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精细化财务管理

浅析精细化财务管理

浅析精细化财务管理
浅析精细化财务管理

精细化财务管理

摘要

随着财政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也在不断加快,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由单一财政拨款转化为资金来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事业单位逐步走向社会、进入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财政改革的需要,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存在问题越来越多。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已很难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面临这巨大冲击和改革创新。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做出论述。

[ 关键词 ] 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改革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随着财政职能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开始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财务管理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比较简单,还处于粗放状态,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相关精细化财务管理理论,就事业单位今后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二章论文主体

一、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涵、特征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容,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才逐渐

被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随着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发展,它开始应用

到各个行业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向是粗放式的,2008

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化、精细化管理。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

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对财务管理的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其宗旨是彻底杜绝浪费,永远追求效率。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1.以“三个转变”为核心

一般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单位要在一些方面做一些转变,以给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需要做好三个转变,即财务管理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财务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通过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可以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全新的理念参与管理,解决管理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最终促进传统管理中粗放模式的改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以细化财务管理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重点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特征就是把财务管理的容进行细化、分解和整合,已达到可以控制、量化的目的。财务管理量化、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化。事业单位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

3.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

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健全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科学化是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精细化是科学化管理的手段[1]。

4.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是指以履行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非公益性职能部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事业单位要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事业单位的目标。

二、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管理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实行该管理方法,首先

要改变以前财务管理粗放观念,在单位深入贯彻和宣传此观念,要让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有了坚实精细化管理的意识,领导者和财务工作者才能做到凡事都从精细化角度出发。(二)预算管理精细化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通过预算向上级申请的财政拨款。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在预算上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精细化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调整等过程。

1.合理精细编制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单位预算编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发放预算调查表,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单位项目预算金额;对日常公用经费如办公费、差旅费按人员测算人均定额,使单位收支指标更加切合实际情况[2]。

2. 以预算文本为依据,推动预算执行的精细化。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财政部门能够在预算批复时,要以预算项目文本为执行依据,既便于预算执行,也便于执行审计部门审计建立预算分析评价、考核机制,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的精细化管理。

3.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为了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考核。明确考核容、指标,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要表扬,并采取适当措施给予奖励,对不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要批评,并扣减其部门经费,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通过对预算的科学分析、评价和考核,可以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三)深化单位部成本核算,推动支出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降低成本,事业单位应该逐步建

立和完善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部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研究推动部成本核算深入进行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成本核算是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部机制体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更加详实、全面和具体的基础信息,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单位绩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3]。

(四)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管理制度精细化,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地建章建制,如制定《单位财务部管理手册》、处室级的《岗位业务手册》,把制度细化到每一项工作和业务之中,使每一项业务都有章可循。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主要统一核算制度、制定会计操作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五)财务人员管理、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精细化

1.人员管理精细化。

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包括单位领导在的全体会计人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实施会计委派制,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很重要一点就是经常调换岗位,所以要完善会计委派人员管理制度,制定会计人员的资格认定、工资待遇、人事待遇、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尤其完善人员调换制度[4]。

2.岗位设置精细化。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细化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如可以设置财务稽核、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岗位。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并实行量化考核。

3.业务流程精细化。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在每一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操作规,并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

(六)运用机技术手段,实行项目控制精细化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