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3月/20日/第003版

理论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理论研讨会

发言摘登

本版编辑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总编辑田心铭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崇温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吴雄丞中组部原部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张全景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刘书林

编者按

2月29日,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举办“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讨会,隆重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会议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吴恩远主持。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联部、中央政研室、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和我院等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及江苏、湖北、广东、河南、上海、重庆等地高校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社会、王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60年来,《共产党宣言》被译成一二百种文字,出版1000多次,成为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国际性的著作,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见。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来全球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揭示的人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所确立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没有过时。160年来的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不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推进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正确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特作用。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都是正确理论指导的结果。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反之,党便涣散,政策便失误,思想便混乱,经济便停滞甚至倒退,社会便动荡。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坚持和搞好改革开放,才能完成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担负的光荣艰巨而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有着无比光明灿烂的前途所在。

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

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总编辑田心铭

看一个党是个什么样的党,一是看它的性质,二是看它的宗旨。“性质”表明它“是什么”,宗旨表明它“做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的。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性质。《宣言》阐明的基本原理,为确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奠定了理论基础。《宣言》阐明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一个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是共产党同工人阶级的关系。正是这两个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要真正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坚持《宣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把它们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观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对我们党的重要理论观点的阐释,既不能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又必须始终遵循《宣言》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理,否则就会发生偏离。对“以人为本”的阐释就是如此。

“以人为本”在党的十七大被论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所以,如何阐释“以人为本”,是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有的人用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来解读“以人为本”,把它同“人民为本”对立起来,进而抹煞历史唯物主义同人道主义历史观的对立,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人道主义,把以人为本说成是以个人为本。这就偏离了十七大精神。我们对“以人为本”的解读,必须遵循《宣言》的基本立场。十七大报告阐释“坚持以人为本”的第一句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接下来的论述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必须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既不『同祖』也不『同根』更不是『同义语』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崇温

当前,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干扰中,有一种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它要用民主社会主义去曲解和取代中国社会主义,说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同祖、同根,是一回事,是同义语”。这里,就此问题作一些澄清。

民主社会主义是二战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对自己的思想体系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形容词和名词时提出的。最初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是1848年革命后法国议会中的民主共和主义者,在德国则是拉萨尔派。马克思曾经揭示过法国议会中的这个社会民主派说:“和联合的资产阶级相对抗的,是小资产者和工人的联合,即所谓社会民主派。”这种“社会民主派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把民主共和制度作为手段并不是为了消灭两极——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为了缓和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抗,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

那么,这些人所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的革命主张有什么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1850年3月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指出,这些民主派小资产者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要求改变社会状况,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日子好过而舒服,他们希望用多少是经过掩饰的施舍来笼络工人,用暂时使工人生活大体过得去的方法来摧毁工人的革命力量,他们只不过希望实现上述要求后就赶快结束革命。

十分明显,这里存在着民主主义小资产者的革命半途停顿论和无产阶级的不间断革命论的根本对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者和这些民主主义小资产者的原则界限

在于:“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部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也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就一直把自己称作是共产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

所有这一切清楚地说明了,从“祖”、从“根”上来说,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是截然不同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马克思、恩格斯,民主社会主义的鼻祖是拉萨尔、蒲鲁东;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是革命的无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对《共产党宣言》最好纪念

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这个时刻,对《共产党宣言》最好的纪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历史性重大决策,就是郑重、鲜明、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作为全党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1848年2月,当时年仅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在伦敦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从此诞生。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像《共产党宣言》这样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的伟大著作,举世无双。这不仅因为其磅礴气势和犀利笔锋的强大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深刻科学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离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离开已经指引我们取得伟大成功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去寻求另外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都不会有出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像党的十七大所要求的那样“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魅力永恒常读常新的经典名著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吴雄丞

184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极品,是一部魅力永恒的经典名著。这部著作虽然只有3万多字,其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博大精深,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它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最初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共产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革命者。19世纪末,孙中山在流亡欧洲时,曾学习研究过《共产党宣言》;伦敦蒙难后留居英国,常到大英博物馆去看书,读到了马克思的著作,这对他形成三民主义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李大钊是我们党最早研究、传播《宣言》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主办的《每周评论》、《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宣言》的部分章节和相关文章。毛泽东1920年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心,从而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毛泽东与曾志谈话时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

读一段,有时全篇通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周恩来是我党最早接受《宣言》影响者之一,1919年在日本,1920年去法国,都学习过《宣言》。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6人,1920年夏到上海,在外国语学社系统地读过《宣言》;1921年他们从上海到日本、再到莫斯科,入东方共产主义大学,又读了《宣言》。朱德曾回忆自己在柏林支部时研究和讨论过《宣言》。邓小平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认真学习马列著作,一次又一次地规定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总是列在书目的首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组建起来的,《宣言》和其他马列著作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经艰辛走向胜利。

党的十七大文件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就在于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真理

中组部原部长、世界社会、王义研究中心顾问张全景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证明:《宣言》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受住历史检验的,仍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公开发表的科学的理论和政治纲领。《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宣言》的核心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当然《宣言》中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等重要思想,以上只是核心的基本原理。

今天,《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60周年了,160年来,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推翻了上述基本原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核心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科学性、普遍性和长久实用性。

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下,坚持《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有着重大意义。

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除了世界上的反共势力弹冠相庆外,国内也有一部分人趁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就使得那些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和没有马克思主义鉴别能力的人,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怀疑,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产生了怀疑。我们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进一步学习和宣传《宣言》的科学真理,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宣言》的学习宣传告诉人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而取得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来的历史跌宕起伏、错综复杂,但是由《宣言》所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无疑是这段历史的主旋律。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来,西方乃至世界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不管你是否喜欢资本主义,你必须得接受它。也就是说,你可以批判资本主义,但却无法取代它。“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一时间成为西方国家流传的一种观点和情绪。然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当代中国,以其迅速发展的巨大事实改变了世界的看法,使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破灭。

在1997年,即将步入21世纪的中国就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宣告,“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并通过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更高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2007年,处于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的中国,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深刻总结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不是一种政治姿态,而是扎根于实践沃土的鲜活经验,它生动地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实现这一伟业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而“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实际上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已经给近半个世纪以来扑朔迷离的意识形态之争以明确的答案:主义仍然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主导力量;理论及共同理想所激发出的政治热情、参与共同体生活的积极性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有效方式;历史并没有终结,社会主义仍然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共同追求。

我们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中国的改革是在体制层面和局部范围内的制度层面的变革,还是在社会制度层面的全面的革命性变革,问题的关键是着改革依靠谁、为了谁、利于谁。正如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毫无疑义也是如此。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其落脚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示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真理性光辉。

《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前途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刘书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卷入改革的浪潮。但是,到了21世纪初期,等到各种漂浮飞扬的历史尘埃落定之后,人们的情绪逐渐冷静下来,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情的现实: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次改革浪潮之中亡党亡国,垮台崩溃;而也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冲破各种风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局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不同?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之中的命运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透过对苏东剧变的林林总总分析,人们越来越明晰地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思路的基本差别,即能不能在改革和开放进程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生死与改革成败的分水岭。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之初的1979年,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邓小平同志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之中,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条。现在,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已经提出将近30年了,回顾中国长期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这四项基本原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最重要的内容。这就说明,我们党在改革的环境之中,始终不忘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始终没有放松或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一旦丢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改革就

会走到邪路上去,以亡党亡国为结局。现在,有许多学者在总结苏东垮台的教训,但众说不一。其实,只要尊重客观事实,就能辨明原因:苏东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不在于其没有进行改革,也不在于没有对外开放,这些国家与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类似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这实质上就是,在新时期是否正确地对待《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原则问题。《共产党宣言》永远是社会主义国家胜利的旗帜。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这面旗帜前进,就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