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热锅炉文献综述

废热锅炉文献综述

废热锅炉文献综述
废热锅炉文献综述

废热锅炉

1.废热锅炉概论

废热锅炉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来生产蒸汽的锅炉。它属于一种高温、高压的换热器。废热锅炉较早是用来产生一些低压蒸汽,回收的热量有限,只是作为生产的一般辅助性设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废热锅炉的参数逐渐提高,废热锅炉由生产低压蒸汽的工艺锅炉转变为生产高压蒸汽的动力锅炉。废热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得在废热锅炉设计、制造、使用、安全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1]。

1.1 废热锅炉的特点

废热锅炉与普通动力锅炉一样, 都是生产动力蒸汽的一种高温高压设备, 所不同的是热源不同。它不是采用煤油、天然气、煤等燃料, 而是利用化工生产工艺气中的废热。因此, 它既是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也是一种化工介质工艺设备。废热锅炉的共同特点是: 操作条件比较恶劣( 如高温、高压、热流强度大, 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大等) , 并要求连续、稳定地安全运行, 对高温工艺气的温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废热锅炉的运行比常规锅炉更复杂, 废热锅炉利用的是余热, 不仅是高温气体的显热, 而且还利用某些废气中所含少量的可燃物质( 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等化学热能。例如, 催化裂解装置中再生器排出的再生气体, 其温度可达550 ℃~750 ℃[2]。另外催化裂解装置再生器排出的高温烟气中含有很多粉状催化剂。烟气中灰分含量高, 不但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加剧, 而且因为受热面积灰严重, 需要经常除灰和定期停炉清扫, 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有些高温烟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使得烟气露点升高, 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严重, 检修工作量增加。

1.2废热锅炉的分类

在废热锅炉中进行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此废热锅炉的基本结构也是一具有一定传热表面的换热设备。但是由于化工生产中,各种工艺条件和要求差别很大,因此化工用的废热锅炉结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1.2. 1 按照炉管是水平还是垂直放置,废热锅炉可以分为卧式(大都采用火管式,即管内走高温工艺气体,而管外走饱和水或水蒸气) 和立式(比卧式锅炉水循环速度快,传热速率较高,蒸汽空间也较大,因此这种锅炉蒸发量大) 两大类。

1.2. 2 按照锅炉操作压力的大小,废热锅炉可以分为低压(蒸汽压力在1. 3MPa 以下) 、中压(蒸汽压力在1. 4 —3. 9MPa 范围内) 、高压(蒸汽力在4. 0 —

10.0MPa 范围内) 三大类。

1.2. 3 按结构和工艺用途来分类

(1)按照炉管的结构形式不同,废热锅炉可以分为:列管式、U 形管式、刺刀管式、螺旋盘管式以及双套管式等。

(2)按照其生产工艺或使用的场合不同,废热锅炉可以分为:重油气化废热锅炉、乙烯生产裂解气急冷废热锅炉、合成氨前置式、中置式或后置式废热锅炉等。

2 废热锅炉的设计

2. 1 设计计算内容

工艺尺寸的设计与计算、零部件结构的设计与计算。为达到刚度和强度,要求设计壳体壁厚时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到容器宏观强度和致密性,必须采用耐压试验,设计中,局部应力引起的失效是不允许的,故必须采用开孔补强设计。

2. 2 具体设计计算步骤

2. 2. 1 机械强度计算①选材料; ②壁厚计算

2. 2. 2 开孔补强:人孔、汽包开孔、小封头开孔

2. 2. 3 压力试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 及应力校核

2. 2. 4 换热面积校核

2. 2. 5 鞍座的设计与校核

2.3 废热锅炉的设计发展

废热锅炉是焦化厂煤气净化生产线硫回收单元的主要设备。为满足系统工艺要求, 传统废热锅炉的结构设计均采用前后两套废热锅炉才能实现硫磺的充分回收。为了节能减排合理分配资源,涌现了一批新型的设计,例如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对其系统工艺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3], 在废热锅炉设备设计中采用了在

汽包中增设蒸发器的创新型结构, 实现了硫回收单元废热锅炉的一体化设计。该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既满足了系统工艺的要求, 达到了节能减排、硫磺资源充分回收, 同时又降低了设备一次性投资和减少设备占地等

2.3. 1 硫回收单元传统废热锅炉结构

硫回收单元传统废热锅炉总体结构见图1, 汽包与废热锅炉本体之间通过4根上升管及2根下降管联结, 利用汽水密度差及汽包的高位实现自然循环, 使系统安全运行。图1 中硫磺捕集器设置在废热锅炉本体出口管箱内, 冷却后的过程气流经硫磺捕集器使液态硫磺收集后经冷却后排出并收集。由于传统废热锅炉结构原因, 必须在硫反应器前后布置两套废热锅炉才能实现硫磺的充分回收。

图1传统废热锅炉总体结构

2.3. 2 硫回收单元新型废热锅炉结构

新型废热锅炉结构上最突出的创新点是减少了低温过程气冷却器II (低温废热锅炉)。根据废热锅炉设计工艺参数, 取消了低温废热锅炉后, 必须在高温废热锅炉本体或汽包中增设能使过程气再次冷却的换热器, 以便使经硫反应器反应后的含硫过程气冷却并产生蒸汽和回收硫磺资源。通常废热锅炉主要由废热锅炉本体、汽包及上升管和下降管组成。废热锅炉本体其实质是一台蒸发换热设备, 热源为高温过程气, 被加热介质为接近饱和的锅炉水; 汽包应具有足够的蒸汽容积和水容积, 主要作用是使本体中换热管在热负荷作用下能持续得到适当的水量, 并由汽包的高位系统及汽水密度差获得一定的循环动力, 以满足水循环可靠性的各项要求; 汽包内部设置汽水分离装置, 使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充分分离, 得到含水及杂质少的蒸汽;锅炉给水在进入废热锅炉本体前在汽包内加热到饱和, 提高了循环动力; 饱和的锅炉水经下降管流入废热锅炉本体进行加热蒸发, 本体中的汽水混合物经上升管流入汽包, 如此循环达到废热锅炉系统的安全运行; 根据汽包的独特作用, 一般汽包内不能设置蒸发换热管, 以免影响水循环和废热锅炉本体的安全可靠性。对废热锅炉设计参数作了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并通过传热计算、流阻计算及水循环计算, 提出了两种一体化设计方案。即在汽包筒体下半部储水部分直接增设一组蒸发器的方案以及在废热锅炉本体中直接增设一组蒸发器的方案。经传热计算、流阻计算及设备强度计算, 在废热锅炉本体中直接增设一组蒸发器存在两大缺陷, 一方面造成设备结构极为复杂; 另一方面废锅本体管板由于两组蒸发器介质温差的不同而引起的管板上下两部分的温差应力较大, 管板的设计困难, 甚至很难确保废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而在汽包筒体下半部储水部分增设一组蒸发器, 虽然有别于传统汽包的设计, 但根据设计参数进行详细计算, 其结果完全可行, 并能确保系统水循环正

常工作。最终设计的新型废热锅炉系统总体结构见图2。

图2新型废热锅炉总体结构

图3新型废热锅炉本体换热管结构

2.3. 3 硫回收单元传统废热锅炉与新型废热锅炉的比较

新型废热锅炉由于创新型的一体化设计, 达到了系统工艺要求及节能减排、回收资源、降低设备一次性投资、减少设备占地的要求。其中减少了一套废热锅炉系统, 可减少设备占地约80%, 节约设备一次性投资60% ~ 70%, 同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维护费用、缩短了检修周期, 使系统设备的布置更为简捷、紧凑, 管道布置更为简略。

新型废热锅炉最突出的创新点在于汽包上布置了蒸发器的新型结构, 同时对设备的防腐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些改进, 在用户的安装现场得到了多方专家的肯定。投用两年多来, 运行效果良好、硫磺资源的回收达到预期, 过程气的排放完全符合排放标准。

3.废热锅炉的制造

3.1、管箱盖制造

包括管箱法兰管接头封头制造

3.2、管束制造

包括管箱、管箱法兰、大管板、内管、换热管、小管板、折流板隔热板、隔热垫圈、拉杆螺母、定距管等制造。

3.3中压壳体制造

3.4、总装工艺

总装工艺如图22 所示[4]。

(1) 将管束以水平位置放好, 然后用行车将管箱盖吊起, 并徐徐向管束的管箱靠拢, 放好垫片后将管束和管箱盖通过螺栓将其拧紧,并保持水平位置。(2)管束与中压壳体的组装采用卧装方式进行。中压壳体用两台 20 吨行车平行吊起(水夹套已装在中压壳体上),再平行移动将其套进管束中, 并按一定方位将管箱的大管板螺栓孔和中压壳体法兰连接起来, 连接前应将垫片先就位好,装上螺栓,上紧螺母,总装完毕。

(3)高压管束侧迸行充氮, 以备运输。

3.4废热锅炉制造中异种钢焊接工艺的若干间题

由于废热锅护的介质温度较高, 又处于中压条件艺需选用强度较高的珠光体耐热钢材制造, 又由于裂化气中往往含有硫化物等介质, 在高温时易引起珠光体钢材腐蚀, 故在高温段又裕选用耐热、耐腐蚀的奥氏体不诱匆材制造。这就在制造上出现了奥氏体不锈钢与珠光体低合金钢或碳钢的焊接。这类通常称为异种钢焊接的问题, 国内外曾有过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参考。问题的关键在于珠光体母材与奥氏体焊缝金属一侧, 产生组织异常和机械性能变坏。因而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侧进行研究。我厂金相室根据焊接接头熔合区中合有类马氏体组织的弯曲试验, 弯曲角达180°度也无裂纹产生, 认为使用温度在350°以下时可允许类马

氏体带组织的存在[5]国外有人[6]对异种钢焊接接头熔合线进行了研究, 称低碳马氏体基体上有铬的碳化物析出的组织为“类马氏体” , 指出类马氏体的存在, 对冲击值是有害的; 还认为预热和母材含碳量低在( 0.2 %左右),都促使类马氏体组织的形成;焊缝的塑性随焊丝中镍量的增加而改善[7]。

4 废热锅炉使用管理

4.1影响废热锅炉使用寿命与安全运行的若干因素

4.1.1 水质处理对废热锅炉使用寿命的影响

(1)废热锅炉外的水处理

水是影响废热锅炉使用寿命与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人炉内水质的好坏与否常常直接决定着废热锅炉能否正常操作。所以在水加人废热锅炉之前要经过软化、除盐、热力除氧等一系列的良化措施, 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2)废热锅炉内的水处理

要充分地延长废热锅炉的使用寿命,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热功效率, 保证锅炉安全而正常的生产仅仅靠炉外的水处理工作是不够的, 还应在重视炉外水处理质量的同时, 控制好炉内水的各项品质指标,注重加强锅炉内的水处理工作。诸如:在新安装的锅炉投产前要进行煮炉, 煮炉后应进行酸洗, 投产后在对锅炉进行定期排污的同时还要保持锅炉的连续排污, 以及向锅炉内定时填加化学药剂等。

4.1.2 水质输送对废热锅炉使用寿命的影响

水是废热锅炉正常生产的命脉, 如果锅炉一旦发生缺水而造成干锅现象, 就势必会打乱正常的生产, 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注重锅炉内水处理的同时, 还要强化对输送水的设备—多级离心水泵的操作, 使其能连续而稳定的运转, 从而为废热锅炉的高效生产提供水源保证。此外在多级式离心水泵本体特性一定的情况下, 要多重视给水泵出口的再循环管路, 给水泵出口管上安装的逆止阀及与泵出口管上逆止阀上的旁路阀等管道与阀门的工作特性和工作情况。

(1)多级离心泵出口再循环管的影响

为了将给水送人锅炉, 并使给水调节阀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 锅炉给水泵出口的压力除了要克服汽包的工作压力外, 还要克服给水管路的流动阻力及给水泵出口至汽包高度差形成的静压差, 并要保持给水调节阀前后一定的压差。通常给水泵的出口压力比汽包工作压力高30%~40%。

(2)多级离心泵出口管逆止阀的影响

为了使备用泵处于随时可以启动的状态和启动后能立即正常供水, 备用泵的人口和出口阀必须处于全开位置。为了防止给水泵出口母管内压力很高的水经备用给水泵返回到处理槽内, 造成备用给水泵倒转和出口母管压力降低, 不能向锅炉正常供水,因此每台给水泵的出口均应安装逆止阀。

影响废热锅炉的使用寿命与正常安全生产的其它因素还有许多, 只有将影响其生产的各项指标调控在一定范围之内, 才能充分发挥其良性作用, 使使用寿命延长。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检修涉及流体力学、传热学、金属学、锅炉原理、物理、化学、自动控制和测量等多种学科, 切实提高锅炉操作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 对于节约燃料, 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8]。

4.2 废热锅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

4.2.1存在的问题

(1) 锅炉用软水质量问题锅炉用软水水质差, 导致换热列管结垢, 影响产汽量。软水中含盐量高, 在换热列管外管壁形成水垢, 水垢对传热过程有很大阻碍。

(2)列管、中心管焊接质量引起的故障这类故障大都集中于一些角焊缝, 及在焊后不能用X射线探伤检查的焊道上, 多为夹渣、气孔、未熔合、未熔透等缺陷, 其强度难以适应设备在生产运行中的热胀冷缩而产生裂漏。

(3)设计安装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了设备运行中热胀冷缩的变化。

(4)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严格按工艺指标操作, 超温、锅炉缺水、“干锅”等异常情况引起故障。未按要求对废热锅炉内部耐热衬里进行烘炉, 该锅炉在更换下来后发现内部耐热衬里有大量裂纹。

4.2.2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从锅炉制作质量抓起。一定要选有制作III类容器资格的厂家去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不允许有违反焊接要求的缺陷存在。一定要严格控制耐热衬里浇注材料的配比,制作专用模具, 密实浇注, 要充分养护, 万不可图快。要按设计要求装配锅炉各部件, 并由技师指导监督完成。如耐热衬套、衬板和各列管的保护小套管的组装要严格、认真、规范、牢固。特别是气体出口中心调节阀的组装更要规范, 测量好尺寸, 调整好阀头行程, 保证该阀零活、可靠。列管、中心管裂漏的检修。对管板焊缝裂漏的处理方法首先要通过着色检查, 确定裂纹后,再进行打磨开坡口, 并按焊接工艺要求进行补焊。对列管与管板内焊口出现裂纹, 尽量避免堵管, 运用在管内沿焊缝重新补焊的方法, 尽量保持换热面积。操作人员应具备熟练操作的能力, 使设备正常运转中避免超温、锅炉缺水、“干锅”等事故。同时在升温、降温过程中严格控制升温、降温速率。锅炉在运转过程中易形成水垢。对有加药设备的系统, 注意药的配比。加药后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排污, 避免形成新的垢层。对没有加药设备的系统, 定期洗炉是必要的。

5 废热锅炉的改造及设想

5.1改造方法(以列管废热锅炉为例)

( 1) 利用原列管废热锅炉的外筒体, 重新制作了蒸汽过热段内筒和软水加热段内筒体, 并在原位置安装[9]。

( 2) 增加煤气总管道直径, 增加了煤气流通的截面积, 减少了阻力。

( 3) 把每台造气炉单独夹套汽包改为多台并用1 个汽包, 并使废热锅炉和夹套炉共用1 个汽包, 减少了热损失, 方便了操作。

( 4) 把多炉共用1 个烟囱改为1 炉1 个烟囱,并直接安装在旋风除尘器顶部, 节约钢材和场地。

5.2改造设想

从造气工艺条件、生产实际情况出发, 废热锅炉改造应遵循三个条件:

( 1) 不影响高负荷生产条件下的阻力变化,吹风气、上吹煤气中灰含量高, 湿度大;

( 2) 保证使用寿命, 检修周期长, 避免火管焊缝膨裂;

( 3) 投资小, 而且产汽量高。

综合各种改造的优点,研究人员提出较理想的废热锅炉改造设想( 结构见图2)[10]。

图2 理想废热锅炉结构

1- 下火箱; 2- 加热段; 3- 蒸发段; 4- 上火箱;5- 汽包; 6- 上汽管; 7- 沉液管

风力发电机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立轴风力发电机 学生姓名:李春鹏学号:090501224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刘恩福 2013年2月27日

一、摘要 风能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风能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资源。现有的风能转化系统大部分将风能通过风力机装置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通常风力机按风轮旋转轴在空间的方向,分为水平轴风力机(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简称为HAWT)和立轴风力机(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简称为VAWT)两大类,达里厄型(Darrieus)风力机为立轴风力机的典型机型。立轴风力机由于其结构和气动性能的独特优势,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变速风力机可以在很大的风速范围内工作,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捕获风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而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大型变速立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风力机为典型的达里厄型风力机,直接驱动永磁同步电机发电。通过建立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估模型、传动系统模型、电机以及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模拟,得到风力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并实现了最大风能追踪的算法。 变速风力发电机提高了风能利用率,但增加了控制系统的难度,本文对最大风能追踪策略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达里厄型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评估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双多流管模型,考虑了达里厄型风力机旋转时叶片对风轮下盘面流动干涉的特性,以及翼型动态失速、气动阻力的影响,对1MW达里厄型风力机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该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如风力机在各风速下的气动转矩与转速的关系,以及在各风速下的气动功率与转速的关系,为仿真模拟提供基础。根据仿真的需要分别建立了风力机传动系统模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等模型。永磁同步发电机在同步旋转轴下建立,并对同步电机的解耦控制做了分析,最大功率跟踪算法采用尖速比控制方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且搭建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对1MW 达里厄型风力机低风速气动、高风速刹车、额定风速下变风速运行等工况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模拟得到风力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实现了最大风能追踪的算法,采用尖速比的控制方法追踪最大风能的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立轴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ABSTRACT The rapid progress on wind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y has made wind energy to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Current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translates the wind energy to mechanical energy by wind turbine,and then converts it to electricity by generator.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volving shaft in space,wind turbine includes two types,one is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HAWT for short),and the other is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VAWT for short),the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is famous for Darrieus type.There has been growing attention to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for its unique structural and aerodynamic advantages.As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works at larger ranger of wind speed,utilizes much more wind energy,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ind turbines.So it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the field.This paper is basic on large variable spe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The wind turbine is Darrieus type,and it dive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directly.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dive-train model,generator and control system model,and simulating of the wind turbine system model in MATLAB/SIMULINK,we can obtain the performance of wind turbine in a variety of conditions,and achieve the algorithm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lthough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t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ntrol system.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Strategy theor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it's the double-disk multiple stream-tube model in the framework of blade element momentum theory,the airfoil dynamic stall effect and aerodynamic losses were included.we obtaine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by calculating for the1MW Darrieus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dynamic torque and rotating speed at different wind spe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dynamic power and rotating speed at different wind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说到文献综述,大家都知道这是研究生的必修功课之一。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扩大了知识面;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选题及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写的好坏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因此,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是如何写文献综述的呢? 首先,得从认知上去明白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又有哪些特点。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献学加工深度角度理解。如果将未发表的论文当成零次文献,那么正式发表的论文原文就是一次文献,目录、题录、书目等是二次文献,理所当然综述就是三次文献了。真正的文献综述可以理解为文献的文献,是对文献的再加工。综述的作者不一定要做第一手研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并作出综合性地介绍。 文献综述具有多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当然除此之外还具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P. Salvoey, J.D. Mayer, 1990)。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

【文献综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文献综述 金融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二十世纪中期,通货膨胀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当时通货膨胀以比较温和的速度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时出现了持久的“滞胀”现象,发展中国家也在八十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到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扩散,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通货膨胀的多次冲击,社会经济大幅波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都成为各国共同的“敌人”,国内外政府和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 1 国内研究现状 1.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研究 我国近些年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明文(2010)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策及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1]。”刘海燕、寇雪梅(2008)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一文中分析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成因时得出三点结论:“(1)货币供给量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2)资源稀缺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顺差,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发生[2]。”陈彦斌(2008)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中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研究指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3]。 祖栋梁(2008)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分别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社会体制方面来剖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源。“认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的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4]。”宋超英、夏芸(2008)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传统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

风力发电并网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

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风力发电并网稳定性研究 系(院)自动化系年级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xxx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三月 开题报告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或设计)工作。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67014725.html,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栗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认识这一新兴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理解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分享经济”产值已达1100亿美元,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和打车O2O应用鼻祖Uber就是分享经济在房屋短租和打车行业中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分享经济的研究进行梳理。 二、国外文献研究 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式消费”的概念[1]。2010年,英国作家Rachel Botsman认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和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再次是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同时指出信息技术和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是推动合作式消费的一个驱动力[2]。2011年12月,Sara Horowitz发表了《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分享型经济”成为西方媒体的热点话题[3]。 对分享经济的认识、理解:Russell Belk认为,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的”观念,而是一种“你能使用的就是你的”观念;同时指出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的成长。Christopher Koopman等人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让消费者搜索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促进了网上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对市场经济中传统规章制度的依赖,而我们的公共政策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现实的需要。 对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Katie Finley认为分享经济有社会、经济和技术三大驱动力量。 通过对Airbnb使用者进行访谈,了解人们使用Airbnb的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担忧及最让你信任的几点理由,最后给出了Airbnb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市场中介者的结论。Georgios Zervas等人

文献综述 唐宋词的抒情自我化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唐宋词的抒情自我化 摘要:文学创作的最深根源,自然应到社会生活中去发掘;但它的直接动机,则是由人的感情所感发、引起的。词自然也不例外,这种因情而生文的现象,表现在诗词创作中,就尤为明显,文人的抒情自我化便应运而生。 正文:萌芽于隋唐之际的词,在唐代民间的沃壤中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盛唐、中唐文人已染指填词,渐成风气;及至晚唐五代,词已经相当成熟,作为韵文中一种独立的新体,在诗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踏上两宋词坛,放眼望去,数不尽的名家辈出,说不尽的名篇如云;词风多样,出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局面。 词比起诗来,似乎是一种抒情程度更纯粹、更狭深、更细腻的文体。它所抒写的感情,不妨称之为“情绪”、“心绪”、“心态”或“心曲”更来得适宜。词在抒情的方向性方面,有着某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它正朝着其“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和伸进。在研究词之前,有必要对“词”这样一种颇有些“特异性”的诗体,作一番整体上的宏观考察。从全部唐宋词的历史事实出发,我们发现,“词”虽然从广义上看也属诗的一个支派、一个家族,它们之间存在着血缘之亲;但是二者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就表现在:虽然同为抒情的“载体”,但是诗所负载和容纳的“感情分量”和“生活内容”,比较来说就显得厚重、宽广,而词则显得轻微、狭细——当然,仅仅这样说是不够全面的,还应当补充的是:词在抒情的方向性方面,却有着某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它正朝着其“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和伸进。尽管后来的词中,也出现过“以诗为词”、诗词合流式的作品,但从他的全局、或至少是那些占着很大比重的“正宗”、“本色”型作品来看,该是如此的。 对于这一特点,王国维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删稿)表现在抒情的类型方面,它就特长于书写那类深微细腻、“幽约怨悱”的感情,而不大像诗那样,能较为宽广地抒写情志和反映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比起诗来,似乎是一种抒情程度更纯粹、更狭深、更细腻的文体。它所抒写的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分析 作者简介:白倩(198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金融硕士,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财。 摘要: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发生会引起物价上涨。自2009年以来,我国CPI和PPI指数一路走高,国内一些商品物价上涨速度之快之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强,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就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通货膨胀;现状;成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理论综述 通货膨胀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话题,我国北宋期间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到元朝时实行典型的纸币流通,米价在69年间上涨了60多倍,纸币迅速贬值。通货膨胀是货币失衡中一种常见的问题。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所持观点各有不同。例如,萨姆尔森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莱德勒和帕金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弗利德里奇?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因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罗宾逊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对同样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

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等等。 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各学派有着不同的看法。最具代表性并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货币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他们总结出通货膨胀有几种成本―“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皮鞋成本”是人们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所付出的成本。“菜单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所付出的成本。货币学派还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会造成税收的扭曲,增加人们的纳税负担;会增加企业预测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会因此放慢投资,从而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新凯恩斯主义则把通货膨胀归结为三种主要形式: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及固有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也即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上涨时;固有型通货膨胀一般与物价薪金有关,工人希望提高薪金,这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 自 2010 年以来,我国煤炭、铁矿石、钢材、铜和锌等价格上涨非常明显,电、水、天然气价格也都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发生;我国农用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国家2010 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

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

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 (开题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0902 姓名:窦婕 学号:1091940323 2011年12月15日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自然大灾害的接踵而至,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化石燃料的稀缺、温室效应的加剧,更是使全球面临着能源挑战。在此环境下,新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其中风电是目前最具优势的新能源。 近20年来,德国、美国、丹麦、中国等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可以商业运营的风力机,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可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8%,风能利用系数超了40%。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安全保护措施更加完善,并且实现了单机独立控制、多机群控和遥控,实现了无人值守。而风力发电随着技术的提高,容量的增大,风力机的大规模生产,造价大大的降低,因此风电成为最廉价的电源之一。 据悉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所获得的能量,只有风力在一年内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利用风力来发电,开发新能源。在中国,风电能源市场正处于启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怎样更好的利用风力发电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运用这样巨大的一个资源宝库造福人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然而,风力发电进展的并不是十分迅速,这其中又受着很多因素的制约,许多专家目前认为中国风电已经陷入了非理性发展,风电产能过盛的同时却受制于技术落后、并网运行难等因素。因此目前只有摆脱了这些不利因素,我们才可能在风力发电一行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根源,打破现有桎梏,走出风电的瓶颈期。 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风能,为何我国风力发电水平迟迟难以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到底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实例与理论的综合分析找到答案。 二、文献综述 2.1各方资料显示我国风电现状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被消耗掉,在消耗过程中也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而可再生资源由于其优越性逐渐成为人类利用的重要资源。风能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如何将风能转为电能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风电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力度,我国政府亦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风电产业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各地已经开始主动研制并从国外引进风电机组,探索建设风电场。80年代,我国试制出的国产55kW风电机组在福建平潭成功并网。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明确支持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在配套政策支持下,中国风电规模化发展开始起步,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底,中国以约4182.7万千瓦的累积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较2009年同比大增62%。按照国家电网此前出具的研究报告,到2015年,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吸纳风电上网的规模达1亿千瓦时,到2020年可达到1.5亿千瓦时。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摘要:人生在世,健康乃是第一财富。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更是学业、事业、生活等健康发展的根本。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给予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于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具体表现,然后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最后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教育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意义心理健康解决途径 正文:一、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文献综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

文献综述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 1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1.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有个发展的过程。最初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自我效能: 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动过程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和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即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如此。许多人也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领域下个体的自我效能会起变化,认为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甚至特定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才对行为具有预测性,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如Sherer(1982)认为由于不同个体过去的成败经历不同以及对成败经历的不同归因导致个体间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个体过去在各种情境中获得的成败经历会影响其对新环境的一般自我效能预期。Judge(2001,2002)认为,“概括化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应对、执行和能否成功的基本能力的评估,是个体对各种情境能否有效处理的信心判断”。德国著名的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1997)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 虽然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对特定行为的预测效果更好,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个体在更为广泛的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因此,本次研究使用Schwarzer(1997)的定义。数字和人名都应该用Times new roman 1.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因素;其二是自我效能感同其他因素的关系。 (1)关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现状 家庭、同伴及学校、社会的文化差异对亲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的钱铭怡教授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极端的教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与子女的自我效能感相关。王才康、何智文(2002)等人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关于通货膨胀的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 摘要:通货膨胀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成 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梳理了各种流派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后续研究者有所帮助。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对一国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主要有以下的影响::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因此,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文献梳理 从古代以来,在经济生活中,就存在通货膨胀这一现象。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诞生,因此通货膨胀这一理论也就被各个经济学派所研究。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价值是基于给定一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和对这个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对抗。在货币协定中的价格波动相对于一个商品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或是下降而言是没有逻辑的,因为劳动力成本才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成本。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认为通货膨胀仅仅是因为钞票的印刷量超过了黄金的储备量。然而,马克思认为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包含在以劳动力度量的生产成本中。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现实经济是高度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并推导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曲线。该理论集中在货币供给方面,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这点在政府(可能于对外战争或内战期间)印行超额的货币引起金融危机时特别鲜明,有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70年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从而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形式: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

文献综述:风电并网存在问题分析

风电并网的不利影响及分析 一、风电并网的不利影响案例分析 1、加拿大阿尔塔特电力系统 截至2008 年,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电力系统(AIES)共有装机约280 台,总容量12 368 MW。其中,煤电5 893 MW,燃气发电4 895 MW(热电联产约3 000MW),水电869 MW,风电523 MW,生物质等其他可再生能源214 MW。阿尔伯塔的风电开发意向已达到11 000 MW,几乎与目前系统的装机容量相当,这在给AIES 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为,大规模的风电接入会增加系统发电出力的不稳定性,降低系统维持供需平衡的能力。AIES 的装机以火电为主,且调节能力有限,系统备用容量也有限,电力市场的可调发电出力的灵活性不高,对外联络线的潮流交换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系统需要增强调节及平衡能力和事故响应能力,否则难以应对风电出力变化给系统带来的巨大压力。 电力生产和使用必须同时完成的特点决定了系统运行必须维持每时每刻的供需平衡。供需失衡会引起发输电设备跳闸、负荷跳闸甚至系统崩溃等事故。因此,维持系统的实时平衡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大规模的风电并网,会从以下4 个方面影响系统供需平衡:(1)能否准确预测供需走势。预测是实施供需平衡调节的基础。供需差可能来源于负荷、潮流交换、间歇性电源等的变化。供需走势的预测对于系统运行至关重要。预测越准确,相关的运行决策越准确,运行人员越容易维持系统稳定。而目前的风电预测,远不能达到系统运行对预测精度的要求,给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系统运行带来很大隐患。 (2)需要足够的系统调节平衡资源来提升系统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的能力。系统调节平衡资源是指能被随时调度的、能维持系统平衡的调节备用容量、负荷跟踪服务等运行备用。由于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导致系统必须维持很高的系统调节资源以作备用,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否则,系统将无法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性,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亟须建立相关的系统运行操作规程。为了保持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提前研究并制定相关的系统运行操作规程,并纳入已有的运行规程以指导调度人员。由于人们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相关的运行规程还属空白。 (4)调度人员要学习并掌握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影响的能力。拥有充足的系统调节平衡资源、建立相关的规程、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测结果,加上操作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对系统特性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判断并作出正确决策,实现系统操作安全、可靠、及时。面对大规模的风电并网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巨大挑战,调度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复杂局势。 对于一个独立系统,供需不平衡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频率偏差的情况,对于一个互联系统,供需不平衡可能导致系统从主网解列。特别是,阿尔伯塔系统的风电开发意向已远远大于其承受范围,所以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胡明:阿尔伯塔风电并网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和对策;电力技术经济;2009[4] 2、辽宁电网 预计在2010年底,辽宁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40万kW, 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87万kW。风电的大规模集中并网将给辽宁电网的调峰调频、联络线控制、系统暂态稳定、无功调压及电能质量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影响,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1)导致系统调峰难度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