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

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工业上将煤块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正确;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

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移除可燃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覆土法,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不正确;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点睛】

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3.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详解】

A、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故A正确;

B、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故形态不同,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硫元素,CO、CO2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故C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汽油洗油污是溶解,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酸性气体,汽油洗油污是溶解,而洗洁精洗去油污是乳化作用。

4.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现象①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②白磷没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B、现象①白磷燃烧,而水温是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现象③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错误;

D、现象①③中,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选C。

【点睛】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300g B.50g C.100g D.150g

【答案】A

【解析】

【详解】

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

色沉淀的质量是100g×36%÷(

12

100

×100%)=300g。故选A。

6.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编

A B C D

实验设计

验目的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

速度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

条件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

中的溶解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

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7.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过程中,突发“爆炸性燃烧”,造成多名消防官兵栖牲;对于引发“爆炸性燃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

B.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

C.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

D.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相当于清除可燃物,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错误;

B、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正确;

C、可燃物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剧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正确。故选A。

【点睛】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或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8.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铁、锌、磷、碘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

C.乙醇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

B、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富含蛋白质得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正确;

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获得,氢气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电解水等方式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

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

故选A。

9.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10.2017年4月15日万州某中学对全校师生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动。生活中的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A.家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迅速用水扑灭

B.禁止乘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高铁

C.突遇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答案】A

【解析】

A、家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迅速用水扑灭,以防触电事故发生,故A错误;

B、汽油、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为安全起见,禁止乘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高铁,故B正确;

C、突遇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故C正确;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面粉的粉尘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为安全起见,严禁烟火,故D 正确。

点睛∶电器着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迅速用水扑灭。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带上高铁,火车,公共汽车。

1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2.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没有氧气了,白磷就不能燃烧了,故A错误,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实验2中白磷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而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D错误,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B正确。

1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年我国环境保护部确立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B.使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C.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能够防治环境污染.故A正确;

B.填埋法对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进行掩埋,不能减小生活垃圾的污染,故B不正确;C.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防止空气污染.故C正确;

D.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选B。

14.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

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

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

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器着火,为了防止漏电而造成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浇灭,因为水浇下去会立即沸腾,而四处飞溅,应盖上锅盖,再熄灭火源,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做法正确,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容易造成漏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处理;在灭火或逃生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16.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D.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17.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D.降低酒精着火点【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盖上灯帽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答案选B。

考点: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

18.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B.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B

1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故选C。

20.下列灭火方法中,与“熄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完全相同的是()

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

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盖灭,即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详解】

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是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是隔绝空气和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用锅

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请将下面一段话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要占格。(5分)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2、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诱huò()xuān()腾 chuò()泣 sǒng()立 3、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3分) A 崛(jué)起浊(zhuó)流收敛(li?n) B 竹笠(lì)搔(zāo)耳朵荡涤(dí) C 轧(gá)死背(bèi)风倏(shū)然 D 裤衩(ch?) 哺(f?)育骤(zhòu)然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诱惑(yòu )藐小(mǎo) B 痴想(chī )凹凸(āo) C 凝成(nínɡ)虾蟆( xiā) D瞬间(shùn)迸溅(bìng ) 5、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着实着急着火 B 弄拧里弄弄虚作假 C 血泊湖泊停泊 D 勉强强迫强词夺理 6、选出不属于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没来得及开口,他便像一条快活的泥鳅,一骨碌溜到我面前。 B 那神情,简直像要把宇宙看穿似的。

C 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 D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B.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8、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门楣土墩丰彩惹事 B 包裹山颠打捞灌溉 C 悬崖训斥耽误竞然 D 屏障纳闷干脆倾泻 9.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0、下列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_______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②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_______,必须好好活着。 ③小时候,我常伏一窗口_______ ——山那边是什么呢? A、①踩②延长③瞎想 B、①探②延续③痴想 C、①探②漫长③畅想 D、①踩②继续③幻想 11、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来表达人生信念。它告诉我们“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理想的天地。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到达目的地,要爬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B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句话告诉我们,走过了最初的一小步,后面的路走起来就非常顺利。 C 《生命生命》一文中作者举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意在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 D 《童趣》向我们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生活情趣。 12、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燃料及其利用试卷

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第七单元燃 料及其利用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 一.选择题(四选一,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野外烧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A.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使散热的速度加快 C.使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 D.便于提高温度 2.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电器设备失火,可用水浇灭 C.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火灾 D.身上衣服着火时可就地打滚 3.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B.“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C.“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 4.钻木取火的原理可用下列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的内能增加;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着火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5.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A.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B.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C.液化气泄漏时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D.禁止旅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飞机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煤加工成焦炭 B.将石油蒸馏得到多种产品 C.将石油气加压充装到罐子里成为液化气 D.干冰升华 7.下列燃料不是由石油或煤加工制成的() A.沼气 B.焦炉气 C.煤油 D.航空煤油 8.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摩擦产生的热量 B.太阳能热水器中水所吸收的热量 C.白炽灯通电后放出的热量 D.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 9.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和CO和CO和CH4和C 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

6单元燃料与燃烧章节测试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 白炽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C. 铜制品在潮湿环境里生成“铜绿” D. 水受热逐渐蒸发 2.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过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冷水浇灭 C.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3.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下列气体时,会发生爆炸的是()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 氮气和氦气 C. 氢气和空气 D. 沼气和氮气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 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可制成干冰 B. 二氧化碳能灭火只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 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可用石蕊试液或带火星的木条来鉴别二氧 化碳和氧气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A B. B C. C D. D 7.如图,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的上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条燃烧更旺,因为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产生O2

B. 木条燃烧情况不发生改变,因为瓶内盛放的也是空气 C. 木条燃烧先旺后灭.因为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先产生O2后产生N2 D. 木条熄灭,因为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使瓶口温度降低,且先产生N2,不支持燃烧 8.每年世界上都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发生火灾,如果知道一些家庭防火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或减 少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 B. 电器着火应用水扑灭 C. 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9.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0.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有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很剧烈③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④都发光⑤温度都达到着火点⑥都属于氧化反应,下列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1.用嘴吹蜡烛,能够吹灭的原因是() A. 清除了可燃物 B. 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 12.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房屋失火后常用水来扑灭,实验室熄灭酒精灯则用灯 帽将其盖灭。请你依据上述两种灭火的原理,各举一种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13.石油是一种主要含有________元素的________ 物,我们可以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将它们先后蒸馏分离,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产品.14.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________ 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________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 15.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 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 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新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青岛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6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2020 lǎnɡ( ) 润高miǎo( ) 酝niànɡ( ) 竦zhì( ) 水藻.( ) lìn( ) 啬薄.( )雪烘.( )托 唱和.( ) 嘹.( )亮 Iì( )临 duō duō( )逼人花苞.( ) xī( )沥 屋yán ( ) Zhù ( ) 蓄澄.( )清 绿茵.茵( ) 粗犷.( ) 静mì( ) 2.用课文原句填空。(28分)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朱自清《春》)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7)坐着,躺着,,踢几脚球,,。 (8)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9)“”,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10)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 ) (3)总是美丽而使人爱练的雨啊!( )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5分)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通过学习学校颁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C.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B.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赋予明月有了人的情态,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C.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悲伤、消极、无助的艺术感染力。 D.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之悲。 二、阅读理解(34分) 7.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12分) (1)小草偷偷地 .......。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阅读文章,完成8—10题。(22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成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说明:1.本卷共有六大题,31小题。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以人工合成的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可作化工原料生产许多产品D.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B.甲烷C.氮气D.一氧化碳 3.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妥的是() A.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B.汽油、植物油等都是石油的分馏产物 C.石油曾称是“工业的血液” D.将煤做成峰窝煤是为了增大它与氧气的接触面 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D.纸比煤密度小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焦炭等物质B.酒精挥发 C.石油分离得到煤油、柴油等物质D.自行车车胎爆炸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7.在节能减排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B.禁止使用空调以节约能源 C.家庭提倡使用节能日光灯D.严禁使用含硫高的烟煤 8.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 A.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 C.根据是否能发生爆炸D.根据密度大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C.任何物质燃烧的火焰都可以用水扑灭D.档案室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测试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燃烧的是( ) A .“鬼火” B .火箭升空时尾部的喷火 C .铁丝在纯氧中被引燃,火星四射 D .加热碳酸氢铵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水煤气 D .高锰酸钾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 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 +6O 2=6CO 2+6H 2O ,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 .C 6 H 12 B . C 6H 1206 C .C 6H 10O 5 D .C 5H 6O 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又能表示一个分解反应的是( ) A .2HgO====2Hg+O 2 ↑ B .CO+CuO===Cu+CO 2 C .2Fe+6HCl===2FeCl 2+3H 2↑ D .CuO+H 2===Cu+H 2O 5.在反应4P+5O 2===2 P 2O 5中,若生成2W 克P 2O 5,则反应中消耗磷的质量为( ) A .4W 克 B .大于2W 克 C .小于2W 克 D .3W 克 6.下列有个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7.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 .塑料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B .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上升,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但会使全球变暖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严重 D .CO 2浓度较大会使人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N 2 B .H 2 C .CO D .CO 2 9.在发生火警时,应立即拨打的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10 D .114 10.甲烷(C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 ( ) A .4:16:11:9 B .8:16:22:9 C .4:8:11:1 D .8:16:11:9 11.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热污染 C .大气污染 D .赤潮现象 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 .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 .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14.4g 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 .18g B .36g C .54g D .9g 15.世界上最早用煤,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伊拉克 D .英国 加热 加热 Δ 点燃

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楷.(kǎ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 B.弄.堂(nòng)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 C.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D.挚.友(zhì) 衰.微(shuāi) 明朗.(lǎng)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孕育奠基疙瘩潜心贯注 B.无暇黯淡咳嗽一返既往 C.嘱咐兽铤署名锋芒毕露 D.草率萦绕开拓慷慨淋漓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鞠躬尽瘁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诸葛亮的一生。 ....,死而后已 B.“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 C.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 ....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终会拥抱大海。 B.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当外国友人来杭州时,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烈欢迎。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 B. 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 C. 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 D. 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B 【解析】 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故选D。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

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语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分)积累运用(20一、 分)、阅读下列这段话,给汉字加上拼音,给拼音补上汉字。(41f )的毛白

杨,伸着绿如好一派生机àng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颀(.)龙般的枝丫向你(翠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jí的古松,展着如虬ěī.)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án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问好;这里有争y.zh ǜ立流连!不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横线上(2 分)不言而喻振耳欲聋 A、坦荡如砥争姸斗艳刻骨铭心忍俊不禁 B、一泄千里纵横决荡 因地治宜不折不扣 C、贯穿始终潜滋暗长 藏污纳垢一如即往略胜一筹D、盘虬卧龙 8分)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淮南秋雨夜,。(《闻雁》)1 ),泥香带落花。(《迎燕》)2)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而不,而不,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3 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石榴》))、《池鹤》中的“?。”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4)“鹤立鸡群”和《池鹤》中的“,。”一句都是写鹤的品格与仪表在一群鸡5 里头显得很突出。 2分)。、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4、《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A 上的健康情怀。、《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B“瀑布”一词,用象征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C 才,反而摧残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D、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棉花、帆、钉子、谷穗、牡丹、梅花、菊花、竹5 2子”等选项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分)1 / 9 示例①根:蓬勃向上的生命,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全部属于大地母亲;如果离开大地的怀抱,一切的成就,都会成为泡影。 示例②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格言①: 格言②: 6、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2分) 早晨我们不得又被闹钟叫醒,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饭,然后冒着危险在马路上与汽车出生入死;由于上午的学习惯性和未完成的课堂作业,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还在大话学习,讨论学习生活;傍晚回到家,吃完晚饭,又开始做家庭作业,一直做到两眼惺松而入睡。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18分)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和答案1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和答案1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油锅着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 C、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正确。故选A 考点:灭火原理。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燃烧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的能量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加燃物与空气的撞触面积 2、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3、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后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 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吸烟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锅盖灭火 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电线线路老化导致火灾发生时,应立刻用水灭火 6、《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因为吸烟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乱扔烟头容易引发火灾。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7、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

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8、以下行为与对应的原理解释不相关联或错误的是()。 A.喷射二氧化碳扑灭木材火灾------二氧化碳不可、也不支持燃烧,且隔绝空气 B. 洒水扑灭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用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使可燃物脱离燃烧环境 D. 用黄沙扑灭酒精着火------使之与空气隔绝 9、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4 B.乙醇、酒精、C2H5OH C.甲烷、沼气、CH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0、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可燃物 二、填空题(33分) 1、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中,选择正确答案用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里,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理想燃料是______,该燃料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气体是________,该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它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目前,哈尔滨公交车都已换成电、气两用车辆,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的环境,据此,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电、气公交车就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汽车 B.制造公交车使用了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 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PM2.5的排放 D.汽车尾气能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电、气公交车就是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汽车,故A不正确; B、制造公交车使用了轮胎等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 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PM2.5的排放,故C正确; D、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 物,能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故选A。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详解】 A、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B、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身的性质,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消防员用水扑灭火,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开挖隔离带可隔离可燃物,从而有效防止森林大火蔓延,故符合题意。 【点睛】 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连一连。 二、你知道的后面藏的是几吗 5787 3.4 5 710 三、把同样多的部分用线圈起来。 1. 2. 》 四、先数一数,再写数。 ()()() () () ()

五、按照图下面的数,在“”里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六、画一画。 1.画,要与同样多。 2.画,比多3个。 ) 3.在方框中画,左边方框中的最少,右边方框中的最多。 七、数一数,有几个就圈几。 @ 123345567789八、从1写到10。 } ) " >

·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略 二、639 三、略 四、6910571 五、略 六、 | 提示:1.画5个 2.画7个 3.左面画5个,右面画7个(答案不唯一)。 七、分别圈2、3、5、9。 八、略 (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 1.的上面是(),它的右边是(); 的下面是(),它的左边是()。 2.小朋友们正在玩“开火车”游戏。看图说一说。 (1)小丽的前面是,后面是。 (2)小芳的前面是,后面是。 (3)小军的后面有人,小冬的前面有人。 二、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

; | { ^ )( 三、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用“√”标出来。 ■▲ '○ ★◆● ??▽ ◇☆□ % 1.☆在□的(左右)边。 2.◇在■的(上下)面。 3.★在◆的(左右)边。 4.▲的右边是(☆○)。 四、数一数。 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 五、看图填空。 ()家在最上面。()家在最下面。

六、小动物们怎样走可以尽快找到各自的食物 【 * 七、看图说一说。 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 2.(1)小军小芳(2)小丽小冬(3)33 二、略 三、略 四、7 五、小红小兰 ^ 六、略 七、过了电影院,到路口向左转,然后一直朝前走。

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测试

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测试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4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下列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3.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4.家庭中要除去水壶中的少量水垢,采用的方法是() A.用食用醋精洗涤 B.用洗洁精洗涤 C.用食盐水洗涤 D.用淘米水洗涤 5.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乙醇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 C.用 CO2灭火 D.用石墨作高温电炉电极 6.下列物质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同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①甲烷②木炭③氢气④石蜡⑤酒精⑥一氧化碳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 ③都能用排水法收集④都能跟碳反应 ⑤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 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②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①④⑤⑦⑧ D.①④⑤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银不是银②干冰不是冰③铅笔不含铅④金刚石不含金 A.①④ B.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第 1 页 / 共 7 页

9.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 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份不同的是() A.大理石、石灰石 B.金刚石、石墨 C.天然气、沼气 D.干冰、冰 11. 2002 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漓江中 C.深埋水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12.可以把金刚石、石墨、氧气归为一类物质,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 A.水 B.氢气 C.钟乳石 D.空气 13.等质量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或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与盐酸反应产生的多 B.高温煅烧产生的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 14.下列点燃氢气的装置中既安全又正确的是(从右端尖嘴处点火,液体均为水)( ) A B C D 15.在 CO+Cu CO2+Cu 的反应中,做还原剂的是() A. CO B. CuO C. Cu D. CO2 16.植物进行光和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 矿物如 CaCO3的分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7.下列各组气体中,既不能都用排水法,也不能用相同的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CO2、O2 B. H2、CO2 C. H2、O2 D. H2、CO 二、填空题:(本题共 28 分) 第 2 页 / 共 7 页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docx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 ( 含答案 )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 C.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B 【解析】 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 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 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故选D。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 电,正确; 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