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气候概况

河北省气候概况

河北省气候概况
河北省气候概况

河北省气候、河流概况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省内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

本省光能资源丰富,全省年总辐射量为4854-5981兆焦/平方米,其分布趋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长城以北及西部山区年总辐射在5200兆焦/平方米以上,其中冀西北及冀北高原(坝上)为5600-5981兆焦/平方米,属全省总辐射最多地区,康保年总量达5981.2兆焦/平方米,为全省之最;平原地区年总辐射一般为5000-5400兆焦/平方米;中间地带仅有5000兆焦/平方米左右,其中新城、容城一带不足4900兆焦/平方米,为全省最低值区;平原东部南皮、沧州、泊头一带在5300兆焦/平方米以上,系平原地区的高值区;沿海地区除乐亭少于5000兆焦/平方米外,其余在5100-5300兆焦/平方米。

本省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冀北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4℃,以御道口最低,为-0.3℃;中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至12℃以上,以峰峰为最高,达14℃。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甚为悬殊。全省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长城以南都在40℃以上,保定曾出现过43.3℃(1955年7月23、24日)的高温;南部平原气温超过35℃的酷热日达18-25天;中部平原及南太行山区为10-18天;唐山地区沿海及北部山区只有1-4天;冀北高原不见酷热天气。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在冀北高原,达-30℃以下,御道口曾出现过-42.9℃(1957年1月12日)的低温。

本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50-770毫米。年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省有两个少雨区:一为冀北高原,是河北省最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二为新乐、藁城、宁晋一带,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全省的两个多雨中心一为燕山南麓,年降水量达700-770毫米;二为紫荆关、涞水一带,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全省年内降水时段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变率大,强度也大,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省年降水总量的65-75%,一些地区夏季降水往往集中于几次暴雨;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的2%左右;秋季稍多于春季,分别占15%和10%左右。河北省是全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多雨年和少雨年降水量有时相差15-20倍之多,一般也有4-5倍,致使境内经常出现旱涝灾害。

本省年均日照时数在2400-3077小时之间,全省范围均属日照条件较好地区。冀北山区及北部山区和渤海沿岸,是稳定的多日照区,年日照时数为2800-3070小时;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中北部地区次之,年日

照时数为2700-2900小时;山麓平原、低平原及太行山南部最少,为2400-2700小时。日照时数季节分配: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冬季略多于秋季,这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冀北高原为河北省热量最低地区,年平均气温-0.3-4℃,≥0℃积温为2100-2800℃,无霜冻期80-110天;长城以北的山地和盆地年平均气温4-10℃,≥0℃积温2800-4200℃,无霜冻期110-170天;长城以南至滹沱河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0-12℃,≥0℃积温4200-4800℃,无霜冻期170-190天;滹沱河以南及太行山南部低山丘陵地区,为河北省热量条件最好地区,年平均气温12℃以上,≥0℃积温4800-5200℃,无霜冻期190-205天。河北省热量按地带划分,大致是冀北高原为一年一熟低温作物区,冀北高原以南至长城以北,为一年一熟中温作物区,长城以南至滹沱河以北为二年三熟作物区,南部为一年二熟作物区。 本省风力资源丰富,冀北高原及渤海海岸年平均风速4-5米/秒,为风速最大区域;其它地区年平均风速2-4米/秒;季节风力分布以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

河北省自古以来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旱、涝、大风、冰雹、暴雨、连阴雨、高温、干热风、霜冻、低温冻害及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以上气象灾害每年均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出现,其中以旱涝为甚。旱灾以春旱最多,有"十年九旱"之说,且范围广、影响大、灾情重,局地旱情严重时人畜饮水亦困难。涝灾多发生在某一区域,但大范围水涝亦不乏其例,如1963年的洪涝,使河北平原一片汪洋。其它如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史料及近代亦多有记载。气象灾害每年给河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90年代后平均每年达上百亿元,且呈逐年增加趋势,1996年的洪涝灾害更使全省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456.3亿元。

河北省境内河流,多发源于山西高原和太行山、燕山山地,流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0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5亿立方米。河北省主要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

*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是河北省最大的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7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河北省14万平方公里。海河水系中还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白洋淀。

*滦河水系

滦河水系是流经河北省的第二大水系,滦河是河北省国家级旅游城市承德和全省重要工业基地唐山的母亲河。水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0.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在河北省4.58万平方公里。

河北省的河流,按照河川径流循环形式,可分为直接入海的外流河及不与海洋沟通的内陆河两大系统。海河、滦河、辽河属外流河,安固里河、黑水河等属内陆河。

滦河(包括河北沿海诸小河)地处我省东北部,我省境内流域面积4587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4%。滦河水系,支流繁多,较大的有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瀑河、青龙河等。支流大多分布在干流的左岸,形成不对称水系。河北沿海有石河、洋河、陡河等,河流短小,流域面积不大。

海河流域由潮白蓟运、北运、永定、大清、子牙、南运河等六大水系组成,我省境内流域面积125754km2,占总面积的67.0%。六大水系由北至南呈扇形分布,各水系汇集于天津附近后流入渤海。

潮白蓟运河主要由西支潮白河和东支蓟运河组成。潮白河又分潮河与白河两支,下游注入永定新河。蓟运河上游分泃河和州河两支,至九王庄汇合后于北塘入海。

北运河上叫温榆河,至通县始称北运河,往下至屈家店汇入永定河。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内蒙,流经河北及京、津三省、市,流域面积较大。上游有桑干河、洋河两支流。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洋河发源于内蒙兴和县,两支流于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合后,入官厅水库。下游1970年开挖永定新河,遇有大洪水,除由北运河分泄约20%流量外,其它均由永定新河入海。

大清河位于我省中部,分南北两支:北支由小清河、琉璃河、拒马河、易水河等组成;南支有磁、沙、唐、界、府、漕、瀑等河组成。南北两支汇入东淀后与子牙河相汇,以下经独流减河和海河分别入海。

子牙河由滹沱河、滏阳河两支流组成,在献县汇后称为子牙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境内,滏阳河则多发源于本省境内且支流繁多。各支流在大陆泽、宁晋泊汇集,经艾辛庄枢纽闸调节分别沿滏阳新河与滏阳河下泄,至献县与滹沱河汇合后又分为两支,一支沿子牙河入海河,一支沿子牙新河直接入海。

南运河位于我省东南,有漳河与卫河两支。漳河又分清漳河与浊漳河,皆发源于山西境内。卫河由峪河、沦河、淇河、安阳河等十多条支流组成。漳卫两河在馆陶徐万仓村相汇后称卫运河,临清以下称南运河,到四女寺枢纽又有漳卫新河分洪入海。四女寺以下的南运河还有捷地减河、马厂减河分洪入海,九宣闸以下南运河行洪能力甚微。

辽河支流的阴河、西路嘎河、老哈河及辽东沿海的大凌河发源于我省,由我省东北部分别流入内蒙及辽宁,我省境内面积4413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为我省最小的外流河水系。

内陆河位于我省坝上高原,流域面积1165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内陆河多为短小河流,皆汇注当地淖泊。水系内湖淖星罗棋布,湖盆宽浅,其中以安固里淖和察汗水淖为最大,面积均在50km2左右。

河北省概况

河北矿产资源 河北省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78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大理石、天然油石等45种,占已探明储量的63.4%。这些资源分布广泛,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 河北省有许多优势经济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除能源外,主要有铁矿、石灰岩、黄金、玻璃石英砂岩等。河北省是全国重点产金省份,是全国六大金矿集中分布区之一。河北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沿海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河北省发展以矿产为原料的开发、加工、贮运等产业以及进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在全省11个市均有分布,其中冀东和邯邢地区就分布了20多种矿产,各类矿产地占产地总数的63%,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山区,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区。这种矿产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为河北省生产力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藏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河北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已探明储量170亿吨,保有储量156亿吨,居全国第十二位。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无烟煤到褐煤都有,炼焦用煤在全国名列第六位。河北省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冀中、大港和冀东油田。累计石油探明储量1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气地质储量约420亿立方米。水力、地热、风能等其他能源资源,也有不同程度的开发。 金属矿产:河北省铁矿资源丰富,1999年度保有储量,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2位,特别是冀东地区铁矿是我国三大铁矿产地之一。承德地区的钒钛磁铁矿中,伴生有较丰富的钒、钛资源,其中钒矿(V2O5),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钛矿(TiO2)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有色金属矿产相对不足,但是近几年来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有较大突破,如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钼矿居全国第5位;贵金属矿产中,金银已探明的储量不算丰富,金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但是黄金产量居全国前列,银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1位。非金属矿产:河北省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种类多、品种全。如石灰岩资源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熔剂灰岩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电石灰岩居第3位,制碱灰岩居全国第4位,水泥灰岩居全国第4位。矿石质量较好,优质矿石在保有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玻璃石英砂岩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4位,以一、二级品为主。石膏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0位,其中,隆尧县双碑石膏矿,为特大型石膏矿床。沸石矿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熔剂白云岩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矿石质量较好,特级和一级优质矿石,占总量的90%以上;大理石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主要有汉白玉、雪花白、桃红和孔雀绿等;花岗石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以燕北青、红花石最佳。此外,耐火粘土、菱镁矿、膨润土、兰晶石、硅线石、石棉、蛭石等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河北省主要矿产资源及在全国位次

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发生雷击灾害事故,诸如电子信息系统遭到破坏、通讯中断、建筑物被毁、甚至危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此,仅从雷电的形成、雷击灾害的形成以及如何防御雷击灾害等方面作如下简析,用以提醒人们不可小视雷电危害,利用科学知识防御雷击灾害,将雷击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2、雷击灾害的形成 云内和云与云之间的放电,叫云间闪电或云闪,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叫云地闪电或地闪。云闪因其不能到达地面,一般不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地闪。地闪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在其泄放通道上造成的危害即雷击灾害。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直接打在建筑物、构筑物及人畜身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毁坏和伤亡,称之为“直击雷”;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在其泄放通道周围产生电磁感应向外传播或直接通过导体传导,导致在影响范围内的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和电气装置,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而毁坏,称之为“雷击电磁脉冲”。我国是雷击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会因雷击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雷击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尤为重要。 3、雷电活动规律及雷击的选择 3.1我国年平均雷电日数按地理环境的分布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山地多于平原; d、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土壤导电性较差的地区雷电活动较弱。 3.2雷击与地质条件的关系

河北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河北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篇一:XX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 XX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百万考生落泪,谢谢全国统考! 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百万考生落泪,谢谢全国统考!谢谢给所有考生一次公平的竞争! XX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政策解读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 ◆文理统科 ◆语文提高到180分,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进行统考 应对策略 ◆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

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极其重视阅读,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让孩子每年有300万字的阅读量。◆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语文能力在高考中凸显重要性 高考改革后, 【外语】 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数学】 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有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 【语文】 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其他科目是减负的趋势,而语文的难度加大,是因为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语文表面上是语言,实质上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其难度在于答案的不确定,因此无论环境怎样改变,未来语文的分量都不可能减弱。” 加分政策 不必再为高考加分项东奔西跑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这次取消了历年高考加分项目中占%的5类加分项目。

广西气候概况及气象灾害特点简介

广西气候概况及气象灾害特点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的气候特点。 一、广西主要气候特点 (一)热量丰富,日照适中 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大部地区在20.0℃以上。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广西各地≥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是全国积温最高的省区之一。丰富多样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和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广西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

桂林、临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灾害频繁,旱涝突出 广西气象灾害相当频繁,经常受到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大风、冰雹、雷暴和热带气旋的危害,其中以旱涝最突出。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划分,广西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危害广西的旱灾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干旱发生频率的地域差异较大,春旱以桂西地区居多,而秋旱多出现在桂东地区。全广西大范围的春旱大约4~5年一遇,但百色、崇左两市、防城港市北部、北海和南宁两市南部、河池市西部等地发生春旱的频率达70~90%。全广西大范围的秋旱大约2~3年一遇,但桂东北大部、桂中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等地发生秋旱的频率达70~90%。 广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每当汛期,强降水天气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冲毁、淹没农作物、道路、街道、房屋,冲毁水库、桥梁、电站等设施,引发山体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广西洪涝发生频率大的地区有两类:一是降水量多、暴雨多的地区,例如柳州市北部、桂林市中部、沿海地区和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陈家宏,童雪芳,谷山强,李晓岚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 摘 要: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 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 推荐的表达形式回归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性最好,其结果与IEEE 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符合,与我国当前规程中推荐的曲线有交叉,小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高出规程值20%,大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略小,与高压架空输电线实际雷击绕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相符合。关键词:雷电流幅值;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累积概率;雷电监测;雷电流分布中图分类号:TM8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520(2008)0921893205 基金资助项目:2006国网公司科研项目(13070052512353)。 Project Supported by 2006Scientific Item of State Electric Grid (1307005251235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Measured by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C H EN Jia 2hong ,TON G Xue 2fang ,GU Shan 2qiang ,L I Xiao 2lan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 ute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o satisfy the application demands of vast lightning current parameters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adopted by IEEE working group and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regula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in some typical areas based on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s data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expression format adopted by IEEE is better for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gotten f rom lightning loca 2tion system than that adopted by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regul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stical curves ac 2cord with that recommended by IEEE ,in two sides of the crossing point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values at smal 2ler currents are 20%higher than the latter ,and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values at higher currents are somewhat smaller than the latter ,which is accordant with that the actual shielding failure rates of high voltage overhead trans 2mission lines are higher than design values. K ey w ords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statistic ;cumulative probability ;lightning de 2tection ;lightning current distribution 0 引 言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一直是国内外防雷界非常重视的雷电参数之一,在绕击和反击防雷计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外使用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式不同。国内在近30多年中对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式进行过3次修改,目前使用的是电力行业规程《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21997)[1]中推荐的表达式lg P I =-I /88,它是依据新杭线1962~1987年的磁钢棒检测结果,用97个雷击塔顶负极性雷电流幅值数据回归得到的[2]。国际上,Anderson 2Erikson 、Popolansky 、Sar 2gent 等人先后对全球各地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进行了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表达式[3],IEEE 工作组于2005年对全球雷电参数研究 进行回顾和总结,仍然推荐Anderson 依据Berger 等人的实测数据提出的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的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式[4,5]。日本为了监测雷电流参数,1994~1997年在60个1000kV 降压至500kV 运行的双回路输电线路杆塔塔顶安装215m 长的引雷针[6],研究出自己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雷电定位系统是一套全自动、大面积、高精度、实时雷电监测系统,采用遥测法依据M.A.Uman 提出的地闪回击场模型得到雷电流幅值数据。本文通过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多年监测资料对全国部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得到一些典型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并将其与现行电力行业标准中推荐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曲线进行了比较。 1 对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的再认识 在我国线路防雷历史上,对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进行的3次修订如表1[7]。 ? 3981? 第34卷第9期 2008年 9月 高 电 压 技 术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Vol.34No.9 Sep. 2008

1广广西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西

广西的竹子及制浆造纸 1广西的气候和自然条件 广西地处北回归线、北纬25°以南,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17.9~22.6℃,≥10℃的活动积温5657.7~8159.1℃,降雨量1300~2800mm。年平均无霜期在320d以上,非常适合于竹子的生长,尤其是丛生竹林。?? 竹子属单子叶禾本科多年生植物,常见自生成林于亚热带地区。长江流域至黄河流域为散生竹区。北回归线附近的云南、广西、四川、福建、广东等地区为丛生竹区。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 竹子一旦造林成功,在几十年内可年年择伐,永续利用,青山常在;竹子形态端直挺拔,茎秆秀丽,枝叶婆娑,四季常绿;地下根系发达,相互交织,在山坡、台地、河堤、江滩、湖岸有很好的固结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广西现有竹林面积4.7万多公顷(70多万亩),竹材总蓄积量470多万吨,每年可供造纸用竹材100万吨以上。实际造纸用竹不到资源可供量的10%。 2广西用于制浆造纸的竹材品种 广西柳江造纸厂近二十几年来大量用于制浆造纸的竹材是2年生或3年生的原竹。品种多为黄竹、丹竹、苦竹、篙竹、金竹、吊丝竹、箭竹、毛竹尾、云香竹、茨竹等。?? 上述竹材大部分为野生,有一部分为人工栽培。合理的栽培管理应该是:竹林的栽植→科学管理→抚砍结合→丰产成林→连续生产。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同,每亩产量相差很大。人工种植的竹林每亩约60株,每年施化肥10~20kg,可产竹子600~2300kg。这些竹材一般高为6m以上,收割后将竹子砍成约3m长,打成捆以便搬运。这时竹子含水分大约在40%以上。容积比重一般在550~731kg/m3,自然堆积密度为214~299kg/m3。?? 竹材的砍伐和储存工作有季节性,一般从先年的10月至第2年的5月,伐龄为2~3年。不要砍伐半年以下的未成熟竹,这对于竹林的再生和防止竹材的霉烂变质都极为重要。?? 竹材的堆放期及引起蛀虫对制浆造纸工厂的影响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从实践中得知:竹子在堆放的头两个月中,损失抽提物含量约50%;在堆放12个月之后,抽提物的损失达75%。堆放第1个月后,浆的强度有所减少,裂断长下降约8%,耐破因子下降30%,撕裂因子下降23%,耐折度下降50%。从堆放的第1个月后直至第7个月,浆的强度水平几乎不变。堆放期超过7个月之后,撕裂因子和耐折度大大地下降。在堆放12个月以后,撕裂因子从176下降到110,耐折度从696次下降至67次。当竹材开始腐烂时,撕裂因子和耐折度受到严重损失,分别下降到67和11次。 ??这就提醒我们如何去控制质量系统和尽可能地减少竹子在采集、运输和堆存期间的损失。 3广西竹材的纤维特性及化学成分 竹类原料的纤维形态在各种、属之间差别不太大。竹类原料的细胞主要有6种:①纤维细胞;②薄壁细胞;

河北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河北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清代皇家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皇家游猎场—木兰围场,最大帝王墓葬群清东陵。国家重点文物丰富,有沧州铁狮子、定州塔、赵州石桥、正定府大菩萨等。自然景观:北戴河、南戴河的天然海滨风光,辽阔壮美的坝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涞水野三坡,险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 石家庄市地处广袤辽阔的华北平原中南部,位于东经114°29′,北纬38°04′,北靠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东临渤海和华北油田,西依巍巍太行山脉并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毗邻,古称“京畿之地”,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多东北风,夏季炎热干燥,多东南风,春秋温和。石家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苍岩山、西柏坡-天桂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世界桥梁鼻祖赵州桥为代表的1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岳寨;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列的南三条,新华商贸城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景点。目前已形成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文化旅游、新都市旅游四大系列旅游特色产品,全市现有对外开放且具规模的景区(点)5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6处,国家3A级景区3处,国家2A级景区2处。近年来,围绕“红、绿、古、新”四大系列旅游特色产品,我市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者来到石家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更加舒适和方便。,全市现有星级(饭店)宾馆4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17家),各酒店、餐馆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菜系,娱乐、健身设施遍布市区。 唐山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南滨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可进出性很强。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品位独特,人文景观文化积淀深厚。唐山北部山区有明长城221公里,东接山海关、老龙头,西接慕田峪、八达岭,有名关险隘29处,敌楼603座,烽火台82个。水下长城、大理石长城、72券楼、监狱楼、水门、长城砖窑、养马圈、屯兵营等皆为长城沿线独秀,代表了明长城历史文化的精华。长城沿线已有清东陵、景忠山、鹫峰山、汤泉、潘家口、大黑汀、青山关、灵山、白羊峪等一系列旅游景区。清东陵始建于康熙二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2000年11月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陵区埋葬着5个皇帝、15个皇后、137个妃子、4个公主。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庞大的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牌坊,最长的神路。位于迁西县境内的景忠山,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曾被清康熙皇帝御题“灵山秀色”、“天下名山”。唐山拥有山、海、林、岛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唐山有196.5公里海岸线,海滨风光秀丽,尤其是菩提岛、月坨岛、打网岗三个近海岛屿,正在开发建设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旅游区,成为华北地区特色旅游靓点。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221公里。沧州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河北省确定的“两环” (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也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沧州全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干燥度1.2-1.5,大陆度63.8-66.0,大陆性气候很显著。本区的气候概况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沧州的旅游景点:千年铁狮镇海吼古贝壳堤青云观沧州盐山-千童祠等。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淦阳河上,是晋冀鲁豫四省接壤的腹地。邯郸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秋、春两季短,冬、夏两季长。邯郸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错;并有沁河、渚河、输元河流经市区(皆属滏阳河支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景观:黄梁梦吕仙祠、永年君臣上寿石刻、学步桥、磁州窑、古邺城、兰陵王墓、天子冢、响堂山石窟、磁山古文化遗址等。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_刘佼

第33卷 第4期气象与环境科学 V o.l 33N o .42010年11月 M eteo ro l og ical and Env iron m enta l Sc i ences N ov .2010 收稿日期:2010-06-25;修订日期:2010-10-29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14)资助 作者简介:刘佼(1985-),女,新疆哈密人,硕士,主要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研究.E -m ai :l w enw en li u jiao @https://www.doczj.com/doc/d410659072.html,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刘 佼1,2 ,肖稳安1,2 ,陈红兵 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3.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 摘 要: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5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6资料,对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11a 雷电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每年的6-8月为雷灾的高发期。我国雷灾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华东沿海地区。全国雷灾涉及行业最为严重的是电力业。近年来因雷电导致的建筑物损害、供电故障、火灾爆炸事故次数之间的整体比例为9B 5B 3,建筑物损害的事故发生最多,但火灾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最大。我国近年来所发生雷灾中因雷电致死致伤的人员比例为1B 1。利用上述统计分析结果,运用灰色关联法,预测2009-2012年间我国雷灾直接经济损失年均40591153万元。 关键词:雷灾;雷灾经济损失;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P429;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48(2010)04-0021-06 引 言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古今中外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不 计其数。因此,监测大气中雷电现象,认识大气中雷电活动的规律,深入分析雷电造成的灾害对预测雷电灾害和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近十几年来,很多专业人士对雷电及其雷电灾害和雷电防护作了大量的研究,马明等 [2] 在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和星载闪电探测数据 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的特征, 进而更好地揭示了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易燕明等 [3]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雷电灾害对国民 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基本特征,指出雷电灾害已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雷灾也不断衍生出新的特点。本文从近11a 来我国雷灾变化的时空特征、行业分布特征、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1-4年雷灾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预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来源和处理 本文雷灾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5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6[4] 。雷电灾害汇编记录了全国各省市雷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灾发生地类型以及涉及直接经济损失的行业、设备(设备损失件数)、供电故障、火灾爆炸、建筑物损害、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各方面情况。 依据上述雷灾资料的分类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省份包括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行业部门分为通信业、电力业、广电、石油化工及矿业部门、制造业、仓储业、旅游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经济保险业、政府部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设备损害包括家电损害、电力电子系统设备损害、电力电子系统以外的设备损害;雷电灾害按发生地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雷灾经济损失以万元为统计单位。 由于统计时有个别记录信息缺失,并对不规范记录作了剔除处理,因此本文得到的结果也是1998-2008年全国雷灾的不完全统计结果。

雷电形成的原理

雷电形成的原理 大气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电离层以下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电现象和它们的产生与相互作用过程的规律及应用。远古人类对雷电现象充满恐惧,18世纪中叶(1752 年6月)美国B.富兰克林的第一次风筝探测雷电试验以后,雷电的本质逐渐被人类认识,20世纪20~30年代以后,人们逐步对云中起电,闪电和雷的物理特性、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产生了大气电学。大气电学有两大主要部分:晴天电学和扰动天气电学。晴天电学主要研究晴天大气电场、大气电导率、地空电流和全球大气电平衡等;扰动天气电学主要研究雷雨云电结构和起电机制、雷与闪电过程、尖端放电过程与避雷方法等。人工影响雷电在目前只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随着大气电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最终将会实现人工影响和控制雷电。在当今,大气电学对人民生活和对电力、电信、建筑、航空等部门都有重要意义。 i)大气电场把地表面视为下极板、电离层导电层视为上极板,组成巨大球形电容器,两极板中间的大气基本不含电荷,上极板导电层含有正电荷,下极板的地表面含负电荷,这巨大电容器中间的电场称大气电场。规定大气电场方向从低电位的地面朝上(与物理学静电学规定相反)。尽管雷雨云移到某处时,雷雨云底部与相对应下垫面间的电场方向是向下的,但对全球而言,雷雨云区所占比例很小(约1%),故总体大气电场的方向是朝上的。晴天电场常被看作正常大气电场,其场强随纬度增大而增强、随离地面高度而变小,全球平均看,陆区地表面附近电场强度为120伏/米左右,海面上则约为130伏/米。在工业区污染严重、气溶胶粒子多的地方,晴天电场强度可达300~400伏/ 米。晴天电场场强随高度减弱是很强烈的,在10公里高度处的值仅为地面值的3%即约4伏/米。晴天电场强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陆面在地方时04-06时和12-16时出现极小值,07─10时和19─21时为极大值;一年之中,冬季为极大值、夏季为极小值。在海面和两极地区,在世界时19时出现极大值,04时左右为极小值,这些地区大气电场年变化不明显。 ii)大气电导率和离子迁移率 大气不仅含中性分子和原子,还含有一些离子,这些离子分为轻离子(由几个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带一个正电荷或负电荷,直径约千分之一微米)和重离子(荷电的气溶胶粒子,常带一个正电荷或负电荷,比轻离子大成千上万倍)。描述大气离子在电场中移动快慢的参数称迁移率,由于大气离子基本上都只带一个单位电荷,所以在同样的电场强度的电场中,轻离子的迁移率要比重离子的大得多。例如在场强为1伏/厘米的电场中,大气轻离子移动速率为115厘米/秒,而重离子的移动速率只是这个数的几百分之一。 大气电学中,把正比于大气离子浓度和迁移率乘积的参数称为大气导电率λ,λ随高度按指数律增加,这与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大气导电率比铜的电导率640000/欧姆·厘米要小得多,大气的导电性是很弱的。当用J记大气电流密度,用E 代表大气电场强度,则有关系式J=λE成立。其中J是不随高度变化的。 iii)地空电流在晴天大气电场作用下,大气中的正离子向下运动、负离子向上运动,如此形成的微弱电流称地空电流。这电流是比较稳恒的,不随高度变化,把这个微弱电流与地球表面积相乘,便得到全球地空电流的总电流强度为1800安培,如果只存在晴天地空电流,那么在1800安培电流放电的情况下,只需要几分钟,便可使地表面这个巨大“电容器” 下极板的负电荷全部中和而使其电荷消失。因此,必定存在与晴天地空电流相反方向的补偿电流,把地表面的正离子输向大气(向地面输入负离子),以维持晴天大气电场基本不变,这就是闪电电流和尖端放电电流等。雷雨云电结构模式没有雷雨云便没有雷电,因此对雷雨云的探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类通过施放大量探测气球,获得了较丰富的资料,总结出最早的雷雨云电结构模式如图所示:存在两个主电荷中心,云底

广西农业概况

广西农业概况 2007年06月20日 一、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广西在区域上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1.山地山地是广西主要的土地资源类型。1995年末统计,海拔在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为93 2.5万公顷,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9.4%(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占2 3.5%;400米~800米的低山占15.9%)。广西山地以山高、坡陡(坡度30°~40°)、切割深、光照少为特征,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北和西部;在土地利用上,以林、牧业为主,是广西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基地和牧草地,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大。 2.丘陵地丘陵地海拔为200米~400米,面积为684万公顷,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8.9%,是仅次于中低山以外的主要山地资源类型。其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地边缘及主干河流两侧;以桂东南、桂南、桂中一带较为集中。这类土地与中低山地相比,有坡度缓(坡度5°~25°)、土层厚、谷地宽、光照条件好、人类活动频繁等特点;在利用上多宜性较突出,诸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尤以林地、旱坡草地为主,土地利用上有较大潜力。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缺水,土壤较贫瘠,生态脆弱,如利用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易恢复。 3.石山广西是中国主要的岩溶发育区,石山分布面积为435.4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4%是广西比较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中、桂西南、桂东北及桂西北局部地区。石山山地以山高、坡陡、植被少、土层稀薄、蓄水性差为显著特征,素有“九石一土”之说,是人类生活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目前广西606万贫困人口,136万特困人口中的大部分就分布在这一类山地中。在土地利用上,以灌杂术和旱地为主,旱、涝频繁,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4.台地台地海拔在200米以下,面积为149.1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主要分布于桂南、桂中、桂西南、桂东南一带。该类土地一般地面平坦、起伏和缓、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人类劳动、生活的主要区域,条件仅次于平原土地类型;在土地利用上以农业为主,是广西旱作农业、经济作物、果木林的主要种植区。但由于其地势相对平原较高,往往因水源缺乏致使土地利用不够充分。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域内,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简直不能更牛逼 雷电法术实测效果全解析

简直不能更?逼 雷电法术实测效果全解析 对于部落冲突中的雷电法术,相信很多?伙伴都很熟悉。但是你了解雷电法术每次攻击的落点么??前有外国?友就测试分析了雷电法术打击时的规律,?起来看看吧。 【原创作者:贴吧 伊林可爱宝?】 今天下午看到?领在讨论雷电法术问题,?开始只是觉得不都是随机看?品闪下去罢了,不过?领测试很多次后说每个顺序放的雷电法术都是有固定形状的。 于是,好奇的楼主还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发现真的太nb了! 正巧居然发现twitter官?也转发了?个雷电法术解析 视频 ,那么楼主正好可以借着视频给?家截图看看了 第?种:倒S型(楼主??取的) 第?个 药?

放的是雷电法术的话,那么必定出现倒s形状的落地 伤害 Ps:部落?领在测试后说把援兵对准4351中间的话,?个闪电就可以可以闪掉6级 法师 ,我也测试了?下的确 第?种:P型 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到第?种雷电法术从中?(那坨?头)放下去后,中?并不是重点的攻击?标,并且左上完全没有多?伤害。 相反,右下成为了攻击的重点。 PS:楼楼??6级法师援兵做了测试,把雷(4级)放在援兵左上?点点可以闪掉法师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在闪?上,效果?瞄准中?放好很多(以世界第?5654?油为例?〔躺枪〕,?第?种闪电闪了364?,第?种闪了366?,?共732?,?瞄准中??共只偷了667?) 可以,放在援兵偏右?点点的下?就可以了

第三种:倒V型 第三放的雷是5种??伤害最?的?个,以中??头放雷的话,有3个落点在中?,杀援再好不过了 Ps:以6级法师为例,4级雷电药?放在援兵左下??点点点(最?放?后就1-2毫?)可以闪掉法师。以世界第?5760?为例?,第三雷最?可以闪掉475?! 第四种:A型 ,通过截图可以看出,第4放的雷也属于紧密的类型,通过截图12345可以看出,以?头为中?放闪电的话会侧重攻击左下和原点的建筑,所以第四类闪电放?标右边?点点会加?伤害值 Ps:以6级法师4级雷为例?,放法师右边?点可以闪掉法师。以世界第?5834?油为例,第四放的闪电最?可以闪掉411? 第五种:M型 通过截图可以看出,以?头为落点,落雷主要在右边与右下区域,所以第五次放的雷电药?靠?标正左放可以加?伤害

河北省2015年度气候公报

河北省气候影响评价公报 2015年 河北省气象局

根据《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第20条规定:“省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省气候资源的综合调查、区划工作,组织进行气候监测、分析、评价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用。适时发布全省的气候状况公报。”现将河北省2015年气候状况予以公告。

目录CONTENTS 摘要 (i) 基本气候概况 (1) 1. 气温 (1) 2. 降水 (2) 3. 日照 (4)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7) 1. 雾霾 (7) 2. 干旱 (9) 3. 暴雨 (10) 4. 极端降雪 (11) 5. 寒潮降温 (12) 6. 阴雨寡照 (14) 7. 高温 (17) 8. 大风冰雹 (18) 9. 沙尘 (20) 气候影响评估 (22) 1. 气候与水资源 (22) 2. 气候与农业 (25) 3. 气候与林业 (27) 4. 气候与畜牧业 (27) 5. 气候与海洋灾害 (28)

6 气候与盐业 (29) 7. 气候与交通 (29) 8. 气候与空气质量 (29) 9. 气候与人体健康 (31) 指标说明 (34) 2015年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气候事件概述 (37)

摘要 2015年(2015年1月~12月),河北省气候年景总体偏好: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气象灾害普遍偏少,但局地灾情重。 2015年,河北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省年平均气温12.6℃,较常年偏高0.8℃。冬季气温显著偏高,为2008年以来最暖冬季;春季气温偏高;夏、秋季接近常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06.0毫米,接近常年,较2014年偏多近3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偏少,部分地区突破历史极小值,致使我省出现大范围气象干旱;春、秋季降水显著偏多,超过30%的区域秋季降水异常偏多;冬季接近常年。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2319.1小时,属偏少年份。秋季日照显著偏少;冬、春、夏季接近常年。 2015年,河北省气象灾害特点为:雾霾天气多于常年,重雾霾偏少。冬、秋季雾霾偏多,春、夏季偏少。阶段性气象干旱严重,夏旱影响较大。高温日数偏少,7月13日出现极端高温事件,21个县(市)达到或突破40℃。暴雨日数显著偏少,局地出现强降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降雪日数接近常年,为近5年最多,11月降雪异常偏多。寒潮、风雹、沙尘过程偏少。连阴雨天气多于常年,秋季异常偏多,秋末阴雨寡照历史罕见。总体而言,2015年河北省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低于近10年平均水平,损失程度属于“中等偏轻”年份。

雷电灾害调查报告

XX镇雷击事件调查报告 2012年9月13日,XX镇政府办公大楼出现雷电灾害。我局接到报告后,于9月14日派出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 一、现场调查情况 据反映,9月13日下午出现雷雨天气,约15时10分,一声响雷后,发现办公楼大量用电设备被雷击打坏,包括Moden、路由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一台,电源开关一处,电视机数台。顶层一宿舍天花板混凝土剥落。无人身伤害事故。 现场可见到,顶层宿舍正对楼顶避雷高针底部的天花板,出现一个约20cm×20cm的大洞,裸露出楼板钢筋。该办公楼天面安装有两支避雷高针作防直击雷设施,避雷针接地电阻 6.8欧姆。电源线路未见安装电源避雷器。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共用线槽敷设。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天花板混凝土剥落,是因为底座固定避雷针的钢筋与楼面钢筋没有良好的电气连接,直击雷在该避雷针接闪时,强大的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底座钢筋,底座钢筋和板筋间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炸烂该处的混凝土,致使该处出现孔洞。 2、电脑等电器设备被雷击打坏,是因为发生雷电接闪时,闪电电磁效应在导线上感生高电压。其高电压远远超过电器设备的耐压能力,将电器打坏。

三、整改措施 1、将楼顶避雷针改为避雷带,可减少雷电在该处接闪的概率。同时,避雷带多点接地,可分散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降低雷击对建筑物的危害。 2、在电源线路进入建筑物处,安装第一级电源避雷器,在各楼层安装第二级电源避雷器,需要重点保护的设备前端安装第三级电源避雷器。信号线进出建筑物处安装信号避雷器,可有效减少雷电流对电器设备的冲击。 3、将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分开布线,分别用金属槽进行屏蔽,金属槽良好接地,减少闪电电磁效应在导体线路上感生的高电压。 4、形成良好的防雷安全意识和习惯。家用电气设备没有使用时,要及时拔下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在雷电临近时,停止使用非必须使用的办公设备,及时拔下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切断办公设备与外界的导线连接。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广西林业概况

广西林业概况 我区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业有资源、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 我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林木生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十分适宜培育森林资源特别是发展速丰林和经济林。全区林地面积2.26亿亩,占国土面积的63.5%,是农业用地的近3倍,居全国第五位。集体林地面积2.1亿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内蒙古和云南。 全区有维管束植物8354种,居全国第三位;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84种,是全国野生动物较多的省区之一。全区有1000多种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栽培的珍贵树种达100多种,能开发出不少大产业。 近年来,我区林业发展势头较好,许多关键指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面积1.95亿亩,居全国第六位,其中人工林总面积接近8000万亩、速丰林总面积3000万亩、经济林总面积35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57.7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的近3倍,居全国第四位。活立木总蓄积量5.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森林生态功能年总价值838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商品材采伐限额1313万立

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将达3681万立方米,占全国1/7强,居全国第一位,我区将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地位。 全区已建成林业自然保护区63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2处,自治区级41处,保护区总面积为141.2万公顷,保护着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黑冠长臂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兰花等植物资源、生态群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