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传神与魅力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3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板书: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韩熙载夜宴图》,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活动2【讲授】比较中西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呈现风格丰富多彩,不过从世界绘画两大体系来看,东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代表,西文绘画以油画为代表,这两大体系绘画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色。

(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工具材料上

(2)在审美倾向上,西方绘画作品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

(3)西方绘画另一个重要代表的艺术语言就是对于“光影“的运用,中国画重线条,墨色的表现

活动3【活动】欣赏分析中国美术作品特点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来作画,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甚至有时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所谓“笔”,是指钩、勒、皴、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染、泼、积等墨法,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彩”(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等五种不的色度)或“兴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纸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中国画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活动4【练习】欣赏中国名画

1、《韩熙载夜宴图》

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问1: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提问2: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

提问3:这个红衣服的人是谁,什么身份?郎粲

提问4:郎粲是怎样的动态?画家这样捕捉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怎样的心情? ——轻松、得意、入神。

提问5:画面中再找一找哪些典型的人物专注地倾听音乐?

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2、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

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5【作业】课后拓展

1. 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1 湘美版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中国画的简要知识,赏析《溪山行旅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并创造美。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溪山行旅图》。 教学难点:提高审美兴趣,增强美的意识,感受中国画的美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动画片里面的小蝌蚪都找着妈妈了吗? 生答:找着了, 师:想不想跟老师一起重温有趣的片断呢? 生:想。 师:导入揭题: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这个画面像美术中的什么画? 生: 像水墨画。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几支毛笔,一小块墨,加上一些清水,就能绘出气韵生动的图画,中国画家功不可没。中国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我们今天就要来一起赏析中国画《溪山行旅图》。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师:关于中国画你们知道些什么?比如绘画工具,发展状况 生:(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画中国画,只是她的历史,发展状况了解得不是很多,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回味一下历代的名家名作呢? 生: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其实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所要赏析的《溪山行旅图》属于山水画。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欣赏这幅画,前后两排的同学进行讨论: 这幅画画了些什么?2、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3、这些物体都是怎样表现的? 生:有山,有水,有树······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高山岩石,瀑布直流而下,山川流水,丛生树林,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壮观,老师也对大自然的伟岸玄妙有着无限崇拜之情。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将一些感受表达出来,非常好,同学们继续加油。但老师还想和同学们再一次的来仔细欣赏这幅画。也请允许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补充,《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横103.3cm,纵206.3cm绢本水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览全画,堂堂大山迎面而来,迫人眼目。其造型峻巍,笔墨酣畅,气势雄伟,壮丽磅礴,悬崖峭壁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么大的比例同学们有没有让我们感到大山就在眼前,而自身顿显渺小呢?这幅画一改长规构图,属于中轴巨碑式,分为前景,中景。远景。你们看,还有不少收藏者们的题款呢。正如画家徐悲鸿所说:而一山头,几占全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

八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概览(四)》教案1 湘美版

《美术作品概览(四)》 1教学目标 西方油画有很多流派,写实写意抽象,通过最具有代表性和初期审美具有争议的毕加索,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创作方式; 感受《格尔尼卡》画面的惨烈氛围; 了解组成画面的主要形象的象征意味; 倡导和平。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审美还正在进入摸索阶段,需要多方面的引导,其实美术本来就是一门很值得争议的科目,何为美,谁都可以说,根本没有一个定义,那我想通过逆向的思维,让学生将一些表面看似丑陋的画面,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看画作的另一面的里程碑价值,从而得到充实的美的定义,毕加索将是我非常看重的一堂课,直接给这个年纪的学生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么奇怪的画也能美吗?我把这个问题帮学生简答了,就成功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毕加索画作的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图形的象征意味;分解重组的表达方式。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1、播放音频和图片。先让学生了解毕加索,这个活得很久,拥有一双睿智的双眼的老头,为

什么会这么有魅力,然后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就展示毕加索的(梦),一个正在做梦的怪异女人,拍出了惊人的天价,学生将会由很多疑问,这将是我作为立体主义,格尔尼卡的铺垫阶段,到了课程的中心阶段,我将结合音乐,还原当时这个村落被轰炸时候的场景,配合一些灾难图片,来让学生感受这幅名画的一个情绪,在让他们一点一点找里面抽象符号,把抽象符号放在自己脑子里面具体化,一步一步来解剖,学生自己就已经知道,立体主义的意义了。让学生听后说出“看”到什么(战争\空袭),并形容画面(教师引导)(形状:破裂、颜色:阴霾灰暗)。 2、ppt动画。揭示课题-----《格尔尼卡》。整体感受《格尔尼卡》。根据学生回答分析画面的色彩和整体的构图形式。 3、学生活动:表演各种动作和表情(傲慢、悲痛、呼救、慌乱恐惧等)。并展开讨论。 4、结合学生表演与讨论具体讲解画面的各主要形象及其象征意味。 5、学生活动:分发三张白纸给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用笔分别在每张纸上画上一个心形。用手撕开其中一张;用笔背戳破另一张纸;用手折叠,扭曲或揉皱最后一张纸。(教师:这三张纸就是战争的结果,战争蹂躏后的家园和心灵破裂、残缺、扭曲而饱受痛苦。) 6、课后作业:选择一个事物,尝试用分解重组的方式再现他(它) 。手段可多样:绘画、剪贴、摄影或综合。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授课人:向雪姣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门课程。在此先简单的做下自我介绍-----姓名、毕业学校、从事专业、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1.提问: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美术吗?或者有多少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没有 的话,那么本学期我们就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它们美以及你对美的定义? 展示图片;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所以说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可以产生欣喜愉悦的心情。我们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需要一颗趋美的心,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 1、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几张图片后,大家对美有了一点概念,但有谁知道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同时出示画面 a.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b.鹳鱼石斧彩陶翁-----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c.雷文三足鼎---------商青铜器 d.兽纹鬲-----商青铜器 学生讨论回答 (在这个问题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是那些另类的甚至反面的观点才能更好的衬托出正确的观点,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易于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一定要弄清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分析;1,实用性比较强,均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来炊煮、盛放事物等 2、美观性其次,上面的文案大多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初步认识。3、有一定的形式法则重心平稳、左右匀称 教师总结: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 美术作品概览》教案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教案 总课时第16课时 年月日 课题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要说出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立体造型能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山水画、花鸟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赏析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 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的意识,感受中国画的美感。 教法 学法 欣赏、评述、讲解法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1、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3、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分为人物、花鸟、山水。 4、老师小结:略 二、合作探究 (一)山水画的特点: 1、出示《溪山行旅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内容”、“画中是怎么表现悬崖峭壁等景物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立轴(又称中堂) 2、出示《千里江山图》。不同点:“从构图上讲,这幅作品与《溪山行旅图》的不同之处,”长卷。“从色彩上来讲讲两幅作品的不同点。” 水墨山水、青绿山水。 3、小结:分别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评价一幅艺术作品。 (二)花鸟画的特点: 赏析《墨葡萄图》、《写生珍禽图》 小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三、归纳总结 1、学生听讲领会。

美术七年级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2

美术七年级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山水画、花鸟画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画产生一定的了解。七年级学生,对画知之甚少,本课对画两大题材作简要介绍,概述了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列举了几位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的代表作品并进行了简要评点。课程的设计意图应当是激发学生对画产生兴趣,进而能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教学时可根据课本的思路进行细化与扩充,以一两幅典型作品为突破口给学生介绍一些画的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简要说出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山水画、花鸟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花鸟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看、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山水画、花鸟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画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的意识,感受画的美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这部动画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画种制作而成的?” 师生交流画的简要知识,如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关于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一些知识。 老师小结:山水画不仅能表述一个故事,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的文化、精神。而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是呈现了真实的景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了其中。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认真听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画基本知识。 二、合作探究:山水画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教案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教案 新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教案 总课时第16课时 年月日 课题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要说出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立体造型能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山水画、花鸟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赏析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 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的意识,感受中国画的美感。 教法 学法 欣赏、评述、讲解法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1、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3、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分为人物、花鸟、山水。 4、老师小结:略 二、合作探究 (一)山水画的特点: 1、出示《溪山行旅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内容”、“画中是怎么表现悬崖峭壁等景物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立轴(又称中堂) 2、出示《千里江山图》。不同点:“从构图上讲,这幅作品与《溪山行旅图》的不同之处,”长卷。“从色彩上讲讲两幅作品的不同点。”水墨山水、青绿山水。 3、小结:分别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评价一幅艺术作品。(二)花鸟画的特点: 赏析《墨葡萄图》、《写生珍禽图》 小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范文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欣赏·评述) 教学用书: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 课时:一课时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所授课的班级是九年级一班,有48名学生,其中男25人,女23人。此班学生性格跃,喜欢思考和提问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好,对美术课都挺感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

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 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难点:

人教版美术 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教案设计

第2课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外国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2.通过欣赏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增进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3.通过赏析外国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认识到各国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的高尚情操,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一、课前准备 收集欧美美术发展的相关历史资料和自己喜爱的欧美画家及其代表的美术作品,了解欧美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成就。 二、新课导入(播放相关古典音乐)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欧洲美术更是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美术发展,今天就请我们一起来欣赏欧美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各

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三、新课传授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至19世纪,欧美美术的发展概况: 四、作品欣赏 古希腊雕塑代表作品:《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1.作品简介: 又称胜利女神之翼,是前3世纪古希腊胜利女神的一件巨型大理石雕塑作品,高5.57米,重32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2.表现内容: 该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伸展着双翼,高高站立在船头上,在海风吹拂下,翅膀的羽毛微微颤动,柔软的裙裾贴在身体上并向身后飘扬。 3.创作背景: 雕塑制作于公元前2世纪初的希腊化时期,是人们为了纪念一次海战胜利,在萨摩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庙内树立起来的。 4.艺术风格: 参照人体的形象塑造神话人物,并赋予其更为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体现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 5.古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背景: 政治条件、创作源泉、现实条件。 五、合作探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推荐下载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人:一、教学目标:臧坤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 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 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 门课程。在此先简单的做下自我介绍-----姓名、毕业学校、从事专业、下面我 们开始进入正题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教案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 形式美的性质和含义,并且了解他和美术及其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二、讲授新课(形式美的基本含义) 首先,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割。在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给同学们提个简单的问题:"姑娘脸上的红色美不美"?教师总结:姑娘脸颊上的红色当然是美的,但是长在鼻子上,那就不美了。在这里,形式的要素是红色,出现在姑娘的脸上,是标志青春健康的肤色,因而是美的,而出现在鼻子上则是一种病态,所以是不美的。中外古代的美学和艺术创作很早就注意到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密切联系。如《维纳斯》他表现的女神的美,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既包含形式又包含内容,他的美存在于灵魂和人体的统一和和谐之中,因而成为内容和形式高度有机结合的典范。 其次,形式因为具有相对的审美意识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在美术作品当中,除了题材和内容以外,形式自身还另有审美价值,是由形式自身的规律所决定。就是指那些可以引起美感的特征。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当中,发现了一些美的规律,古代西腊人在建筑和雕塑的创作中非常注重符合美的规律。比如象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他的第一个特征是,规则被认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是达到完美的保证。第二个特征是注重比例,并用精确的数字来表现;二在各种理想的比例中,象我们知道的黄金分割就得到广泛的运用,我们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和宽,以及其他比例中,都精确的运用了黄金分割;象《维纳斯》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也非常接近黄金分割,0.382:0.618,从这些例子中可以说明西腊在造型艺术上非常注重比例。他的第三个特征是灵活性,为了适应视觉需要,这些规则还可以修改,比如象人体比例,一般人都是七个头长或七个半头长,为了能更适应审美要求,把这种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2 湘美版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1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山水画、花鸟画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一定的了解。七年级学生,对中国画知之甚少,本课对中国画两大题材作简要介绍,概述了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列举了几位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的代表作品并进行了简要评点。课程的设计意图应当是激发学生对中国画产生兴趣,进而能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教学时可根据课本的思路进行细化与扩充,以一两幅典型作品为突破口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画的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简要说出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花鸟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看、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的意识,感受中国画的美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这部动画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画种制作而成的?”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一些知识。 老师小结:山水画不仅能表述一个故事,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文化、精神。而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是呈现了真实的景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了其中。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作品概览(三)

美术作品概览(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概况;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中国四大名园;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建筑类别特点和主要的建筑群。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赏析课本中选用建筑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能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对传统中国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2重点难点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建筑群及特点,记住中国园林四大名园。 古代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建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新设计 一、引入:从敦煌的建筑说起,大街的建筑、敦煌山庄、敦煌莫高窟等。学生举例,说出例外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师讲解中国建筑发展的概况。 1、史前:北方穴居和半穴居建筑,南方干栏式建筑。 2、秦汉:长城,阿房宫前殿遗址。 3、魏晋南北朝: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 4、隋唐五代:赵县安济石桥。 5、宋元:太原晋祠圣母殿,永乐宫,北京西郊卢沟桥。 6、明清:北京故宫,苏州园林。 三、故宫

北京故宫是现存中国规模最大、最统统的古代建筑群。 特点:严格按照开放礼制和阳阳五行学说设计和营造,采取中轴线和对称布局,通过院落组合、空间安排、形成有张有弛的节奏变化,及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 四、应县木塔:始建于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最大的纯木结构的建筑。木塔全靠榫卯结构咬合而成,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塔身为楼阁式,平面为八角形;外形五层六檐,实为九层,精致的设计使全塔显得雄伟华丽。 五、园林艺术 1、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2、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3、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 4、我国园林的特征。

九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作品概览五教案2湘美版

美术作品概览(五)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成就和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对经典雕塑作品的欣赏、讨论;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外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产生探索的欲望;能以平和健康的心态对待人体艺术;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教学过程 2.1 第一学时 2.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1.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 想一想: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个视频中,演员们扮演了什么样的形象? (模仿古希腊雕塑的形式) 为什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 (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的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希腊,了解古希腊的雕像艺术。

二、探索发现 1.走进希腊(希腊一词为典雅、优美。) 地图版图展示,国旗(蓝白相间) A地处欧亚非洲要冲-有利于吸收亚非文明,文化交往 B四周临海,土地贫瘠-有利于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商品经济以平等为交换原则,也需要自由的环境,有助于希腊形成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的观念. C山岭,水域将陆地分隔成小岛屿 -有利于城邦民主制政治的建立。 D人口增多、土地短缺-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活动-有助于形成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2.人文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看看希腊的神(雕像) 欣赏雕塑: 《宙斯雕像》,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阿波罗雕像》,阿波罗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是光明之神。 《雅典娜》,古希腊宗教和神话中的智慧与女战神 《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回顾古埃及雕塑 比较古埃及雕塑,狗头人身的神(阿努比斯死神),古希腊的神是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和人既同形又同性,神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他们也像人一样地喜怒哀乐,具有常人的思想感情和弱点。因而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的化身,所以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像就是欣赏完美的人的形象。 A欣赏雕塑:《掷铁饼者》希腊雕刻家米隆崇尚体育运动 ①人物动势成S型,动作曲线的优美 ②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脚尖点地支撑,以头为中心两肩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这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 ③身体正侧转动,下肢前后分开,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具有形式美感 从这座雕像中,完美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均称的人体美

八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概览(四)》教案1

八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概览(四)》教案1湘美版 1教学目标 西方油画有很多流派,写实写意抽象,通过最具有代表性和初期审美具有争议的毕加索,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创作方式; 感受《格尔尼卡》画面的惨烈氛围; 了解组成画面的主要形象的象征意味; 倡导和平。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审美还正在进入摸索阶段,需要多方面的引导,其实美术本来就是一门很值得争议的科目,何为美,谁都可以说,根本没有一个定义,那我想通过逆向的思维,让学生将一些表面看似丑陋的画面,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看画作的另一面的里程碑价值,从而得到充实的美的定义,毕加索将是我非常看重的一堂课,直接给这个年纪的学生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么奇怪的画也能美吗?我把这个问题帮学生简答了,就成功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毕加索画作的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图形的象征意味;分解重组的表达方式。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1、播放音频和图片。先让学生了解毕加索,这个活得很久,拥有一双睿智的双眼的老头,为什么会这么有魅力,然后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就展示毕加索的(梦),一个正在做梦的怪异女人,拍出了惊人的天价,学生将会由很多疑问,这将是我作为立体主义,格尔尼卡的铺垫阶段,到了课程的中心阶段,我将结合音乐,还原当时这个村落被轰炸时候的场景,配合一些灾难图片,来让学生感受这幅名画的一个情绪,在让他们一点一点找里面抽象符号,把抽象符号放在自己脑子里面具体化,一步一步来解剖,学生自己就已经知道,立体主义的意义了。让学生听后说出“看”到什么(战争\空袭),并形容画面(教师引导)(形状:破裂、颜色:阴霾灰暗)。 2、ppt动画。揭示课题-----《格尔尼卡》。整体感受《格尔尼卡》。根据学生回答分析画面的色彩和整体的构图形式。 3、学生活动:表演各种动作和表情(傲慢、悲痛、呼救、慌乱恐惧等)。并展开讨论。 4、结合学生表演与讨论具体讲解画面的各主要形象及其象征意味。 5、学生活动:分发三张白纸给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用笔分别在每张纸上画上一个心形。用手撕开其中一张;用笔背戳破另一张纸;用手折叠,扭曲或揉皱最后一张纸。(教师:这三张纸就是战争的结果,战争蹂躏后的家园和心灵破裂、残缺、扭曲而饱受痛苦。) 6、课后作业:选择一个事物,尝试用分解重组的方式再现他(它) 。手段可多样:绘画、剪贴、摄影或综合。

美术七年级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1

美术七年级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案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画的简要知识,赏析《溪山行旅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用自己的话讲评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并创造美。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溪山行旅图》。 教学难点:提高审美兴趣,增强美的意识,感受画的美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动画片里面的小蝌蚪都找着妈妈了吗? 生答:找着了, 师:想不想跟老师一起重温有趣的片断呢? 生:想。 师:导入揭题: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这个画面像美术中的什么画? 生: 像水墨画。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几支毛笔,一小块墨,加上一些清水,就能绘出气韵生动的图画,画家功不可没。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我们今天就要来一起赏析画《溪山行旅图》。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师:关于画你们知道些什么?比如绘画工具,发展状况 生:(师生交流画的简要知识,如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画画,只是她的历史,发展状况了解得不是很多,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回味一下历代的名家名作呢? 生: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其实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所要赏析的《溪山行旅图》属于山水画。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欣赏这幅画,前后两排的同学进行讨论: 这幅画画了些什么?2、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3、这些物体都是怎样表现的? 生:有山,有水,有树······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高山岩石,瀑布直流而下,山川流水,丛生树林,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壮观,老师也对大自然的伟岸玄妙有着无限崇拜之情。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将一些感受表达出来,非常好,同学们继续加油。但老师还想和同学们再一次的来仔细欣赏这幅画。也请允许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补充,《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也是绘画史上的杰作,横103.3cm,纵206.3cm绢本水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览全画,堂堂大山迎面而来,迫人眼目。其造型峻巍,笔墨酣畅,气势雄伟,壮丽磅礴,悬崖峭壁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么大的比例同学们有没有让我们感到大山就在眼前,而自身顿显渺小呢?这幅画一改长规构图,属于中轴巨碑式,分为前景,中景。远景。你们看,还有不少收藏者们的题款呢。正如画家徐悲鸿所说:而一山头,几占全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特殊构图和章法也就成了他的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了。 这样的佳作画家都是如何用笔墨技法来表现这幅画的呢?整幅画没有其他的颜色,只用了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体现空间的灵活性,白色的雾气萦绕着整个山体,由线条勾勒的整个山体在白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范宽师陕西华原人,那里有着特殊的地形外貌,画家在画山的时候,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将自己融入于山水间,天人合一,画家不仅表现出山的表象,还画出了山的精神面貌和神采。山腰,瀑布直流而下,从笔直的线条中似乎可以感受出瀑布的那种冲击力十分强大。浓浓的墨团表现茂密的树林几乎占满了山头,如果我们在仔细看,山脚下还有由近及远的山路,凸显出画面的纵深感,还有人物匹马,打赤膊,扇扇子,四头驴背托重物,步履蹒跚,线条细腻刻画栩栩如生。刻画石头的时候皱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

九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作品概览五教案1湘美

九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作品概览五教案1湘美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概况及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和古典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较欠缺。 2、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较高,主动性不强,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3、学生风格各不同,相对而言,女生比较沉静听话,男生活泼有活力。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l、古希腊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2、古罗马建筑的风格的与内涵。 教学难点:1、学生不了解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也缺乏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知识。 2、对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特点缺乏了解。 4教学过程 4.1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作品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美术概览(五)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猜国名。 问:这是什么国家? 学生回答:(略)(希腊、古罗马)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作品的魅力。 活动2【导入】二、新课讲授 (一)古希腊雕塑 1、古希腊的历史最早溯到约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 古希腊是有很多半岛和岛屿构成,这些岛屿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形成了古希腊的联邦奴隶主民主制。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和比赛。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荣光,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 2.出示雕塑《掷铁饼者》 教师简介作品: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雕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七年级美术上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一教案1湘美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秦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掌握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历史及主要作品,知道中国四大石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了解中国雕塑作品的发展及主要雕塑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艺术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情分析 采用纵观的方式来梳理中国美术作品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第一次,平时学生接触的美术课程主要以绘画手工为主,现在要让大家来梳理认识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说教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雕塑、石窟艺术成就与特点的认识。 学习难点:理解和感悟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所赋予的审美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自主预习: 1、学生欣赏视频剪辑 2005 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片断?? 2、自主学习教材 p44—45 的内容, 思考: (1)什么是雕塑? (2)雕塑的种类有哪些? (3)我国有哪四大石窟艺术?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 活动2【讲授】讲授 2、讲解: (1) 雕塑: 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雕塑有陶塑、泥塑、石雕等。 3、学生欣赏。学生评述。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的刻画为隋唐时代雕塑达到全盛奠定了基础。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传统的雕塑技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 2、隋唐。隋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它的雕塑先继承南北朝时代北齐、北周的艺术风格。但渐渐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将南北朝时期的细腰秀颈、瘦臂纤手的文弱形象变得体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技法圆润洗练隋代的金铜佛像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准确、衣饰华美空间关系的处理井然有序开创了唐代雕塑风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庞大现存的遗迹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庄严而亲切、在焕发着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时又洋溢着现实人间的气息。唐代雕塑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既雄伟强壮、气魄宏大又柔丽流畅、细腻深沉佛的庄严、菩萨的妩媚、弟子的虔诚和力士金刚的勇猛均表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3【活动】活动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教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传神与魅力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3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板书: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韩熙载夜宴图》,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活动2【讲授】比较中西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呈现风格丰富多彩,不过从世界绘画两大体系来看,东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代表,西文绘画以油画为代表,这两大体系绘画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色。 (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工具材料上

(2)在审美倾向上,西方绘画作品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 (3)西方绘画另一个重要代表的艺术语言就是对于“光影“的运用,中国画重线条,墨色的表现 活动3【活动】欣赏分析中国美术作品特点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来作画,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甚至有时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所谓“笔”,是指钩、勒、皴、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染、泼、积等墨法,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彩”(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等五种不的色度)或“兴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纸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中国画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活动4【练习】欣赏中国名画 1、《韩熙载夜宴图》 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问1: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提问2: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 提问3:这个红衣服的人是谁,什么身份?郎粲 提问4:郎粲是怎样的动态?画家这样捕捉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怎样的心情? ——轻松、得意、入神。 提问5:画面中再找一找哪些典型的人物专注地倾听音乐? 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2、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