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征求意见稿)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安全评价通则》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

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

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③将每一网格中心的死亡率与人口数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数。

④将所有网格的死亡人数求和,即得到总的死亡人数。

具体用下式表示:

∑=??=n

i i i v S D N 1

(1)

式中,N 为总的死亡人数,D i 为第i 个网格的人口密度,S 为网格面积,v i

为第i 个网格的个人死亡率,n 为网格的数目。

图1 死亡人数计算原理示意图

采用财产损失半径的方法评估事故后果造成的损失,并假定此半径内没有损失的财产与此半径外损失的财产相互抵消,或者说此半径内的财产完全损失,此半径外的财产完全无损失。财产损失半径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模型确定。

财产损失半径按下式计算:

6

/123

/131751???

?

???????? ??+=

TNT TNT

i i W W K R (2)

式中,R i 为i 区半径,m ;K i 为常量。

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直接取决于热辐射强度的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引燃木材的热通量作为对建筑物破坏财产损失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2540067305/4+=-t q (3)

c M W t / (4)

式中,q 为引燃木材的热通量(W/m 2),t 为热辐射作用时间,即火灾持续时间(s )。

6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程序如下图所示。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各类重大危险源具体事故情景选择、后果计算及死亡概率计算过程参见附录A 。

图2 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

附录A: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模型

A.1 储罐区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A.1.1 储罐区的主要事故后果类型

A.1.1.1池火灾

易燃液体如汽油、苯、甲醇、乙酸乙酯等,一旦从储罐及管路中泄漏到地面后,将向四周流淌、扩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池,若受到防火堤、隔堤的阻挡,液体将在限定区域(相当于围堰)内得以积聚,形成一定范围的液池。这时,若遇到火源,液池可能被点燃,发生地面池火灾。

A.1.1.2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气体如H2、天然气等,泄漏后随着风向扩散,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在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延迟点火,由于存在某些特殊原因和条件,火焰加速传播,产生爆炸冲击波超压,发生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丙烷、液化丁烷等,其沸点远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将会由于自身的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在液池上面形成蒸气云,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并且随着风向扩散,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也会发生蒸气云爆炸。

A.1.1.3喷射火

对于易燃易爆气体如H2、天然气,以及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来说,泄漏后可能因摩擦产生的静电立即点火,产生喷射火。

A.1.1.4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发生突然破裂,压力平衡被破坏,液体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火球。这种事故被称为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

A.1.1.5中毒事故

毒性的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氨等,由于沸点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会因自身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生成有毒蒸气云,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力和湍流等因素影响产生漂移、扩散,

范围变大,浓度减小。 A.1.2储罐区主要事故后果模型 A.1.2.1池火灾事故后果模型

池火灾火焰的几何尺寸及辐射参数按如下步骤计算。 ①计算池直径

根据泄漏的液体量和地面性质,按下式可计算最大可能的池面积。

(1)

式中,S 为液池面积(m 2),W 为泄漏液体的质量(kg ),ρ为液体的密度(kg/m 3)

H min 为最小油层厚度(m )。

最小物料层厚度与地面性质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地面物料层厚度表

②确定火焰高度

计算池火焰高度的经验公式如下:

61.00)]/([42gD m D

L

h f ρ?== (2)

式中:L 为火焰高度(m ),D 为池直径(m ),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 ρ0为空气密度(kg/m 3),g 为引力常数。

③计算火焰表面热通量

假定能量由圆柱形火焰侧面和顶部向周围均匀辐射,用下式计算火焰表面的热通量: DL

D f m H D q f C πππ+?=

2

2025.025.0 (3)

式中,q 0为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ΔH C 为燃烧热(kJ/kg ),π为圆周率,f 为热辐射系数(可取为0.15),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其它符号同前。

()

ρ?=min /H W S

④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的计算

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q(r)的计算公式为:

V r q r q )ln 058.01()(0-= (4) 式中,q(r)为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kw/m 2),q 0为由式(3)计算的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r 为目标到油区中心的水平距离(m ),V 为视角系数。

⑤视角系数的计算

角系数V 与目标到火焰垂直轴的距离与火焰半径之比s ,火焰高度与直径之比h 有关。

)

(2

2H V V V V += (5)

B A V H -=π (6)

()()()()5

.025

.01)1/(1111tan )/1(-????????????????+--+-=-b s b s b s b A (7)

()()()()5

.025

.01)1/(1111tan )/1(-???????????

?????+--+-=-a s a s a s a B (8)

s K J h s s h V V /)(/))1/((tan 5.021-+-=-π (9)

()

()()()()5

.015.021111tan 1??????+--+????????-=-s a s a a a J (10)

()()()5

.011/1tan +-=-s s K (11)

)2/()1(22s s h a ++= (12)

)2/()1(2s s b += (13)

其中A 、B 、J 、K 、V H 、V V 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引入的中间变量,π为圆周率。

A.1.2.2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

蒸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是其主要危害。冲击波超压可通过传统的TNT

当量系数法进行计算,将事故爆炸产生的爆炸能量等同于一定当量的TNT ,也可根据爆炸能量直接计算。

(1)TNT 当量法 ①确定闪蒸系数

在热力学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用下式估算燃料的闪蒸部分。

?

??

????--=L T C F p exp 1 (14)

式中,F 为蒸发系数,C p 为燃料的平均比热(kJ/kgK),ΔT 为环境压力下容器内温度与沸点的温差(K),L 为汽化热(kJ/kg)。

②计算云团中燃料的质量:

FW W f 2= (15)

式中,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W 为泄漏的燃料的质量(kg),F 为闪蒸系数。

③计算TNT 当量:

TNT f f e TNT H H W W /α=

(16) 式中,W TNT 为燃料的TNT 当量(kg),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H f 为燃料的燃烧热(MJ/kg),H TNT 为TNT 的爆热(MJ/kg),αe 为TNT 当量系数,推荐αe =0.03。

④将实际距离转化为无因次距离:

3

/1/TNT

W R R = (17)

式中,R 为离爆炸点的实际距离(m),R 为无因次距离(m)。

在离爆炸点距离为R 处,根据相应的R 值,查图1得到超压,进而预测人员受伤害和建筑受破坏的情况。

无因次超压(

×9806.65P a )

(2)直接计算法

在得到云团中燃料的质量的情况下,可按下式直接计算爆炸冲击波超压Δp 。

32)(ln 0320.0)(ln 1675.0)(ln 5058.19126.0)/ln(Z Z Z p p a s -+--=? (18)

(0.3≤Z ≤12)

3

1)/(

a

P E R z = (19) C W Q E α8.1= (20)

式中,Δp s 为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Pa ),Z 为无量纲距离,P a 为环境压力,R 为目标到爆源的水平距离(m ),E 为爆源总能量(J ),α为蒸气云当量系数,一般取0.04,W 为蒸气云中对爆炸冲击波有实际贡献的燃料质量(Kg ),Q C 为燃料的燃烧热(J/Kg )。

A.1.2.3喷射火事故后果模型

加压的可燃物泄漏时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则形成喷射火。假定火焰为圆锥形,并用从泄漏处到火焰长度4/5处的点源模型来表示。

①火焰长度计算

喷射火的火焰长度可用如下方程得到:

66

.161)(444

.0m H L C = (21)

式中,L 为火焰长度(m ),H C 为燃烧热(J/kg ),m 为质量流速(kg/s )。 ②热辐射的通量计算

距离火焰点源为X(m)处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可用下式表示:

1000

42

?=

X m fH q C πτ

(22) 式中,q 为距离X 处接收的热辐射的通量(KW/m 2),f 为热辐射率,τ为大气传输率。

大气传输率τ按下式计算:

X ln 0565.01-=τ (23)

A.1.2.4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

计算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①火球直径

327.0665.2W D = (24)

式中,D 为火球直径(m ),W 为火球中消耗的可燃物质量(Kg )。对单罐储存,W 取罐容量的50%;对双罐储存,W 取罐容量的70%;对多罐储存,W 取罐容量的90%。

②火球持续时间

327.0089.1W t = (25)

式中,t 为火球持续时间(s ),W 同式(24)。 ③火球抬升高度

火球在燃烧时,将抬升到一定高度。火球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H 由下式估计:

D H = (26)

④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

假设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是均匀扩散的。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SEP 由下式计算:

)/(2t D mH F SEP a s π= (27)

式中,F s 为火球表面辐射的能量比,H a 为火球的有效燃烧热(J/Kg )。 F s 与储罐破裂瞬间储存物料的饱和蒸气压力P (MPa )有关:

32.027.0P Fs = (28)

对于因外部火灾引起的BLEVE 事故,上式中的P 值可取储罐安全阀启动压力Pv (MPa )的1.21倍,即:

v P P 21.1= (29)

H a 由下式求得:

T C H H H p v c a --= (30)

式中,H c 为燃烧热(J/kg ),H v 为常沸点下的蒸发热(J/kg ),C p 为恒压比热(J/(kg.K)),T 为火球表面火焰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K ),一般来说T =1700K 。

⑤视角系数

视角系数F 的计算公式如下:

2)/)2/((r D F = (31)

式中,r 为目标到火球中心的距离(m )。 令目标与储罐的水平距离为X (m ),则:

5.022)(H X r += (32)

⑥大气热传递系数

火球表面辐射的热能在大气中传输时,由于空气的吸收及散射作用,一部分能量损失掉了。假定能量损失比为α,则大气热传递系数ατ-=1a 。α和大气中的CO 2和H 2O 的含量、热传输距离及辐射光谱的特性等因素有关。

a τ可由以下的经验公式来求取:

09.0)'(02.2-=r p w a τ (33)

式中,p w 为环境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压(N/m 2),r '为目标到火球表面的距离(m )。

RH p p W w ?=0

(34)

式中,0w p 为环境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N/m 2),RH 为相对湿度。

2/'D r r -= (35)

⑦火球热辐射强度分布函数

在不考虑障碍物对火球热辐射产生阻挡作用的条件下,距离储罐X 处的热辐射强度q (W/m 2)可由下式计算:

a F SEP q τ??= (36)

A.1.2.5中毒事故后果模型

(1)泄漏模型 ①液体泄漏速率模型

液体泄漏可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柏努力方程计算泄漏量。当裂口不规则时,可采取等效尺寸代替;当泄漏过程中压力变化时,则往往采用经验公式。柏努力方程如下:

gh

P P A C Q d 2)

(20+-=ρ

ρ

(37)

式中,Q 为液体泄漏速率(kg/s),C d 为无量纲泄漏系数,ρ是液体密度(kg/m 3),A 是泄漏孔面积(m 2),P 为罐压(Pa),P 0为大气压力(Pa),g 为引力常数(9.8m/s 2),h 为液压高度(m)。

液体出口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ρ??=

A C Q

u d (38)

式中,u 为液体出口速度(m/s ),其他符号如前。 持续时间按下式计算:

)/)](/([0A A g C u t T d s ?= (39)

式中,u 0为初始流速(m/s ),A T 为罐内液面积(m 2)。

泄漏系数C d 的取值通常可从标准化学工程手册中查到。对于管道破裂,C d 的典型取值为0.8。表2为常用的液体泄漏系数数据。

表2 液体泄漏系数C d

这个方法没有考虑泄漏速率对时间的依赖关系(压力随时间而降低以及液压高度下降)。因此,计算出的泄漏速率是保守的最大可能泄漏速率。

②气体泄漏模型

压力气体泄漏通常以射流的方式发生,泄漏的速度与其流动的状态有关,其特征可用临界流(最大出口速度等于声速)或亚临界流来描述。

Perry 等人用如下的关系式作为临界流的判断准则:当式(40)成立时,气体流动属音速流动;当式(41)成立时,气体流动属亚音速流动。

1

012+??

? ??+≤k k k P P (40)

1

012+??

? ??+>k k k P P (41)

式中,P 0为环境大气压力(Pa),P 为容器压力(Pa),k 为气体的绝热指数,即定压比热C P 和定容比热C v 之比。

对于很多气体,临界比值(P/P o )c r 近似为2,也就是说储压近似等于大气压力的两倍,此时流体泄漏的出口速度近似等于声速。临界流的质量泄漏速率可按下式计算:

1

112-+??

?

??+=k k d k RT Mk AP

C Q (42)

气体呈亚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为:

1

112-+??

?

??+=k k d k RT Mk AP

YC Q (43)

式中,Q 是气体泄漏速率(kg /s ),C d 为气体泄漏稀疏,A 为裂口面积(m 2),

M 是气体相对分子质量,R 是普适气体常数(8.31436 J mol -1K -1),T 是气体的储存温度(K ),Y 为气体膨胀因子,按式(44)计算。

???

???????? ??-???

? ???

?

?

??+??? ??-=--+k k k

k k P P P P k k Y 1

0201

1

12111 (44) 上述考虑的为理想气体的不可逆绝热扩散过程。此外,没有考虑气体泄漏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因此使用初始储存条件必然导致保守的结果。

③两相流泄漏模型

Cude 在1975年建议了两相流泄漏关系式。假设源容器和泄漏点之间的管道长度和管道直径之比L /D>12,泄漏点压力与泄漏点上流压力之比P c /P=0.55。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按下式计算两相流的质量分数:

V

p

C v H C T T M )(-=

(45)

式中,M V 为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T c 是对应于泄漏点压力P c 的平衡

温度(K ),T 是对应于泄漏点上流压力P 的平衡温度(K ),C P 是液体的定压比热[J /(kg ·K )〕,H v 是液体的蒸发热(J/kg )。 第二步,按下式计算两相流的平均密度:

1

11

ρρρV

V

V

M M -+

=

(46)

式中,ρ、v ρ和1ρ分别是两相流、蒸气和液体的密度(kg /m 3)。 第三步,按下式计算两相流的质量泄漏速率Q (kg /S ):

)(2C d P P AC Q -=ρ (47)

式中,C d 为泄漏系数,多数情况下,取C d =0.8,A 为裂口面积(m 2),P 为两相混合物的压力(Pa ),P C 为临界压力(Pa )。

如果L /D<12,先按前面介绍的方法计算纯液体泄漏速率和两相流泄漏速率,再用内插法加以修正。两相流实际泄漏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10/)/12)((111D L Q Q Q Q V V --+= (48)

式中,Q 、1V Q 和1Q 分别为两相流实际泄漏速率、按式(43)计算出的两相流泄漏速率和纯液体泄漏速率(kg /S )。

如果L/D ≤2,一般认为泄漏为纯液体泄漏。

(3)非重气云扩散模型 ①瞬间泄漏扩散模型

??

??????????????--+??????--???

?

?

?----=2

2

22

22222/32)(exp 2)(exp 22)(exp )2(2),,,,(Z z y x z y x e H z H z y

Vt x x Q

H t z y x C σσσσσσσπ (49)

②连续泄漏扩散模型

???

?????????????++?????

????? ??=2222222)(exp 2)(exp 2exp 2'2),,,,(Z z y z y e H z zH y V Q H t z y x C σσσσσπ (50) 式中,C 为气云中危险物质浓度(kg /m 3),H e 为泄漏源有效高度(m ),Q 为

源瞬间泄漏量(kg ),Q ’为源连续泄漏速率(kg /s ),V 为风速(m /s ),t 为泄漏后的时间(s ),x σ、y σ和z σ分别为x 、y 和z方向的扩散系数(m)。

对于连续泄漏,平均时间取10min 。其中σx ,σy ,σz 与地面的有效粗糙度有关。地面有效粗糙度长度如下表所示。

表3 地面有效粗糙度长度表

有效粗糙度Z 0≤0.1m 地区的扩散参数按下表选取。

表4 Z 0≤0.1m 地区的扩散参数

有效粗糙度Z 0≥0.1m 的粗糙地形扩散系数为:

y y y f 0σσ= z z z f 0σσ=

0001)(Z a Z f y +=

x

g f z Z x e d x c b Z x f ln 000100000)ln )(ln (),(--+-=

式中,σy0、σ

z0

按表4中的数值取值。其他系数按表5取值。

表5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系数值

式(49)和式(50)中泄漏源有效高度是指泄漏气体形成的气云基本上变成水平状时气云中心的离地高度。在大多数问题中,泄漏源有效高度难以与泄漏源实际高度相一致。事实上,它等于泄漏源实际高度加泄漏源抬升高度。 泄漏源抬升高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近似计算:

V d T T T P d V H s a s a s /])(268.05.1[1

--+=? (51)

V d V H s /4.2=? (52)

式中:ΔH 是泄漏源抬升高度(m ),V s 是气云出口速度(m /s ),d 是出口直径(m ),V 是环境风速(m/s),p a 是环境大气压力(Pa ),T s 是气云出口温度(K ),T a 是环境大气温度(K )。

计算出泄漏源抬升高度以后,将泄漏源抬升高度与泄漏源实际高度相加就得到了泄漏源有效高度。

(3)重气云扩散模型

常用模型有盒子模型和平板模型两类。盒子模型用来描述瞬间泄漏形成的重气云团的运动,平板模型用来描述连续泄漏形成的重气云羽的运动。这两类模型的核心是因空气进入而引起的气云质量增加速率方程。

①盒子模型

盒子模型使用如下假设:

I 、重气云团为正立的坍塌圆柱体,圆柱体初始高度等于初始半径的一半。 II 、在重气云团内部,温度、密度和危险气体浓度等参数均匀分布。 III 、重气云团中心的移动速度等于风速。 重气扩散的盒子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2 重气云团盒子模型

坍塌圆柱体的径向蔓延速度由下式确定:

[]

{}2

/1/)(/h g dt dr V a a f ρρρρ-== (53)

式中,f V 为圆柱体的径向蔓延速度(m/s),r 为圆柱体半径(m),h 为圆柱体高度(m),t 为泄漏后时间(s)。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r ,上式变成下面的形式:

[]{}

[]{

}}2

/12

/12

2//2/)(2/πρρρρρρρ

ρa

a

a a hr g dt dr -=-= (54)

由于假设重气云团和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重气云团的浮力将守恒,即:

[][]

O a a a a V g V g ρρρρρρρρ/)(/)(-=- (55)

将上式代入式(53),积分后得到:

[]{}t V g r r O a a o o 2

/122//)(2πρρρ-+= (56)

式中,r o 为重气云团的初始半径(m),V 0为重气云团的初始体积(m 3),O ρ为重气云团的初始密度(kg/m 3)。

由于假设重气云团是圆柱体,初始高度等于初始半径的一半,因此重气云团初始半径的计算公式为:

3/1)/2(πO o V r = (57)

随着空气的不断进入,云团的高度和体积也将不断变化。云团体积随时间的变化速率由下式确定:

E T V Rh V R dt dV )2()(/2ππ+= (58)

式中,重气云团体积h R V 2π=,V T 和V P 分别为空气从顶部和边缘进入重气云团的速率(m/s)。

由于重气云团内部危险气体质量守恒,因此,在重气云团扩散过程中,下式存立:

)/()(//22hr r h V V C C o o O O == (59)

式中,C O 和C 分别为初始时刻和t 时刻重气云团内部危险物质浓度(kg/m 3)。 任意时刻重气云团的半径按式(56)计算。如果知道任意时刻重气云团高度的计算公式,利用上式就可计算任意时刻重气云团内部危险物质浓度。但这里不准备采用先推导重气云团高度的计算公式,然后计算重气云团体积和危险物质浓度的方法。而是先采用量纲分析法求重气云团的体积和浓度,然后利用上式反推重气云团的高度。

无量纲量O V V /与3/1/O V x 之间存在如下函数关系:

3/15.13/1,)/(o o o V x V x V V ≥= (60)

式中,x 为下风向距离(m)。它与时间、风速之间的关系为:

Vt x = (61)

将上式代入式(52),得到:

3/15.13/1,)/(o o o V x V x C C ≥=- (62)

将圆柱形重气云团的体积h r V 2π=代入式(60),可推导出

3/125.13/1),/()/(o o o V x r V x V h ≥=π (63)

随着空气的不断进入,重气云团的密度将不断减小,重气坍塌引起的扩散将逐步让位于环境湍流引起的扩散。

目前,判断重气坍塌过程终止的准则主要有: I 、ε准则

定义a a p ρρρε/)(-=。ε准则认为,如果ε小于或等于某个临界值(在0.001~0.01之间),重气坍塌引起的扩散将让位于环境湍流引起的扩散。

下面推导转变发生的位置,令:

ε

ρρρgV gV E a a p =-=/)( (64)

将式(60)代入式(64),得到:

5.13/1)/(o o V x V g E ε= (65)

从上式求出x ,得到:

3/23/13/2)(--=εg V E x o (66)

由于不考虑云团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云团浮力守恒,故E =E 0。代入上式得到转变点对应的下风向距离为:

3/23

/13/2)(--=cr o o f g V E x ε (67)

II 、 Ri 准则

对于瞬间泄漏,定义Richardson 数2*3/1/)/)((V V g Ri a a p ρρρ-=。Ri 准则认为,如果Ri 小于或等于某个临界值(在1~10之间),重气坍塌引起的扩散将让位于环境湍流引起的扩散。

由于云团内部浮力守恒,因此

a a o gV E E ρρρρ/)(-== (68)

对上式进行恒等变换,得到:

)/(/)(gV E o a a =-ρρρρ (69)

将式(69)代入Richardson 数的定义式,得到:

)/(2*3/1V xV E R o o i = (70)

从上式求出转变点下风向距离x ,得到:

)/(2*3/1V V Ri E x o cr o f = (71)

III 、V f 准则

定义重气云团径向蔓延速度V f =dr/dt 。V f 准则认为,如果V f 小于或等于某个临界值,重气坍塌引起的扩散将让位于环境湍流引起的扩散。

不同研究人员提出的重气云扩散阶段终止时的临界V f 值相差很大。例如,van Ulden 认为,重气云扩散阶段终止的条件是V f =2V *,Germeles 和Drake 认为,重气云扩散阶段终止的条件是V f =V, Cox 和 Carpenter 认为,重气云扩散阶段终止的条件是V f =d σy /dt ,σy 为横风向扩散系数(m),Eidsvik (1980)认为,重气云扩散阶段终止的条件是V f =0.39V *。这些准则覆盖范围很宽,从V f

=0.02V 到V f =V(假设摩擦速度V *=V /15)。Germeles 和Drake 提出的准则太严,按照他们提出的准则,即使存在重气云扩散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也很短。不过,多数研究人员认为,V f 的临界值具有与V *相同的数量别。

②平板模型

平板模型使用了如下假设:

I 、重气云羽横截面为矩形,横风向半宽为b(m),垂直方向高度为h(m)。在泄漏源点,云羽半宽为高度的两倍,即:b o =2h O 。

II 、重气云羽横截面内,浓度、温度、密度等参数均匀分布。 III 、重气云羽的轴向蔓延速度等于风速。

在重气云羽的扩散过程中,横截面半宽的变化由下式确定:

2/1)/)((/a a gh dx Vdb ρρρρ-= (72)

由于假设重气云羽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重气云羽的浮力通量在扩散过程中守恒,即:

a a o o o a a h gV

b gVbh ρρρρρρρ/)(2/)(2-=- (73)

将式(73)代入式(72),积分后得到:

3/212/1})(]/)([5.11{--+=o a a o o o Vb x gh b b ρρρ (74)

由于重气云羽初始半宽等于初始高度的两倍,重气云羽的初始体积通量为:

V b V h b V o o o o 2

2'== (75)

从上式可以求出重气云羽的初始半宽:

2/1')/(2V V h b o o o == (76)

随着空气的进入,不仅重气云羽的横风向水平尺寸要增大,重气云羽的高度也要增加。重气云羽高度的变化与下风向距离间的关系由下式确定:

dx v w dh e )/(= (77)

式中,W e 为空气卷吸系数,且假设空气卷吸系数由下式确定:

)67.11/(5.3'*Ri V W e += (78)

式中,Ri 为当地 Richardson 数。

上式表明,随着 Richardson 数的增加,空气卷吸系数减小。 Richards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发布时间:2012-01-31 字体大小: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采掘业; d) 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

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 work 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贮存区 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 别以Q 1、Q 2 和Q 3 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重大危险源识别一览表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序号作业活动危害类别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施工单位需采用的控制措施 1 砼 施 工 作 业 沥青水泥混 凝土施工作 业危害 1、沥青加热安全措施不足灼伤b、c 2、沥青砼路面碾压安全措施不足压伤b、c 3、加热介质油安全措施不足灼伤b、d、c 路面水泥 混凝土 作业危害 1、振平机工作时站立在受力前方物体打击c、e 2、摊铺机移动时现场指挥不当人身伤害d、e 水泥混凝土 作业 共同危害 1、振动棒操作人员未戴防护眼睛及绝缘手套受伤、触电c、e 2、砼搅拌作业人员戴防尘口罩尘肺c、e 3、行人从搅拌机料斗下过物体打击b、c、e 4、人工搬运水泥未用防护垫布烫伤 c a)制订目标、指标或管理方案;b)制订管理程序或作业程序;c)培训与教育;d)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序号作业活动危害类别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施工单位需采用的控制措施 1 砼 施 工 作 业 泵送砼作业危害1、泵送砼时出料口站人物体打击b、d、c、e 结构物混凝土作 业危害 1、浇筑大面积砼时,作业人员未穿橡胶水鞋 烫伤 c 2 钢 筋 作 业 共同危害 1、弯曲产生回弹扎伤b、c 2、疲劳作业人身伤害 c 3、钢筋成品堆放过高坍塌 e 4、劳动保护措施不全扎伤c、e 5、钢筋搬运场所附近有架空线路临时用电器触电c、e 3 支 架 、 平 台 搭 设 、 拆 除共同危害 1、扣件安装不紧高空落物b、d、c 2、搬运时失手人身伤害 c 3、支架作业平台面积不足 人员跌落 b、c、e a)制订目标、指标或管理方案;b)制订管理程序或作业程序;c)培训与教育;d)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2)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生产场所work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贮存区store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1.爆炸性物质 2.易燃物质 3.活性化学物质 4.有毒物质 4.2.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4.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表3及表4规定的临界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有液氨储存区一个单元。对本公司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液氨、乙炔等危险物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1、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我厂的危险源为单一品种液氨,存量14.2吨大于临界量10吨即

q>Q,所以我厂的液氨站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式: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 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取值表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版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修订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军事设施;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 (一)、施工重大危险源 1明挖法施工重大危险源 (1)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军便梁的使用与维护。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矿山法施工重大危险源 隧道开挖与支护、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降水工程。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 4、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米及以上;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2)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红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二)、环境重大危险源 1、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既有轨道线路、河流。 2、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重要保护性或永久性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道路及桥梁。 3、地铁施工穿越的不良地层 4、其他判断定为环境重大危险源的环境。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管理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实际编制重大危险源控 制措施,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1、控制目标、指标、安全评估; 2、专项施工方案; 3、管理程序与规章制度; 4、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 5、现场监测、报告、预警与报警制度; 6、应急预案; 7、监督与检查制度; 8、其他应包括的内容。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应报标段监理单位审核,总监办审 批。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 5 案必须通过施工单位本部(中标单位)的审核和专家论证, 并根据论证审查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 论证后需要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 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论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后,方可组织实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 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十二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重大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重大危险源要素一览表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判别依据危险级别控制措施(1~6)备注 1 职工食堂1 食物未加工熟即食用(操作失误)食物中毒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2 液化气泄漏(设备设施缺陷)窒息/爆炸Ⅳ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3 液化气灌与火源距离过近(防护缺陷)火灾/爆炸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2 采购、运输过程1 车辆存在不安全状况(设备设施缺陷)交通事故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2 驾驶员疲劳驾驶(体力负荷超限)交通事故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3 驾驶员违章驾驶或酒后驾车(违章作业)交通事故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3 施工作业(土建、 安装) 1 无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坍塌 Ⅰ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2 违反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施工(违章指挥)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坍塌 Ⅴ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设备设施未经验收使用(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 Ⅰ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4 安全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设备设施缺陷)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Ⅴ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5 允许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违章指挥)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 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6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作业(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 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7 使用未成年工、童工(管理缺陷)人体健康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8 未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人员进行体检(管理 缺陷) 人体健康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4 临时用电(土建、 安装) 1 未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缺陷)触电Ⅰ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2 未按临电施工组织设计设置临时用电(管 理缺陷) 触电/火灾/机械伤害Ⅴ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漏电保护器失灵(设备设施缺陷)触电/火灾/机械伤害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4 临电线路老化或绝缘不良(设备设施缺陷)触电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5 未使用三相五线制(管理缺陷)触电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Word 资料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 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 表1 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临界量界定方法介绍

重大危险源临界量界定方法介绍 (根据安监管[2004]56号文整理) 一、生产、储存区域重大危险源临界表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三、属于下列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 压力容器(群)。 四、符合下列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⑴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 ⑵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 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 3、工业管道 ⑴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⑵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⑶输送其其它可燃、有毒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五、计算方法按《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进行。 即:q1/Q1+ q2/Q2+……+ q n/Q n≥1 式中:q1,q2,q n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量;(t) Q1, Q2, Q n为g各种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若满足此式,即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

1.3重大危险源辨识 1.3.1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定义和依据 1、有关定义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登记建档和上报备案。本节对该公司生产和储存的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和确认,并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该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 2.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根据GB18218-2009标准规定: (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以GB18218-2009标准中规定的危险物质品名及其临界量来确定的。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且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时,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3-1)式进行计算,若满足式(3-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22 11≥+++n n Q q Q q Q q (3-1) 式中 :n q q q ,,21——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t ; n Q Q Q ,,21——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1.3.2.2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该公司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辨识物质的临界量见下表: 表F1-34危险物质临界量表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定义和多种危险物质共存的辨识方法,该企业所有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装置区均在500m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清单及主要防范措施(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清单及主要 防范措施(新编版)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清单及主要防范措施 (新编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的事故 主要防范措施 环境及机械、工器具使用措施 个人防护或工作要求 1 起重机械安装、拆除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人员伤亡 1、拆装作业区设置安全警戒区,布置醒目安全警示标志; 2、现场设专人指挥、专人监护; 3、所使用的机械、工器具检测合格并取证; 4、作业所用的施工通道、脚手架平台搭设完成、验收合格并挂牌; 1、高处作业体检合格; 2、作业时严格按交底程序进行、按现场指挥要求进行; 3、工器具存放在工具包内,大件工具设置保险绳; 4、每次登高作业前对所要使用的脚手架进行认真检查和确认。 坍塌 机械倒塌 设备损坏 人员伤亡 1、所使用的机械检测合格并取证; 2、作业过程中专人进行机械使用监护(电力供应、刹车); 3、现场指挥熟悉作业程序并按程序指挥作业; 4、现场所使用的钢丝绳等起重工器具经检查并确认合格; 5、临时固定措施(抛锚钢丝绳)已到位并检查合格;拆除时确认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 B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 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2.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

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 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1/Q1+q2/Q2+…+q n/Q n(1) 式中: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0.7/50+45/50+5/50+0.3/5000+0.5/200=1.02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征求意见稿)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安全评价通则》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 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 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生产场所work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贮存区store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 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2.4.2)和《企业突发环(HJ/T169-2004根 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征求意见稿),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生产工)、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 计算所2中所列化学物质,1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和附表:2或附表中临界量的比值Q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 Q。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即为与其临界量)计算物质数量1 、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 2 Q比值():;. . Q=q/Q+q/Q+…+q/Q (1)n2n121式中: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n12 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n12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Q和Q表示。312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

重大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判别依据危险级别控制措施(1~6)备注 1 职工食堂1 食物未加工熟即食用(操作失误)食物中毒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2 液化气泄漏(设备设施缺陷)窒息/爆炸Ⅳ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3 液化气灌与火源距离过近(防护缺陷)火灾/爆炸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2 采购、运输过程1 车辆存在不安全状况(设备设施缺陷)交通事故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2 驾驶员疲劳驾驶(体力负荷超限)交通事故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3 驾驶员违章驾驶或酒后驾车(违章作业)交通事故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3 施工作业(土建、 安装) 1 无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坍塌 Ⅰ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2 违反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施工(违章指挥)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坍塌 Ⅴ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设备设施未经验收使用(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 Ⅰ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4 安全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设备设施缺陷)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Ⅴ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5 允许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违章指挥)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 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6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作业(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 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7 使用未成年工、童工(管理缺陷)人体健康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8 未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人员进行体检(管理 缺陷) 人体健康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4 临时用电(土建、 安装) 1 未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缺陷)触电Ⅰ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2 未按临电施工组织设计设置临时用电(管 理缺陷) 触电/火灾/机械伤害Ⅴ重大按规定进行审核把关 3 漏电保护器失灵(设备设施缺陷)触电/火灾/机械伤害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4 临电线路老化或绝缘不良(设备设施缺陷)触电Ⅴ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5 未使用三相五线制(管理缺陷)触电Ⅰ重大按规定进行检查把关 Word 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