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篇一:聋校数学教案】

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

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

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

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二)新授

1、学习例1:

师: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

师: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7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小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

(二)新授

1、学习例2: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

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5~8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步混合运算式题,第57~5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

(二)新授

1、学习例3: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

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3~18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计算

二、指导练习

1、第13、14、15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

2、第16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3、第17、18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些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

三、作业

练习十一第13~18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9~23题。

教学要求

【篇二: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

除法。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

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

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

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

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4.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

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的进行分数、小数加

减混合运算。

4.使学生回2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课时:3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例1、2

目的: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习(小黑板)

的分数单位是()。是()个。

是4个()。3个是()。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做纸花用去2/5 做小旗用去1/5

共用去?

想: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 =

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

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练习: + =+ =

例2 一块布长米,用去米。还剩多少米?(小黑板)

用去米剩?米

布长米

想:9个米减去6个米剩3个米,就是米。

- = (米)

答:还剩米。

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练习: - = + =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相同。

作业:1、课堂作业:p6 45

2、课外作业:p63

教学后记:

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然后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让学生说说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课时

内容:例3、4

目的: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小黑板

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 =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3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学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共?

想: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2个直接加起来,是5个,也就是。

+ = =

答: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练习: + = + =

例4 王老师用一张硬纸的做数字卡片和试题卡片。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 =()/7=想:和可以直接想减吗?为什么?

答: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练习: - = - =

比较上面两个例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1.课堂作业:p77 8

2.课外作业:p79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计算。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 =

新授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学习:

例5计算:(1) + = (2)1- =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1

1-

= - 把整数化成分数

=加减法法则

=

练习:+ = 1- =

+ = 1- =

小结:熟练的运用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作业: 1.课堂作业:p7 10 11

2.课外作业:p7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5时,可以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怎样把1化成与其他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例6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1- = + = 1-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

例6计算 + (小黑板)

+

=

= 假分数需要约分

= 化成带分数

=1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小黑板)

练习: + = - = + = - =

小结: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时候,能化简的要化简。

作业:1. 课堂作业: p8 14、15

2. 课外作业: p8 14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连加或连减计算。

教学内容:例7、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1- = + = +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

例7 小华做数学作业用了小时,做语文作业用了小时,画图画用了小时,一共用了多少小时?(小黑板)

+ +

=约分

= 化成带分数

=1 (时)

答:一共用了1 小时。

练习: + ++ +

例8 计算1- -

1- -把整数化成小数

= - -

=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0

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作业:课堂作业:p8 17、18、19

课外作业:p8 20

教学后记:

教学例7时,着重引导学生把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推广到几

个分数连加。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

分数是带有单位名称的,因此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

【篇三: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 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①

2x-y=8②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①得y=25-x ③

把③代入得

2x--(25-y)=8

x=11

把x=11代入③

y=14

所以x=11

y=14

练习:x+y=25

2x-y=8

二、作业:

p11—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较熟练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或x。

(1)x+y=-3 (2)2x+y=5 (3)3x+4y-1=0 (4)5x-2y+12=0 解:(1)x+y=-3 y=-3-x

(2)2x+y=52x=5-y

略……

2、练习。

p15—1

三、作业。

p15—1、2(3)、(4).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

程组。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19

x+3y=8

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19

3x-2y=8

分析: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用代入法也可以解,可化①,也可化②,哪简单化哪。

由①得2x=19-3x

略……

x=2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2、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

第一章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1页例1,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一、复习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的数的比。(板书)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看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 二、新授 1、学习例1 2、板书比例的概念 3、判断现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4、做一做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2页,完成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2、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① 2X-Y=8②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①得Y=25-X ③ 把③代入得 2X--(25-Y)=8 X=11 把X=11代入③ 得 Y=14 所以X=11 Y=14

练习:X+Y=25 2X-Y=8 二、作业: P11—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较熟练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或X。 (1)X+Y=-3 (2)2X+Y=5 (3)3X+4Y-1=0 (4)5X-2Y+12=0 解:(1)X+Y=-3 Y=-3-X (2)2X+Y=5 2X=5-Y X=5/2-1/2· y 略…… 2、练习。 P15—1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露2015年9月——2016年1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 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2课时 4.整理复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比7课时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 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 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 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 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 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 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 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 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 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 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 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 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 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聋校数学教案

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0.12= 7.2-0.2= 5-0.6= 2.8÷0.14= 4×1.72= 3.74+6.26= 2÷4= 20×0.2= 3.5÷0.35= 2.95+0.05= 8÷12.5= 1.2+2.8-3.99= (二)新授 1、学习例1: (1)24×3+16×7 师: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 (2)25+12×4÷6 师: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12.4- 6.5÷1.3×0.5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聋校数学十八册第一二教案

修 订 栏 第一单元 有理数 第一课时 ( 设计:郝爱云 授课时间: 2012 年 月 日 ) 课 题:正数与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数?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数,如冬天时气温是零下5℃.为了能表示这些量,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 板书:正数与负数 二、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P1-3,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在温度计中,0℃是如何规定的?如果温度计液面在0以上第5个刻度处,则它的温度应记作什么?如果液面在0以下第5个刻度处,应记作什么?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①学生自学课本并讨论上面的问题 ②指名回答 2.自学第4页,讨论: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 (1)学生自学课本 (2)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大于0的数叫正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4)指出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修 订 栏 3.学习例1 (1)出示例1 (2)学生试做 (3)师讲解点评 4.学习例2 (1)出示例1 (2)学生试做 (3)师讲解点评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1)温度指在0以下第4个刻度处,温度指在0以上第8个刻度处。 (2)某城市高于海平面108米,某地低于海平面15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共同订正。 2.任意写出5个正数与5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1)指名板演 (2)共同订正 3.指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把它们读出来。 +6, -8, 75, -0.4, 0, 73, 9.15, -3 2 , +7 指名回答。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习题1.1 2、3、4

聋校数学第十七册教案_0

聋校数学第十七册教案 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 本学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将要面临升学考试。本学期是学生接触代数知识的第一年,知识有一定难度,所以本学期的学习很关键。整册书包括三章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3、使学生初步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4、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精确与近似的辩证关系。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是学习整式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的关键,就是有理数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教学时间:六周。 第二章:整式加减。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2、使学生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弄清整式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并使学生学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降幂重新排列。3、使学

生在学习了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烦项的方法,并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4、使学生了解整式的加减是建 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的,在整式运算中,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的运算律。通过对数与式以及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在不断反复循环中提高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合并同烦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时间:四周。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2、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养成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3、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间:四周。 2009年9月10 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 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3X+4Y-1=0 5X-2Y+12=0 解:X+Y=- Y=-3-X 2X+Y=52X=5-Y X=5/2-1/2· y 略…… 2、练习。 P15—1 三、作业。 P15—1、2、.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19 X+3Y=8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1/2+5(1/3)÷1(1/3) =1/2+16/3×3/4 想: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2 3(1/5)÷{[1(2/3)+1/5]×2(1/7)} =16/5÷{(5/3+1/5)×15/7} =16/5÷{28/15×15/7} 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

= 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练习:做一做 作业:练习一1、2、3题。 教学后记: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纠正。还应提醒学生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必须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5—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6.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7. (1)学生练习: 本题都是三四步的分数混合运算,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做题时,可先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2)老师讲评。 8. 说出下面的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1)学生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老师讲评。 作业:练习一6、7、8 第三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简单的统计)

简单的统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对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 计表,并会看、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4、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善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并会看、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教学课时: 2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2 例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摩托车:8辆小汽车:31辆大客车:12辆载重车:23辆 上面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P74 1 四、作业: P74 1、2

第2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75 3—6题 教学过程: 练习:1、讲练 2、作业: P75 4、5、6 第3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6 例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记录单。 这张记录单上每人身高的厘米数也是原始数据。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可以把这些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几组,然后分别统

聋校思想品德第十二册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课以礼待人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叫“以礼待人”。 2、学习伟人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养成高尚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能明辨是非,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如果你家来了客人你会怎么做呢?那对新来的同学,需要你帮助的人, 在一些公共场合你都会怎么做呢? (二)学文明理 1、学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 (2)讨论“以礼待人”的意思。 (3)学习周恩来总理以礼待人的事迹。 非常尊重身边的工作人员 在国际交往中,注重礼仪。 2、为什么要以礼待人?怎样才能做到以礼待人? 3、讨论:举例说说,别人对你有礼貌你有什么感受,别人对你没礼貌又有 什么感受?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 (1)东东对珍珍说:“红红在班里表现最差,不要理她” (2)小云和小方是好朋友,但小云有时不尊重小方,俩人闹的不愉快。小云却认 为对这么熟悉的同学必要讲究礼貌。 2、说一说在下面场合中应注意什么理解。 集会观看演出和比赛谈话 教学课题第二课热情大方待外宾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要讲礼节,对待外宾要大方、热情。 教学重、难点知道如何对待外宾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热情大方待外宾”,其中“外宾”是什么意思呢? 读题并说说“外宾”的意思。 (二)学问明理 1、自学课文,思考:明星小学的师生是怎样招待外宾的? 2、学生交流:热烈鼓掌欢迎他们。 跟平常一样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没有一个同学扭头朝后或朝 旁边看。

到校门口欢送。 (三)巩固练习 1、为什么要对外宾热情、大方,有礼貌? 2、如果有外宾来你们学校,你们回怎么做? 3、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当怎么做?(见书) 教学课题第三课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 教学重、难点明白故事要说明的道理,让学生知道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我们吃的、用的、穿的是怎样来得呢?你们喜欢勤劳的人呢还是喜欢懒惰的 人? 板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二)学文明理 1、自学课文,思考:课文中将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 2、交流讨论思考题。 3、回答问题。 (三)听老师讲故事,再回答问题。 想想看,老将军甘祖昌功成身退,完全可以享清福,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劳动呢? (四)举例说说“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学课题第三课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劳动,不要懒惰 教学重、难点学会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劳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谁都知道,人活着就要吃饭、穿衣、住房……可是,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如果不劳动,人就无法生活。同样,要想要过上 富裕的日子,也只有靠劳动。没有劳动,一切都是空想。因此,劳动是美好 生活的源泉,劳动最光荣。自己不劳动,依靠别人生活,是可耻的。 (二)、学文明理 1、阅读课文中的故事。 2、老大怎么样? 3、老二又怎么样? 4、你喜欢课文中的老大还是老二?为什么?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巩固练习 1、听老师讲故事,再回答问题P12 2、举例说说“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二册教案46—61课

复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46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二册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正确进行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进行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新授。 因学生程度比较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掌握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正确进行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五、课后作业。 课本11页练一练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重点知识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用数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几十几加几个一就是几十几,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 复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47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二册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二册教案46—61课

复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46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二册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正确进行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进行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新授。 因学生程度比较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掌握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正确进行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五、课后作业。 课本11页练一练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重点知识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几十几数加一位数,用数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几十几加几个一就是几十几,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 复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47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二册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正确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二册教案1—15课

复习(1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二册复习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会读、写百以内的数。 3、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读、写百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会用计算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新授。 二、巩固练习。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读、写百以内的数。 五、课后作业。 课本1页1—3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会读、写百以内的数,这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程度好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程度差点的学生配合程

度好点的学生写出运算结果,这样互动性比较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2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二册复习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百以内的数。 2、会比较百以内的数。 3、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读、写百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会比较百以内的数。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篇一:聋校数学教案】 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 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 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 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二)新授

1、学习例1: 师: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 师: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7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小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聋校数学第六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六册教案 【篇一: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 (第5--9课时)】 第5课时 2、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1、例2,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2、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 关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9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下面有几道乘法算式,谁能读 一读乘法算式, 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由于学生用加法计算,教师用乘法口诀计算,教师必然比学生算 得快。)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 提问:(1)每组有几根小棒,有几组? (2)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叙述:我们编成口诀是二二得四,教师板书。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 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

(4)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 2、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操作 我们学过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 请同学们用一根小棒表示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同样大的三角形。 (2)引导学生编乘法口诀 请同学摆出3个三角形。 在小组内试着说一说: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3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编出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整理找规律。 提问:(1)2、3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 (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3的乘法口诀 呢?找到这些规律, 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 第9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1、2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中的练习。 第1题,要求学生背出2、3的乘法口诀。 第2题,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打乱顺序,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四、小结 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2、3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第六课时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3,完成第10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的: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1/2+5(1/3)÷1(1/3) =1/2+16/3×3/4 想: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2 3(1/5)÷{[1(2/3)+1/5]×2(1/7)} =16/5÷{(5/3+1/5)×15/7}

=16/5÷{28/15×15/7} 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 = 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练习:做一做 作业:练习一1、2、3题。 教学后记: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纠正。还应提醒学生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必须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5—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6.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7. (1)学生练习: 本题都是三四步的分数混合运算,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做题时,可先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2)老师讲评。 8. 说出下面的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1)学生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老师讲评。 作业:练习一6、7、8 第三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