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观潮》一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峡谷的壮丽,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鸟的天堂》作者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来描绘大榕树美丽的景象。《火烧云》作者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要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丰富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熟读成诵,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1 观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2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语:“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

2.板书课题

(二)预习要求

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教师预设:①钱塘江什么时候涨潮?涨潮时有什么样的壮观美景?②课文的题目是观潮,只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美景吗?

③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象的?

4.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称为”中的“称”读chēnɡ;“沸腾”中的“沸”读fèi;“薄雾”中的“薄”读báo。一些字结构较复杂,容易出错,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如“蒙”字中的短横不能丢,“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4.归纳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大潮的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潮来之前的景观。

(1)指名学生朗读后,说说潮来前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江面很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是——(慢点儿)。请

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评点指导)

(2)品读重点句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了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了人们心情急切。

(3)教师小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课堂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描写潮来时的词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导读第3-5自然段,了解潮来时,潮去时的奇观。

2.总结归纳写作特点。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薄雾、宽阔、笼罩、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潮来之前的美丽景色。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和潮去时的景象。

(二)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用———画出潮来时、潮去时“我们”看到的景象,用———画出“我们”听到的声音,同桌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

(三)检测学情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白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教师范读)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午后一点左右。

教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江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写远处;第4自然段写近处。

[板书:远近]

(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为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板书: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并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

⑤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人群沸腾起来。[板书:人群沸腾]

教师小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板书:声、形、情]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思考。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

明确: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写出了江潮的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板书:山崩地裂]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8)小结3、4自然段。

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确: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四)感悟写法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写作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以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

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五)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的人群

( )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

( )的声音 ( )的战马

2.句式变换。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江潮迅速地向西面涌来。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观潮

?

?

?

?

?

?

?

?

?

?

潮来前

?

?

?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潮来时

?

?

?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潮去时

?

?

?余波涌来

江水涨高

天下奇观

我以“天下观奇”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学中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在进行分段训练的同时,也复习了分层的知识,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较好地进行衔接。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 2.我们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

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我想,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一定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读后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心里的爱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习题 3.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一句中,“横卧”一词用得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了钱塘江的姿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句,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横贯”一词用得十分贴切。

1.多音字。

奇???qí(奇妙)jī(奇数) 笼?

??lónɡ(鸡笼)lǒnɡ(笼罩) 闷???mēn(闷热)mèn(郁闷) 颤???chàn(颤动)zhàn(颤栗)

还?

??hái(还有)huán(还原) 2.近义词

屹立——矗立 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依旧——依然 风平浪静——平安无事

霎时——刹那 浩浩荡荡——汹涌澎湃

3.反义词

宽阔——狭窄 人山人海——人迹罕至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平浪静——惊涛骇浪

浩浩荡荡——无声无息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写潮来之前的情景。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情景。

5.课文中心

课文记叙了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

叹。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学为主,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资料。

(一)激情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我国的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足迹去领略那里的神奇风光吧!

2.板书课题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找出自己不明白地方,并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2.教师预设的问题:

(1)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什么地方?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状是怎样的?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4.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位置、形状、景观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习收获。

1.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全文,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同伴互助学习。

2.自学生字新词。

3.同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

(四)检测学情

1.认读新词,教师正音。

珠穆(mù)朗玛(mǎ)涓涓(juān)细流

咫(zhǐ)尺滔滔(tāo)江水

山脉(mài) 花卉(huì)

罕(hǎn)见秘(bì)鲁

美誉(yù) 呈(chénɡ)现

凌(línɡ)空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说一说,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壮丽”“奇异”。

②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明确:壮丽(第2自然段);奇异(第3、4自然段)

③分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4.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并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学生讨论,并明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高峰与深谷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

(2)教师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学生思考:作者又是如何介绍大峡谷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学生齐读第3、4自然段。

学生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之处,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水、山、生物。

5.品读感悟,疑难探究。

(1)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气势,渲染画面?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2)作者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首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风貌与生物具有多样性,有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必将吸引众多科学家到此进行科学考察。其次,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资源丰富,潜在的电力资源价值突出,将吸引政府加大该区域的资源开发。第三,雅鲁藏布大峡谷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很高的旅游探险价值,吸引了众多探险家与旅游爱好者。

6.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这个美称,让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呀!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

(五)感悟写法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写作特点。

2.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写作特点。

(1)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意。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它几个著名的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使我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

(2)比喻句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采性。精彩的语言描写,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心驰神往!

(六)课堂练习

1.按要求写练习。

(1)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20世纪末,众多学科的中国科学家曾先后八次进入这个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雅鲁藏布大峡谷

?

?

?

?

?

?

?

?

?

?

?

?

?

?

位置

?

?

?

?

?

?

在青藏高原上

与“珠峰”相邻

天下奇观

形状

?

?

?

?

?

?

马蹄形拐弯

狭长的深谷

鬼斧神工

景观

?

?

?

?

?

?

雪山冰川

原始林海

生物多样

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景观壮丽

尽显神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同伴互助,自主学习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后,小读者们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同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同学们也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

?

?zànɡ(宝藏)

cánɡ(躲藏)

?

?

?mì(神秘)

bì(秘鲁)

?

?

?mài(山脉)

mò(含情脉脉)

?

?

?qiē(切割)

qiè(亲切)

2.近义词。

壮丽——壮美强烈——猛烈

映衬——衬托奇特——特点

呈现——显现预料——预测

不容置疑——毋庸置疑

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3.反义词。

强烈——微弱呈现——消失

奇特——寻常火热——寒冷

巨大——微小多样——单一

不容置疑——似是而非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第二段(第3至4自然段):具体写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5.课文中心。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特壮观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3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9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天堂”一词,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2.师: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3.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二)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进行拼读,读不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3.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4.品读课文第7、8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3.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禁”的“禁”应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ɡ”。

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导读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用课件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语。

其它学生订正所写词语是否正确。

(3)让学生品读7、8自然段,感悟大榕树的特点。

(4)重点段落探究。

①课件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品读后明确:“垂”字写出了榕树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枝上又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②课件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读了这段话,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师: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课堂训练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导学第10至14自然段。

2.总结全文,感悟写法。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灿烂、陆续、茂盛、逼近、缝隙、颤动、不禁、静寂、留恋、的确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前半部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到底有没有鸟呢?这节课,我们就去品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想一想,“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吧!

(二)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看到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感受到的语句。

2.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

(三)检测学情

1.研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边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边解说课文内容。

②同学们畅谈看完课件后的感受。并在文中找出哪些词句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用笔画出来。

教师总结:鸟很多,很欢……

2.品析相关语句

①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明确:用大、小、花、黑写出了鸟儿的不同颜色和形态。用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突出了鸟的姿态各异,也表现了鸟的数目之多。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明确: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的眼睛看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四)感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场景的?标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运用排比手法:“大的……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种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②运用拟人手法:“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欢快、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2.与描写大榕树相比,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明确:动态描写。

教师补充: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1.“鸟的天堂”目前已经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一些材料,为“鸟的天堂”写一篇解说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鸟的________多。“有的……有的……有的……”这是写鸟的________多。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鸟的天堂??????????????第一次(傍晚)——大榕树??????干:不可计数

枝:枝上生根根:直垂地上叶:充满生机静态的美第二次(早晨)——群鸟????

??多???到处鸟声到处鸟影欢:叫、飞、扑动态的美南国风景如画

自然和谐美好

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学习作者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对比手法来描绘美丽的景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紧扣“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这一过程要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强号。前四次加引号,是因为特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美。

习题3 “一株”是承接课文的上段,强调是“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形象地说明了枝干的数量之多,无法计算。

一个“簇”字已经说明了树叶之多,而且还“堆在另一族上面”,更说明了树叶的茂盛。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绿欲滴的感觉,从绿色中作者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一句话,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1.多音字。 解???jiě(解决)

jiè(押解)xiè(解数)

数???shǔ(数落)shù(数字)

缝???fénɡ(缝补)fènɡ(缝隙) 泊?

??bó(停泊)pō(湖泊) 2.近义词。

灿烂——绚丽 茂盛——茂密

纠正——改正 逼近——靠近

照耀——照射 片刻——顷刻

静寂——安静 展示——展现

兴奋——激动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3.近义词。

天堂——地狱静寂——热闹

光明——黑暗茂盛——枯萎

兴奋——忧愁美丽——丑陋

清楚——模糊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只看到了大榕树。

第二段(第10-14自然段):鸟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

5.课文中心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4*火烧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自学为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很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萧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描绘来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

教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2.教师预设的问题。(1)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2)人们为什么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测学情

1.认读新词,教师正音。

紫檀.(tán)色笑盈盈.(yínɡ)

凶.(xiōnɡ)猛庙.(miào)门

恍惚.(hū)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反馈学习情况,理清文章的脉络。

①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②思考并讨论,明确:课文先写了火烧云上来,接着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4.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1)火烧云的样子。

明确:天上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火烧云上来了。

①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仿佛变了一个样,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人们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吗?

明确:大家愉快地接受火烧云带来的变化。

②霞光遍照大地,呈现出奇异绚丽的景象,读3-6自然段,说一说这四自然段又写了火烧云的什么?

明确:颜色,形状。

(3)火烧云下去了。

真想把美丽的火烧云留住啊,可是它转眼就下去了,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被火烧云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变化所吸引。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绮丽的景象?课后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大自然像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五)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茄子紫柠檬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按提示积累佳句。

(1)火烧云变化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火烧云变化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火烧云????

??

总述??????霞光——映红万物天空——像着了火整体渲染分述??????颜色——丰富多彩形状——变幻万千具体描写自然

奇观

本课的内容思路清晰,按火烧云上来、变化、消逝的顺序叙述,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感知,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习题解答

1.多音字。

空???kōnɡ(空调)kònɡ(填空) 模???mó(模型)mú(模样)

待???dài(待会儿)dài(招待) 乘???shènɡ(千乘之国)chénɡ(乘法)

2.近义词。

模糊——隐约 镇静——镇定

凶猛——凶狠 铭记——牢记

笑盈盈——笑呵呵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

3.反义词。

模糊——清晰 镇定——慌张

凶猛——温和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时天空变化的情景。

5.课文中心

这篇课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色,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知识。

3.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做,师生交流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教学“我的发现”,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们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

(二)交流步骤

1.启发谈话。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活动,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里,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

2.学生个人准备。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静心回忆,有哪些景物让人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说清楚事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喜的感觉。

3.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互相启发,相互提问,互相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5.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鼓励表扬。

(三)延伸拓展

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2.办一期自然奇观手抄报展。

(四)课堂小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欣赏那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习作。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想把它记下来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二)确定内容

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校园花坛、公园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三)习作指导

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应该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1.可以用方位、时间顺序来写文章。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自然景观的特点上。

3.要有写作的侧重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描写。如在写东谷湖的时候,就从湖水、湖岸、游人等几个方面来丰满东谷湖的形象。

4.运用多种方法使文章生动。

(1)出示习作片段,学生赏析。

师:阅读这段描写,读后有什么感受?好在哪里?

小结:调动各种感观,利用多角度对景物进行细腻描绘。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的感觉,竭尽其能地对所写景物进行描绘,把景物的意境表现得尽善尽美。

(2)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

出示习作精彩片段。

小结:把自己置身其中,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都透着这种情感,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打动他人。

(3)还要运用合理的想象。

师:干巴巴的描写有时会令读者失去兴趣,合理的想象会给你的文章注入生命活力。所以在可以想象的地方一定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让它插上翅膀去遨游。

教师出示习作片段,学生赏析例文。

小结:可以结合事物的特点去想象,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方法很多,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一定会写出自己的新意。

(四)尝试写作

明确写作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五)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查找问题,及时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各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的习作并指名读,同学们倾听后进行交流,可以提出意见、建议、欣赏补充。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②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写出了景观的特色。

(2)听取建议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1)推荐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①在小组内展示。

②在全班展示。

(2)学生谈习作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表扬。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小林、小东和我们一样,也是四年级学生,我们来看看她们读了这一组课文有什么发现。

小林、小东的发现:读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或人或事,通过想象能在脑海里呈现画面。例如,读《观潮》一文,描写潮来时的这一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大海的汹涌,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再如,读《火烧云》一文时,我的脑海中也仿佛出现了火烧云不断变幻的情景。

2.看了她们的发现,你又有什么新的启发?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下来。

如《观潮》一文,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二)日积月累

1.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好词好句的积累,接下来,我们就认识几个新的对联。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对联。

2.出示例句: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3.读读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两句对联的开头和最后的字是相同的;每句对联的前三个字和后三个字顺序正好相反。

4.再读课本上的其它句子,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明确:每一例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第一例是回文,第二例是拟人,第三、四例是叠词,它们各有特色。

5.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选择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

风吹杨柳千门绿,________润________万树________。(雨、桃花、红)

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___。(春来鸟语花语)

白云观中观云白,________________。(流水河里河水流)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三)趣味语文

1.中国的汉字非常神奇,同一汉字,不但读音可以不一样,连意思也可以不一样。

(1)了解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试读对联,上下联都有“好”字,多音字如何定音呢?(hǎo hào)

(2)这幅对联有什么含义?

明确: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2.还有一种回文,几个字围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每一种读法都很有意思,你试着读读看。

(1)自己读读回文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错读。只要循环着按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2)试归纳不同的读法:可以清心也,也可以清心,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

(四)拓展练习

学生课后搜集,摘录其它有趣的对联和语文趣文,并相互交流展示。

这一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在教学中我主要是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景学生观察自然奇观并搜集有关奇观的资料。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教学开始时,我先让学生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并让听的同学反馈意见,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接着再引导学生寻找我们身边的美,写一篇习作。

整个教学过程都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设计 1 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 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 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 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 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 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 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 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 “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 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 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 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 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 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带三维目标、板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资料,了解大自然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 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绿叶的梦 2 芦叶 3 一只贝 4 * 快乐的暑假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 6 观潮 7 火烧云 8 * 四季童话 第三单元 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 12 * 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 让它们自由生息 15 蒲公英的梦 16 * 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 争吵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20 * 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 地图上的发现 23 新型玻璃 24 * 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27 虎门销烟 28 * “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 快乐王子(剧本) 32 * 牛郎织女 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标*的是略读课文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版)

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讲授法 3.便朗读边想象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ppt 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性备课: 一、(导入部分) 1.导语: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 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 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 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 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 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 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 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 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 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 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 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 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 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 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

精编人教版部编版2019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繁星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部编版第一单元第4课《繁星》 课时共( 1 )课时完成,第( 1 )课时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习者特征分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散文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由于文学作品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 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 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4.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5.教学资源:ppt 6.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如有 可填写) 环节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教师活动1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学生活动1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自由读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 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 《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 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 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四(2)班 2014、8、14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为使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假期里借阅了第七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

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改变以往几期将每课词语列在书后,而是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 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朗朗训练、默读训练。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教学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本册的2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