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20200929024811)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20200929024811)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20200929024811)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20200929024811)

广告心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表象:对当前对象的直接反应是知觉映象,而对过去感知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则是 表象,或记忆表象 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感觉: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 感受性就是反应刺激物感觉的能力,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绝对阈限:那种可被感觉器官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值,叫

~,。。最大。。称谓上阈限,阈限 值越低,感受性越高,反之亦然。 差别阈限:所谓 ~是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差异量,简称最小可觉差,

JND 。 知觉:大脑是在经过各器官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选择,组织,和解释之后,才形成知 觉的。感觉是对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 为一个有意义的。 ;连贯的现实映象过程。知觉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活动组成的一个过 程。

认知是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称认识,它包括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和语言等。 认知失谐策略: ~通俗的将就是认知当熟悉是事物,经验和知识突然以一种反常的方式 出现时,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被破坏,出现认知失谐现象。 态度: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以语言, 文表达出来就是意见。

态度改变的 2 种方式:态度有方向(极性)和强度。 广告的理性诉求:广告诉求问题通俗的说就是回答向目标对象“说什么和” 的问题,即包含诉求点和诉求形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怎么 13、 14、 15、

动机是推动有机体寻求满足需要目标的动力。动机这个定义,包括 2 个主要成分, 1 唤起身体能量,即激活一般的紧张状态。功能表现为:对起行为的发动,加强,维持, 直至终止。 2 指向与个体所处环境中可满足需要的对象。它使其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 性

系统加工理论: 其基本假设是, 消费者在接受理性广告时, 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 者,其信息加工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获取,评价,权衡重要性并与其他信息综合,然后对 不同商标的同类商品可能提供的好处加以比较,最后决定购买的具体对象 认知反应理论: 基本要点是: 当接收者和加工传播时所产生的思想会影响说服效果, 也就是说接受者不是被动的被说服,而是主动的评价信息,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服自 己。 16

17

、 18、 19、

启发式加工理论: 每当决策者面临着时间紧迫和不可能或无意对众多信息进行系统 加工时,他便会依靠一些简单的启发式的规则来作决策,特别是在错误的或不当的决策 后果不大的场合下。 情感和情绪的 2 极性、;人的情感或情绪都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它的 2 极性。即 对立性。普拉特风到大克把各种情绪概括成 3 个基本特征:强度,相似性,和极性。情 绪的三维模式图见纸。 高级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心理过程: 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 人的认识过程开始了, 在认识客 观对象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为此 提出目标制定计划,付诸实践,这就表现出意志,认识感情意志都是心理过程,注意是 这些类型过程共有的心理特征,它伴随与这些过程中。

34、

能力,气质, 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心理上的差异, 即个性心理特征。 它受人的需要, 动机,兴

趣,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后面的统称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上受制于 个性倾向性,下又制约和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又是通过 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的。

心理现象的研究归纳:心理过程,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征,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 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能力气质。 21、

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2、

AIDMA 刘易斯,注意,兴趣,欲望,行为。记忆 广告的目标:在一定是时期内,给一定的视听者,完成一项专门的传播任务到一定程度。 23、

意识水平上的注意: 最高表现为主动寻求信息, 中等从现有的信息源中去视听信息, 最低,被动的或无需努力地接受信息。 某些特定性的信息更易支配大众的注意 :有用性信息,支持性信息,刺激性信息, 趣味性信息。 刺激因素与注意广告策略:大小与强度,大标题,明亮色彩的印刷广告。新奇,出 乎意料,不寻常

的刺激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新奇性,美酒不可偷看。活动与变化的刺 激物,动画片的效果胜过幻灯片的。颜色,大海虾,海苔推广篇,身段路出一小块虾肉 原色,红色。版面位置,不同的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注意,第一眼看到的字母,最多集 中在左上方,然后是上方,最少是右方。形状,高宽比,高超过宽的广告,要比宽超过 高的广告更引人注意。

蝶儿他S/S=K,S 是原有刺激值,蝶儿他S 是对S 的最小可觉差值,K 为比例常数, 亦称韦伯常数。 公式为韦伯律。 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的 2 种方法: 对象与背景刺激物之间要有差别, 外界刺激物间 的差别反映

在图形与背景的对比上,火图形的轮廓上。对比效应, 2 个相反属性的对象 排列在一起,往往导致感觉上差异较大。

决定知觉的选择机制有以下 3 个:知觉的超负荷,知觉的感受性,知觉防御。 知觉的组织: 知觉的整体性, 1 完形, 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 并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完形心理

学: 整体的知觉并不等于部分感觉之和, 格塔式心理学基本观点。 2 镜联效应, 上下联系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彼此接近的或靠近的刺激物容易归成一组。相似性,彼此 类似的元素,如

在形状上,方位上,颜色上或其他维度上的类似,则倾向于归为一类。 连续性,指视觉对象的内在连贯特性。封闭性,对不完全的刺激,知觉倾向于把它充满 与完善。

知觉过程中的解释:经验因素,动机因素,价值因素,情绪因素,态度因素, 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度, 距离, 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 不变的趋势,知觉的这种不变性,称

谓知觉的恒常性。

习得理论: 联想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同一种刺激的联想, 也就是一个 刺激与对他

所做的反应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时借助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条件反射的方 法来实现的,一旦建立后,该刺激就可能引出同样的特定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方法,生 理学家巴普洛夫,声音和实物多次结合,致使皮层上的两个兴奋产生暂时神经联系。学 习就是用新的方式对以前无关的刺激反应。知名度的保持和巩固,必须不断用优质货来 强化, 否则知名度就会消退甚至走向反面。 2 中种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包含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或已经巩固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自动实现的,没有被试者20、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的察觉和合作, 该结果不依赖于学习者的活动。 包含思想, 感情, 爱好等的发展和变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者特定的环境中自愿的进行操作,斯金纳,箱子中的老鼠,由偶 然的压杠杆变成主动的压去获取食物。 无需先前的刺激 -反应联系, 学习者必须发现适当 的反应,被试者所做的反应活动,即使是偶然的,也是会被意识到的。该结果依赖于学 习者的活动。包含指向目标活动的变化。

认知学习理论: 把学习看做发现可能解决问题的有意义模式, 或者领会事物间的关系, 是常事错误的结果。而且所说的发现和领会常常有是突发性的,所以这种现象又称为领悟。 星星和香蕉实验。 习得的特点:泛化, 对某个特定的反应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分化, 做出相同的反应,学习率, 。

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该商品的广告逐渐形 成。高频率的广

告强化大众对新品牌的学习过程,而且高频率本身就可能成为该商标的 一个优势指示。强化广告信息对维护大众的商标忠诚性是重要的和有价值的,

广告重复的消极作用。 1二因素说,传播过程中存在着 2 个相对立的因素制约着受 1 利用原型启发,创造新形象。受汽车驾驶舱玻璃上的两 个刷子启

发,美国强生医药公司口罩广告上,也有 2 个类似的刷子。 2 把有

关各个成分

联合成完整的新形象。致命震撼把钻头和人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3 把不同对象中部分

形象黏合成新的形象,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就是猴头,猪头和人身黏合成的。 4 突出 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女鞋广告中,女鞋被放大了 许多倍。

认知策略的运用: 组织策略: 是一种统领策略。 组块策略是将零散的构件组成有意 义的单元,炎日里的伙伴。类比策略是从某个个体的特性,形象的说明另一个客体的特 性,日本家庭服务公司的号码是 100-100 。境连策略是通过背景烘托广告对象的策略, 广播广告“北京飞利浦音响” 。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常用的有 对比,镶嵌,转换,特征展露等。对比 ~就是通过比较使用和没有使用特定商品或劳动, 突出使用后改善后的效果。镶嵌 ~是将品牌名称镶嵌到该商品中,或者把该商品镶嵌到 文字里。转换 ~的特征是把文字变换成相关的图形,以达到生动的表达文字信息的目的。 特征展露 ~是将商品的特色突出出来。

态度: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以语言,

而不 对不同的类似刺激物 35、 36、

37、 38、

众对重复刺激的态度,积极的学习因素和小消极的乏味因素,刺激重复为受众提供了学 习的机会,而过度重复鉴于没有心内容而导致厌倦产生。二阶段认知反应说,把重复的 次分作 2 段,在第一阶段了,重复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了解广告内容和含义的机 会,对信息的精加工可能性也会随之提高,在第二阶段里,随着重复次数继续增加,开 始由对广告论点的客观评价转向有异议的论点和情景因素里面, 以至于把认知活动转移 到其他无关信息。其结果难以产生态度改变,甚至导致消极态度。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看成是由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 短时记 忆的容量大

约为 7+-2.

如何提高记忆信息量: 1 编码。 4 编辑广告信息记忆点,

把信息编成组块, 2 增加对象维度, 3,巧用汉语特点组织 5 注意视觉记忆优势,

39、 广告构思中的创造想象: 40、

三大联想率:接近率,对比率,类似率,因果律。

41、

42、

51、

广告效果:包括,广告心理效果受众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 ~经济 ~销售效果, ~社 文表达出来就是意见。

态度的结构: 作为中间变量的感情, 认识和行为倾向性是态度结构的基本因素, 它的认知因 素表征为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观念,探究, 知觉等方面的特性。 态度的情感因素,实质上是对 态度对象的评价, 情感强度实质上决定了态度强度。 行为的倾向性因素, 在这里实质上是购 买意向。而购买意向与购买行为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上述态度结构中 3 个因素是互相依赖, 互相制约的。

态度的特性 :1 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2 态度必有对象,它可以是 具体的人,物,事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理论等。 3 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相当长 的时间 4 态度有结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构成,彼此间协调一致。 5 态度是内 在的体验,只有通过语言,行为间接地推测。 6 态度有方向,强度和信任度。情感上好 恶的极性,表征出态度的方向,好恶程度表明态度的强度,而表达对特定对象的确信水 平,便是他的信任度。 态度的功能:调节的机能,自我防卫的功能,价值表现的功能,知识功能。 精细加工可能模型 ELM , 20C80年代,心理学家佩蒂?卡西窝波和休曼提出了 ~,

它把态度改变归纳为 2 个基本的路径,中枢的和边缘的。中枢说服途径把态度改变看成 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的结果。边缘说服路径的看法和中枢的相反,认为消费者 多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象本身的特性或证据, 而是将该对象同诸多线索联系起 来。模型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说服方法依赖于对传播信息精加工的可能性高低。当精 加工可能性高时,说服的中枢路径特别有效,当这种可能性低时,则边缘路径有效。例 子:模型简明的解说如下:当一则广告暴露给大众后,如果该广告信息是有用的,或者 说是重要的,有趣的,那么消费者就会付出应有的努力,如购买白酒,消费者用作送礼 物或自我饮用,所愿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

制约理性广告效果的因素:有关商品的: 1 同质化程度, 2 商品的购买风险水平, 3 商品的吸引

力。有关消费者的因素, 1 消费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2 消费者是社会经济地 位 3 消费者的购买预期 4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点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H 马斯洛提出的,1人类至少有5种基本需要,扼 要的说,他们是

生理的,安全的,爱与归属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上述基本 需要是互相联系的,并且每一种需要相对的组成层次,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的顺序发 展。 3为满足的需要将支配意志,并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去获得满足,

上理论的意义: 1 为市场细分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即把市场细分与消费 者的基本需要层

次联系起来。其次,为产品定位个广告的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此外, 基本需要是一种不完全满足的需要,这一见解给产品的推销带来有益的启示。

情绪的 3 因素学说:心理学家,沙赫特,在 20C70 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情绪的产 生式外界刺激,

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识过程 3 者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起着重要

作用。 3 组处境相同,药物引起的激励状态相同,但是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知性解释不 同,则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因素说,视情绪情绪体验为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 因素的整体作用结果,并强调认知因素的作用这一见解是受到该实验支持的。

广告诉求中常见的情感维度: 1 亲热感,例如孩子们的各类商品就常建立在母爱的 诉求上,甚至不是他们的专用品亦有可能。 2 幽默感:例如德国广告公司的啤酒广告: “您品尝了美国最有名气的德国啤酒,现在尝尝德国最有名气的德国啤酒”巧妙的暗示 了该啤酒胜过。 。。3“惧怕”需求,例如一些家庭保险的诉求,劝服群众戒烟的需求。 美感,美国博士伦隐形眼镜的诉求:美国博士伦软性隐形眼镜美化您的眼睛,让你摆脱 框架的遮挡,还你美丽的眼睛和俊俏的面容。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会~对整个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广告效果的特征:复合性,累积性。 广告效果测评:价值体现在:检验决策,改进设计制作,鼓舞信心。

DAGMAR 模型:1961年,美国的 R'H'COLLEY 发表的论文,文中将广告作用的 心理历程分为

如下阶段,从未某商标或企业到察觉,了解(如商品的用途,价值等)信 念(引起购买商品的意向或愿望)行动(即购买行为)

E'RODGER 做了更详尽的描述:从未察觉到察觉,引起兴趣,作出评价,接受刺激,尝试 购买,重复购买,形成品牌忠诚度。该理论认为确立的广告目标。就能测评出广告效果,广 告目标规定为广告传播任务达到的程度, 这里的广告传播任务指: 向消费者传达信息, 使其 记忆品牌或企业等,并促使态度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55、广告心理效果的时候测评: 1 认知测评, 测评广告知名度, 即消费者对广告商品, 品牌, 企业名称和标志等的认知程度。注目率,阅读率,精度率。 2 回忆测评,检测消费者对广告 的理解和记忆。 自由回忆和提示回忆 3 态度测评, 测评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 品牌倾向 性,信任程度,购买动机等。问卷调查,访谈,投射测验的方式。

52、 53、 5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