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103通信规约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103通信规约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103通信规约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103通信规约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103通信规约

1 前言

本文是许继电气公司的变电站自动化产品贯彻执行IEC60870-5-103和DL/T 667-1999标准的通信规约。

本通信规约完全执行IEC60870-5-103标准和DL/T 667-1999标准的全部规定,它描述了许继电气公司CBZ8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自动化产品的实际运用情况,以供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参考。

2 引用标准

IEC60870-5-103:1997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3 规约

3.1 通信接口

1.接口标准:RS232或RS485。

2.通信格式:异步,1位启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1位停止位。

3.通信速率:9600 bit/s。

4.通信方式:主从式,装置为从站。

3.2 报文格式

IEC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和可变帧长两种报文格式。前者用于传送“复位、召唤、确认、无所要求、链路状态/响应、忙帧”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数据”等信息。

3.2.1 固定帧长报文格式(见表1)

表1 固定帧长报文格式

10H 启动字符

CODE 控制域

ADDR 地址域

CS 校验和

16H 结束字符

注:校验和=控制域+地址域

3.2.2可变帧长报文格式(见表2)

表2 可变帧长报文格式

68H 启动字符

Length 长度

Length 长度(重复)

68H 启动字符

CODE 控制域

ADDR 地址域

ASDU 链路用户数据

CS 校验和

16H 结束字符

注: a. 校验和CS=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代码和

b. ASDU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具体格式详见下文介绍

c. Length=ASDU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字节数+2

3.2.3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

FUNCTION CODE

PRM=1 FCB FCV

注:a. 当FCV=1时FCB有效,当FCV=0时FCB无效。

b. FCB=0/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若超时未收到回答,主站重发报文,重发报文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为3次,若3次未收到应答,结束本次传输服务。

c.功能码(FUNCTION CODE)(见表3)

表3 主->从功能码

功能码帧类型功能描述 FCV状态

0 发送/确认帧 C_RCU_NA_3 复位通信单元0

3 发送/确认帧传送数据 1

4 发送/无回答帧传送数据0

7 复位帧计数位 C_RFB_NA_3 传送数据0

9 请求/响应帧 C_RLK_NA_3 召唤链路状态0

10 请求/响应帧 C_PL1_NA_3 召唤1级数据 1

11 请求/响应帧 C_PL2_NA_3 召唤2级数据 1

注:功能码为3,4的报文为可变帧长报文,其余报文为固定帧长报文。

(2)“从->主”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

FUNCTION CODE

PRM=0 ACD DFC

注: a. 当ACD=1时,通知主站,从站有一级数据请求传送。

b. DFC=0,从站可以接受数据。DFC=1, 从站无法接受数据。

c. 功能码(FUNCTION CODE)(见表4)

表4 从->主功能码

功能码帧类型功能描述

0 确认帧 M_CON_NA_3 确认

1 确认帧 M_BY_NA_3 链路忙,未收到报文

8 响应帧数据包响应

9 响应帧 M_NV_NA_3 无召唤数据

11 响应帧 M_LKR_NA_3 响应链路状态

注:功能码为0,1,9,11的报文为固定帧长报文;功能码为8的报文为可变帧长报文。

3.2.4 地址域:= 装置地址

地址:=0FFH, 表示广播地址。

3.2.5 链路用户数据ASDU

表5 ASDU的一般格式

TYPE 类别标识

S 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

COT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 信息序号

信息元素数据信息元素

。。。。。。信息元素

TYPE:= 变长帧的报文类型

VSQ:= 信息元素的数目

S:=<0> 表示一个信息体内顺序的信息元素

S:=<1> 表示由信息体地址寻址的单个信息元素或综合信息元素。

COT:= 传输原因

从->主时,信息传送原因定义:

<1>:=自发(突发)<2>:=循环<3>:=复位FCB

<4>:=复位CU <5>:=启动/重新启动<6>:=电源合上

<7>:=测试模式<8>:=时间同步<9>:=总召唤

<10>:=总召唤终止<11>:=当地操作<12>:=远方操作

<20>:=命令的肯定认可<21>:=命令的否定认可 <31>:=扰动数据的传输

主->从时,信息传送原因定义:

<8>:=时间同步<9>:=总召唤启动

<20>:=一般命令<31>:=扰动数据的传输

FUN:= 功能类型

<1>:=BU1 <2>:=BU2 <3>:=BU3

<4>:=BU4 <5>:=BU5 <6>:=BU6

<178>:= 线路保护 <194>:= 变压器保护 <210>:= 母线保护

INF:= 信息序号

3.3. 命令报文的传输过程

控制系统上电后,依次发送“复位CU”命令(报文详见3.3.5 装置接收复位CU命令)->“总召唤启动” 命令(报文详见3.3.7 总召唤过程)->“时间同步”命令(报文详见3.3.6 接收时间同步命令)。紧跟着进入以下循环召唤循环。

控制系统在确认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的ACD为0时,巡回地召唤二级数据(C_PL2_NA_3命令)。如果装置有二级数据,则上送二级数据;装置无二级数据或二级数据未准备好时,以M_NV_NA_3无要求链路数据帧回答。同时, 装置如果有一级数据时,需同时将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的ACD置1。

控制系统在确认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的ACD为1时,巡回地召唤一级数据(C_PL2_NA_3命令)。如果装置有一级数据,则上送一级数据;否则,以M_NV_NA_3无所要求数据帧回答。装置无一级数据时,需同时将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的ACD置0。

控制系统也可以发送其它非巡回召唤命令。如果装置接收这些命令后若不支持此命令,以M_NV_NA_3无所要求数据帧回答。否则,以M_CON_NA_3确认帧回答。同时将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的ACD置1,形成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回答。

装置检测到遥信变位或突发事件后,将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的ACD置1,形成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回答。对可变帧长报文格式,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CODE:=0 0 ACD DFC 1 0 0 0

3.3.1召唤二级数据

主->从方向:

控制系统召唤二级数据(C_PL2_NA_3命令, 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1 0 1 1

从->主方向:

装置无二级数据或二级数据未准备好时,以M_NV_NA_3无要求链路数

据帧回答。装置有“遥测值信息”时,形成遥测值报文回答。

3.3.2召唤一级数据

主->从方向:

控制系统召唤一级数据(C_PL1_NA_3命令, 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1 0 1 0

从->主方向:

形成各种报文见下文.(包括“装置上电启动/重新启动”,“复位FCB”,“复位CU”,“系统时间同步”,“遥信量状态信号”,“遥信量状态变位信号”, “电度量信息”,“断路器控制/调压开关升降遥控”,“断路器状态/调压开关状态” 等报文.)

3.3.3 装置上电启动/重新启动

需要顺序形成两种报文,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时顺序回答。

a. 形成“复位CU”一级数据,以ASDU5上传。(见表6)

b. 形成“启动/重新启动”一级数据,以ASDU5上传。(见表6)

表6 ASDU_5的数据格式:

05H 类别标识(ASDU)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3—复位FCB/4—复位CU/5—启动重新启动

传输原因(COT)

6—电源合上/64—调版本号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UNIT)

FUN 功能类型

2—复位FCB/3—复位CU/4—启动重新启动

信息序号

5—电源合上/6—调版本号

2 兼容级别(COL)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信息元素ASCII字符

‘版本号第一字节’ 自由赋值

‘版本号第二字节’ 自由赋值

CRC(ROM和)低字节自由赋值

CRC(ROM和)高字节自由赋值

注:信息元素ASCII字符为装置的型号;版本号用BCD码表示,第一字节为小数部分,第二字节为整数部分;CRC(ROM和)为16位二进制数。

3.3.4 装置接收复位FCB命令

主->从方向:

控制系统复位FCB命令(C_RFB_NA_3命令, 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0 0 0 1 1 1

从->主方向:

响应步骤如下: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 ,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 形成“复位FCB”一级数据,以ASDU5上传.(见表6) 在接收到召

唤一级数据命令时回答。不清除传输缓冲区的内容。

上位机装置

3.3.5 装置接收复位CU命令

主->从方向:

控制系统复位CU命令(C_RCU_NA_3命令, 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0 0 0 0 0 0

从->主方向:

响应步骤如下: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 ,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 形成“复位CU”一级数据,以ASDU5上传(见表6),在接收到召唤

一级数据命令时回答。不清除传输缓冲区的内容。并且“复位CU”一级数据将是接收到复位命令后的第一个发送的一级数据。

3.3.6 接收时间同步命令

主->从方向:

控制系统时间同步命令(ASDU6见表7)

当用广播地址时,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CODE:= 0 1 FCB 0 0 1 0 0

当用装置地址时,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时间同步响应步骤分为两种情况如下:

a. 广播地址同步:无回答报文。

b. 单个地址同步,需要如下响应:

(1)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 ,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0 0 ACD DFC 0 0 0 0

(2) 形成“时间同步报文”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以

ASDU6(见表7)上传。

表7 ASDU6的数据格式

06H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08H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255 功能类型

00H 信息序号

时间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0 0 0 日2进制(五位)

0 0 0 0 月2进制(四位)

0 年2进制(七位)

IV=<1>无效,IV=<0>有效

SU=<1>夏时制

3.3.7 总召唤过程。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的ASDU7(见表8)总召唤启动命令。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装置接收主站发送的ASDU7总召唤启动命令,响应步骤如下:

a.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形成各种报文见下文(包括“遥信量状态信号”,“断路器状态/调压开关状

态”,“遥测值信息”等报文),传输原因为:9(总召唤)。

c.所有一级数据传送完后,形成“总召唤结束”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

级数据命令时,以ASDU8(见表9)上传。

表8 ASDU7总召唤启动的数据格式

07H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255 功能类型

00H 信息序号

总召唤序号信息元素

表9 ASDU8总召唤结束的数据格式

08H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10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255 功能类型

00H 信息序号

总召唤序号信息元素

3.3.8 遥信量状态信号

在接收到总召唤命令时,装置形成“遥信量状态”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

级数据命令时,以ASDU_1,ASDU_40,ASDU_42等上传(见表10)。

表10 遥信量状态ASDU_1,ASDU_40,ASDU_42的数据格式

1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1/7/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DPI DPI

时间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总召唤序号信息元素

42 类别标识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7/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DPI DPI

... ... ... DPI 总召唤序号信息元素

DPI:=<1>跳;<2>合;=<0><3>不确定状态

IV:=<0>有效; =<1>无效

NT:=<0>当前值;=<1>非当前值

BL:=<0>未闭锁;=<1>闭锁

SB:=<0>未取代;=<1>取代

40 类别标识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7/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SPI SPI

... ... ... SPI 总召唤序号信息元素

DPI:=<0>正常;=<1>异常

3.3.9 遥信量状态变位信号

开关量状态变位时,装置形成“遥信状态变位”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级

数据命令时,以ASDU_1(见表10),ASDU_41或ASDU_43 (见表11)上传。

表11 遥信量状态变位ASDU43的数据格式

43 类别标识

1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11/12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1

IV NT BL SB 0 0 DPI

信息元素1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N

IV NT BL SB 0 0 DPI

信息元素N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总召唤序号附加信息

3.3.10 遥测值信息

模式一:

保护/测控装置定时主动上送遥测值信息,定时到后形成二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二级数据命令时上送,上送报文见表12(传输原因 = 2)。另外,当遥测值出现越限时,要主动上送遥测值信息。保护/测控装置当遥测值出现越限时,装置形成“遥测值越限”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以ASDU_9(见表12),ASDU_50(见表12)上传,此时传输原因 = 1。

表12 遥测值信息应用服务数据格式ASDU_9,ASDU_50为:

9 类别标识

信息元素数目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2/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被测值1 信息元素

。。。信息元素

被测值N 信息元素

50 类别标识

0 信息元素数目N 可变结构限定词

2/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被测值1 信息元素

。。。信息元素

被测值N 信息元素

50 类别标识

1 信息元素数目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2/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被测值1 信息元素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被测值2 信息元素

。。。信息元素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被测值N 信息元素

模式二:

保护/测控装置在主站的总召唤中上送遥测值信息;另外,当遥测值出现越限时,要主动上送遥测值信息。保护/测控装置在主站的总召唤中上送遥测值信息的报文应答过程见3.3.7 总召唤过程之规定,上送遥测值信息的报文放在遥信量报文之后,遥测值信息的报文格式见表12(传输原因 = 9)。保护/测控装置当遥测值出现越限时,装置形成“遥测值越限”一级数据,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以ASDU_9(见表12),ASDU_50(见表12)上传,此时传输原因 = 1。

3.3.11 断路器控制/调压开关升降/同期方式选择遥控命令

按“选择—选择返回—执行—执行返回—返回位置状态”过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撤消执行.

(1)选择命令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ASDU64断路器控制选择命令/ASDU65调压开关升降选择命令/ASDU67同期方式选择的选择命令(见表13)。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 形成一级数据“ASDU64断路器控制选择命令/ASDU65调压开关升降

选择命令/ASDU67同期方式选择的选择命令(见表13)”, 在接收到召

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表13 断路器控制/调压开关升降/同期方式选择命令的应用服务数据格式为:

64--断路器控制/65--调压开关升降/67-同期方式选择类别标识

1 可变结构限定词

12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DCC--断路器控制/RCC--调压开关升降/CCC—同期方式选择DCO双命令

主控信息(返回的主控信息)信息元素

注:DCC:= ACT/S/E X X X X * *

<1>:=跳<2>:=合 <0><3>:=无用

脉冲持续时间,一般不用

<0>:=执行<1>:=无用<2>:=选择<3>:=撤消

RCC:= ACT/S/E X X X X * *

<0>:=不允许 <1>:=降一步 <2>:=升一步 <3>:=急停

脉冲持续时间,一般不用

<0>:=执行<1>:=无用<2>:=选择<3>:=撤消

CCC:= ACT/S/E X X X * * *

<0>:=不允许 <1>:=检同期方式 <2>:=不检同期方式;

<3>:=检无压方式;<4>:=合环方式;<5 ~ 7>:=备用

一般不用

<0>:=执行<1>:=无用<2>:=选择<3>:=撤消

(2)执行命令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ASDU64断路器控制执行命令/ASDU65调压开关升降执行

命令/ASDU67同期方式选择的执行命令(见表13)。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c. 形成一级数据“ASDU64断路器控制执行命令/ASDU65调压开关升降

执行命令/ASDU67同期方式选择的执行命令(见表13)”, 在接收到召

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3)撤消命令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ASDU64断路器控制撤消命令/ASDU65调压开关升降撤消命

令/ASDU67同期方式选择的撤消命令(见表13)。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a.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形成一级数据“ASDU64断路器控制撤消命令/ASDU65调压开关升降

撤消命令/ASDU67同期方式选择的撤消命令(见表13)”, 在接收到召唤

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3.3.12 断路器位置状态/调压开关位置状态变位

断路器位置状态变位时,形成ASDU43断路器状态变位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回答报文见表14。

调压开关位置状态变位时,形成ASDU39调压开关升降状态变位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回答报文见表15。

表14 断路器状态变位 ASDU43的数据格式

43 类别标识

1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7/11/12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1

IV NT BL SB 0 0 DPI

信息元素1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 ...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N

IV NT BL SB 0 0 DPI

信息元素N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控制信息序号信息元素

DPI:=<1>跳;=<2>合;=<0><3>不确定状态

NT:=<0>当前值;=<1>非当前值

BL:=<0>未闭锁;=<1>闭锁

SB:=<0>未取代;=<1>取代

表15 调压开关升降状态变位ASDU39的数据格式

39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1/7/9/11/12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详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T x x x x x x x 信息元素

IV NT BL SB 0 0 0 OV 信息元素

时间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OV:= <0>溢出;=<1>不溢出

NT:=<0>当前值; =<1>非当前值

BL:=<0>未闭锁; =<1>闭锁

SB:=<0>未取代; =<1>取代

X x x x x x x 分接头位置信息

T:= <0>设备未在瞬变状态; =<1>设备正在瞬变状态

3.3.13 位置状态/调压开关位置状态

在接收到总召唤命令时,装置形成ASDU42断路器状态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回答报文见表16。

在接收到总召唤命令时,装置形成ASDU39调压开关升降状态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上传. 回答报文见表15。

表16 断路器状态ASDU42的数据格式

42 类别标识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9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DPI DPI信息元素1

... ... ... DPI信息元素N

控制信息序号信息元素

DPI:= <1> 跳;=<2>合; =<0><3> 不确定状态

NT:=<0> 当前值<1> 非当前值

BL:=<0> 未闭锁<1> 闭锁

SB:=<0> 未取代<1> 取代

3.3.14 电度量

模式一:

按“冻结—冻结返回—返回电度量”方式执行。

( 1 ) 冻结命令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的ASDU88电度量冻结命令(见表17)。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形成一级数据ASDU88电度量命令(见表17),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

令时上传。如果是否定确认,不再有下述的c.和d.两步。

c.形成“电度量数据ASDU36”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

上传. 回答报文见表18。

d. 所有“电度量数据ASDU36”一级数据传送完后,形成“电度量数据结

束”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以ASDU88(见表17)上传。

表17 ASDU88电度量冻结命令应用服务数据格式为:

88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2-肯定确认/66-否定确认/10-电度量数据结束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0 信息序号

FRZ xxxx 电度量冻结命令的限定词

返回信息标识符信息元素

DCC:= FRZ X X X X X X

<0>:=无电度量要求 <5>:=电度量总请求

<0>:=无冻结/复位<1>:=冻结不复位

<2>:=冻结带复位<3>:=电度量复位

表18 ASDU36电度量数据应用服务数据格式为:

36 类别标识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2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电度量1二进制读数CR

二进制读数第1字节

二进制读数第2字节

二进制读数第3字节

二进制读数第4字节

IV CA CY 顺序号

...... 电度量N二进制读数CR

返回信息标识符返回主控信息

IV=<0>:=有效<1>:=无效

CA=<0>:=上次读数后未调整<1>:=上次读数后被调整

CY=<0>:=无溢出<1>:=溢出

模式二:

采用“定时循环主动上送电度量”方式。

a.装置定时形成“电度量数据ASDU36”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

据命令时上传,报文格式见表18。

b.所有“电度量数据ASDU36”一级数据传送完后,形成“电度量数据结

束”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以ASDU88(见表17)上

传。

此模式下,返回信息标识符≡0。

3.3.15 告警或运行提示信号报文

当有装置告警信息或保护告警信息(含运行提示信息),形成“告警信号报文”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回答。对于继电保护装置以ASDU_1(见表19)上传,对于测控装置以ASDU_41(见表20)上传。

表19 ASDU_1告警信号的数据格式

01H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1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DPI DPI信息元素

Ms(毫秒低) 信息元素

Ms(毫秒高) 信息元素

IV 0 分2进制(六位) 信息元素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信息元素

SIN=0(无关) 信息元素

IV=<1>无效; IV=<0>有效 ; SU=<1>夏时制

DPI:=<1>告警返回; DPI:=<2>告警动作; DPI:=<0>,<3>未用

表20 ASDU41告警信号的数据格式

41 类别标识

1 N 可变结构限定词

1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1

IV NT BL SB 0 0 SPI

SPI信息元素1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N

IV NT BL SB 0 0 SPI

SPI信息元素N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SIN=0(无关) 信息元素

SPI:=<0>告警返回;SPI:=<1>告警动作

3.3.16 保护动作信号报文

当保护装置检测到有故障发生,出现保护动作(返回)时,形成“保护动作信号报文”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命令时回答。无故障检测结果、故障性质、故障相别的保护动作信号报文,以ASDU_2(见表21)上传,有故障检测结果或故障性质、故障相别的保护动作信号报文,以ASDU_70(见表21)上传。

故障测距结果只有一项,其单位为一次故障电抗欧姆数或线路公里数时,采用ASDU_4(见表21)上传;其余形式的故障测距结果报文,以ASDU_70(见表21)上传。

表21 ASDU_2事故信号的数据格式

2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1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DPI DPI信息元素

Ms(毫秒低) 相对时间

Ms(毫秒高)

故障序号

FAN低字节

FAN高字节

时标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SIN=0(无关)

IV=<1>无效; IV=<0>有效 ; SU=<1>夏时制

DPI:=<1>返回; DPI:=<2>动作 ; DPI:=<0>,<3>未用

ASDU_4事故信号的数据格式

4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1 传输原因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FUN 功能类型

73 信息序号

SCL 测距结果

相对时间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故障序号

FAN低字节

FAN高字节

时标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ASDU_70事故信号的数据格式

70 类别标识

N 可变结构限定词1 传输原因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IV NT BL SB 0 0 DPI DPI信息元素Ms(毫秒低)

相对时间

Ms(毫秒高)

故障序号

FAN低字节

FAN高字节

时标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0 0 0 日2进制(五位)

0 0 0 0 月2进制(四位)

0 年2进制(七位)

SIN=0(无关)

0 TM GT1 GT0 L3 L2 L1 L0 故障类型

附带结果1 故障值。。。。。故障值

附带结果N-1 故障值IV=<1> 无效; IV=<0>有效 ; SU=<1> 夏时制

DPI:=<1> 返回; DPI:=<2> 动作 ; DPI:=<0>,<3>未用

故障性质GT1 GT0

永久性故障 1 0

瞬时性故障0 1

故障性质不清楚0 0

故障性质不清楚 1 1

故障相别类型L3 L2 L1L0

11

AN 0

1

01

BN 0

01

CN 1

10

AB 0

1

00

1

BC 1

10

CA 1

1

11

ABN 0

01

1

BCN 1

11

CAN 1

10

1

ABC 1

1

11

ABCN 1

故障相别不确定0 0 00

TM:跳闸方式, = <0>三跳方式; = <1>选跳方式。

附带结果:(附带结果为保护动作的故障量值,其顺序及内容由装置约定说明,N = 1则表示无附带结果)1)每一个附带结果为一个实数结果,其格式为R32.23的标准4字节浮点数;

2)对于复数结果,看成连续两个实数结果,第一个实数结果为实部(或幅值),第二个实数结果为虚部(或相角)。

3.3.17 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信号复归一般控制命令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的ASDU20(见表22) 软压板投退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信号复归一般控制命令。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装置接收主站发送的ASDU20软压板投退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信号复归一般控制命令,响应步骤如下: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保护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 形成“命令确认/否定”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时以

ASDU1(见表23)上传。COT:=20/21。

c. 软压板投退后, 形成“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信号复归的一般控制命

令后的状态”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时,以ASDU1(见表23)

上传。COT:=12(远方操作)

表22 ASDU_20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信号复归控制命令的数据格式

20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20 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0 0 0 0 0 0 DCO DCO双命令

RII标识号信息元素

DCO: =1 退; DCO:=2 投; DCO:=0,3未用

表23 ASDU_1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信号复归命令认可/状态的数据格式

01H 类别标识

81H 可变结构限定词

20肯定/21否定/12返回状态传输原因

COMADDR 单元公共地址

FUN 功能类型

INF见装置的相应信息表信息序号

0 0 0 0 0 0 DCO DCO双命令

时标

Ms(毫秒低)

Ms(毫秒高)

IV 0 分2进制(六位)

SU 0 0 时2进制(五位)

返回RII标识号信息元素

IV=<1> 无效; IV=<0>有效 ; SU=<1> 夏时制

DCO: DPI:=<1>退; DPI:=<2>投; DPI:=<0>,<3>未用

3.3.18 调定值命令

主->从方向:

主站发送的调定值命令(见表24)。

控制系统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1 FCB 1 0 0 1 1

从->主方向:

装置接收主站发送的ASDU_61调定值命令,响应步骤如下:

a. 回答M_CON_NA_3确认帧,数据格式:10H,CODE,ADDR,CS,16H。

保护装置链路规约数据单元的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域:

CODE:= 0 0 ACD DFC 0 0 0 0

b. 无定值时形成“调定值命令否定”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

时上传。(见表25)

c. 有定值时形成“定值上送”一级数据, 在接收到召唤一级数据时上传。

“定值上送”一级数据的最后一帧为结束帧。(见表2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结合变电站自动化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太网技术,研发出的新一代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功能强劲并充分优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系统适用于220kV及以下各种电压等级的升压或降压变电站,通过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通讯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提供了测量、控制、监视、保护、录波、通信、报表、小电流接地选线、电压无功自动补偿、五防、故障分析及其他自动化功能,在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站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组成。 1.站控层:包括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五防工作站、Web工作站、GPS卫星对时系统,站控层设备采用100M工业以太网连接,根据厂站规模和用户需求可以增加工作站或减少部分工作站。 2.通信层:主要由光纤网线双绞线等通信介质、以太网交换机、通信管理机等设备组成,根据不同的厂站规模和用户需求,可自由选择RS485工业总线、星型以太网、双以太网、

光纤环网等不同的组网模式,系统开放性好,组网灵活。 3.间隔层:以一次设备为对象,采用单元式配置,根据厂站规模和用户需求,可选择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或者选择采用保护和测控相互独立的设备。各单元独立性强,系统组态灵活,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装置维护简单方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拥有如下优点: 1、完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以高性能的子系统构造优异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系统扩展方便、功能灵活,满足变电站设备的增加及系统功能增加的需求; 3、面向变电站的整体设计,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融为一体,全方位思维,大大减少了用户现场的调试量; 4、采用先进的现场总线通信方式,标准的IEC60870-5-103通讯规约,大大提高了通讯速率及系统的可靠性; 5、间隔层可集中组屏也可按站内一次设备分布式布置,直接安装于开关柜上,既相对独立,又节省投资; 6、间隔层采用32位DSP技术,使产品的稳定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保证; 7、继电保护功能独立,完全不依赖于通讯网,仅通过通信层交换信息; 8、友好的人机界面,全汉化菜单操作,使用户操作更简单。

103报文详细解析

103规约转出软件实验报告(改进版)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0 04 44 16 目的:给地址为04的装置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10 //固定帧长起始字符 40 //控制域 04 // 44 16 子站回答:10 20 04 24 16 目的: 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04 7e 16 目的:向地址为04的装置发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15 15 68 28 04 05 81 04 04 b2 03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01 00 01 00 9b 16 (ASDU5,CON=28,COT=4) 68 //启动字符 15 //报文长度 15 //报文长度 68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类型标识,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公共地址 28 04 05 81 04 04 //功能类型,信息序号, 兼容级别,8个ASCII b2 03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4个自由赋值 01 00 01 00 /////////////////////////////////////////////////// //连路用户数据 9b //校验和 16 //结束字符 (ASDU5,CON=28,COT=4) 80 00 目的:子站以ASDU5(复位通信单元)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10 5a 04 5e 16 目的:向地址为04的装置发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15 15 68 08 04 05 81 05 04 b2 04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01 00 01 00 7d 16 (ASDU5,CON = 08,COT=5)

104规约及其实现

104规约及其实现(Ver0.1) 1.网络的设置 定义厂站端为网络通讯的服务器端,主站端为网络通讯的客户端,由客户端发起连接。服务器端的端口号为2404,服务器端只接受一个连接。 2.信息帧类别说明 根据协定,发送的数据有遥测量、遥信量、遥控量、遥调量、计划曲线和时钟命令。 2.1遥测量:主要用来传送各个遥测值,包括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值。采用标度化值,类型标识为11(M_ME_NB_1),信息对象地址范围4001H~5000H。变化遥测采用带时标的标度化值,类型标识为35(M_ME_TE_1), 信息对象地址与全遥测相同。 2.2遥信量:主要用来传送各种信号及报警信息。全遥信采用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类型标识为1(M_SP_NA_1),信息对象地址范围1H~1000H;变化遥信采用带时标的单点信息,类型标识为30(M_SP_TB_1),信息对象地址与全遥信相同。 2.3遥控量:主要用来是主站遥控变电站端的电容器投切和变压器档位的升降。该量只用于变电站的无功调节项目上,不用于发电厂的无功调节项目上。采用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类型标识为58(C_SC_TA_1),信息体对象地址范围6001H~6200H。 2.4遥调量:主要用作用是主站给厂站端下发调节命令。采用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定值命令,标度化值,类型标识为62(C_SE_TB_1),信息体对象地址范围6201H~6400H。 2.5计划曲线:主要用于主站给子站下发计划曲线。该信息属于扩展信息。类型标识为111(P_ME_NB_1),信息体对象地址范围5001H~6000H。 2.6时钟命令:由主站发送,给子站校时。如果在最大网络延迟小于接收站要求的时钟精度时,可以使用时钟同步。例如,如果网络提供者保证网络延迟不大于400ms(X.25WAN的典型值),并且被控站要求的精度为1s,时钟同步过程就可以使用。类型标识103(C_CS_NA_1)。 3.帧结构 68(启动符) XX(长度,等于len(ASDU)+4) XX XX(发送序号,2个字节) XX XX(接收序号,2个字节) XX(类型标识) XX(传送数据的个数) XX XX(传送原因,2个字节) 01 00(公共地址,即RTU站址,2个字节) XX XX 00(信息体地址,3个字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 三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和信息 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 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 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 测量、 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 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 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需求>> > 测控装置的串口信号要求能连接到以太网, 用于本地和远程控制站点高级管理和同 步化 > 适应变电站恶劣环境 > 保证变电站重要数据传输的优先性和稳定 > 设备种类繁多, 要求通信设备符合电力 IEC61850 规约, 兼容变电站各种智能设备 方案优势>> > 符合 IEC61850 标准的串口服务器与工业交换机完美结合 > 产品优于 IEC61850-3 标准的 EMI 抗性,工业四级设计能在严酷的环境下可靠、 稳定工作 > 交换机支持 QOS、 VLAN 等网络技术, 保障变电站重要数据的传输优先性和独立性 > 设备设计符合 IEC61850 规约,能兼容变电站任何智能设备

<<关键产品>> ◎支持接口类型可根据需要搭配 ◎支持 SW-Ring 环网冗余专利技术,网络故障自愈时间<20ms ◎支持 802.1X、密码管理、端口镜像、端口汇聚 ◎支持支持 DC110~220V 或 AC100~240V 三位端子电源输入 ◎无风扇设计,工业级设计,-25~70℃温度工作范围 ◎IP30 防护等级,19 寸标准机架安装方式 IES5024 系列
? 支持 RS-232/RS-485/RS-422 三种串口形式 ? 支持 300bps~115200bps 线速无阻塞通信 ? 支持虚拟串口驱动访问模式和网络中断自动恢复连接功能
NP316 系列

南瑞继保工程手册-103规约精要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1. 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 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桢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 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2 ————启动字符1(1byte) ————长度(1byte) ————长度(重复)(1byte)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控制域(1byte) ————地址域(1byte)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代码和(1byte) ————结束字符(1byte)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1)“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 0 1 1 (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B)FCB(桢记数位)。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一个FCB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若重发3次后仍未收到预期应答,则结束本轮传输服务。 (C)FCV (桢记数有效位),FCV= 0表明FCB的变化无效,FCV=1表明FCB的变化有效。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不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FCB状态,这些桢FCV常为0

104规约

104规约 104:是厂站与配网主站进行通讯的规约,以以太网为载体,服务模式是平衡模式。 用于远动控制通信的,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之间的通讯; 104规约的报文帧分为三类,I帧,S帧,U帧; I帧为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长度大于6个字节,为长帧; S帧为确认帧,用于确认接收的I帧,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 U帧为控制帧,用于控制启动/停止/测试,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 长帧报文分为APCI和ASDU两个部分,统称为APDU,而短帧报文只有APCI部分;APCI的6个字节的构成:起动字符68H,1个字节;后面的报文长度,1个字节(最大253);控制域位组,4个字节;区分I,S,U帧: I帧的4字节控制域位组规定为:字节1和字节2位发送序号,字节3和字节4为接收序号; 注意: 1.由于字节1和字节3的最低位固定为0,不用于构成序号,所以在计算序号时,要先转换成十进制数值,再除以2; 2.由于低位字节在前,高位字节在后,所以计算时要先做颠倒; S帧的字节1固定为01H,字节2固定为00H,字节3和字节4位接收序号计算时仍要注意以上两点; U帧的字节2,3,4均固定为00H,字节1包含TESTFR,STARTDT,STOPDT三种功能,同时只能激活其中的一种功能;启动(STARTDT)和停止(STOPDT)都是由主站(104的客户端)发起的,先由主站发送生效报文,子站随后确认。而主站和子站都可发送测试(TESTFR)报文,由另一方确认。 客户端发起:(请求连接报文和确认连接报文) STARTDT:68 04 07 00 00 00(启动激活);68 04 0B 00 00 00(启动确认) 07 = 000001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3个1 表示请求连接; 0B = 000010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4个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HN-2000系列保护装置103通信规约

HN-2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103通信规约 (版本:V1.00) 在地的内电层上,分割有AGND DGND DGND1,但AGND DGND1是在DGND层内再次分割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再次分割了就应该被定义为AGND DGND1,实际上PROTEL却认为AGND DGND1与DGND重叠了,使用规则检查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在同一层上分割多个区域,分割线是可以重叠的,但区域不要重叠,我同学有过这样的教训。 合肥合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二○○九年九月

1 范围和目的 本规约基于电力行业标准DL/T 667-1999 (IDT. IEC 60870-5-103)下的通信接口规范,定义了HN-2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通信协议,描述了数据格式、控制序列等。 本规约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HN-2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与监控系统的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约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约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667 1999:远动设备和系统 - 第5部分:传输规约 -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Q/GDNR420-200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网络通信应用层规约。 3 定义和缩写 本规约采用的定义,严格按照DL/T667 1999:远动设备和系统 -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中的定义。 3.1 控制方向 从控制系统到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传输方向。 3.2 监视方向 从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到控制系统的传输方向。 3.3 控制系统 作为通信链路的主站,即按照DL/T667 1999定义的主站。 3.4 缩写 A 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 IED 智能电子装置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4 DL/T 667-1999(IEC60870-5-103)通信规约简介 详见:远动设备和系统 - 第5部分:传输规约 -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3:1997标准)。 4.1 物理层 4.1.1接口标准 串行通信方式:EIA RS-485接口。

104规约简介

104 规约简介 一 . 概述: 101、104规约属于问答式异步通信方式。104必须与101规约同时配套使用。2002年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104规约的核心部分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101规约的定义,结合超高压公司的使用范围,对104规约的报文格式做一说明以便大家理解。更详细的请看104和101的2002年正式版本。104应用在tcp/lp 的1、2、3、4、7、层。 二 . 104报文格式 1.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它是所有发送/接收的报文头并可以单独发送。 APDU长度最大253,要除去启动符 68H和其本身 APDU是全报文 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2.控制域分类: 控制域八位位组分为3种格式,每种格式的定义内容不一样。 a. I格式:信息传输格式 b.U格式: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格式

TEST.SPOPDT STARTDT 确认/生效只有一个是“1”之可能出03/13/23/43/83/07/0B 不可能出现其他码 c. S 格式 带编号的监视功能 例如: 发/收一组码: 68 04 01 00 96 77 这就S 格式,这是确认报文,在收报文经常出现。刚开机时用于链路连接,收发两端都收到这个报文说明链路通了,可以发其它命令报文。如果链路不通,主站会连发此报文 2. ASDU 格式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即信息区传输格式 传送原因: 1字节/2字节 各系统自定义,我们系统定义2字节。101定义1个字节。 公共地址: 1字节/2字 各系统自定义 我们系统定义2字节。101定义1个字节 信息对象地址:1字/2字节/3字节 我们系统定义3个字节,可以转16777215个信息,实际上2个字节就够65535。101定义2个字节。 可变帧结构限定词: 7位定义长度,最大127个信息。 SQ=0 每个信息都带地址。 SQ=1 只有带一个有起始地址,其他信息不带地址,按顺序排列,全YX 、全YC 时SQ 都为1. 信息:最少一个字节,例如一个遥信,最多的可达9个字节,SOE8个字节。 3. 主站的发送报格式 这里仅介绍三种格式 总召唤 召唤电量 YK (双点YK,现场都双点YK )下面于 分别介绍 a. 总召唤报文格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系统概述; 本次设计采用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系统是面向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其是陕西银河网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型设备,该系统是在总结我国微机变电站运行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新的发展趋势,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为宗旨,以方便现场安装调试、无人值守为目的,向智能化迈进的全新概念综合自动化系统。 其设备从变电站整体出发,统一考虑保护、监测、控制、远动、直流和五防等功能,避免了功能装置重复备置等弊病,及减少投资,又有利于变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

该系统在我国首次集微机保护和远动为一体,并率先把这种装置直接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上,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以单元分散型嵌入式为指导思想,系统装置中每个单元的结构、外观和尺寸是完全一致的。其可把各个单元分散安装在一次设备上,或集中组屏按装。相比两者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开关柜控制屏及控制室的各种电缆,减少控制室面积,从而节省了变电站综合造价,简化了施工,方便了维护,并且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提高。消除了因设备之间错综复杂的二次电缆引线接错造成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系统中每一种单元都面向变电站内的各种一次设备。如线路单元,就是面向开关柜设计的,它包含了对该开关柜的控制、测量、事故记录和线路的各种保护等;电容器单元也像线路单元一样,它是面向电容器组的;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设计,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变压器设计了三种面向它的完全独立的功能单元。第一是主保护单元,它主要完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等。第二是后备保护,它主要完成变压器的过流保护等。第三是变压器的测控单元,主要完成主变的有载调压控制和电气量的测量。备自投单元是完成变电站两路电源的自动投切功能的。直流子系统也被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纳入了整体成套范围,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整体规划设计。 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安装,所有单元均通过一梗三芯通讯电缆同后台总控单元实现实时数据交换。

IEC103规约报文格式

IEC103规约报文格式

IEC103规约格式 1.基本报文格式 1.1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1.2可变帧长报文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 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 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 字节数+2 1.3控制域定义 控制域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1) “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 PRM FCB FCV 功能码 1 每位的具体定义请参考详细103规约。 (2) “从∧ 主”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 PRM ACD DFC 功能码 0 0 每位的具体定义请参考详细103规约。 ———— 启动字符1(1byte ) ———— 长度(1byte ) ———— 长度(重复)(1byte ) ————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 ———— 控制域(1byte ) ———— 地址域(1byte ) ————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 代码和(1byte ) ———— 结束字符(1byte )

1.4地址域 地址域为主站与之通信的从站地址,0-254:设备地址,255:广播地址。 2.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控制方向:从控制系统到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传输方向。 监视方向:从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到控制系统的传输方向。 2.1控制方向 ●复位帧计数位 ●复位通信单元 ●召唤1级数据 ●召唤2级用户数据 ●请求链路状态 2.2监视方向 ●确认帧:

IEC-60870-5-104通讯规约的特点及应用

IEC-60870-5-104通讯规约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规约简单的说就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发送信息端与接受信息端对所发送数据的报文格式封装与解封装的一套约定。为了实现规约的标准化,国际电工委员(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制定了一系列的远动规约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TCP/IP协议的IEC 60870-5-104国际标准,用以对地理广域过程的监视和控制。本文主要说明介绍IEC-60870-5-104规约的基本内容,并以IEC-60870-5-104在变电站和配电网的应用为例,说明了IEC-60870-5-104的作用以及优势。 关键字:104规约;优势;数据传输;FTU; 1.IEC-60870-5-104规约的介绍 1.1 一般体系结构 104规约定义了开放的TCP/IP接口的使用,包含一个由传输IEC 60870-5-101ASDU的远动设备构成的局域网的例子。包含不同广域网类型(如X.25,帧中继,ISDN,等等)的路由器可通过公共的TCP/IP-局域网接口互联。图1所示为一个冗余的主站配置与一个非冗余的主站配置。 1.2 规约结构 IEC 60870-5-104远动规约使用的参考模型源出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但它只采用其中的5层,IEC 60870-5-104规约是将IEC

60870-5-101与TCP/IP提供的网络传输功能相结合。根据相同的定义,不同的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包括IEC 60870-5全部配套标准所定义的ASDU,可以与TCP/IP相结合。IEC 60870-5-104实际上是处于应用层协议。基于TCP/IP 的应用层协议很多,每一种应用层协议都对应着一个网络端口号,根据其在传输层上使用的是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还是UDP协议(用户数据报文协议),端口号又分为TCP端口和UDP端口,为了保证可靠地传输远动数据,IEC60870-5-104规定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因此其对应的端口号是TCP端口。IEC 60870-5-104规定本标准使用的端口号为2404,并且此端口号已经得到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 (Internet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的确认。 1.3 104 规约数据单元帧格式 104规约中的APDU(应用规约数据单元)由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和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构成,和IEC60875-5-101的帧结构相比,其中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兼容的,不同是IEC60875-5-104使用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而IEC60875-5-101使用链路规约控制信息(LPCI) 1.4 防止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 在最底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所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分组传送,所以当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以及在网络硬件失效或网络负荷太重时,有可能会造成数据包的丢失、延迟、重复和乱序,因此应用层协议必须使用超时和重传机制。为了防止I格式报文在传送过程中丢失或重复传送,IEC 60870-5-104的I格式报文的控制域定义了发送序号N(S)和接收序号R(S),发送方每发送一个I格式报文,其发送序号应加1,接收方每接收到一个与其接收序号相等的I格式报文后,其接收序号也应加1。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重新建立TCP连接后,调度主站和子站FTU的接收序号和发送序号都应清零,因此在双方开始数据传送后,接收方若收到个I格式报文,应判断此I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号是否等于自己的接收序号。若相等则应将自己接收序号加1,若此I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号大于自己的接收序号,这说明发送方发送的一些报文出现了丢失;若此I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号小于自己的接收序号,这意味着发送方出现了重复传送。 2. 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采用IEC60870-5-104规约的优势 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站内局域网的通信开放性、兼容性是衡量一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实际运行中的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由于诸多原因,不同的厂家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并不统一,这给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站内局域网的通信开放性、兼容性带来不好的影响,增加了多通信协议的规约转换工作,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通信不可靠。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应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04规约本身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了满足IEC60870-5-101远动通信协议用于以太网实现而制定的。它的网络层协议为TCP/IP协议,应用层协议采用101协议的ASDU。为了保证应用层ASDU的通信可靠性,又包装了APCI传输接口,规定了应答和重发机制。 由于以太网的通信容量大以及TCP/IP协议的开放性好,已被计算机通信所广泛采用,非常成熟可靠,也被一致认为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站内局域网的必然发展趋势。鉴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数据的特点和采用以太网的方式,采用104协议应该是目前较合理的一种通信规约。因为他既能满足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和SCADA监控信息的传输要求,又有标准规约的好的兼容性。而且104协议组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业论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 系部:电力工程系 班级:供用电12-4 姓名:豆鹏程 学号:2012231026

【摘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站内工作可靠、灵活性好、易于扩展的通信网络,以来满足各种信息的传送要求。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和组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及通信的功能作了有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数据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继电器保护、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往往又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例如微机保护子系统中,有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等。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必须通过内部数据通信,实现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重复配置和简化各子系统间的互连,提高整体的安全性。[2、5] 另一方面,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交换、分配的重要环节,它集中了变压器、开关、无功补偿等昂贵设备。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工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故障信息要及时上报控制中心,同时也要能接受和执行控制中心下达的各种操作和调控命令。[2]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种功能模块间的信息交换;而是变电站与控制中心的通信。 一、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2、3、5] 现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都是分层分布式结构,传输的信息有以下几种: (一)现场一次设备与间隔层间的信息传输 间隔层设备大多需从现场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针的诊断信息以及断路器操作信息。 (二)间隔层的信息交换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试方案

变电站监控系统调试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矿业110kV铁矿变电站工程 2014年7月13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1) 2. 编写依据 (1) 3. 作业流程 (2) 5. 作业方法 (3) 6. 安健环控制措施 (7)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8)

1. 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变电工程监控系统调试作业。 2. 编写依据

3. 作业流程 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4. 作业准备

5. 作业方法 5.1开始 5.1.1检查屏柜安装完毕,符合试验条件。 5.1.2检查工作票完善,工作安全措施完善,二次措施单编写内因符合作业安全标准。 5.1.3试验人员符合要求,熟悉相关资料和技术要求。 5.2通电前检查: 5.2.1核对各屏柜配置的连片、压板、端子号、回路标注等,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5.2.2核对保护装置的硬件配置、标注及接线等,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5.2.3保护装置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应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型号正确, 芯片放置位置正确。 5.2.4检查保护装置的背板接线有无断线、短路和焊接不良等现象,并检查背板上抗干扰元件的焊接、连线和元器件外观是否良好。 5.2.5检查试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试验设备是否完好。 5,2,6检查回路接线是否正确。 5.2.7检查保护装置电压是否与实际接入电压相符。 5.2.8检查保护装置所配模块与实际配置的PT、CT相符合。

5.2.9保护屏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5.3绝缘检查 5.3.1分组回路绝缘检查:将装置CPU插件拔出,在屏柜端子排处分别短接交流电压回路,交流电流回路、操作回路、信号回路端子;用1000V兆欧表轮流测量以上各组短接端子间及各组对地绝缘。其阻值应大于10MΩ。 5.3.2整组回路绝缘检查:将各分组回路短接,用1000V兆欧表测量整组回路对地绝缘。其阻值应大于1MΩ。 5.4通电检查 5.4.1核对屏柜元件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相符。 5.4.2检查保护装置版本信息经厂家确认满足设计要求。 5.4.3按键检查:检查装置各按键,操作正常。 5.4.4装置自检正确,无异常报警信号。 5.4.5打印机与保护装置的联机试验:进行本项试验之前,打印机应进行通电自检。 5.5单机校验 5.5.1零漂检查 进行零漂检查时,应对电压端子短接,电流回路断开防止感应引起误差,应在装置上电10min以后,零漂值要求在一段时间(几分钟)内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电流回路零漂在-0.05~+0.05A范围内(额定值为5A),电压回路在0.05V以内。 5.5.2通道采样及线性度检查 在各模拟量通道分别按规范加量,装置采样应正确,同时加入三相对称电流、三相对称电压,查看装置采样,检查电流、电压相角正常。功率显示正确。 5.5.3 时钟的整定与核对检查:调整时间,装置正常,GPS对时已完善,核对各装置时间显示一致,并与后台计算机显示相符。 5.5.4装置自检正确,无异常报警信号。 5.5.5遥信输入检查:短接开关量输入正电源和各开关量输入端子,对照图纸和说明书,核对开关量名称,装置显示屏显示各开关量名称与实际一致。 5.5.6遥控、遥调接点检查:在监控装置模拟遥控、遥调信号,用万用表测量各输出接点正确。 5.5.7监控系统同期功能检查:分别按检同期、检无压和不检方式进行模拟调试,在检同期方式下输入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分别改变两电压间的相角、幅值、频率使之

电力104规约详解

104规约详解 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 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 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 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 68 启动符 5D 长度 6C 控制域1 03 控制域2 78 控制域3 00 控制域4 01 遥信 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 14 00 传送原因 01 00 站地址 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规约对比标准的104规约 格式说明 APCI 起始字节68H APDU长度 控制域八位位组1 控制域八位位组2 控制域八位位组3 控制域八位位组4 ASDU TYP 类型标识 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 COT_L 传送原因 COT_H ADDR_L 站地址 ADDR_H InfAddr_0 信息体 InfAddr_1 InfAddr_2 … 结构说明: TYP: 类型标识,可查表 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 <0> := 未定义 <1> := 单点信息 M_SP_NA_1 <3> := 双点信息 M_DP_NA_1

主站与子站通过IEC60870-5-104规约通讯协议说明

主站与子站通过IEC60870-5-104规约通讯协议说明 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一、IEC60870-5-104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基本结构 (2) 1.1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 (2) 1.2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 (2) 1.3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3) 二、IEC60870-5-104规约的过程描述 (5) 三、IEC60870-5-104规约源码分析(报文分析) (5) 3.1启动连接(U格式) (5) 3.2启动连接确认(U格式) (6) 3.3总召唤(I格式) (6) 3.4总召唤确认(I格式) (6) 3.5数据确认(S格式) (6) 3.6总召唤结束(I格式) (7) 3.7测试连接(U格式) (7) 3.8测试连接确认(U格式) (7) 3.9.遥信信息(I格式) (7) 3.9遥测信息(I格式) (10) 3.10 SOE信息(I格式) (11) 前言 根据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和最近出版的国标DL/T634.5.104:2002对104规约的参数选择做了如下说明: 1、采用端正101规约中的链路地址和短报文(指链路确认报文) 2、采用召唤一级数据 3、两个字节表示公共地址(站址) 4、两个字节表示传送原因 5、三个字节表示信息体地址 上述3、4、5点与上一次通讯协议具体说明有冲突,为执行国际国内标准,建议根据上述要求对报文做如下修改。

一、IEC60870-5-104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基本结构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Application protocal data unit)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Application protocal control information)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Application protocal control unit) APDU=APCI + ASDU 1.1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 定义了启动字符、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规范、可传输一个完整的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启动字符:68H(一个字节) ●长度规范:报文最大长度255字节,应用规约数据单元的最大长度为253字节,控 制域的长度是4字节,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最大长度为249字节。 ●控制域:控制域定义抗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的启动和停止、 传输连接的监视。控制域的这些类型被用于完成计数的信息传输的(I格式)、计 数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不计数控制功能(U格式)。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1.2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 控制域定义抗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的启动和仃止、传输连接的监视。控制域的这些类型被用于完成计数的信息传输的 (I格式)、计数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不计数的控制功能(U格式)。

CSC241C装置CSC2000-103规约点表_V1.22B资料

CSC-241C装置103规约、CSC2000规约要点及信息点表说明 定(2007)067 编制:郑磊 校核:车柠 审定:刘志超 版本号:V1.22B 文件代号:C67997 出版日期:2009.2

目录 一.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 1 - 二.CSC2000规约信息点表 .................................................................................................... - 13 -

一.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1.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 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桢之间线 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报文格式 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2.1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256模和) 2. ————启动字符1(1byte) ————长度(1byte) ————长度(重复)(1byte)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控制域(1byte) ————地址域(1byte)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代码和(1byte) ————结束字符(1byte)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视“主 从”和“从 主”两种传输方向情况不同而有不同。 “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

IEC104规约报文分析(104报文解释的比较好的文本)

IEC104规约调试小结 一、四遥信息体基地址范围 “可设置104调度规约”有1997年和2002年两个版本,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变化,02 此配置要根据主站来定,有的主站可能设为1,1,2,我们要改与主站一致。 三、以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为例对一些基本的报 文分析 第一步:首次握手(U帧) 发送→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7(控制域)00 00 00 接收→确认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B(控制域)00 00 00 第二步:总召唤(I帧) 召唤YC、YX(可变长I帧)初始化后定时发送总召唤,每次总召唤的间隔时间一般设为15分钟召唤一次,不同的主站系统设置不同。 发送→总召唤: 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 接收→S帧: 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04 01 00 02 00 接收→总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 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同上) 发送→S帧: 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 04 01 00 02 00 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1为例): 68(启动符)1A(长度)02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4(可变结构限定词,有4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