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开题报告】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开题报告】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开题报告】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各国法制现代化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传统社会法向现代社会法的转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然而,由于人文环境与社会结构上的差异,使不同社会在面临“共同问题”时,还要注意对各自“问题”的认知和思考。

法制现代化的意义在于:它能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引领社会法制发展中各个领域密切关注新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使自身的理论成长远离徘徊于现实之外的主观遐想,参与到现实的社会法律生活之中,反映并解读时代生活的各种关系,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

“近代中国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引进了西学,进行了空前的社会改造,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绝大多数引进的西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法学可以说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引进中,法学不仅是作为一种具有真理性的普适性命题,而且往往成为对这些命题的研究、解说和论证,成为一套具有强烈规范意义的原则或规则体系。这就使得法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纯粹理性的学说,强调其系统性、逻辑性。似乎掌握了这一套逻辑上、系统上正确的原理,颁布了一套又一套系统的规则,最多再训练一批廉洁、循法的官员,法治的建立就指日可待了。”然而,法学不仅是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的学科,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几千年未有之转型,其中包括: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治万能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转型,利益、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就是“合理化”,是一种全面的工具理性的发展过程。

归根到底,产生资本主义的因素乃是合理的常设企业、合理的核算、合理的工艺和合理的法律。不仅如此,合理的精神,一般生活的合理化以及合理的经济道德都是必要的辅助因素。没有人文环境、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物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控体系,其自身的现代化,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全面现代化的条件和标志。

1978年后,随着社会法制变革的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新困难在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凸显,给中国特色法制现代化发展带来重重困难。“中国特色”不仅

应从价值——方法同构的角度来理解,就变革中的社会而言,还应突出其“模式创造”和“模式选择”的意涵。固然,中国法制现代建设应包含对西方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吸取,而对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却最终建立在对自身法制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发现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规律。由此看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不是断代的,应是连续的;不是孤立的,应是有机联系的;不是短暂的,应是永续的。从历史角度来看,整体上把握法制现代化的成长机理与发展的普遍模式,认识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法制变革面临的各种困难,加快法制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出我国当前法制现代化现实困境以及成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中国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引言

二、法制现代化的内涵概述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一)立法时不太注重法律本身的合乎理性,存在法律间的不协调现象

(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存在

(四)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整体素质较差

四、中国法制现代化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文化的专制

(二)经济的计划性

(三)社会的乡土性

五、中国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法律移植的步伐

(二)促进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三)价值取向的理性化

(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手段包括在大学学习所得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检索万方、知网、校园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王建平,《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学术交流》2003年第5期。

[2]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马克林,《近代法制转型的考察与思考》,《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刘秀萍,《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理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7]梁治平,《梁治平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许玉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发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夏新华,《法治:实践与超越》,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张楠,《从法治的价值内涵看政府推进型法治之路》,《政法论丛》2001年第6期。

[12]胡承槐,《论“市民社会”及其历史地位——兼评“重建市民社会”》,《哲学研究》1999年第11期。

[13]罗猛,《中国法治之路的现实选择》,《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

[14]Shin Doh Chull,“Democratiz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vol.62,No.1,2003.

[15]Marmor Andrei,“The Rule of Law and its Limits”,Law and Philosophy,vol.23,No.1,2004.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确定论文选题(20010年11月10日前)

2、完成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2010年11月30日前)

3、完成外文资料翻译与文献综述的写作(2010年12月30日前)

4、完成开题报告(2011年1月20日前)

5、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2月20日前)

6、完成论文的修改与定稿(2011年4月20日前)

7、组织毕业论文文案评阅、论文答辩(2011年5月8日前)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本文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是先分析了我国当前法制现代化现实困境以及成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中国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现代教育的五个特征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五个特征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作者:肖川 中国教育学刊 1998年10期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一些同志常常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讨论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与“传统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应该是“现代化教育”(Modernized Education or Modenizational Education);而与“现代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则是“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这是一对在时间维度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而“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则是一对在教育内在特性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为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向未来整合,重建教育的传统的过程。这一具有指向性的过程的结果,便是现代化的教育(因此,也可视为一个实体存在物)。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自身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和作为教育现代化运动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限内,是具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现代化教育”作为一个目标其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过

程中,必须尊重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文化教育中的反映和价值。传统教育,即指在整个历史中形成的并已定型了的教育。传统教育也曾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也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因而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更是“传统的教育”;而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那套教育却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成其为“传统教育”了。 那末,现代化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现代化教育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现代 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现代化教育起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与现代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特征分不开的。概括起来,现代化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的有机结合。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 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三篇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三篇 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 专升本0401-05戴晓蕾 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xx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正为我国幼教接受并采用。但是教师们首先接受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创设活动的硬件并不难,到外面看看,书上翻翻,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所以然,关键在于怎样使环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使幼儿充分活动、和谐发展?这就涉及到新《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师幼互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教育理念:以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⑴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选题意义与目的 1、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想象、合作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使他们得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幼教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它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一线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表现。 (二)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活动决定人的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而活动区活动以其个别化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指出:在领悟《纲要》精神的基础上,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活动区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发展。并在其中收录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区域活动对早期阅读中的多元创造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美术能力、个性发展、品质的培养等都起了相当的作用;根据活动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依据和活动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区域内容应该丰富,多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

教育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能够提高课堂效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 -2022 年)》提出“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必将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应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在网络空间中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通过空间选择网络课程、在线测试、智力资源服务等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应用空间解决问题的意识。利用空间组建学习共同体,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开展交互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空间集成的丰富多元的资源与服务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据库开题报告

数据库开题报告 随着现在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的储存量越来越大,那么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学号:0924620036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 ,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作为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一直是倍受信息技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当前,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数据库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组成核心,更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撑技术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对有关数据库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求在对现有相关理论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库发展进行综合论述,对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论文综述 1、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许多年以来在数据库技术领域很少有重大的技术创新能够引起人们对整个数据库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2006年DB2 9中推出的pureXML技术,对过去数十年来关系型数据库的最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了重大的创新,第一次让我们对数据库的历史,以及过去支撑其发展壮大

的理论基础和外部挑战从新的角度进行审视。今天我们很少去回顾数据库的历史,对于绝大多数IT技术人员,数据库等同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则和表紧密联系。E-R模型几乎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唯一方式,SQL语言是数据库信息访问处理的唯一手段。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数据相关的所有理论问题似乎都已经解决。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产生转折,所有重大技术的产生及发展都有其生存的土壤。40年前数据库的诞生并不是关系型数据库,第一代的数据库第一次实现了数据管理与应用逻辑的分离,采用层次结构来描述数据,是层次型数据库(IMS)。第二代数据库奠基于上世纪70年代E.F 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型理论以及SQL语言的发明。实现了数据建模和数据操作处理的标准化,关系型数据库在其后的2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的演进主要集中在性能、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技术理念并没有大的变化。 与之相反,在过去的20多年里,IT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一系列技术及理念的创新。数据库所生存的外部土壤随着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下IT系统互联互通相互协作的趋势,对信息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国内研究的综述:《移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综述》《Web数据库技术综述》《Web 与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三、论文提纲 (一)数据库技术概论 1、数据库技术概念及类型 2、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何谓现代化(Modernization)?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单一因素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的综合变化。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就是从使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即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分工专业化、技术密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认识和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必须联系农业现代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 1.历史性。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它是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萌芽。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农业生产手段逐步向机械作业转化。19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以电力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生物工程的蓬勃兴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能源和新装备。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而加速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2.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尽管农业现代化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作为最主要衡量指标,但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国家,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农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的化学化和机械化;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侧重于种子、化肥和水利。从时间上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以“石油农业”为基点,而80年代以后则更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继承性。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有其继承性,农业现代化也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和提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科学劳动部分地是以前人劳动积累的利用为条件。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变化往往是以数百年计。即使如此,农业技术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就包含着去其糟粕、展其精华的过样。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或经验较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又逐步发展,这就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它又随着生产实践的推进和需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前进。 概括而言,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发展农用工业,增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农业成为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产业。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6

《教育原理》模拟试卷(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________。 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3.教育平等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等。 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6.“狼孩”的故事说明,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7._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________。 9.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我国也于1985年颁布________,提出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全面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 2.人口教育 3.培养目标 4.师生互动 5.行动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象范围和教育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4.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一个11岁的小男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本。这一切,皆因孩子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老师当场命令孩子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所致。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因而极端憎恨教师。学校和媒体在介绍和报道这名老师时,强调她是“全校公认的一名优秀教师”。 阅读案例,运用新课程的学生观对此事进行分析,并谈谈教师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1孔子2实现教育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环境教育、人口教育;5外部因素;6环境7教育目的8教育目标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1.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层化、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教育

如何写开题报告小结

如何写开题报告小结 在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之后,综合实践活动就面临着开题的问题了。怎么样开题呢?其实开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开题报告,写好了开题报告,开题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我们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开题报告了。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当然拟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标题不能太长,要简洁明了;二是要准确朴素,不能为了好看而搞得花里胡哨的,反而让人不知所云;三是用语要规范,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有意在标题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汇,或者干脆现搬一些口号式的新名词,结果弄得文不对题。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教育现代化内涵给我的启示

教育现代化内涵给我的启示 教育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主要是: (1)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表示一定的教育水平,是指教育发展所达到的较高标准,是教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特征的水平状态; (2) 正如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而是一种动态的变革过程一样,教育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同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总体上说,它是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性,从而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3) 教育现代化是从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传统教育形态向与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形态转化,其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超越性的教育机制。 (4)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狭义的数量增长现象,而是广义的整体转换,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内部来说,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体制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社区教育现代化等。从纵向序列分析,又包括学前教育现代化、初等教育现代化、中等教育

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现代化等。二是从教育外部来说,包括科学的教育决策和发展战略、健全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平衡等; (5) 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比较全面、比较自由、比较充分的发展。教育为立人之本,人的现代化、现代人的培养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性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个人现代化的水平和现代性品质的转变。因此,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以上分析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剖析到位,从多个视角点明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现代化的美好前景。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我们应该肩负起教育“育人为本”的光荣使命,使每一名受教育者变成现代化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应率先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求: 1. 较高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素养; 2.具有现代新型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3. 通晓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 4. 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和献身教育的坚强信念;

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这一词因此已成为世界上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现代化含义因其含义混乱,而招致曾任施罗德政府财政部长的奥斯卡·拉方丹抱怨说:“‘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样的词现在已经贬值到你想往里面塞什么就可以塞什么的地步了。”(转引自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的含义十分含混和庞杂,甚至有学者试图用发展研究代替现代化研究,但现代化概念的广泛包容性,以及该概念使用的高频率,已经使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概念。而且,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的批判,也没有妨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学者正在进入这一领域。这也是现代化理论发展史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理论界对现代化定义和内涵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一、时间和价值双重尺度说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585年,有两层含义:(1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 (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modern的两层含义有不同特点:(1性质只有时间限制(新近的,没有领域限制,所以,它可以指人类活动各个方面的特点;(2时间只有时间上限(大约公元1500年,没有时间下限,所 以,“现代”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英语单词modernize是动词,产生于1748年,含义是:使现代化(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成为现代的,使适合现代需要。“现代 化”(Modernization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是modernize 的名词形式,产生于1770年,意为to make modern,即“使成为现代化的”之意。在汉语中找不到和modern一词准确的对应词汇,通常译为“现代”,有时也意译为“摩登”,意为“时新、新潮”之意。现代化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是指从公元1500年以后至今很长历史时期。“现代化”同时还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区别于medieval(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即把文艺复兴看成是一个否定中世纪的神学权威,崇尚古典文化,开拓出近代新文化的新时代。由

毕设开题报告范文

副教授 所在院(系) 部: 武魂学院 专业名称: 工业工程 2013年03月20日 学生姓名 唐山 学号 1 专业 控制系魂师 称: 名: 师: 数控机床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唐山 周漪 学号:1 副教授 帆羽

数控机床的人因工程学设计 指导教师 副教授 所在院 (系) 斯莱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类型 工程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义 课题背景: 数控机床是现代高科技机电产品的一种重要设备 ,正在被广泛地 应用于加工制造业的各个领域,而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现代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相应地对提高数控机床效率 的研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数控机床的工作质量不但取决于机器本身的性能和质量 ,还取决 于操作者,也就是取决于该系统中人机系统的功能质量,只有当操作者 与机器的节奏相协调时才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然而目前在设计数控 机床的时候由于很少从人机工程方面进行考虑 ,对人机系统缺乏必要 的实验和研究,造成机器生产出来投入使用时,才发现由于人机系统不 合理,操作人员不能舒适得使用机床,使得机器的效率不能很好发挥出 来,甚至危及操作者人身安全。最后不得不付出很高的代价 ,拖延大量 【1】 时间对机器进行改造,这种修补又难以使人机关系得到彻底改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对机床外观造型进行设计改善。 课题内容: 1.提出:在整个人机系统中机床要由人操作使用来实现其功能, 机床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使用的好坏,而人机交互的过程 影响着操作者使用机床的状态,因此使用人机工程系统分析对机床造 型进行改善,让机床以易懂、安全、舒适、亲切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 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在对机床造型进行改善设计时, 根据数控机床的工作功能与操作特点,对其进行人机工程学的系统研 究,分别从数控机床外观造型人机分析、数控机床控制面板人机界面 研究、机床色彩人性化设计研究、机床标牌人性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研 究,使机床设计在其功能性、操作性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因素,将人作 为设计的主题,做到以人为本。 课题名称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 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现代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又涉及现代性的问题,而现代性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简而言之,现代性是指人类社会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体现出来的与之前的各种社会类型完全不同的特征的综合,包括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特征、信仰等方面。如哈贝马斯所言,“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无限改良和发展”。 现代学校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作为现代社会的子系统必然会体现出现代性,并且按照教育学的观点——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促使着现代社会不断强化其现代性。但是,现代性这个概念毕竟过于抽象,所以还是讨论具体的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比较容易一点。如此,便遇到了这个话题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即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真实内核是什么?但这个问题也不容易回答,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入手开始讨论,以此来推论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点到即止。 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现代学校是源自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自觉意识,与其说现代学校诞生的条件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物质诉求,毋宁说是人类社会一种共同理念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内涵就是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这里所指涉的管理理念主要是针对现代学校管理者群体而言的,当然笔者并无意将管理者群体与学校中其他群体隔离开来,只是为了行文方便。宽泛而言,现代学校中的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决定着学校

大数据开题报告

篇一:大数据时代内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初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200年月日 2 篇二:开题报告 1042806125沈东东 (1) 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概述表 篇三:大数据时代下微博广告的互动营销策略分析(开题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数据时代下微博广告的互动营销策略分析 学号 1007080128 姓名指导教师院(系)专业 日期 2014年3月23日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热议,“数据”这个词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大数据”却让很多人觉得很遥远,深不可测。如今不管是大企业精英还是普通公众都在呼喊要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可真正做出成果的却寥寥无几。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改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成为各行各业工作者们迫切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实“大数据”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专业词汇,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据悉,“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而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大数据背后对消费者的精准洞察能够为广告主带来有效的决策和评估,这也是广大广告主们渴求大数据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社会化媒体的热门特别是微博平台的火爆,给企业主们提供了一个跟消费者近距离互动交流的机会。通过微博的互动营销,深度挖掘消费者背后的行为数据,可以为企业主提供最精准的决策和评估,使广告效果最大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 主要内容 研究从当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出发,来分析微博广告的互动营销策略。首先阐释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及对广告行业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广告格局的变化以及广告精准决策和评估的突破。接着引出微博广告的热门,从微博平台的火热到微博广告的精准投放来论述微博广告的应用价值。同时从微博广告的营销模式中挖掘最具代表性的互动营销来进行分析,如何通过大数

我国“现代化”内涵是步步丰富的

我国“现代化”内涵是步步丰富的 许耀桐 2014年09月15日来源:北京日报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现代化,努力追寻现代化,不断认识和阐释现代化,展示了现代化的清晰脉络和丰富的内在关系。这里以“现代化”为视角,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从“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阐释,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近70年,先后作出了8次重要的阐释。 一是关于“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机械化”。毛泽东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工业、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他说:“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思考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问题,1954年6月14日他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 二是关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四个现代化”或“四化”。从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1964年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在形成“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四化”认识后,毛泽东还把“四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通过“四化”,要“把我国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也就是毛泽东说的“伟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总目标。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识到,“四个现代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应该延伸到更多的范围,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 五是关于“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文章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非常清楚,现代化当然不能没有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 六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新表述,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概念,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强国”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此后,这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规定,为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报告所沿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和谐”的内容,这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也得到了肯定和使用。 七是关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

毕设开题报告

毕设开题报告 毕设开题报告、遗传算法以及多智能体系统等。 XX年1月,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正式运行,可以查询到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将查询个人征信系统纳入信贷管理流程。根据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在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时能够甄别出高风险客户群体,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信用报告上的信息量大,审批人员做决策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综合考虑各类信息,同时审批工作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为此,有必要根据个人信用报告开发征信局信用评分,为商业银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其有效防范风险。 在美国,征信局信用评分主要由三大个人征信公司提供,分别是益百利(experian)、艾可飞(equifax)和美国环联公司(trans union)。他们从各个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获取消费者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按照规定的格式向外界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报告中有一项是个人信用评分,同时还提供信用等级并给出比例。这三家公司的评分都由评分科技公司fair isaac提供,称作fico系列信用评分。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全国性的征信局信用评分,只

有地方性资信公司的信用评分。比如上海资信公司推出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设立了7个评分等级,从-600分到1700分将个人信用状况详细量化,从而评出g~a 7个等级。深圳鹏元也于XX年推出了个人综合信用风险评分——鹏元800。该信用评分体系共设6个等级,从320xx年来在我国被重视。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系统环境的预测响应及能量运行来改变暖通空调系统控制,设定点的系统方法,并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同时优化多个设定点来改善系统响应和降低系统能耗,后来他又采用自适应性控制理论对某海水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采用带指数遗忘的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方法和基因遗传优化算法,对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罗启军等人提出了一项动态的优化技术在一个指定期间内,能得到使目标函数(运行成本或者峰值能耗)最小的房间温度曲线,该算法还给出了暖通空调设备的最佳开/关时间等人提出用遗传算法对风冷制冷机的冷凝温度设定点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制冷机的效率。此外,有许多研究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暖通空调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非线性特性,用于实现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目前,研究者们将更多先进的建模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引入到了暖通空调的优化控制中,更加注重变工况点的在线优化控制。何厚建等人对已建的暖通空调各关键设备的静态模型采用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水系统

带有研究工作基础的开题报告范文

带有研究工作基础的开题报告范文篇一:开题报告范文(整合) 请双面打印本报告(不包含此页) 附件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1304240518 姓名王超 学院冶金工程 学科专业钢铁冶金 √研究生类型学术型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导师姓名马杰 填报日期 XX 年 1 月 5 日 篇二:硕士开题报告范例完整版 XX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题论证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XX年 12 月 17 日 篇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报告撰写: A、课题名称与界定。名称:力求准确、规范、简练、醒目(关注:问题、对象、方法等)。如:“高中语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中小学校学困生情商教育的行动研究 B、课题背景意义。根据什么、受何启发、为何研究、价值阐明。 C、研究现状述评。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指出现实问题,明确研究起点,确认自己创意,选择突破视角、点明差异。 D、课题目标定位。明确达到什么目的,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清晰、重点)。 如:语文“导学式”教学模式研究目标: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践行课堂有效教学理念; ■建构“导学式”语文教学范式; ■形成一批典型教学案例;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促进师生教■促进师生教与学素养与品质发展 E、课题研究内容。根据目标,到底做什么事?比目标(方案)更具体、明确(不一定一一对应);避免笼统、模糊。 如:依据前例目标确定: ■理性研究:内涵、特征、价值、原则; ■调查研究:自学、选择、导学、质疑; ■建构研究:主张、课型、流程、特点; ■策略研究:导预、导问、导法、导评; ■质态研究:资源、基础、方式、测评; ■素养研究:结构、示范、习惯、功力。 F、课题方法选择。选择方法验证假设,说明:为何用此方法,怎样具体运用;一个课题往往多种方法并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