧

调节阀,可以很方便地分别调整。

6.在生产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拉力仪表的显示值,当其超过一定的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包括在线的工艺是否正常,并果断停机排查,以免拉力超出设备负荷,导致损依次关闭加热控制按键、动力控制按键,最后关闭围的环境卫生。

7.生产结束后,依次关闭加热控制按键、动力控制按键,最后关闭总电源。

8.清理设备及周围的环境卫生。

(二)排纱、接纱操作步骤和要领

排纱就是将增强材料放置在纱架上并将这些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引出。只有增强材料放置在正确的位置,才能保证拉挤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发挥拉挤产品的综合性能,实现产品的设计目的。完成这一工序的主要设备就是送纱装置,送纱装置包括纱架和集束器。纤维从纱架上引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以纤维内退方式引出,另一种以纤维外退方式引出。前者的纱筒是静止地放在纱架上的,当纤维从内壁引出时,必然产生加捻现象,大部分情况下,玻璃纤维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引出。而后者的纱筒是放置在旋转芯轴上的,它可以避免纤维加捻现象,这种方式适用于碳纤维、芳纶纤维等特种纤维的引出。不论哪种方式的引出,在进行穿纱操作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不管在一层纱架上要穿多少束纤维,引出的纤维都不能互相之间产生缠结现象,必须严格独立,互不干扰。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而不发生由于纤维

打结、乱纱而产生的中断。纤维从纱架的一侧引出后,通过专用的导纱环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

为了提高拉挤制品的横向性能,从原材料架上引出进入浸渍工序的还有各种形式的织物,如缝编毡、针刺毡、表面毡、多轴向织物、连续毡等。

(三)预成型与固化

预成型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浸胶后的呈扁平带状纤维逐渐演变成最接近拉挤产品的形状。同时挤去增强材料中多余的树脂,并排除带入材料中的气泡,以获得结构致密的拉挤制品。预成型过程是依靠预成型模来完成的,而且预成型模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的,其一系列模板所占用的长度约为0.6-1.2m.增强材料在预成型中逐渐成型为所设计的形状,并使纤维在制品中的分布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拉挤成型棒材时般使用管状预成型模,最简单的设计是在一块板上制作一定数量的、呈放射性分布的过纱孔。生产管材则需使用芯轴预成型模。制造异型材时大多需要制作2到6块左右的预成型模,以保证纤维与毡材能够较为顺利地合理过渡到合适的形状,与型材截面形状接近。预成型模的设计是拉挤工艺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