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6.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7.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3个C.4个D.5个

8.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9.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

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9g B.30.1g C.32.2g D.36.2g

10.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 9.2g

B.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8g

C.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4:1

D.若该质量的乙醇完全燃烧会多消耗 0.8g 氧气

11.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Al+3H O Al O +3H 一定条件

12.用“

”和“

”分别代表A 2和B 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C .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A 2与B 2的分子个数比为3:1

13.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 .7:25

B .50:21

C .21:50

D .25:14

14.某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H 4,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 .CO B .CH 4

C .H 2和CH 4

D .H 2、CO 和CH 4

15.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7.2

4.4

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MnO2

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17.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18.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1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

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

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燃烧需要

的条件之一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

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

该气体是CH4

A.A B.B C.C D.D 2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 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若有17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

22.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水的通电分解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电解水

23.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①凡是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都会引起爆炸

②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③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④向100g双氧水(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5gMnO2,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滤出MnO2固体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97.2g,则该双氧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8% A.1个B.2个C.3个D.4个

24.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

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25.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6.在3A+B=3C+4D反应中,已知84gA与16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A的化学式量为28,则D的化学式式量为()

A.28 B.144 C.112 D.56

27.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2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X 和 O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

B.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D.②和③都属于化合反应

2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30.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a在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32.(1)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______(选填序号)组合,装入药品前要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选填序号),用符号表示该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2)已知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①下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②在做甲实验时,事先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33.小张对老师演示的“空瓶生烟”实验(如图1/2)很感兴趣,他査阅资料后对实验作了改进(如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氯化铵;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1)图1实验中,抽去集气瓶间的玻璃片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2)写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3)图3实验中,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4.初二年级某班的两组同学做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实验。

(1)第一组同学按图进行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实验:

①小明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后放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为什么要求红磷要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达到集气瓶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③此实验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_________,剩余气体主要是

______气。

④已知: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固体),镁+氮气

点燃

氮化镁(固体)

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____。

(2)第二小组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①该小组实验失败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不改变原装置,要使实验成功,你的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B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 + H2SO4(稀)= H2S↑+Fe SO4,则应选择

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

(4)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_装置来收集NO。

36.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 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 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可燃物要燃烧必须要有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一般可燃物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3.D

解析:D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点燃,不能达到除去CO 2中的少量CO 的目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都有水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D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1217.6g 100%=4.8g 44?

?,水中氢元素质量2

10.8g =1.2g 18

?,4.8g+1.2g <6.2g ,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 。 5.D

解析:D

【解析】A.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C. 氢氧化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16,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所以溶液中氢、氧元

D.

=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氧化钠中氢氢元素质量分数1÷40×100%,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2÷18×100%,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选D

6.A

解析: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8.8g+3.6g-2.8g=9.6g ,8.8gCO 2中氧元素的质量=8.8g ×32

44

×100%=6.4g ,碳元素质量=8.8g-6.4g=2.4g ,3.6gH 2O 中氧元素质量=3.6×

16

18

×100%=3.2g ,氢元素质量=3.6g-3.2g=0.4g ,根据原子守恒,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某有机物。2.4g+0.4g=2.8g 。说明某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者质量之比=2.4g :0.4g=6:1;某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2.40.4:

121

g g

=1:2,故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 4,相对分子质量为46,错误。故选A 。 7.D

解析:D

【解析】

根据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证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气体点燃后得到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测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以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D 。

8.C

解析:C

【解析】A 、取样品,加水,试管发热的是生石灰,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熟石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B 、取样品,加入MnO 2,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不产生气泡的是蒸馏水,可以鉴别,正确;C 、氢气和甲烷燃烧都是淡蓝色火焰,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D 、把CO 和CO 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一氧化碳,能鉴别,正确。故选C 。

9.C

解析:C

【解析】由Zn+ H 2SO 4 = ZnSO 4 + H 2↑,ZnO+ H 2SO 4 = ZnSO 4 + H 2O 可知,H 2SO 4~~ ZnSO 4, 设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为x , H 2SO 4~~~~ ZnSO 4 98 161 196g×10% x

98161

x

196100

g =? x=32.2g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即无论14.6g 已部分氧化的锌粉中锌和氧化锌的质量是多少,都不影响对生成硫酸锌的计算,因为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要根据稀硫酸计算即可。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乙醇中,10.8g 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2

18

=1.2g ,含有1.2g 氢元素的乙醇的质量为;1.2g÷

6

122616

?++=9.2g ,故正确;

B 、由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H 2O 的质量为10.8g ,其物质的量为10.8g

18g/mol

=0.6mol ,则n (H )=0.6mol ×2=1.2mol ,乙醇中N (C ):N (H )=2:6=1:3,故CO 、CO 2

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1.23

mol

=0.4mol , CO 、CO 2的总的质量=27.6g-10.8g=16.8g ,令CO 、C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 、ymol ,则: x+y =0.4

28x+44y =16.8

解得:x=0.05、y=0.35,故CO 的质量为0.05mol×28g/mol=1.4g, CO2的质量为0.35mol×44g/mol=15.4g,故错误;

C 、燃烧产物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等于乙醇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

122

6

? =4:1,故正确;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7.6g-9.2g=18.4g 。 设9.2g 的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4696

9.2g x

= x=18.2g 18.4g-18.2g=0.2g 故正确。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选项A 正确;

B 、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选项B 正确;

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选项C 错误;

D 、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22322Al+3H O

Al O +3H ↑一定条件

,选项D 正确。故选C 。

12.B

解析:B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A. 该反应

属于化合反应,正确;B. 反应时,B2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故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正确;D. 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6:2=3:1,正确。故选B。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3:12,假设碳元素的质量为3份质量,则由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3:15可知,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份质量,因此碳酸

钙的质量为:3÷12

100

=25,氧化钙的质量为:3÷

16

56

=

21

2

,故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

化钙的质量比为:25:21

2

=50:21;故选:B。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蒸气;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A、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故不可能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可能是氢气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组成。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

7.2g+4.4g+a=14.4g,故a=2.8g;故A错误;

B、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故B错误;

C 、3.2g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 ×14

1412

??+×100%=0.8g ,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3.2g-0.8g=2.4g ;7.2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12

1216

??+×100%=0.8g ,

故X 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 错误;

D 、由C 中计算可知,3.2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

2

2

12116+?×100%=1.2g ;故X 中应含有2.4g-1.2g=1.2g 碳元素,又因为X 的质

量为2.8g ,故X 中应含有1.6g 氧元素,故X 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的,增加氧气量,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故D 正确。 故选:D 。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 2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B 、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冷却后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O 2含量,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 、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溶液相同,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 2能否加快H 2O 2分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 2O 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O+ H 2O

120催化剂℃

CO 2 + H 2;

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个分子变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正

B、由方程式可知,甲与丙的质量比是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故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不能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故正确。

故选:C。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的(a-b)g氧气,故符合题意;

B、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较少,而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因此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在0-t1时段,固体减少前,MnO2的含量没有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该题为图像题,主要考查了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不变的特征,生成物的质量变化等知识点。

19.C

解析:C

【解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压强减少,导致塑料瓶变瘪,不能CO2能与水反应,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错误;

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正确;

D、据实验现象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气体燃烧生成了水,燃烧生成水的气体有很多,如甲烷、氢气等,错误。故选C。

20.D

解析:D

【解析】

①2C+O22CO,2CO+O2CO2,符合题意;②4Al+3O2===2Al2O3,Al2O3 + 6HCl ==

2AlCl3+ 3H2O,符合题意;③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Cl +

AgNO3==AgCl↓+ NaNO3 ,符合题意;④CaCO3CaO+CO2↑,CaO+H2O==Ca(OH)2,符合题意。故选D。

21.C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2种氧化物丙和丁,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设:生成丁的质量为x,

4NH3+5O24NO+6H2O。

68 108

17g x

68 108=

17g

x

x=27g

通过上述计算,生成丁的质量为27g,错误。故选C。

点睛:解此类题时,将微粒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能使解题变得简便明了。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密闭容器中,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时,每2个水分子生成1个氧气分子和2个氢气分子,分子总数增加,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C+O2点燃

CO2,由方程式可知,每32g氧气完全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所以反应中气体的质量增加,选项错误;

D、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选项错误。

故选B。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氢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点燃会引起爆炸,不是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都会引起爆炸,错误。

②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错误。

③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正确。

④向100g双氧水(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5gMnO2,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滤出MnO2固体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97.2g,则生成氧气质量100g-97.2g=2.8g,反应后

97.2g水中氧元素质量

16

97.2g=86.4g

18

?,氧元素总质量86.4g+2.8g=89.2g,氢元素质量

100g-89.2g=10.8g,则该双氧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8g

100%=10.8%

100g

?,正确。由分

析可知③④正确,故选:B。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故1变红,3滴上水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3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故2不变红,4 只与干燥的二氧化碳接触,故不变红,故A正确;

B、稀硫酸和稀醋酸都显酸性,故都能使石蕊变红,故B正确;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故错误;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故正确。故选C。

【点睛】

干燥的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

25.B

解析:B

【解析】

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等号的上下方是反应条件,当没有注明条件时表示是常温常压。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28:32=7:4;C. 化学反应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B

2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84gA与16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则生成D的质量为84g+160g-132g112g

【详解】

在3A+B=3C+4D反应中,84gA与16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同时生成D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