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1-s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1-s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1-s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1-s

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仿真与分析目录

1生产物流相关知识介绍

1.1生产物流概念

1.2生产物流过程

1.3生产物流的特点

1.3.1实现价值的特点

1.3.2主要功能要素的特点

1.3.3物流过程的特点

1.3.4物流运行的特点

2系统仿真概述

3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案例说明

3.1系统描述

3.2系统数据

4建立仿真模型

4.1流程模型

4.2建立Flexsim模型

4.3 模型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5仿真模型优化

1生产物流相关知识介绍

1.1生产物流概念

企业的生产物流活动是指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主要关注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加工过程,而忽视了将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串在一起的、并且又和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同时出现的物流活动。例如,不断离开上一工序,进入下一工序,便会不断发生搬上搬下、向前运动、暂时停止等物流活动。实际上,一个生产周期,物流活动所用的时间远多于实际加工的时间。所以,企业生产物流研究的潜力,时间节约的潜力、劳动节约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人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人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

1.2生产物流过程

企业生产物流的过程大体为: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和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各个环节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运动至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1.3生产物流的特点

1.3.1实现价值的特点

企业生产物流和社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不同之处,也即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主要不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

企业生产物流一般是在企业的小范围内完成,当然,这不包括在全国或者世界范围内布局的巨型企业。因此,空间距离的变化不大,在企业内部的储存,和社会储存目的也不相同,这种储存是对生产的保证,而不是一种追求利润的独立功能,因此,时间价值不高。

企业生产物流伴随加工活动而发生,实现加工附加价值,也即实现企业主要目的。所以,虽然物流空间、时间价值潜力不高,但加工附加价值却很高。

1.3.2主要功能要素的特点

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也不同于社会物流。一般物流的功能的主要要素是运输和储存,其它是作为辅助性或次要功能或强化性功能要素出现的。企业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则是搬运活动。

许多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物料不停的搬运过程,在不停搬运过程中,物料得到了加工,改变了形态。

即使是配送企业和批发企业的企业内部物流,实际也是不断搬运过程,通过搬运,商品完成了分货、拣选、配货工作,完成了大改小、小集大的换装工作,从而使商品形成了可配送或可批发的形态。

1.3.3物流过程的特点

企业生产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一旦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装备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物流也因而成了一种稳定性的物流,物流便成了工艺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稳定性,企业物流的可控性、计划性便很强,一旦进入这一物流过程,选择性及可变性便很小。对物流的改进只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这方面和随机性很强的社会物流也有很大的不同。

1.3.4物流运行的特点

企业生产物流的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往往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伴生部分,这决定了企业物流很难与生产过程分开而形成独立的系统。

在总体的伴生性同时,企业生产物流中也确有与生产工艺过程可分的局部物流活动,这些局部物流活动有本身的界限和运动规律,当前企业物流的研究大多针对这些局部物流活动而言。这些局部物流活动主要是:仓库的储存活动、接货物流活动、车间或分厂之间的运输活动等。

2系统仿真概述

仿真研究的重点通常是一个流程或者一类设施,被称为一个系统。为了能科学的研究这个系统,我们必须作出一组关于如何运作的假设。这些假设通常是系统各部分间的数学关系或逻辑关系,所有的假设构成了一个模型,人们通过这个模型可以了解原始系统的行为方式和特点。

如果组成模型的只是简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如代数学、微积分和概率)来获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这被称为解析解,它们必须用仿真的方法进行研究。仿真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来兑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此获得反映模型真是特征的数据。

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多,范围很广。仿真用在解决某些热书问题时非常有效,以下是这些应用问题的列表;

☆设计并分析生产制造系统;

☆评估军事装备系统及其后勤需求;

☆确定通讯网络的硬件要求或通讯协议;

☆确定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设计并运营交通系统,如机场、高速公路、港口和地铁;

☆评估服务设施的谁及方案,如电话中心、快餐店、医院和邮局;

☆商业流程再造

☆确定库存系统的订货策略

☆分析财务或经济系统

3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案例说明

3.1系统描述

某工厂加工三种类型产品的过程:三类产品分别从工厂其他车间到达该车间这个车间有三台机床,每台机床可加工一种特定的产品类型。一旦产品在相应的机床上完成加工,所有产品都必须送到一个公用的检验台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的产品就会被送到下一个车间。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则必须送回相应的机床进行再加工。

3.2系统数据

产品到达:平均每5秒到达一个产品,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产品加工:平均加工时间10秒,加工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产品检测:固定时间4秒

产品合格率:80%

4建立仿真模型

4.1流程模型

4.2建立Flexsim模型第一步:模型实体设计

处理器

暂存区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专业年级2011级物流工程指导教师张莹莹 小组成员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物流工程系 2014年9 月12 日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项目分 值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 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 (x<60) 评 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学习态度15 学习态度认 真,科学作风 严谨,严格保 证设计时间并 按任务书中规 定的进度开展 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比较 认真,科学作 风良好,能按 期圆满完成任 务书规定的任 务 学习态度 尚好,遵守 组织纪律, 基本保证 设计时间, 按期完成 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尚 可,能遵守组 织纪律,能按 期完成任务 学习马虎, 纪律涣散, 工作作风 不严谨,不 能保证设 计时间和 进度 技术水平 与实际能力25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算 正确,实验数 据准确,有很 强的实际动手 能力、经济分 析能力和计算 机应用能力, 文献查阅能力 强、引用合理、 调查调研非常 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算 正确,实验数 据比较准确, 有较强的实际 动手能力、经 济分析能力和 计算机应用能 力,文献引用、 调查调研比较 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 理论分析 与计算基 本正确,实 验数据比 较准确,有 一定的实 际动手能 力,主要文 献引用、调 查调研比 较可信 设计基本合 理,理论分析 与计算无大 错,实验数据 无大错 设计不合 理,理论分 析与计算 有原则错 误,实验数 据不可靠, 实际动手 能力差,文 献引用、调 查调研有 较大的问 题 创新10 有重大改进或 独特见解,有 一定实用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 实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 进或新的 见解 有一定见解观念陈旧 论文(计算 书、图纸)撰写质量50 结构严谨,逻 辑性强,层次 清晰,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完全符合规范 化要求,书写 工整或用计算 机打印成文; 图纸非常工 整、清晰 结构合理,符 合逻辑,文章 层次分明,语 言准确,文字 流畅,符合规 范化要求,书 写工整或用计 算机打印成 文;图纸工整、 清晰 结构合理, 层次较为 分明,文理 通顺,基本 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 写比较工 整;图纸比 较工整、清 晰 结构基本合 理,逻辑基本 清楚,文字尚 通顺,勉强达 到规范化要 求;图纸比较 工整 内容空泛, 结构混乱, 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 字较多,达 不到规范 化要求;图 纸不工整 或不清晰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物流仿真大作业.doc

物流系统仿真 期末作业 题目:Manufacturing System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班级:物流工程131 学号:1311393003 1311393008 姓名:黎宇帆张力夫 日期:2015-09-19 成绩:

制造系统规划与调度 翻译 2.1引言 现代生产调度工具是非常强大的,提供了广阔的范围内调整工具的行为的真实过程要求的选项和参数。 然而,更多的选项的存在,它就在实践中找到的工具的最佳配置更加困难。 即专家们经常无法预测的多种可能性的影响。 测试甚至一小部分在现实中可能的配置,对实际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能会严重降低整体性能。 因此,这样的试验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 优化的生产调度仿真模型比使用真正的过程更安全,更便宜,更快,更容易测试。为了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制造公司充分使用先进的调度工具的优势,找到它的一个最佳的规则和参数的优化配置。 模块化仿真模型的整个业务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过程中阳极氧化阶段是建立以测试不同的调度配置的影响。调度工具的配置测试和优化进行了离线使用的仿真模型。实际生产过程不受干扰,可以非常快速、低成本的找到最优配置。 2.2问题描述 位于英国的一个中型制造商,生产一系列的不同的小压铝零件和一系列大批量的其他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典型的应用包括香水的喷雾组件和哮喘患者的分配器。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制造。所以生产调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该公司安装的软件工具可以支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区域调度。全面提高公司绩效,增加产量和减少产品的交货时间,他们计划建立自动电抗器的供应链规划服务器–总调度系统协调当地所有的业务和生产区。为了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调度工具供应商,预优国际(https://www.doczj.com/doc/d36650807.html,)决定使用模拟求解调度工具的优化配置。 问题是建立一个仿真工具,它将接受的到来客户订单和生产订单排序以满足这些需求。一个重要的地方是模型的生产过程本身,以确保它的主要阶段的最佳时刻加载。阳极氧化阶段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因此,它必须是非常详细的模拟,以测试到整体订单的交货时间可以通过阳极氧化过程阶段优化减少到什么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的研究主要目标是以下几个: (1)为了确定公司模型间的相关业务和生产过程和确定订单和交货时间, (2)在规划部门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为了处理传入的需求和规划生产订单。 (3)测试的整体生产时间,提高灵敏度,特别是确定是否引入特定排序规则的生产订单将减少在阳极氧化处理阶段总的处理时间。

系统仿真示例

Flexsim应用案例示例 示例一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根据:肖锋,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改编) 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与仿真目的 1.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 1.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的目的 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 2.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描述 2.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作业流程 2.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离散模型分析 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模型 3.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布局模型设计 3.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设备建模 3.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的结果分析 小结与讨论 示例二物流配送中心仿真 (根据:XXX改编) 1、物流配送中心概述与仿真目的 1.1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1.2仿真目的 2、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描述 2.1配送中心的功能 2.2配送中心的系统流程

3、配送中心的仿真模型 3.1配送中心的仿真布局模型设计 3.2配送中心的设备建模 3.3配送中心的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结果分析 4.3系统优化 小结与讨论 “我也来编书”示例 示例一第X章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要点 1、排队系统概述 2、排队系统问题描述 3、排队系统建模 4、排队系统仿真 5、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3-5题) 参考文献 1、李文锋,袁兵,张煜.2010.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第6章) 北京:科学出版社 2、王红卫,谢勇,王小平,祁超.2009.物流系统仿真(第6章)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马向国,刘同娟.2012.现代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案例(第5章)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现代物流模拟课程设计指导书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3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目的 (3)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要求 (3) 四课程进度安排 (3)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3) 六课程内容 (4) (一)物流系统概述 (4) (二)物流系统模型概述 (5) (三)物流系统仿真 (6) (四)现代物流模拟实验模块 (7) 模块一:物流节点选址模型与仿真 (7) 模块二:运输配送系统模型与仿真 (9) 模块三:库存控制模型与仿真 (10) 模块四:物流节点设施布局模型与仿真 (11) 七参考教材 (11)

一课程简介 《现代物流模拟》为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课,它通过实战式的仿真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产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活动中,从战略定位,到市场营销活动,到订单活动,到采购与库存决策,到物料供应,到生产与新品研发,到销售与资金运作,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物流、供应链管理概况,把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案例情境下的物流问题,训练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要求 1 学生分组确定各小组成员(每4人构成一个小组),并商量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项目,主题项目为现代物流模拟实验的四个模块; 2 各小组根据已选定的主题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 3 课程设计过程中,各小组独立完成,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4 课程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成员提交实验报告,并由一名小组代表陈述本小组实验方案(以PPT 形式展示)。 四课程进度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操作技能、设计质量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分依据: 1、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良好

matlab机电系统仿真大作业

一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仿真 1、设计任务描述 通过分析求解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方程,编写matlab程序并建立Simulink 模型,由已知的连杆长度和曲柄输入角速度或角加速度求解滑块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滑块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连杆转角和时间的关系以及滑块位移和滑块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运动学仿真目的。 2、系统结构简图与矢量模型 下图所示是只有一个自由度的曲柄滑块机构,连杆与长度已知。 图2-1 曲柄滑块机构简图 设每一连杆(包括固定杆件)均由一位移矢量表示,下图给出了该机构各个杆件之间的矢量关系 图2-2 曲柄滑块机构的矢量环

3.匀角速度输入时系统仿真 3.1 系统动力学方程 系统为匀角速度输入的时候,其输入为输出为;。 (1) 曲柄滑块机构闭环位移矢量方程为: (2)曲柄滑块机构的位置方程 (3)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方程 通过对位置方程进行求导,可得 由于系统的输出是与,为了便于建立A*x=B形式的矩阵,使x=[], 将运动学方程两边进行整理,得到 将上述方程的v1与w3提取出来,即可建立运动学方程的矩阵形式 3.2 M函数编写与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3.2.1 滑块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滑块位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 仿真的基本思路:已知输入w2与,由运动学方程求出w3和v1,再通过积分,即可求出与r1。 (1)编写Matlab函数求解运动学方程 将该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的矩阵形式用M函数compv(u)来表示。 设r2=15mm,r3=55mm,r1(0)=70mm,。 其中各个零时刻的初始值可以在Simulink模型的积分器初始值里设置

M函数如下: function[x]=compv(u) %u(1)=w2 %u(2)=sita2 %u(3)=sita3 r2=15; r3=55; a=[r3*sin(u(3)) 1;-r3*cos(u(3)) 0]; b=[-r2*u(1)*sin(u(2));r2*u(1)*cos(u(2))]; x=inv(a)*b; (2)建立Simulink模型 M函数创建完毕后,根据之前的运动学方程建立Simulink模型,如下图: 图3-1 Simulink模型 同时不要忘记设置r1初始值70,如下图: 图3-2 r1初始值设置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知识点2

知识点2 1. 结合具体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分析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 什么叫“状态空间爆炸”?产生状态空间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它给系统性能分析带来哪些 挑战? 3. 常用的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类的? 4. 什么是马尔可夫特性?它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5. 根据功能不同,仿真模型(程序)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分析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6. 分析事件调度法、活动循环法、进程交互法和消息驱动法等仿真调度方法的特点,在分 析每种调度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几种仿真调度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绘制每种仿真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7. 结合具体的离散事件系统,如银行、理发店、餐厅、超市、医院、作业车间等,采用事 件调度法、活动循环法或进程交互法分析建立此类系统的仿真模型,试分析仿真模型中的建模元素以及仿真调度流程。 8. 从系统描述、建模要点、仿真时钟推进机制等层面,比较事件调度法、活动循环法和进 程交互法的异同之处。 9. 什么叫仿真时钟,它在系统仿真中有什么作用?什么叫仿真时钟推进机制?常用的仿真 时钟推进机制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适合于怎样的系统? 10.结合具体的离散事件系统,分析若采用固定步长时间推进机制、下次事件时间推进机制 或混合时间推进机制时,分别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以图形或文字等形式分析时钟推进流程。 11.什么叫仿真效率?什么叫仿真精度?分析影响仿真效率和仿真精度的因素? 12.从仿真效率和仿真精度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三种仿真时钟推进机制的特点,并分析三种 仿真时钟推进机制分别适合于什么样的系统? 13. 什么是蒲丰投针试验?绘制蒲丰投针试验原理图,通过推导蒲丰投针试验中针与任一直 线相交的概率,分析采用随机投针试验方法来确定圆周率π的原理。 14. 按照蒲丰投针试验的条件和要求,完成投针试验,在统计投针次数、针与直线的相交次 数的基础上,求解π的估计值,并以报表或图形等形式表达试验结果。具体要求如下: ①自行确定针的长度、直线之间的距离。 ②投针10次、20次、30次、40次、50次、…、100次、…、200次、…,分别计算针 与直线相交的概率、π的估计值。 ③以一随机变量描述上述试验结果,并通过编程或采用商品化软件,以图形、报表等形 式表示投针试验结果,分析其中的规律,并给出结论。 ④写出试验报告。 ⑤在熟悉投针试验原理的基础上,编制投针试验仿真程序,动态运行投针试验的过程。15.什么是蒙特卡洛仿真?它有什么特点,蒙特卡洛仿真应用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6.采用C或C++等语言,分别编写产生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的伪随机数序列,通过改变每种分布中参数的数值,分析不同参数数值对随机数值的影响;通过对所产生的伪随机数分布区间的统计、分析和绘图,检验伪随机数的特性及其数值特征。 17. 对于制造系统而言,库存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18. 在制造企业中,库存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简要论述四种库存的名称和功能。 19. 什么是安全库存、订货提前期?确定安全库存和订货提前期时分别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0. 什么叫“订货点法”?要确定订货点,需要哪些条件?订货点法适合于怎样的库存系统?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简介

系统建模与仿真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开课学期:6 学分:2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上机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材:系统建模与发展,齐欢,王小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参考书: 【1】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顾启泰,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刘兴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3】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王维平,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系统仿真导论,肖田元,清华大学出版社 【5】建模与仿真,王卫红,科学出版社 【6】仿真建模与分析(Simulaton Modeling and Analysis)(3rd eds.),Averill M. Law, W.David Kelton,清华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仿真是当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其技术已渗透到各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本课程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建模与仿真的一般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 1.掌握建模基本理论; 2.掌握仿真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种仿真语言及仿真软件; 4.能够运用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解决工业工程领域的各种常见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建模与仿真的作用和发展,理解组成要素。 2.掌握建模的几种基本方法,及模型简化的技术手段。 3.掌握建模的一般系统理论,认识随机数的产生的原因及统计控制方式。 4.能对离散事件进行仿真,并能分析运行结果。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0396 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 一、课程简述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课堂讨论 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 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后作业

、系统、模型和仿真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系统是研究的对象,模型是系统的抽象,仿真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通过因特网查阅有关蒲丰投针实验的文献资料,理解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的一般步骤。 答:蒲丰投针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在平面上画有一组间距为a的平行线,将一根长度为L(L

(1)实体流图

(2)活动循环图 、以第二章中图2-5所示的并行加工中心系统为对象,建立Petri 网模型。 3214所示Petri 网模型的运行过程,并将分析结果同例3-5相比较。

、任取一整数作为种子值,采用第三题中得到的随机数发生器生成随机数序列的前200项数据,并对其统计性能进行检验。 解:由第3题可得到一个随机数发生器: a=5 b=9 c=3 m=512 取种子值,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前200项数据如下: n n 5000032458 4 t t P t P P P P t P (2)t3发 生后 t t P t P P P P t P (3)t2发 生后 (4)t1不能 发生 t t P t P P P P t P (5)t4发 生后

根据AMESim的气动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基于AMESim的气动系统 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版本A)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推导气体的流量、温度和压力方程。 (2)基于AMESim对普通气动回路进行仿真分析。并推导气动系统常用元件的 数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气动元件及系统进行模型仿真分析。 (3)对气动比例位置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在系统仿真模型基础上进行 故障仿真研究。最后探讨基于 AMESim 的气动比例位置系统实时仿真研究。

1.气动系统建模的理论基础 气动系统和元件建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的明确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空气的热力学性质,为准确的元件建模和系统仿真奠定基础。气动元件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但其中的基本规律和数学描述一般还是比较清楚的。经过前人的大量研究发现,气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从本质上讲可以抽象为由一些基本环节所组成,比如放气环节、惯性环节和气容充气环节等等。而它们之间又是通过压力、力、位移、容积等参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1.1 流量方程 流量特性表示元件的空气流通能力,将直接影响气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所有的压力降取决于下面两个基本参数: a)声速流导 C(Sonic Conductance)——[null] b)临界压力比b(Critical Pressure Ratio)[S*m4/kg] ISO6358标准孔口——

标准体积流量 设绝对温度T ,绝对压力p的工况下的体积流量为Q,基准状态和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可表示为: 空气压缩机的输出流量通常用换算到吸入口的大气状态下的体积流量来表示。以上公式同样适用于从吸入口的大气状态到基准或标准状态的换算。 气动孔口流量 在气动系统中,一般需要计算通过节流口的气体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但是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在通过节流口时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节流口前后的流道突然收缩或扩张,气体在孔口前后均会形成涡流,产生强烈的摩擦,因而机械能变成热能具有不可逆过程。同时,由于流体运动的极不规则,同一界面上的各点参数极不均匀。为了研究气体的流量特性,基本上可将阀中的节流口理想地等价为一个小孔或收缩喷嘴,并用小孔或者收缩喷嘴的流量特性来表示其流量特性。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和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姓名孙会芳 学号 099094090 班级工093 指导老师暴伟霍颖

目录 一、课程任务书 (3) 1.题 目............................................................... (3) 2.课程设计内容 (3) 3.课程设计要求 (4) 4.进度安排 (4) 5.参考文献 (4) 二、课程设计正文 (5) 1、题目 (5) 2、仿真模型建立 (5) (1)实体元素定义 (5) (2)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6) (3)元素细节设计 (8) (4 ) 模型运行和数据.................................................................. . (10) (5)模型代码 (12) (6)模型改进 (16) 3.实验感想 (17)

三、参考文献 (18)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 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 2. 课程设计内容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两种工件A,B分别以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 B进入队列Q2,等待检验。(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 (3)操作工人labor1对A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2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3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5,1)分钟;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分钟。

系统建模与仿真仿真作业结果

Simulink仿真 根据以上的分析论证,将已求得的个函数参数带入动态结构图中,初步得到图3动态结构图。 图3 根据理论得到的各参数设计后可得到理论设计条件下输出转速曲线图4。 图4 可以清楚地看出,输出转速有很大的超调最大可达84.1%,调整时长为2.65s 之久,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参数与实际调试结果相差比较大,使系统对负载扰动引起的动态速降(升)缺乏有效的抑制能力,存在起动和制动过程中超调量大,突加(减)负载时,动态速降(升)大等缺点。 所以,我们对ACR和ASR的参数进行整定,特别是速度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就对其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将速度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改成,将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改为。当然,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 校正后的动态结构图如图5所示 图5 校正后的输出转速曲线如图6所示 图六

电流环跟随性能仿真实验 如上文所述:电流环的作用就是保持电枢电流在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在突加控制作用时不希望有超调,或者超调量越小越好。这就需要我们对电流环的跟随性能加以分析。将电流环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将电枢电压对电流环影响看成是扰动)。电流环模型如图7所示: 图7 通过如下命令可以得到电流环的bode图和nyquist图以及电流环的单位阶跃响应。 [num,den]=linmod('current_loop') sys=tf(num,den) figure(1) margin(sys) [mag,phase,w]=bode(sys);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Figure(2) Nyquist(sys) Figure(3) Step(sys) 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的数据: gm = 4.2925 pm =47.7281 wcg =345.3056 cp =164.6317 剪切频率ωc=164.6317rad/s;相角相对裕度δ=47.7281°;-∏穿越频率ω g=345.3056rad/s 幅值相对裕度Lh=20lg(4.2925)=12.65dB

曾华艳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大作业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系统建模与仿真 学号: 2013104059 姓名:曾华艳 班级:物流管理11-1 指导教师:林秋平 2014年 6月 2日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铁路局联通营业厅排队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一)通过对铁路局联通营业厅运作的观察,建立计算机仿真全过程,对营业厅运作进行数据采集、建模和仿真分析,为联通营业厅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的建议。 (二)通过这次实验活动,全面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生产制造领域等离散事件系统中的应用,理解仿真技术如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三)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提供一种系统仿真工作中常见的团队协作方式的实践体验,培养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系统描述 人们进入联通营业厅,首先要通过取票系统拿到自己的号,先在等待区等待叫号系统报自己的号。一共有2个服务台,2个服务台同时工作,哪个服务台叫到几号,拿这个号码的人就去哪个服务台,叫号系统按顺序叫号,2个服务台叫号不会发生重复现象。我们组决定针对铁路局联通营业厅叫号排队办理业务的过程进行研究,因此我们采集了仿真模型相关数据。记录了每位顾客到达时间、等待时间和离开时间。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录入excel中,并计算出了顾客的到达时间间隔和被服务时间,再利用flexsim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 三、小组分工 (一)本组成员 1.组长:曾华艳 2.组员:晁芙蓉、陈磊、阿尔孜姑丽、宗泽宁、张振恒 (二)小组分工 1.调查收集数据和模型优化:全体成员 2.数据录入:晁芙蓉、张振恒、阿尔孜姑丽 3.数据处理:宗泽宁、阿尔孜姑丽 4.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陈磊、曾华艳 5.实验报告:曾华艳、晁芙蓉、宗泽宁 6.PPT 制作:张振恒、陈磊

第一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第一章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的结合在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 系统的特征: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的层次性 3.系统的相关系 4.系统的目的性 5.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系统: 模型:模型是对系统的特征要素,有关信息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述、它反映 了系统某些本质属性,描述了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 模型的意义:1.客观实体系统很难做试验,或者根本不能做实验。 2.对象问题虽然可以做试验,但是利用模型更便于理解。 3.模型易于操作,利用模型的参数变化来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 律更加经济方便。 系统模型的种类:抽象模型和形象模型 抽象模型:数学模型图形模型计算机模型概念模型 形象模型:模拟模型实体模型 建立模型的步骤: 1.弄清问题,掌握实际情况 2.搜集资料 3.确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4.构造建模 5.求解模型 6.检验模型的正确性 系统建模预防针的一般方法和步骤(P17) 仿真的发展趋势:建模方法面对对象仿真分布交互仿真人工智能与 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仿真 Internet网上仿真 第二章商贸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商贸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商贸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2,商贸流通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3,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 商贸活动的内容: 1,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2,物流,是指事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

3,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流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是 整个商贸活动的目的。 4,信息流,指商品信息的提供,商品促销信息,技术支持,售后服务 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单价,报单价,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以及交易 方的支付能力和支付信誉。 预测:所谓预测就是人们对某一不确定的或未知事件的表述。 预测的作用:从变化的事物中找出使事物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固有规律,寻找和研究各种变化现象的背景及其演变的逻辑关系,从而去揭示事物未来的面貌。 判断预测方法:一,部门负责人评判预测法;二,销售人员估计法;三,德尔菲法;四, 历时类比法。 德尔菲法:依靠技术专家小组背靠背景来判断,来代替面对面的会议,是不同专家将分歧的幅度和理由都能够表达出来,经过客观分析以求达到客观规律的一致意见。 时间序列预测技术:一,移动平均预测法(计算题p30例2); 二,指数平均预测法。 DRP:是分销需求计划的简称,它是MRP原理和技术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该技术主要解决分销物资的应用和调度问题,其基本目标是合理进行分销物资和资源配置,以达到既有效 地满足市场需求优势的配置费用最省的目的。 *DRP的基本概念 1.库存:指仓库或物流中心实际存在的物资数量。 2.安全库存:为便于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防止因需求货供应的波动 引起缺货或停工待料,经常在仓库各项目保持一定数量的计划库存量, 成为安全库存。 3.期初和期末库存:指在论述的时间段开始和结束时本单位的实际库存。 4.进货提前期:指从发出订货到所定货物运回并入库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5.送货提前期:指从接收订单到货物送到用户手中并接收入库的时间长度。 6.在途物资:指供应商已经接受订单备货,但尚未来到本单位入库的物资。 7.订货批量:指一次订货所订的物资数量。 8.时间周期: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时间段信息,如一日,周,月划分。 9.计划期:是指DRP尽心运算的整个时间段,可能是一个月,一个季度 或一年,他可划分为几个计划周期。 10.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BOD简介:B OD是MRP中物料清单BOM的概念和结构在分销领域的运用,它同BOM在产品结构树中连接各零件和成品一样,在供应方和各个需求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DRP在分销网络中的运作原理(p43DRP原理图)

大作业题目

控制系统仿真大作业 1、曲线拟合的Matlab实现和优化度检验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介绍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的基本原理,对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的Matlab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曲线拟合Matlab实现的源程序。论述了Matlab软件在做曲线拟合时的用法,并进行曲线的拟合和相应的图像。 2、基于Matlab的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运用组态王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双容(两个水箱串联)液位串级在线控制系统,由组态王编制人机交互界面,用Matlab完成控制算法,二者通过DDE进行实时数据交换;采用串级控制策略,减小二次干扰的影响,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 3、基于Matlab的变压器差动保护闭环仿真研究 应用Matlab建立了微机保护仿真系统,并对不同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进行了仿真和比较.仿真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根据微机保护的实现原理构建模块,实现保护的闭环仿真,对保护的动作过程进行分析. 4、基于MATLAB/SIMULINK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根据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造了一个交流电机调速系统,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模拟真实系统,实现高效的调速系统设计。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5、基于MCGS和MATLAB的薄膜厚度控制系统仿真 以MCGS组态软件和MATLAB为平台,设计和仿真了一个薄膜厚度控制系统.MCGS完成硬件接口的设置、数据的实时采集、人机对话、以动画的方式显示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MATLAB完成PID参数的自动整定,并利用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建立两者间的通讯.并分析其仿真结果。 6、Matlab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用Matlab计算动态电路,可得到解析解和波形图.一阶电路先计算3要素,后合成解

系统建模与仿真仿真作业结果

Simulink 仿真 根据以上的分析论证,将已求得的个函数参数带入动态结构图中,初 步得到图3动态结构图 图3 根据理论得到的各参数设计后可得到理论设计条件下输出转速曲线 图4 可以清楚地看出,输出转速有很大的超调最大可达84.1%,调整时长为2.65s 之久,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参数与实际调试结果相差比较大,使系统对负载扰动引起的

动态速降(升)缺乏有效的抑制能力,存在起动和制动过程中超调量大,突加(减)负载时,动态速降(升)大等缺点。 所以,我们对ACR和ASR的参数进行整定,特别是速度控制器的参数。我 + 1 们就对其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将速度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改成,将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改为当然,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 校正后的动态结构图如图5所示 校正后的输出转速曲线如图6所示 |Time cffeel 0

图六 电流环跟随性能仿真实验 如上文所述:电流环的作用就是保持电枢电流在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在突加控制作用时不希望有超调,或者超调量越小越好。这就需要我们对电流环的跟随性能加以分析。将电流环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将电枢电压对电流环影响看成是扰动)。电流环模型如图7所示: Transfer Fcn1 图7 通过如下命令可以得到电流环的bode图和nyquist图以及电流环的单位阶跃响 应。 [nu m,de n]=li nm od('curre nt_loop') sys=tf( nu m,de n) figure(1) margi n(sys) [mag,phase,w]=bode(sys); [gm,pm,wcg,wcp]=margi n( mag,phase,w) Figure(2) Nyquist(sys) Figure?) Step(sys) 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的数据 gm = 4.2925 pm =47.7281 wcg = 345.3056 cp = 164.6317 剪切频率3 c=164.6317rad/s;相角相对裕度S = 47.7281 °; -n穿越频率3 g=345.3056rad/s 幅值相对裕度Lh=20lg (4.2925) =12.65dB

最新物流建模与仿真期末复习资料

1、系统模型定义模型是把对象实体通过适当的过滤,用适当的表现规则描绘出的简洁的模仿品。 2、模型的特点 (1)它们都是被研究对象的模仿和抽象; (2)它们都是由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反映被研究对象某些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 (3)反映被研究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体现系统的整体特征。 3、按照模型的形式分,模型有抽象模型和形象模型 (1)抽象模型 用概念、原理、方法等非物质形态对系统进行描述所得到的模型,包括数学模型、图形模型、计算机程序、概念模型 (2)形象模型 模拟模型和实物模型 4、建立模型的步骤 (1)根据系统的目的,提出建立模型的目的-为什么建模型 (2)根据建立模型的目的,提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哪些问题 (3)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构思要建立的模型类型、各类模型之间的关系等,即构思所要建立的模型系统。-建一些什么样的模型?它们的关系? (4)根据所构思的模型体系,收集有关资料-模型需要哪些资料? (5)设置变量和参数-需要哪些变量和参数? (6)模型具体化--模型的形式是什么? (7)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模型正确吗? (8)将模型标准化--该模型通用性如何? (9)根据标准化的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使模型运行--计算时间短吗?占用内存少吗? 5、建立模型的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确定构成要素 (2)模型的简单化和高精度模型 (3)没有固定不变的建模方法 (4)模型的验证 (5)没有人类介入的系统模型 6、系统仿真技术是应用数学模型、相应的实用模型的装置、计算机系统、部分实物的仿真系统,对某一给定系统进行数学模拟、半实物模拟、实物模拟,以便分析、设计、研究这种给定系统;或者利用这种仿真训练给定系统的专业人员。 7、系统仿真的组成要素 (1)实际系统:行为输入输出行为 (2)实验框架:有效性某种假设、限制条件 (3)基本模型:假想的完全解释 能解释实际系统的所有输入-输出行为的模型 (4)集总模型:简化从基本模型或根据实验者对实际系统的设想,按照把各个实体集总在一起并简化它们的相互关系而构造的模型。 (5)计算机:复杂性 8、系统、模型及仿真的关系 系统是研究对象,模型是系统抽象,仿真则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简介

一、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简介 由于物流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内部关联性越来越强。仿真是公司检验其物流系统及决策是否真的高效的唯一可用技术了。在设计一个新的工厂或系统,对已由系统添加新设备或重新优化,仿真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仿真还用来提供直觉的和经验的决策支持。在当今市面上,仿真可用使用专用软件来实现。由于存在着如此多的仿真软件,如何正确的选择软件至关重要。下面列举出典型的系统仿真软件[3]。

二、成功仿真研究的步骤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仿真研究项目,其应用都包含着特定的步骤。不论该研究的类型和目的,仿真的过程是保持不变的。一般要进行如下9 步 1.问题定义 2.制定目标 3.描述系统并对所有假设列表 4.罗列出所有可能替代方案 5.收集数据和信息 6.建立计算机模型 7.校验和确认模型 8.运行模型 9.分析输出 下面对这九步作简洁的定义。它不是为了引出详细的讨论,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注意仿真研究不能简单遵循这九步的排序,有些项目在获得系统的内在细节之后,可能要返回到先前的步骤中去。同时,检验和确认将贯穿于仿真工程的每一个步骤当中。 1.问题的定义 一个模型不可能呈现被模拟的现实系统的所有方面,有时是因为太昂贵。另外,假如一个表现真实系统所有细节的模型也常常是非常差的模型,因为它将过于复杂和难于理解。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先定义问题,再制定目标,再然后构建一个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模型。在问题定义阶段,对于假设要小心谨慎,不要做出错误的假设。例如,假设叉车等待时间较长,比假设没有足够的接收码头要好。作为大纲,制定问题的陈述越普通越好,考虑到值问题的原因,然后尽可能将问题定义的专业化。 2.制定目标和定义系统效能测度 没有目标的方针研究是毫无用途的。目标是仿真工程所有步骤的导向。系统的定义是基于 系统目标的;目标决定了该作出怎样的假设;目标决定了应该收集那些信息和数据;模型 的建立和确认专门是考虑是否满足目标的需求。目标需要清楚、明确和切实可行。目标经 常被描述成像这样的问题“通过添加机器或延长工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吗?”在定义 目标时,详细说明那些将要被用来决定目标是否实现的性能测度是非常必要的。每小时的 产出率、工人利用率、平均排队时间、以及最大队列长度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能测度。最后,列出仿真结果的先决条件。如,必须通过利用现有设备来实现目标,或最高投资额要在限度内,或产品订货提前期不能延长等。 3.描述系统和列出假设 简单点说,仿真模型降低完成工作的时间。系统中的时间被划分成处理时间、运输时间和排队时间。不论模型是一个物流系统、制造工厂、或服务机构,清楚明了的定义如下建模要素都是非常必要的:资源、流动项目(产品、顾客或信息)、路精、项目运输、流程控制、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考前复习题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考前复习题 1、名词解释(5*4分) (1)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物流系统模型:物流系统模型是对物流系统特征要素、有关信息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达,描述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反映系统的某些本质。 (3)系统仿真:应用数学模型、相应的实用模型的装置、计算机系统、部分实物的仿真系统,对某一给定系统进行数学模拟、半实物模拟、实物模拟,以便分析、设计、研究这种给定系统;或者利用这种仿真训练给定系统的专业人员。 (4)离散事件系统:指系统状态在某些随机时间点上发生离散变化的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本质上属于人造系统 (4)实体:实体是描述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实体、属性、活动)之一。在离散事件系统中的实体可分为两大类:临时实体及永久实体。在系统中只存在一段时间的实体叫临时实体。这类实体由系统外部到达系统,通过系统,最终离开系统。临时实体按一定规律不断地到达(产生),在永久实体作用下通过系统,最后离开系统,整个系统呈现出动态过程。 (5)事件:事件就是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系统是由

事件来驱动的。在一个系统中,往往有许多类事件,而事件的发生一般与某一类实体相联系,某一类事件的发生还可能会引起别的事件发生,或者是另一类事件发生的条件等,为了实现对系统中的事件进行管理,仿真模型中必须建立事件表,表中记录每一发生了的或将要发生的事件类型和发生时问,以及与该事件相联的实体的有关属性等。 (6)仿真时钟:仿真钟用于表示仿真时间的变化。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状态是在离散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并且由于引起状态变化的事件发生时间的随机性,仿真钟的推进步长是随机的。如果两个相邻发生的事件之间系统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则仿真钟可以跨过这些“不活动”周期。从一个事件发生时刻推进到下一事件发生时刻,仿真钟的推进呈跳跃性,推进速度具有随机性。 (7)事件调度法:仿真模型中的时间控制部件用于控制仿真钟的推进。在事件调度法中,事件表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控制部件始终从事件表中选择具有最早发生时问的事件记录,然后将仿真钟修改到该事件发生时刻。对每一类事件,仿真模型有相应的事件子程序。每一个事件记录包含该事件的若干个属性,其中事件类型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事件类型调用相应的事件子程序。在事件子程序中,处理该事件发生时系统状态的变化,进行用户所需要的统计计算;如果是条件事件,则应首先进行条件测试,以确定该事件是否确能发生。如果条件不满足,则推迟或取消该事件。该事件子程序处理完后返回时问控制部件。 (8)进程交互法:一个进程包含若干个有序事件及有序活动。进程交互法采用进程描述系统,它将模型中的主动成分所发生的事件及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进程表,一个成分一旦进入进程,它将完成该进程的全部活动。 (9)连接:通过对象之间的连接定义仿真模型的流程,模型中对象之间是通过端口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