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1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1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1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1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https://www.doczj.com/doc/d62141660.html, 来源:欧中经贸杂志2009-9-25 9:23

作者:未知

1.利用外资的三个阶段

1992年以前,中国虽然在政策上制定了很多鼓励外资和华侨资本直接投资的政策,但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很少。1979—1991年,合计利用FDI才233.5亿美元,FDI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很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国内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高潮,也吸引了大量的FDI进入。当年FDI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了100亿美元。1996年,突破了400亿美元.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从2002年开始,FDI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破了500亿美元,2003年也略有增长。

2.FDI的地位和作用在发生巨大变化

在利用外资中,FDI在整个资本流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阶段(1992—1998)。

(1)1992年开始,中国FDI的规模迅速增加,比重也快速提高,当年FDI流入110亿美元,占资本流入比重为36.42%,此后逐年提高,到1996年达到58%以上,1998年仍然高达50%以上。但1998年以后,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

FDI占资本流入比重高,一方面在于长期以来鼓励FDI,限制对外借债;另一方面在于对境外发债和企业境外上市筹集资金实行管制,境外发债和境外上市往往需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1996年以后,随着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对资本市场认识的改变及政策上的支持,企业在境外上市成为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目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包括:境外借款和境外发债、FDI、境外上市或私募基金。1999年以来,FDI占资本流入比重的降低,表明资本流入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也表明企业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种变化在未来的国际资本市场中将更加突出。2003年,中国境外上市筹集资金34亿美元,累计达到458亿美元。很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包括银行)往往在境内和境外同时上市,这种方式更加适应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竞争。

(2)FDI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地位也发生很大变化。FDI在中国全社会投资中,也走过了1992—1998年的高峰阶段,1998年以后,FDI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开始下降,2003年回到1992年的水平,估计这个趋势有可能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它可能表明,利用外资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国内技术和产业结构以及资金来源状况都有了巨大的乃至根本性的转变,由内需拉动的境内投资增长更快。国内对外资的关注有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利用外资面临一个战略调整和重新认识的问题。

3.利用外资的形式也已经发生变化

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又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继续鼓励外资进入中国,而且利用外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利用外资的领域和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从一般的产业投资扩大到很多服务业:从沿海扩大到内地;从允许FDI发展到允许外资企业境内上市;从允许和鼓励产业资本发展到允许和鼓励对金融、资本市场的投资,即允许外资参股证券投资和参股基金投资,允许外资通过QFII制度进入中国的债券和证券市场,允许外资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外资不仅可以投资企业流通股,还可以受让国有股、法人股:外资可以并购、收购国内企业。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未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和行业结构将发生大的变化。

4.由资本流入导致的资本项目顺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体

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就顺差结构来说,2000年以前,经常账户顺差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但2001年发生转折,资本账户顺差开始占据重要或主导地位(表2)。尤其是2003年上半年,资本账户顺差444亿美元,占全部顺差的80%,比2001年的66.6%和2002年的47.7%要高出很多。在资本项目顺差中,长期以来,FDI一直保持巨大顺差(表3)。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上半年资本账户444亿美元的顺差中,269亿美元是FDI顺差。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的转变,意味着外资流入成为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DOC)

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 (2015届) 题目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会计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5月

浙江外国语学院 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正文………………………………(01~08页)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目录 (四)正文 (五)参考文献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09~12页)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09页 (二)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0页 (三)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表……………12页 (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13页

摘要 本文将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外国企业投资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概述。文章从外国企业的投资额,所投资的行业,投资国别等角度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外国企业对国内投资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再根据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求提出适当的建议。当前在我国投资的企业正处于从高潮阶段至稳步阶段的过渡期,这对未来吸收外来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合理吸收和利用外资,可以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利用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在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进程的加快,各国在经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目前,外资在华投资增速减缓,步入了一个调整阶段。如何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当前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资利用现状战略

中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

题目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学生姓名:刘静学号:I01014147 院(系):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老师姓名:闵树琴职称/学位:副教授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论文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五月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摘要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引进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利用外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是由于我国引用外资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出现了外资分布地区不平衡,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日益扩大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外资;利用外资;问题 目录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3) (一)引进外资总量 (3) (二)外资来源和投资方式 (4) 二、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5) (一)外资投向不合理,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 (5) (二)利用外资的同时未利用好内资 (5) (三)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 (6) (四)生态环境成本加大 (6) (五) 引进外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 (6) 三、应对措施 (7) (一)充分利用内资 (7) (二)要重视“本土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 (7) (三)按照新的产业指导目标, 调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 (8)

(四)继续优化投资环境 (8) (五)实行地区政策倾斜, 吸收更多外商到中西部投资 (9) 结束语 (9) 主要参考文献 (10)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一)引进外资总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国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吸收的外资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且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萌芽试探阶段(1979年一1984年),主要特征是外资来源以港澳台为主,投资规模也偏小。第二阶段:初步投资阶段(1985年一1991年),外资来源仍以港澳台为主,但已有欧美日公司来华投资。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一2001年)。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国内掀起了经济发展新高潮。以列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自此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仅在1992年当年便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更是突破了400亿美元大关。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居于主要地位。第四阶段:稳定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以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外商对华投资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来.中国每年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都在三四万个左右,年均实际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

中国文化概况考试参考题

名词解释: 1.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篡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的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2史家三才 史学——历史学家,所有的介绍历史事件的书籍几乎都浏览过,并且能够叙述给别人听。史识——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能够想象出来历史事件没有记载的东西。因为,历史事件是人写的,是强者写的,是不真实的历史记载。 史才——能把好几个毫无相干的、时间跨度1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事件贯穿起来,写成一本书,让人们从中悟出道理:任何事情都是互相有联系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3游牧文化 终年随水草转移而移动生活的文化,是最环保、最先进的文化。游牧文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先进的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类文明。游牧文化是在游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游牧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游牧文化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游牧社会有和自然相适应的固有机制,游牧民族有和自然相适应的固有观念。游牧是草原畜牧业的最佳选择。是经过几千年考验的、利用草原最经济、最有效的经营方式。 4游耕文化 游耕又称迁移农业,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相似,是耕地和住所均不固定的一种原始农业形态,也是最古老的农业形态,居民重复毁林—烧荒—掘穴播种过程。丢荒的土地一般不能恢复森林,只能逐渐生长灌丛。故游耕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游耕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农作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山地文明,是南方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游耕文化与北中国的游牧文化、中原的定居农业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程朱理学 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完成。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认为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6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7古今之争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隶书,“古文”指秦朝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

中国概况大纲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社会概览》这本书是有关语言文化的一本教材,属于认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同时提高学生汉语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一门融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向外国留学生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特别是有关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社会心理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能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且还能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兴趣,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中国概况课》选编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妇女、饮食、体育、法制、教育、语言、建筑、就业、环保、宗教及传统文化等十几个方面;题材包括杂文、散文、小说、谈话、报道、综述、调查、书评、诗词等。课程设置方面以阅读理解为主体,主课文一般用来作精读课处理,副课文一般用以训练泛读、速读、跳读、猜测、浏览等技能。以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为辅,培养学生成段、成篇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练习样式丰富,强调客观理解,同时兼顾主观表述,强调理解性掌握,避免单纯机械性记忆。 三、实践环节: 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3次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饭馆里和中国家庭中吃饭的习惯,通过采访中国人对饮食的看法了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通过访问中国的家庭,观察他们的家庭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观念;通过旅游、参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一起过节,做节日食品,感受中国的节日文化等等。 四、学时:(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64学时,第五学期每学期32学时;第六学期每学期32学时。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能为宗旨。从《中国文化概览》这本书的特点出发,以了解文化知识为主,以主课文、副课文的学习为辅,进行阅读、口语、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在教学形式上,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生活化、板书要清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DVD、CD、现场演示、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等,例如,讲中国地理时,配合放一下中国名城名山的图片,

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地理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和范围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大陆架、东海大部分、南海一 部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米),6个隔海相望国家。 3.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人口: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线:黑龙江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偏大。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

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侨乡:广东、福建。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地形 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3)。 ①关注:阶梯交界处的水电站②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沿经 线作 剖面: 30° N、 38°

N、 45°N 沿纬 线作 剖面: 90° E、 100° E、 110° E 2.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落差大,产生 巨大水能; 3.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 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 边境,海拔8848米

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分析

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分析 (一)根据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公司对外投资主要有三个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域优势。 (1)所有权优势,即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商标、管理技能等。 所有权优势包括两大类: ①通过出口贸易、资源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所有权优势,如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 ②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得以实现的所有权优势,这种所有权优势无法通过出口贸易、技术转化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将其内部使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如:交易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产品生产加工的统一调配、对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垄断等。 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大小直接决定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2)内部化优势,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内部化的起源,同样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结构性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对竞争的限制所引起的。这 种情况下,交易成本很高,相互依赖经济活动的共同利益不能

实现; ②认识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信息难以获 得,或者要花很大代价才能获取这些信息。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有可能丧失殆尽,企业本身就存在对优势进行内部化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内部化在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内部,并实现供给与需求的交换关系,用企业自己的程序来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垄断优势发挥最大的效应。 (3)区位优势,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区位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 所谓直接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所谓间接区位优势,是指由于投资国和东道国某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商品出口运输费用过高等。 区位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 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因此,可根据企业对上述三类优势拥有程度的不同,来解释和区别绝大多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

大二英语 中国文化概况 中国文化概况期末

Chapter 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descendants of Yan and Huang 炎黄子孙 porcelain 瓷器 The appellation of China Chinese history began with two legendary figures—Emperor Huang and Emperor Yan, who, together with their tribes, inhabited the drainage area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中游)of the Yellow River. By the time of Xia Dynasty, after centuries of living side by side, these two tribes had gradually merged into(合并,融合)one. Consequently, the Chinese people usually call themselves “the descendants of Yan and Huang”. People at that time believed that the land they lived on was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nd called their state the "Middle Kingdom"(中国), thus giving China its country name. China is the appellation of our country given by foreigners. The porcelain china is the transliteration of the place name Changnan(昌南), which was the old name for Jingdezhen(景德镇). The porcelain made in Changnan was smooth and bright, and earned another name of artificial jade. It became famous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was exported to Europe in large quantities. In Europe, people regarded Changnan porcelain as something precious and delicate and would take pride in possessing one. As time passed, people in Europe forgot the meaning of Changnan and switche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porcelain of the word “china” to the place of its origin. Chapter 2 Chines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Part 1 Chinese Thoughts and Philosophy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fucianism 儒家 Taoism 道家 The Analects 《论语》 benevolence 仁慈,善行 ritual礼制,仪式,惯例 filial piety 孝,孝心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利用外资现状及其效应分析

中国利用外资现状及其效应分析 一、利用外资的概念 1、利用外资的概念 利用外资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2、利用外资的必要性 世界近代史证明,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技术和资源。任何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与他国互通有无,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些国家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必须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积累本国资金的同时,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逐步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就更加需要利用外资,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利用外资的作用 从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外资,一般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①补充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经验,培养国内科技人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③加速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建设和落后地区、部门的开发,克服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④促进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善; ⑤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出口贸易的增长; ⑥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国民收入。 二、我国利用外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稳健的发展。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用外资情况在经过前几年的告诉增长后,呈现出规模稳定、质量提高的发展态势,截至1999年12月底,全国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共达3078.51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国投资者在我国投资更加有利。到2002年,跨国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进入我国,全年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随着近几年我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我国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以及就业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一组摘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简单明了的显示出我国几年来的利用外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占亚洲面积的21.8%,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的东部和中部,濒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国土北起漠河附近黑龙江主航道,南达南沙群岛南缘的曾母暗沙,南北伸延约5500千米,西起帕米尔高原,冬至黑龙江省抚顺县境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拥有14个邻国,东临朝鲜,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部和西部和西南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接越南、老、缅甸。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1.8万多千米。中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和台湾岛东面的太平洋。沿海分布65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岛屿海岸线长14000千米。 海洋与屿 中国大陆所濒临的海洋,由北至南分为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渤海为中国的内海。这四个海区中,除外南海具有大洋海盆地特征、深海较大外,大部分为深度较浅的大陆架,最适于鱼类繁殖回游,为海洋水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有广阔大陆架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思。沿海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大小岛屿共有6500多个,其中约85%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路近岸

和南海之中。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面积约3.39万平方千米。钓鱼岛、赤尾岛等岛屿,南海共有200多歌岛,礁滩、暗沙、分属东沙、西沙、中沙、南沙4个群岛,南沙群岛则是中国最南的岛屿群。另外,还有长山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岛等。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有低平宽广的平原,有起伏和缓的丘陵,有峰峦高耸的山地,有海拔较高、面积广大的高原,有周围高、中间低的盆地。中国的地形,从总体上看,山地多,平地少。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2\3以上,平地不足1\3。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4(其中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占26%),在500米以下的占1\4。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多在3000~5000米;第二阶梯是海拔在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准格尔、四川等盆地;第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东的三大平原以及江南、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和丘陵海拔分别在200米和500米以下。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这种地势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东部的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使海流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蕴藏有利于多级开发的丰富水力资源。

中国地理概况讲义

中国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度位置:73E-135E,4N-53N 四至点(疆域):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五带位置: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总结(优越性):纬度位置和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条件 濒临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线12海里海域,大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起始点:鸭绿江口(中朝)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共1.8万千米,岛屿6000多个 陆上邻国(14): 东:朝鲜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沙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巴基斯坦、阿富汗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越南、老挝、缅甸 隔海相望国家(6): 东:韩国、朝鲜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东北区:黑吉辽 华北区:晋内蒙古京津冀 华东区:沪苏浙赣鲁皖闽 中南区:豫鄂湘粤桂琼 西南区:川或蜀,云或滇,贵或黔,藏,渝 西北区:陕或秦,甘或陇,宁青新 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总人口:13.75亿,平均人口密度135/平方千米,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 人口密度分布线:黑河-腾冲,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华侨与华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民族分布:东北、西北、西南 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文化概况

中国文化概况: 《中国文化概况》是一部书籍,是从文化角度架起一座沟通中西的桥梁,用英文将中国文化的概貌展现给读者,简要概括了中国的地理、历史、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烹饪、茶酒文化、服饰、表演艺术、建筑以及中药、武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分析了某些表象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展示了祖国灿烂丰富的文化。 图书导语: 本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文的内容有充分的扩展空间,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通过学习本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并学习到如何用英文表达,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对外交流时的自信心 《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中国文化概况》分为国家概况、文教科技、民俗风情和旅游览胜四大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每个章节后也增设了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练习,有助于师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中国文化概况》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适用于大中专院校的英语专业低年级选修课,大学英语公共课等。 图书目录: PartI Introduction chapter1 An Overview PartII Chinese Culture,Education,Sciencd and Technology

Chapter2 Philosophy and Religions Chapter3 Literature Chapter4 Arts Chapter5 Education Chapter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pter7 Sports PartIII Folk Customs Chapter 8 Traditional Festival Chapter 9 Culinary Culture Chapter 10 Dress and Adornments Chapter 11 Architecture Part IV Tourism Chapter 12 Major Tourist Cities Chapter 13 World Heritage Sites Chapter 14 Travel Tips Key to Exercises

中国文化概况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况名词解释 By Juewei 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olving Hong Kong and Macao issu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SAR is in a pattern with which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and ideologies can coexist. SAR has more autonomous power regulated clearly by laws, including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independent judicial power. Family planning policy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implementing a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has seen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Campaign of”banning all schools of thought except C onfucianism” In the Han dynasty, Emperor Wudi instituted the campaign. He ruled out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nd chose officials from those who were steeped in Confucianism only. Consequently, Confucianism became an orthodox school that served a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throughout the dynasties in china.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These were the old moral standards imposed up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ideal of a woman is that she is a dependent being whose behavior is governed by “three obedience”(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 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 and to son after becoming a widow) and “four virtues”(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ce.

2021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命题视角1 中国的彊域和地形 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部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①填图:在下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②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②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③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④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⑤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⑥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相望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3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山脉—阴山、昆仑山脉—b 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 c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 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 e 武夷

向山脉、f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 向 阿尔泰山脉、g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h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i喜马拉雅山脉 [轻巧记忆]__歌诀法记忆我国主要山脉 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 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 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 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 3.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地形 区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昆 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主 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 川西部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 均海拔4 000米以上;边 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以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于雅 鲁藏布江谷地和 湟水谷地;人口 稀少 内蒙 古高原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 宁、冀部分,在大兴安 岭以西、祁连山以东 海拔1 000米左右;地面 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 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 套平原、宁夏平 原的灌溉农业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商投资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东道国之一。农业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早的行业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农业利用外资在中国全部利用外资中所占的比重却较低。当前,我国农业继续加速扩大利用外资,将对于全国农业具体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农业经济跨越发展并快速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特点与成就,探讨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利用外资 WTO 投资环境政策调整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overseas commerce investment has developed quickly in China. So that China has became one of the biggest amphitryons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have been attracting direct overseas investment.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industry of absorbing direct overseas commerce investment. Nevertheless, its proportion to the whole use of overseas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exceedingly low for a long time. Basing on the landscape orientation and portrait angles, 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act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 of overseas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aspect. Also it analysed the past achievements in China. Then it pointed out our main problems, furthermore, analysed the reasons for poor use of investment. Finally, it came up with some policies and advice, which were used to advance the Chinese agriculture’s use of overseas commerce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Agriculture,Use of Overseas Commerce Investment,WTO,Condition of Investment,Policy Adjustment

2011级中国文化概况课堂教学大纲.doc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况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学分: 4 分 总学时: 72 学时周学时:4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延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年一代,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教学的重心和主线,了解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质;学习和掌握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现实国情,进而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加以创新,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现代意识,又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化的简要介绍,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即可满足本课程的先修课要求。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全部内容分为十四个章节,其中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第二章. 中国文化、教育与科技;第三章. 民俗,第四章旅游。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历史叙述法、对比研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化概况(2学时) 1.教学内容 1.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 中国概况 2. 重点、难点 1. 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 了解中国基本概况 第二章哲学与宗教(5学时) 1、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2.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现状,趋势及研究对策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一、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现状. (3) (一)规模情况 (3) (二)结构构成 (3) (三)利用情况 (4) 二、存在的问题 (5) (一)投资结构 (5) 1.在产业结构上,外资过多投向宾馆饭店业 (5) 2.在地区结构上,外资主要投向沿海及旅游热点城市 (6) (二)投资方式 (6) (三)利用效率 (6) 1.投资目的产生矛盾 (6) 2.外资投向的引导不够 (7) (四)投资环境 (7) 三、对策研究 (8) (一) 编制旅游业利用外资规划 (8) 1.促使外资引进多元化结构 (8) 2.西部地区将成为旅游投资的重点区域 (8) (二) 转变对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认识 (8) (三)改善我国的旅游业投资环境 (9) (四)加强对外资行业投向和地区投向的引导 (9) 四、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摘要】 本文在研究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规模、结构、利用方面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投资结构不均衡、投资方式单一、利用效率低下等。然后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有关的问题解决办法:编制旅游业利用外资规划、转变对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认识、改善我国的旅游业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行业投向和地区投向的引导,希望能对我国旅游业合理利用外资有所帮助。 【关键词】利用外资旅游业现状问题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1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https://www.doczj.com/doc/d62141660.html, 来源:欧中经贸杂志2009-9-25 9:23 作者:未知 1.利用外资的三个阶段 1992年以前,中国虽然在政策上制定了很多鼓励外资和华侨资本直接投资的政策,但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很少。1979—1991年,合计利用FDI才233.5亿美元,FDI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很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国内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高潮,也吸引了大量的FDI进入。当年FDI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了100亿美元。1996年,突破了400亿美元.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从2002年开始,FDI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破了500亿美元,2003年也略有增长。 2.FDI的地位和作用在发生巨大变化 在利用外资中,FDI在整个资本流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阶段(1992—1998)。 (1)1992年开始,中国FDI的规模迅速增加,比重也快速提高,当年FDI流入110亿美元,占资本流入比重为36.42%,此后逐年提高,到1996年达到58%以上,1998年仍然高达50%以上。但1998年以后,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 FDI占资本流入比重高,一方面在于长期以来鼓励FDI,限制对外借债;另一方面在于对境外发债和企业境外上市筹集资金实行管制,境外发债和境外上市往往需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1996年以后,随着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对资本市场认识的改变及政策上的支持,企业在境外上市成为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目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包括:境外借款和境外发债、FDI、境外上市或私募基金。1999年以来,FDI占资本流入比重的降低,表明资本流入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也表明企业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种变化在未来的国际资本市场中将更加突出。2003年,中国境外上市筹集资金34亿美元,累计达到458亿美元。很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包括银行)往往在境内和境外同时上市,这种方式更加适应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竞争。 (2)FDI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地位也发生很大变化。FDI在中国全社会投资中,也走过了1992—1998年的高峰阶段,1998年以后,FDI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开始下降,2003年回到1992年的水平,估计这个趋势有可能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它可能表明,利用外资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国内技术和产业结构以及资金来源状况都有了巨大的乃至根本性的转变,由内需拉动的境内投资增长更快。国内对外资的关注有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利用外资面临一个战略调整和重新认识的问题。 3.利用外资的形式也已经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