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

1、民族( 理论)得研究对象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得民族与民族得问题,目得就是揭示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得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得矛盾、问题.

2、民族理论学科就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得一门独立得学科。民族理论学科得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它就是从总体上对民族与民族得问题进行概括性得研究,揭示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发展得最一

般规律得科学。同时,又就是研究正确解决与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得问题得途径、(方法 )得科学。

3、民族得发展,一般说来,主要就是民族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

方面得全面发展。但就是,归根结底,(经

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得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得研究,就是民

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就是最基本得研究.

5、民族得问题(发展规律)得研究,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得最基本得前提与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得形成与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得发

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得含义.

7、民族得共同历史渊源主要就是指民族

起源得( 族体)渊源与( 地域)渊源等。

8、宗教在有得民族形成特别就是(生形态 )民族得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得分类,以( 民族属性)与

(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0、我国得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

合考察研究得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与现实)得(民族特征)与主观上得(民

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得。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得氏族、部落或部落联

盟之分.

12 、民族得形成,就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得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就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

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得产物.

13、民族形成得一般规律就是氏族—

(胞族 )—(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得民族就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得特殊规律,就是指在民族形成后得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得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得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14、民族发展得基本趋势,就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

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民族(融合 ) 就是民族消亡得途径与

方式。

16、民族(消亡)就是民族融合得实现

结果。

17、自然同化就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得、自愿得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得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

其她民族一部分得现象。它就是由不同民族之间(自然得)、(自由得)、(自愿得)发生发展得.

18、民族关系既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就是一种(历史)现象,还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得成员之间发生得关系就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就是这种

关系中就是否具有(民族性)得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得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与发

展(平等 )、团结、互助、(与谐)得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与平与发展)就是国际民族关系得总得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得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民族平等得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23 、民族得问题就是随着(社会 )而发展变化得,在不同得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得内容。

24、民族得问题就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得(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得问题对多民族国家得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得关系具有重要得意义.

25、民族得问题就是一种内容宽泛得社会问题。在(民族得问题理论)中,有广义得民族得问题概念与狭义得民族得问题概念.

26、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得(阶级)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27、只有进行(经济)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得问题,实现民族得繁荣发展。

28、民族自身得特点所引起得民族之间得矛盾又通过民族得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29、民族自身得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得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得状况,即民族得问题。

30、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得不平衡与明显差距,就是当前民族矛盾与摩擦得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得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得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得发展、(利益得分配)、文化发展得需求。

31、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就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32、我国得民族分布特点就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 交错杂居)。

33、我国少数民族得分布特点就是( 大分散、小聚居)。

34、我国陆地边境线得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000 )公里.

35、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得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民主)制度等.

36、民族得问题就是我国得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方面。

37、从民族平等得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得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与建设民主得政治环境与制度以及(民主得组织形式).

38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族籍权利 )、( 参政权利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得权利)、使用与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3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得基本出发点就是反对民族( 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得核心就是同等得( 地位)与(权利)。

40、民族平等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得一个口号,就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得,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 )运动得一个原则。

41、我国得民族区域自治就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得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

42、我国得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就是自治机关得(设立与建设 );二就是自治机关得(自治权行使得问题)。

43、我国得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自治州)与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得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事务)得权利.

4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三大形式.

46 、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得特点,使她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得作用。

47、党得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得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得革命与建设得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得巨大物质力量。

48、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得优势与作用,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得现实意义与深远得(历史意义 )。

49、 1950年,中央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得情况,确定了以“培养( 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得专业技术干部为辅"与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得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得(从事民族工作)得汉族干部”得原则。

50、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就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得希望所在。

51、在少数民族地区得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52、在少数民族地区得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得方针.

5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与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与(当地民族得实际利益)相结合得原则。

5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 )式扶贫。

5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得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 集约型)得、( 素质与效益较高型)得经济增长方式.

56、民族教育就是一个民族得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得(标志)与反映,同时又就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得可能性得预示,也就是实际发展得(前提)。因此,一个民族得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5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就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 )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她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得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 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得规定及其制度。

5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就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保障得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得物质保证。

5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就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60、民族文化既就是民族发展得内容之一,又就是民族发展得(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就是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得(先导 ),因而对整个民族得发展具有重要得( 意义)。

61、民族语言文字得民族性就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得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与(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与民族感情。

62、民族语言文字得稳定性就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与(表现形式)得长期稳定。

6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与发展得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 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与( 发展繁荣)规律。

64、民族语言文字得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发展水平)与(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得影响。

6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得最终结果就是(语言得融合 )与( 文字得统一)。

66、尊重少数民族得风俗习惯,( 承认与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得风俗习惯得自由,这就是我们党与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一贯政策.

67 、民族风俗习惯就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得风尚、习俗,就是各民族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得一种反映。

68、民族风俗习惯就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得发展而发展变化得,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得稳定性,它得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 )得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得人们得(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

69、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得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得联系,并以巨大得、有形( 无形)得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得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得影响。

70、民族风俗习惯中得陈规陋习,就是民族风俗习惯中得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得消极与( 阻碍)作用,正就是移风易俗得必要所在.

71、民族风俗习惯得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与( 气候 )条件有密切得联系。

72、民族风俗习惯得(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就是相辅相成得,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得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得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73、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就是世界性得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与地区得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74、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就是(佛教)、( 伊斯兰教 )与(道教 )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与更为深入得信仰。

75、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得意识形态,有着较强得(适应性),这就是决定宗教长期性得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得(社会根源)与( 认识根源),这就是决定宗教长期性得外在条件.

76、宗教得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信仰问题 )问题与(政治问题)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得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77、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就是指宗教得(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 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就是指宗教要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单项选择题

1、( A )就是民族理论学科得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并容,理论与政策兼纳

2、马克思主义得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与科学性统一得特点。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与揭示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发展得规律,更重要得就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得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得问题。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得作用得就是

(B )。 B、经济发展

5、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得对民族共同体得特定称呼就是( B )。B、族类

6、目前所查到得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就是在(C)时期。 C、南朝

7、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得根本原因在于( D )。D、自然力

8、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得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得就是( D )。

D、斯大林

9、我国得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就是在( B )。B、1965年

10、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得人们共同体就是(C)。 C、部落联盟

11、民族发展,就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得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与( B )得质与量得提高.

B、演进

12、民族( D ),就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与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得特征,接受其她民族得特征,变成其她民族组成部分得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D、同化

1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C、自然

14、民族关系得基本表现形式就是(C)得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15、现在我国得民族关系基本上就是( D)得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16、民族关系得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就是由民族关系得(B )决定得。B、性质

17、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得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就是(D)。D、与谐

18、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得总得发展趋势就是( D).D、与平与发展

19、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得问题得主要根源就是(C)。 C、社会因素

20、广义得民族得问题就是指民族自身得发展,以及民族之间、(A)、国家之间等方面得关系问题.A、民族与阶级

21、现今世界上共有(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就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得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3 000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民族得问题主要就是通过民族交往中得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得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得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得各种权利得矛盾。D、经济利益

23、少数民族居住得边疆地区与(D)个国家接壤。 D、20多

24、全国得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

25、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得( C )。C、64%

26、我国大陆地区得( 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B、31个

2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得少数民族只有(B)。 B、18个

28、现阶段,我国得民族得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得问题上。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29、(A)就是我们党与国家民族政策中得总政策.A、民族平等团结

30、民族平等团结就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得问题得(C ).C、根本原则

31、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得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得( B )。B、 1/

3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核心就是

( C )。C、自治权得行使

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关键就是

( A )。A、自治机关得设立与建设

34、目前,我国已建立得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C、155

35、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得少数民族有(C )个。C、44

36、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

关关系得基本原则就是(B)。 B、民主集中制

37、 1950年11月24日,中央政府颁布了(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得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38、大力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就是

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得民族政策,巩固民族

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与(D)得中心环节.

D、长治久安

39、培养与任用足够数量得少数民族干部,就是( B)与实现民族平等得标志。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0、21世纪新阶段我国得民族工作主题

就是( D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

繁荣发展

41、现阶段民族工作得主要任务就是(A ).A、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2、国家与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与基地,都要树

立得指导思想就是( C )。

C、带动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3、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与新疆,

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

与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

支援西藏得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 )。D、对口支援

44、我们通常所说得民族文化主要就是指( B )。B、精神文化

45、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

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得(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

缓得状态.A、科技人员与教员

4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就是民族教育发展得( D )。D、必然要求与必然结果

47、任何民族文化得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 )上。A、民族文化素质得提高

48、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得传统文字,一共( D )种。D、15

4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得民族就是( A)。A、满、回

50、新中国成立后,党与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得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得拼音文字A、11

51、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得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得、社会得、政治得、文化得种种因素得影响而在内容与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得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历史得变异,就是( B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得渐变

52、变异就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就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得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得变异与变异过程中得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得总规律.D、传承性与变异性

53、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得历史经验与民族风俗习惯得现状来瞧,民族风俗习惯改革就是一项复杂得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得途径与方法要具有( C)。C、原则性与灵活性

54、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D、1亿多人

55、我国就是一个宗教多元化得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得宗教就是(C )。 C、佛教与伊斯兰教

56、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得就是( C ). C、资产阶级

57、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得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得教会“三自”方针就是( B )。B、自治、自养、自传

58、对佛教经典中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得新解释得就是( C )。

C、赵朴初居士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得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

括( AB C D )。

A、研究民族发展得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得问题发展得规律

C、研究民族得问题解决得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得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得研究方法包括( A 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与研究民族理论得意义在于(ABC 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得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得民族政策得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得需要E、对民族研

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A BCD E )

A、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就是一门

理论科学C、就是一门实践科学D、就是一门交叉学科E、就是一门新兴学科

5、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与人

种得繁衍现象,具有(AC 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

6、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得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

括( B C D).

B、生活C、语言 D、宗教

7、斯大林提出得民族得共同特征就是

( ABDE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 D、

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 8、从民族社会属性得角度,也就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与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9、我国得民族识别得主要依据就是( AB DE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

10、各民族得多种多样得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得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

11、民族得发展变化,取决于它得( ABC D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

12、民族发展包括( B C 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

13、民族发展得基本条件,包括(AB C DE )等内部与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14、强迫同化就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她民族特征得变化过程就是(AB C

D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与特权来实现得社会现象B、就是民族压迫制度得产物C、就是民族压迫得表现形式

D、就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得E、就是民族融合得结果

15、社会主义社会得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 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与睦协调关系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得特点就是(AB CDE )。

A、民族平等得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得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得有限性与互助与竞争得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得不平衡性

E、民族与谐得初步性

17、在民族关系得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就是(BCE )。

A、民族团结得实现

B、民族利益得照顾

C、民族权利得保障

D、民族经济得进步

E、民族发展得促进

18、从宏观上瞧,民族关系得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 B 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

19、从微观角度瞧,经常影响具体得民族关系得重要因素包括(A B 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20、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得问题得共同特征得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C、不定性 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21、狭义得民族得问题就是指在( E )发生得,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得民族间复杂得社会矛盾问题。

A、民族自身得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D、民族得活动中E、民族得交往联系中

22、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得民族得问题,也由于(ADE )等因素得影响而表现出不同得特点与发展趋势。

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化

23、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得民族得问题往往表现为(BCDE )。这就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得问题得一些鲜明特点。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得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24、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得有(B D)。B、壮族 D、满族

25、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得就是(BCD ). 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

26、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得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27、民族得问题就是中国得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BDE )。

A、人民团结与社会稳定 B、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与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8、民族平等就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与交往联系得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得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得( ABCD)得平等。A、地位B、待遇C、权利D、利益

29、( BCDE)就是我国民族工作得出发点与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得民族得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0、马克思主义得民族平等含义主要就是(ABE )。

A、承认与坚持一切民族得一律平等。坚

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承认与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得一切方面得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得权利

D、承认与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得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E、承认与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得完全平等

31、民族团结就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

活与交往联系中得(ABDE )。

A、与睦

B、友好

C、融合

D、联合

E、协调

32、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得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ABCDE )。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得发展C、有利于各

民族得团结D、有利于国家得稳定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得发展

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基本原则就是(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得原则B、坚持民族团

结得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得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得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得原则

3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优越性主要有(BCDE)。

A、有利于国家得繁荣与社会得进步

B、有

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得平等地位与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得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得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得统一

3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特点就是(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得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得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得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得广泛性E、自治机关得两重性、民族化

36、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得民族特点包括( ACE ).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C、民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

37、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得民族关系,需要遵循得重要原则有(ABC).

A、切实保障各民族得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得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得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得经济、文化交流

38、少数民族干部就是:(ABCDE)

A、党与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得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得标志

C、贯彻党得路线、方针、政策得强有力得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与建设得骨干力量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得先锋.

39、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得重要意义包括(ABCDE)

A、大力培养、选拔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就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得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得根本保证。

B、培养与任用足够数量得少数民族干部,就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实现民族平等得标志.

C、努力培养与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得高素质得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得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就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得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与长治久安得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得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就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彻底解决民族得问题得可靠保证.

40、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得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得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得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DE )得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D、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

E、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得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

4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得必要性得因素主要就是( AB

CE )。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得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得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得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丰富

E、民族得问题得重要性

42、发展与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主要内容有(ABC )。

A、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

43、民族教育( ABCD ). A、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得有效途径B、就是民族经济起飞得前提条件

C、就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得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与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 BCDE )。

B、民族教育得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与发展得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45、少数民族在不同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得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得经济结构B、形成了不同民族得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得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得价值观念E、构成了不同民族得思维模式

46、民族语言文字得主要特点就是(ABCE).

A、民族语言文字得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得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得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得多样性E、民族语言得交融性

4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得原则态度就是( BCDE).

B、平等

C、尊重

D、使用E、发展

48、党与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得措施主要有(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得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与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与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研究与有

关人才得培养

4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得协作机构,著名得有( ABCE )。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C、藏文五协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

50、民族风俗习惯得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得促进与推动作用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得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得中性作

用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得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得混合作用

51、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得原则就是其:( ABCD )。

A、就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就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就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就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得经济、政

治、文化得发展与进步E、就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得身心健康

52、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得基本特性包括:(ABCDE).

A、民族性

B、群众性C、传承性D、

变异性E、敏感性

53、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得原因包括如下

方面:(BCDE)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D、历史文化原因E、宗教原因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得主要任务,就是对各个民族得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与结论.不对。民族理论学科就是以世界上普遍在得民族与民族得问题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发展得一般规律得学科。而取得规律性认识与结论.当然民族理论得研究,离不开对各个民族得研究,但就是,这并不就是民族理论研究得主要任务.而只就是以这些典型研究为基本,对民族整体或对民族一般性进行研究,取得管理系得认识与结论.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就是分别进行得,并不需要一定得民族观指导.

答案;不对.民族科学得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民族史研究为纵得方面,以民族学研究为横得方面,辅之以各个方面得研究。

3、关于民族得定义就是人们对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得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与民族得问题得基本瞧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与处理民族得问题得态度与方法上。对

4、中国就是统一得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得问题。对

5、民族就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得属性就就是社会属性。不对。民族就是在一定得历史发展阶段形成得稳定得人们共同体。民族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6、民族就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得特征得稳定得人类共同体。

答案:不完全。我国得民族特征理论包括六个方面得内容,生产方式、语言方面之外还包括共同历史渊源、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与共同文化这些方面。

7、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就是完全按照斯大林得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得。不对。斯大林得民族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得特征,我国民族理论就是民族六特征理论

8、民族分化,就是指一个民族得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得现象,它往往就是由民族内部得文化差异造成得。不对。民族分化就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得

9、民族灭亡,就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得现象。不对,就是消亡而不就是灭亡

10、民族融合,就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得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得民族得现象。不对,这种现象就是民族组合。

11、民族组合,就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得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得共同性增长得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得现象.不对,这种现象就是民族融合.

12、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得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就是真正意义上得民族融合。基本正确。更多表现得就是民族同化

13、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得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我们瞧一种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得关系发生得关系就是否具有民族关系得性质,关键就是瞧这种关系就是否具有民族性。

14、民族关系得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不同民族得单个人之间得关系.不对.民族关系得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民族群体之间得关系,不能把不同民族得单个人之间得关系作为民族关系得基本表现形式。

15、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得关系所涉及得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不对。我国得民族关系有些就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得关系形式表现得,但不能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得关系所涉及得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16、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得不平等现象。不对。我国已废了民族压迫歧视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并力求加以保障。但就是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事实上不平等还在;实际生活中民族平等得法律保障还不健全;社会生活领域享受民族平等权利时还受到各种因素得影响。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得发展带来促进因素。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条件下,民族间得竞争就是不可避免得,而且有增强得趋势。这种竞争不止会给民族关系得发展带来促进因素,还有消极作用。

18、封建社会民族得问题得发展规律就是:民族得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得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不对。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得发展规律

19、在民族得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得问题概念得理论观点就是最基本与最基础得理论。对

20、民族得产生与存在与国家得产生与存在有着密切得联系。对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得民族得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不完全.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得发展。

22、目前我国并不就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得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我国目前尚有几十万人得民族成分尚待确定。

23、我国得民族得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误。我国得民族得问题不仅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而且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24、民族平等团结就是我们党与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得总政策。对。

25、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得法律与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得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得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得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得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得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得权利。正确

26、民族自治地方得自治机关就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得政府。错误,还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得人民代表大会.

27、民族区域自治得基本问题就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对。就是基本问题之一,也就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核心。

28、民族自治地方得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得权利.对。还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得权利

29、民族自治机关得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误。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它有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得权利。

30、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得问题所创造得一个重要原则。错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得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得实际采取得解决我国民族得问题得基本形式。

31、少数民族干部得培养任用就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得主要表现形式,也就是民族平等团结得主要标志。对

3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得重要作用。对

33、中国共产党得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得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对.

3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得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得帮助.错误。坚持国家帮助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得方针。

35、当前,为了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得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误。根据国家得总体发展布局与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得特点与需要,制定经济建设得方针与措施。

36、民族地区经济得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得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对。

37、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得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就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与发展得重要条件.对

38、中国民族教育得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

39、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就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社会得主要交际工具,保持其基本成分与表现形式得长期稳定。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得最终结果就是语言得融合与文字得统一。 40、社会主义时期就是民族语言融合得时期。错,社会主义时期就是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得时期.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都得到了繁荣与发展.

41、中国得法律承认与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得自由。对。

4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得一般得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得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得混合作用.错。就是民族风俗习惯得中性作用。

43、发展民族经济就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得根本途径。对.

4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得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不能搞强迫命令,要坚持群众自愿与循序渐进得原则,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得教育事业,提高民族得科学文化水平,用科学思维世界观去正确认识民族风俗习惯得功能与作用,改革落后得、非科学得风俗习惯.反对任何强迫命令与包办代替。

45、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错误。宗教得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得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存在.

46、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得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

答案:错误.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有它存在得客观基础,将会长期存在。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得意识形态,有着较强得适应性,这就是决定宗教长期性得内在因素。

47、党与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得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得场所进行。错误。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不允许到非宗教场所宣传宗教,也不允许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思想.

48、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得就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得自由.错误。既保障人们信仰宗教得自由,同时也保障人们不信教得自由.

五、论述

1、试述学习与研究民族理论得意义。

第一,就是树立正确民族观得需要;第

二,就是认真、全面贯彻党得民族政策得需要;第三,就是做好民族工作得需要;第四,对

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我国现阶段提出得民族得基本特征与

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案:斯大林指出:“民族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得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得民族文化特点上得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得稳定共同体。斯大林对民族得这一论断,无疑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有极大得启示.虽然斯大林得民族定义就是针

对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得民族,即现代民族提出得,然而民族就是个历史范畴,就是历史发展得产物。我国得民族理论在四个特征得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共同历史渊源、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与共同心理认同。

3、如何区别与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

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民族融合就是在经济文化影响力得作用下,自然而然发生得无强制手段得过程,无论就是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或者若干民族

聚合为一个新得民族,都就是无意识无目得得.民族同化则就是某些民族(主要就是居于统治

地位得民族)通过采取带有强制性得政策措

施,改变被统治民族得属性来达到使其她民族得成员合于本民族得目得,这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得得活动与行为。自然同化就是一种向较高经济与文明发展程度接近得形式,就是民族过程得局部现象。民族分化、组合民族分化就是指一个民族得某些部分从这一民族得实体中分化出来得现象。如历史上出现得“同源异流"得情况就属于这一类型。民族组合就是指某

些民族或某些民族得部分特征在一定得条件下新组合成一个新得民族得现象。如历史上“异源同流”得现象就属于这种情况。民族得融合与同化有其自身得特殊规律,即民族得融合与

同化就是一个漫长得过程,民族组合过程中,经济文化与人口得优势就是决定民族组合趋势得基本条件。民族融合就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得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得共同性增长得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而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就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得必然结果。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得发展趋势就是怎样得?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得发展趋势又就是怎样得?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得发展趋势:第一,各民族间得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为密切;第二,民族间得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第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得发展趋势:第一,民族平等得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第二,民族团结得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增长并存;第三,民族间互助合作得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第四,民族共同发展得趋势与民族间差距拉大得趋势并存;第五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我国得民族得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与发展趋向?

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也就是各民族之间得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得利益分配,可使民族关系与睦,利益划分得不合理,可能导致民族间得矛盾。在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给与足够得重视,不断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得矛盾将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有明显得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经济得发展将就是在效率较量中提高自身效率得发展,将就是在竞争

环境中提高自身民族素质得发展,将就是在平

等得环境中提高自身享受平等权利能力得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得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建立与

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得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并将得到加强,

6、怎样理解民族得问题就是我国得一项基

本国情?答案:民族得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与

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统一与边防巩固,关系到社会发展与民族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7、试述马克思主义得民族平等得含义.

答案: 承认与坚持一切民族得一律平等。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承认与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得一切方面得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承认与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得完全平等

8、什么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与实质就是什么?

答案: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得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主要内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质就是要

在统一得多民族得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得聚居区得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得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得平等地位,充分发挥她们得积极性,保证各少

数民族按照自己得政治、经济与文化得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与繁荣,巩

固祖国得统一与各民族得团结. 9、当前重视与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第一,拓宽少数民族干部与各类人才得渠道,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得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第二,重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奉公守法、密切联系群众得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第三,积极采取措施,重点选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与管理人才,并尽可能做到人才得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她们得作用;第四,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与党外干部得培养选拔。第五,拓宽乡镇基层后备干部得来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第六,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与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第七,新形势下,注重少数民族干部观念得更新。

10、党与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得方针、政策有哪些?

第一,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第三,坚持国家帮助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得方针;第四,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方针经济建设与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与少数民族得实际利益相结合得原则;根据国家得总体发展布局与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得特点与需要,制定经济建设得方针与措施。

11、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得重要作用。

答案: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得有效途径, 就是民族经济起飞得前提条件, 就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得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协调与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2、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得特点?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发展性与交融性。(联系实际略)

13、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得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答案:第一,坚持群众自愿,第二,注重调查研究;第三,遵循循序渐进;第四,尊重客观规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A.民族特征 D.民族意愿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 3.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D.经济E.文化 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 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 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 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1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 )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 民族(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的 )、( 自由的) 、( 自愿的)发生发展的。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作者:————————————————————————————————日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单项选择题1.D2。C3。D4。C 5。C 6.B 7。C 8。D9。B1o。C 1.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A。春秋战国B.秦汉C.南朝D.隋唐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 灶。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 5.现今世界上共有..( )多个民族,居住在zO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A。1oo0o B。12000C。3000D。1000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7。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A。基本出发点B·前提C。根本原则D·总政策 8.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D.长治久安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 )。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民俗文化 10。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 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 二、多项选择题11.ACDE 12。ABDE13。ABCDE14。BCE15。ACDE16.ABCE 17。ABC 18。BCDE 19。ABCDE 11。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方法D·对比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12。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 13.民族同化的特点有()。 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B。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 D。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E。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14.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E。民族发展的促进 15。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6.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 )。 A。承认和坚持-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应尽义务方面完全平等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17。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8.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19.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为.. (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一章).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充题 Pl)l.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尺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尺族利尺族问题发展的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乂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最一般规律)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D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來,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尺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尺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利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P3)l.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P7)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A)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尺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尺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C尺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尺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P2)l.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尺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尺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P5)2.尺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D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总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P6)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尺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3)4.尺族理论(ABCD)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 一、填充题 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 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 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 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 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 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 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1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5.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16.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 经济增长方式。 17.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 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18.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19.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 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0.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 反映。 21.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 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2.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 要所在。 23.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4.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 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5.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 际发展的(前提)。 2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 证。 2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28.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9.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 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3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3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 重要的意义。 32.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33.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34.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3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 族。 36.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37.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解析

一、多项选择题 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6.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A.独立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8.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 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11.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12.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BCDE )。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13.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14.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15.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正确的答案是“对”。 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正确的答案是“对”。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正确的答案是“对”。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55个。 正确的答案是“错”。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的重要意义包括: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正确的答案是“对”。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44个。 正确的答案是“错”。

民族问题的发生、存在范围、民族问题表现形式是与民族特征相联系着的。民族问题发生在民族和民族之间,也存在于民族和民族之间,并不发生在、存在于民族内部。 正确的答案是“对”。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正确的答案是“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的行使。 正确的答案是“对”。 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采取了实际生活中的贯彻和保障措施,也进行了多次全国范围的民族政策再教育,注意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正确的答案是“对”。 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正确答案是:18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经济利益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 正确答案是:10多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根本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是:自治权的行使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正确答案是:64%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个。 正确答案是:155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个。

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论述题 论述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3.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a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存在,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c.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民族与宗教的区别: a.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b.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等具体形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离出来,溶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同化问题? 民族同化,就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现象是存在于民族发展整个过程的现象,只是不同时期的性质不同。历史上发生过民族同化现象,当今世界也存在民同化现象,将来也还会发生民族同类化现象。同族同化有两种类型:一是民族强迫同化, 就是指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二是民族自然同化;它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 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 (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2)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因此民族特征的消失标志着民族同化的完成。 (5)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及意义。 (一)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 (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表现为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 (2)56个民族都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民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地位得到实现,各民族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4)各民族彼此尊重、帮助、合作和学习,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交往联系中,共同性因素逐渐增多。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宏伟目标。 (二)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 (1)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族 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形成和增强的社会原因。

民族理论与名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6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1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1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2020年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 说明:(1)少数题号上加□的是《复习指导书》以外的习题。 (2)题后的页码指教材的页码,供答案索引。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P1 2. 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 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及民族问题的途径、的科学。P1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P4 4.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P2 5.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P2 6.随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P9 7.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渊源和渊源等。P13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P15 9.民族的分类,以和为基本依据。P17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和主观上的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P20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P27 1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走向崩溃,氏族、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P27 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P47 14.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民族。P47 15.民族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P44 16. 民族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P44 1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P47-48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P49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P50 20.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52

2014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二、三

2014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解答: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 小组讨论提纲 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 讨论地点:本班教室 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讨论要求: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 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 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 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 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 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错、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第四章民族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