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养老金体系_三大支柱的变革_胡继晔

英国养老金体系_三大支柱的变革_胡继晔

英国养老金体系_三大支柱的变革_胡继晔
英国养老金体系_三大支柱的变革_胡继晔

中国社会报/2014年/6月/9日/第004版

国际

英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的变革

胡继晔

金融危机和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促使英国养老金体系的改革。作为资本主义的鼻祖,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济贫法》,当时主要表现为各种济贫自助机构和教会组织的救济贫民活动。1908年,英国首次通过《养老金法案》,1942年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发表了《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即著名的贝弗利奇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逐步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而养老保险体系就是福利国家的基石。目前英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这“三支柱”构成,均处于改革之中。

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雇主和雇员各增加缴费率百分之一

作为第一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金是英国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方面的国家政策底线之一,是现代社会保障必不可少的一环,体现着社会福利的普遍性原则。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是雇员和雇主的缴费,归结的基金称为“国民保险基金”。该基金是现收现付的,结余资金全部购买国债或者存银行,禁止进行股票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基本养老金就与物价指数和平均工资水平相挂钩进行多次调整,逐步覆盖到所有公营和私营部门的雇员。不论收入高低,所有公私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费用标准比例全部一致,这样收入高者缴费额也高,但所有人退体后所获养老金数额全部一致,实现了养老金二次分配的平等。2010年,国家基本养老金为每人每周97.65英镑,或者每对夫妇156.15英镑,受益者获得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具体金额可能会受到个人条件(如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的影响,但和退体前的缴费额无关,体现的主要是社会公平。现行养老金缴费年限为30年,此前曾经要求缴费年限高达男性44年,女性39年。

英国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养老金也越来越不堪重负。英国国家统计署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全英人口6179万,其中65岁以上的入口占16%以上,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140万人。到2050年,退体人员与就业人员的比率将达到1:2。老龄化的压力迫使政府不得不调整养老金缴费比例。在2010-2011财政年度之前,工薪缴费的比例是雇员缴纳工资的11%,雇主缴纳12.8%,合计为23.8%。根据国民保险基金2011年1月10日公布的2009-2010财政年度年报,到2010年3月31日,该基金结余484.56亿英镑,仅占全年预计支出额的64%,比上个财政年度的530.46亿英镑减少了45.9亿英镑,主要原因是当年总收入为758.97亿英镑,而支出为804.86亿英镑,是该基金近年来首次出现的收不抵支的情况。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为解决收不抵支问题,只能从增加缴费入手。从2011-2012财政年度开始,雇员和雇主的缴纳比例将各上升1%,合计为25.8%。除了增加缴费之外,从2011年起的此后10年间,女性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每两年增加1岁,最终于2020年与男性持平,提高到65岁。从2020年起,无论男女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都将进一步提高,每10年增加1岁,到2026年、2036年、2046年,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所有人年龄将分别提高到66,67和68岁。

虽然有国家基本养老金,但由于替代率较低,无职业年金者年老后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国家第二养老金”计划(State Second Pension,简称S2P)是英国布莱尔工党政府上台后提出的一项针对该问题的养老金改革计划,正式开始于2002年6月,也被称为附加国家养老金,与国家基本养老金一起共同构成英国养老金制度体系的第一支柱。S2P的主要目标人群是非常规就业者如中低收入者、长期患病或身体残疾的从业人员,任何已缴纳了国家基本养老金保费同时又没有职业养老金或私人养老金的雇员将自动具有享受S2P的资格。作为对弱势群体的

直接照顾,在缴纳基本养老金保费年数相同的情况下,S2P按不同收入层次支付给投保人不同的养老金。尽管从绝对数额上看,高收入者的所得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多于低收入者,但年收入越低者所得到的替代率水平越高,这无疑是对低收入者的重大倾斜,同时也是对较高收入者的一种再分配策略。由此可见,S2P计划作为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了政府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除上述的第一支柱之外,还有可以称为“0”支柱的低保养老金。低保养老金是维持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避免其沦入贫困深渊的最后防线,其目标人群是社会的穷人或弱势群体,甚至都没有领取第一支柱国民养老金的资格,更别提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该基金的领取是基于家计调查而选择性发放的,是1908年养老金法百年后的遗产,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最终“兜底”。2010年,低保养老金为每人每周97.65英镑,和国家基本养老金一致;或者每对夫妇202.4英镑,高于国家基本养老金,这就是该等贫困年长者的主要收入。此外,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领取每周58.5英镑的高龄津贴,主要针对那些无国家保险缴费,或者因缴费时间不足从而领取国家养老金不足58.5英镑的高龄人士。

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由自愿缴纳到强制缴纳

职业养老金是由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雇主给雇员提供的,包括确定受益型(Defined Benefit Plan,DB)、确定缴费型(Defined Contribution,DC)和两者混合型(Hybrid Plan)三种计划类型,截至2010年3月31日,这三种类型所覆盖的人数分别是830万、150万、610万,计划数量则分别为6300个、47500个、1800个,主要投资于以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其监管实施“审慎人规则”。大多数大公司提供的都是确定受益型养老金计划,其中63%的计划参与者集中在成员人数1万人以上的138个大型计划中。由于DB计划的责任主要集中在雇主和政府,英国就业与养老金部成立了“养老金保护基金”来为破产的DB计划提供保障。

由于第一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只有20%-40%,大部分人退体后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截至2010年7月,仅DB计划的资产就高达9210亿英镑,DC计划的资产也一直在大幅提高,2008年底时所有职业养老金资产为1.41万亿英镑,如此庞大的资产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所有职业养老金参与者达277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5%左右,已经成为英国养老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解决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较低,第二支柱仅为雇主自愿设立而覆盖面不广的问题,英国政府对英国私人养老金储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如果不改革英国的养老金制度,领取养老金的人相对于社会其他人员来说会比较贫困。为此,英国就业与养老金部2006年向议会下议院提交的题为《个人账户:一条储蓄新路》的报告,提议改变第二支柱养老金的自愿缴费方式为半强制性。为了尽可能增大职业养老金的覆盖率,实现到2012年所有的就业者都能够在国家养老金计划之外参加职业养老金计划的目标,英国议会在《2004年养老金法案》的基础上,2008年11月通过了《2008年养老金法案》。

2008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具体改革措施,规定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将自2012年10月起成为更具强制性的职业年金,所有年收入7475英镑以上、年龄在22岁到法定退体年龄之间、没有参加任何职业养老计划的者都将“自动加入”职业养老金计划,届时雇主将缴纳雇员工资3%,雇员本人缴纳4%,政府以税收让利的形式计入1%,合计8%的缴费注入雇员的个人账户,组成强制性的养老金的第二支柱。虽然在立法和政府正式文件中避免使用“强制性”的字眼,但据笔者在和英国养老金监管局(The Pensions Regulator,TPR)官员交流时得知,从2012年起,养老金监管局将新增加一项工作:敦促雇主按照新的法律规定,使其所有雇员“自动”参加职业养老金计划。所谓的“自动加入”不过是强制性的一种委婉说法而已。

基于《2004年养老金法案》,近年来英国颁布了一系列养老金监管指引,作为该法案的配套规章,指导养老金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如2008年1月颁布了“雇主自愿养老金计划指引”,2008年5月颁布了“养老金受益人自愿退体年龄选择指引”,2008年10月颁布了主要针对小型养老金

计划的“利益冲突解决指引”,2008年12月颁布了“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划终止指引”,2009年6月颁布了“养老金清算指引”,2010年6月颁布了“养老金数据记录保护指引”和“职业养老金计划终止清算指引”。由此可见,英国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在养老金监管立法方面实现了从专业监管、独立监管,再到事前主动监管的过渡,对社保基金监管的认识也逐渐深入。特别是近年来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对养老金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指导和监督,非常实用。

第三支柱——私人养老金:逐步加入国家职业储蓄信托以靠拢第二支柱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支柱之外,还有被称为第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养老储蓄和个人寿险。英国为养老而储蓄者很少,按照英国就业与养老金部的2006年度报告,大约有700万英国人因储蓄不足而在年老之时面临困境。目前的私人养老金主要向众多中小企业,包括大量个体工商业者、自雇人士和非常规就业者提供,目前有290万人参加了个人集合确定缴费型(DC)计划,未来该支柱改革的重点将逐步向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靠拢,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缴费者均可以自2012年起加入国家职业储蓄信托(NEST),通过该信托的投资获取回报。即将制订的前文所述国家资助的低成本养老金储蓄计划——国家职业储蓄信托(NEST),来管理最少一个人的职业养老金计划。预计未来有多达75万家这样的企业参与,覆盖900万私营企业的雇员。

在私人养老金计划发展方面,高昂的管理成本和销售佣金严重打击了雇员加入该类型计划的信心,也背离了政府推出私人养老金计划旨在提高养老金计划覆盖率的初衷。高昂的费用使得低收入雇员加入个人养老金计划后得到的养老年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侵蚀了养老金积累,社会上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领取养老金的老年贫困人口。目前私人养老金每年的管理费率为基金市值的0.8%-1.5%,以1.5%计,40年的私人养老金供款之后仅管理费就将占基金总市值的30%以上。

为解决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未来的国家职业储蓄信托(NEST)管理年费率远低于普通的私人养老金、共同基金和盈利性质的寿险养老金,仅为0.3%。这样,有政府法律强制性的“自动加入”机制和工资1%的税收返还,有超低的0.3%年管理费率优惠,届时第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个人寿险会更多地和第二支柱融合,统一使用NEST平台,将构成英国养老金的主体。

公务员考试经济学部分真题

1、(江苏200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A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技术构成 B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2、(江苏2005)商品的社会属性是() A价值B使用价值C价格D交换价值 3、在经济学中,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不包括() A工厂B存货C机器D货币 4、(中央2004)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5、(云南2006)下列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劳动B土地C企业家D供应商(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 6、(中央2005)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 7、(贵州2006)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各种经济杠杆中,最有效最灵敏的是() A价格杠杆B税收杠杆C汇率杠杆D信贷杠杆 8、(云南2006)下列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劳动 B土地 C企业家D供应商 9、(中央2005)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10、(江苏2007)由于经济总是在某个经济周期中破动,所以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线表现为() A稳定的不断增长 B总是成一定比例的增长 C周期性的规律增长 D周期性的但没有一定的规律的增长 12、(国家)选择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正确选择() A资源配置方式B所有制形式C经济决策方式D利益调节方式 13、(国家)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B市场C银行D政府 14、(某省)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制度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形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人帐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其目的是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 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universal programs)分为两种类型: 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运作简单易行,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该制度也有明显的缺陷,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负担过重。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于部分都用于了社会保障支出,而且经维持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必须采取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社会成员普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 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

国际司: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DOC)

国际司: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 国际司 一、基本国情和财政体制 (一)基本国情 英国是一个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土地面积24.3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204 万。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只具有象征性的地位。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上院和下院组成。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实行内阁制,由国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首相为政府首脑,拥有国家最高权力。英国政党主要有保守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目前的执政党为保守党,该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该党的领袖为卡梅伦,他同时也是现任英国首相。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2258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人均GDP为36298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十。 自2007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出现了严重的信贷紧缩问题,住房市场持续低迷,失业率不断攀升,整个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为应对经济下滑,英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英格兰银行也大幅下调利率,但到目前为止,英国经济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暖。 (二)财政体制及运行状况 英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在政府级次上分四级,即中央联邦政府、省政府、大区政府、市(小区)政府。与其政治体制相适应,英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来划分收入范围,中央与地方收入完全按税种划分,实行严格的分税制,但不设共享税,分别由与收入归属相一致的税收机关负责征收。中央政府的权责比较集中,涉及国家利益的公共服务事务,如就业、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能源发展等都由中央政府提供和管理。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监控,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但对某些事项有一定的自由裁决权。与其它发达国家不同,英国财政部不仅负责财政管理事务,而且对货币发行与利率调整有最终决定权,而作为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则有责任向财政部提供有关经济信息,并代表财政部发行货币、登记债券、管理外汇和发行国库券等。 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1601年,《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则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机构则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立或恢复建立的。建设银行过去服务于财政功能;中国银行在恢复设立之前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国际局(对外加挂一个牌子);农业银行当时是一块虚的牌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过去只做进出口方面涉及的货运险,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下属机构。 与此同时,80年代还在探索证券交易。当时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后期有个别证券营业部试点开展了证券交易。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发展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根据,与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专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当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但四大行还是专业银行,分别服务于工商业、农业、国际业务和项目建设等行业或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充分的竞争。这显然不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难以进行调控。并且,如果国家在某一领域有政策性要求,如有企业发不出工资,国家要求给予支持,那么四大行也必须负责自己领域的政策性业务。这不仅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考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承担政策性服务,四大行只承担商业性业务,同时四大行不再按专业领域划分业务,相互之间可以交叉、竞争,以便改进服务。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另一重要背景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公司组织结构和初步的治理框架。当时就有一个问题,如果现代企业制度也适用于这些大型国有银行,那么这些专业银行也要像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专业银行的性质,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管理。 其次,这一时期建立了证券市场。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建立,国家层面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后来证券委的发行审核功能合并进了证监会。 再次,保险业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是寿险开始初步发展。1998年,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精】英国养老制度

英国养老保险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养老金计划和私人养老金计划构成。国家养老金计划包括对全体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的国家基本养老金 和对雇员提供的与收入相关联的国家第二养老金,两者都采用现收现付制。 在英国,国家养老金仅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或者说最低生活需要,更高的退休待遇主要依靠私人养老金来满足。 (一)国家养老金 国家养老金计划主要分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国家第二养老金。1.国家基本养老金 国家基本养老金计划以强制性、费率统一和全民覆盖为特征。每位符合领取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得到等额的基础年金,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雇主和雇员强制性缴费共同负担。 (1)筹资方式。英国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缴费通过征收国民保险税的方式实现,由皇家税收总署统一征收。缴费按不同人群分类:一是对有雇主的雇员征收,计税基数是雇员的薪金总额,其中雇主12.8%,雇员11%,雇员缴费由雇主按月代扣代缴。对于高收者,国家还要区分不同档次,征收20-40%的高收入税,建立国家准备金,以应对养老金的支付风险。二是对自营职业者征收。自营职业者缴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采取定额征收方式,统一起付标准(现行标准为每周2.3镑),并有免征额规定,对低收入(年收入4475镑)的

人,可以免除缴费。第二部分以自营职业者的经营利润为计税依据,按不同比例的税率纳税。即如果其年纳税利润在低利润界限和高利润界限之间的,按纳税利润的8%的比例缴费。超过高利润界限的部分再按1%的比例缴费。目前英国自营职业者约300万人。三是征税对象是自愿缴纳者,既包括没有正式职业但又想保持领取养老金权利的人,也包括一些想增加养老金权益的雇员和个体经营者,并统一缴费标准(目前为每周12.05镑)。 国民保险税纳入国家保险基金,用于支付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待遇。政府精算署每5年对国家保险基金进行估值,以确保基金的可支付能力。 (2)领取养老金年龄。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5岁,女性60岁。根据1995和2007年立法规定,到2020年女性退休年龄将提高到65岁,到2046年将退休年龄统一提高到68岁。英国不允许在法律已有规定的情况下延长养老金的支付年龄。如果在职期间有中断缴费现象,允许补缴,但最多只能补缴6年。 (3)计发办法。国家基本养老金计划规定统一的给付标准限额,并 根据不同的缴费年限给予差别。国家基本养老金的标准为每周95镑,全额领取资格为缴费年限达到工作寿命的90%以上(工作寿命指个人满16岁的纳税年度与达到退休年龄的纳税年度之间的时期,一般情 况下,男性应有49 年,女性应有44年的工作寿命)。缴费年限在 工作寿命的25%~90%之间的(男性缴费11-44年,女性缴费10-39年),在每周95镑的基础上,按比例减少领取额。缴费年限不足5%

2020年(金融保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保险)财政金融体制 改革

第四讲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本章重点: 1、我国传统金融体制的特点 2、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成效和问题 3、什么是公共财政?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的必然要求? 第壹节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壹、传统金融体制的特征 1、“大壹统”的银行制度。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逐步消失,只剩下银行业,而银行业也只剩下中国人民银行,所有从事金融业的部门和机构基本上都是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人民银行同时承担宏观调控和日常金融业务的双重任务,其终极目标是服务于计划经济,是全国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货币发行的中心。 2、银行的运作服从于上级指令。银行运行实行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体当下金融体制上,就是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即省市设分行,区县设支行,区县以下设分理处。这种和行政管理的职能和层次结构高度壹致的组织结构,决定了金融决策是集中经济计划决策的壹部分,国家的计划决策对金融活动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成为金融决策的依据。 3、简单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所谓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影响的途径。在以服从指令为运作方式的“大壹统”的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变动直接传统导至实体经济活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这种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对经济活动影响的力度极其有限。 4、直接被动的金融调控方式。在计划经济的三大管理体制,即计划体制、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中,金融体制从属于计划体制和财政体制,计划体制实际处

于核心位置,起支配作用。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计划来进行,信贷计划只是计划指令执行和操作的工具,完全不具备自主运作和调节经济的独立性,也无需独立承担宏观调控经济的重任。 传统金融体制的之上特点决定了要在满足计划经济运作要求的同时,扭曲了我国银行的基本运作方法和货币基本职能,形成了货币供给的倒逼,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始于1978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大体上能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拆分原来的“大壹统”银行体系,建立中央银行制度。首先,恢复和设立了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于1979年恢复成立或独立运营。中国农业银行负责统壹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中国银行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壹运营和集中办理全国的外汇业务;建设银行全要办理拨改贷业务,此外仍利用自己吸收的存款发放基本建设贷款,重点支持企业为生产国家急需的短线产品而进行的挖潜改造工程,且发放城市综合开发和商品房建设贷款。这样,建设银行逐渐由完全办理财政业务,逐步过渡到既办理财政业务又办理金融业务,且金融业务比重越来越大的专来银行。1984年1月1日,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中国工商银行已成为以人民币资金为主和城填金融业为主的、提供多功能服务的中国最大的专业银行。国有专业银行的重建和发展是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条件,没有国有专业银行的重建和分担原来“大壹统”银行所承担的大部分具体金融业务,人民银行就无法专门发挥中央银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纵观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特点,比较我国养老保险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从而逐步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其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国家为代表,贯彻“选择性”原则,即并不覆盖全体国民,而是选择一部分社会成员参加,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费(税)相关联。保险对象一般为工薪劳动者,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待遇水平适中,如美国的平均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43%左右。待遇支付方面,一般有利于低收入人群。 (二)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以智利、新加坡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强制性规定公私单位的所有雇员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局负责规范与监督基金的管理,不具体参与实际管理事务。私营性质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法定的经营管理者。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标准、财务状况、资产结构进行监管,并要求其交纳风险准备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严格按照分散化、透明化和独立化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基金可以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证券和民营化的公共设施;基金所有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从自己选择缴费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领取养老金,或者将积累的养老金连本带利转向人寿保险公司以支取年金。 (三)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以英、澳、加、日等国家为代表, 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强调国民皆有年金,因此称为“福利型”或“普惠制”养老保险。在这一制度下,所有退休国民,均可无条件地从政府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维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须同时加入到其他养老保险计划中。 (四)国家型养老保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实行,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培养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目前,正在退出国际社会保障领域。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年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持续实施到1956年底。 第二阶段,恢复性改革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制度被废除,劳动保险基金被用于其它用途。这一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办保险,其特征是: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资金有企业从生产收益中筹集,并在企业营业外项目列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养老保险金,而职工个人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经济常识

第五篇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是公考常识判断中的重要内容,公考对经济常识的考查侧重于以当今重大经济现象、政策和措施为基点来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运用和掌握。在本篇中,我们将经济知识分为三个专项,分别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在考点指津部分,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在典型例题点拨部分,精选了一些经典习题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了解试题特点。随后我们精选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试题,并按照难易分为深度自测练习和专项提高精练两部分,帮助考生通过做题来逐步提高。 专项一微观经济 ■ 考点指津 ■ 需求: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该数量叫需求量。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商品数量。根据定义,该数量叫供给量。同需求概念一样,只有既有提供欲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供给才是有效供给。 ■ 供求法则: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供给、需求是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价格、供给和需求总是存在以下三种关系:①在既定价格下,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就存在供不应求; ②在既定价格下,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就存在供大于求;③在既定价格下,如果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达到供求平衡。 ■ 竞争与垄断:从经济的角度而言,竞争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市场上为自身利益排除业务对手的争夺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和争取业务。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垄断就是在一个产品市场上只有少数买家或少数卖家。垄断包括以下三类: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 经典例题详解 例题1: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A。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金融三大支柱

金融三大支柱 金融三大支柱—货币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就是金融工程的最核心部分。风险管理,即风险转移,就是人们为减少风险暴露进行效益与成本权衡而采取的行动。其关键在于把自己不愿意承受的风险暴露转移给其她人,这就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收益/风险的流动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也就是金融工程所最为关注的技术。风险转移有三种基本方法:保险、风险分散化与套期保值。 保险就是通过支付保险费来避免损失的转移风险的方法。传统的风险理论认为,采用保险的方法转移风险只适合纯风险,因为保险只企求消除掉损失而不奢望因此获利,投机性的风险通常不就是可保风险。但从金融工程的角度瞧,保险就是可以消除掉损失的风险而保留获利可能的风险转移方法,因此它就是与期权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就是,通常的商业保险处理的就是小概率大损失额的风险,保险费的定价技术与经典的期权定价理论就是有区别的,因为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概率分布与期权标的物价格变化的概率分布就是不一样的。传统的保险定价就是依靠统计学与精算技术来支持的。广义地讲,保险就是金融的一个分支,金融工程势必在保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风险分散化就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在投资组合内实现自然对冲,消除非系统风险,其结果就是大大降低对单项有风险资产的风险暴露程度。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对冲掉一部分风险。因通过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消除系统风险,于就是只有系统风险才能获得风险补偿。其中,两基金分离定理与资产定价模型就是现代投资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结果告诉我们,最佳投资组合的设计与个别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无关。这一点对于金融工程的产品设计就是有指导意义的。 套期保值与保险的不同,在于减少风险暴露的同时放弃了可能获利的机会。可以用远期合约、期货来建立现货的相反头寸实现套期保值,也可以建立互换协议对利率与汇率作套期保值,更可以通过构建各种组合金融工具对所持的头寸做套期保值。设计各种套期保值策略与工具就是金融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基本的设计原理就是复制技术,另一方面,则尽量降低套期保值的成本。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就是建立对冲组合,当产生风险的一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冲组合的净值应保持不变。设计建构对冲组合就是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也就是发挥设计者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空间。这些对冲组合也都可以瞧作就是创新的复合金融工具,基本的设计技术就是基于无套利均衡分析的组合分解技术。组合分解的结果在实质上就是改变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收益/风险特性,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转移风险的工具。 金融定价权 作为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财富游戏,金融资产定价权可以就是高级忽悠的工具,也可以变成宰割弱势群体的筹码。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之所以喊痛,其她国家则就是真伤,这除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外,还与美国牢牢掌握着国际金融资产的定价权大有关系。不妨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美国之外的其她国家,其经济政策与金融资产定价权都很难就是完全独立的,或者都说就是美国主导的机制化霸权下的依附型产物。世人不应忘记,在距今并不遥远的格林斯潘掌控美联储的时代,美国在金融创新的旗号下,极力扩张金融霸权的边界,早将各国投资者玩弄于股掌之中。这其中,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就就是美国用来盘剥弱势国家或者打压竞争对手的重要力量工具。 掌握本国金融资产定价权,既就是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顶层分工并获取国际收益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有效维护经济与金融主权的内生性要求。中国要从美欧花了数百年才建成的资产定价体系中夺得与本国经济与金融实力相称的话语权,殊为不易;不过,尽快掌握金融

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

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待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步伐还需要加快,各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及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技巧还待提高。目前,对金融体制改革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存在许多争议。金融改革进展到现在,实际上剩下的是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兑换。中国金融改革的顺序和其他国家相反,我国是金融改革都改完了,最后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因此,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业更好地为经剂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按照这一精神,金融业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已成为国外金融业不断研究的主题,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已取得了不少发展经验。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剂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客观上要求利率市场化必须稳步推进。现行的严格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1、管制价格是非市场竞争基础上形成的资金价格制约了金融交易的市场化程度,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了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 2、利率管制的经营环境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接受市场利率的洗礼,缺乏应对利率竞争,管理和控制利率风险的实践和经验,从而可能在未来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3、没有在利率市场化基础上的资金定价权,商业银行就不能根据资产业务的风险度和客户的贡献度,灵活地运用价格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就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客户市场,也无法把自己打造成真正市场化的微观金融主体。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利率生成机制的改变,也是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应对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的需要。可以说,只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整体变革。同时,从利率本身形成及世界各国的管理实践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必然趋势。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浪潮中,利率市场化极大地促进各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加剧了银行的利率风险,如果银行没有优秀的定价能力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这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参与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而且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水平的难度很大。从我国的情况看,近年来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出现了困难,风险较大,利率市场化后,如果没有有序的竞争,建立存款保险体

公基基础知识题目

1.不属于“汉初三杰”的是( )。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D.陈平 2.“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 A.苏轼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4下列哪一作家是苏联作家?( )。 A.狄更斯 B.高尔基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5.“一丝不苟”中的“丝”的本意是( )。 A.计量单位 B.丝线 C.丝绸 D.发丝 正确答案: 1.D 2.B 3.C 4.B 5.A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左传》既长于记事,又长于记言 B.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 C.《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D.《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也有很强的文学性 3.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顾拜旦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B.邓稼先被称为我国的“两弹元勋” C.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汤显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奇的名称曾用来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到明代专指一种特定的戏曲形式。 B.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的传奇,在明代有两大流派,即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王景为代表的“吴江派”。 C.传奇的戏剧结构,篇幅长短不限,视故事情节而增减,一段戏称为一出,通常一部作品有几十出。 D.清代最杰出的传奇作家和作品是洪昇的《桃花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这两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成就,成为清代传奇发展的顶峰。 正确答案: 2.A 3.B 4.D 5.D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讲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本章重点: 1、我国传统金融体制的特点 2、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成效和问题 3、什么是公共财政?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一、传统金融体制的特征 1、“大一统”的银行制度。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逐步消失,只剩下银行业,而银行业也只剩下中国人民银行,所有从事金融业的部门和机构基本上都是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人民银行同时承担宏观调控和日常金融业务的双重任务,其终极目标是服务于计划经济,是全国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货币发行的中心。 2、银行的运作服从于上级指令。银行运行实行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体现在金融体制上,就是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即省市设分行,区县设支行,区县以下设分理处。这种与行政管理的职能和层次结构高度一致的组织结构,决定了金融决策是集中经济计划决策的一部分,国家的计划决策对金融活动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成为金融决策的依据。 3、简单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所谓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影响的途径。在以服从指令为运作方式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变动直接传统导至实体经济活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这种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对经济活动影响的力度极其有限。 4、直接被动的金融调控方式。在计划经济的三大管理体制,即计划体制、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中,金融体制从属于计划体制和财政体制,计划体制实际处于核心位置,起支配作用。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计划来进行,信贷计划只是计划指令执行和操作的工具,完全不具备自主运作和调节经济的独立性,也无需独立承担宏观调控经济的重任。 传统金融体制的以上特点决定了要在满足计划经济运作要求的同时,扭曲了我国银行的基本运作方法和货币基本职能,形成了货币供给的倒逼,不利于宏观

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二战后,英国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通过《国民保险法》(1946)、《国家援助法》(1948)等法律,将社会保障覆盖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确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模式。但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高福利制度带来的经济效率下降、劳动力市场活力不足等弊端日益显现,加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社保支出不断扩大,财政负担不断加重,高福利制度已经难以为继。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后,英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核心是转向保基本,使政府提供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倡导个人与国家共担责任,通过降低养老金水平、提高退休年龄、突出强调养老金精算平衡等方式逐步削减福利,遏制养老保险支出不断增长态势,并加快私人养老金改革,淡化政府养老责任。这些理念基本上为其后的历届政府所接受和发展。经过多轮改革,目前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在给付充足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了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基金及财政带来的负担,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 英国以国民保险费形式征缴基本养老金。缴费对象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雇员,第二类为自雇人士,第三类为弥补缴费年限不足的自愿补缴费人员,第四类为自雇人士所得超过一定标准后的超额缴费,其中雇员缴费占缴费总额的97%,是缴费主体。 缴费率。雇员国民保险总缴费率为25.8%,其中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分别为13.8%、12%。需指出的是,英国国民保险缴费类似于社会保险缴费,不仅用于养

老保险,还用于医疗保健、无工作能力者福利金、就业及援助津贴、求职津贴、丧亲津贴、生育津贴等,养老保险约占80%。 缴费基数。以周工资薪金收入为缴费基数,其中雇主按照雇员收入的13.8%缴纳;雇员收入低于封顶线(2014/2015财年为?805/周)部分按12%缴纳,高于封顶线部分减按2%缴纳。同时,英国实行免征额制度,低于免征额(2014/2015财年为?153/周)部分雇主和雇员都不需要缴费。免征额与封顶线一般每年根据物价指数调整一次。考虑到免征额因素以及国民保险基金的多种用途,英国实际用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约为14.5%。 国民保险费征缴。英国财政部下属的皇家海关和税务总署负责国民保险费的统一征收。国民保险费和收入所得税共用一个税收征收系统,以电子报税方式,由雇主从雇员工资薪金中代为扣除。因此,英国的国民保险费征收效率高,管理成本低,隐瞒缴费或降低缴费基数等现象较少发生。 二、基本养老金计发 (一)基本养老金额度 目前英国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采取定额发放方式,只与缴费年限有关,与缴费基数无关。2014/2015财年,基础养老金的全额给付额为?113.10/周,占同期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为17.9%。二是辅助养老金,与缴费挂钩,通过对参保人缴费年度中超过给定标准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汇总得出,一定程度体现多缴多得。在2011/2012财年,基础养老金的总支出为580.95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范文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为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塑造金融开放发展新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和审慎管理框架,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金融平衡、稳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一)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金融发展新体制 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

革,加强资本约束,完善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成果,优化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推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境金融资源配置权的中资金融机构快速稳健成长。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合作性金融健康发展,形成广覆盖、可持续、补充性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增强国有金融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发挥金融创新功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加大金融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构建普惠性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创新间接融资服务科技创新方式,银行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贷联动。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 (三)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 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和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

世界养老保险制度三种基本模式

世界养老保险制度三种基本模式 世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也称公积金模式)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 1、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 (employment-related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 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2、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universalprograms)分为两种类型: 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

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运作简单易行,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该制度也有明显的缺陷,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负担过重。 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于部分都用于了社会保障支出,而且经维持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必须采取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社会成员普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 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论基础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各国、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在地采用。 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都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适用的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有一个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定期调整养老金水平。 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3、强制储蓄型 强制储蓄型主要有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两种。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前,为了执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全面实行了计划体制,金融业也不例外.正规的金融市场被取缔,金融机构只剩下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既充当中央银行,又是唯一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一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渐渐恢复,还开设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到1997年底,全国单是银行、保险系统的总行、总公司已有12家,机构总数已达171601家,职工总数已达2187331人(《中国统计年鉴1998),第667页)。但是,量的扩张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了,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后重建的金融体制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的残余,还十分不完善。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金融体制的内在缺陷更加明显,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也显得更加迫切。 一、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说,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是实物经济发展的结果和需要,是为实物经济服务的,我国发展金融市场、设计金融体制也必须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现代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要素积累,增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三大投入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二是经济结构转移、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三是技术变迁.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中自然资源是先天给定的,在生产中大规模增加自然资源比较困难。劳动力的增长受到人口出生率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变动的差异不大,一般年增长率在:1%一3%之间。唯一对经济增长率有大的影响的是资本积累的变化,各国在要素投入增加方面的主要差异就:是资本积累率的不同、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式实现。将投入要素由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重新配置,同样数量的投入要素的产出能在此而增加。在经济增长的的三大源泉中技术变迁是最关键的。技术创新使得资本的边际效率不会下降,从而维持经济长期增长。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迟早会停滞下来的,而且市场竞争会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在资源耗竭之前就早早失去活力。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则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既定要素投入可以生产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技术变迁与资本积累关系密切。现代技术创新从科学研究、控制实验到新产品试制、投产,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本投入,同时,许多先进的技术需要资本设备作为其载体,技术创新往往体现在资本设备性能改良上。技术的升级实质上是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的,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