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2017年2月7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节目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叶嘉莹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材料三:2016年9月4日夜晚,雨后西湖,水光潋滟,风荷正举,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春江花月夜”琵琶演奏中拉开帷幕,婉转抒情的乐曲为观众呈现出月照东山、花影摇曳的美好景象。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出采茶女们源于生活又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美丽的爱情传说”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等中国民间爱情故事。“高山流水”以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传递中国与世界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天鹅湖”呈现了美丽的白天鹅在西湖上翩翩起舞的美景。钢琴曲“月光”深情演绎印象派大师创造的明月之光。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抒写全人类共通的情感。“难忘茉莉花”基于中国经典民歌,饱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晚会在交响乐“欢乐颂”中落幕。整台晚会借助灯光水影,亦真亦幻,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阵阵掌声。G20峰会会标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材料四:2017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该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我们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

3、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认同感。

4、.青少年应如何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答:(1)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继承者。(2)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学习和自觉吸取民族文化素养。(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摒弃腐朽的落后思想。(4)热爱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1)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歧视外来文化;(2)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4)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各种外来的腐朽文化。(5)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6、.先进文化的含义(社会主义文化)

答: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三、【中考命题走向】

1、请你列举我国近年来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具体举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百家讲坛;国学达人挑战赛。

2、《中国诗词大会》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说明了什么?

①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③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影响深远等。

3、你认为“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的原因有哪些?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2)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开发,为古典诗词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3)中国的古典诗词深入人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4、在今天,为什么仍然要弘扬古典诗词?(举行《中国诗词大会》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5)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材料二反映了大多数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没有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但是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⑵《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火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引领和示范,在公共平台、大众传播中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公民自身的文化涵养,塑造更高的人格。

⑶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

国家:①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加大网络文化中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

③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

④推动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大古典诗词的比重。

社会和学校都要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青少年(中学生):①增强对古典诗词的认同感,做古典诗词的传播者、弘扬者。

②努力学习古典诗词,积极参加有关古典诗词的活动。

③积极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宣传我国的古典诗词,让世界了解我国的古典诗词。

6、材料一: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高山流水》、鸡年春节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更为纵深的维度。

材料二:近几年,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位法定假日;“弟子规”“三字经”等美文诵读进课堂;央视开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及《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文化遗产申遗成功;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中华传统文化,你还知道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

京剧、剪纸、旗袍、长城、武术、书法、皮影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要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还应当花开环球,让全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虚心学习其他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③宣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做一名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党和国家的这些文化措施会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提供不竭精神动力;④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等。

7、《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精彩纷呈,赢得阵阵掌声,这表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2)人类文明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和与创新的历史,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之中。

(4)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8、我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说明了什么? (1)我国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3)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2)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

(3)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有助于增强民族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0、.应怎样加快文化强国(省)建设

答:(1)国家和政府:

①加快文化强国(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我省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④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等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青少年: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②自觉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③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④树立共同理想,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⑤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学校、村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传承、弘扬、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诵读经典的好处。某中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诵读声。

(1)为什么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④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对学生和学校有什么好处?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

12、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中开篇,《采茶舞曲》让整座西湖随之律动,(1)《梁祝》《茉莉花》这些世界最熟悉的中国音律在西湖上缓缓流淌。(2)俄罗斯的经典舞剧《天鹅湖》在东方湖畔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演绎。晚会在贝多芬的《欢乐颂》中落幕。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沉醉在这美轮美奂的乐曲盛宴之中。

(1)材料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精神文明成果。

(2)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内容体现哪些道理?

我国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国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13、近几年来,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国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共同成果,要博采各国之长,广泛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14、2017年,中国将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两次重要国际会议。有同学建议在此期间展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你能设计一些具体方案吗?

(1)在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上表演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2)开展放风筝、赛龙舟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3)发行富有民族特色的信封、纪念币、邮票、纪念品等;(4)举办京剧演出、书法展、民族时装展、文物展等各种文化活动;(5)合理安排外宾的生活,通过中华饮食、中医保健、旅游观光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15、某校开展以“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问题探究:“最近全家都迷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春节期间,朋友圈里常可以看见有人在发这样的信息。(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广泛追捧的认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引领和示范,在公共平台、大众传播中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公民自身的文化涵养,塑造更高的人格。

观点碰撞:《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引发了同学们很多讨论。通过观点碰撞,形成了以下两种代表性观点:

观点一:传承民族文化重在继承。《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证明民族文化的春天来了。

观点二:传承民族文化重在创新。这只是一个“诗词背诵大全”,没有创作是一个遗憾。

(2)对于以上两种观点,请任选其一加以辩析。

观点一:(1)这一观点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包括中国诗词在内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丰富多彩的一面,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欣赏和借鉴。(2)同时,中华文化也是开放的、发展的、需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3)可见,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一面,而忽视了需要创新和发展的一面。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观点二:(1)这一观点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中华文化也是开放的、发展的,需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同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丰富多彩的一面,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欣赏和借鉴。(3)可见,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和发展的一面,而忽视了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一面。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现在,国内出现“国学热”,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这也生动地表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那种数典忘祖、蔑视传统、一味丑化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当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党从一诞生就举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正如毛主席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坚定文化自信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坚定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来自于( ) ①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②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数量庞大的“90后”乐于在网上传播正能量,他们的视野从“风花雪月”转向“星辰大海”,把国家的荣誉和自己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这种自信主要表现为( ) ①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全面、系统、可持续,课堂是最好载体。日前,教育部表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①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彰显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发挥了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文化自信,需要( ) ①对时代发展潮流深刻把握 ②主动担当发展历史文化的责任 ③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充分肯定 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能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和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水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万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今现实中的,都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与中国人民的产儿。B.作为旧式农民形象,阿Q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这说明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C.《论语》和孔子在近代遭遇冷落,是与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联系在一起的。D.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去粗取精,使它当代化、科学化,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两分法,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认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 B.文章第二段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联系起来,从文化层面分析了民族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C.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传统文化不能离开经济和政治而发生作用。 D.笫四段围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论述了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继承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精髓孕育了杰出人物,杰出人物又能促进文化传承,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时政热点专题 ------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热点链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祈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发展先进文化 ②民族文化的力量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戏曲进校园 201 8年学校美育工作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除此之外,国学、书法等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文艺节目异彩纷呈 岁末年初,各大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类节目尤其抢眼:2016年1 2月3 1日播出的《见字如面》通过书信展现历史;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2017年2月1 8日开播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进而传播精神、展现人生。 【问题设计】 1.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请就如何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国学讲堂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宣传和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3.传承和法治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

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

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 2013年07月18日09:25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407期) 把软实力理解为综合国力凝聚认同效能的表征,并严肃探讨其与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主义与价值,而把软实力提升同构筑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探寻人自身价值的回归与升华相结合,无疑也是中国由自信、自立、自强到踏上为世界大同做出更大贡献之路的起始性工程。 软实力内涵的复杂性及其理论范式的时代特征 软实力是美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下,为了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而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目的首先在于要将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意识形态以及支撑这种观念的特定 时代的文化价值范式向全球输出。而在这种观念的背后,则是主宰近代西方国家间政治行为和构成近代国际关系和世界体系的 基本原则,以实力的角逐、竞争和博弈为基本内容、以压倒对方为根本目的的特定内涵和思维范式。因此,有必要对软实力这个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及其理论范式的时代特征进行一番全面、客观的考察。 众所周知,软实力是以硬实力为参照系提出的概念,而催生这个概念产生的直接动因则在于弥补传统国力评价体系的缺陷,以论证西方世界在硬实力优势相对下降的现实挑战面前,仍然具有某种“根本的优越性”。作为特定价值理念的集合性概念,软

实力显然是无法同政治和意识形态互相绝缘的,但其又表现为一种主要依靠文化载体输出的相对“温和”、“委婉”的影响力、吸引力特征,这就促使其使用者有意回避了那种具有显而易见的政治意图的、过于直截了当的诉求表达,转而形成一种文化影响力“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政治效应,而这无形中就拓展了软实力理论的适用空间,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文化比较研究的新平台和领域。 同样,软实力概念原本关注的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影响因素,在进入政治文化比较的语境中,软实力不可避免地与特定政治制度、价值体系以及文化类型凝聚共识的效能感形成了一种新的逻辑关系。目前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讨论软实力问题,就不能不兼顾对外影响力与对内凝聚力的因素,换言之,软实力也理应被视为整个共同体合法性和文化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不再局限于其原有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又如,人们很少将软实力作为一个纯粹属于现代的、并且是带来零和博弈结果的概念加以使用,相反,考察软实力消长的时间上限往往被追溯至前现代社会,而由其引发的对不同文化、文明异同的比较分析,也可能无意中孕育出某些接近正和博弈的逻辑,从而使得我们今天有可能、也有必要从软实力提升的视角切入当代中国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时代课题。 中国软实力的根基、现状和提升前景

谈文化自信的高中议论文素材及例子

谈文化自信的高中议论文素材及例子 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 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 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 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 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 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 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 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 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 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 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 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 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 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 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 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 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 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 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2020高考热点话题“文化自信”素材积累整理

2020高考热点话题“文化自信”素材积累整理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文化自信是追梦路上最美的阳光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时政热点】: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热点链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祈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发展先进文化 ②民族文化的力量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戏曲进校园 201 8年学校美育工作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除此之外,国学、书法等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文艺节目异彩纷呈 岁末年初,各大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类节目尤其抢眼:2016年1 2月3 1日播出的《见字如面》通过书信展现历史;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2017年2月1 8日开播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进而传播精神、展现人生。 【问题设计】 1.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请就如何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国学讲堂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宣传和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3.传承和法治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4.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有利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20高考主题作文素材: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2020高考主题作文素材: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篇一】2020高考主题作文素材: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01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世界 瞩目,故事精彩纷呈,引来了世界的热切赞许。不过,随着中国日益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 体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变得更加重要。相信,我们有本事做 好中国的事情,也有水平讲好中国故事。 02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我们不能辜负 这个时代,而应把握好这个历史性机遇,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巨变中 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辉煌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优势,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03季羡林先生曾说,“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 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让世界理解更多“杜甫”,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消融那些因无知产生的隔膜成见,人类文明 将拥抱更多可能。 04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 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实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 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 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 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05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 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辉 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空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实行着国 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06“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 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

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可以如何传承或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要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知晓文化。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博大精深,家底深厚,当今所知晓的文明仅仅是较小的一部分,而对于普罗 大众而言,知晓程度就更为微小了。不知中华文化之浩博又何来发自内心底气十 足的文化自信呢?举个例子,《国家宝藏》第一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物 各种釉彩大瓶,可能网上关于这个文物的讨论都是欢乐的,比如吐槽这个名字画 风清奇,调侃乾隆农家乐审美等等,然而不管怎么调侃它,这个烧制成功率仅仅0.23%的中国瓷母背后的精湛工艺都是让人惊叹的。此时想象一下它就在你的眼前,哗的一声摔碎了,你会是什么感受。是不是特别心痛,但如果你不知道它的 工艺难度和背后故事呢?会有同样的感觉么?不会的,因为你不知道它的珍贵, 不知道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同样,梁家辉先生介绍的石鼓,那灰扑扑的样子,如果不知道它的价值和它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就算堆在你家院子里,可能也就 是普通的石头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与文物其本身就是有强大的吸引 力与凝聚力,只要你了解它,感受它,就会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 承的使命感。我们现在缺少的,恰恰是那种接近它的机会与方式。 自古以来,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发展。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数字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 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传统文化亟需走出书本和博物馆,摆脱 空泛形象,以全新面貌迎接新的更广泛的受众。从高深学术研究圈层走入普通大众,与新时代的数字媒介和流行文化元素相嫁接,开发出创新性的表达与呈现方式,一步步融入大众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接地气”。 近年来,俨然已成为一个超级大IP的故宫就是运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 一个典型。故宫工作人员先是在图片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让静态古画“动”起来,并配上了活泼的“解说词”,令一系列相关表情包刷爆朋友圈。自此借助互 联网和自媒体,故宫经过一系列包装策划,用萌萌的形象迅速成为“网红”,走 上了新媒体之路,由此带出了故宫文化衍生的文创产品的大卖。这无疑是文化与 生活的一次融合与创新。此外,故宫推出的综艺《我在故宫修文物》和《上新了 故宫》,前者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日常生活,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平民的 视角突围,后者走进故宫,走进文物背后的人物,都以“亲民”的方式走进大众 心中,进一步提升文化普及程度以及知晓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更是 有两万多的年轻人报名去修文物。故宫综艺和文创的创意趣味和艺术心思,让珍 贵的文物不再束之高阁,让历史的厚重感变得更加亲近,去吸引更多人将目光聚 集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中,关注故宫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 与当下流行元素相嫁接,令其成为传统文化触点甚至主流传播介质也是创新 文化传播值得考虑的一个方向。近几年大热的手游《王者荣耀》推出众多融合传 统文化的英雄皮肤,如融入京剧元素的游园惊梦、霸王别姬,融合诗词的凤求凰、凤凰于飞,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的敦煌飞天皮肤等备受推崇,玩家亦是因此对 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了解。 文艺创作者可以更多地考虑根据传统文化改编电影和动漫作品、具有中国风 风格的流行音乐、植入传统中国画元素的时尚衍生品,由综艺节目到电影动漫再 到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创意产品,都将形成对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传播矩阵,令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2017年2月7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节目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叶嘉莹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材料三:2016年9月4日夜晚,雨后西湖,水光潋滟,风荷正举,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春江花月夜”琵琶演奏中拉开帷幕,婉转抒情的乐曲为观众呈现出月照东山、花影摇曳的美好景象。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出采茶女们源于生活又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美丽的爱情传说”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等中国民间爱情故事。“高山流水”以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传递中国与世界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天鹅湖”呈现了美丽的白天鹅在西湖上翩翩起舞的美景。钢琴曲“月光”深情演绎印象派大师创造的明月之光。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抒写全人类共通的情感。“难忘茉莉花”基于中国经典民歌,饱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晚会在交响乐“欢乐颂”中落幕。整台晚会借助灯光水影,亦真亦幻,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阵阵掌声。G20峰会会标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材料四:2017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该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我们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 3、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认同感。 4、.青少年应如何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答:(1)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继承者。(2)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学习和自觉吸取民族文化素养。(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摒弃腐朽的落后思想。(4)热爱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1)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歧视外来文化;(2)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4)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各种外来的腐朽文化。(5)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6、.先进文化的含义(社会主义文化) 答: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三、【中考命题走向】 1、请你列举我国近年来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具体举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百家讲坛;国学达人挑战赛。 2、《中国诗词大会》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说明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