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学习资料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学习资料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学习资料

第9期(总第9期)

编印:区委组织部组织处日期:20XX年11月12日

本期,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四风”表现、听取意见建议等环节为主要内容,选取《人民日报》马利同志的《改作风,贵在有担当》,《人民日报》桑林峰同志的《好心办坏事也是官僚主义》,《中国组织人事报》李世桥同志的《听意见贵在听“异见”》,《中国组织人事报》的评论员文章《群众不提意见根子在领导》,《解放日报》凌河同志的《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最需要的就是“敢担当”》等相关文章6篇。

改作风,贵在有担当

马利

什么是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其位,谋其政。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敢担当,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干不成事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说,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敢担当、愿担当、善担当,是改进作风的重要方面。遇事躲闪、不想碰硬的想法,私字当头、不愿负责的言行,把做官当事业的“官”念,折射的都是高高在上、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都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享乐主义。

有个寓言,说三只猴子叠罗汉翻高墙。一不小心倒了,乱作一团,互相责备。最上面的猴子说:“中间的抖了一下,我才歪了。”中间那只说:“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说:“我好像听见老虎的声音,所以抽搐了一下。”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借口。现实中,如果都抱着“猴子叠罗汉”的态度,碰到难题畏畏缩缩,承担责任互相扯皮,遭遇失败彼此指责,那问题谁来管,工作谁来抓,责任谁来负?

担当,没有那么一股子劲,不行。

一些领导干部,不敢担当。或是不能正视问题,找借口、寻托辞,击鼓传花,把现实问题拖成“历史问题”;或是信奉“不干事就没事”,“职能不对口”、“条件不具备”、“问题很复杂”等等,张口就来;或是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当“开明绅士”,遇到矛盾绕着走,态度暧昧,“独善其身”。

敢于担当是一种胆识,需要有勇气。面对任务勇挑大梁,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邪气坚决斗争。有勇气,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才能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

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担当。一心为己,追求短期政绩,搞豪华庆典、这展那会,刚修好的路拆了重铺、刚建好的楼推掉再盖,甚至建个空城,制造泡沫。

乐于担当是一种胸怀,需要大气。山西有个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心底无私、久久为功,造林治沙,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守、坚持,60多年的“绿色接力”,沙化治理率近90%。跳出了一己之私,才有这个胸怀,才有这个担当的责任。领导干部就是要吃苦吃气吃亏,敢想敢干敢为。历史的评判、群众的口碑,最终肯定的,一定是那些坚持信仰和远大理想的人。有大气,才能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不会担当。引导舆论,不假思索张口就放炮,不仅达不成共识,还扩大了分歧;面对群众监督,不是加以重视,而是打压批评甚至搞“跨省追捕”。这些人,担是担当了,但是胡担当、乱作为,适得其反。

善于担当是一种能力,需要有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肩膀硬、腰杆直,不仅要一身正气,还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才有新招。有底气,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改革深水区、社会转型期,更好地掌权执政。

改作风,必须讲担当,贵在有担当。有勇气、能大气、增底气,我们就一定能不辱使命,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人民日报》20XX年9月16日04版,网址:

好心办坏事也是官僚主义

桑林峰

官僚主义有一种表现形式需要引起关注,那就是“好心”办坏事。

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有知识没能力、有学历没水平,不了解基层、不掌握实情,只想着干所谓大事,结果往往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就是“好心”办坏事的官僚主义。

有这样一个“帮蝶破茧”的故事。有人看到蛹在奋力破茧,挣扎着即将变成蝴蝶,便好心帮它把翅膀拉了出来,结果蝴蝶怎么也飞不起来了。“好心”办坏事的官僚主义,就好比“帮蝶破茧”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想到一个点子就让基层落实,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并不一定适合基层,还可能干扰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单位稍有一点好的做法,就让人总结经验,殊不知,实践不到一定程度,经验就无法出炉……此类现象看似热情,实则不符常情;看似好心,实则办了坏事。

“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客观规律。忽视客观条件,不看现实的工作基础,不管群众的承受能力,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一些超越阶段的大动作,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不但既定的目标实现不了,还会影响单位整体的建设水平。

焦裕禄有句名言:“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反之,干部乱领,群众也会走错路。践行群众路线,光有好心还不够,更需要真正拜群众为师,提高办好事的素质和能力,避免“帮蝶破茧”,真正让好心办成好事,让好事惠及民生、促进和谐。

(《人民日报》20XX年9月3日05版,网址:

听意见贵在听“异见”

李世桥

强调“问题意识”,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别于以往党建主题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开门纳谏、听取意见也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为搜集意见费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收效却不大。有的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只听到好话,民主评议收到“白卷”,征求意见箱大多是空的,问题查不出、找不准;有的即使征求到一些意见,也是肯定成绩的多、指出问题的少,反映工作层面问题的多、反映“四风”方面问题的少,等等。这样下去,活动有落空、走过场的危险。

“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听好话、唱赞歌、评功摆好,把逆耳忠言、刺耳诤言视为“异见”,内心深处予以抵触和排斥。在这样的语境下,怎么能够指望听到意见、找出问题呢?

“异见”未必是杂音,而可能是醒脑的良药。延安时期,一个陕北农民因征粮重而骂了毛泽东,说“雷公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毛泽东听后不但没有惩处骂他的农民,反而认为听到了难以听到的真话,反思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这是何等气度和胸怀!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包容“异见”的雅

量、从善如流的开明,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榜样。

征询意见,倾听“异见”,需要心诚。没有开阔的胸襟,没有诚恳的态度,发再多的征求意见函,开再多的座谈会,搞再多的调研,真正的意见也不一定听得到。反之,上级重视,下级不敢忽视;领导较真,下属方能认真;干部心诚,群众才会真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放下包袱,敞开心扉,真心诚意请基层提意见,真心诚意让群众挑毛病,惟其如此,批评意见才出得来。

畅通查摆问题的渠道,打消人们的顾虑必不可少。要注意把“面对面”和“背靠背”结合起来,既注重当面听取意见,也要让群众有“背靠背”提不同看法的机会,着力营造敢于讲真话、放心道真情的环境。

“异见”逆耳,因为它不循常理;“异见”刺耳,因为它不同凡响。如果说群众意见是一面镜子,那么“异见”就是一面特制的镜子,往往能照出疑难杂症,让人“见所未见”,党员干部尽可坦然照之!

(《中国组织人事报》20XX年9月18日06版,网址:

群众不提意见根子在领导

本报评论员

日前,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然而,有些地方和单位是问题不少征求时的意见却不多,出现征求意见难的现象。从群众所提意见看,有的是偏离主题,不聚焦“四风”找问题,只提个人福利要求;有的是避重就轻,问题罗列一大堆,但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这显然是背离了活动的初衷,违背了中央的要求,达不到“出出汗”、“排排毒”的目的。

出现征求意见难,究其原因,看起来在“下头”,实质在“上头”。群众不提意见,看似群众觉悟不高,工作不配合,但根子在领导干部听取意见的态度。有的“老虎屁股”摸不得,表面“虚心接受”,背后“秋后算账”,使群众不敢提意见;有的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对群众意见不是找借口,就是忙着“捂盖子”,不反馈、不整改,使群众不愿提意见;有的听取意见时居高临下,“自说自话、自谈自唱”,把群众作为配角和摆设,使群众不真提意见;有的与群众交流不够,不注意加强引导,群众不了解情况,使群众不会提意见。

群众不提意见不代表没有意见。听不到群众真实的声音,就如同治病弄不清症结,射箭找不到靶子,干部就会成为“瞎子”和“聋子”,深陷错误之中而不自知,遑论解决问题、改正错误。邓小平同志曾尖锐指出,“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怕的是鸦雀无声”。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提意见,当作医生把脉诊病的过程,不能讳疾忌医、不以为然,而要真心听,听真意见。

听意见,要突出“真诚”二字。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领导干部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广开言路,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欢迎群众评头品足,让群众看到征求意见的诚意,看到解决问题的真心,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意见的积极性。要改变“体内循环”、“信来信往”的做法,拓宽渠道、创造条件,方便群众提出意见,特别是要不打官腔“唠家常”,去掉官气“接地气”,到反映问题最突出的地方看真问题,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听真意见。要把“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间接的、侧面的、不署名的方式发现问题、查摆问题,畅通提问题、提意见的渠道,打消群众提意见的顾虑与担心。要将开门搞活动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真诚让群众把脉、让群众监督,使群众愿意批评。

对待群众意见要有实际行动。群众感到说了不白说,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想讲的话讲出来、该提的意见提出来。如果“任你有千条意见,我抱着老皇历不变”,群众恐怕有再多意见也会“沉默是金”、鸦雀无声。因而,要以群众意见为镜,认真反思检讨,弄清“四风”问题根源、找到

病因症结。对照群众的要求去真心整改,不留尾巴、不踢皮球,马上就改、改就改好。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突出意见问题,要抓紧落实、避免耽误,让群众感到变化、见到实效。

听取意见全面了,整改才有着力点;听取意见到位了,提高才有支撑点。领导干部只有真心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看到真正听取意见的诚意、整改“四风”的勇气,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行”,群众才会丢掉“客气”和“委婉”,真正地提意见、找病根、出方子。

(《中国组织人事报》20XX年9月2日06版,网址:

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

凌河

爱惜自己的羽毛,这本是鸟儿的爱好,放到人类社会中、现实生活里,也算是个“人之常情”。但这个“常情”,不能过分,也不能无度。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比如过于追求一时之“官声”,过度在意一众之“口碑”,过分钟爱一己之“名节”,就会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次位,就会在关键时刻、节骨眼上不敢担当、不敢亮剑——鲲鹏展翅九万里,如果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就不能“翻腾扶摇直上”;海燕振翅穿越暴风雨,如果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就不能迎难而飞直击九级浪。

比如我们要厉行改革。改革前无古人,也无模式可循,更不是海边的浪漫散步。改革前路坎坷,有障碍、有误区、有陷阱,敢闯敢试更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我们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宁可守成也不冒险,以免丢掉“常胜将军”的“口碑”,宁可旁观也不“火中取栗”,保住“一世英名”不要“毁于一旦”,就会“足将行而趔趄”,甚至成为冷眼的旁观者和改革的“局外人”。我们固然要保护改革、宽容失败,但要完全做到这一条,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一个改革者,都要不畏人言汹汹,不怕同道杯葛,不惧“盖棺论定”,勇于做改革的担当者甚至“牺牲者”。我们不但要讲海瑞,更要学一点张居正。同样地,如果不顾国情,脱离时代的限制和社会的条件,因为追求“一枝独秀”,因为要取悦于“民”,尤其是因为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博得一时的“喝彩”,结果不切实际地“作秀”,把人们的胃口吊得很高,出发点也不外是一己之“羽毛”。总之,不要过分地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切出于一颗公心,我们的心理才不会变异,动作才不会变形,才能“天下为公”,坦荡其心,以健康的心态、好的从政风格去投身和推动改革。

又比如我们要反对“四风”。有的地方“四风”猖獗,一条主要的原因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三缄其口、听之任之。有的同志据说也是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十分“珍惜”自己的“人望”,生怕对不正之风“翻脸”、拍案、“做恶人”,会被同僚和下属说成是“不近人情”、“不食人间烟火”,生怕对歪风邪气下“狠手”、动真格、施“铁腕”,会被说成“暴君”。甚至还顾忌“处理一个人、得罪一大片”,四时八节、秋后算账,测评呀,推荐呀,选举呀,票数会丢掉。所以,时时慈眉善目,事事“感情投资”,“好人主义”盛行,大家一团和气,更何论对“四风”亮剑?这些同志,其实是以旧时官场的那一套来看待自己的“羽毛”,把庸俗的官风作为一己“官声”的评价坐标,把那些扭曲的声音作为“口碑”,唯独听不见基层和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呼声,唯独不在意群众的、实践的和历史的检验。

更比如我们要坚持真理。我们说关键时刻要敢于“亮剑”,重要的是面对错误的东西要敢于“发声”。有的同志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甚至要做“开明绅士”,哪怕有理也不敢发声,生怕因言获咎,于是少说甚至不说。更为严重的是,对大是大非问题绕开走,态度暧昧,担心被说成“不开明”,害怕被说成“惹麻烦”,更顾忌一旦成为“焦点”而被围观、被起哄、被“拍砖”,甚至还有为了获取某些“掌声”,而故作媚语随逐。我们说,对于不正之风,要有不怕丢官、不怕打击报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与歪风邪气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样地,我们对于错误的东西,也要有不怕“孤立”、不怕误解、不怕“淹没”的精神,进行有理、有节

的论辩。在众声喧哗中,要敢于坚持科学、理性的定见;在浮躁失态中,要敢于坚守冷静、理智的立场;在“舆论一律”甚至“一边倒”中,要敢于做握有真理的少数,发真正有道理的“异质声音”。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围攻坚持真理的同志;另一方面,为了真理,为了人民根本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我们也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甚至要有一点敢于“反潮流”的品格。当然,对于真理的坚持和发展,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和以理服人的,如果保守、封闭、武断甚至僵滞,则会落后于时代、脱离于群众,也会走到真理的反面。

(《解放日报》20XX年9月9日05版,网址:

最需要的就是“敢担当”

凌河

对于上海来说,“敢于担当”是我们最需要重塑的品格和风格,最需要补齐的“短板”

敢不敢担当,不是个人性格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从政风格问题,而是在不在意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福祉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同志纵论新时期用人导向时特别突出强调的一条。它和“信念坚定”一样,是对干部精神状态和从政作风的基本要求。“敢于担当”,针对的是现在干部队伍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软肋”。而对于上海来说,“敢于担当”则是我们最需要重塑的品格和风格,最需要补齐的“短板”。

为什么当前最需要的是敢于担当?这是因为上海已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这个阶段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改革面前没有退路,退一步不可收拾,敢闯敢试又有很大风险,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敢不敢冒风险,敢不敢再为天下先,敢不敢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就看我们敢不敢担当。上海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碰到的问题是率先的,遇到的矛盾也是独特的,没有既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习惯的路径可以沿袭,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从资源和财富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一条全新的路,闯出这条新路,面前有障碍,有误区,甚至有陷阱。我们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有义无反顾的毅力,也要有坐“冷板凳”,耐得住一时寂寞,经得住风言风语的定力。如果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同样会扛不住风雨。

还有一个“因为”,这就是我们不少同志的肩膀在变“软”。不敢担肩胛、不敢担责任、不敢拍板、不敢唱“红脸”,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还有重担面前推责诿过,矛盾面前绕道而行,遇到焦点让别人去“出头”,自己相机再出手这样的“滑头”作风。总之,面对大是大非不亮剑,面对矛盾不敢上,面对危机不挺身,面对歪风邪气又不敢“翻脸”。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敢闯敢试的“那么一股劲”,敢担当敢撑顶风船的“那么一股气”,在一些同志身上似乎已经消退磨灭,甚至还有些同志因为曾有过的风风雨雨,多少年过去了,孩子都该上学了,仍然走不出阴影,更何论敢于担当呢?其实,改革面前推托卸责、虚应故事,就是当前官僚主义的一大表现,而安于现状、只保平安,本身就是新形势下的另一种“享乐主义”。

敢于担当,一是“敢负责”,二是“敢碰硬”。上海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正在“涉险滩”;上海的调结构到了攻坚阶段,我们正在“惊险一跳”。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把全局抓在手里,把方向把在头里,把责任担在自己肩头。既然做了“一把手”,就要敢于善于“下最后之决心”,就要对大局负责,对后果负责,对整个队伍负责,决不能推托、推卸、推诿。上海的改革,又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我们的一系列改革,都会碰到利益固化的藩篱,会涉及权力格局的调整,也会触及既得利益群体的得失。面对这样一种“很大的挑战”,如果没有“敢碰硬”的担当,就会望而却步,甚至退避三舍。改革的实质,是制度的创新。如果我们在违反制度的人和事面前不敢碰硬,不敢“翻脸”,不敢得罪人,不敢以“铁腕”维护制度,制度就会变成“稻草人”;如果我们在改革和创设新的制度时,时时顾及一部分人的“地盘”,处处留下弹性与“活路”,制度就没有

严格的刚性和可追究性,就会变成吓不死人的“纸老虎”。

要使我们的干部“敢于担当”,就要既有导向,又有底线。一方面,要宽容改革的失败和试验的失误,不能让“弄潮儿”承担过重的后果,不能让改革者背负过多的思想负担,甚至不宜对“败军之将”搞“一票否决”;另一方面,不能让那些碰到困难绕道走、吹牛皮说大话、敷衍塞责的干部,我行我素、自由自在、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这些人也许“不犯错误”,但是不负责、不进取、不干事的“推事”作风,不出头、不出“轨”、不出新的混日子心态,尤其是不改革、不担当、不务实的官僚习气,就是最大的错误和过失。

敢不敢担当,不是个人性格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从政风格问题。有的同志,为什么不敢担当,其实是对党的事业缺少信心,要“留一条后路”,更是对我们的信仰缺少献身精神,事事时时考虑的是个人得失,完全忘记了入党时“奋斗终身”的誓言。这是一种精神疲软、意志萎靡的表现。有的同志,为什么那么“怕”,既要顾虑创新的风险,又要留意“关系”和“选票”,既要留心一时的“人望”,又要顾及“身后”的“留名”。因为过多考虑的是一己的荣辱进退,唯独不在意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福祉。所以,“党的干部对群众有真感情,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才能敢负责、敢担当”,韩正同志这句话,是说到了“不敢担当”的深层和实质呵!

(《解放日报》20XX年10月19日05版,网址:

整理:刘旺青,校对:刘艺明;联系电话:68541119

注:本文电子版可在浦东党建网《学习交流》栏目下浏览。

网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