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言学”的趣味

浅谈“语言学”的趣味

浅谈“语言学”的趣味
浅谈“语言学”的趣味

浅谈“语言学”的趣味

【摘要】:在语言学中,你将了解到人类语言的很多方面:它研究语言的起源,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语言知识的习得,它怎样与其它思维过程相互作用,怎样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产生差异。还研究语言的结构,如:语音或短语是怎样表现的,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如语调和语义。语言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它们是怎样随着情景、交流对象和地点的改变而变化的;人们在环境中使用语言的不同意义;当然还包括计算机怎样模仿这种知识的等。

【关键词】:语言学; 趣味

如果你在学习语言专业的话(如汉语、英语或其它),你应该已经知道有“语言学”这么一个领域了。但是,你可能会发现很难向人们解释这类问题:到底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家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他们可能会假设语言学家就是会说多种语言的人。事实上他们也许会说多种语言,但那并不是这门科学真正的意义。有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提及“语言学”的时候,往往直摇头,他们不觉得它有多大意义,很抽象、太理论化,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也认为这门“必修课”学起来很枯燥。

也许与我们关系越密切的东西越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只将其存在视作理所当然。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交流工具——“语言”也是这样(就好象空气一样),平时没人会留意到我们在使用它,更谈不上去研究它了,尽管它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更不会发现“语言学”有什么趣味了。

然而,正如我们常说的: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语言学”涉及了一些基本问题,如:语言是什么,语言是怎样与人类的其他官能相关联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语言学家将语言看作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并试图弄清语言本身具有的个性和共性、语言是怎样习得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语言学”是连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纽带。

广义上,“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下面又有许多分支。它的核心是研究人类对语言的无意认识、对语言结构的了解和对不同语言之间差别的认识。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一下:

一、它研究语言的起源

人类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很多宗教主张神授说,将语言的起源归功于神,但这种观点显然是没有客观依据的。语言学领域中也有不同的观点:“自然声音模仿说” 认为,早期人类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创造出了最初的词语,即用某种自然的声音来指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口语—手势相关说”认为,人的唇、舌运动是

笑话中的语言学浅析

笑话中的语言学概述 【摘要】:笑话,是供人们消遣和交际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调侃、娱乐或讽刺。笑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是人们繁忙生活中的调味剂,是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笑话虽然文字不多,却富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更值得一提的是笑话中蕴含了很多的语言学知识。比如:笑话中通常会用谐音、修辞以及歇后语等手法来制造歧义和笑点来引人发笑。笔者试图对笑话的“搞笑体制”进行语言学阐释,以帮助我们理解笑话的运作手段,让我们笑的心里明白。 【关键词】汉语笑话、语言学分析、语音、词汇,语法、语用 零,概说 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1我们的汉语也是同样的,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对汉语笑话做研究是研究我国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本文着重说明汉语的歧义与笑话的关系,以求对我们的母语中的笑话做一简要分析。文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语音中的谐音现象造成的歧义笑话 从语音层面看,语音的笑话主要依靠谐音和同音字词制造歧义以引起搞笑的效果。华东师大教授潘国文先生说:“整部汉语使用的历史,可以说是离不开对同音词现象的妙用,巧用。”2很多笑话是由于汉语的同音字谐音造成的。汉字中多音字词数量之多,是在其他语言中很难见到的。“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多音字大概有800多字。”3例如: “你看了我们的戏有何感想?” “很赶人。” “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哪场戏最感人呢?” “说不上哪场戏,反正观众看了都坐不住,争先恐后地退场。” “很赶人”中的”赶”和“很感人”的“感”谐音。一个表示能把人赶走,一个说能把人感动。导演最初听到评价的时候把“赶”听作了“感”,后面的语境告诉了我们了真正的用词,笑话的趣味也就是在这种的语境中油然而生。导演听到这时才知道自己被评论者取笑了。 吕叔湘先生认为:“很多笑话是利用同音字,也就是所谓的谐音。”4上例中的“感”和“赶”就是通过这种同音字而达到的令人发笑的效果的,正是谐音制造的歧义达到的这种搞笑效果。 我国的谐音笑话有得天独厚的生长土壤:汉语的音节数量有限,而汉字的数量较多,一个音节往往对应几个汉字甚至十几个汉字,这些特点使得汉语中有 1][美]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01-202。 2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邹韶华、马彪《歧义的倾向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前言,第4页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趣味运动会的讲话稿范文3篇

趣味运动会的讲话稿范文3篇 篇一:趣味运动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金风送爽,菊花争艳,丹桂飘香。今天,我有幸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参加我们市一小组织的趣味运动会,心情十分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学生家长向为这次趣味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祝愿所有参赛的家长朋友和孩子们在趣味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学校趣味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适时开展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这本身就是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我们学生家长对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十分赞成、积极支持的。学校开展趣味运动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依靠体育竞技见高低、决胜负的田径运动会有很大的不同,趣味运动会更主要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趣味运动中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在趣味运动中快乐成长。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参与,这不仅仅让我们家长追忆起童年的趣事,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十分年轻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家长用童年的心态在趣味运动中与孩子对话交流,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融洽了与孩子的关系,加深了父子女、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作为一名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学生家长的代表,现在迫切希望见到的是我们的孩子在趣味运动中的精彩表现,下面,让我们满怀信心,睁大双眼一起来领略家长和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吧!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给我们家长和孩子们提供这样难得的机会,祝愿所有参赛的家长和孩子们在趣味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盐城市第一小学趣味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二:趣味运动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孩子们: 下午好! 首先我向今天来参加亲子趣味运动会的家长们,致以真诚的感谢!感谢你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运动会,感谢你对我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请允许我代表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向热心参与本次运动会的所有家长们说一声感谢,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今天的运动会能顺利举行,圆满结束,离不开你们的大力支持。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紧张而激烈,但更多的是欢歌和笑语。操场上留下我们矫健的身姿,助威的呐喊,兴奋的笑容。家长们,今天的运动会让我们重温了学生生涯;孩子们,今天的运动会定会在你们的小学生活涂上彩色的一笔。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的口号,我们的亲子运动会紧张、激烈而又充满团结友谊的气氛。在这样

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英语语言学概论 期中作业 专业:英语(翻译)学号:20131311202 姓名:汤汪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 1、语言与文化 (1)语言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

语言学论文:浅析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技巧

语言学论文:浅析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技巧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也是人们工作、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名的研究为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地名翻译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关注的话题。中国于1977年成立了中国地名委员会等专门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规范各语种地名的翻译。笔者在长期的俄汉翻译实践中发现,在不同行业领域地名的翻译又有各自的特点,而在铁路工程领域地名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所以笔者尝试以以往从事的项目为例,探索铁路工程俄语技术文件中地名的翻译问题。 一、铁路工程俄语技术文件中地名的特点 1.意义特殊。铁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尽可能选择一个最合理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线路就是通过经济技术论证选取的一些点(城镇、工矿区等)连接而成的线。从项目的名称(例如: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我们就可以看出地名在铁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它确定了项目的路径,直接关系到工程量多寡和造价的高低。 2.应用广泛:地名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文件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资料。地名作为高频词汇出现在项目相关的技术文件、图表、报告、会议纪要、往来信函中。 3.形式多样。有的地名是标识地名所指地理实体唯一性的专名,例如线路经过地区的较大的城镇;有的地名是表明地理实体类型的通名,例如在图纸上只是标出了озер(湖泊),ручей(小溪);有的地名是专名加通名的组合,例如:перевалТоругарт(吐尔尕特隘口),населенныйпунтАт-Баши(阿特巴什居名点);也有的是用破折号将多个地名连接在一起:Китай-Афганистан-ЮжнаяАзия。 二、铁路工程俄语技术文件中地名的译法 1.“约定俗成法”。铁路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地名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名称(专名),例如:Москва(莫斯科),Ош(奥什),Такшкент(塔什干),Тура(图拉)等,对于这样的词汇,我们通常遵守“历史沿革”,应尊重历史上约定俗成并被广泛认可的译名。可以查阅《新编俄罗斯地名译名手册》、已有的各类地图来确定地名的译法,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小学趣味运动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小学趣味运动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金风送爽,菊花争艳,丹桂飘香。今天,我有幸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参加我 们市一小组织的趣味运动会,心情十分激动,首先,请答应我代表所有学生家长向为这次 趣味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祝愿所有参赛的家长朋 友和孩子们在趣味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学校趣味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适时开展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这本身就是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堂课, 我们学生家长对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十分赞成、积极支持的。学校开展趣味运动会与传 统意义上的单纯依靠体育竞技见高低、决胜败的田径运动会有很大的不同,趣味运动会更 主要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趣味运动中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在趣味运 动中快乐成长。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参与,这不仅仅让我们家长追忆起童年的趣事,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十分年轻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家长用童年的心态在趣味运动 中与孩子对话交流,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融洽了与孩子的关系,加深了父子(女)、母 子(女)之间的亲情,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作为一名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学生家长的代表,现在迫切希 望见到的是我们的孩子在趣味运动中的出色表现,下面,让我们满怀信心,睁大双眼一起 来领略家长和孩子们的出色表演吧!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给我们家长和孩子们提供这样难得的机会,祝愿所有 参赛的家长和孩子们在趣味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盐城市第一小学趣味运动会取 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语言学试卷设计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2011学年下学期《语言学教程》期末试卷设计 小组成员:黄东敏魏卫霞杨慧琴辛亭亭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在修订版基础上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改编而成。本课程用英语编写,尽可能选用英语例句。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以供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使用。在内容上,它既包含基本知识,也反映了语言学中的最新发展。在观点上,它不拘于一派之说。主要包括语言学理论介绍,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言和认知,语言和社会文化,语言和文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学和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流派等十二章。 该课程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权威性:名家撰著畅销近二十年,语言学教材经典之作。二、时代性:充分汲取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知识性:全面而系统阐述理论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内容。三、实用性:深入浅出脉络清晰,利于课上教学和课下自学。四、趣味性:生动插图与轻松例子合而为一,化枯燥为有趣。五、互动性:配有网络版,读者,专家互动极大延伸求知空间。而且本教材适合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以及语言不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使用,另配有练习册和光盘及学习网站。该课程主要使用于高级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一步研究相关语言知识的基础,它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试卷设计: 1、测试目的:本试卷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语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从学生的测试结果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2、命题范围和试卷类型:本试卷出自胡壮麟主编的第三版《语言学教程》的全部内容。考试类型有多项选择,判断,连线搭配,填空和论述。 3、测试对象: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4、试卷结构与测试内容:

笑话中的语言学浅析

笑话中的语言学 : 班级: 姓名: 学号

笑话中的语言学概述 【摘要】:笑话,是供人们消遣和交际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调侃、娱乐或讽刺。笑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是人们繁忙生活中的调味剂,是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笑话虽然文字不多,却富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更值得一提的是笑话中蕴含了很多的语言学知识。比如:笑话中通常会用谐音、修辞以及歇后语等手法来制造歧义和笑点来引人发笑。笔者试图对笑话的“搞笑体制”进行语言学阐释,以帮助我们理解笑话的运作手段,让我们笑的心里明白。 【关键词】汉语笑话、语言学分析、语音、词汇,语法、语用 零,概说 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1我们的汉语也是同样的,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对汉语笑话做研究是研究我国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本文着重说明汉语的歧义与笑话的关系,以求对我们的母语中的笑话做一简要分析。文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语音中的谐音现象造成的歧义笑话 从语音层面看,语音的笑话主要依靠谐音和同音字词制造歧义以引起搞笑的效果。华东师大教授潘国文先生说:“整部汉语使用的历史,可以说是离不开对同音词现象的妙用,巧用。”2很多笑话是由于汉语的同音字谐音造成的。汉字中多音字词数量之多,是在其他语言中很难见到的。“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多音字大概有800多字。”3例如: “你看了我们的戏有何感想?” “很赶人。” “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哪场戏最感人呢?” “说不上哪场戏,反正观众看了都坐不住,争先恐后地退场。” “很赶人”中的”赶”和“很感人”的“感”谐音。一个表示能把人赶走,一个说能把人感动。导演最初听到评价的时候把“赶”听作了“感”,后面的语境告诉了我们了真正的用词,笑话的趣味也就是在这种的语境中油然而生。导演听到这时才知道自己被评论者取笑了。 吕叔湘先生认为:“很多笑话是利用同音字,也就是所谓的谐音。”4上例中的“感”和“赶”就是通过这种同音字而达到的令人发笑的效果的,正是谐音制造的歧义达到的这种搞笑效果。 我国的谐音笑话有得天独厚的生长土壤:汉语的音节数量有限,而汉字的数量较多,一个音节往往对应几个汉字甚至十几个汉字,这些特点使得汉语中有很多的同音字和音近字存在。 1][美]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01-202。 2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邹韶华、马彪《歧义的倾向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前言,第4页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 一、语言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是人类社会的特征(特有财富)。 1、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所以不可能学会人类的语言。 2、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即所谓的“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 任意性开放性 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二、语言是符号系统 1、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包括了形式和内容(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eg: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分:符号和所标记的事物是具有约定性的(或者是由某些人规定,或者是社会习惯),而征候与它所标记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自然(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3、符号的分类: 象征(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理据) 狭义的符号(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 4、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语言是由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注:具体来说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类是“哈哈” “啊”等叹词,它们可以说是人类感情的本能的反应,可以归入征候。 一类是“哗啦” “汪汪”等拟声词,用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记录事物本身,和事物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一种事物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记录,也体现了它的社会约定性,可以归入象征。 剩下的语言中绝大多数的词,它们的音和义之间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没有任何理据可言,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符号。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言创制时来说的,语言符号一旦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执行就具有强制性,因而也就表现为一定的稳固性(可变性)。——民族性;——时代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排列只能成一条线,线条性限制了语言在组合时的空间位置。 语言符号组合时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理解。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里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成系统的。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集中体现在符号的组合和聚合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 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 三、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社会功能。 2、语言的思维功能。 四、语言和说话 说话由三部分组成: 1、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 2、说话所用的那套代码(语言); 3、说出来的话(言语作品) 语言并不等同于说话,语言是说话的一部分。 五、语言存在的方式 语言是一套单位和规则,这些单位和规则是社会的现实,是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最新学校趣味运动会发言稿

学校趣味运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泉北小学第十六届趣味运动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趣味运动会开幕式讲话。对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对第十六届趣味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运动会召开作出努力的老师、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炼每个运动员的意志、品德,增强集体荣誉感,增进班与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的召开,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学校对全体同学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技能、技巧,意志品质,文明礼貌等方面的一次综合性检阅;更是展示我校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的极好机会。 本届趣味运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我校体育工作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促进校园文明和良好班集体建设,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矗我希望全体运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体育道德风尚,既赛出成绩,又赛出团结和友谊,从而获得乐趣,希望全体师生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做到安全参赛、文明参赛,规范参赛。参与就是成功、坚持就是胜利。好的名次值得骄傲,而顽强的'毅力更是每个运动员的优良品格的展示,不论比赛成绩如何,我们将为每一位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最后祝本次运动会圆满成功,预祝所有运动员在本次运动会中赛出最出色的成绩! 谢谢!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迎着和煦的春风,满怀喜悦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20XX年十里铺学校小学生秋季趣味运动会。在此,我代表学校,代表运动会组委对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体运动员,全体教师,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运动会的召开,意义重大,它是学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次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这届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既注重体育运动的竞技性,更注重体育运动的趣味性。这是我们十里铺学校建校以来第一次举办的这样的趣味运动会。“健康、快乐、向上”是本届运动会的宗旨和主题。作为一种尝试,我和大家一样,期待着这一届运动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笑话里的语言学

笑话里的语言学 吕叔湘 选自吕叔湘《语文常谈及其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本文论述笑话中所用的语言手段,包括谐声、拆字、歧义、歇后等,阐明了笑话产生的语言学原理。文中所引的例子都是古代的笑话,有些不容易理解。自读本文,要注意理解这些笑话的意思,在这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对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一下。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找几个现代笑话,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作者所说的道理;如有不符合的,要弄清它们所包含的语言学方面的道理,给本文作个补充。 一般所说“笑话”,范围相当广,大体上包括讽刺和幽默两类。笑话为什么引人发笑,这是心理学的问题,我毫无研究,说不出一点所以然。柏格森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做《笑》,我没看过。很多笑话跟语言文字有关,我就谈谈这个。我取材于三本书:周启明校订:《明清笑话四种》,1983第二版;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1956初版;任二北编著:《优语集》,1981年初版。附注里边分别用周、王、任代表。 先举一个有名的例子。唐朝懿宗的时候,有一个“优人”(相当于外国的fool),名字叫李可及,最会说笑话。有一回庆祝皇帝生日,和尚道士讲经完了,李可及穿着儒士衣冠,登上讲台,自称“三教论衡”。旁边坐着一人,问:“你既然博通三教[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我问你,释迦如来是什么人?”李可及说:“女人。”旁边那个人吃一惊,说:“怎么是女人?”李可及说:“《金刚经》里说,‘敷座而坐’,要不是女人,为什么要夫坐而后儿坐呢?”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问的人更加不懂了。李可及说:“《道德经》里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要不是女的,为什么怕有身孕呢?”又问:“孔夫子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问:“何以见得?”回答说:“《论语》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要不是女的,为什么要等着嫁人呢?”这一个笑话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敷”和“夫”同音,“而”和“儿”同音(唐朝妇女自称为“儿”)。第二部分利用“有身”的两种解释,即歧义。第三部分利用“贾”字的两种读音,就是故意念白字,本来该念gǔ,却把它念成jiǎ(这是今音,但唐朝这两个音也是不同的)。 一、谐声 很多笑话是利用同音字,也就是所谓谐声。谐声往往利用现成的文句。例如: 唐朝有个道士程子宵登华山,路上摔了跤。有一个做郎中官的宇文翰给他写信开玩笑,说:“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悬之又悬。”这里就是套用《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是道家的经典,给道士的信里套用《老子》,妙得很。

语言学中的五个designfeatures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语言学中的五个design features. Chinese meaning 设计特点。在讲五个设计特点之前我们先讲下我们为什么要说它是语言设计特点而不是简单的特点,书上给出了答案就是因为设计特点明显地区分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系统。这里我们要强调下不仅人类语言language是一个系统,动物的交流communication(我们不说是language)也是一个系统。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知道蜜蜂的8字舞,总不能今天我跳这个舞表示食物的信息,明天所有蜜蜂跳街舞吧,再说它也跳不出难度那么大的。再比如说孔雀开屏吸引异性,他也不会为了吸引异性像人类一样采点花花草草的送过去表个白什么的,这它做不出来,当然我们许多男生也做不出来。好了闲话少扯,书上提到的一个叫查理斯霍克特的美国人在1960年将语言的设计特点细分成了13个,书上讲五个,所以我今天讲的内容也是围绕这其中五个来讲的。 第一个叫Arbitrariness任意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任意性。所谓的任意性就是我们所创造出来的发音和这个事物的本身并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比如我们说的树,这是中文,英文叫做tree一样不同的语言对它的发音是不同的,但树这类物种又是相同的,我们不能因为中文叫它树英文或者别的语言称呼它为别的就认为我们表达的不是同一个东西。所以由此可见,语言是具有任意性的。但是我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所有的语言中对事物的命名都是任意而无规律的,而且马克思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既然是有规律的怎么又具有任意性呢?我上网搜索的时候发现,这里所讲的任意性指的是那些最开始的词,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词素,就是分割地不能再分割的词,比如树(tree)或者鱼(fish),太阳(sun),月亮(moon),海(sea),水(water),等等。当然说语言具有任意性它也不是完全地随意的,一些合成词(compound words)例如以photo为单位而创造的photocopy(影印)和一些拟声词(onomatopoeic)就例如rumble(隆隆声),crash(轰隆声)或者中文里面的猫叫牛的叫声哞都是non-arbitrary(非任意性的)。所以它既是有任意的也是有规律的。但有一点我不赞同书上说的,书上说这些词only make up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vocabulary ,这一点英语中也许使用,但是我们研究的是语言学,上网查明后我发现汉语中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正是由于这种任意性,才能构成我们语言无穷种表达的可行性。 介绍完任意性之后,我们再来谈一谈语言的生成性,即productivity 语言的生成性我觉得它是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性。第一个符号被创制出来之后,它不可能被用来表示万物。为了区别客观事物,人类会继续创造与之不同的符号以与之辨别。于是在人类学习、记忆能力承受的范围之内,相互区别的符号多了起来。然而随着表示客观事物的有所区别的语言符号的出现,先前“区别性”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于是任意性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并且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也在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联系性再加上人类的思维记忆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也就决定了语言符号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地多。人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符号来表示新的事物而不必增加语言符号的数目当相互区别的符号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得到提高,人类认识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意识到能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相互联系的不同事物之后,人类便利用已有的符号来表示新出现或发现的客观事物。如“有高的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独立的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这一新的事物出现时,人们要用某一语言符号将之固定。那选什么音与之搭配呢? 而联系到这一新事物与“白领、蓝领、金领”这些事物有许多的共性。于是就用“一个颜色词+[liη] 这样的音来与之结合。又如,当“飞机上的男服务员”这一新事物出现时,人们立即就会联系到词汇系统中已经存在的“空姐”一词来给这一新事物创制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摘要: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 日常交际 语用学〈Pragmatics〉 前言: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1.1得体原则(tact maxim). 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某件事。适用于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祈使句方面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显得礼貌。(章振邦.1999)如:have some ice-cream比close the door 要礼貌。从表示请求方面,越不直接越显得有礼貌。看下面三个句子:Carry the box. Can you carry the box?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carry the box? 这三句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普遍疑问句比直接祈使句显得有礼貌,而先提出“是否可以提出请求”的疑问句比普遍疑问句显得更有礼貌。 1.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当发出提供性的示意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如:Let me clean the hous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clean the house.前一句显得真诚有礼貌,表示热忱真心地帮助别人。 1.3赞誉原则(praise maxim). 即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用于表情和表态。这一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觉得不好,但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而说好话。如:-Do you like my new hat?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说不好而是说很好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给别人台阶下,不至于太难堪。另一类是夸大式称赞,用于正式的场合,给足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