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xymoron 矛盾修饰法等的举例

oxymoron 矛盾修饰法等的举例

oxymoron 矛盾修饰法等的举例
oxymoron 矛盾修饰法等的举例

A clever fool

A victorious defeat

A cruel kindness

An expressionless expression

Sick health

A living death

An honorable villain

Bright and dark

Senior citizen

Handicapped people

Specially-abled people

American Revolution (War of Independence ) Civil War 内战

Civil rights

Civil servant

Moustache

Beard

Urban area

Oxymoron

Oxymoron An oxymoron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is formed by the conjoining of two contrasting, contradictory terms to produce a special effect. An oxymoron is a compressed paradox.(用两种不相调和或截然相反的词语来形容某一事物, 在矛盾中寻求哲理,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矛盾修饰法。) An oxymoron can be form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 1.adj. + n. proud humility 骄傲的谦卑 painful pleasure 悲喜交集 a thunderous silence 雷声般的沉默 a cheerful pessimist 纵情享乐的厌世者 noble lie 高尚的谎言 (present participle →adj.) speaking silence 千言万语的沉默 loving hate 爱的怨恨 a living death 活受罪(活着的死亡) (past participle →adj.) long-lived death 永生的死亡 a vanquished victor 被征服的胜利者 When the news of the failure came, all his friends said that it was a victorious defeat. 当失败的消息传来时, 所有朋友都说这是胜利的失败。 She read the long-awaited letter with a tearful smile. 她带着含泪的微笑读了这封盼望已久的信。 The mother is undergoing the joyful pain, and the painful joy of childbirth. 这位母亲正经受着分娩时那种欢乐的痛苦和痛苦的欢乐。 2.adj. + adj. sour-sweet days酸甜的日子 cold pleasant manner 冷淡热情的态度 bitter-sweet memories 苦甜参半的回忆 poor rich guys 贫穷的富人 bad good news 坏的好消息 my wonderful lousy poem 我绝妙的糟诗 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 又悲又喜的圣诞节 3.adv. + adj. falsely true words 虚伪诚实的话 a wisely stupid idea 自作聪明的傻主意 a mercifully fatal blow 仁慈的致命打击 He was conspicuously absent at the party. 他引人注目地未出席会议。 4.n. + n.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元,儿童 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要小于成人。小学儿童记忆的容量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不断增长。 1、复述策略的发展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开始更多、更 有并行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复述的质 量不断增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试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2、组织策略的发展 组织策略是指识记者在识记过程中,根据记忆材料不同的意义,将其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组成其他形式,并根据记忆材 料间的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记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无须付出意志努力的记忆。有意记忆是指有预定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记忆,记忆过程要依靠意志的努力。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无意记忆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学业任务逐渐增加的小学儿童来说,有意记忆将越来越 重要。 机械记忆是以对材料的单纯复习为基础的记忆,是逐字逐句的记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意义记忆是以对 材料的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的、内部的联系。

小学儿童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有很大的发展,两种记忆的效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意义识记的效果远远优于机械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对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的再现。抽象记忆是指对概念等抽象材料的记忆。 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低年级小学儿童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导。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加,到小学高年级,抽象记忆逐渐取得优势。当然,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认识和监控。对小学儿童而言,元记忆主要指儿童对记忆活动的过程、特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自身能力等认识和了解。 小学儿童的元认知能力与幼儿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相比成人,这种元认知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研究表明,儿童对不同记忆反应难度差异的认识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如一半以上的幼儿认为再认与回忆一样困难,小学一年级儿童中有56.25%认为再认容易。在学习策略的掌握方面也是显示了儿童元记忆的发展。研究表明,二年级儿童已经知道复述和分类是记忆的有效策略,但只是六年级儿童才知道分类策略比复述策略更有效,并更有经常地使用分类策略。

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句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2>. 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通过比较形式,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IV.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4>. Johnny Carson has much to keep up with my quick and witty tongue. Organ (tongue) →Speaking speed

英语的两种修饰法:矛盾修饰法矛盾修饰法跟PUN(双关语)

矛盾修饰法矛盾修饰法(Oxymoron) 矛盾修饰法矛盾修饰法(Oxymoron)是将两个互相矛盾,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个短语中,产生特殊的深刻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段。用它来状物写景,能突出事物的实质;用它来描绘人物,能使其更加鲜明;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能使其更强烈,更深刻。它是一种紧缩隽语。矛盾修饰法是将两个意思截然不同的词放在一起,结合成一个词组,而对语是通过平行结构引起两个概念的对比。 矛盾修饰法:从哲学上讲,是对立的统一;从艺术上讲,更能体现出描写主体的个性化,更具渲染力。 例如: 1.a clever fool聪明的傻瓜 2.a victorious defeat胜利的失败 3.cruel kindness残酷的仁慈 4.expressionless expression毫无表情的表情 5.sick health憔悴的健康 6.a living death行尸走肉 7.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小心翼翼又漫不经心地 8.bright and dark既光彩夺目,又朦胧黑暗 9.dove-feather’d raven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 10.with her disagreeably pleasant laugh(她)自鸣得意却令人讨厌地笑起来 11.an honorable villain体面的恶棍 12.There was an audible stillness, in which the common voice sounded strange.(from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这时是一片听得见的寂静,连人声听起来都是异样的。(选自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作者用audible来修饰stillness,匠心独具地从反面烘托环境,使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矛盾的对立面取得了高度的一致,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How you shot the goat and frightened the tiger to death," said Miss Mebbin,with her disagreeably pleasant laugh. ──Saki: Mrs. Packletide's Tiger 该句中的disagreeably pleasant就是矛盾修饰法,把disagreeably和pleasant两个意义截然相反的词放在一起,揭示了Miss Mebbin企图抓住Mrs. Packletide的虚荣心进行敲诈时那种既讨厌又得意的神态。再如: 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lue lips the tips of the fingers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ledge of the wh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 句中的careful carelessness这两个词似乎是矛盾的,既然是carelessness为什么又careful 呢?但若推敲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把careful和carelessness用在一起是有其用意的,他所要表达的正是少校那种既小心翼翼又漫不经心的矛盾心理。 矛盾修饰法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构成,一般有以下几种: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包括视、听、嗅、触、动与平衡觉等。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像、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幼儿感知觉发展中的主要特征 1.视觉 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2)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规律:①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②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级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③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④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幼儿视力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光线照明较差、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较少、坐姿不良等都会造成视力减退。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4种。 2.听觉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听觉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幼儿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此外,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听觉对幼儿智力、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并且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3)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4)听力的保护和培养 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噪音污染,通过绿化与美化净化环境,也可以通过轻松的音乐来发展幼儿听觉,通过学习语言训练幼儿的听力辨别力。 3.触觉

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策略与活动设计1

第三节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策略与活动设计 一、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策略 (一)感知觉发展的策略 感知觉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活动来培养。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提醒儿童,他们所感受到的一切可以成为他们继续活动的经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用正确的表征去表达这种体验。 1.活动分区明确 在园区内设定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在区域中突出主题,让活动有目的进行。感知觉活动的区域中,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卫生和安全,用具常消毒,用品按不同的年龄要求带领儿童操作。 2.课内课外互动 结合幼儿教程,给儿童布置一些课外的感知活动作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感知中具有的主动性,尤其是味觉。要结合每天的餐饮食物进行感知觉的培养。 3.感知认识要多启发 每次新的感知都是一次有用的经验。教师要发挥好一个看护人的作用,多启发儿童思考、记忆这些感受,让他们牢固形成这种感知联系。 (二)观察力发展的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当然也要培养儿童保护好自己的器官,合理用眼用耳。 1.让儿童明白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帮助他们产生具体的方法 让儿童明白在观察时应该从观察对象那里寻找些什么,正确组织好他们的注意。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儿童善于独立提出自己的观察任务的能力,让他们有意识地仔细观察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物。教师还要培养他们有步骤、有次序地去观察,可以把活动过程分成若干子活动,形成他们自己的观察方法。 2.培养儿童的知觉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技能

观察技能主要是指儿童在视听方面的技能。幼小的儿童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视觉,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去注意观察的对象。让他们分清主要和次要,就是让他们逐渐了解自己的观察活动同观察任务的内在关系,利用有限的能力抓住主要对象进行观察。 3.帮助儿童形成感觉通道的整合,提高分析能力 在观察过程中,应培养儿童充分调动各感官的协同活动。当被观察对象的相关信息增多时,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就越全面,分析就更准确。 4.培养儿童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 语言是保持注意的有效手段,在观察活动中用语言指导整个过程能够提高观察的质量。语言的抽象性已经暗含描述对象的一定逻辑关系,应用语言能够帮助儿童让感知的事物融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形成全面、有效的观察结果。 5.观察活动要求直观,能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有限,直观、难度适中的观察任务能够激发他们的观察热情,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观察对象尽量完整、鲜明和精确,让儿童在坚实的感性基础上掌握知识。对象在数量上不要太多,最好以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儿童。 6.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帮助儿童对他们所观察的对象及时加以概括总结,主要从语言上对感性知识抽象化。对观察过程中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对观察结果要多加肯定,保持儿童的观察兴趣。教师对自己在指导儿童观察活动的计划也要不断完善,帮助儿童快速准确地形成自己的观察习惯。 (三)注意发展的策略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多方面注重和培养幼儿的注意。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 幼儿注意的分散,常常是因为无关刺激物的干扰,使注意力分散。活动环境不安静,活动室的墙面布置太花哨,教师上课动作过多,不断大声提醒个别幼儿等等都会影响幼儿注意力。我们应当保持活动地点周围的安静,教室墙面布置要突出主题,教师衣着要大方得体,用眼神或细微的动作提醒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以免影响多数幼儿的注意。受到其他干扰的影响后,要尽快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原来的主题上来。 2.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新颖的、活泼生动而又富于变化的材料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比如拼积木,可让幼

浅析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法结构手段

第5卷第1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5 No.1 2005年3月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POLYTECHNIC Mar.2005       浅析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法结构手段    徐国盛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温州 325003)    摘要: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语言使用者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前后相互矛盾。然而,在实际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两个意义相反、互相矛盾或者不调和的词并列在一起使用,形成矛盾修辞法,表达看似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概念,而实际却蕴涵着令人深省的深刻哲理。本文列举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例证,阐述了矛盾修辞法的几种结构形式。  关键词:矛盾修辞法;构成形式;修辞作用  中图分类号: 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05)-01-0091-05    Analysis of Oxymoron  Xu Guosheng  (Zhejiang Industry &Trade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3)  Abstract: Oxymoron is a kind of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Language user could not be contradicting himself in what he said because of language logic. However, we usually put antonyms or some contradicting words together. From the superficial point of view, this form is self-contradictory but in fact it contains a profound philosophy.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forms of oxymoron by analyzing example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works.  Keywords: Oxymoron; Forms; Rhetoric function    一、引文  oxymoron是英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段,它运用两个正好相反的词或词素构成一种表达方式来描述某种现象、某种事物或某种人物。oxymoron一词源于希腊文的Oxus(锋利)+ moros(愚蠢的)意为“突出的荒谬”(pointedly foolish)。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矛盾修辞法,oxymoron中词语组合不符合规则,两个词的意义是相互矛盾的,不和谐的。根据语义学成份分析的公式,词项的意义是对一些符合真值条件的特征组合。例如:a male woman 这个表达法违反了语义规则。利用语义特征分析woman这个词,可以看出这是由〔+ Human〕(〔+ 人物〕), 〔+ Adult 〕(〔+ 成人〕),〔- Male〕(〔- 男性〕)等特征构成,在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互相对立的语义特 收稿日期:2004-09-23 作者简介:徐国盛(1965- ),男,副教授,硕士。

幼儿期感知觉发展特点

第七章第二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制作人:侯春杰时间:2014-10-08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知识精粹: 一、儿童感知觉早期发展的特点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敏锐度是指 儿童的视觉敏锐度由低到高发展着,并且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5~6岁和6~7岁幼儿视力的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和5~6岁幼儿的视力水平相差很大。为幼儿准备读物教具时,应当注意视力的发展,所以,年龄越小,字画应该越;上课时,也不要让他们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近/太远)的地方。2、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趋势我国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特点 幼儿前期儿童认识物体百分之百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选择,进入幼儿期后逐渐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选择。直到岁后,比较两个物体时才同时注意颜色和形状两种属性。 3、幼儿纯音听觉的感受性在岁提高了一倍,而且在12岁之前听觉感 受性一直在增长。 4、空间知觉包括、和 方位知觉是指 三岁幼儿仅能辨别方位,四岁幼儿开始能辨别方位,五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方位。以此总结,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

距离知觉是指 大班幼儿随着观察的发展,表现如何?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观察?形状知觉是指 根据幼儿形状辨别能力的实验结果,对幼儿的形状教学应注意哪几方面? 5、时间知觉是指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 判断题:幼儿对时间单位能正确理解,六岁儿童就能真正了解“一分钟”、“一小时” 或“一小时”的意义。() 6、社会知觉是指 幼儿不怕冷,不怕累,做好值日生工作,为小组争取红旗,这说明幼儿知 觉已明显发展。 判断题: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幼儿前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进入幼儿期后继续发展。() 7、观察是指

矛盾修饰法

矛盾修饰法 矛盾修饰法(Oxymoron)是将两个互相矛盾,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个短语中,产生特殊的深刻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段。用它来状物写景,能突出事物的实质;用它来描绘人物,能使其更加鲜明;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能使其更强烈,更深刻。它是一种紧缩隽语。矛盾修饰法是将两个意思截然不同的词放在一起,结合成一个词组,而对语是通过平行结构引起两个概念的对比。矛盾修饰法:从哲学上讲,是对立的统一;从艺术上讲,更能体现出描写主体的个性化,更具渲染力。 例如:1.a clever fool聪明的傻瓜 2.a victorious defeat胜利的失败 3.cruel kindness残酷的仁慈 4.expressionless expression毫无表情的表情 5.sick health憔悴的健康 6.a living death行尸走肉 7.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小心翼翼又漫不经心地 8.bright and dark既光彩夺目,又朦胧黑暗 9.dove-feather?d raven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 10.with her disagreeably pleasant laugh(她)自鸣得意却令人讨厌地笑起来 11. an honorable villain体面的恶棍 12.There was an audible stillness, in which the common voice sounded strange.(from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这时是一片听得见的寂静,连人声听起来都是异样的。(选自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作者用audible来修饰stillness,匠心独具地从反面烘托环境,使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矛盾的对立面取得了高度的一致,形成了完美的统一。)矛盾修饰法:名言警句及分析 1、Every white habits black, and every sweet habits sour.(白中有黑,甜里带酸)在这句谚语中,使用了两组反义词“white”与“black”;“sweet”与“sour”,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世界万物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哲学思辨以及酸甜苦辣交织的人生百味。 2、英国桂冠诗人Alfred Tennyson(1809——1892)一句 诗: His honor rooted in dishonor stood ,And faith unfaithful kept him falsely true. 他那来源于不名誉的名誉依然如故,而那并不诚实的诚实保持虚伪的忠诚。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613373761.html,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作者:马慈祥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6期 摘要:矛盾修辞法是指把两个意义互相矛盾的词语构成一个不协调的统一体,从而产生 一种强烈对比或轻松、幽默效果的修辞格。本文就矛盾修辞法构成的基本形式进行探讨并谈谈对它的理解与翻译。 关键词:矛盾修辞法认知特点翻译策略 矛盾修辞法是指用两个相互矛盾的词语构成一个不协调的统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强烈对比或轻松、幽默效果的修辞格。这种修辞手法在英语中往往被称为矛盾修辞法(oxymoron),在汉语中称为“精警”或“奇语”。王希杰、季世昌在《修辞文荟》中将其称为“反义对用”。蒋有经在《模糊修辞浅说》中则把它称为“矛盾词语的反常搭配”。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反缀”,而更常见的名称是“对顶”。矛盾修辞的运用相当广泛,在一定的语境中,能极大地发挥语言的功用,并在不同的主语场合有不同的功用。因而我们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对实际运用中的矛盾修辞进行正确的解码,还必须结合其起依托和限制作用的语境作具体的翻译。例如: (1)...“How you shot the goat an d frightened the tiger death,”said Miss Mebbin,with her disagreeably pleasant laugh. (2)...and when he,being the eldest,had told the noble lie,that “he was not hungry,could not eat a bit more,”in order to imitate his mother’s bravery,and still the sharp wail of the younger infants. 例(1)出自Saki的短篇小说Mrs.Packletide’s Tiger,句中“disagreeably(使人讨厌的)”和”pleasant(愉快的)”两个意义相悖的单词搭配在一起,表面看来,似乎不合逻辑,但仔细 推敲,觉得它正恰当地表达出Mebbin小姐愉快的笑声使对方Mrs.Packletide感到不高兴。例(1)应译为:“要是大家都知道你是怎样打中了山羊,吓死了老虎的那该多有趣呀!”梅宾小姐答道,并发出愉快却使对方讨厌的笑声。例(2)出自Elizabeth Gaskell的长篇小说Mary Barton。句中形容词“noble(高尚的)”和贬义的“lie(谎言)”放在一起似乎不合情理,可是“noble lie”正足以说明小说中的主人翁Barton的“lie”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虽然饥肠辘辘,却仍然违心地欺骗母亲说,“我不饿,我再也吃不下去了。”这不正是高尚的谎言吗?这句话看似矛盾,但用得入情入理,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一、矛盾修辞法的构成形式 (一)形容词+名词

孩子感知觉的发展

孩子感知觉的发展 发展中最早出现的心理现象和最基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皮肤觉、运动觉、空间时间知觉等的发生和发展。它是的重要研究课题。 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验的作用逐渐增大,词的调节功能日益加强,对事物分析综合的水平迅速提高,从而使儿童的感知觉成为一种有目的方向性的有意认识活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儿童感知觉的研究已有一些新的进展。 感觉的发展肤觉、味觉和嗅觉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是、和。它们对于维持儿童的生命具有直接的生物学意义新生儿的触觉已高度发达,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帘等部位。在早期的方面就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子更为敏感。新生儿的痛觉,也可明显看到:痛刺激能使他们发生全身或局部反应。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非常灵敏,如对过冷过热的牛奶或洗澡水都有反应。新生儿已能辨别甜、咸、苦、酸等不同味道,并且对甜的喜爱胜过咸。婴儿味觉辨别力发展得相当快,1岁内就能精确区别同一味道的不同浓度。婴儿具有辨别多种气味和适应气味的能力4个月时已能比较稳定地区别两种不同的气味儿童对气味的感受性在6岁时已

发展得很好,再继续改善直到中年。 视觉新生儿对亮度差别是敏感的,并且辨别力发展迅速。但在出生后2~3周内,两眼运动仍不协调。视觉集中,在2个月时才明显地出现。视线首先集中在活动或鲜明发亮的物体上,逐渐还能随光亮的刺激物移动。4个月时视觉调节已非常有效,其注视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视觉集中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在学前期开始发展起来。但发展速度不平衡:即学前中期的发展速度快于学前晚期。通过有兴趣的游戏活动或词的调节,视觉感受性还可提高。学龄初期儿童视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展。15岁左右甚至可超过成人。 儿童的也有一个发展过程,3个月时能够区别灰色和彩色4个月时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4~8个月时表现出喜欢亮度大的颜色,而不喜欢暗色;喜欢光波较长的“温暖色”,而不喜欢光波较短的“冷淡色”。研究表明,2~3岁儿童最容易掌握红、黄两色,其次才是绿色和蓝色。也有研究指出:3岁儿童能够正确辨别红、黄、蓝、绿4种基本颜色;4岁开始发展细微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并能把各种基本颜色和它的名称巩固地联系起来有的研究则表明,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天蓝、蓝、紫等 7种颜色。学前儿童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的颜色种类都随年龄增长;其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还因颜色不同以及辨

Oxymoron矛盾修辞法讲解

Oxymoron ---------by 辛, class 2, 20150201099 Functions: 1.通过鲜明的对比,描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抒发人物强烈的思 想感情,揭示事物本身的矛盾性。 2.描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把思想观点、心境和情绪表现 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具有嘲讽、诙谐、幽默的效果,使表达效果更加强烈明显。Forms: 1.adj.+n. 2.adj.+adj. 3.adv.+adj. 4.n.+n. 5.adv.+participle 6.v.+adv. 7.of-phrase Examples: 1. open secret 公开的秘密 2.sweet sorrow 甜蜜的悲伤 3.a wise fool 聪明的笨蛋 4.painful pleasure 悲喜交集 5.a love-hate relationship 又爱又恨的关系 6.the sound of silence 沉默的声音 7.gentle nightmare 温和梦魇 8.the feather of lead 铅铸的羽毛

9.a living death 行尸走肉,虽生犹死 10.sick health 憔悴的健康 11.poorest millionaire 贫穷的富翁 12.same difference 相同的差异,半斤八两Sentences: 1.Would you have the cruel kindness to give me a quick death? 求你发发残忍的善心,让我快点死吧。 2.His honour rooted in dishonour stood And faith unfaithful kept him falsely true. 他那来源于不名誉的名誉依然如故, 而那并不诚实的诚实保持虚伪的忠诚。 --------by Alfred Tennyson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 一、儿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 儿童出生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新生儿当饥饿、身体不舒服时就啼哭,吃饱、身体安适就熟睡,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生作用。当皮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标志肤觉也已存在。新生儿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生,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气味已有明显的反应。 视觉和听觉在儿童出生时也已出现,如受到强光就眨眼,周围发生巨响便惊哭。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一个自然条件反射,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而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乳头和张嘴吮吸等反应,很明显,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几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生,也标志着知觉的形成。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婴儿期内,各种感觉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着,而且几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例如,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从而双手和双眼可以协调活动,可以自如地抓握,看到皮球滚走便会转过身体寻找。而随着言语的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日益提高,能更好地感知世界。进入幼儿前期后,儿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认识物体,也使他们自由行动,扩

大了认识范围,促进了认识能力。他们可以感知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还能说出一些属性的语词。幼儿前期儿童对自己、对别人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尤其托儿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幼儿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幼儿园有计划进行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进了幼儿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几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方面都有发展。 视觉 1.视觉敏锐度: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有人认为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事实上并非如此。幼儿前期到幼儿晚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由低到高发展着。例如,研究者对4~7岁的幼儿进行了调查。调查时应用一种视力测试图,图上有许多带有小缺口的圆圈,测量幼儿站在什么距离可以看出圆圈上的缺口。距离越远,视敏锐度越好,调查的结果是,4~5岁幼儿平均距离米才能看出缺口;5~6岁则

矛盾修辞中的情感的两极性

矛盾修辞中的情感两极性 10中师1班杨颖珊16号人的感情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不仅个人感情的变化多变,而且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感情也是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有些时候,情绪的状态和性质不一定是单一的,也不一定是单向的,例如,一个女生遇到自己还很喜欢,可是很久不见的前男友,那瞬间的感觉就是悲喜交加的,爱恨交织的情绪缠绕在心头,笑与泪可能都会同时出现在她身上。这种感觉亲身体会的时候就能强烈地感觉到,要是把这么些感情转换成口语或者文字表达出来呢?这个时候用什么语言、什么修辞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呢? 我觉得矛盾的修辞手法中的情感的两极及其外化这个作用就可以很好地把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的情感非常复杂,难以捉摸,任何复杂的情感体验都存在着明显的对立的两端,例如悲与喜、爱与恨等。可这些复杂的情绪要转换成文字的时候,就极其需要矛盾修辞这个载体。 而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利用过这种修辞法来揭示和描写过这类复杂的情感,如《朱自清文集》第1卷中:“他细味他俩最近的几页可爱的历史。想一节伤一回心,但他宁愿这样甜蜜的伤心。”回忆往事是甜蜜的,但往事归往事,回忆并不是现实,现实要面对的是离别,因此又免不了伤心,这就造成了“甜蜜的伤心”。运用矛盾修辞法,将作者心中那种纠结不已的心绪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这类情况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集万千矛盾情感于一身的矛盾体,自然需要矛盾的表达方法。 不仅朱自清用过,连徐志摩也有用,例如他的《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是徐志摩于1924年陪泰戈尔游历东瀛岛国日本时写的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这首玲珑之作表现了浪漫诗人的灵动与风流情怀。诗中末尾的“密甜的忧愁”作为全诗的诗眼,就是运用了矛盾修辞法。这里,诗人采用对立情绪产生的矛盾效果,浪漫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真可谓悠悠离愁,万种风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文学作品中,矛盾的修辞的情感两极性的这个特性也可以运用得很有理性,其中可以表现动机和结果的矛盾。比如《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散文)。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实则寄寓着作者异常复杂的感情。左联五烈士罹难后,鲁迅先生不愿自己沉溺在多年来铭心刻骨的悲愤之中,想要摆脱悲哀的最好方法是“写一点文字”,将自己无形的哀思变为有形的永恒的纪念,把个人的悲愤化为全社会的公愤,这才是“忘却的记念”这一矛盾修辞的深厚意蕴和深层逻辑所在。 其实在外文作品中,矛盾修辞的运用得很经常,而且修饰得十分巧妙,甚至我们中国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修辞手法都是向他们学习而得来的。比如英国桂冠诗人Alfred Tennyson的一句诗:His honour rooted in dishonour stood 他那来源于不名誉的名誉依然如故,And faith unfaithful kept him falsely true. 而那并不诚实的诚实保持虚伪的忠诚。 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运用dishonour修饰honour, unfaithful修饰faith, falsely修饰true,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语义对立,产生出了鲜明的矛盾修辞效果。 这种矛盾的修辞,不仅体现在中国、外国的本土文学上,而且连中英翻译的文学作品,也就是翻译外来作品的时候,这种修辞也会运用得很频繁,因为要接近原著的语言背景、作

oxymoron and paradox

oxymoron矛盾修饰法and paradox隽语/悖论 1)level ?Oxymoron: putting self-contradictory ideas in a phase. Bitter-sweet memories ?Paradox: putting self-contradictory ideas in the sentence. No news is good news. 2)relationship In oxymoron, the two contradictory words are put together. One is used to modify the other.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In paradox, there is no such a relationship. Deep hate comes from deep love. Definition A paradox is a figure of speech consisting of a statement or proposition which on the face of it seems self-contradictory, absurd or contrary to established fact or practice, but which on further thinking and study, may prove to be true, well-founded, and even to contain a succinct point. 隽语指前后两句话或同一句话的前后部分字面内容表面上自相矛盾,荒诞不经或有悖常理,不合逻辑,甚至是荒谬的,但仔细想来或进一步研究,实际上其中富有哲理,内涵深刻,意味深长,言奇意深。 Examples Proverb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众人事,无人管。(三个和尚没水喝。)Cheapest is the dearest.最便宜的东西最贵。(便宜没好货) No news is good news. He makes no friends who never made a foe. More haste , less speed. He who is full of himself is very empty. Love is a sweet torment. One man is no man. Prose In fact, it appears that the teachers of English teach English so poorly largely because they teach grammar so well. AD One of the fine things about owning it is selling it.拥有它的一件好事情就是出售它。Cambridge University – England Also known as Cambridge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city of Cambridge. T he university is celebrating its 800th year. It is recognized as the second oldest university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Cambridge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1209 by academicians who had left Oxford. It is the leading university in Europe when it comes to academics. They have also produced 88 N obel Prize winners. Cambridge is a public university. To date, they have an administrative staff of 8,614 and an enrollment of 18,396 students. Among the notable alumni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include Sir Isaac Newton, Sir Francis Bacon, F rancis Crick and James D. Watson (DNA model), Oliver Cromwell, and Lord Alfred Tennyson just to name a few. 2 Harvard University – USA Established by the legislature of Massachusetts in 1636, Harvard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universit y in the city of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t is named after John Harvard, its first benefactor. Or iginally a college that trained clergy,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tudents became more secular dur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