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英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改革的比较及启示知识讲解

美、英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改革的比较及启示知识讲解

美、英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改革的比较及启示知识讲解
美、英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改革的比较及启示知识讲解

美、英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改革的比较及启示

内容摘要:2007~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英等国纷纷着手对各自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相继推出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虽然方案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指导思想却非常接近——都把强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构建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架构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比较和总结了危机后美英两国在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方面的改革经验和特点,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监管架构,改革,金融危机,美英

美英两国自2009年起对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改革,相继推出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虽然方案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把强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构建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架构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美国建立系统性风险防范架构的措施

2010年7月,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正式生效,该法案是美国监管者和立法者对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全面反思的集中体现,其中,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成为改革的重点。

(一)成立专门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机构

建立新的跨部门系统性风险管理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the Financial Services Oversight Council,FSOC)和金融研究办公室(OFR)。前者的主要职责是监控和预防系统性风险,后者的主要职责是辅助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开展工作,包括研究经济运行状态,对由美联储负责监管的银行持股公司的综合监管问题进行协调和澄清。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财政部长、美联储主席、货币监理署署长、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新建)局长、证监会主席、存款保险公司总裁、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和一个由总统任命的保险业专家(独立人士),主席由财政部长担任。另外,FSOC 还包括5名没有投票权的相关监管机构的负责人。FSOC有权认定哪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系统性冲击,从而在资本金和流动性方面对这些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委员会的职能有:(1)向国会提出金融治理建议,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竞争力、效率与秩序;(2)监测金融服务市场情况,发现威胁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3)确认受系统性审慎标准监管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以推进金融稳定,降低系统性风险;(4)正式发布该委员会成员采用的系统性审慎标准;(5)在委员会成员中,就金融服务政策发展、法规制定、检查、报告要求和采取行动等方面开展信息共享与相关协调工作;(6)为成员提供平台,探讨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与金融治理事务;(7)根据成员要求,提供成员间司法或监管争议解决渠道。

(二)强化美联储在系统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

法案赋予了美联储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权力,加强了美联储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

1.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美联储对一级金融控股公司[①一级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合并规模、杠杆化程度以及关联性足以令其倒闭对金融稳定产生威胁的金融公司。]的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包括已受监管和未受监管的子公司,美国本地或国外的子公司)进行并表监管。一级金融控股公司不仅包括银行,还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级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也不限定于存款类机构。美联储对一级金融控股公司的审慎监管手段包括: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杠杆率限制、流动性要求、集中度要求、快速纠正行动要求、处置计划要求、整体风险管理要求等。法案还规定美联储有权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出售或转移资产或表外项目、中止某项活动,或对该公司从事活动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下属各子公司,美联储可向其业务监管部门提出审慎监管建议,上述监管部门有责任采取建议行动。如未采取行动,监管部门应在60天内向委员会(FSOC)作出书面说明,同时美联储有权直接采取审慎管理行动。

2.评估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法案规定对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高监管标准。美联储负责定期向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FSOC)递交评估报告,确认被加强审慎监管的各金融机构是否应继续遵守强化的监管标准。委员会(FSOC)讨论后,由美联储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布决议内容。

3.拥有信息获取权。法案规定,委员会(FSOC)与美联储有权接受(或要求获得)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委员会各成员部门的任何信息、数据和其他资料。委员会(FSOC)与美联储有权要求任何金融机构定期提供报告,用来评估该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程度。为减少金融机构的压力,如果监管机构已拥有相关资料,委员会与美联储理事会可利用监管机构的已有信息。

4.改革央行治理结构。法案明确规定美联储负有确认、监测、衡量、降低威胁美国金融稳定的各类风险的责任;规定美联储两位副主席中设一位为“监管副主席”,负责就受监管金融机构提出相关政策意见,并落实监管责任;该监管副主席必须在国会两院金融类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出现,在必要时就监管情况进行说明。

二、英国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宏观审慎管理架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在强化金融监管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09年2月21日,英国的《2009年银行法》(Banking Act 2009)生效。2009年7月8日,英国财政部发表了题为《改革金融市场》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但是,2010年7月,在财政部向英国议会提交的《金融监管的新方法——判断、焦点及稳定性》报告中,否定了原有金融监管架构的改革提议,明确而详细地提出了英国建立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框架。

(一)原有的改革提议——《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Council for Financial Stability,CFS),以取代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监管局在2006年3月设立的“三方常务委员会”(The Tripartite Standing Committee)。金融稳定理事会是一个法定委员会,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由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监管局三方组成,对议会负责,由财政大臣担任理事会主席。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宗旨主要包括:通过定期磋商和讨论,及时发现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协调三方制定的金融政策;增加金融市场上各类信息的透明度等。

2.加强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权利。明确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法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该目标可采用的工具。在英格兰银行董事会下新设金融稳定委员会,

(Financial Stability Committee,FSC)。该委员会由央行行长担任主席,其他成员包括央行副行长和四位央行董事,财政部可指派1名代表列席委员会参与讨论,但无投票权。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职能是:结合金融稳定目标与央行政策战略,向央行董事会提供政策建议;就涉及金融稳定问题,提出金融机构处理意见;监测央行履行稳定职能的情况,以及由央行董事会赋予的、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的其他职责。

图1 《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建议的金融监管组织架构

3.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金融服务监管局的职能。扩大金融服务监管局的职能。金融服务监管局现有的4个职能不足以监控金融风险。为此,政府将通过立法来赋予金融服务监管局第五个职能,即跟踪、判断和控制金融体系中的风险。

(二)最新的改革方案——2010年《金融监管的新方法》

1.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职能合并到英格兰银行。英国政府对现有监管架构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英国现有的“三方(tripartite)”监管体系使三个管理当局(英格兰

银行、金融服务局FSA及财政部)对金融稳定共同负责,其结果是,没有哪个单独的机构拥有责任、职权或权力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督、识别潜在的不稳定趋势,并采取协同行动来对此做出反应。

因此,英国政府认为要改变现有监管体系的弊端,就应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的职能合并在一个机构内来实现。为此,英国政府提出取消金融服务局,将其职能重新划分到两个新设的监管机构——审慎监管局(PRA)和消费者保护与市场管理局(CPMA),其中审慎监管局作为英格兰银行的一个下属机构,而消费者保护与市场管理局则独立于英国政府。审慎监管局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审慎运行,在某种程度上把由任何机构倒闭所引起的破坏性影响减到最低。其关键职能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与稳健性作出判断并采取适当行动;制定金融机构受监管活动的绩效规则;授权金融机构金融活动的许可;监督以及在必要情况下执行规则;批准相关人员在金融机构内部履行特定受控职能;提高收费来为PRA的活动融资等。

消费者保护与市场管理局的首要目标是保证金融服务与市场信心,并对保护消费者与确保市场诚信给予特别关注。其职能主要包括:在零售与批发领域里制定管辖金融机构的行为规则;批准所有被监管活动中被划分为“非审慎”的活动;监督并且在必要情况下执行对商业行为规则的遵从,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的审慎活动;关键的行政职能,包括潜在地提高收费水平来为PRA与CPMA的活动融资并代表金融查弊官服务(FOS),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及消费者金融教育机构(CFEB)等机构收取费用。

2.在英格兰银行内部成立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并拥有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英国政府认为,英格兰银行以其在宏观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市场的熟知、系统范围内的职权以及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是在后危机金融体系中承担审慎监管新职责的合适机构。因此,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赋予英格兰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在英格兰银行内部建立强有力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该委员会与货币政策委员会一样属于英格兰银行董事会的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FPC)拥有识别金融体系的失衡、风险及脆弱性,并采取果断行动的最终权力。该委员会总共有11名成员,包括英格兰银行的6名执行官(央行行长、

负责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副行长、负责新成立的审慎监管局的副行长、负责金融稳定的执行官、负责金融市场的执行官)及来自英格兰银行之外的5名成员(1名财政部的代表以及4名外部专家)。英格兰银行行长担任该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对内向英格兰银行理事会负责,对外向英国财政部、议会以及公众负责。

该委员会的职能有:(1)监督职能。监督英国金融体系的金融稳定性,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与脆弱性以及周期性失衡;评估FPC宏观审慎工具的有效性并考虑对工具箱进行任何潜在的增加或调整;监督及评价新成立的审慎监管局(PRA)及消费者保护局(CPMA)的活动,以便识别出这些当局的行动对金融稳定可能产生的任何影响;关注与金融稳定相关的其他方面工作,例如(市场)基础设施监管、对倒闭机构的处置安排,以及为金融部门提供流动性保险等。(2)采取行动。决定宏观审慎工具是否应被用于解决特定的脆弱性及失衡问题;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中应该使用的监管工具(以及它们应怎样被制定或计算)对PRA(如果相关,则包括CPMA)提供指导;为保护金融稳定,在FPC认为需要采取特定监管行动(包括潜在地修改规则)的领域向PRA与CPMA提出建议;就为了保护金融稳定FPC认为英格兰银行在另一领域有必要采取的一系列特定行动向法庭提出建议等。(3)汇报行动。除了在英格兰银行内部对董事会负责,FPC在外部将对英国政府、议会及公众负责。透明度将是这种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保证FPC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提供透明度的措施将包括:定期发布6个月一期的金融稳定报告;每次会议后发布FPC的审议记录,陈述其所采取的决定以及对导致这些决定的支持和反对观点的解释。

图2 《金融监管的新方法》报告中建议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架构

3.建立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英格兰银行将负责设计并执行危机处置措施的大部分内容;财政大臣将在是否通过紧急贷款援助、在处置中提供公共资金,或者对英格兰银行所要求的提供任何补偿等途径使用任何公共资金拥有最终决定权。各监管当局将保留其各自的法律责任。

由和平时期向危机时刻的过渡

制定完善的危机应对工具,包括(1)增加英格兰银行市场操作灵活性,以应对市场与个别机构层面流动性压力。(2)强加对监管者的监督与权力。一方面,实行复苏与处置方案计划(RRPs)。RRPs是一个关键的工具,为机构恢复健康而明确指明复苏的行动。在新的监管安排下,PRA将负责制定规则并批准RRPs,保证有序地关闭系统性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管理层行动加以约束。如果金融机构管理层未能按照其复苏计划的详细规定而采取行动,PRA有权要求金融机构管理层执行。(3)应急资本。金融机构应对金融压力“自救(self-help)”能力的另外一个因素可能是被赋予发行“应急资本”的权利——本质上是债务工具,通过一种界定的触发机制转变为股权资本或服从资本减计。(4)建立特别处置机制(SRR)。SRR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当银行业出现各种危机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SRR具体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三种稳定手段。A、私人部门购买,它是指把问题银行的全部或部分业务出售给其他私人购买者;B、过桥银行受让,指的是由英格兰银行设立一家全资拥有的公司,即过桥银行,把问题银行的全部或部分业务转让给该公司;C、暂时性国有化,接受问题银行业务的公司必须是财政部指定或全资所有的。二是银行破产程序。该部分规定的主要是银行破产清算程序。其重要特征是当法院决定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后,指定一个清算人,由该清算人负责安排该破产银行的合格存款人把账户转移或者从“完善金融服务赔偿计划”(FSCS)中获得赔偿,清算完毕后由清算人注销终止该银行。三是银行接管程序。该程序被用于私人部门购买和过桥银行受让两种手段中,当接收英格兰银行申请后,法院指定一个专门的银行接管者,该接管者被要求确保该银行的不出售或不转让部分(“剩余银行”)能够提供相应服务和便利,以保证私人部门购买者或者受让的过桥银行有效运作。

三、对美英改革实践的评价

1.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影响深远,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主的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将贯穿于未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始终。新的监管理念引入必将打破现有监管架构,并延伸到监管职能、监管工具、监管当局治理结构等方方面面的改革。

2.美英两国的监管改革方案都体现出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并且为切实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或管理,两国都对现有监管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美国的监管架构改革目标是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但并未明确提出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架构;而英国的监管架构改革目标是加强金融体系稳定,并明确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宏观审慎管理架构或框架。

3.美英两国改革后的监管架构差异较大,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两种监管模式。一种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的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监管架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分业监管当局之上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负责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机构,负责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以及监管协调。同时加强中央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能并赋予其相应的手段或工具。另一种模式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综合监管体制下的宏观审慎管理架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权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和工具,同时为加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之间的协调,将微观审慎监管职能重新回归到中央银行。以上两种模式还难以证明孰优孰劣,其有效性也有待在未来监管实践中加以检验。

4.尽管美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对美国金融业影响最为深远、对金融监管改革最为全面的一场改革,但事实上其改革也存在诸多不彻底的地方。例如,美国监管改革的核心是防范危机中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但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如何识别以及化解系统性风险等关键性问题,改革方案并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又如,对本次危机爆发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美联储,改革方案不但没有深刻反省其存在的问题,反而空前强化了其监管的权力,尤其是没有针对货币政策制定新的措施——如赋予美联储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以防止美联储重蹈前辙,货币政策与监管机制的分离为今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5.英国监管当局在宏观审慎管理理念的提出和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英国是危机后最早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运用到监管实践、并提出一整套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国家。尤其在加强英格兰银行宏观审慎职能、协调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关系、以及建立完备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监管当局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或尝试,对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在我国的运用以及框架的建立,对我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有一定借鉴作用。不过,英

国的改革实践仍是一个粗略的改革框架,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方法、工具、监管细则或指标等具体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6.此外,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国际上关于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讨论和改革是不全面的,代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金融利益,而对于新兴国家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规模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却没有制定审慎的监管要求。因此,在面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深入研究各国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和新的国际规则同时,应吸收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竞争力提升的监管规则,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而不是照搬或效仿国外金融监管改革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课题组

金融学 金融监管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主题是阐述有关金融监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问题有: (1)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以及范围 (2)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即必要性问题 (4)了解金融监管的成本及监管失灵问题 (5)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及其类型 (6)了解金融业自律组织形式的主要功能及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7)掌握金融国际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及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8)了解《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二、背景材料 相关网站: 1.中国人民银行:https://www.doczj.com/doc/d55854681.html, 2.国际清算银行:https://www.doczj.com/doc/d55854681.html,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doczj.com/doc/d55854681.html, 4.中国政权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doczj.com/doc/d55854681.html,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doczj.com/doc/d55854681.html, 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1.金融监管 2.金融监管体制 3.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4.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5.分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6.集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7.金融行业公会 8.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

9.金融监管竞争 10.金融监管套利 11.并表监管 二、填空 1.金融监管不应是消极地单纯防范风险,而应是积极地把防范风险同-______________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协调起来。 2.社会利益论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就是要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3.金融监管成本,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4.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实行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一般为__________国家。 6.一般来说,金融业自律的组织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设计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8.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任何一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都无法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这就迫切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9.在一个存在金融监管差异的国际市场中,有可能出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现象。 10.《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1

编者按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 环境等,但不能忽视,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 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 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如何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探索建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制, 切实做到完善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 迫任务。本文作者的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 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要有一个良好的金 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T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 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 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 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 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目前耍抓紧修改、整理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和《证券法》等金融法规;尽早出 台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法规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破产)法规,包 括《金融机构接管法》、《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临时性支付风险管 理法》、《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管理办法》等;制定《信贷资产保全法》和《外 资金融机构法》,按国际资本充足率框架,制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从而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 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 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 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 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 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 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 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行人具 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 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 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 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 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 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递和承担者。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金融行业一直以高风险特点著称,且具有极大的社会扩散性。为了规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并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经营、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力度。然而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国际化经营趋势的日益增强,我国分业监管格局下的金融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法律框架金融混业

1.绪论 1.1本文的选题背景 我国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为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步伐,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制、改进监管手段的基础上,对金融监管的组织框架进行了重大调整,分别于1992、1998和2003年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了证券、保险和银行分业监管的格局。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及入世后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金融机构多元化、国际化经营趋势的日益增强,使分业监管格局下的金融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基于以上原因,短期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金融监管未来的组织架构成为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 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应是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3个层次的立体监管体系。但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效率不高,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完善,行业自律能力极其薄弱。政府监管方面,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几大金融监管当局各自独立,实行分业经营下的分业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加入世贸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分业监管体制将受到混业经营世界大趋势的冲击,中资金融机构自律能力也面临挑战。因此深刻研究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2本文的选题意义 金融业是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监管当局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正是一种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但是这种监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边界的,诸如监管法规的滞后性、监管弹性不足等,从而使有效监管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社会中介、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市场约束也具有一定的监管优势,成为防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重要防线。从而在金融监管和上述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整合、有机链接的机理。从长远看,金融业合法、稳健的运行机制,不仅在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更在于通过监管链接,促使社会中介、行业公会、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与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形成一种默契,变成一种合作。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 生态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发出的全员内部邮件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 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英雄联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

商业银行知识点解析(下)

商业银行 第五节存款的创造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以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3、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国家,商业银行的现金库存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总和。 4、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各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是银行按法定准备率对活期存款总额应保留的准备金。其计算公式如下:Rd=D·rd 5、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与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差,是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其计算公式是: E=R-D·r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的高低与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成反比。因此,法定准备率与信贷规模的变化密切相关,它是中央银行紧缩或扩张信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与原理 1、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国家,商业银行在经营活期存款的过程中,具有创造与收缩信用的能力。 2、存款的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用于发放贷款,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其开户银行的账户上,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又可以把超过存款准备金的部分用于发放贷款。如此循环

就产生了派生存款,出现了存款的创造。 3、活期存款总额超过原始存款的数额,就是这笔原始存款所派生的存款总额。 4、商业银行的这种信用扩张能力取决于两大因素:原始存款总额和法定准备率。用公式表示是: △D=△P·1/rd 5、派生倍数:商业银行贷款机制所决定的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K=△D/△P=1/rd 三、派生倍数的修正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决定于原始存款额和派生倍数。上述派生倍数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修正。 1、修正为现金漏损 K=△D/△P=1/rd+c' 2、修正为超额准备金 K=△D/△P=1/rd+c'+e 3、修正为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K=△D/△P=1/rd+c'+e+rt·t 第六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重点的传统管理方法。它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期阶段,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产生于18世纪,其主要内容是:银行的贷款应以真实的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为担保发放,在借款人出售商品取得货款后就能按期收回贷款。 (2)资产转移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第二准备金。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优.选)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1分) 1、金融监管最一般的或根本性的理论是:(A) A、基础理论 B、应用理论 C、相关理论 D、银行财务管理 2、《巴塞尔协议》规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规定为不低于:(C ) A、6% B、5% C、8% D、7% 3、互换业务包括利率互换和:(B ) A、结构互换 B、货币互换 C、证券互换 D、信息互换 4、中央银行的第一特征:(C ) A、维护债权人利益 B、规范金融秩序 C、货币发行 D、约束债务人行为 5、中国银监会公布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是在:(B) A、2005年 B、2006年 C、2004年 D、2008年 6、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 C ) A、1993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7、我国第一部关于金融业监管的专门法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施行是在:(B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8、我国自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C )。 A、5% B、3% C、4% D、8% 9、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时,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B ) A、90% B、100% C、110% D、120% 10、我国对保险市场监管的方式是:(B ) A、规范管理 B、实体管理 C、公告管理 D、公告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 1、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不同,金融监管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A、B、C) A、一线多头模式 B、双线多头模式 C、集中单一模式 D、集中统一模式 2、按照影响因素,金融风险可以分为:(A、B、C、D)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营业风险 D、环境风险 3、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包括:(A、B、C、D) A、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B、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 TS)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D、货币市场存单(MMC) 4、金融监管是政府行为,其目的是:(A、B、C、D ) A、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B、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和发展趋势

研究生第二学期论文 题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和发展趋势姓名:李娜 学号:Y150257 学院:研究生院 专业:世界经济 年级:2015 班级:15860 2016年 6 月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然后通过对比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发现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监管模式选择趋势 1金融监管体制概述 当今世界上投资银行的监管体系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集中统一监管体制,二是自律型监管体制,三是中间型监管体制。三种监管体系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各国根据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当地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监管体制。 美国采取的是“双管多级”模式,即联邦政府和各个洲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完成监管任务。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各机构相互交错多重监管更加严格公正,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监管者之间互相竞争与督促,提高了执法的严肃性和客观性。但缺点是监管重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降低了效率。 日本的金融监管采取的是集中性强的“一线多头”体制,即只有中央政府拥有金融监管的权利,地方只是其命令的执行者,并没有独立的监管权,但中央并非只有一个监管机构,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负责。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所谓山高皇帝远,由于只有中央政府拥有监管权力,而地方政府没有实质上的监管权,因此对很多地方上的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显得力不从心。 英国是高度集中的“一线一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监管权力完全掌握在中央手上且没有其他部门一起参与。这种方式使得监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若是建立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那么这种模式更容易实现监管目标,并且相比其他体制成本更低资源配置更有效。但由于弹性大,很容易造成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平等竞争;除此之外,监管者自主权大,钻空子走后门的违法活动也更容易产生。 2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各阶段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图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英雄联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水国际化正当其时”有专家分析说。? 在新媒体领域,“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腾讯已经逐步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布局。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达到5.4亿元,跃居门户行业第一。 在无线领域,“发力移动互联网”,无线不仅是腾讯最早搭建的平台之一,也是最早带来收入的业务,从2G时代到3G时代,从手机QQ、手机浏览器到手机管家,腾讯在移动互联上的布局愈加丰富和清晰。事实上,马化腾已经在多种场合下强调,腾讯十分看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景,并且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和尝试。数据显示,仅以手机QQ登录为例,登录总量已经达到总量50%的比例。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将积极地在无线互联网市场上争取更大的发展。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 风险、收益与损失 (一)风险的定义 (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为变化)。(抽象概念) (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本书的理解) (3)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 (二)风险与损失 风险绝不能等同于损失。损失是事后概念,风险是明确的事前概念。两者描述的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 预期损失通过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 非预期损失通过资本金来应对; 灾难性损失一般通过保险手段来转移。 知识点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 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2)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不同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 (3)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等功能。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破产可能性和财务成本,保护商业银行所有者的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其风险承担能力:一是资本金模式,因为资本金可以吸收商业银行业务所造成的风险损失,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商业银行有能力接受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比资本充足率低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充足率仅仅决定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潜力,而其所承担的风险究竟能否带来实际收益,最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知识点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 特点: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 商业银行极为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资产分散化、抵押、资信评估、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防范、减少资产业务损失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安全性。 (2)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 特点:商业银行从被动负债方式向主动负债方式转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 编者按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环境等,但不能忽视,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如何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探索建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完善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作者的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于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目前要抓紧修改、整理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和《证券法》等金融法规;尽早出台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法规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破产)法规,包括《金融机构接管法》、《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临时性支付风险管理法》、《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管理办法》等;制定《信贷资产保全法》和《外资金融机构法》,按国际资本充足率框架,制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从而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管提供法律基础。 2、尽快制订金融法律实施细则。主体法是纲目式的,对于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主体来说,更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并与金融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也要对原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进行清理,对不适应的条款进行废除或修订;还要对立法环境尚不成熟、近期不宜立法的有关金融业,先制定一个过渡性的暂行规定。 3、尽快建立独立的金融执法机制。目前银行对企业大量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无能为力,如果依法收贷只能是“赢了官司赔了钱”;更甚的是对于银行起诉,许多地方是“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裁决、裁决不执行”,这种现象助长了企业、个人不守信用,直接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为此,有必要尽快组建执法机构,专门受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重塑我国公正、公开、公平的金融司法秩序。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1999年11月,随着处于世界金融垄断地位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正式签署生效,标志着美国放弃维持近70年的“分业”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金融监管学重点

金融监管学 第一章: 1.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 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金融监管三要素 (1)金融监管的主体,即金融监管当局,是指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 (2)金融监管的客体,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接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金融机构。 (3)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 3.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 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如美国。 6.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 (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7.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 (1)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2)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3)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1)

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 一、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 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主要由原国家专业银行承担。这样既不能充分保障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也不利于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三家政策性银行先后成立,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一)机构功能定位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出资创立、参股或担保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和实施宏观产业政策的金融机构。在具体经营管理中,政策性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如下。 1、国家开发银行 主要通过向国内银行和国际资本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筹资。重点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两基一支”)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发放政策性贷款,具体包括制约经济发展的“瓶劲”项目、重大高新技术在经济领域应用的项目、跨地区的重大政策性项目等。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 2、中国进出口银行 主要通过向国内商业银行和国际资本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筹资。重点向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办理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及担保,支持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办理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中央外贸发、展基金项下业务,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办理转贷外国政府贷款业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主要通过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和向境内金融机构发债等方式筹措资金。办理由国务院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安排资金并由财政予以贴息的粮食、棉花、油料、猪肉、食糖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贷款;办理粮、棉、油收购和调拨贷款,办理棉麻系统棉花初加工企业的贷款及办理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代理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市场准入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当代国际金融的主要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模式是一个国家金融监管的有关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两种模式。 (一) 统一监管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又称“全能监管”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施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还要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英国和日本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英国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按各自传统的业务范围进行经营, 实行分业监管体制。80年代以后,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1997 年工党政府上台以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88年英格兰银行法》赋予英格兰银行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政府将英格兰银行、证券投资委员会和其它金融自律组织合并,成立了新的统一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AS) 。金融服务局既要为英国的金融服务法制定执行的细则,又要监管银行、住房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是个权力很大的二级立法及执行机构。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在1988年以前以大藏省为主角,大藏省负责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批准金融机构的准人并对其监管。1998年日本进行了所谓“金融大爆炸”的重大改革,成立了独立于日本银行之外的金融监管厅,统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财务省( 地方财务局) 以及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行政部门作为金融监管的协作机构,根据金融监管厅授权或相关法律规定对相关金融机构实施监管。日本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只负责对与其有交易行为的金融机构进行财 务检查,其权力来源于双方最初签订的交易合同,与商业银行有权对贷款对象企业进行查账的性质基本相同,与金融监管厅的监管权力来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二) 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的特点是,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 证监会) 和保险监管部门( 保监会) 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美国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联邦、州两级监管。在19世纪上半期以前,美国既无中央银行也很少有在联邦注册的银行,只有依照各州法律登记注册的银行,称“州法银行”( DFI ),对银行的管理属于州政府的职责。1861年,美国联邦政府出于为战争筹资的需要,批准建立了一些在联邦注册的全国性银行—国民银行,亦称“国法银行”。同时

腾讯校园招聘笔试试题--腾讯组织架构

深入BAT:腾讯组织架构 腾讯共有七大事业群,主要靠游戏和社交赚钱 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霸主之一。现在的腾讯,业务已经拓展到互联网的众多领域。 2012年,腾讯公司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截止目前已有7大事业群组,分别为CDG(企业发展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以及WXG(微信事业群)。 互动娱乐事业群(IEG) 腾讯互动娱乐涵盖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动漫等多个互动娱乐业务平台,融合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多元化互动娱乐领域。在优质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被疯抢的当下,腾讯互动娱乐也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致力于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

2014年9月,腾讯互娱继游戏、动漫、文学之后正式成立影视事业部“腾讯电影+”。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 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侧重于移动互联网基础平台,即互联网内容入口,目前有四大战略产品,分别是浏览器(QQ浏览器)、安全(腾讯电脑管家& 腾讯手机管家)、搜索、应用商店(应用宝),腾讯地图也属于该事业群。另外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新业务的探索和孵化也是该事业群的重要业务。 最新动态:今年4月28日,由腾讯集团的四号人物任宇昕,首席运营官,兼互动娱乐事业群总裁、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公布了腾讯公司憋了很久的大招——“TOS+战略”。这是腾讯对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一个收网行动。 网络媒体事业群(OMG)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以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三大平台为核心,形成可以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用户需求的媒体矩阵。独立移动应用微视也归属于腾讯网络媒体。 社交网络事业群(SNG)

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点整理 济南大学 考试必备

1.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一、简述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定义:风险:1.损失发生的可能性2.结果的不确定性3.结果对期望的偏离4.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的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二、简述金融风险的特征和种类:特征:1.普遍性2.传导性和渗透性3.隐蔽性4.潜伏性和突发性5.双重性6.扩散性7.可管理性8.周期性。种类:1.信用风险2.流动性风险3.利率风险4.汇率风险5.操作风险6.法律风险7.通货膨胀风险8.政策风险9.国家风险 三、简述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1.创造持续稳定的生存环境 2.以最经济的方法减少损失 3.保护社会公众利益4.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四、简述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内部:1.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2.总部的高级管理层3.各分支机构的中级管理层4.审计部门5.基层管理者。外部:1.行业自律2.政府监管 五、简述金融风险识别的流程:1.明确风险的业务识别2.识别关键风险诱因3.确定风险事件 4.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 5.确定风险敞口。 六、简述金融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1.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1)主观概率法(2)客观概率法(3)时间序列预测法(4)累计频率分析法2.预测风险结果的评估:(1)在险价值(2)极限测试(3)情景分析 2.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方法 一、现代风险分析的基础与发展:基础:1.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2.夏普和林特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发展:1.运用VaR对风险进行度量2.运用RAROC将风险管理同资本收益相联系3.ERM的提出及在金融企业中的应用 二、简述VaR的含义及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定义:在给定的概率水平下(置信水平),在一定的时间内持有一种证券或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作用:1.确定内部风险资本需求和设定风险限额2.用于进行资产组合3.用于绩效评估和金融监管。 三、简述RAROC的含义及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含义:按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描述了单位资本所获得的收益。作用:对于金融机构所有的分析和决策活动都有帮助,银行的分配限额、进行风险分析、管理资本、调整定价策略和进行资产组合管理。同时也对资本管理、融资计划、资产负债表管理和补偿活动有帮助。 四、简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定性方法:1.风险预防2.风险规避3.风险自留4.内部风险抑制 五、简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定量方法:1.金融风险的损失控制2.金融风险的分散3.金融风险的转移4、金融风险的对冲 六、简述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1.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金融风险管理环境2.基于金融风险评估的金融风险识别与度量 3.基于内部控制活动的金融风险控制 4.基于信息系统控制的金融风险信息交流与反馈5.基于监督评价的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价。 3.信用风险管理 一、简述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1.现代金融市场内在本质的表现2.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信用风险3.信用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形成信用风险 二、简述信用风险的定性度量方法:1.专家制度2.评级方法3.信用评分方法——Z评分模型和θ评分模型 三、简述信用风险的定量度量方法:1.在险价值方法2.信用度量制模型3.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4.信用监控模型 5.信用风险组合模型 四、简述信用风险的控制策略:1.贷款定价策略2.资产分散化策略3.贷款证券化4.风险资本比率约束机制5.信用风险监管资本计量的内部评级体系6.信用风险缓释 五、简述信用风险监管资本计量的内部评级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构成:1.评级发起2.评级认定3.评级推翻4.评级更新。作用:确保非零风险暴露内部评级和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