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莱特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福莱特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福莱特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福莱特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第九讲:福莱特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一.生平概述:

玛丽·派克·福莱特( ,1868—1933),一位在“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美国管理学家。

她生于美国的波士顿城,在塞耶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安内克斯(后称拉德克利夫学院)受的教育。她具有广泛的兴趣和知识,开始学的是哲学和政治学,以后对职业指导、成人教育和当时正在兴起的社会心理学感到兴趣。

1924—1925年间,她以纽约向一批企业经理人员作了一系列有关她的政治哲学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情况的报告,通过这些报告,她对企业管理的兴趣更大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许多有启发性的意见,受到当时和以后管理学者的重视和好评。

福莱特从她生活的年代来看,是“科学管理”时期,而且她对泰罗的某些观点很赞赏,并作了进一步的概括;但她的政治哲学和管理哲学的基本倾向,则明显地具有“社会人”时代的特征。因为她开始从人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行政管理的许多问题,因此得出与后来的梅奥等人所作的“霍桑试验”的研究成果大致相同的结论,所以她成了这两个时代之间的一个联系环节。

福莱特坚信一定有若干适用于行政管理各方面的基本原则,她发现国家机关的行政官员都面临着诸如组织、领导、控制、权力、参与和冲突等问题。她从人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福莱特的主要著作有:《新国家》(1918年)、《创造性的经验》(1924年)、《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1925年)等。她有关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论文主要编辑在〈动态行政管理:玛丽·福莱特论文集〉(死后由梅特卡夫·福克斯与厄威克合编1941)、〈自由与协调〉(1946)这两本论文集中。

其中〈动态行政管理〉收集的论文有:〈建设性冲突〉、〈发号施令〉、〈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权力〉、〈企业管理应该怎样发展以便获得作为一种职业的必要因素〉、《企业管理中责任的意义》、《职工代表在把企业经理改造成为被下属接受型经理中的影响》、《控制心理学》、《领导者和专家》、《领导理论和实务中的某些不一致》、及〈在一个有计划社会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与协调〉则收集了〈最终权威的幻想〉、〈发号施令〉、〈权威的基础〉、〈领导的必要因素〉、〈协作〉、〈控制的过程〉等文章。

二.福莱特的主要管理思想

1.群体原则——一种“新心理学”

福莱特在哲学和政治上是德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约翰·费希特的一个狂热

崇拜者,她的思想明显受到弗希特的影响。费希特信奉个人自由服从于集体的民

族主义,他认为个人并没有什么自由意志,而是束缚于一个所有人都参与的人际

网络之中,所以“个人的自我”从属于一个“更广泛的自我世界”之中,使自我

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我,成为一种“大自我”,这种“大自我”是所有人的共同

生活的一部分。受费希特这一思想的影响,福莱特提出了一种所谓“群体原则”。

她于1918年在所著《新国家》一书中表达了这一思想,并以此向当时流行的政

治假设挑战。她的论点是,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个人的潜能在被

群体生活释放以前,始终只是一种潜能,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

本性,获得真正的自由。这种“群体原则”相对于个人独立思考、感觉和行动的

老观念,成为一种“新心理学”。

“群体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存在于相互的社会交往之中。这种观点表明福莱特接受了格式塔心理学(即完形心理学)1的并接受了查尔斯·霍顿·库利有关社会自我通过联合

而扩大以及社会“镜子”的思想。她应用“一致性”、“群体思维”和“集体意志”

这一类词汇,追求一种以群体原则而不是以个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新社会。福莱

特并不是以此而否定个人,她只强调个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

一个人的“真正自我就是团体自我”,“人没有脱离社会、独立于社会或反对社会

的权力”。

(2)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这是她反对关于政府的目的是保障个人权利这一说法而提出的关于民主的新概念。她说:“民主是一种从人发展来的巨大的

精神力量,民主利用每一个人,把所有的人在多成员的社会生活中交织在一起,

使个人的不完整性得以补充……。她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不是个人主

义的发展,新的真正的民主,是从小的邻近地段的团体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

地区群体、全国群体,甚至发展为国际群体“意志”。她对投票箱式的民主不感

兴趣,认为那只不过反映了人群心理学和单纯用数量来表示权的“权利”。

(3)群体目标——结合的统一性。这是福莱特在1924年发表的《创造性经验》一书中对先前的《新国家》一书中未能予以考察的团体冲突问题所提出

的新的假设。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会议、讨论和协作来彼此启迪思想,并在

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中表示其统一性,并认为个人可以通过群体经验而使自己的

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基于这种考虑,她提出建设性冲突的设想。

“建设性冲突”的主要含义是:冲突源于意见的不一致和利益的差别;无所不在又不可避免,是一种正常存在;冲突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一定的破坏性),

但更具有建设性的一面:冲突作为表现和累积差别的要素,可能成为组织健康的

标志和进步的象征。对待冲突的正确态度不是对之持以偏见或批评,而应是重视

1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Gestalt是德语,意思是“完形”,“经验的整体”,因而又称完形(cloze、closure)心理学。该理论的观点是: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人们观察物体形状时,往往下意识地把不连贯的空缺的部分填补上,然后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形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