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与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与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与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

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本、独特)。公众心里特征有:个性心里特征、角色心理、群体心理。(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和影响)。个性心理特征: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体顺利地守成某项活动并影响该活动效率所必须具备的个体心里特征(能力类型差异、发展水平、表现早晚、性别差异)。气质:某个人典型地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与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特点。(多血质、胆汁、黏液、抑郁)气质对公关活动影响:就自身而言,公关人员需要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就外部公众,公关人员需要了解公众的气质特点,就组织管理,需要了解内部公众的气质特点。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由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组成)。性格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性格分类:机能(理智、情绪、意志)倾向(外倾、内倾)个体独立程度(独立、顺从)。性格对公关的影响:对不同性格的公众,公关人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加影响,对公关人员,要塑造自身优良的性格,对组织管理者,要了解内部公众的性格。公众角色心理指公众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特点。(性别心理、年龄、职业、文化心理特征)。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军人的心理特征:1、整肃性2、奉献性3、坚毅性工人的心理特征:1、群体性2、娱乐性3、外露性农民的心理特征:1、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2、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3、求实用、讲实惠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1、善于观察人2、反应灵敏3、自尊和自卑交织。群体:指具有共同利益与共同需要的公众个体在一定社会活动中组成的共同体(构成原则:正式/非正式群体;规模大小:大型/小型,是否真实存在假设/实际,群体成员之间联系,松散/联合/集体)。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成员对群体归属、认同、整体感。心理倾向,是人们对外

界事物进行选择性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是人们在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的特点:对象、差异、发展、周期、关联、可诱性。需要层次论:(美马斯洛1943年人类动机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消费者心理需要主要表达:求实、美、情感、信、名、便心理。社区公众的需要:环境保护、社区稳定、社区发展需要。新闻媒介公众的需要:与时获取真实信息的需要、尊重新闻职业道德、追求新闻价值、希望较少的付出、希望较多的配合需要。政府部门公众的需要:与时掌握信息、获得尊重需要。动机是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和信念等,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内在因素(需要)和外在因素(刺激或诱因))需要、动机、行为。动机的作用:始发、指向、强化、维持和调节作用。激励人的行为动机有:1从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进行激励,(过程型激励理论如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量M=效价V指行为目标对于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个体对行为结果的重视*期望值E),亚当斯公平理论又报酬理论: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凯利的归因理论)2从个体需要和动机(内容型激励如需要层次、赫茨柏格的双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组织要有效地激奋公众的行为动机)3从行为改造的角度进行激励(改造型激励如挫折论)。公关活动对公众动机的激励应注意:选准公关目标、合理分析效价、合理估计期望值。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量,渴望深入认识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公众兴趣的:兴趣指向的差异性、范围、时间、强度的差异。公众兴趣在公关活动中的作用:对公关目标的导向作用、对关系过程的能动作用、对公关活动的调节作用,对公关主估的启迪和诱导作用。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评价即人对事物

的意义和有用性的评价和价值取向是指人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所采取的行为活动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价值评价体系:人们对相关事物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知识型、工作型、生活、政治、经济、社会型价值评价体系)。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功名、事业、安逸、享乐、奉献、索取型价值取向)。价值观倾向对公关活动影响:把握公众价值观的差异性,加强公关活动的针对性,把据公众价值观的社会性,加强公关活动的时代性,把握公众价值的民族性,加强公关活动的灵活性,把握公关价值的层次性,加强公关活动的共鸣性,把握内部公众的价值观,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活动(1是自身的感知经验2是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心理定势具有:潜伏性、自发性、稳定性、动力性、感染性的作用。个体心理定势是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个体心理素质的心理定势。群体心理定势是一定范围内人群中积淀深厚、作用广泛的心理定势。流行的心理定势:这类心理定势的特点是在内容上、指向上具有的可变性,往往一哄而起、风靡一时或轰动一时,但有很快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作用:选择作用和制约作用。首次效应:也称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是指人们第一次与某事物或某人接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某一对象的最近印象对人的认知的重要影响。(洛钦斯)。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与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的一种心理定势也称光环效应。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也称定型效应。移情效应:指认知者把对某种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

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物上的一种心理定势。(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事情效应)。社会刻板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现象。刻板印象的特征:类别性、共识性、依据性、呆板性、共通性。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心理活动中,这就是地域文化心理(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综影响,有两种表现形式:以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地域文化的心理特点:潜在性、稳定性、综合性、可变性。民族文化心理:某一民族表现在共同文化上共同的心理素质(包括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习惯)。时尚:又称流行,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指公众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共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的社会心理现象。(时尚心理特征:标新立异、模仿与从众、自我防御和自我显示)。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是从非正式渠道传出。骚乱:是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公众在非正常状态或危机状态下的一种行为方式。骚乱的特点:突发性、发泄性、交互感染性、破坏性、短暂性。组织对公众心理影响的方法有:劝导(即劝说和引导,是劝说者通过有意识地发出一定信息,使劝说对象理解和承受劝说信息的过程。告知型、说服型、浸润型、逆向型)、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信息对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有他人暗里不、自我暗示、反暗示。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受暗示都年龄和性别、心理状态、暗示时的情境、暗示者的影响力、暗示刺激本身的特点。暗示与公关活动的注意:公关宣传要选择影响力大的暗示者,提高公关宣传的效果,公关宣传要选择适宜的暗示时机,公关宣传要选择恰当的暗示对象,公磁宣传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感染(指通过言语、表情、动

作以与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感染的特征:联动性、即时性、非强制性、情境性。感染的表现形式: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诱引(指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意见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诱引的表现形式:对公众兴趣的诱引、对公众需要的诱引)。组织与公众心理沟通: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感情沟通。信息沟通:是公关人员能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向目标公众传播有关自己所在组织的各种信息,让公众认知和了解组织,实现双向交流。信息沟通模式是信息形成,补充和发展的过程。(信源、编码、信道、噪音、译码、反馈/信宿)。公关沟通障碍:语言运用方式造成沟通障碍,认知与偏见,习俗,组织与沟通方式造成沟通障碍。信息沟通的原则:有用原则、新颖、健康、真实原则。信息沟通的方法:市场广告沟通、民意调查沟通、互访联谊沟通。意见沟通就是组织与公众相互交流看法和想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公众意见类别:意见内容(指向人的和指向事的意见)意见公众的态度(指示性和征询性意见)意见内容的性质(正确的和错误的意见)批评意见和建设性意见,表达形式划分(口头和书面意见)。意见沟通的功能:是实现公关目标的基础,有利于完善公关决策,有利于公关目标的实现。意见沟通的过程:从意见不通到意见互通,互通到意见分歧,分歧到冲突,冲突到调停。为建立好的公关,公关主体应:谦面诚,勤而快,广而深,异而别。公众的感情主要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感情沟通包括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情绪沟通和情感沟通。对公众的情绪,组织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就需要细心地体察公众的情绪,体察包括体验和观察两个方面。公众的满足主要表达在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和关怀等方面。公关策划是指公关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运用智慧和科学的手段,对公共关系的总体方针、专门活动和在具体操作进行谋划,以设计出最好方案的过程。公关策划的主要内容:树立企业形象、建立信息网络、处理公共关系、消除公众误解、分析预测、促进

产品销售策划。公关策划的意义:可以增强组织形象管理的有效性,组织形象管理的计划性,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增强自身素质。组织开展公关活动:新闻发布会、公益与赞助活动、危机公关、展会庆典等。公关策划心理是公关策划这一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公关策划人员针对社会组织的公关状态,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谋划过程的心理状态,以与这种心理状态对公关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公关策划的原则:公众利益优先原、尊重客观事实、目标针对性、灵活创新、目标导向原则。公关策划的心理策略:善于运势(蓄势、融势、借势、造势、导势)出奇制胜、灵活应变、合理组合。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想象的参与、灵感状态。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培养与创造性相关人格因素。公关策划与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是公关策划的先导、(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创造意志)发散思维是公关策划的工具,创造想象是公关策划的动力(夸张和强调、典型化的手段、黏合、联想)。公关策划的创新思路:强迫联想、逆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挥自身优势。制造新闻活动是指组织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事件,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争取报道的机会以达到提高组织社会知名度的目的。开好新闻发布会的心理策略:聚焦公众话题、制造适宜新闻、关注事件特点,发掘新闻价值、事先营造氛围,制造心理预期、联合媒介活动,增加报道机会。公益与赞助活动的心理效应:扩大企业知名度,博得社会公众的好感,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公益与赞助活动的心理策略:把握双赢原则、选准对象,主动赞助、说到做到,恪守承诺、巧用媒介,注意自身宣传。危机公关的心理策略:迅速展开调查,掌握情况、保持镇定,报道真实、

谨慎考虑,果断决策、因人制宜,分别处理。公关传播是指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交往的手段,向其内部与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公关传播的要素:公共关系会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目标公众与公共关系传播效果。渠道是指组织的传播者为把有关信息传达到公众那里所借助的种种手段。目标公众是指与组织有着某种特定联系的集合群体。公关传播方式与功能:大众传播的形象推广功能、消费公众传播的形象塑造功能、组织传播的形象管理功能、人际传播的形象渗透功能。受体者的理论(梅尔文。德弗勒):个体差异论,社会范围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受传者的心理特征:受传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记忆)、受传者的态度(顺从、认同、内化)、受传的逆反心理(指受传者由于受某种既定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接触、承受传播过程中产生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有:感官逆反、广告、价格逆反。逆反心理的因素:对传播怀疑和不信任、对传播反感、受传者好奇心太强,有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传播效果包括:认知层次、情感层次、态度层次和行为层次的传播效果(又称社会行为示范效果)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传播效果的主要理论:子弹论又枪弹论、皮下注射论。有限效果论、适合效果论、强大效果论。公关传播效果提高要注意:慎重选择信息传播者、预热策略(首先引起受传者注意,其次在强化注意程度)、合理安排传播方式和传播技巧(有几种说服方法:信息传播的“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传播结论的明示与暗示、信息传播的“诉诸理性”(指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的力量来达到说服)与“诉诸感情”(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达到特定)、唤起“警钟效果”)、了解组织的消费者、重视情境因素的影响。公关交往是社会组织的公关人员围绕特定的公关目标、与公众相互传递信息、交流

感情、沟通意见和施加影响的过程。公关交往与一般人际交往的不同:公关交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象具有可变性、双方具有主观性。公关交往的类型:单向交往和双向交往、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按交往是否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言语交往和非言语(交往使用的符号系统不同)、有意识和无意识(交往自觉程度)、纵向交往和横向(信息传播的方向)。公关交往的心理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客观、互惠原则。公关交往的手段:言语交往、非言语交往、情境交往。言语交往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信息反馈与其相互影响的过程。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视听语言。心理技巧:称呼得体、精选话题、恰当表达、巧妙应答。非语言交往指人们在交往中以身体语言等非言语符号为信息载体进行交往的过程。主要心理技巧:目光沟通、手势沟通、体姿沟通。)情境交往是通过对交往空间的设计和时间的把握,创造一种符合沟通内容的空间和利用最正确时机来传递信息的过程。空间语言包括空间距离(亲密空间0-45CM,个人45-120,社交120-360,公共360以上)、空间内外、空间布置(相对型、主席型、平等型)公关交往要有成效,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如尊重别人的私有时间、准时赴约,不让别人久等、抓住时机,适时交往、把握交往频率和交往的时间长短。交往的动机理论:社会交换论(美。霍曼斯)人的社会交往是受经济原则支配的,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自我呈现论(指人们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把握自己外在形象的理论,又称印象管理。)社会实在论(费斯挺格。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为作为暂时性的判断标准,使之与周围人保持一样)。交往的人际倾向理论:舒茨的理论(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需要)霍尼的理论(根据个体与他人关系:趋众型、逆众型、离众型)。公关交往的心理策略:把握最正确交往时机(交往对象出现心理不平衡状态时、当公众出现愉悦心态时、团体中表现出集体荣誉感时、当公众需要兴趣特别显露时)、充公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文化的功能、得用人际吸引的

心理学规律(邻近吸引规律、互补吸引规律、对等吸引规律、个人特征规律)、注意他人在场效应组织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是公众对社会组织总体的、概括的、抽象的认识和评价。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组织内在精神品质,又称软要素(包括这几个方面:组织的用人理念、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的服务理念、组织的社会价值观、组织的创新精神);另一部分是组织的外显特征,又称硬要素(包括这几个方面:组织的标志系统、组织的产品形象、组织的规模与实力、组织存在的空间环境、组织内部员工的形象)。组织形象的特点:组织形象的客观性、主观性、相对稳定性、阶段性、整体性。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经济意义: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减低公众对价格的敏感,带来一定的市场促销力量,可以减少产品的可替换性,可以使组织的带体资产增值,可以增强组织成员主人意识,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社会意义:可以获得公众的支持、同行的赞誉、政府机关的重视,也能将优秀人才都吸引到组织中来。文化的意义:塑造组织形象就是把组织文化传递给公众。印象是人们通过与感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中感知对象的迹象。印象的特点有:间接性、稳定性、综合性。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做出判断、形成记忆。公众印象形成的模式:累加模式(组织给公众印象是由该组织所拥有的中心特征决定,公众印象=中心特征A*B+N)平均模式(组织给公众印象是由该组织所拥有的特征的算术平均值决定)加权平均模式(组织给公众印象是由组织特征加权的平均值所决定的)。公众印象管理的策略(指对他人关于个体或群体印象的形成与保持的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工作、重视产品开发工作、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公众态度: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公众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组成。公众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费斯挺格1957)人的认知是由许许多多的认知元素构成。认知元素是指对环境、个人与个人行为的

见解、意见、信念等。平衡理论(海德1985)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需要。公众态度形成和转变的策略:强化策略、定势、迁移、信度策略。公众舆论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人在涉与共同利益的有争论的问题上所持有的带评价性意见的总和,是公众对组织基本一致的评价。公众舆论的特征:公开性、评价性、冲突性、煽动性、滞后性。公众舆论的作用:公众舆论能有效地监督组织的行为,公众舆论能够直接塑造组织社会形象,公众舆论对组织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利用公众舆论塑造组织形象应注意::制造舆论、传播舆论、引导舆论、改变舆论。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与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具有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组织心理氛围的构成: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主人意识、公众意识。组织心理氛围与公共关系: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基础,组织的公关工作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组织的凝聚力以与由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人的组织成员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即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组织凝聚力高低的因素:组织的目标、组织的利益、领导人、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组织凝聚力的培养:确立理念、树立起组织与员工是合作伙伴的理念、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唤起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深挖内涵,建设特色组织文化。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集体意识的形成:组建集体的外在形式即某种社会组织。明确组织承当的共同任务和行为规范,在持续的集体意识的灌输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形成集体意识。主人意识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外组织中当家做主意识。组织的主人意识包括:组织成员以自我为主人的自我意识角度的主人意识,组织作为一个集体的集体的主人意识。组织成为

个体的主人意识的特点:它与个体对自身认识、评价相联系;与个体对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相联系。集体主人意识特点:相互平等、权利和义务统一特点,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组织规范,有利于产生有效的领导者。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重视内部传播、有效使用激励手段、加强情感维系、合理化解怨气。公关业发展对公关人员素质提出的要求:公关人员应具备复合型的能力结构、多元型的知识结婚、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风尚。公关人员的职业特征:人本性、外向性和依附性。公关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公关人员的角色认同、公关人员的个性品质、公关人员的情绪管理。公关人员的角色认同是公关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即是决策者、传播者,同时还服务者,要有角色意识,包括形象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互利意识和长远意识,还要面对公关人员的角色冲突,并学会换位思考。公关人员完善的个性特征:热情开朗、充满自信、灵活机变、坚定意志。公关人员的情绪管理是指公关人员要保持良好心境,具有情绪自控意识和心理防卫能力。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角色扮演法、细节训练法、案例分析法、演讲辩论法、头脑风暴法、敏感性训练法。心理素质自我培养:克服自卑心理、克服羞怯心理、克服猜疑心理、克服嫉妒心理、克服挫折心理。

《 公共关系学 》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课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之父”是( C ) A.爱德华·伯尼斯 B.雷克斯,哈罗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2、巴纳姆时期公共关系的特点是(B) A.提出了“说真话”的宣传思想B.公众受愚弄的时期 C.真正为公共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D.全新的现代发展时期 3、( C )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并向 更高层次迈进。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政治民主的发展 C.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D.民众意识的觉醒 4、世界上第一位把公共关系学带入大学校园的人是( B ) A.艾维·李 B.伯内斯 C.卡特利普 D.哈洛 5、艾维·李的《原则宣言》提出的观点是( B ) A.联络公众感情 B.公众必须被告知 C.一切为了公众 D.需求层次论 6、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B)。 A. 《公共关系学》 B.《舆论明鉴》 C.《有效公共关系》 D. 《公众舆论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 1、公共关系经历了(ABCD )历史阶段,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A.巴纳姆时期 B.艾维·李时期C.伯内斯时期D.现代时期 三、判断题 1、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2、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1

3、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4、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存在着天然联系。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共关系活动 也就越重要。1 5、公共关系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05年。× 6、纵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见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和职业化是同步的。× 7、我国古代就有原始公共关系观念与活动。1 四、论述策划题 1、结合你身边的案例故事,说明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什么要搞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发展史上,几个划时代的代表人物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结合你个人的认识,谈谈中国当前的公共关系发展现状。 第二章公共关系基本理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核心 A. 组织信誉 B. 组织服务 C. 组织形象 D. 企业美誉 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 ) A. 组织 B. 企业 C. 公众 D. 政府 3、( A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 A. 传播 B. 协调 C. 组织 D. 实施 4、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塑造( A ) A.组织形象 B.组织信誉 C.公众态度 D.企业美誉 5、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B ) A. 社会组织 B. 公众 C. 政府 D. 企业 6、( D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 A. 协调利益 B.组织的自我完善 C. 创造和谐的组织 D. 真实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组织良好的形象。 2.公共关系主要由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及传播沟通三个要素构成。 3.公共关系的本质:信息的双向交流。 4.最能发挥公共关系部职能的公关部门设置模式是:直接隶属型公共关系部。 5.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反映社会组织形象的两项指标。 6.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最基本的要求是自信和进取。 7.按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公众可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8.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把公众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中立公众三类。9.一般来说,公众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10.公众的特征:相关性、同质性、多样性、变动性。 11.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指的是首因效应的作用。 12.双方利益上的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共关系主客体的关键链条。 13.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基础。 14.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了解公众并进而使组织被公众了解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 15.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16.大众传播是指由特殊的组织机构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公众进行的广泛的信息传递。 17.公共关系传播效果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是基本目标,是长期目标,是主要目标,是最高目标。18.观念广告是组织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共关系广告。 19.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灵魂指的是公共关系策划。 20.某企业新开业时举办开业酬宾活动及产品品鉴会,这属于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21.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特点包括动态性、创造性、影响的广泛性及潜在危机性。 22. 公共关系活动评估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有“效果导向”作用。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一): 公关课程案例分析 北京某大学校园旁,有一家服装厂,这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与这所大学教学人员的住宅区隔墙相望。有一段时间,这家工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消除工人在重复劳动中产生的疲劳感和单调感,每到上午9~10点之间,就在车间内播放各种流行音乐。可是在这段时间内,正是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大脑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然而,从仅隔一墙的服装厂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却破坏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这引起了大学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满和愤怒,他们多次找厂方交涉,但始终没有得到结果。无奈,不得不采取行动,投诉于报纸,呼吁社会舆论的支持及政府的干预。 案例思考: 1.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如何解决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服装生产厂的矛盾。 2.结合实际谈谈发展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案来自:周德英教师《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讲稿 案例分析:如果我是这家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那么我将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立即停播音乐节目,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恶化。 第二,邀请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代表到工厂来举行座谈会,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征求他们对工厂的意见,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条件允许,请教师代表参观工厂,也使他们能够理解工厂在劳动时间播放音乐的原因。 第三,既然在工人劳动时播放音乐可以减少疲劳,属于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必

要措施,那么,就在工厂的车间加装双层玻璃,或在工厂与学校之间建隔音墙,使音乐不会对学校的教师造成干扰。 第四,在事件解决之后,向有关媒体发布消息,宣布解决方案及问题解决后大学教师的反应,以便在整个社会上挽回因教师投诉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点: 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有关的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社区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是组织的根基。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例如上述案例中的那个服装厂,他们的子女要在当地学校中上学,工厂要就近招工,地方政府要对其实行管理,当地的群众又是工厂最近的顾客群。组织的发展,离不开这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组织要将社区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部分,将社区公众视为“准自家人”。 2.社区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公众形象。社区公众涉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他们对组织的看法又极易相互传播,形成区域性的影响,从而形成组织的某一种公众形象。服装厂如不能顺利解决与大学教师的矛盾,就会给社区公众留下一个噪音扰民的不良印象。而且,这种形象还会因社区内居民间的传播,不断扩大。如果教师以环境保护法律起诉工厂,必然又会引起政府的干预,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所以任何组织都必须十分注意自己在社区居民中的形象,通过自己保护环境,关心公众利益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合格公民”的好形象。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二): 用公共关系知识说明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什么必须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答:现代社会使组织(或企业)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关系之中,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与组织自身关系重大,而且与社会各界都有必然的联系.(字数有限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商品定义:所谓商品就是一种产品,它与其他供公司或个人制造、开采、开发的产品相同。品牌价值的定义通常是:与其他相同质量的相拼相比,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这一品牌而多付出的价格。 公共关系定义:指的是现代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战略原则。 目标:追求整体形象提供高。 做法:选择有合理合法理由存在的独立事件。 原因:能是整个宣传攻势显得正直、勇敢、智能和友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述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 公关的几层含义:1、客观存在的状态2、活动3、职业4、学科5、意识、观念与思想 二、内涵: 1、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讲究创新、构思经销、效果感人; 2、着眼于人心的管理科学,在把握人心上下功夫; 3、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公共关系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作为一种哲学,作用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强调思想方法; 4、无形的资产,“软竞争”的手段,它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促进资产增值。 公共关系的定义: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三、公共关系定义的内在逻辑关系: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不是个人与所有人。 公共关系的课题——公众,只包括构成组织生存环境的公众,即与组织生存环境无关的人不是公关的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沟通是功能性的传播,目的性的传播仅是手段。 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利益,这是内在动力。 公共关系的目的——组织生存发展,不是形象和传播,也不是管理与协调,那些都是手段,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公共关系的范围——组织生存心里环境,不是人际、国际间的关系。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概念的时代性 二、古人类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近代的公共关系萌芽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 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1、公共关系是“舶来品” 2、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主客体及其在传播沟通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 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是:主体心理、客体心理、沟通与传播心理。 2、公众舆论: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在涉及共同利益的有争议问题上所持有的带评价 性意见的总和,是公众对组织实态及特征的基本一致的评价。 3、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 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简而言之,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4、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公众对某一对象 的共同心理状态与一般的行为倾向。 5、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社会群体或事物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概括的、固定 的看法。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会表现出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相似性。比如:普遍认为广东人有钱。 6、社会助长: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就 叫做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包括两种情况,共同活动效应和观众效应。实验:法国,特里普莱特。相反的:社会惰化或社会阻抑。 7、从众:是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 及行为上,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从众现象。 8、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 9、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它 是十分普遍的人际间情感的同化反应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传染。 10、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公众自然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二、简答 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个体的态度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态度的对象对个体的意义—即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是态度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人们对于某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价值的大小。 价值不同,态度也不同;价值观不同,态度也不同。 (2)所属群体的制约;个人为了免受其他成员的非议和孤立,往往采取从众行为----“随大流”,从而形成与群体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态度。 (3)信息和知识的影响;电影、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互联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也对人们的态度予以重要影响。 (4)受个体文化背景的影响;家庭、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是刺激个体的重要因素,必然综合反映到个体的态度中。也可以说,态度是个体经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课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 规范。(或者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 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2、公共关系特征:广泛性、情感性、整体性、双向性、长期性。 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事实求是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全员公关原则、开拓创新原则、立足长远原则、科学 与艺术结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一)巴纳姆时期自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发端)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活动其源头在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这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代表人物是巴纳姆。 该时期特点: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于是由此引发了新闻媒体的不满。由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的公司丑 闻,形成了“清垃圾运动”。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公关关系倒流时期”、“公关关系最黑暗的时期”。 (二)艾维·李时期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提出了关于工商业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的利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要与最高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打交道,并且只有在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和亲自处理的情况下才实施计划;与新闻媒介保持公开的畅通的信息交流;强调工商业具有人情味的重要性,并把公共工作做到雇佣、顾客、及其邻居中去。 公关信条:“公众必须被告知”而且坚持“门户开放”的原则;提出公共关系要讲真话,促使公共关系的职业化; 被成为“公共关系之父”。 (三)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1923年,出版《公众舆论的形成》-公共关系学理论著作(第一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著作) 公关信条:投公众所好 主要关系:1、使公共关系科学化,初步建立了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指出了,投公众所好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和立足点. 2、创作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新术语 “投公众所好”的原则:即一个组织在决策之前,应先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理论指导的说服性宣传,在迎合公众要求中争取支持,也被称为“双向沟通式”的公关关系模式。 (四)卡特李普时期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 1952年,美国现代公共关系权威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被誉为公共关系“圣经”的权威性的公关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在书中正式提出和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成为现代公共关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至此,公共关系学正式进入学科化阶段。 “双向对称”的公关关系模式,就是在公关的目标上将组织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初建时期(1980-1984年) “白天鹅宾馆”,最早设立公共关系机构;广州白云山制药厂。1985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办公共关系专业。 2、形成时期:(1985-1989年) 1985年,深圳市总工会举办了第一期公共关系培训班,1986年,第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在北京成立;1987年,中国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西安出版第一份公共关系杂志。 3、整顿时期(1989-1992年) 1990年,中国公关协会在河北召开第一届公共关系理论研讨会;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成立;制定《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 4、成熟时期(1992-1999年) 公共关系必须中国化。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文,公共业成为国家承认的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全。 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复习题

公共关系学 一、单选: 1公共关系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一个(应用分支) 2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3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就是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4,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 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1955年)。 6组织形象的客观形象是(产品形象)。 7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协调沟通)。 8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是(危机处理)。 9(自信的心理)是对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最基本的要求。 10(真实)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生命线。 11(1989年)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 12(现代公众意识)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 13党派组织、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属于(互复性组织)。 14(内部公众)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 15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16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 17最近或最后印象强烈影响即(近因效应)。 18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影响叫(定型作用)。 19(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广度)和(深度)。20在公共关系中,最活跃的形象载体(人员)。 21组织的(人员)是最活跃的形象载体。 22(创新)是良好的公共关系计划重要标志。 23(建设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 24(“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25(记忆)是一定时期内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 26(文字传播)的信息渗透性比较强。 27用(手势)运用构成的语言是(身势语言)的主体。 28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在于样本规模和(样本的代表性)。 29为了抽取样本,需要有(“抽样框”)反映调查对象人口总体自然特征的基础材料。 30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调查对象容易受访问者观点(主观影响) 31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 32(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 33(并列结构)是以概括性导语为主体,让新闻事实排列其中,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4握手用力的程度体现出热情或景仰,时间(1~3秒)为宜 35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就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 36组织宴会活动均需发出请柬,请柬一般(提前一周至两周)发出。 37公共关系广告是组织推销(自身形象)的一种特殊手段。 38并非商品广告与政治性倾向有密切联系的广告属于(观念广告)。 39公关人员在组织或参与谈判时应注意(细节性的工作)。 40企业文化是企业以价值观念、经营管理哲学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41CI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42实施CI的重心是(理念识别系统),在VIS中(标志)是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要素。 43跟进者定位思想主要是在消费者心目(寻找一块空隙)。 44整合营销传播(认知的整合)是最基础的形式。 45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是政府能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46(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 47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 48(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 49((基层访问),(典型调查))这是了解民意的一种传统方法。 5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 51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共关系)。 52(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53(公共关系学)是专门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公共传播沟通问题。 54公共关系做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55爱德华•伯尼斯时期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科的成熟)。 56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1987年5月) 57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1991年4月 58(创新)是良好公共关系计划的重要标志。 61调查对象容易受访问者观(表情的影响) 62公共人员在组织或参与谈判时(应注意细节性的工作)。 二/多选 1在公共关系中,“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经的(行为;状态)。 2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31903年至1912年,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为(“扒粪运动”;“揭丑运动”)。 4詹姆斯•格鲁尼格卓越传播的三个层次,包括(传播核心层;知识核心层;文化核心层)。 5公共关系传播推广职责主要有(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强化舆论,扩大影响;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6社会环境(社会互动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 7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有(较为客观公正;技术全面,专业性强;较灵活,适应性强;关系较疏远;运作成本较高)。 8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包括(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真诚互惠的意识;沟通交流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与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与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与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

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考试大纲要点汇总 第一章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公关关系:公关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关关系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公关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关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关关系的特征: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公关是以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3、公关是主体和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4、公关不能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公关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应用于公关领域的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关学。 公关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一切社会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参加的,任何人参加的任何时间活动都离不开心理活动的调节。心理学的很多基本原理为我们了解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心理依据,为我们有效开展公关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公关心理的概念:公关心理指的是和公关行为以及公关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关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公关关系客体:公关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关活动的对象。公关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关的人(组织团体) 公关关系过程:1)摸清情况,把握动态;2)确定目标,制定计划;3)落实任务,开展传播;4)检查评估,总结经验。 学习内容: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为什么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公关心理学,随着这门学科的深入,它必将会对研究公关的其他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推动整个公关学科群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学理论和指导中国的公关实践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关心理学。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公众:指的是公关活动的客体,他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公共关系,简称公关,或PR(public relation)--public(公共舆论,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 2.公共关系的定义: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通过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3.“公众形象”的两个重要指标:知名度=知晓公众人数/接受调查人数x100%美誉度=赞美组织的公众人数/知晓公众人数x100% 4.公共关系的内涵: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传播活动:纽带传播。信息交流关系:主客体间双向的。具有控制管理职能,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5.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其互动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是构成宏大社会的个人特定集合)~媒介(传播)~客体(公众) 6.拉斯韦尔5W:谁(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反应如何(效果) 7.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的,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 8.公共关系的职能, 广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狭义:(1)采集信息,监测环境(三类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产品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信息)(2)咨询建议,参与决策(3)传播沟通。塑造形象(4)平衡利益,协调关系(5)社会交往,组建网络(6)教育引导,培育市场(7)科学预警,危机管理(8)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9.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真实公开原则(2)互惠互利原则(3)公众导向原则(4)服务社会原则(5)双向沟通原则(6)全员公关原则 10.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原理,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史 公共关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独立的研究对象:公众,特有的目标:良好的公众关系和企业形象,特有的核心理论。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应用范围广,具有技巧性。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1.核心概念+内容概要 (1)公共关系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由于便士报的兴起,以马戏团老板巴纳姆为代表,信奉“公众要被愚弄”的主张,激起了新闻界的“清垃圾运动”,由此成为现代关系的导火索. (2)李艾维是现代公共关系职业的创始人,他提出“公众要被告知"的宣传主张,他提出“原则宣言”“说真话"“公共关系动力来自最高层”等思想,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3)爱德华·伯纳斯是现代公共关系学之父,是第一个理论家兼实践家。方法是社会热点+企业利益点=媒体兴趣点。另外卡特利普和格鲁尼格都对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2.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却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人类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公共关系事件:十一世纪英国贵妇哥黛裸体骑马通过科文奇镇大街,说服其丈夫减

公关心理学复习题

公关心理学复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公关心理学复习题 1.简述心理学概念、历史及其代表人物 概念: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历史: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代表人物: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斯金纳。 2.简述个体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现象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 个体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部分。 心理活动过程又分为:情感过程、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三部分 心理状态有:注意、应激。激情和心境等 个性心理又分为: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和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态度、动机)两部分。 3.简述认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即4—8题) 4.试述感觉与知觉及其基本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针对不同的刺激物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①选择性(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一般地,强度越大、色彩鲜明,活动性、变化性的刺激事物易形成知觉对象,组合较规律的刺激物易形成知觉对象) ②整体性(根据以往的经验将客观事物的个别不法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取决于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 ③理解性(人们总是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对当前的事物做出解释,在对知觉对象理解的过程中,经验是最重要的。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也有较大的作用)、④恒常性(知觉对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其稳定性) 5.试述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如曾经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或做过的动作等。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全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简称公关,就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综合运用各种传 播、沟通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一种管理职能。 2、全员公关:指通过对全体成员的公共关系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成员公共关系 意识,使他们积极参加公共关系活动,并按照公共关系的要求开展工作。 3、行动公众:这是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公众。行动公众不仅面临共同问题,意识 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已经采取行动以解决他们在和某一特定组织机构发生利害关系中出现的某一共同问题。 4、公共关系策划:指公关人员为实现组织的公关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方法,对公关活动进行运筹和设计的过程。 5、心理契约:就是组织与员工事先约定好的内隐的没说出来的各自对对方所怀 有的各种期望。 6、顾客满意战略:是指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顾客需要、使顾客满意为企业的经营目的。 7、认知度:是组织被社会公众认识和知晓的程度,包括被认识和被知晓的广度和 深度。〔× 8、美誉度:是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评价 的舆论性指标,是一种对组织道德价值的评判。〔× 9、理念识别: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 值准则和文化观念,以及由企业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决定的企业经营方向、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目标。 10、公共关系危机:指社会组织由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的出现,导致其面临强大 的公众舆论压力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关系环境,使组织形象严重受损,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危机状态。 11、CIS战略: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或提升自身形象,运用统一的符号识别系统,将组织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传达给社会公众并使用对组织产生认同感的一种战略性的活动和职能。 简答题: 1、公共关系的职能〔5职能〔信、协、塑、危、决 答:1、信息收集〔组、产、运与趋、公、环 (1)组织形象信息。 (2)产品形象信息。 (3)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 (4)各类公众信息。 (5)社会环境信息。 2、协调沟通 (1)内部关系的协调沟通。 (2)外部关系的协调沟通。 3、塑造形象 4、危机处理 5、决策咨询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A) 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 B.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稳定问题 C.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传播沟通问题 D.组织的内部运营问题 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关观念,一般称为(B) A.协调观念 B.互惠观念 C.传播观念 D.服务观念 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B) A.一种传播管理行为 B.一种管理职能 C.一门艺术和科学 D.一种公众性的关系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 A.法国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以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他属于(C) A.公关计划人员 B.公关技术人员 C.公关调查分析人员 D.公关传播人员 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B) 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对本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A)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技术责任 D.综合责任 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B) A.热情心理 B.自信心理 C.开放心理 D.创新心理 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特指(B) A.消极受众 B.积极受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公共关系也称作(C) A.群众关系 B.受众关系 C.公众关系 D.人群关系 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 A.个体公众 B.组织公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一窝蜂”现象指的是(A) A.流行 B.流言 C.时髦 D.时狂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C) A.实际的社会形象 B.公众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 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

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资料 重点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1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公众关系) 2五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⑪管理论:①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 “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②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 “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⑫传播论: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⑬传播管理论: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兰里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⑭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⑮社会关系论:①美国斯林顿大学的蔡尔兹教授认为: “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 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印的《中国职业大词典》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④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 之一就是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5公共关系状态即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6公共关系状态既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形成的结果. 7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要以公共关系状态的变化情况为依据. 8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公共关系实务活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管理职能. 9公共关系活动是否自觉、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有没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共关系理论做指导。 10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 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11公共关系的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公共关系 的公众观念表现为领导者和管理者高度重视公众的利益;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表现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强烈的传播意识和沟通欲望;公共关系的协调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单选100题)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 (单选100题)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C】 A个人 B.公众 C.组织 D.群众 2.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况指的是【D】A社会舆论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观念 D社会关系状态 3.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发端于【C】 A.马斯洛时期 B巴纳姆时期 C.文维·李时期 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4.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介于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对内它主要代表【D】 A.组织 B.领导 C.部门 D.社会公众 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B】 A.1948年 B.1955年 C.1975年 D.1978年 6.在公共关系人员培养中,比较正规而又有效的途径是【C】 A.函授教育 B.大专培训班 C.大学本科教育 D.公共关系培训班 7.老主顾、常客、社区居民属于【D】 A个体公众 B.临时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8.公共关系工作对象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是【D】 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政府公众 D.媒介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D】 A.首因效应 B.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0.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C】 A.高级需要 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 D.长远需要 11.大规模舆论的导火线是【C】 A.社会问题 B.社会冲突 C.社会事件 D.社会运动 12.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B】 A.团体压力 B.不愿意被孤立 C.权威命令 D.他人劝说 13.议题设置论最杰出的研究者是【D】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麦库姆斯 14.具有显著的互动性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C】 A.报纸 B.杂志 C.因特网 D.广播、电视 15.一企业有一新产品刚投放市场,这个时候它应该选择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是【A】 A.建设型公共关系 B.维系型公共关系 C.进攻型公共关系 D.征询型公共关系 16.便于读者迅速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是【A】 A.倒金字塔的优点 B.顺时结构的优点 C.并列结构的优点 D.逆时结构的优点 17.确保信息、媒体的一致性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B】 A.认知整合 B.形象整合 C.功能整合 D.协调整合 18.赞助活动的最大特色是【B】 A.刺激消费 B.利他性 C.公益性 D.高效性 19.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C】 A.实际的社会形象 B.公众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 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 20.能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差异性充分表达出来的是【B】 A.MIS B.VIS C.BIS D.CI 21.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D】 A.管理论 B.传播论 C.咨询论 D.社会关系论 22.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共关系观念,一般称为【D】 A.协调观念 B.服务观念 C.传播观念 D.互惠观念 23.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C】 A.巴纳姆 B.伯尼斯 C.艾维·李 D.格鲁尼格 24.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归属于销售部门,强调公共关系的【C】 A.宣传功能 B.服务功能 C.促销功能 D.协调功能 25.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的最基本要求是【A】 A.自信的心理 B.热情的心理 C.开放的心理 D.创造的心理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地传播手段,使自己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支持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他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公共关系意识或思想:它是指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观念和思想。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内容包括:塑造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信息交流意识、全员公关意识、协调均衡意识、整体效益意识、合作意识、未来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等。其核心是塑造形象意识。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活动规律及方法的学科。公共关系学科的特点是:一是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二是理论上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劳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职能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的特征人情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创造性全员性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特点社会组织是人们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形象,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的。它作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方面的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公众环境。社会组织与环境任何组织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成社会环境,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由于环境在本质上是动态系统,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在组织与环境之间就始终存在一个矛盾,即组织目标的确定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正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