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5)

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5)

双牌二中2019届高三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2.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3.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4.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

材料表明

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 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C. 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 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6.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7.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教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8.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9.160年前的那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印刷所,印刷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那么其诞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10.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A.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B.B. 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D. 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11.“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 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B.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制度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12.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下列主张与上述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D.“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

13.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指出:“事实上,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是在新科学新知识触发下发生的技术大改造,而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用于生产,使生产突然间发生飞跃。这使人们感到,工业革命在这时发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也不是由于生产没有发展的潜力,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

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作者意在说明()

A.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B.科学理论可以转化成技术运用于生产

C.生产经验的积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D.社会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

14.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 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 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 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15.编写于不同时期的《西学书目表》与《译书经眼录》是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的重要书籍。

据表可知

A.政治运动推动知识分子转型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泛

C.西学传播的片面性和被动性

D.国人逐渐接受西方文明

16.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17.“只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集合点,在既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又拥有客观的革命形势和成熟的革命领导力量,多种因素构成一种合力的地方,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才得以建立,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比较薄弱的环节才能出现。”这可以用来说明

A.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必要性

B.十月革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C.巴黎公社不是历史的早产儿

D.马克思具有非凡历史预见性

18.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于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是( )

①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②“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③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④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20.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力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21.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嘘,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见,朱熹意在说明

A. 立纲纪以求稳定

B. 循理性而求王道

C. 正君心以申民本

D. 省刑罚而薄税敛

22.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23.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材料旨在说明

A. “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

B. 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

C. 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

D. “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

24.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25.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到:“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

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下列文艺作品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萧伯纳的小说《苹果车》

B.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C.塞尚的画作《樱桃和桃子》

D.毕加索《格尔尼卡》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傳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众所周知,西欧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了母国生产结构的专业化和商品化,促成了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并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与西欧海洋商业型和单一经济型的民族国情不同,古代中国,其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性变革不得不主要依靠国内市市场。然而,鉴于国内各地区的巨大差异,就海外贸易对国内市场影响而言,明清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外向型转化,但还是发生一些显著变化,如欧洲商旅、殖民者用白银交换中国的生丝、绸緞等产品。明代外贸中心已由宋代的广州转移到邻近江南发达地区的福建,且走私商港、岛屿也多在闽、浙近海岛屿。这些都表明,东南沿海特别是江南产品适应了输出的要求,海外市场的拓殖刺激了江南商品性生产和经济货币化。到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占据出超优势,但结果更多的是生产商品化的扩大、市场化的深化,难以见到生产力质的突破和生产关系结构性的革新。似乎一切都发生在内陆国家农耕社会经济的藩篱内,地方社会的动机和要求匍匐在国家意志下。

——摘编白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材料二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力量不强、经验不足的时候,不少同志也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我们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当年,我们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都承受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我们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选择了正确方向。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对中、欧产生影响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显著进步之处并说明其重大影响。(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双牌二中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

26.【答案】(1)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

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

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6分)

(2)特点: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6分)

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城市环境恶化;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任三点即可)(6分)

27.【答案】(1)同: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异:对欧洲,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对中国,没能促进中国社会转型,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原因:欧洲海洋商业型和单一经济型的民族国情,统治者采取重商主义和殖民扩张政策;中国以农立国和大一统专制集权的国情,人多地广各地差异大,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12分)

(2)进步之处: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

影响: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8分)

28.【答案】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2分)

阐述:地理交通自然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外国人对中国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连为-体,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清晰。

中国的国家实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外国人大多对中国充满好感和美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基于自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多轻蔑诽谤中国;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既肯定又疑惧,态度较为复杂。

民族利益和阶级立场。伏尔泰赞美中国的重要原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抗法国封建王权和教权,宣扬启蒙思想;美国学者芒罗宜扬“中国威胁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8分)

总之,我们应坚持中国道路,维护中国国际形象,辩证看待外国人对我国的评价。(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