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顾咏梅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课下完成调查。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

四、其他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1)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家长工作繁忙,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2)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

(3)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

(4)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中档稍难 >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35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248 …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6、7 1.(双选)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及细胞内液均属体液 解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人体血浆pH通常在~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随环境气温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才是内环境。 答案BD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现在的观点认为免疫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和神经—体液调节相互作用。 答案D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 ( )。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平衡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 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 解析内环境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成分都达到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①②③④⑤⑥都为内环境的某个方面。 答案D 4.(2012·揭阳质检)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 ~ 解析人体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加。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会增加,但是多余水分不会滞留,会通过形成较多的尿液把多余的水分排出。]答案D 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解析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pH、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只是内环境稳态的某个方面的稳定,不是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答案D 6.(2011·湛江检测)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解析环境温度下降,通过神经调节最终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增加产热;抗原会刺激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血钙含量降低会导致肌肉抽搐,导致内环境失调;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答案C 举一反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参与,又有激素调节参与。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7.(双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 B.某些人到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高原反应,这表明外界环境变化可影响内环境稳态 #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内环境与稳态 华中师大一附中汪红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些实例。 能力目标 1.图形辨析能力、图形和文字信息的转换能力。 2.基本的绘图能力。 3.一定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志品质。 3.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精讲实例缓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2.结合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条件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播放微课件直观显示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补充直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大系统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教具准备 微课件、投影片、试管、血浆、蒸馏水、1%的盐酸、pH试纸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回忆人体的四个系统的知识。 ●教法建议 1.谈话法。 2.讨论法。 3.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我们知道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等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它生存的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呢? [教学目标达成] 一、内环境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内容。 教师演示:微课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 学生思考:(1)环境概念中“内”“外”的含义。 (2)淋巴的形成过程。 师生总结: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学生活动: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内环境中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师生总结:由此可见,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提问: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获得的?(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分析,归纳: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指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那么,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二、内环境的稳态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稳态的内容。 投影片:(1)影响血液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正常人血液的pH是多少? (3)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1)主要因素有pH、渗透压、温度等。 (2)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 (3)缓冲物质(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下面以内环境的pH为例来说明 学生探究性实验:1.用加了抗凝血剂(柠檬酸钠)的血浆为实验材料,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甲试管中加入2 mL血浆,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溶液,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讨论:请部分学生将其实验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分析实验现象。 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将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 师生总结: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有过多的Na2CO3发生反应,生成NaHCO3,过多的NaHCO3可以从肾脏排出体外。 教师总结: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实验、实例的分析,我们归纳出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复习学案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复习学案 一、考纲要求:(找准方向) 1.稳态的生理意义II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二、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找出考点) 1.(2014课标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考查知识点] 2.(2014新课标Ⅱ卷)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查知识点] 3.(2015新课标卷Ⅰ,3,6分)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考查知识点]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考查知识点] 5.(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考查知识点] 汇总上述高考题主要考点及规律: 三、学习目标(问题串串烧):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5)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章引言则就这3

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 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 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 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 境中体内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 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 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更为详细。资料内容不 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 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 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 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 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 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 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 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 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 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 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 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 2 3 。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 (1)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 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红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教版教材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 [提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提示]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图解 2.内环境及其组成 (1)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的简要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1章第2节的内容。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稳态是必修模块3重要的核心概念。处理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稳态的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要逐步展开和深化,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 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人生活中都亲历过诸如发烧、腹泻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四、教学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 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三、当堂检测 1.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一个正常人的体温的昼夜之差不超过l℃ D.人是变温动物 2.人的体温相对恒定,意味着( D ) A.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B.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D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人体内细胞和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C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 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新知讲授小结作业问题探讨: 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 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 环境是什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 是什么做的呢?阅读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 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入概念 细胞内液(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1/3)组织液 淋巴 指出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具体描述“内环境”的含义 提问: 3.血液的成份有哪些? 4.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 5.水泡中的液体来源于哪里?是什么细胞外液? 归纳内环境的组成:图片展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三 者之间物质交换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三者的关系。 黑板写出: 血浆 回答问题 1.图1中是人 体血液中的血 细胞,包括红 细胞、白细 胞、血细胞 等,图2中是 单细胞动物草 履虫。 2.血细胞生活 在血浆中,草 履虫直接生活 在外界环境 中。相似之处 是,都是液体 环境;不同之 处是血细胞生 活在体内的血 浆中,并不直 接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 换,而草履虫 直接生活在外 界环境中。 学生回答, 阅读、分析、 感悟,自己得 出结论:不论 男女体内都含

高中生物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及其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以探究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背景的实验设计重点难点:(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2)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3)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图: (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2)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3)淋巴循环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内环境成分与细胞内液 的判断方法:(1)血浆与淋巴、淋巴与组织液之间是单向转变的,即组织液可以成为淋巴,淋巴可以回流为血浆,但不能原路反 向。(2)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相互渗透。 3、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营养成分:O

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②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③代谢废物:CO 2、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5、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特别提醒:①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②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但不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被分泌后可以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1、O2的进入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明白得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重点、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 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能够直截了当 从里猎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截了当排入里。假如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截了当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取,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 A.定义:淋巴管内流淌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取,成为淋巴。 C.回流:通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2、内环境 (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A.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 ②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③差不多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要紧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要紧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要紧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专门少。 三、细胞外液的要紧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要紧来源于和。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的渗透压。(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因此能够保持稳固,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样坚持在左右。 【预习自测】 1.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 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 【课堂自测】 1.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可不能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要紧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2.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随堂演练】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洁水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的缘故() A.细胞将不能同意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海城同泽中学宁国男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极少数情况下,会在主观卷中以激素调节的附属问题出现,通常占0到6分。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在本地区属于二类学苗,初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深入分析能力不强。教学中应主要以夯实基础为主,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拓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 四、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五、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六、教学程序: 【一】、内环境稳态 (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 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 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 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 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 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 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 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 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 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 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 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精心整理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 【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b)???重?????????1???2???3????难??????1???23???1???2???3 1 2A 、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血液PH 维持正常值:----------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多对酸碱度起:-----------。 C 、稳态机制:在-------------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 、P 含量降低时,会导致----病(成 年)和-------------------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 六、课时演练: 1、在人体内,何处的水分不属于体液()

精心整理 A 、血液中的水分 B 、组织间隙中的水分 C 、线粒体基质中的水分 D 、消化道中的水分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B 、淋巴和组织液、血浆 C 、血浆、淋巴 D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4、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糖尿病坏血病抽搐色盲性腺发育不全 A 、1、2、3 B 、3、4 C 、2、5 D 、4、5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这项A.B.C.D.

内环境与稳态说课稿

内环境与稳态说课稿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一、说目标 本节课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并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通过图形结合培养图形辨析能力,并设置问题锻炼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树立整体与局部、对立与统一相互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材 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稳态概念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年高考中都会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内环境概念进行考察;对稳态的各种调节机制则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也经常出现实验分析题及实验设计题。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一册第4章的内容联系紧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理解好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理,本节仅仅作简要交代,更多相关内容将在本章后几节中深入探讨。本节内容还与第八、九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节起到承上启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三、说学情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结构”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1、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难点稳态的概念 解决方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问题探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理念: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仅仅依据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又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讲解主要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自主建构“多细胞动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内环境稳态”模型的概念,从而让学生达到理解并运用的效果。 2.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对应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重点讲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要维持生存,必须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动物的这些反应都是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因此维持内环境是接下来“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内容学习的基础。 3.教学重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4.学习者分析: 尽管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但一方面高中生对事物的认知以抽象思维为主,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之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有优势。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初中低,学生在上课的参与力度也相比较弱,所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2.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3.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目标: 1、 形成图形辨析能力、图形文字转换能力。 2、 巩固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 列举生活中与稳态有关的实例。 3. 建立小组合作精神。 6.教学策略、方法、手段 问题探究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观看草履虫与其生存的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图片。 提问:单细胞生物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所需的食物与氧直接取自外部环境,代谢废物直 培养学生看图分析总结的能力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班级:姓名:学号: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内容,初步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二、预习内容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A、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 。 血液PH维持正常值: ----------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018(公开课)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018/10/15 复习要点 内环境组成、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一、基础梳理 1.人体的体液包括和(约占2/3)。 2.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和等。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是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4.阅读P 3第二、三段,完成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联系图解: 5.血浆的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和;另有少量被运送的物质如、代谢废物、气体和等。 6.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7.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10.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和理化性质等的状态。 11.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外。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考点透析 1.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联系 血浆成分的来源包括: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回渗、淋巴汇入等 组织液成分来源包括: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淋巴成分的来源:组织液渗入、消化道吸收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2.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①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其他物质:血浆蛋白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