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初步设计批复

公路初步设计批复

公路初步设计批复
公路初步设计批复

公路初步设计批复

【篇一:公路工程设计审批】

公路工程设计审批

一、行政许可的内容

(一)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批: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2、设计变更。

二、行政许可的依据

(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国务院令第279号)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

查批准的,不得使用。

(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0年(国务院令第293号)第二十六条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编制施工图设计

文件,应当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并

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第二十八条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内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权限

(一)国家立项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重大设

计变更由交通部审批。

(二)国家立项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较大设计变更

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四、行政许可的条件

(一)公路工程设计文件行政许可的条件: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有关要求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2、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定额等要求;

3、符合安全、环保、节约土地等要求。

五、行政许可的数量

无数量限制

六、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

(一)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

1、公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省级交通部门预审意见。

2、全套设计文件(具体格式及编写内容按国务院及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规定办理)。

七、申请书示范文件

《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书》

八、申请书受理机构

(一)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申请书受理机构

1、国家立项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重大设计变更审查的申请书由交通部公路局受理(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部邮编:100736 电话:)。

2、国家立项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较大设计变更审查的申请收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受理。

九、申请书受理期限

无期限限制

十、申请书递交方式

办公现场递交或信函方式递交

十一、行政许可的程序

(一)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的程序:

1、接到申请后,进行政策性审查,通过后委托咨询机构咨询;

2、咨询机构进行技术性审查(一般先进行文件审查,再经现场核实修正后提出咨询意见);

3、办理批复文件。

十二、行政许可申请审批时限

(一)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的时限;20个工作日(专家审核时间除外)

十三、行政许可的收费依据及标准

本项目不收费

十四、申请人及公众对审批结果的意见反映方式

信函、电话、其他。

十五、行政许可的监督部门及投诉渠道

审批机关及其上级机关的监察机构和法制机构。

【篇二:关于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关于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省交通运输厅:

《关于报请审查和审批延安至延川(陕晋界)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函》(陕交函〔2012〕258号)及相关资料收悉。经研究,现就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路线起自安塞县马家沟,设枢纽立交和包茂高速公路相接,向东经冯庄、姚店、甘谷驿、蒿岔峪、禹居、文安驿、延川、王家河,于刘家畔附近设特大桥跨越黄河止于黄河东岸,和山西省在建的霍州至永和高速公路相接,主线全长约116.7公里,立交连接线长约10.5公里。

二、技术标准。同意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其中起点至姚店约37.1公里路段和延川至终点约33.4公里路段,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姚店至延川约46.2公里路段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姚店立交连接线约2.8公里,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3米,青化砭立交连接线约2.8公里,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乾坤湾立交连接线约4.9公里,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该项目其余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三、路线。原则同意设计单位推荐的路线平、纵面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阶段要结合相关地形、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指标,绕避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并尽量降低工程量。路线起点要加强和拟建的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的衔接,抓紧完善马家沟枢纽立交设计工作,终点要尽快和山西省协商确定并签订接线方案及运营管理相关事宜。要预留好本项目和拟建的绥德至延川、岳口至延长高速公路的连接条件。

四、路基路面。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设计参数和一般路基采用的设计原则。主线及互通式立交匝道路面结构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 sbs改性沥青)+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 sbs 改性沥青)+12厘米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碎石下面层(atb-30)+36(3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76(78)厘米。收费广场、服务区、停车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采用26厘米

铣削钢纤维混凝土+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隧道路面采用复合式路面。

施工图设计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沿线特别是不良地质段的地质勘探工作,优化路基、桥隧等构造物布局,对存在滑坡隐患的隧道进出口

路段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要结合线位和地质勘探,合理确定路

基填方高度,优化防护和排水工程方案,加强对黄土冲沟高填方地

基的处理,确保边坡稳定。

五、桥梁、涵洞。全线共设桥梁42926米/189座(双幅,下同),

其中特大桥8578米/9座,大桥32441米/143座,中桥1647米/25座,小桥260米/12座,涵洞168道。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桥梁、涵洞设计方案。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结合地质勘探,进一步优化桥涵布置方案,合理

确定墩台尺寸、基础埋深和桩基长度,做好墩台处的防护和排水设计。

六、隧道。全线共设隧道13690米/14座(双洞,下同),其中长

隧道9947米/7座,中短隧道3743米/7座。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

的隧道布设方案。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结合地质勘探,合理确定隧道

围岩等级和衬砌参数。为绕避滑坡,原则同意夏阳山隧道采用长隧

道方案。神疙瘩山隧道围岩等级低、埋深浅,应按分离式隧道进一

步优化设计方案。

七、路线交叉。全线设马家沟(枢纽)、青化砭、姚店、甘谷驿、

文安驿、延川、乾坤湾互通式立交7处,预留岳口、延川西枢纽互

通式立交2处。全线互通式立交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立交选型和技

术指标使用基本适当。全线设分离式立交43处,通道187处,跨线

桥1处。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全线设陕晋界主线收费站1处和青化砭、姚店、甘谷驿、文安驿、延川、乾坤湾匝道收费站6处(各收费站

均含超限检测站),监控通信分中心1处(姚店,和收费站合建),

监控通信所2处(甘谷驿、文安驿,均和收费站合建),服务区2

处(延安东、延川),停车区2处(冯庄、禹居),机械化养护中

心1处(青化砭),养护工区1处(文安驿),隧道管理站1处

(甘谷驿,和收费站合建),隧道变配电房、消防泵房共15处。上

述设施占地和建筑面积暂按520亩和55458平方米控制。同步在甘

谷驿监控通信所旁建设高速交警营房1处,占地和建筑面积暂按6

亩和1000平方米控制。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省内有关规定,进

一步完善相关设计,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九、总概算。根据审查后的技术方案,暂核定该工程初步设计概算

总投资为118.26亿元,其中建安费88.09亿元。下一步要结合设计

方案的深化同步细化投资,具体数额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明确。

请据此抓紧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岳口和文安驿等路段按照和延安

市达成的初步意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案。另外,加强对全

线桥梁梁板、桩柱、隧道断面等结构物的标准化设计,提高工程质

量和管理水平。

【篇三:公路初步设计内容】

初步设计条目

第一篇总说明书

1. 地理位置图

2. 说明书

a) 概述:任务依据;设计标准;对可研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测设

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及推荐方案的确定;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城镇等;占用土地情况、新技术采用

及计算机使用情况;下一阶段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的项目;省市及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群众要求和采纳情况、需要说明的其

他事项。

b)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不良地

质路段情况及工程设计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工程地质评价;水文地

质评价;地震基本烈度采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情况;气温、

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c) 总体设计:公路区间交通分布图(立交);交通量分布状况、公

路功能、服务水平及总体设计原则的确定;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的

总体运用情况;设计路段长度的划分、衔接及其衔接前后路段的技

术指标运用及协调情况;路线起讫点和其他公路的衔接方式、近远

期方案;公路一般路段及特殊路段横断面方案的设置情况;收费公

路收费制式、方式、站点布置的论证;沿线大型桥梁、隧道、立交、大型服务区、汽车停靠站的设置位置、相互之间的间距及其和公路

总体设计的协调

情况;公路和沿线环境协调情况及环境保护对策的说明;分期修建

方案及其比选情况;各种工程结构、设施的选型及新技工材的采用、总体上是否协调配套,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及其相互设计之间的协

调处理措施;

d) 路线: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可研所定路线方案的

采用及重大变更的论证;方案布设(含比较)及方案比选的论证,

根据比较结果(附方案比较表)提出推荐方案。论证时应就方案的

提出理由、方案的工程实施条件、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

下几方面:

①地形、地物、不良地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文物及

环保等对路线方案布置和设计的影响;

②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间距、路线和桥梁、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 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最短坡长: 40m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初步设计批复批复.doc

初步设计批复批复 你单位《关于要求批复xx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初步设计的请示》(武街〔xxxx〕173号)及相关材料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xx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的初步设计。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项目名称 xx社区服务中心项目。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内容 该项目选址位于武原街道,东至双桥路,南至恒锋路,西至武原卫生中心,北至xx佳苑联排三期。用地面积5990平方米,共建造三幢建筑物,地上一幢为5层,另两幢为2层,地下局部设置泵房和水池。总建筑面积为668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575平方米,地下105平方米,并同步建设绿化、道路、停车场、市政管等市政配套设施。 三、总平面布置及单体 根据地块的特点及辅助用房的要求,该项目主入口设于地块东侧双桥路上,次入口设于南侧恒锋路上,形成右进右出的环线路。内部场地设置机动车位,南侧设非机动车位。 四、结构设计 该项目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四级,基本风压0.45KN/m2。采用预

应力桩,条形基础。采用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屋顶。墙体材料0.000以下采用MU20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外墙采用MU10烧结保温砖,内墙采用AAC砌块(局部MU10混凝土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五、公用工程 1、供电:该项目由电引入一路10KV电源,采用电缆埋地引入室外专用箱变。除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外,其余均为三级负荷。供电电压为220/380V,使用电压220V、380V,干线配电及配出支线分别采用YJV-0.6/1.0KV阻燃型铜芯电缆或BV-0.45/0.75KV型铜芯导线。 2、给排水:该项目采用市政管直接给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水表布置于室外水表井。水表后的给水支管采用PP-R管,室内生活排水管采用U-PVC管,雨水排水立管采用防紫外线的U-PVC塑料管,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 项目概算总投资3778.91万元。资金:由你单位自筹解决。 七、项目业主 xx县神舟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八、项目建设期限:18个月。 请据此抓紧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相关规定,项目实施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1、勘测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测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2、为了保证勘测质量,做好审查工作,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测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本办法。 3、本办法指出的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不包括勘测设计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测内容,不能替代勘测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本勘测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测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程序 1、初设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设计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设计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勘测验收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测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测机构、勘测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测工作量、可研批复及评估意见的执行情况、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总体设计思路、路线方案、各专业工程方案拟定及设计原则、有关附件、问题与建议等内容。设计单位测设部门的自检报告应作为勘测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审阅勘测报告、听取勘测设计单位汇报,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分组查阅勘测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可以提出专项验收申请,验收单位也可以要求组织专项验收。 8、未进行初测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初测外业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全面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勘测组织安排 1、勘测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充足,各专业外业投入人月数足够,满足设计单位投标文件承诺的工作量。 2、各专业完成的外业测量或调查工作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资料收集齐全,满足设计要求。 3、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黑洛公路(K590-K593+500)段施 工图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2008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30 日

摘要 黑洛公路是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连接了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全长740km。它的建设对完善黑龙江省内公路交通网,促进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沿边地区早日脱贫致富,促进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根据沿线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黑洛公路外业勘测资料,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完成K590—K593+500段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包括:应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软件HintCAD5.88、绘图软件AutoCAD2004、办公软件Offices2003等,对黑洛公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平面交叉及沿线设施等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并绘制出相应表格和图纸,确定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结构层厚度,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 路线设计;路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

Abstract Heiluo road is one of the key proje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connects the Heihe city and the Daxinganling city . Its design speed is 40km/h, which adopt three-stage highway design standard. The full-length is 740 km. The meaning of its construction to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is promoting along the route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bringing poverty area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soon, and promoting crosswis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group of the northea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is significan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field operation survey data, as well as along the route natural condition including geology, terrain, hydrology and the 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 which i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we can complete the K590to K593+500sectio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fully used in this design. This design uses the latitude path assistance design software HintCAD5.8, cartography software AutoCAD2004, office software Offices2003 and so on. Meantime this design also completes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which includes the highway route, the roadbed, road surface, drainage work plan cross ,the attached project and the facility along the route and so on, and draws up the corresponding graph and form. Through to designing of the 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 ensure that thickness on each Structural layer and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by the high-quality, efficient, economic and rational principles. Key words Route design,Roadbed,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某道路初步设计说明doc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黄源大桥是连接万载县双桥镇黄源村与河岭村的枢纽工程,是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重点项目。本桥位于锦江上游,河面宽约110米,测时水深约1.8米。黄源渡口南岸为河岭村,渡口北岸为黄源村,为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途径,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善交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项目的建成,将意味着撤销黄源渡口,对于解决两岸村民的生活、生产的极度不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双桥镇黄源村、河岭村与周边乡镇、乡村的联系,城乡结合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必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双桥镇黄源村的民心工程,是两岸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设计依据和规范 1. 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 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一2005) 7.黄源大桥工可批复意见 三、采用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桥面宽度:0.50米安全带+6米行车道+0.50米安全带 3.设计洪水频率:1/50 4.桥下通航等级:无 5.设计速度:20km/h 6.引道工程: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20km/h 路面: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宽度:7m 四、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条件 本场地地貌属于冲积阶地,场地较平坦。场地周围为菜地和农田。 2、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本场地区域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下部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群砂岩。 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细砂层、砾砂层、砂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描述如下: ①细砂层(Q4al):ZK4有揭露。浅黄色,含有少量泥质,饱和,松散状 态。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 ]为70kPa。揭露厚度0.8m。 ②砾砂层(Q4al):各孔均有揭露。黄色,砾卵含量占40%左右,粒径0.3~5 厘米,最大者在10厘米以上,呈亚圆状态,以石英岩为主,饱和,中密状

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上海·浦东

关于黄浦江沿岸E20单元规划一路(塘桥新路-规划三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上海富瀛滨江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报请审批黄浦江沿岸E20单元规划一路(塘桥新路-规划三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沪申富瀛发〔2018〕6号)及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工程范围及建设内容 本次实施的规划一路工程南起规划三路、北至塘桥新路,道路长约531米,规划红线宽20米。 本工程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桥梁(箱涵)工程、雨污水排管工程和绿化、照明、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相关道路附属设施等。 二、设计标准 (一)道路工程 同意本工程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 (二)结构工程 结构上道路车辆荷载等级为城-B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抗浮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1.05。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人行通道净高应满足相关规范及使用要求。 (三)雨水工程 原则同意雨水工程暴雨重现期P=5年,综合径流系数取0.5。 (四)污水工程

E20单元地块预测污水量标准为2182.3m3/d,地下水渗入量按平均日污水量的10%计,其余污水工程设计标准应按照区域污水专业规划取用。 三、工程设计 (一)道路工程 1.平面、纵断面设计 原则同意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应按照规划和相关规范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调查沿线地块出入口情况,并做好协调工作。 原则同意道路纵断面设计,应进一步与相交道路标高、沿线地块标高及出入口标高协调衔接,并满足排水要求。跨船坞通道通行净高应满足相关规范及使用要求。 2.横断面设计 原则同意规划三路-微山路段标准横断面采用:4.0米(人行道)+12.0米(车行道)+4.0米(人行道)=20.0米。微山路-塘桥新路段标准横断面采用:2.5米(人行道)+1.5米(绿化带)+12.0米(车行道)+1.5米(绿化带)+2.5米(人行道)=20.0米。 3.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同意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回弹模量≥25MPa。通道结构两侧路堤采用二灰填筑,在通道结构和道路搭接处设置搭板,控制沉降。 原则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新建车行道路面结构为:4cm AC-13C(SBS改性)+8cm AC-25C+0.6cm稀浆封层+35cm水泥稳定碎石+15cm 砾石砂。通道结构顶层路面结构为:4cm AC-13C (SBS改性)+8cm AC-25C +7cmC20 混凝土+油毛毡+防水卷材。 4.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应在规划红线内进行设计,应按相关规范并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与相关横向道路协调以保持交叉口的完整合理。应根据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1) 1.1.1 概述 (1) 1.1.2 地质资料与筑路资料 (1) 1.1.3 气象资料 (2) 1.2 设计任务和依据 (2) 1.2.1 主要设计指标 (2) 第二部分设计书 2.1 路线平面设计 (3) 2.1.1 设计原则 (3) 2.2 路线纵断面设计 (4) 2.2.1 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 (4) 2.2.2 纵断面图的绘制 (5) 2.3 路基横断面设计 (6) 2.3.1 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 (6) 2.3.2 路基横断面形状及高度确定的依据 (6) 2.3.3 路基横断面图绘制 (7) 2.3.4 处理工程 (7) 2.4 排水设计 (7) 2.4.1 路基边坡设计 (7) 2.4.2 沟渠设计 (8) 2.4.3 路面排水设计 (10) 2.5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10) 2.5.1 植物防护 (10) 2.5.2 砌石防护 (10) 2.6 挡土墙设计 (11) 2.6.1 挡土墙施工方法 (11) 毕业设计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生姓名:王琪指导教师:丁雪芬 摘要:本设计路线所在地区(公路自然区划中的Ⅳ5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属工程地质稳定区。此地区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本设计属于二级公路常规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步骤。 初步设计中,首先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然后在地形图上确定两条备选路线,分别进行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桥涵设置,最后对所定路线进行方案比选,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详细设计从确定方案中选取1.5Km进行设计,前期工作较初步设计更具体化,此外还对路基,路面,挡墙进行了详细设计,以及简单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概述 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Km,双车道,路基路面宽度按规范要求自定,其余标准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相关设计指标如下, 主要设计指标 (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2)设计速度:60km/h (3)标准轴载:Bzz-100。 (4)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项目初步设计请示.doc

项目初步设计请示 项目初步设计只是草稿并非定稿。下文我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初步设计的请示书范文,仅供参考! 项目初步设计请示一 江苏省水利厅: 靖江市横港治理工程经省水利厅《关于靖江市横港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苏水计〔20XX〕86号)批复实施。初步设计批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河道27.5千米,加固堤防10.4千米,拆建挡洪闸4座、新建挡洪闸3座、闸站1座、涵洞1座。工程于20XX 年月日开工,由于项目申报时间仓促,加之两岸地形条件复杂,单位工程小而分散,为保证实际施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需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靖江市水利局委托原初步设计单位对部分项目进行设计变更。主要变更内容如下: 一、河道工程 1、施工方案变更 初步设计采用全线挖泥船施工。因部分河段挖泥机船无法通过,先夹港~界河段(21+300~27+500)采用泥浆泵进行河道疏浚。 2、堤防变更 桩号(0+000~0+800)段堤防需结合滨江新城开发建设实施,为避免重复投资,取消河道南北两侧堤防;桩号(14+700~16+300)、(19+000~19+200)、(20+600~20+700)河道南侧及桩号(3+700~

3+900)、(14+700~14+900)、(15+300~15+500)河道北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取消堤防填筑。 二、建筑物工程 1、美人港北闸:初步设计为老闸拆建,由于老闸港西侧房屋密集,施工降水对房屋影响较大,为避免地方矛盾,闸址向南移约40米。考虑内外河道控制自如,对节制闸上游西侧需接长改造 φ50cm涵洞一座。 2、上四圩港北闸:节制闸上游东、西两侧原有φ60涵洞各一座,现状均无控制且已年久失修,新建节制闸后涵洞需接长改造。 3、二圩港北闸:节制闸上、下游东侧原有φ60涵洞各一座,现状均无控制且已年久失修,节制闸拆建后涵洞需接长改造。 4、下三圩港北闸:下游侧梅家圩门前φ80涵洞需接长至护坡外;节制闸拆建后西侧原有通村公路需恢复新建,水泥路路宽3.5m、厚15cm、长53m。 5、东天生港北闸:为避免地方矛盾,闸址向南移约150m,闸门由平面直升门改为下卧门。考虑内外河道控制自如,节制闸下游东侧增加φ80涵洞一座。 6、西天生港闸站:因"四城同创"要求,靖江市政府已要求靖江市水利局先行实施该闸站,且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因此本期工程取消该闸站建设。 7、闸站顶高程变更:原初步设计为典型设计,经对每个节制闸具体工程实施位置处进行断面复测,为衔接拟建闸室两侧道路,闸

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路面说明

5.6路面设计 5.6.1设计依据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微表处和稀将封层技术指南》 JTG/TF40-02-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JG/T188-201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 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5.6.2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设计时速60km/h。 3)公路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4)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5.6.3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沥青路面: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8.0.1“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定;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0001)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 戴时云朱琛黎章成 (北京市公路局公路设计研究院) 106国道是北京经开封通往广州的国道干线公路,其北京段又称京开路,位于北京市南部。路线北南走向,经过北京市丰台区和大兴县,起点为北京市南三环玉泉营立交,终点为京冀界固安大桥。全长42~149公里,其中我院承担 K18+000~K42+149.74段设计。 现况旧路为1985年改建,玉泉营立交~黄村为四幅路,黄村以南为单幅路,交通量已达15000辆/日以上,交通拥堵严重。现况路线线形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要求,改建旧路可少占地、少拆迁,总体上比另辟新线有效、经济。将旧路改建为高速公路需在主路两侧设辅路,供地方交通和非机动车使用。 公路所经地区为平原,处在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最高温度42℃,冬季最低温度-20℃,冰冻深度60~8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K18+000~K42+14974段土质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质砂。 106国道是国家规划的干线公路,与北京市的三环、四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相交,是北京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已纳入首都地区总体规划之中。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于促进北京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辐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彻底解决沿线交通拥堵状况,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标准采用适当。 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立交及结构选型合理,既适用又经济。 3、利用钢渣做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4、辅路外移,保留绿化带,美化环境。 一、设计依据 1、根据交通部关于《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审核意见》。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53+2022--h+y7段施工现场采用环保、消防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方案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150m 最大纵坡:12% 最短坡长:40m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 竖曲线最短长度:20m 路基宽度: 4.5m 路面结构类型:20cm水泥凝土路面 路面横坡: 1.5%单向坡 超高方式:绕公路中线旋转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同意初步设计方案批复.docx

同意初步设计方案批复 初步设计是最终成果的前身,相当于一幅图的草图,一般做设计的在没有最终定稿之前的设计都统称为初步设计。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初步设计的批复,欢迎阅读! 同意初步设计方案批复一 5月20日,水利部批复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标志着工程由前期准备阶段正式转入全面建设阶段。 今年以来,大藤峡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水利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提早部署,压茬推进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强化初设阶段工作的跟踪督办和节点控制,并及时主动与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全力加快工程初步设计技术审查、概算评审工作。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概算,5月20日水利部批复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下一步,公司将紧紧围绕大藤峡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建设进度和投资计划执行,努力把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成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水利行业的标志性工程。 同意初步设计方案批复二 金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你委金市开函〔20xx〕14号文悉。经研究,原则同意由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金华市宾虹小学初步设计》,主要内容批复如下: 一、基本同意总图设计。校园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布局基本合理,道路交通组织比较顺畅。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二、原则同意建筑及结构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原则同意建筑节能设计。基本同意竖向设计。 三、公用工程 1、基本同意给排水设计。供水采自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两条DN150给水管,在校园内形成环状供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制。 2、原则同意电气设计。供电方案需进一步与供电部门做好衔接并完善电气设计。 3、原则同意消防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做好与消防部门的衔接。 4、原则同意暖通设计,合理配置相关辅助设施。 5、基本同意卫生防疫、环保等设计。 四、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3497.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139.55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报告厅、风雨操场、食堂等配套用房。学校办学规模为48个班,在校生约2160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