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

一、速度、时间、加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式:x / t

①当式中t取无限小时,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

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①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 1 ,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1 2

速率为

2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2

②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

1

,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

2

1 2

速率为

2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1 2

③平均速度

大小

平均速率

路程

时间

位移大小

时间

x

t

x

t

3、加速度的定义式: a / t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a与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与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a 与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2

x t at (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

0 2

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

1

at

0 ,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2 2

③位移与速度的关系t 2ax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v0 为正,a 与v

同向,a>0( 取正) ;a 与v0 反向,a<0 (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

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

指大小方向都不变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

要是直线均可。

(2)公式(会“串”起来)

基本公式v v at

t 0 v2 v 2

2 2

0 t

消去t v

v 2ax v

1

t 0 x

2

x v t at 2

0 2

2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

V = x

t

=

v

t

1

2

t

at 2

v

1

2

at

v

v

(v

2

a

1

2

at

t

)

v

t

2

v

2

v

t

∴V t/2 =V =

推导:V0 V t

2

=

x

t

第一个T 内

1

2

x v T aT 第二个

T 内

0 2

1

2

x v T aT 又

1 2

v1 v0 aT

∴x =x Ⅱ-x 2

Ⅰ=aT

故有,下列常用推论:

1

a,平均速度公式:v v v

2

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1

v t v v0

2 2

v

c,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x

2

2

v

2

2

v

d,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x x m x n m n aT 2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2 2

v0 v t v v t

2 2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

注意:上述公式都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的运动。

2、一组比例式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典例:自由落体运动)

(1)在1T 末、2T末、3T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1

2:22:32??n2;

(3)在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

2 1) :

3 2)??( n n 1)

(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

1:( 2 1) :( 3 2) :( n n 1)

(6)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2 : 3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gt

3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h

1 2

gt 2

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gh

4、竖直上抛运动 :( 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 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

, 下落过程初速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 V 0 加速度为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适用全过程 x= V o t

- 1 2

g t 2

; V t = V o -g t ; V t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

2-V 2 = -2gx (x 、V o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V

o

2

g

上升的时间 :t=

V

o

g

对称性:

①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②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v

t 上

t

下 g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 t =

t 上 t = 2

V o g

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故有下列比例式

均成立:

( 1)在 1T 末 、2T 末、 3T 末? ? ns 末的速度比为 1:2:3? ? n ; ( 2)在 1T 内、 2T 内、 3T 内? ?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

2

:22:32? ? n 2;

( 3)在第 1T 内、第 2T 内、第 3T 内? ? 第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 (2n-1); (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

T)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 ( 2 1) : 3

2) ? ? ( n n 1)

( 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

1:( 2 1) :( 3 2) : ( n n 1)

( 6)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 1: 2 : 3 ? ?

n

5、一题多解分析:

学完运动学一章后,问题是公式多,解题时无法选用合适公式。并用多种解法求解,达到巩固公式、灵活运用公式的目的。

4

专题追击问题分析

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

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

点。提示:在分析时,最好结合v t 图像来分析运动过程。

一、把握实质:

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t A t B t (t 为先后运动的时间差)(2)位移关

系:x x x

A B

(其中x 为运动开始计时的位移之差)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

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特征分析:

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

距离。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填最大或最小)。

2 、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①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

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②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

运动。

5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三、追击、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 选择同一参照物, 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

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

D. 联立方程求解.

说明: 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 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 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 有最小距离. 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 否则就不能追上.

四、追击类型:(分析 6 种模型)

(1).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 2):

v1< v 2 时,两者距离变大;

v1= v

时,两者距离最大;

2

v1>v2 时,两者距离变小,

相遇时满足x1= x 2+Δx,全程只相遇( 即追上) 一次。

2

课堂练习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 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 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

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 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

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 2):v1> v 2 时,两者距

离变小;v1= v 2 时,①若满足x1< x 2+Δx,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

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

Δx,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3).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 2):v1> v 2 时,两者距

离变小;v1= v 2 时,

①若满足x1

6

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 2+Δx,则后者撞上前

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 时,两者距离

变大;v1= v2 时,两者距离最远;v1>v2 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

Δx,全程只相遇一次。

(5).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

追赶者不一定能追上被追者,但在两物体始终不相遇,当后者初速度大

于前者初速度时,它们间有相距最小距离的时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

在速度相等的时刻。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只要时间足够长,追赶着一定能追上被追赶者发生碰撞。追上前有最大距离

v v

的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即

甲。若位移相等即追上(同一地点出发)。

( 二) 、相遇问题:

⑴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在此不作分析。

⑵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

距离时即相遇。

五、具体方法分析:

常用 4 种方法:基本公式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数学方法。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

(2)图像法——正确画出物体运动的v--t 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结合三大关系求解。在利用v t 求解时,两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之差表示相对位移,即:x x A x 。

B

(3)相对运动法——巧妙选择参考系,简化运动过程、临界状态,根据运

7

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4)数学方法——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出数学关系式(要有实际物理意义)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根公式中Δ判别式求解,是否相遇,根据判别式确定:0有解;0 无解。提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可假设两物体相遇,列方程,然后作判断。

8

1.质点运动学答案

质点运动学1 一、选择题 1、 分别以r 、s 、υ 和a 表示质点运动的位矢、路程、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表述 中正确的是 A 、r r ?=? B 、υ==dt ds dt r d C 、dt d a υ= D 、υ=dt dr [ B ] 2、 一质点沿Y 轴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324t t y -=, 0=t 时质点位于坐标原 点,当质点返回原点时,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116-?s m ,216-?s m B 、116-?-s m ,216-?s m C 、116-?-s m ,216-?-s m D 、116-?s m ,216-?-s m [ C ] 3、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θθcos cos 2Bt At x +=,θθsin sin 2Bt At y +=,式中 θ、、B A 均为恒量,且0>A ,0>B ,则质点的运动为: A .一般曲线运动; B .圆周运动; C .椭圆运动; D .直线运动; ( D ) [分析]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 2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x A t B t y A t B t θθθθ?=+?=+? 由此可知 θt a n =x y , 即 ()x y θt a n = 由于=θ恒量,所以上述轨道方程为直线方程。 又 ()()???+=+=θθs i n c o s Bt A v Bt A v y x 22 ???====恒量恒量 θθsin cos B a B a y x 22 由于0>A ,0>B ,显然v 与a 同号,故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4、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位矢为)(t r ,若保持0=dt dr ,则质点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 变速直线运动 C 、圆周运动 D 、匀速曲线运动 [ C ]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 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得描述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得物质结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得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就是宇宙中最普遍得现象。 (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就是否运动与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得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得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就是假定不动得 ②任意性:参照物得选取就是任意得 ③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得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与静止得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得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得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就是静止得;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就是运动得。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瞧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瞧山山不动,就是船行”其中“瞧山 恰似走来迎”与“就是船行”所选得参照物分别就是船与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得甲汽车里得乘客,瞧到路旁得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瞧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得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得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她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瞧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得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得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得步行人与骑车人快慢) 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知识点复习及练习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知识点复习及练 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 质点运动学(复习指南) 一、基本要求 掌握参考系、坐标系、质点、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的概念,合理选择运动参考系并建立直角坐标系,理解将运动对象视为质点的条件.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能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位移、平均速度、速度和加速度.会计算相关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 二、基本内容 1.位置矢量(位矢) 位置矢量表示质点任意时刻在空间的位置,用从坐标原点向质点所在点所引的一条有向线段,用r 表示.r 的端点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的空间位置.r 同时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及质点位置相对坐标轴的方位.位矢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之一.对r 应注意: (1)瞬时性:质点运动时,其位矢是随时间变化的,即)(t r r =.此式即矢量形式的质点运动方程. (2)相对性:用r 描述质点位置时,对同一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置,在不同坐标系中r 可以是不相同的.它表示了r 的相对性,也反映了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3)矢量性:r 为矢量,它有大小,有方向,服从几何加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y o -系中 j y i x r += 22y x r r +== 位矢与x 轴夹角正切值 x y /tan =θ 质点做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分量式:)(t x x =,)(t y y =. 平面运动轨迹方程是将运动方程中的时间参数消去,只含有坐标的运动方程)(x f y =. 2.位移 j y i x t r t t r r ?+?=-?+=?)()(

(完整word版)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图像专题: 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 图像和V-T 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 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比如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比如S-T 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 点多远。再比如,V-T 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从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 1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 2.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t 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 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4.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S A B C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知识点复习及练习

第1章质点运动学(复习指南) 一、基本要求 掌握参考系、坐标系、质点、运动方程与轨迹方程得概念,合理选择运动参考系并建立直角坐标系,理解将运动对象视为质点得条件、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得概念;能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得位移、平均速度、速度与加速度、会计算相关物理量得大小与方向、 二、基本内容 1.位置矢量(位矢) 位置矢量表示质点任意时刻在空间得位置,用从坐标原点向质点所在点所引得一条有向线段,用表示.得端点表示任意时刻质点得空间位置.同时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得距离及质点位置相对坐标轴得方位.位矢就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得物理量之一.对应注意: (1)瞬时性:质点运动时,其位矢就是随时间变化得,即.此式即矢量形式得质点运动方程. (2)相对性:用描述质点位置时,对同一质点在同一时刻得位置,在不同坐标系中可以就是不相同得.它表示了得相对性,也反映了运动描述得相对性. (3)矢量性:为矢量,它有大小,有方向,服从几何加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系中 位矢与x轴夹角正切值 ? 质点做平面运动得运动方程分量式:,. 平面运动轨迹方程就是将运动方程中得时间参数消去,只含有坐标得运动方程、 2.位移 得大小?. 注意区分:(1)与,前者表示质点位置变化,就是矢量,同时反映位置变化得大小与方位.后者就是标量,反映从质点位置到坐标原点得距离得变化.(2)与,表示时间内质点通过得路程,就是标量.只有当质点沿直线某一方向前进时两者大小相同,或时,. 3.速度 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 得方向:在直线运动中,表示沿坐标轴正向运动,表示沿坐标轴负向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沿曲线上各点切线,指向质点前进得一方.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ΛΛ=?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ΛΛ:Sn=1:3:5ΛΛ:(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ΛΛ:tn=1:(12-0):(23-):ΛΛ:(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 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 2m ≈10s 2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22 gt 2末速度Vt=Vo-gt 3有理推论02 2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 g Vo 2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打点计时器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二】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

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三】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班级 ____________ 班内学号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矢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 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Δ(Δ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t r υΔΔ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t r υd d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t S υΔΔ=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t S υd d =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t υa d d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t υa t n +==d d 法向加速度 ρυa n 2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 t υa t d d =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t θ ωd d = 角加速度 t ωβd d = 而 R ωυ=, 22ωR R υa n ==, βR t υa t ==d d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υυυ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 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相对运动问题。 解题要点 (1)径矢、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针对质点在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定义的,在应用时要注意它们的矢量性和瞬时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平均速率; 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 2 =- 3、中间时刻速度;2 2V Vt V Vt +=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 2 2 Vt V Vx += 6、位移 t 2t 2 a t 0t t 2 V V V s =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 S1-S2=S3-S2=S4-S3= =?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 :( 1-- n n ) 11、a= t n m Sn Sm 2 --(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s m ;加速度a=s m 2 ;末速度Vt= s m 1 s m =3.6 h k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 ) 位置向下计算 从00(2 2 V g h t = 4推论t 2 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s 2 m ≈10s 2 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 o t- 22 gt 2末速度Vt=V o-gt 3有理推论0 2 2 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g Vo 22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 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 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高中物理 运动学图像模块 知识点精讲及巩固练习

模块01 运动学图像 一. 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时间t 是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前三个参量跟时间的关系来描述质点的运动规律,即t x -、t v -、t a -关系图像. 二. 位置-时间图像(t x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始位置. ②横轴截距表示运动的物体位移变为0的时刻. (4) 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5) 经典习题: 例1. (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象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得快 B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C .在前25 s 内,两物体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D .在前25 s 内,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答案 C 三. 速度-时间图像(t v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0=t 时刻的初速度. ②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0的时刻. (4) 两种特殊的v -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5)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 一、速度、时间、加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 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①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 1υυυ+= ②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 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 (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

高三年级物理质点运动学专题复习汇总

学科:物理 教学内容:第一章高三物理复习质点运动学 一、考纲要求 1.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质点模型 2.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速度图像和位移图像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4.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方向 5.抛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规律 6.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图像 7.弹簧振子和单摆模型,单摆的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条件,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g 8.波动;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f a=

at 2 →?? ???==220121at S t v S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通过对速度v ,速度改变量Δv 和加速度a=Δv/Δt 的理解,弄清它们的区别 2.理解速度、速率和平均速度,明确它们的区别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熟练地推导出几个有用的推论,即 ?????-=→+=→??→????+=+=20 202002)(2121v vt aS v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导出 4.由以上基本规律和推论,熟练证明以下重要的结论,并能运用这些结论灵活解答具体问题 :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即 ΔS=S n -S n-1=aT 2=恒量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即 v 21=v = 2 1(v o +v t ) (3)关于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为等分时间间隔),有以下特点: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 v 1∶v 2∶v 3∶……∶v n =1∶2∶3∶……∶n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 S 1∶S 2∶S 3……:S n =12∶22∶32∶……∶n 2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

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3 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要点]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 (如车上的人); (2)选择参照物B (如地面); (3)判断A 和B (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 相对于B 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 相对B 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 )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 )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类似于观众的方法) (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 (4)国际单位:m/s , 读作“米每秒”。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公式:v=s/t *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S/m O V(m/s)

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圆周运动的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1)线速度 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所通过的弧长Δl 与所需时间Δt 的比值,即单位时间所通过的弧长,叫做线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③定义式:v =Δl /Δ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线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 /s 如果Δt 取得很小,v 就为瞬时线速度,此时的Δs 方向就与半径垂直,即沿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 ①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就是质点的角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③定义式:ω=Δθ/Δ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每秒,符号是rad/s (3)周期T ,频率f 和转速n 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用符号T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秒(s )。 频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1秒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用符号f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 转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用符号n 表示,单位有转每秒(r/s )或转每分(r/min ),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弧度每秒。当单位时间取1秒时,f =n (4)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间的关系: 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R v ω= ②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πω2=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R v π2= ④周期和转速的关系: n T 1= ⑤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n πω2=

(5)向心加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总指向圆心,这种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③大小: ④方向:总是沿着圆周运动的半径指向圆心, (6)向心力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总是指向圆心的,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②大小:R m R mv F 22 ω== ③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向心力是变力。 对向心力的理解 (1)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不是具有确定性质的某种力,相反,任何性质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它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是变化的。 对于线速度大小变化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的舞台,其所受的合外力不指向圆心,它既要改变速度方向,同时也改变速度的大小,即产生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向心力可以是某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2.匀速圆周运动 (1)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特点: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角速度、周期、频率都是恒定不变,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大小都恒定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 (3)性质: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并且是加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加速度和向心力: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仅存在向心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5)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3.变速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的轨迹仍然为圆周,但速度的大小有变化,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也随着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对变速圆周运动仍然适用,只是利用公式求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时,必须用该点的瞬时速度值。 22222222444v R a R n R f R v R T πωππω======

大学物理-质点运动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习题及答案 1.|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dr dt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dv dt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 |r ?|与r ? 不同. |r ?|表示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而r ?则表示质点运动时其径向长度的增量;t d d r 和dr dt 不同. t d d r 表示质点运动速度的大小,而dr dt 则表示质点运动速度的径向分量;t d d v 和dv dt 不同. t d d v 表示质点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而dv dt 则表示质点运动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2.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置矢量是否一定方向不变?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变,质点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 解: 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置矢量方向可以改变;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变,质点一定做直线运动. 3.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否都恒定不变?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否总是指向圆心,为什么? 解: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总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因此,其速度和加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只有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故一般来讲,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不一定指向圆心.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23 62x t t =-,式中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求:(1)第二秒的平均速度(2)第三秒末的速度;(3)第一秒末的加速度;(4)物体运动的类型。 解: 由于: 23 2621261212x(t )t t dx v(t )t t dt dv a(t )t dt =-==-==- 所以:(1)第二秒的平均速度: 1(2)(1)4()21 x x v ms --==- (2)第三秒末的速度: 21(3)1236318()v ms -=?-?=- (3)第一秒末的加速度: 2 (1)121210()a ms -=-?= (4)物体运动的类型为变速直线运动。 5.一质点运动方程的表达式为2105(t t t =+r i j ),式中的,t r 分别以m,s 为单位,试求;(1)质点 的速度和加速度;(2)质点的轨迹方程。 解: (1)质点的速度: 205dr v ti j dt ==+

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加速度a=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几个重要推论: (1) 速度——位移公式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A C B (3) AB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 为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 为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自由落体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初速度Vo=末速度Vt= 下落高度h=(从Vo位置向下计算)推论Vt =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的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位移s=末速度Vt =(g=9.8m/s2≈10m/s2) 上升最大高度Hm= (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向下 为,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运动规律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基本规律:以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 为轴, 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运动,速度vx=,位移x = . (2)竖直方向:做运动,速度vy=,位移y = . (3)合速度:v=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 . (4)合位移:s=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 .

运动学图像专题--带答案

1.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 A.t1 B.t2 C.t3 D.t4 2.一质点沿x 示,则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 C.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 D.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 3.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 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4.在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的珠海航展中,中国展出了国产运-20和歼-31等最先进飞机。假设航展中有两飞机甲、乙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驶,0-t2时间内的v-t图象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乙在0-t2 B.飞机甲在0-t2内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C.两飞机在t1时刻一定相遇 D.两飞机在0-t2内不可能相遇 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得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B .t=20s 时,乙追上了甲 C .t=10s 时,甲与乙间的间距最大 D .在t=20s 之前,甲比乙运动得快,t=20s 之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6.如图所示t x -图象和t v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t x -图象中1t 时刻v 1=v 2 C. t v -图象中0至3t 时间内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 D. 两图象中,2t 、4t 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7.A 、B 、C 三质点运动的x -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t 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位移关系为x A >x c >x B B .在t 0时刻A 、B 、 C 运动方向相同 C .在0~t 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D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C 加速度方向相反 8.受水平外力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