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8-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综合提升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8-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综合提升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8-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综合提升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8-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综合提升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

专题8.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综合提升卷

1.(2019·广东惠州模拟)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合子)致死现象

C.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现象

D.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均为杂合子

【答案】B

【解析】一高茎红花亲本自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和Bb),又因自交后代分离比为5∶3∶3∶1,可能是9∶3∶3∶1的变式,若将5∶3∶3∶1拆开来分析,则有高茎∶矮茎=2∶1,红花∶白花=2∶1,说明在后代中不存在AA和BB的个体,进而推知:出现5∶3∶3∶1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所以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均为杂合子,B错误,

A、C、D正确。

2.(2019·江西六校联考)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答案】D

【解析】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降低,但不会迅速降为0。

3.(2019·合肥市质检)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蜜蜂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雄蜂中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雄蜂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B.亲本雌蜂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C.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

D.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答案】D

【解析】雄蜂为单倍体,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于后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说明亲本雌蜂为黑色长绒毛,可以产生两种配子,B正确;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毛绒,只能产生一种配子,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D错误。

4.(2019·衡水中学五调)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其花色有红色(A1)、黄色(A2)和白色(A3)三种表现型,其中A1、A2、A3是一组复等位基因。现用一红花雌株与一黄花雄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植株360株,其中红花雌株为95株,黄花雌株为84株,红花雄株为87株,白花雄株为94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这3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3>A2

C.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F1雄株中都不含有控制黄花性状的基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由题意分析可知,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

5.(2019·广东六校联考)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 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9号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1/3)或Aa(2/3),他与一个携带者(Aa)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2/3)×(1/4)=1/6,D符合题意。

6.(2019·潍坊期末)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和茎高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用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用F1植株随机交配,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都能产生AB配子

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F2出现9∶1∶1∶1比例的原因是部分个体致死

D.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

【答案】D

【解析】由题中“用F1植株随机交配,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说明F1为双杂合子,F2的红花矮茎和白花高茎分别有2份死亡,根据基因型判断死亡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进一步判断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但无法确定甲、乙、丙为三种基因型中的哪种。

7、(2019·衡水中学检测)正常人16号染色体有4个A基因(基因型为AA/AA),均能独立编码正常肽链,a 基因则编码异常肽链。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均由2个上述肽链参与构成(异常肽链也能参与)。研究表明,当体内缺少1~2个A基因时无明显贫血症状,缺少3个A基因时有溶血现象,无A基因时,胎儿因无正常的血红蛋白造成胚胎致死。一对无明显贫血症状的夫妇婚后先后怀孕二胎,头胎胚胎致死,第二胎完全正常。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 B.这对夫妇的血红蛋白有2种类型

C.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时可造成红细胞破裂D.这对夫妇再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可知,这对夫妇无明显贫血症状,可能含有2~3个A基因。二者所生头胎胚胎致

死(aa/aa),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A正确;这对夫妇的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2个A或

a基因编码的肽链构成,因此血红蛋白的类型有正常肽链+正常肽链、正常肽链+异常肽链、异常

肽链+异常肽链,共3种,B错误;由题意“缺少3个A基因时有溶血现象”可知,血红蛋白结构

异常时可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C正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再生育完全正

常孩子(AA /AA)的概率为1/4,D正确。

8、(2019·晋冀鲁豫名校联考)果蝇群体的子代经药物X处理后雌性明显少于雄性,某同学提出两点假说:①药物X能选择性杀死雌性果蝇;②药物X能使雌性果蝇性反转为雄性,但不改变其遗传物质。果蝇的红眼

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若干纯合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果蝇为材料,探究哪种假说正确,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

B.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C.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D.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经药物X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判断药物X能否使雌性果蝇发生性反转,因此选择亲本杂交后代可以根据表现型判断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因此杂交亲本组合为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设相关基因为B、b,即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杂交后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无论雌性果蝇是否性反转为雄性果蝇,雌性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但是若没有性反转现象,雄性果蝇均为白眼,若有性反转现象,则雄性果蝇出现红眼,因此可以通过统计雄性果蝇中是否有红眼,判断物质X能否使雌性果蝇性反转为雄性。

9、(2019·惠州二调)已知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果(A)对黄果(a)、子房二室(B)对多室(b),分别为显性。现将该种植物的某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均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子代(数量足够多)表现型有4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

B.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C.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

D.若该未知植株自交,则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该有9种

【答案】B

【解析】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子代表现型有4种,则该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A、C项正确;子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未知,因此该未知植株产生的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比例未知,B项错误;该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借鉴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则该未知植株自交,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该有9种,D项正确。

10、(2019·深圳调研)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在遗传实验中,一只白眼雌果蝇(甲)与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如下:670只红眼雌,658只白眼雄,1只白眼雌。下列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X R X r个体中基因R突变成为r

B.甲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X r X r的卵细胞

C.X R X r染色体中含基因R的片段缺失

D.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X R X r个体中基因R突变成为r的,根本原因是父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然后,通过生

殖过程遗传给子代,A正确;若基因型是X r X r,可能是雄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基因型是X r X r Y,则可能是雌果蝇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于减Ⅰ也可能发生于减Ⅱ),B正确;X R X r染色体中含基因R的片段缺失,即得到XX r的白眼雌果蝇,C正确;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故无法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11、(2019·河南六校联考)二孩政策放开后,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高龄产妇增多。有两对夫妇,甲夫妇表现型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表现型也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

B.推测白化病产妇后代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

C.乙夫妇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乙夫妇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甲夫妇中的男性是携带者(杂合子),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说明女方为纯合子,因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因此甲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A正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可确定女方有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概率各占一半,由此推测乙夫妇若生男孩,患病概率为(1/2)×(1/2)=1/4,C错误;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只传给女儿,若生女孩,则患病概率为0,D错误。

12、(多选题)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

B.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

C.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

D.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CD

【解析】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故不能判定亲本的表现型,A错误;由于含有A基因的小眼睛个体也可表现为正常眼睛,故不能确定F1正常眼睛个体是否都是纯合子,B 错误;由于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故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C 正确;由题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遵循基因的分离,D正确。

13、(多选题)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乙为甲的亲本,甲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B.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甲为乙的亲本

C.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乙中灰身果蝇与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子代是否出现两种表现型是判断显隐性性状的重要依据

【答案】ABC

【解析】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乙瓶中的灰身为显性纯合子(BB),则甲瓶中灰身为杂合子(Bb),则乙为甲的亲本A正确;若后代有的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乙瓶灰身的基因型为BB、Bb,推断甲(Bb)是乙的亲本,则乙中灰身果蝇与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C正确;只要存在世代连续的关系,无论子代是否出现两种表现型,均可以得出灰身是显性性状,D错误。

14、(2019·衡水中学五调)果蝇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右图所示),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灰体和黑檀体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用一只灰体截毛雌果蝇与黑檀体刚毛雄果蝇交配得F1,F1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刚毛∶黑檀体刚毛=1∶1,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刚毛∶截毛=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统计子二代中刚毛果蝇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已知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从F1果蝇中选材,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灰体和黑檀体的显隐性关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能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或位于常染色体上,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刚毛∶截毛=3∶1(2)雄性∶雌性=1∶1雄性∶雌性=2∶1(3)实验思路一:让F1的灰体雌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灰体,则灰体为隐性;若子代中灰体∶黑檀体=3∶1,则灰体为显性实验思路二:让F1的黑檀体雌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黑檀体,则黑檀体为隐性;若子代中黑檀体∶灰体=3∶1,则黑檀体为显性

【解析】(1)截毛雌果蝇与刚毛雄果蝇交配得F1,F1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刚毛∶截毛=3∶1,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则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2)若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中刚毛果蝇的性别比例为1∶1;若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子二代刚毛果蝇的雄∶雌性比例为2∶1。(3)若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果蝇为Aa和aa,要确定灰体和黑檀体的显隐性关系,只需让F1的灰体果蝇雌雄交配或黑檀体果蝇雌雄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15、(2019·漳州模拟)Ⅱ型黏多糖贮积症(MPSⅡ)是一种严重致残、致死性遗传病。本病至今无法有效根治,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以下为该病一患者家系系谱图,已知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由系谱图分析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1和Ⅲ2再生育一个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Ⅱ型黏多糖贮积症的根本原因在于IDS基因发生突变所致。至今正式报道的突变类型有372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性。

(4)就本家系的实际情况来说,第Ⅲ、Ⅳ代中肯定为携带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可能为携带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悲剧再度重演,建议以上人群在生育前应做好________工作。

【答案】(1)患者父母都正常,且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呈现交叉遗传的特点)(2)25%(3)不定向(或多方向性)(4)Ⅲ2、Ⅲ3Ⅲ5、Ⅳ2、Ⅳ4、Ⅳ6产前诊断(或基因诊断)

【解析】(1)根据双亲正常,子代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Ⅲ1不带有致病基因,则Ⅳ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Ⅲ2,在Ⅳ1的细胞中成单存在,因此可推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2)若控制正常与患病的基因分别为A、a,则Ⅲ1和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二者再生育一个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25%。(3)Ⅱ型黏多糖贮积症的突变类型有372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4)根据系谱图判断,Ⅲ2、Ⅲ3的儿子均患有该病,说明Ⅲ2、Ⅲ3肯定为携带者;Ⅱ3的儿子为患者,因此Ⅱ3应为携带者,其丈夫正常,其女儿Ⅲ5可能为携带者,进而可判断Ⅳ6可能为携带者;Ⅲ2和Ⅲ3的丈夫正常,它们的女儿Ⅳ2、Ⅳ4可能为携带者。该病为单基因病,为了避免携带者生出患病孩子,携带者或可能的携带者在生育前应做好产前诊断(或基因诊断)。

16、(2019·郑州期末)黑腹果蝇中,灰身和黑身(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长翅和残翅(相应的基因用D、d 表示)是两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都是灰身长翅。

(1)显性性状依次是________,亲本都是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F1雄果蝇与黑身残翅雌果蝇进行________(填杂交方式),若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实际上后代只出现了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其数量各占50%,据此画出体细胞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图(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短横线表示基因位置):________,并且F1雄果蝇减数分裂时这两对等位基因间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交叉互换。

(3)F1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和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比例是42%∶8%∶8%∶42%,推算出F1雌果蝇减数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的卵原细胞的比例为________。【答案】(1)灰身、长翅纯合子(2)测交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

没有(3)32%(2分)

【解析】(1)根据分析“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都是灰身长翅”可知,显性性状依次是灰身、长翅,亲本都是纯合子。(2)F1雄果蝇与黑身残翅雌果蝇(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若按照自由组合定律,F1为双杂合子,可以产生BD、Bd、bD和bd四种配子,故后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而实际上后代只出现了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其数量各占50%,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B和D连锁,b与d连锁,故体

细胞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图为,F1雄果蝇

减数分裂时产生两种配子,故这两对等位基因间没有发生交叉互换。(3)F1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隐性纯合子)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和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比例是42%∶8%∶8%∶42%,该比例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F1雌果蝇产生BD和bd两种配子,而根据实际子代表现型,有四种配子,且BD∶Bd∶bD∶bd=42%∶8%∶8%∶42%,而交叉互换的细胞只有一半的可能产生含Bd或bD的配子,故F1雌果蝇减数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的卵原细胞的比例为32%。

17、(2019·潍坊市二模) 某小组利用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高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性状分别是花色(红、粉红、白)、叶型(宽叶、窄叶)、籽粒颜色(有色、无色)、籽粒发育(饱满、不饱满)。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亲代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红花×白花红花

900红、600粉红、100白

♀901红、598粉红、101白

乙有色饱满×无色不

饱满

有色饱满

660有色饱满、90有色不饱满、90无色饱满、

160无色不饱满

658有色饱满、92有色不饱满、91无色饱满、

159无色不饱满

丙宽叶×窄叶宽叶

600宽叶、窄叶601

♀ 1 199宽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各组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组;该组亲代杂交组合中________为母本。

(2)以上各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_______组;若对该组的F1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籽粒颜色或籽粒发育的遗传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试分析出现乙组实验结果最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选择表中亲代杂交组合中的红花、有色饱满、宽叶个体与白花、无色不饱满、窄叶个体杂交,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则F2的雌性个体中表现型共有________种,F2所有个体中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答案】(1)丙宽叶(2)甲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3)遵循控制(籽粒颜色和籽粒发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4)12324

【解析】(1)在三组杂交组合中,丙组F2雌雄个体的分离比不同,应为伴性遗传。因为F1都为宽叶,因此宽叶为显性,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和X b Y,宽叶为母本。

(2)三组杂交组合中,甲组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粉红花∶白花=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花色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双显为红花,单显为粉红花,双隐为白花,F1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2∶1。

(3)籽粒颜色或籽粒发育,两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1,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时研究两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9∶3∶3∶1或9∶3∶3∶1的变形,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产生四种性状,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间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两多两少四种雌雄配子。

(4)选择表中亲代杂交组合中的红花、有色饱满、宽叶个体与白花、无色不饱满、窄叶个体杂交,重复上F2的雌性个体中表现型种类为3×4×1=12种,F2所有个体中基因型共为9×9×4=324种。

18、(2019·河北保定一模)自然界中果蝇翅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由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者用灰翅与白翅果蝇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均为灰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的F1随机交配得到F2,选出F2中的灰翅个体再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中白翅的比例为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基因B的产物能够抑制A基因表达。将一个B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的染色体上,受精卵发育成果蝇甲。

①若甲为雄性,需将甲与纯合的________果蝇杂交,子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结果,即可证明B基因导入在Y染色体上。

②若甲为雌性,能否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基因导入的是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种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等位基因D/d控制,用灰色残翅果蝇与白色长翅果蝇杂交,F1有灰色长翅果蝇和白色长翅果蝇。让灰色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色长翅∶灰色残翅∶白色长翅∶白色残翅=6∶2∶3∶1。试分析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9(2)①灰翅灰雌∶白雄=1∶1②不能无论B基因导入哪一条染色体上,子代表现型及

比例均相同(3)①控制灰色、白色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或“控制灰色、白色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②灰色(显性)纯合果蝇致死(或“含有灰色基因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灰翅与白翅果蝇杂交,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F1都表现为灰翅,说明灰翅对白翅是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AA×aa。F1的基因型是Aa,子一代随机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F2灰翅果蝇的基因型是1/3AA、2/3Aa,F2中的灰翅个体再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的白翅果蝇的比例是aa=2/3×2/3×1/4=1/9。(2)①根据题意,基因B的产物能够抑制A基因表达,转基因果蝇甲的基因型为Baa,若甲为雄性,需将甲与纯合的灰翅AA雌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雌性全为灰翅,说明子代雌性个体中不含B基因,而雄性全为白翅,即可证明B基因导入在Y染色体上。

②如果甲是雌性,B基因可能导入常染色体(aaBO)或导入X染色体(aaX B X O),可将其与纯合灰翅雄性果蝇(AAXY)杂交,但两种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因此不能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基因是导入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3)由F1灰色长翅雌雄果蝇杂交,F2出现灰色∶白色=2∶1,长翅∶残翅=3∶1可知,灰色(显性)纯合果蝇致死(或“含有灰色基因的雌雄配子不能结合”),所以F1灰色长翅雌雄果蝇杂交,F2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色长翅∶灰色残翅∶白色长翅∶白色残翅=6∶2∶3∶1的现象。

19、(2019·石家庄一模)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裂翅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___;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___(填序号)交配,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

②若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

【答案】(1)3/4(或75%)降低(2)①②100% (或1)

(3)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①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②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解析】(1)由于裂翅纯合致死,故群体中裂翅的基因型均为Dd,裂翅个体杂交的后代中DD(致死)∶Dd∶dd=0∶2∶1,子代中只有正常个体杂交后代总数的3/4能够存活,即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3/4;将多只裂翅(Dd)和正常翅果蝇(dd)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由于后代中的DD纯合致死,所以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2)由于黏胶眼纯合也致死,故群体中黏胶眼的基因型均为Gg,所以①裂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Ddgg,②正常翅黏胶眼的基因型为ddGg,③正常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ddgg,若要子代出现裂翅黏胶眼(DdGg)的果蝇,需要亲代表现型为①裂翅正常眼和②正常翅黏胶眼的个体杂交,由于两对基因均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根据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知,d和G连锁,D 和g连锁,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DdGg的个体可产生dG和Dg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后代基因型为ddGG∶DdGg∶DDgg=1∶2∶1,由于DD、GG纯合均致死,故存活的子代只有裂翅果蝇,即F2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100%。(3)根据分析可知,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Y A、X a Y a,共四种,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Y、X a Y,共四种,观察可知,选择隐雌和显雄纯合体杂交,若基因位于1区段,则后代无论雌雄均为显性性状,而基因若是位于2区段,则后代雌性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均为隐性性状,据此可判断基因的位置。所以可选择的杂交方案: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①若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②若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

20、(2019·辽宁辽阳一模)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用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品系做杂交育种是开发利用杂种优势的有效手段。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 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 f>Ms>ms。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

(2)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使其雄性可育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3)现有某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甲,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若要鉴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可让

植株甲、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植株________,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子代植株________,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③若子代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不用去雄(2)4Ms f Ms(3)①全为雄性可育Ms f Ms f②全为雄性不育msms③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Ms f ms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 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 f>Ms>ms,因此雄性可育个体的基因型为Ms f Ms f、Ms f Ms、Ms f ms、msms,雄性不育个体的基因型为MsMs、Msms。(1)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不需要去雄。(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Ms f Ms f、Ms f Ms、Ms f ms、msms 4种,其中Ms f Ms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即会出现雄性不育MsMs。(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雄性可育且能够稳定遗传的甲的基因型可能为Ms f Ms f、Ms f ms、msms,与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杂交:①若甲的基因型为Ms f Ms f,则后代基因型为Ms f Ms,全部为雄性可育;②若甲的基因型为msms,则后代基因型为Msms,全部为雄性不育;③若甲的基因型为Ms f ms,则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s f Ms∶Msms =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

高考生物专题 遗传规律与拓展

专题5 遗传规律题型分析 考情分析 遗传规律的考查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一是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应用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知识;二是主要通过遗传案例、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显隐性遗传的判定、伴性遗传的判定),分析推导基因型、表现型及其遗传概率的计算,尤其是结合新情境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三是考查遗传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配子致死、某种特殊基因型致死、多基因效应、基因互作、表型模拟等。 复习指导 复习中,一要注意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综合分析、比较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解答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采用分解组合法。伴性遗传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离定律。二要注意归纳、总结常见例外遗传的分析方法,如逆推法适合于各种遗传方式及其基因型的判定与推理。三要注意熟悉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其一般规律,熟悉解答遗传系谱图的一般方法(先分析其遗传方式,并根据系谱图及其提供的情境写出有关成员的基因型,再进一步分析和推断)。在解答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分析是运用加法原理还是乘法原理。 重点1 孟德尔遗传规律(基础、重中之重) 1.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 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受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 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l0和1/l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甲组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 环节。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情况是。

高中生物复习知识核心知识(2-3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础知识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恰当(2)研究由简到繁(3)运营统计学方法(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22.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有: (1)F1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隐性类型只产生一种配子。 (2)当F1与隐性类型杂交时,其子代应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且比例相等。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研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占F2的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占9/16;双隐性个体占1/16:重组类型占3/8。

易错易混判断题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不同表现类型(×) 2.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 6.自交就是自由交配(×) 7.杂合子自交n代后,子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 8.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9.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10.测交是让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 11.在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13.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比例为9:3:3:1(×) 1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 15.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

遗传的物质基础-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 高三生物阶段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它将蛋白质与DNA 能分开研究 D .艾弗里提出了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杀死的R 型菌与S 型菌混合使S 型菌转化成R 型菌 B .S 型菌与R 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处理过的S 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 S 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2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下列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6.关于下图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 分子中特有的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2018题汇总

1.(2018海南卷,1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A.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 B.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 C.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育的概率为1/2 D.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3.(2018浙江卷,1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2018江苏卷,25多选)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6.(2018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7.(广西钦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理科生物试题)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现在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遗传专题

遗传专题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理解能力 (1)要点、联系、网络 (2)描述(文字、图表、数学方式) (3)分析、比较、综合→解释、推理、判断、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独立完成;(2)简单验证; (3)初步探究方法(5种):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4)评价修订 3、获取信息能力; (1)材料中获取;(2)关注sts。 4、综合应用

解读:1、知识结构(1)遗传①cell基础(三个知识点、Ⅱ) ②分子基础(五个知识点、Ⅱ) ③规律(五个知识点、Ⅱ) (2)变异五其中3个Ⅱ 2个Ⅰ (3)遗传病(三个知识点Ⅰ)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重、难点遗传规律、伴性遗传 三、本专题在阅卷中发现易出现的典型错误有: 1.杂交试验的思路不清楚。 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困难。 3.基因互作题分析能力欠缺。 4.不能正确判断遗传图谱中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 5.不能准确的根据伴性遗传的性状推断后代的情况。 6.计算相关概率时考虑不周等。 7.利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备考策略 在复习本专题时,应该多角度、全方位突破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1、真正领悟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内涵。 2、联系减数分裂相关知识,领会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运用数学中组合知识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 子种类并进行概率的计算。 4、反复训练“正推”(从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和 “逆推”(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5、熟练掌握i遗传方式的差别方法。先看题中是否有“伴性遗传””控制性状 的基因为与x染色体或y染色体”等明示或人的红绿色盲、血友病等暗示。 若无此类明示或暗示,则需根据前后代的性状表现判断属何种遗传方式。6、注意相关杂交方案类探究分析。如探究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 色体上。(1)已知基因的显隐性:应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既可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和性别明显相关,则是伴x染色体遗传。(2)已知雌雄个体均为纯合子;将正交和反交结果进行比较,若正交和反交得结果相同,与性别无关,则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若正交和反交得结果不同,其中一种杂交后代的性状和性别明显相关,则是伴x染色体遗传。 7、注意“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计算上的区别。如要区别是常染色体 上的遗传还是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名在前还是在后等。 8、正确区分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五、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①遗传图解书写的规范性与正确性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习题+答案解析汇编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 ..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3.下列关于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男性不存在携带者 B.表现为交叉遗传现象 C.有隔代遗传现象 D.色盲男性的母亲必定是色盲 4.一个正常男子与一个色盲女子结婚,他们所生的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A.X B Y和X B X b B.X B Y和X b X b C.X b Y和X B X b D.X b Y和X b X b 5.人类表现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在于 A.X与Y染色体有些基因不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C.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D.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2)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II3的基因型为BbXAXa,II4的基因型为BBXAY。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有1/4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2(2012)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此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同时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BbXRXrBbXrY故A、B均正确,C选项,长翅为3/4,雄性为1/2,应为3/8。D选项,考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基因的情况,也是正确的。 答案:C 3(2012)6.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运用遗传规律分析信息、遗传系谱图,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信息知正常个体基因型为A__B__,由Ⅰ—1基因型AaBB知Ⅱ—2必为____B__,且表现为患病,则不能出现基因A,进而推出Ⅱ—2必为aaB__,有题意患者Ⅱ—2与Ⅱ—3婚配子代不会患病(A__B__)知,亲代中至少有一方等位基因为显性纯合子。则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患者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Ⅲ基因型必为AaBb;由Ⅱ—3的基因型AAbb推测正常个体(A__B__)Ⅰ—3基因型至少为A__Bb,因此Ⅰ—3基因型为AABb或AaBb。Ⅲ-2AaBb 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基因型非A__B__)的概率为7/16. 4(2012)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判定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判定方法 导语:我们人在时代相传的过程中,人体的一些基因也会随之进行下一代的遗传,这也是医学中儿女跟父母关系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基因染色体的对比可 我们人在时代相传的过程中,人体的一些基因也会随之进行下一代的遗传,这也是医学中儿女跟父母关系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基因染色体的对比可以检测出是否是父母亲生的儿女。遗传作为一种后代的特征,在下一代的身上往往都会有与父母相似的一些特点,但是也有一些疾病也是会通过遗传导致,所以导致很多的新生儿伴有遗传性疾病。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常显性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双亲患病,子女正常则为显性遗传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伴性遗传病:①若已确定是隐性遗传,则父正,女儿患为常染色体遗传。母患,儿子正也为常染色体遗传。②若已确定是显性遗传,则父患,女儿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母正儿患也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例:若全家患者为男性,且父传子,子传孙,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正常,子女患病),隐性遗传看女病,父亲,儿子无病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双亲患病,子女正常)。显性遗传看男病,母亲,女儿无病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是说父母有病,但所生子女没病,那该病就为显性遗传。显性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意思是显性遗传要看患病的男性,若患病男性的母亲或女儿患病则该遗传不是伴性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有一个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个和上面那句理解思路一样。还有就是伴性遗传主要是与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资料

图 3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 一.选择题: 1.图-1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的染色体l 、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 、d 不一定发生分离 C .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 .含有基因B 、b 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 TSD 病是由于氨基已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该酶主要作 用于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病人基因型为aa 。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释Aa 个体如同AA 个体一样健康的是 ( ) A.基因A 阻止了基因a 的转录 B.基因a 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 转录的抑制蛋白 C.在杂合体的胚胎中a 突变成A ,因此没有Aa 型的成人 D. Aa 型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已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 3.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图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 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 )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Rh 血型 D:Rh 阳性 d:Rh 阴性 产生淀粉酶 A:产生淀粉酶 a:不产生淀粉酶 C.有3/4能产生淀粉酶 D.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4.右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5.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下 图)。据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此家族中最初的致病基因来自I-2的基因突变 B .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 .此病最可能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图-1 2 1 男女正常 男女患者 1 2 I Ⅱ Ⅲ Ⅳ

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的解题技巧

高二生物辅导——伴性遗传的解题技巧 一、两大遗传定律的练习题 1、番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形果(R)对长形果(r)是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用红圆果和黄长果的番茄植株杂交,所后代性状回答: (1)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的植株,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2)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和红长果的植株,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3)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和黄圆果的植株,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4)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红长果、黄圆果、黄长果的植株,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2、某农场饲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比例近1:3。已知毛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小羊。请回答: (1)该遗传中,色为显性。 (2)若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方法可有以上两种,请完成鉴定方案: ①;②;③; ④;⑤;⑥。(3)请画出第一方案的遗传图解。

二、重点知识整理 1、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 2、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绿色盲是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上_______这种基因. 4、正常色觉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正常色觉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红绿色盲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__。 5、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____性多于_____性;多有________现象。女性若患病,其______、______必患病。 6、凡由细胞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也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三、伴性遗传的解题技巧 ⑴仔细审题,明确或判断显隐性; 规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 双亲都没有的性状在子一代出现,则新出现性状为隐性性状; 双亲都具有的性状未在子一代出现,则原有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确定所研究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X染色体,伴Y遗传略): 步骤:先假设所研究基因在X染色体上,代入题目,若符合则假设成立;否则位于常染色 体上。 *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中,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中: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一定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性现象: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伴X显性遗传的规律性现象: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常染色体隐性常或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常或X染色体显性 遗传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找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⑶根据题意初步写出亲本、子代基因型,显性性状须留空、隐性性状必纯合(伴性遗传男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专题练习(附答案)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专题练 习(附答案) 伴性遗传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以下是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专题练习,请考生检测。 一、选择题 1.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往往与性别相关联,再加上有些基因在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不一样,所以伴性遗传表现出和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不一样的特点,如正、反交结果不同,与性别有关等。常染色体遗传中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中都会出现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答案:C 2.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3.下列关于遗传方式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遗传方式遗传特点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B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C 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D 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解析:伴Y染色体遗传病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女性因无Y染色体而不可能发病,所以也就无显隐性关系。 答案:C 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由于Ⅲ片段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所以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性均为男性;②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余干县新时代学校符九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高中生物 遗传的基本规律(填空和判断)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回扣 考点回扣6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础知识填空] 1.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1)选材恰当;(2)研究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3)运用方法;(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3.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有: (1)F1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的配子,隐性类型只产生种配子。 (2)当F1与隐性类型杂交时,其子代应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且比例。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研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占F2的,共占;双显性个体占;双隐性个体占;重组类型占。 8.伴性遗传 (1)概念: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称为伴性遗传。 (2)遗传特点: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女性。 (3)判断基因的位置: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主要是看子代男女发病率是否相同,前者所生子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后者。 [易错易误判断] 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2.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3.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 4.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5.自由组合定律中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6.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7.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8.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9.若F1(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则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10.女儿色盲,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11.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12.男性血友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遗传规律专题2020 年高考题 1. (2020 江苏卷)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 为桔红带黑斑,1/3 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2. (2020 江苏卷,多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 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0 。下图是某FH 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H B. FH 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 患者 C.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 D. Ⅲ 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3. (2020 全国Ⅰ卷理综)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 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4. (2020 浙江卷)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 e (褐色)、D 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 e和D f分别对d 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 e dHh 和 D f dHh 的雌雄个体交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D e对D f共显性、H 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 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 若D e对D 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 若D e对D 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 5. (2020 浙江卷)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 )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 个无成分R 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 均无成分R 。然后选其中一 组杂交的F1(AaBbCc )作为亲本,分别与3 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F1×甲有(199),无(602) 101),无(699)Ⅱ F1×乙有( Ⅲ 无(795) F1×丙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 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 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 ) R 植株所占比例为( A.21/32 B.9/16 C.3/8 D.3/4 6. (2020 山东卷,多选)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B. 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Ⅱ识别 C. 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Ⅰ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

生物4-遗传的基本规律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生物4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单选题 1.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 、b )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 1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 宽叶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 宽叶 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窄叶 宽叶 全为宽叶雄株 A .基因 B 和b 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B .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 b X b 导致个体致死 C .将组合1的F 1自由交配,F 2中窄叶占1/6 D .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 基因频率会升高 2.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 控制红花,b 控制白花。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变异可以通过该植物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 .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 、Bb 、B 、b 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 C .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 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 D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5∶1 3.果蝇的长翅(B)与短翅(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 l 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另取F 1中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 只长翅红眼亲本果蝇杂交得到F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 R X r 和BbX R Y B .F 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杂合子占5/6 C .若F 2代雄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F 2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3/8 D .若取F l 代1只短翅白眼果蝇与F 1代1只长翅红眼果蝇交配,子代有一半长翅红眼果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生版)

专题6《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试题精选 (共28小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3.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完整版)高一生物伴性遗传习题+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 1全部为红眼。F 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 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 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 .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 .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 .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B .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D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3.下列关于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男性不存在携带者 B.表现为交叉遗传现象 C.有隔代遗传现象 D.色盲男性的母亲必定是色盲 4.一个正常男子与一个色盲女子结婚,他们所生的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X B Y 和X B X b B .X B Y 和X b X b C .X b Y 和X B X b D .X b Y 和X b X b 5.人类表现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在于 A .X 与Y 染色体有些基因不同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C .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D .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高中生物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关于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有关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推断 父母患病,儿子正常常显、X 显不确定 “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 父母患病,女儿正常(父病女未病)确定是常染色体显性 (1) 再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常显:患者较多 →→ 图戊 “父病女未病;子病母未病” “男女平等”:无伴性 常隐:患者很少 ; →→ 图己 “女病父未病;母病子未病” 伴Y :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传男不传女”“直线遗传” “男女有别” 显 女患者明显多于男患者、交叉遗传(见图庚) 伴X “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隐 男患多于女患、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见图辰)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图庚图辰 最可能为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 为纯合子 B .该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 为纯合子 C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 杂合子 D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 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 .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 1传来的 D .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 叙述合理的是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 .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 .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 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 的几率是1/4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 因携带者 C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不可能是X 隐性遗传病 B .乙病是X 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7.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 谢病称为黑尿病 (A ,a ),病人的尿 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后,就会变黑。另 一种因缺少珐琅质 而牙齿为棕色(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