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

班别_____姓名_____

一、选择题:(2×40=80分)

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10.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1.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B.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分为郡、府、县三级

12.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3.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14.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5.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④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18.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19.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朝外朝制

20.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转运使

D.枢密使

21.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

2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总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3.《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24.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5.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6.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7. 西汉初和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的问题是()

A.地方与中央争权

B.郡县与封国并存

C.皇权与相权矛盾

D.内朝与外朝并存

28.“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强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

29.《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30.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地主阶级的权欲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主阶级的要求 D.法家思想的启示

31.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总体呈现()

A.相权始终居皇权之下趋势

B.相权多凌驾于皇权之上趋势

C.皇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

D.相权与皇权始终各司其职趋势

32.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33.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这件事反映的是()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

B.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增大

34.按时间先后排列清朝下列机构成立的顺序()

①南书房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内阁、六部④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3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7.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38.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 .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39.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废丞相

B.废六部

C.设立中书省

D.设立军机处

40.下令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宋太祖

D.宋太宗

二、非选择题:(20分)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请回答: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5分)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担任最高长宫,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3分)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5)右图机构是谁设置的?设置的原因有哪些?其设置有何影响?体现了明清

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6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答:(l)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法律。(4分)

(2)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造,为历朝所沿用。(5分)

(3)科举考试。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分)

(4)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分)

(5)雍正皇帝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直接原因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2分)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衰落。(2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 A.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由中国共产党执政 D.由各党联合执政 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4.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5.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说“人民迫切需要实行普选,好把他们自己所真正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选举出来,代表自己去参加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人民的普选愿望初步实现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66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一 第六单元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测试题(无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陈毅的诗真实记录了()A.五四运动B.北平和平解放C.开国大典D.“文革”结束 2.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解级本身||。”村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4.右图所示为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最 右侧标题写着:“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人 民大宪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与英国《大宪章》的实质一致 B.反映了我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原则 C.是报纸工作人员排版的失误 D.表明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5.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会议总代表662人 党派代表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 团体代表235人 区域代表116人 特别邀请人士75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

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6.”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 解析: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得知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学案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喻芬芳编印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2、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2)确立的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主要内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①初步——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②正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指导思想:1956年规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3)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任务是参政议政。(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3)意义: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自主检测】 1.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A.能否巩固政权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统一财经D.能否镇压反革命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4.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期末考试 试题

定阳高二第二学期 期中历史考试题 (说明: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机读 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1卷选择题 1、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计50分) 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公元前782年,“周幽王 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故事不能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度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3.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 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4.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机构是( )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 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 A. 交唐太宗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处理 6.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 的官员( ) A.都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 出身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 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开国大典、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在关系、建立的意义和特征。 3、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课堂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探索,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学习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系。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2、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逐步完善。树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管理国家的高度民主、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B.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C.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 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政府,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通过这一纲领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建国初期,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 A. 《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B. 《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 C.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D. 《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4.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建立之初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 B. 其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C. 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 D. “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 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 工业化建设的成就辉煌 C. 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 A.简化了决策过程 B.降低了监察效能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确立了三权分立 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 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课标要求: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作用和特点 一、分封制 内容西周实行,又称封邦建国; 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主体:同姓亲族 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周王一一诸侯二—卿、大夫二二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 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在当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特权 ②有禾U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一、始皇帝的来历 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皇帝 二、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表现 皇帝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三、秦朝中央官制一一三公九卿 内容: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监查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四、郡县制 内容:秦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 五、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 响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与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一、隋唐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明朝内阁 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亲自裁决过程:①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后来,内阁地位上升,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成为“批红”,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必修一岳麓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 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⑵目的: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 ⑴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总结: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课本第6页) 意义: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皇帝制: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三公九卿: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废分封,置郡县——(P课本第8页) ⑴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⑵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1课学案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情景导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说说:你从这首歌里感受到什么?【学习任务】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问题1、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问题2、多党合作的方针和主要形式 角色: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党,参政议政 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问题3. 历史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 问题4.发展历程 A.确立:1956年宪法 B.破坏:1957——1976原因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文革 C,恢复:1982年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问题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内容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链接】几个概念的辨析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问题2. 思考代表的产生方式和组成情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5课

第七单元第25课 学业达标 1.“欧洲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反映的主要趋势是(A) A.西欧一体化的发展B.西欧与苏联的联合 C.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D.欧洲统一运动的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个声音”指西欧的一体化。 2.(2016·全国Ⅰ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由“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故选A项;促成了欧洲平等的伙伴关系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以1955年“华约”的出现为标志,与马歇尔计划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冷战对峙,D项排除。 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指的国家是(B) A.苏联和东欧各国B.日本和西欧大国 C.中国D.英国 【解析】既是美国的盟友,又在20世纪70年代同美国竞争的只能是日本和西欧大国。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说“今天的欧洲,人们出行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方便,无需繁琐的出入境手续,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联合国的成立 C.欧共体的成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解析】根据时间和内容可以得出,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欧共体的形成。干扰项是D项,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故排除该项。 5.下图是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与此对应的国际关系是(B)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过渡到社会主义 B.集中人力、物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C. 实现工业国有化 D.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重大的意义是() A.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解决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D.确立了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3.下列各项不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表现的是() A.单一的公有制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D.轻工业布局不合理 5.以下那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7.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 8.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 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 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扩大政府采购 10.“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普通职工已经拥有了企业的所有股票 B.企业职工控制企业所有权 C.人民大众成为资本的拥有者之一 D.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 11.“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是()A.“人民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C.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 D.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 1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20世纪40—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3.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继续 C.农业单产没有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14.赫鲁晓夫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 A.农民得到自留地,生活有所改善 B.“物质利益原则”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C.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的提高 D.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15.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给企业调整工资的权利 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16.导致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17.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18.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9.为克服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 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7.15亿千克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人民公社的撤销 21.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2.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四大上 C.中共十五大上D.中共八大上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B.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