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 * * * * * * 饮食与政治饮食是立国的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而“民以食为天”。烹调中的治国之道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和烹制一道小菜的道理相同。饮食与语言 1、词如以“味”为词素而形成的系列词汇,滋味、美味、韵味、风味、乏味、品味等。 2、成语、熟语、歇后语如酒囊饭袋、如饥似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诗词如陶渊明的《饮酒》、苏轼的《烧猪肉诗》和《豆粥》。

4、文赋从西汉起,文赋中写饮食蔚然成风,内容有楚地美食、京都饮食风情、烹饪的选料等。

5、小说中国古典小说描写饮食,是普遍现象,如《红楼梦》。

6、戏曲从宋金杂剧、鼓子词、诸宫调到元杂剧、明南戏、清地方戏、京剧直到现代地方戏,内容涉及饮食的已成为经常性的剧情需要。

7、对联如“壶煮三江五湖水,笑迎四面八方客”。作业: 1、举例简述中国古代饮食中体现的哲学、政治和思想观点。 Top 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第三节饮食著述 Next 著名古典小说中,有哪些与饮食相关的描写?古代饮食著述根据汉至清有关文献记载,两千多年间中国饮食专著达100种以上。清代,饮食专著加上专门讲述烹饪原料和食养食疗的著作在30种以上。这些著述记录了中国饮食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人们研究、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饮食文化遗产的宝库。著名作品战国时的《吕氏春秋??本味》《黄帝

内经??素问》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唐代的《茶经》、《千金要方??食治》宋代的《山家清供》元代的《饮膳正要》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随园食单》当代饮食著述目前,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阶段,学者、专家和业内人士正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并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现状,从原料到产品到消费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出版的专著、论文数数,成果令人瞩目。作业: 1、读一本或一篇古典小说,找出其中与饮食相关的描写。 To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吉祥食品造型食品命名 一帆风顺四喜丸子步步高升吉庆有余和谐一种原料,不能制成美味,要靠不同原料、调料按一定比例,在一定火力下相互融合,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在饮食活动中,审美的最高原则也是“和”,人与人不和,再美的食物也食之无味。欢乐是精神的愉悦,既是一种审美感受和体验,又是人们在审美中要求遵循的原则。在饮食审美中,没有愉悦之情的进食不会让人体会到美食之美。欢乐敬,源于饮食之礼,是指导饮食审美的重要原则。“敬”在饮食活动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如语言中的“请”,敬酒时的起立,饮酒中的先干为敬,敬茶中的“三道茶”,等等。诚敬作业: 1、中国饮食审美的原则有哪些? Top 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

第二节中国饮食审美 Next 进行食品和饮食活动审美时应该考虑哪

些因素?食品审美的九个要素色香味形质养卫名器色对食品颜色的审美,概括起来,从感受上讲,要求赏心悦目;从形式上讲,要求纯正、组合得当。香香指食品的气味,饮食审美中对食品气味的判定,在感觉上要达到香气袭人的效果。味中国饮食审美中,味是最主要的、第一位的要素。食品是否为美食,首先看味道好不好。形人们在对食品形状审美评判中,认为最美的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造型。质质即食品的质感,它是食品作用于人口腔皮肤的触觉细胞后,使人产生的滑、嫩、酥、脆等感觉。养养指食品的营养成分。以特定的食品而论,营养成分种类越多、各种成分的含量越高越好。卫卫即食品的卫生,卫生标准已成为食品审美中越来越受重视的构成部分。名名指食品的名称。在中国饮食审美中,食品的名称之美备受重视,特别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四喜丸子器器指盛装食品的器皿。食品虽美,如果没有相应的盛器与之配合,给人的美感就不强烈。饮食活动的审美良辰美景可人韵事趣序五俱美作业: 1、你认为中国食品审美的九个审美要素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Top 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第一节中国的饮食养生 Next 中国古代传统养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传统饮食养生理论的依据饮食养生的重要依据是“药食同源”理论。古人认为,药和食物有着共同的根源,即从充饥角度看是食物,从治病角度看又是药。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过,

作为一个医生,首先应该查明病人的病因,然后使用饮食手段来治疗。在饮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再用药物治疗。理论基础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所依据的是人体脏腑脉经吐纳运行机理。古人认为,人的肉体和精神由五行物质和阴阳二气聚合而成。体内五行和阴阳运转规律与天地间五行和阴阳运转规律是一致的。如果体内五行运转正常,阴阳二气平衡,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反之,人体就要生病。食养食治就是通过饮食调节,使体内五行运转协调有序,阴阳二气处于平衡状态。由于食物都具有一定的味和性,分属于五行,故而可以用食物来补充体内所缺少的某种“气”。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按时间按规律吃饭不要一味追求美食不要吃味道太浓的食物不要喝过多的酒不要吃太饱,也不要过于饥饿(1)饮食有度什么时候适宜吃什么,什么时候不宜吃什么。什么食物在一起烹制合适,什么食物在一起烹制不宜。(2)饮食宜忌(3)饮食养生卫生进餐时要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吃饭时不要讲话,不要专心思考问题生气之后不要马上进食食物要细细咀嚼中国现代食养与食治现代人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树立了现代饮食营养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观念。全民讲食养、讲科学食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作业: 1、中国古代传统养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Top 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第二节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Next 饮食与哲学“天人”关系饮食原料的获取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饮食的社会功能和政治

功能“中和”思想在饮食活动和烹调中,“中和”作为一个准则被使用。“中”就是“正”,是不偏不倚,既不过头也不欠缺的状态,也就是一般讲的恰到好处。朴素辩证观点中国饮食中总结的很多观点、理论,与饮食有关的很多成语、熟语中,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的辩证观点。在调味、火候理论中,用火是关键,这里面包含有事物性质因条件改变而变化,事物由量变到质变、促使事物变化时掌握好关节点的辩证观点。泡茶用水掌握茶叶的用量掌握泡茶的水温掌握浸泡的时间泡茶水温的选择1.茶叶审评时宜用100℃沸水泡茶2.在日常饮时,水温不必如此之高3.冲泡高档绿茶时,水温宜略低4.花茶及红茶类宜用90℃~95℃水温的沸水5.乌龙茶要现沸现泡6.各类砖茶,必须煮饮才得其真味,无法冲饮行茶的六道程序清具---置茶---冲泡---奉茶----赏茶----续水【学生活动】: 1、归纳每道程序的关键。 2、在教师的带领下练习“凤凰三点头”、“奉茶”、“赏茶”中国的茶道精神------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 1、和谐与宁静 2、淡泊与旷达 3、礼仪与清思养生【思考】:中国茶道体现了“儒、释、道”怎样的思想精髓?中国的茶道精神 Top 第五章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

第一节中国的食制

第二节中国的食礼 Next 一、新课导入引例一:“一日三餐”是现代人普遍的饮食习惯,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这个在今天看来“天经地义”的饮食制度并不完全具有普遍性。例如:在

秦代,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是“两餐制”,即一天吃两餐。时至今日,世界上也有少数地区和民族流行“两餐制”。一天吃多少餐的问题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因时代、宗教信仰、民族、地理特征等因素而异的。引例二:西周时期,周天子所食用的谷、牲、饮、羞(美味)、珍(山珍)、酱等的品种、数量都有规定。周王进食,用以盛肉的鼎有九个,用以盛各种食粮的簋有八个,其他人则以德威的高到底递减。卿七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一、食制 1、食制,即饮食制度。中国的食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 2、中国食制的主要内容:一是一日之中用餐的次数,其次食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饮食品种。食制食制一日之中用餐的次数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饮食品种食制,即饮食制度。中国的食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思考:中国的食制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强制性的“制度”,还是“约定俗成”的饮食习俗?【师生总结】:引例一说明,食制的形成根源于饮食习俗,即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一般不带有强制性,而且随时代、地域、民族、宗教等的不同有所差异和变化。引例二说明,我们会对某一个体和群体,按照社会和生活劳动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饮食制度,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例如:学校食堂规定了用餐的时间和地点。二、我国食制的形成与变化(一)、一日之中用餐的次数 1、夏商周时期的“两餐制”“朝食“:大约在天色微明时。“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中国饮食文化史 (2009-12-19 14:19:10) 转载▼ 标签: 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 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诗句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们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周公旦所著的早期礼制全书《周礼》,对周代初期的官制进行全面描述。据该书记载,为王室服务的天官大冢宰中,与制作和供奉饮食有关的人员就达2332人,分为22种官职,并且书中还出现了“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饮食的名称。稍后的《礼记》在其《月令篇》、《礼运篇》、《内则篇》等中又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其中提到周代“八珍”及周代的风味小吃饵(点心),成为中国有关方面的最早记录。 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相对应,人们也开始研究和记录长江中下游的饮食文化,如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楚国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在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便促进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相应地饮食文化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的许多词赋中都大量记叙当时的饮食物品,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枚乘的《七发》、杨雄的《蜀都赋》等。在王褒的《憧约》、史游的《急就篇》及一些字典(杨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中也提及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内容。其中王褒的《憧约》中有“烹荼”、“买茶”的文字,是“荼”发展为“茶”字的最早由来。并且出现了研究食疗的专著,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山海经》等,为以后食疗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为世人假托“黄帝”所作。全书24卷,共81篇,是中国较早的医学典籍。该书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医学的目的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生气通天论》中提出要维持健康,保持长寿就必须调和五味;《汤液醪体论》中提到酒在治疗疾病中的效用;《藏气法事论》中论述了饮食和养生的关系,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的养生理论,成为后来的中医“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理论依据。此外,《内经》还提供了治疗颜面神经障碍、孕妇胃膈闷胀、消渴病人的口感不适、妇女血枯等病若干具体方剂。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A.饮食礼仪 B.饮食风俗 C.饮食习惯 D.饮食传统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C.“尝鲜” D.“品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资治通鉴》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大招》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于慎行 D.徐霞客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C.“药膳” D.“食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袁涛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2011级学生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一、二节 课题:excel中数据的基本处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会对一组数据排序、筛选 (二)过程与方法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函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课堂,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通过利用EXCEL工具软件制作出数据图表,提升学生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2、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三、教学难点: 1、用公式进行计算 2、高级筛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标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的格式化,然而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和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 (二)实例引课 实例: 1、基本函数的使用 (1)讲述Sum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和(附带讲述自动求和); (2)讲述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演示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3)讲述Ma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ax函数求最高分;(4)讲述Min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

2、如何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1)排序 功能:按要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操作步骤:选定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式 演示:对实例进行排序操作 (2)数据的筛选 功能: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自动筛选:选定所要筛选的数据→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项目→筛选条件 演示对实例进行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筛选方式→列表区域(所要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筛选结果所放区域 演示对实例进行高级筛选 (三)学生练习 结合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内容,按要求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之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富于悲观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 中国人对付鬼神也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总是通过食物来疏通关系。西洋人悼念亡者一束鲜花就可以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待待遇(一般还要高一档)。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亲疏和他企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这完全与老百姓对付骑在他们头上的官吏一样,因此有人说祭祀不过是人对鬼神的贿赂。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满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又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说的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龙海二中政治组陈燕鹭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最新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1穆斯林饮食禁忌习俗包括禁食自死物:禁食血液;禁食猪肉,禁食诵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禁止喝酒、禁止吸烟、吸毒 2.现代餐饮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主要措施? 2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3) 注重文化观念渐 变的特性(4) 完善餐饮企业制度 3.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居住地和饮食习惯和言谈行动 4.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 4 (1)素食(2) 不非时食(3) 食存五观(4)过午不食 5.目前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哪几大类?试各列举2个名品 5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大红袍龙井 6.淮扬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6 淮菜和扬菜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 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中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2.试述广东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2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而现在年味淡了,过年的感觉正在逐渐消失。 材料二:广州环市路上,全国各地风味的菜馆一字排开,广州市民不出城便 尝遍全国风味。 材料三:超市的兴起为市民购买食品提供了方便,各种洗切好的净菜、熟食、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备受上班族青睐,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 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2.案例: 奥运会期间,北京某五星级饭店接待一批来自泰国的运动员。泰国以佛教为国教。为接待好这批运动员,酒店管理方精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菜单与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茶文化 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茶文化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1]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

2009年1月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面点习惯上分为三大流派:京式、广式和( D ) A.桂式 B.川式 C.鲁式 D.苏式 2.“鼎湖上素”作为一大菜系的代表菜之一,它出自于( D ) A.四川 B.淮扬 C.广东 D.山东 3.伊尹与商汤关于烹调方面的对话,就是饮食文化史上最早的文献( A ) A.《吕氏春秋·本味》 B.《礼记·内则》 C.《论语·乡党》 D.《尚书·酒诰》 4.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使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的重要标志是( B ) A.用鼎熟食 B.用火熟食 C.以水煮食 D.以汽蒸食 5.茶的发现和利用,相传起源于( C ) A.女娲时代 B.伏羲时代 C.神农时代 D.黄帝时代 6.饮茶方法上的煮饮改为冲泡,通常被视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它始于( D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为了节约粮食,控制酗酒现象,周初的统治者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C ) A.《酒典》 B.《酒法》 C.《酒诰》 D.《酒制》 8.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了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的礼仪,后人称为( B ) A.觞政 B.燕射 C.投壶 D.射覆 9.《煎茶水记》一书叙述了茶汤品质高低与泡水有关,其作者张又新是( A ) A.唐代人 B.宋代人 C.元代人 D.明代人 10.体现菜品发源地的菜名是( B ) A.汽锅鸡 B.文昌鸡 C.贵妃鸡 D.叫花鸡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名词解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 9、“五世长者知饮食”:语见魏文帝曹丕《诏群臣》,全句是:“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意即只有那些历代为官的贵富之家的上层社会成员,才可能对高层次的穿衣吃饭一类生活之事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10、仪狄:中国古史传说夏禹时期的女性酿酒师,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酿酒师,事见《战国策》等先秦典籍。 48、杜康: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酿酒发明家,应当是女性。 17、食医:见于《周礼》记载的周王廷职官,其职司是负责周天子、和世子的膳事营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18、茶人:中国历史上有茶学文化修养的嗜茶者,士是其主群体。 21、普劳:又作“朴劳”,汉语名为“羊肉抓饭”,我国新疆维吾尔等民族的风味名食,由羊肉、稻米、胡萝卜、元葱等原料焖制而成。传统食法是手食。中亚地区普遍食用。 26、克依姆奇:朝鲜语“泡菜”,是朝鲜族最具民族特征、最富影响力的食品。 37、寒具:汉代时期点心的称谓,因形成于三代的禁火制度而产生和得名。

43、馕:我国新疆地区维吾尔等民族以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焙烤食品,具体品种很多,有适口耐饥、易携带、便贮存等诸多优点。焙烤工具是特制的馕坑。 39、本味论:本味论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注重原料的天然物性,讲求食物的自然美味与味性变化的科学合理性。 46、《大观茶论》:作者北宋赵佶,中国茶文化历史鼎盛期的代表性茶学家与茶人。该书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著名茶学著作。对后来中国茶学、茶道与茶艺的精致化发展影响颇大。 47、《饮膳正要》:编撰者元饮膳太医忽思慧,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全书共三卷。主要内容有诸般禁忌、聚珍品撰、食疗诸病、食物原料等。该书的基本指导对象是元帝国最高权力集团成员。 20、简述中国古代“酒人”定位原则、基本类型。 答:酒人是一切爱酒、嗜酒者的统称。中国传统酒人是指历史上的文化酒人,即有学养的酒文化人。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历代酒人似可粗略区分为雅清、俗浊、恶污三大等级九种类型: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内分为上上品酒圣、上中品酒仙(逸)、上下品酒贤(董);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内分为中上品酒痴、中中品酒颠(狂)、中下品酒荒;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沉溺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教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西方的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博采众长,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致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实际上,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十一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籼稻的是长江下游杭州湾的( ) A.仰韶人 B.龙山人 C.河姆渡人 D.磁山人 2.六朝以前的史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 ) A.秦晋 B.吴越 C.齐鲁 D.巴蜀 3.在50多万年前就已经能够发明火、管理火以及用火熟食的猿人是( ) A.元谋人 B.磁山人 C.北京人 D.龙山人 4.不仅是远古先民重要的饪食器和食器,也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政治权力的王器是( ) A.鬲 B.簋 C.瓮 D.鼎 5.“大煮干丝”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之一?( ) A.四川菜系 B.山东菜系 C.广东菜系 D.淮扬菜系 6.构成川菜系的五个分支是高级筵席菜式、民间小吃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和( ) A.三蒸九扣菜式 B.市肆风味菜式 C.寺院风味菜式 D.官府风味菜式 7.我国最早记载的乳酒是史籍中的( ) A.玄酒 B.酏酒 C.醴酪 D.事酒 8.周代专门制作酒具的工匠称为( ) A.梓人 B.酒人 C.浆人 D.凌人 9.我国西汉时期,茶叶已是流通的商品。在文中提到“烹荼尽具”、“武都买荼”的是西汉人王褒的( ) A.《春秋繁露》 B.《僮约》 C.《七发》 D.《淮南子》 10.《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述了宋人斗茶对于茶饼、茶具、用水、程序和效果的具体规定,其作者是( ) A.宋徽宗 B.丁谓 C.陶谷 D.叶清臣 11.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 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 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 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1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更趋突出( ) A.程式化 B.盲目性 C.个性化 D.被动性 13.文中描写饮食的比重大大增加,作者常常借饮宴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暴露社会现实的堪称志人小说代表作的著作是( )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11学前1班 地点:机房2 主讲教师:赵浩然 教学课题: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 实际工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测试FTP,下载上课材料(5分钟) 复习:完成总分和平均分计算,为新课准备数据。 (各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 二、引入新课:(利用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表) 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符合我们条件的记录呢?(展示课题“数据筛选”)(一)自动筛选 1、教师演示(5分钟):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大于85分或不大于70

分的同学。 操作步骤: 第一、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语文”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对话框中选择“大于”,输入“85”;选择单选按钮“或”,在第二个条件框输入“小于等于”,输入“70”,单击“确定”。很明显筛选后的结果远少于原先的记录。 2、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二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点评。(10分钟) 任务一:请在成绩表中的查找出自己的成绩。 任务二: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计算机成绩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的同学。 (请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进行筛选数据,小组协作完成。) (二)高级筛选 设问:当查找的条件比较多时,该用什么样的查找方式比较方便呢?(高级筛选) 1、教师演示:(6分钟) 请找出符合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及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0分以上,操作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并在A50为左上角单元区域。 操作步骤: 第一、创造条件区域,在数据表后插入三个空行。所有的条件必须在其相应的字段列来输入。同时,条件值必须在同一行(如图-1所示的C48:S49区域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用吃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当然还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 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饭稻羹鱼”区域特色是( )饮食文化圈的典型特点。 A.西北地区 B.长江下游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乌龙茶属于( )茶。 A.半发酵 B.发酵 C.不发酵 D.微发酵 3.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 A.葡萄酒 B.黄酒 C.白酒 D.啤酒 4.下列不属于藏族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食品是( )。 A.糌粑 B.酥油茶 C.青稞酒 D.搅团 5.我国的( )有以打鱼为生的悠久传统,生鱼、鱼松等类鱼肴是其代表性食品。 A.赫哲族 B.鄂温克族 C.锡伯族 D.布依族 6.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为世人知晓的《短歌行》的作者是 ( )。 A.李白 B.屈原 C.苏轼 D.曹操 7.“手扒肉”是( )典型的民族食品和进食方式。 A.侗族 B.纳西族

C.蒙古族 D.毛南族 8.( )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一种极具影响的饮酒娱乐活动,公元353年3月3日在绍兴兰亭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参加的一次最为著名。 A.击鼓传花 B.划拳 C.曲水流觞 D.猜枚 9.“钟鸣鼎食”是中国历史上( )阶层的饮食生活写照。 A.贵族 B.士大夫 C.富豪 D.商贾 10.明末清初的著名戏剧理论家( ),同时也是一位有历史影响的美食理论家,他的美食理论成就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 A.金圣叹 B.李渔 C.蒲松龄 D.王世贞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中国历史上的“素食”概念,有( )三层含义。 A.指不劳而食者 B.指与熟食相对的生食 C.平居之食 D.植物原料制成的食品 E.斋食 12.以地命名的中国名茶主要有( )等。 A.西湖龙井 B.黄山毛峰 C.庐山云雾 D.井冈翠绿 E.苍山雪绿 13.中国传统酒道可以用( )三个字高度概括。 A.敬 B.醺 C.欢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A. 蒸 B. 煮 C. 烤 D. 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 A. 大豆 B. 豌豆 C. 蚕豆 D. 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 “庖丁解牛 ”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 A. 火炉 C. 风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 A. 大煮干丝:苏菜 C.鼎湖上素:粤菜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 唐代 C. 元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 “茶 ”字最早出现于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 A. 《茶录》 B. 《茶谱》 C. 《茶经》 D. 《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 A. 饮食礼仪 B. 饮食风俗 C. 饮食习惯 D. 饮食传统 B. 水炉 D. 木炉 B.宫保鸡丁:川菜 D.九转大肠 ) B.宋代 D.明代

13 .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 A. “先尝” B. “先品 ” C. “尝鲜” D. “品鲜 ” 14 .记载纣王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的古代名著是 ( ) A. 《史记》 B. 《汉书》 C. 《左传》 D. 《资治通鉴》 15 .我国的第一 部诗歌总集是 ( ) A. 《离骚》 B. 《楚辞》 C. 《诗经》 D. 《大招》 16 . 《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 A. 吴承恩 B. 罗贯中 C.于慎行 D. 徐霞客 18 .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 A. “食补” B. “药补 ” C. “药膳” D. “食疗 ”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 ___________ 。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 ______________ 。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 _____________ 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 ___________ 。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 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26.古代 _______ 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 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 __________ 的交谊, 西 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 _________ 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 ________ 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 _____________ 。 1. 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 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 A. 三大类 B. 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 “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 ,出现在 ( )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先民开始懂得用火是在()。 A.100万年—50万年前 B.180万年前 C.50万年前 D.170万年—180万年前 2.中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古农书是()。 A.《千金食治》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食疗本草》3.关于茶神,人们公认的是()。 A.陆羽 B.杜康 C.仪狄 D.彭祖 4.在中国众多的餐具中,最具特色的餐具是( )。 A.匙 B.碗 C.盘 D.筷子 5.中国筵宴的孕育萌芽时期是()。 A.新石器时期 B.夏商周三代 C.秦汉时期 D.元明清时期。6.傣族最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 ( )。 A. 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丰收节 1.“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这句话出自()。 A.《醒园录》 B.《随园食单》 C.《本草纲目》 D.《建国方略》 2.切、剁、砍等方法属于()。 A.平刀法 B.直刀法 C.斜刀法 D.剞刀法 3.谭家菜是()菜的代表之一。 A.民族菜 B.宫廷菜 C.寺观菜 D.官府菜 4.回锅肉是()菜的代表菜之一。 A.四川菜 B.福建菜 C.湖南菜 D.江苏菜 5.有“液体面包”之称的是()。 A.黄酒 B.果酒 C.药酒 D.啤酒 6.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种饮茶方法是()。 A.煮茶法 B.煎茶法 C.泡茶法 D.点茶法 7.宫廷菜初步形成规模大约在()。 A.清朝 B.周朝 C.宋朝 D.唐朝 8.“色绿、香郁、味醇、形美”高度概括了中国绿茶()的特点。 A.洞庭碧螺春 B.西湖龙井 C.黄山毛峰 D.庐山云雾 9. 浓香型酒的代表品种是()。 A.五粮液 B.茅台酒 C.泸州老窖特曲 D.古井贡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烹饪原料有()。 A.胡豆 B.番茄 C.辣椒 D.番薯 E.茄子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菜肴的个性特征主要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