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中考复习)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中考复习)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合力公式: F = F1 + 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F浮=G –F

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第 1 页共5 页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6页word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演示实验,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增强课堂效果。下面就如何设计好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调试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要反复操作调试,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从而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讲解“电磁铁”,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教师课前必须经过试验找到合适的电流范围,以便达到实验效果。讲解物体浮沉条件,通过改变液体密度让学生发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这个实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课前将水变成盐水,使鸡蛋下沉到水底的状态变为悬浮的临界状态,这样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的过程明显、节省时间。讲解“压力压强”,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海绵和质量合适的物体。在演示热机原理的实验时,经过反复的调试,得出在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试管的四分之一,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大约2分钟,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 2 演示实验装置设备,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

合,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 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并可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可利用粉笔做导轨演示很是方便。具体做法:将七八支粉笔平行摆好,然后将两条形磁铁拉开或靠近来演示相吸或相斥。此实验还可用在力学部分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顺手拿过学生的铅笔,将两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能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不足或者现有仪器演示效果不明显而设计 制作的,实验结果会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如讲解“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潜水艇进行演示,效果会很明显。 再如在演示“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首先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夹子夹紧橡皮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 ℃和105 ℃。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 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即多次实验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求时间——v t=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浮=G –F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F/S p =ρgh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功公式: W =F s P =W/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η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00%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表达式:R=R 1+R 2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 (利用等流推分压)21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212 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1/R=1/R 1+1/R 2 或R=R 1R 2/ (R 1+R 2)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利用等压推流分)12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 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 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 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 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进度表 周次起止时间实验课题主要器材备注一长度测量秒表、刻度尺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玻璃管、米尺、电子停表演示演示 三四声的产生音叉、共鸣箱、方座支架、泡沫塑料小球、细线演示真空铃实验真空罩、闹钟、抽气机演示声的传播声传播演示器、玻璃水槽演示乐音的三个特征梳子、钢板尺、听诊器演示 五六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演示光的反射光具盘、光的反射演示器演示平面镜成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平面镜、火柴、刻度尺分组凸镜、凹镜凸面镜、凹面镜演示光的折射光具盘、玻璃杯、水、铅笔平行玻璃砖课外 八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具座、凸透镜、火柴、蜡烛、光屏分组近视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凸透镜、光屏、蜡烛分组 九中考复习十期中考试 十一声的产生音叉、共鸣箱、方座支架、泡沫塑料小球、细线演示真空中的闹钟真空罩、闹钟、抽气机演示声的传播声传播演示器演示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 3.光路的确定(描出两点,连接并标出方向). 4.纸板可以折转的作用(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逆). 6.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①避免实验结论的特殊性和偶然性;②验证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7.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仪器的选取.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来确定像的位置、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 (3)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出现较明显的重影现象);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 (5)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测量像距和物距更方便). 3.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 4.平面镜的放置(垂直于水平桌面,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 5.用光屏无法承接到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像等大;②物距等于像距;③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④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⑤所成的像为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凸透镜焦距的判断(①定义法;②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 3.刻度尺的读数.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6.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7.像的位置因蜡烛烧短而变高后的调整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 8.光路可逆性的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互换,等同于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若互换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互换后仍然能够呈现清晰的像). 9.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所成像比较稳定,且更容易比较大小). 10.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11.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的成像情况(仍然能够成像,且仍然是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2.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后的成像情况(远视镜片为凸透镜,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加远视镜片后相当于减小了凸透镜的焦距,加近视镜片后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 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压力的大小,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压力大小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 5.运动速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速度大小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在刚接触一部分新知识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学,再加以习题辅助练习,能使学生很快理解所学知识,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那时,学生所做的习题都是针对个别知识点,是为学懂一个个知识点服务的。但是,当学生把初二、初三全部物理知识学完,应对中考的综合复习过程中,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去做题,搞题海战术,不要说师生疲惫,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见效快,所以各科都在抢时间,学生只能在所剩无几的课外时间疲于应付作业,忙于复习语、数、外三大科。要求学生课外复习物理知识,还真是“强学生所难”。这就要求我们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下面是我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的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也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学新课时可能没有全面正确的掌握,在复习时就有必要强化和加深。如在复习《长度的测量》一章介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教师可以设疑:“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取平均值可减小误

差外还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和比较(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多次测量目的的理解。再比如复习《机械效率》时,(对于滑轮组而言)η=(w有)×100%=(gh/fs)×100%=(g/nf) ×100%,用/w总 即若想测量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定要把物体的重力---g物、物体移动的距离---h、绳子的拉力---f、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全部测出,根据公式的推导,我们只需测出物体的重力---- g物、绳子的拉力---f和明确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就行了。从而加深学生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测定的理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景、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F 浮=ρ水gV 排 F 浮=G

p=S F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 ∴2 2 1 1 S F S F = 或 2 1 2 1 S S F F = F1L1=F2L2 或写成:1 2 1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 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几点意见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几点意见 东林中学但建伟考试就是技能和心理的大比拼,失败常常失败在心理上,心理的比拼是战胜自我的体现。在最后的几天里,同学们要用自己的方法调整好心态,以最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投入到复习中。如何进行复习,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效率呢?这是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中考最后的复习要点和考场注意事项,应关注和应培养的几种能力和意识 1、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物理中考10个重点知识的分布:力学部分4个重点:力;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光学部分2个重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热学部分1个重点:比热容。电学部分3个重点: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测小灯泡功率。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往往会考核简单电路故障分析或电路动态分析的题目及水平面上立方体 对地面压强变化等难题。在复习中要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盲目地进行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是不值得采用的低效的复习策略。 2、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⑴要认真读题,不要认为读题是在浪费时间。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的实质。 ⑵把题目中的问题与你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

⑶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 ⑷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 ⑸不要总是泛泛指,回答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表述。 ⑹回答不能过于简单,要使自己的表达完整饱满,前后联贯。 二、要重视实验过程,又要重视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考核实验的过程,可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实验器材、操作的步骤、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归纳总结、结论的得出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体现出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建立比热概念的实验过程中,采用酒精灯放在与两杯液体等距处隔着铝板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使水和煤油在每1秒钟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在实验过程中,同样为了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求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许多同学误以为必须使初温相等,其实初温是否相等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三、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为主。许多同学在复习时埋头苦做习题,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看课本。尚晓青老师认为,认真阅读课本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查补漏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延伸才是有意义的。那种脱离课本单纯通过做题获得提高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学习成绩在复习的后期往往会止步不前。再说,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不乏课本中的原题。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一、等效替代法 用一个物体或现象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现象得出的物理结论。 1、等效电路: 2、等效电阻:如求解两个串联的电流,已知其阻值分别为R,则可用一个2R的电阻替代该段电路,然后计算电流 3、合力与分力: 4、排水法测体积: 5、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人眼睛只能看到镜子里面的虚像,可用虚像代替实物研究光线的反射定律。 6、用变阻箱测未知电阻:当开关闭合于a时,记录电流表的电流值;然后

开关闭合于b,然后调节变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录数据相同,则未知电阻与此时电阻箱的阻值相同。 二、理想模型法 构建一种模型来表述不易理解的物理量 1、光线 2、磁感线 3、力的图示 三、控制变量法 当有多个因素对实验结论有影响时,研究其中一个 ..物理量时,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动的研究方法。 1、影响弦乐器发音音调因素研究:当琴弦松紧度相同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同种琴弦时,音调与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同种琴弦在张紧力度相同的条件下,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研究: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蒸发面积相同时,蒸发和

表面风速的关系;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表面风速相同,蒸发和液体蒸发面积的关系。 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研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下滑,不同粗糙度的地板对小车滑动距离的影响; 4、导体电阻大小因素:同一导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和长度相同,导体截面积和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截面积相同,导体长度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5、动能实验;同一球体从相同高度的坡面下滑,不同斜面角度对球体动能的影响;相同体积的同种球体,从相同斜面的轨道下滑时,不同球体质量对球体动能的影响 6、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压不变,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不变,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同一电加热棒,相同加热时间,电压和加热量的关系;相同电压、相同加热时间,加热棒阻值和加热量之间的关系。 8、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同一电磁铁,电压不同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相同电压,不同电功率的电磁铁对其磁性强弱的影响。 9、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力的大小相同,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相同,物体受力大小和压强间的关系。 10、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同种液体,相同液体深度,不同的受力方向对液体压强的影响;相同液体深度、相同受力方向,不同密度的液体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11、探究物质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四、转换法 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用其他现象表现出来。 1、测量原子的直径:采用多个原子一字排列,计算原子的个数,然后测量总长度,计算出原子的直径; 2、物体内能的研究:采用物体温度表征物体内能的大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1)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初中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 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W=UIt=Pt W=Q=I2Rt (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和龙市第七中学晏世军 关于如何进行复习,我想对于各位同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坚信教无定法,有效才是好方法,在此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中考复习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2.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3.既要重视实验过程,又要重视科学方法 二、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为主。许多同学在复习时埋头苦做习题,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看课本。其实,认真阅读课本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查补漏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才是有意义的。那种脱离课本单纯通过做题获得提高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学习成绩在复习的后期往往会止步不前。再说,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不乏课本中的原题。 看课本时要注重的地方有: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相关的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实例);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课后题;相关的物理学史。 2.整合知识,归类题型 中考物理试卷中知识点的涉及面广,而平时学习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因此,要提高复习效果,就要按知识结构加以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 3.模拟检测补缺补差做好考前调整工作,避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挥产生影响。 适度仿真模拟,体验中考,提高应考能力。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应根据考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②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 计算 ]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F 浮=ρ水gV 排 F 浮=G

p =S F p =ρgh 帕斯卡原理: ∵p 1=p 2 ∴2 211 S S = 或 1 2 1 F = F 1L 1=F 2L 2 或写成:1 2 2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G 总 s =nh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s =2 h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 有用W W =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W = U I W = U I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 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 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 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 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三 . 凸透镜成像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2 、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 像,但亮度较暗。 3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2f倒立缩小实像f2f幻灯机 四、测物体的密度u

.初中物理考前复习策略

初中物理中考临考前复习策略 金沙县逸夫中学 一、中考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 1.试卷开本:一般为16开版,5页。 2.题型及分值为:单选题(12—14个小题)共24—28分、填空题(5—7个小题)共15—20分、简答题(1—2个小题)共4—6分、作图题(3—4个小题)共6—8分、实验探究题(2—3个小题)共12—18分、计算题(2—3个小题)共18—27分。卷面满分为90分。 二、考点分析及分值分布 (一)声、光板块 1.与声相关的问题 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在中考中考查时,常涉及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或者与声音的探究性实验有关。题型多为填空题和选择题,综合性试题出现较少,分值一般为2~3分。近年来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有:(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速问题;(3)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问题;(5)声的利用,特别是回声测距和超声、次声的应用问题。所考查的题目难度一般不大。 2.与光相关的问题 与光有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经常考查的内容有:(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3)平面镜成像;(4)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5)眼睛与视力的矫正问题。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题为主,分值一般在5~8分之间。近几年来,反射和折射同时出现的综合性试题及用上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1)光学仪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平两镜与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探究; (3)与光相关的作图问题· (二)热学板块 1.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在中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物态变化的类型及其吸放热情况;(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现象及规律;(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体沸腾现象。考查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多种形式,分值一般在2~4分之间。考查的问题一般难度不大,并且大都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密切。 2.与内能、热量相关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热学部分的重点,涉及热量、内能、比热容、热值等重要的热学概念,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题型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或计算题,分值在2~6分之间。内能、比热容、热量的计算是中考试题中出现概率最大的三个考查点。关于内能的考查,一般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或者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归纳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有关比热容的概念,一般考查其与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及社会热点(如热岛效应)等的联系;热量的计算有时作为基本计算题考查,有时与功、功率或电学计算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三)力学板块 1.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与密度相关的问题是历年中考的必考热点,分值一般为2~6分,题型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或计算题。本部分内容通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实验题或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密度的测定或应用。它们在中考中有一定的难度,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