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

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

1、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

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5、审美理想:

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

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

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

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3、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10、美育代宗教说:

1、由蔡元培提出;

2、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

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

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

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

13、命运悲剧说:

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

2、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

3、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局十分悲惨。

14、

贺拉斯的美育观:

1、寓教于乐

2、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作品艺术即符合艺术规律,又要有魅力,能够感动人。

15、表现说:

1、兴起于西方18、10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2、批评模仿说的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应表现主体的情感,突出艺术的审美本质

3、这是从艺术的本质来界定艺术的学说

16、立普斯:移情说

17、贺拉斯:《诗艺》;亚里士多德:《诗学》

18、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的重建

19、艺术鉴赏就是艺术接受

20、朱光潜:主张美是客观的

21、娱乐说:中外艺术美学家关于艺术功能的学说。娱乐说一般分为“娱人”和“自娱”,该学说认为艺术是可以愉悦人心的,所愉悦性看成艺术的最主要特征,该学说抓住了艺术的愉悦性,但是忽视了艺术的多元性。

22、意境: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它是指运用意象,在主客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收者引向一个超越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意境是所有优秀艺术品的共同追求和最高审美特征。

23、喜剧性:以笑为标志的喜剧性是人类生活和艺术的重要的美学范畴,它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社会中不协调形式,

从而肯定美的艺术、生活现象、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它的效果是达到社会性内容的笑。

24、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种,它是以审美活动的方式对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完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人的人性发展的教育。它有情感性,愉悦性、深远性等特点,它的方式有自然、社会和艺术。

25、博克: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将崇高和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专为美学范畴。

26、悲剧性:

1、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和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发生冲突

2、在主人公感性生命遭遇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

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27、席勒的美育观:

1、他在自己的《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

2、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惟一途径

3、审美能够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善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28、有意味的形式说:

1、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

2、他认为美学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3、这种常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能够激发观赏者审美情趣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是“有意味的形式”

4、这是一种从美学的本质来界定美学的学说。

29、艺术品的他律性:

1、艺术品的中介功能是为他者存在的,受他者制约

2、艺术品的基本物质即受创作主体制约,又受制于接受主体。

30、仿象:

1、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而创造出来的意象

2、在感性形态的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31、趣味教育:

1、梁启超提出来的美学教育

2、非强制性的,以趣味为目的

3、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32、集体无意识:

1、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遗传下来的一种人类普遍的、保存在人类潜意识深处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从艺术的起源来界定艺术的学说

33、美学研究对象:

1、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通过艺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4、生命的机械化:

1、由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来的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生命的反面是动作、姿态的僵硬、呆滞和机械化

3、喜剧产生的原因正是动作、姿态的机械化

4、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5、符号说:

1、由美国苏珊·朗格提出

2、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是一种非抽象的情感符号,表达感情是人类普遍的感情

3、这种理论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层次,但是乃没有解决艺术本质的问题。

36、优美的特征:

1、是一种超然优美的人生境界

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表现

3、和谐化一的内容

4、是一种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37、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审美理想决定了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和作出的评价,是一种稳定的价值取向

2、审美理想是一种人生修养,直接决定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8、审美活动的特点:

1、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审美需要

2、审美活动不是对功利的追逐,而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3、审美活动也是有凭借的,审美主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主客体之间始终进行着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

39、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区别: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特

2、艺术品是艺术家意象的结晶,而非抽象思维的产物

3、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

40、从艺术的存在方式,来说明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

1、他律性性:艺术品为接受主体而存在,同时受创作主体和接收主体的决定和制约

2、形式符号性:创作主体要将审美经验和意象创作传给接收主体,就要将它外化为特定的符号形式凝聚在艺术品中,接受主体通过这种

符号形式来接受和创造。

3、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要向创作主体开放,才能有艺术品的诞生,要向接受主体开放,才能成为审美对象。(艺术品本身是一种中介,是一种审美对象)

41、丑的特点:

1、由丑引起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种审美情感

2、丑的审美形态,常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

42、为什么说艺术创作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产生在意象的生成及其流程中,艺术的开始是以意象的生成为标志的,在艺术活动中始终贯穿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

家意象的生成,所以。。。。。。

43、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高的精神交流

3、有限无功利和最高功利的统一

4、审美活动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统一。

44、为什么说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把握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3、研究艺术能更好的把握审美对象的本质

4、研究艺术是把握审美观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做事情,实际上有方法,但是没有勇气去想如何去做,好多事情并非不可为,而自己不敢为。做是一天,不做也是一敢做不一定成功,不敢做一定不成功。从现在开始不管做事情的时间有多么的短暂,都要想想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做事情的方法。

对于美学要每天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和简答早晚都过一遍,这样加深印象,两样的复习方法与要用于古(二),从现在开始。

今晚的任务是:

将美学试题上面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都过一遍

1、美育的特点:

1、美育是感性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

2、美育不需要强制或勉强,它是一种心甘情感,乐而忘返,使人不得不然,动之以内,以情感角度打动人

3、不仅满足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激励欣赏者创造性的需要。

4、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美育的性质、作用于人的方式,对欣赏者的功能,与德育结合后的功能)

2、美感是动物性本能的升华分析:

1、这个说法即有对也有错

2、对在它指出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自于动物性性本能但超越了动物性性本能。

(分析美感和动物性性本能的关系,做题目的时候要紧扣题目,有独立的思维方式)

3、简述罗丹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为什么是丑还说是美?,这里的丑是艺术作品的丑,这里的美是人心中感觉到的美,是艺术的美,艺术是用来

表现生活的,这里的丑是表现艺术品表现的生活的丑)1、艺术作品的美不美不在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和丑,生活中的美、丑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

2、生活中的丑创造艺术中的美,不是将丑变为美,而是将丑变为更典型了

3、艺术作品可以表现真实的生活,使人明辩是美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这里的丑是什么,美是什么,这里的丑是艺术品表现的生活中的丑,这里的美是艺术品表现了真实的生活后,而欣赏者感受出来的美,艺术品的这种感染力就是美,所以

这里的丑:艺术作品的丑,生活中的丑,这里的美:艺术作品创造性的美和艺术品感染力的美。)

4、审美理想:

1、是主体心目中完善的美的体现

2、它始终显现在审美表象之中,它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协调生成的

3、它始终处于主体审美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它是什么,怎么来的,有什么地位)

美育的特点:

1、美育是感性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美育不是强制和勉强的,是一种心甘情感,乐尔忘返,使人不得不然,动之以内,以情感打动人

2、美育可以满足欣赏者的情感生活,也可以激励欣赏者的创造性需要

3、美育与德育结合可以陶冶情操,泄导身心。

美育的基本特点:

1、诉诸感性;

2、潜移默化;

3、能去性

审美关系的特征:

(人与世界的关系,先于主、客体的存在,感性直观的关系,性感体验关系)

(审美关系:哪两者之间关系,主、客关系)

1、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自由的关系

2、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所以审美关系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不是理性认识关系,而是感性体验关系

4、其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关系的存在而存在,而不是相反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呈现:通过感知将对象呈现出来

2、构成:通过想象使对象构成

3、评价:将构成后的形象加以评价

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1、美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在性质上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学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也有不同的地位

2、美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3、即便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对美学研究的重要性也不同等量齐观。

(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美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依据、自觉还是强制、目标;联系:)

区别:

1、德育:依据的是现实原则和社会尺度,有一定

的强制性,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逻辑判断,培养有道德的人

2、美育:依据的是理想原则和情感尺度,是自觉性的,目的是培养独特的心灵

联系:

1、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对德育的实施有促进作用

2、美育内在的包含德育

意象的特征:

虚拟性、感性、感性、情感性

美感产生的条件:

1、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存在为基础

3、以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1、将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密切关联起来

2、将美学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问题关联起来

3、唯物辩证的解决了美学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4、有巨大的历史感

明天将试题(五)看完

再将美学的几种说看完

再看古(二)的试题

1、审美需要是从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本质

2、

法经:自由观

英经:愉悦

费希纳:由下而上

席勒:感性途径

柏拉图:迷逛说、首次提出美本身

布洛:心理距离

博克:将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了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 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 动说。 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 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美活动。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 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2. 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 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 并敏 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 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 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 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 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 乎是同义词。 ②动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 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 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第一, 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 以至于把动物的快 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③巫术说。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是 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 论。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 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 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 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 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 限度的。 ④劳动说。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 动。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它 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 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从物质性 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 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 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 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 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 展开。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 自然美 (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 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 方法不一样。 4、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 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 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 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 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 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 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 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5、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 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 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 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 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6、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 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 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 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 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 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7、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 最具个 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 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8、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 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 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 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 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 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而发展。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 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 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 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 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 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 9、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 在论为基础? 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 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 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 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 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10、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生成性——一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 二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 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 ②贯通性一一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 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在特定文 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 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 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 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③兼容性——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 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 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 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 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 一。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 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 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 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 中。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 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 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 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 往。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 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 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 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 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 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 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 最高的生存状态。 12、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①广泛性或普适性一一即不仅在某一种 类或某一体裁中使用,而且还在其他一般艺术形式中 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使用;②统摄性一一即 集杂多于统一。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术语颇多,且 有零散性特点,就需要概括和统摄。按照这种统摄性 原则,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古代审美形态 的基本脉络;③历史性一一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 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 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 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①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 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②工具不仅包 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 言符号的能力;③ 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 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 意识④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 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 的一种物质手段⑤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 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 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 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 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4、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 里? 答:①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 展阶段的产物;②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 不断演变。 15、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答: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首先,中国文 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 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中国文字 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 具有逻辑性 16、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② 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③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④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17、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内涵: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 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 格。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 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 的尊严之美。

2010年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

2010年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汇总5 第五章艺术论(一) 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答:第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主要有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第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主要有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符号说(朗格)。 第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主要有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2.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答: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 答: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第一,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各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第二,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在。色彩、线条、旋律等。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形式符号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第三,意象世界层。属于核心层次。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实地生成于接受者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第四,意境超验层。属于最高境界。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分为广义和狭义。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意象超验层是以意象世界为中介的,意象层是进入意境层的必由之路。 5.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意象是由意与象两方面组成。“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和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等。“象”则是指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现。当主体想传达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体验时,意便出现了;意所借以显现的,具有直观性

自考美学知识点一

知识点美学史上的研究做题结果 1.“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语出() A.狄拉克 B.弗洛伊德 C.柏拉图 D.李泽厚 【答疑编号126,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 2.美学家()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 A.黑格尔 B.柏拉图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答疑编号127,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 3.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的美学家是() A.维特根斯坦 B.荣格 C.杜威 D.黑格尔 【答疑编号125,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 知识点美学研究对象一做题结果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是() A.艺术美 B.生活美 C.科技美 D.自然美 【答疑编号129,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2.美学的对象是() A. 与对象毫无关系 B. 完全外在于人的单纯客观的美 C. 完全由人决定单纯的主体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D. “审美”现象和活动 【答疑编号128,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 知识点美学研究对象二做题结果 1.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的是() A.艺术美 B.生活美 C.科技美 D.自然美 【答疑编号132,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 2.提出“文学艺术作品在看来不是作家完成以后的那个现成的”书,而是“以审美的方式审美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家是() A.英伽登 B.费西纳 C.黑格尔 D.马克思 【答疑编号131,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 3.审美现象中广义的美包括() A.优美 B.荒诞 C.丑 D.悲剧 E.喜剧 【答疑编号133,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 知识点美学是人文学科做题结果 1.审美活动中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是() A.审美思想 B.审美意识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完整版)自考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

串讲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马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架内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人的存在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 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 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美学自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C )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美学的学科性质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核心思想:区分“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代表人物:黑格尔:《美学》(《美的艺术哲学》) 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A.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 代表人物:17-18C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培根、休莫、柏克等。 例如:休莫:“美即快感”;杜威:《艺术即经验》 核心思想:美学的研究以“人”的感觉为核心 B.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 核心思想:从人的感情深入到人的心理来研究美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但以艺术为切入角。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体现着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什么是审美关系? A)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B)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 C)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 D)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美学是人文学科 2.美学是综合性学科 3.美学的研究方法 A:以哲学为核心 B:注重情感体验 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缺乏系统性、不成熟 A 初级审美意识 B 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 例如:柏拉图:“理式”,孔子:“里仁为美”

自考01436园林美学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感受P7 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类比联想P8 类比联想就是一件事物的感受引起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3、思维P10 思维是一种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现实所作的概括反映。 4、艺术创作P12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5、优美P19 优美是实践主体与客观现实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 6、园林美P21-22 园林美是园林的思想内容通过艺术的造园手法用一定的造园素材表现出来的符合时代和社会审美要求的园林外部表现形式。 7、园林P40 园林是指种植花草树木供人们游赏休憩的场所,也就是用造园艺术手段加工和再现自然的风景区,是让人类可以在其中惬意游憩玩赏、熏沐骋怀的绿色环境。 8、形式美P112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部形象和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在时间、空间的排列组合规律所显示的审美特性。 9、对比P119 对比即事物的对立双方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 10、园林布局P125 在园林中把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11、意境P148 意境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融注于客观景物之中,从而引发游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进而在心目中所形成的境象。 12、入格P165 入格即能高明地摹仿名园的某一优秀格局,重现其意境。 13、入时P165 入时即要有点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14、想象P187 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中所存的已有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15、园林道路P214 园林道路即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以及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重要的构成 元素。 填空题: 1、美学流派对美的本质看法由 六种,包括古典主义、新柏拉 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英国经验 主义、德国古典美学、俄国现 实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美 学思想。P1 2、美的特征包括:客观性、社会性、 形象性。P5 3、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 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几种基本 心理因素。 4、英国造园家杰利克把世界造园体 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 洲体系。 5、世界造园体系中的中国体系的特 征是:典雅且精致。 6、世界造园体系中的西亚体系的特 征是:植物和水法。 7、世界造园体系中的欧洲体系的特 征是:规整而有序。 8、园林美的三层意思分别是:模拟 自然山水为目的、体现诗情画意、 人化自然景观和建筑组成人工生态 环境。 9、园林美具有的五个特征分别是: 形式性、辨证性、综合性、空间性、 时景性。 10、造园的四大要素分别是:山、 水、植物、建筑。 11、古代园林理水的手法分别是: 掩映池岸、横断隔水、乱石为岸。 12、在园林艺术中给风景名胜命名 称为品题。 13、园林中最常见的品题是匾额、 楹联。 14、古代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 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的场 所称为囿。 15、太液池于池中修建的蓬莱、方 丈、灜洲三座土山是我国“一池三 山”传统造园手法的典范。 16、在园林美的历程中,私家园林 异军突起是魏晋至唐宋时期这一阶 段的重要特色。 17、唐朝王维在蓝田县建造的辋川 别业是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 推进到写意山水园的典型代表。 18、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建成,是中 国园林已臻成熟的典型代表。 19、点的基本特征式聚集,最富有 生命意蕴和表现理力。 20、中国园林美的原则有:立意、 创新、活用。 21、园林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有:多 样统一、对比照应、比例和尺度、 节奏和韵律。 22、中国园林的主体和骨架是山水。 23、中国园林建筑经营主要表现在 巧、宜、精、雅4个方面。 24、中国园林建筑经营中的巧包括 形体巧、与自然环境结合巧、空间 处理上巧。 25、园林的生态功能包括提高环境 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26、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 成显现出其必然性,中国园林幽深 曲折的景观出乎其意料之外,充满 偶然性。 26、明代计成著有《园冶》一书。 27、15~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 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 国3中风格。 28、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 罗马园林风格。 29、法国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 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 何平面。 30、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 31、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 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 随意性、自由性。 32、在中国园林历史上,宋代已经 完全确立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 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33、对植物选择的标准包括:姿美、 色美、味香。 34、中国盆景有五大流派:苏派、 扬派、岭南派、海派、川派。 35、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 36、宋代徽宗在汴梁建立中国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 37、清代“万园之园”是指圆明园, 它是中西园林艺术的融合。 38、中国园林基本上是自然的、写 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 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39、魏晋时期产生了寺庙园林,唐 宋时期出现了写意山水园。 40、集锦式园林是清代大型宫苑通 常采用的一种布局方法,也是这一 时期造园的特点和成就之一。 41、私家园林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 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拙政 园、留园等。 42、因借作为造园技法主要的美学 原则,在于造园宜“因地制宜”,即 依所在的地理、地形、地貌、地势 设计园林。 43、从苏州拙政园远看北寺塔景观 是属于借景。 44、在园林形式美法则中,多样统 一是最高法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 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 辩证法实现的体现。 45、中国传统的建筑及寺庙都采用 对称格式。 46、在园林植物中,为了发挥花卉 最大的艺术效果,花卉装饰中,应 多采用补色的对比组合。 47、苏州园林在整体布局上一般以 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 以小见大,步移景易。 48、在假山选石过程中,自古以来 选石多着重奇峰孤赏,追求“瘦、 透、漏、皱、丑”。 49、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包 括:掩、隔、破。 50、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 型有:泉瀑、渊潭、溪涧、河流、 池塘、湖泊和其他。 51、中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 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主要为 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52、建筑与环境的气氛要“幽雅”。 53、建筑的造型、装修、细部处理 要“雅致”。 54、建筑的色调效果要“雅朴”。 55、匾额主要是被用作题刻园名景 名。 56、中国风景园林中的楹联匾额大 致可以分为:状景、抒景和咏志三 大类。 57、1840年是我国造园史由古代到 近代的转折,以公园的出现为明显 标志。 58、现在园林学领域已经包含了传 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 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 59、现代园林发端于1925年巴黎“国 际现代工艺美术展”。 60、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 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 61、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表现为 写意化的自然美和空灵化的空间 美。 62、与主题相吻合称为入题。 63、运用历史典故的意境造景称为 入典。 64、高明的摹仿名园的某一优秀格 局称为入格。 65、体现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中 的某些理趣称为入理。 66、审美时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背 景和具体的审美环境。 67、从园林美鉴赏的过程来看,大 体经过知园、游园、品园。 68、从开发方式上园林可以分为: 自然园林、人工园林。 69、从中国园林欣赏的一般规律而 言,品园的两个重要方面主要是: 穷形尽相、澄怀味象。 70、园林美鉴赏的心理活动方式主 要有联想、想象、移情等心理活动。 71、在园林美鉴赏过程中,主要注 意的方面包括:把握时机,选择不 同的角度关照园林美。 72、为更好的欣赏古典园林要做到 三“心”包括:静心、净心、镜心。 73、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有点景、观 景、氛围园林空间和组织导游路线 的作用。 74、“台”是园林建筑的起源与开始。 75、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具体表现 为:布局美、虚无之美、造型美、 韵律美、意境美、文化美。 76、中国古典园林假山美主要体现 在:形式美、意境美、真实美。 77、江南三大名石包括:玉玲珑、 瑞云峰和皱云峰。 78、园林水体美主要表现:传 统文化意境美、园林水体构思 美、园林水体类型美。 79、园路分为:主路、次要道路、 小路。 80、中国园路的道路主要有的审美 特征包括:迂回曲折、讲究自然意 趣、讲究路面装饰。 81、园林小品的设计和应用应遵循: 巧于立意、突出特色、融于自然、 注重体量、因需设计。 82、园林花草树木的美可以从观形、 赏色、听声和闻味进行鉴赏。 8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呈现出:

自考美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自考最新整理]

第六章艺术论(二) 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 本体论原是一个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原或本性的最根本部分,亦称“存在论”。 借用哲学上的本体论观念来讨论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虽然艺术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艺术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这一初级规定前进了一步,获得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那就是:艺术存在于主体的 审美心理活动和意识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 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 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 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作为中 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他律性。艺术品就其中介功能而言 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 存在,受他者制约的。 (二)形式符号性。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 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 的纽带。 (三)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不能是 封闭的,而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 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一方面, 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 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另一方面 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 基本特质。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 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 中。这个流程就是艺术的存在方式。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 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 就本体论而言,《红楼梦》决不只是曹雪芹 写下或以后转抄、印刷的一个语言文本, 它应存在于从曹氏创作到历代流变的各种 版本的文本,再到二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的 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这样三个环节的全过 程中。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家只要在 心灵中完成了对世界的直觉,产生了直觉

2019年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2019年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答: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是审美形态的特征。 第一,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审美的历史生成,二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就历时态来说,人类很多审美形态就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才出现的。如丑和荒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审美形态的。就共时性来说,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要成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审美形态,就必须有个历史的顺应和同化过程。 第二,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第三,兼容性。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感性凝聚。 第四,二重性。主要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答:特定的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审美形态往往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审美思想。 审美形态的历史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其次表现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持续演变的。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审美形态与宗教:西方的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意识联系在一起,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征,与宗教并不官切。审美形

态与哲学:西方在总体上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 制约与影响;中国人生哲学千年不变,“中和”思想,在哲学上是一 种本体论,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理想,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六种: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3.美学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关于崇高的理论。在西方美学,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能够 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的是朗吉弩斯。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 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实质。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 “人论”思想,肯定了崇高缘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说法,同时又同意席 勒关于美和崇高应存有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的观点。利奥塔德:立 足于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对崇高实行阐释。 (二)关于优美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 的探讨持续明晰起来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柏拉图认为,优美 是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 的美;亚氏:“美的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古罗马的西塞罗 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 (三)崇高的特点。第一,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第二,社会价值 实现的昂扬之美;第三,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第四,恢宏豪迈的尊 严之美。 (四)优美的特点。第一,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第二,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第三,是和谐化一的内容;第四,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4.美学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