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全文)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全文)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全文)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全文)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

性(全文)

摘要

癌症防治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维护广大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宏伟目标,在结直肠癌领域,我们应当分析、梳理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结直肠癌特点,找出与发达国家在防治工作上的差距,进而对相关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加强。本文结合《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并与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发布的《Cancer Statistics, 2019》*和《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进行对比,分析两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总体来看,相比于美国结直肠癌逐年下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仍在缓慢上升。两国发病均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直肠癌发病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仍是结直肠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和地区。健康中国战略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癌症防控工作重点,本文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战略层面深入分析我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注:截至发稿时,已经发布《Cancer Statistics, 2020》,但《2019》收集了截至2015年的数据,与我国年报收集时间一致,故本篇采用《2019》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流行病学;发病率;死亡率;国家战略;早诊早治;健康中国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ALCAN 2020)估计,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16万,死亡病例93.52万,分别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1]。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针对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体现出政府对于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视。本文结合《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并与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发布的《Cancer Statistics, 2019》和《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进行对比,分析两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防治策略,分析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实现健康中国伟大目标助力。

一、中美癌症发病情况对比

本次年报收录了全国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共纳入分析32 091万人,覆盖人群占当年我国总人口数的23.35%[3]。

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新发病例数92.31万例,全国癌症发病率为287.64/10万,其中男性肿瘤发病率为313.46/10万,女性肿瘤发病

率为261.07/10万。按年龄标准化后,中标率(ASR China)为186.95/10万,世标率(ASR World)为182.90/10万。城市地区男女的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均较高于农村地区。在地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中标率和世标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年龄别发病率上看,全部癌症在24岁以下时处于极低水平,25岁后开始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之后略有下降。

美国方面,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的《Cancer Statistics, 2019》数据显示,预计在2019年,美国新发癌症病例176.25万[4]。过去十年,美国男性的癌症发病率约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而男性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癌症: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约3%的速度下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则每年下降约7%。女性的癌症发病率在过去十年较平稳,肺癌发病率持续下降,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趋势减缓。自2008年至2014年,美国白种人和黑种人的全癌种5年生存率分别为67%和62%[5]。自二十世纪70年代至今,除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外[6],其它癌种的生存率均显著提高。

我国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总体发病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20.48%)、乳腺癌(7.29%)、胃癌(10.61%)、结直肠癌(9.75%)和肝癌(9.67%)。其中,男性发病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而美国男性发病前五位依次为: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和皮肤黑色素瘤;我国和美国女性发病率前三位均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图1)。

图1 中美两国发病前十位癌症构成

二、中美癌症死亡情况对比

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死亡病例数56.47万例,全国癌症死亡率为175.98/10万,其中男性癌症死亡率为220.00/10万,女性癌症死亡率为130.68/10万。按年龄标准化后,中标率为106.03/10万,世标率为105.14/10万。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的癌症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男性和女性的癌症死亡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年龄别死亡率上看,全部癌症在39岁以下时死亡率较低,40岁后开始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80~8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19年全年,美国将有606 880人因罹患癌症去世,每天因癌症去世的人数约为1 700人。

我国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总体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27.16%)、肝癌(13.97%)、胃癌(12.73%)、食管癌(8.39%)和结直肠癌(7.86%)。按性别统计,我国男性癌症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癌症死亡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图2)。而美国男性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肝癌,美国女性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图2)。

图2 中美两国死亡前十位癌症构成

三、中美结直肠癌发病特征对比

较之2014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在继续升高,美国略有下降。据我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89 993例,估算全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38.76万例,居癌症发病谱第4位。发病率为28.0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7.32/10万,世标发病率为17.12/10万[3]。而根据GLOBALCAN 2020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2020年新发结直肠癌555 477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2%,已经跃居至癌症发病谱第2位。美国癌症协会在《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中预计2020年,全美新发结直肠癌14.80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38.7/10万(2012年—2016年)。

从解剖部位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亚部位以直肠癌为主,而美国以结肠癌为主,且近端肠癌发生率(40%)远高于我国(17.53%)。2015年,我国结肠癌发病率为13.90/10万,占50.2%;直肠癌发病率略低于结肠癌,为13.80/10万,占49.8%。在全部结肠癌病例中,乙状结肠癌占42.14%,比例最高,升结肠和横结肠分别以23.55%和9.00%位列二、三位(图3)。美国则以近端结肠发病率为最高,约为40%,其次为直肠(29%)和远端结肠(22%)。因《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中未将结肠癌进行亚部位的细致划分,故笔者对我国数据进行整合,将盲肠、升结肠和肝曲归为近端结肠,脾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归为远端结肠,横结肠和交搭部位归为其它,进行整合后,与美国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图4)。

以性别分记,中美两国男性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均高于女性。我国男性结直肠癌总发病率为女性的1.44倍(中标率),其中,男性结肠癌发病

率是女性的1.33倍,而美国女性近端结肠癌发生率(45%)显著高于男性的36%。我国男性直肠癌发病率是女性的1.56倍,与我国类似,美国男性直肠癌发生率(32%)高于女性(25%)(图5)。我国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在40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至75~79岁达到顶峰,男性各年龄段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升高,差距逐渐增大。美国男性(4.4%)和女性(4.1%)的终身发病风险相似,但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较男性更长,故男性发病风险较女性高31%[7]。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中根据年龄分布对2012-2016年结直肠癌发生率进行了统计:49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患者,直肠癌发生率最高(37%),其次为远端结肠癌(25%)和近端结肠癌(23%),阑尾癌也占到10%;50~64岁的中老年患者,第一位仍是直肠癌(36%),但近端结肠癌所占比例升至31%,远端结肠癌(25%)位列第三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近端结肠癌发生率升至49%,其次为直肠癌(23%)和远端结肠癌(19%)(图6)。

图3 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亚部位分布情况34.93

4A

4B

图4 中美结直肠癌发病亚部位分布情况对比(4A:中国;4B:美国)

5A

5B

图5 美国按性别划分的不同亚部位结直肠癌发生率(5A:男性;5B:女性)

6A

6B

6C

图6 美国按性别及年龄划分的不同亚部位结直肠癌发病率(6A:≤49岁;6B:50-64岁;6C:≥65岁)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具体表现在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为农村地区的1.40倍(中标率,下同),其中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为农村地区的1.73倍和1.17倍。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相近。进一步详细划分,华南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往后依此为东北、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和西北。

四、中美结直肠癌死亡特征对比

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逐年上升,美国逐年下降。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因结直肠癌死亡44 361例,估计全国因结直肠癌死亡18.71万人,居癌症死亡谱第5位。死亡率为13.82/10万(中标率7.95/10万),其中结肠癌死亡率为6.56/10万(中标率3.73/10万),直肠癌死亡率为7.01/10万(中标率4.06/10万)。根据GLOBALCAN 2020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2020年因结直肠癌死亡286 162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9.5%,仍居癌症发病谱第5位。美国死亡率为13.9/10万(2013年—2017年)。男性和女性近几十年变化趋势不尽一致:自1947年起,女性结直肠癌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直到1980年才开始逐年下降。在2008-2017这十年间,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3%,50-64岁患者的死亡率下降幅度较缓,约每年下降0.6%,而50岁以下的患者,死亡率以每年1.3%的速度上升。

以性别分记,中美两国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我国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为女性的1.55倍,其中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男性死亡率分别为女性的1.40倍和1.69倍。美国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为16.6/10万,女性为11.7/10万,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42倍,略低于我国。我国男性和女性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在40岁后明显上升,75~79岁死亡率最高。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各年龄别均明显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升高,差距逐渐增大。

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死亡率为农村地区的1.36倍(中标率,下同),其结肠癌和直肠癌死亡率分别为农村

的1.72倍和1.13倍。我国东部地区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死亡率均相近。与发病率相似,我国华南地区结直肠癌死亡率最高,往后依此为东北、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和西北。

五、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

与上一年度《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相比,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8-9]。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自2000年起,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率稳定下降,死亡率也较1970年下降了约53%[4]。美国癌症协会在报告中指出,自2000年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肠镜检查的增加,目前肠镜已经主要的筛查(screen)项目[10-11]。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肠镜检查率已经从2000年的21%猛升至2015年的60%[12]。肠镜筛查大范围的使用,将一些癌前病变尽早切除,使得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肠镜检查在近几年才应用于防癌筛查中,而肠镜、胃镜等内镜检查在百姓中的接受度并不高,大部分百姓对于纤维内镜的主观认知,还是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肠镜检查多半持恐惧心理,且多要求做“无痛肠镜”,加之我国百姓对“去医院体检”这件事讳莫如深,一来怕查出病,二来怕查不出病——“花了冤枉钱”。这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需要加大对防癌筛查的投入;二是目前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肠镜检查往往“一号难求”;三是需要加强面向百姓的科普,消除在百姓心中“做肠镜很痛苦”这一根深蒂固的偏见,并树立定期体检的意识。这些需要

国家、社会、医院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但《Cancer Statistics, 2019》中同时也指出,全年龄段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下降,似乎掩盖了5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这也提示我们,我国是否也应该制定符合我国人群的筛查年龄以及筛查间隔。

与发病率相比,死亡率可以更好的反应抗癌工作的进展,因为死亡率受检测方法改变的影响更小。美国癌症协会认为,在过去20年间,正是由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才使得结直肠癌的死亡率较1970年下降了约53%。几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守美国癌症协会的癌症预防指南可以降低癌症负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13-14]。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的癌症预防指南中侧重于4个预防因素:保持正常体重、保持一定频率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以及限制酒精摄入量。结合我国最近3次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检测数据,我国的红肉日均消耗量和肥胖人群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日均酒精摄入量和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的改善不大[15-17]。这对我国进行结直肠癌的I级预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提示作用。

六、早诊早治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持续上升,王红等对GLOBALCAN 2018、《中国肿瘤等级年报》(2012-2018)、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与CI5 plus)、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2017)、《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7》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

鉴》(2005-2018)6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8]: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保持平稳,略有下降。结直肠癌导致的人民经济负担呈持续上升。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实现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改善患者的预后,应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战略层面进行加强。在国家层面上,2012年,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时卫生部)启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CanSPUC)。推广实施城市常见癌症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2]。自2012至2018年间,共301万人完成该项目的问卷调查,约129.5万人次被评估为高危风险人群,其中,对8.6万人次进行了针对结直肠癌的结肠镜筛查,共筛出癌前病变10 516例(12.17%),结直肠癌218例(0.25%)[19]。该项目在近五年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得以直观的体现:与2010年相比,以中标率计算,除男性结肠癌发病率略上升之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体呈下降趋势,且这种趋势基本没有性别差异(图7),体现了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覆盖人群仍需要进一步扩大。

虽然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部分医疗机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行业准入监管尚不规范。虽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部分医院执行力不足,导致专科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方案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另外,全国级别同质性的医疗行业协会越来越多,不仅承担的职能互相重叠,也浪费了医生的精力。因此,

在社会层面上,应当充分履行各协会、学会的职责,制定全国范围的疾病诊疗标准,各级医院应对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贯彻落实,争取做到“专科医生同质化、病人治疗规范化”,做好结直肠癌的三级预防。

在个人层面,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百姓接收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在过去的十年中,百姓的防癌意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伴随着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媒体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大量的、无用的、甚至是错误的癌症预防知识,这不仅需要对媒体内容加强监管,还需要我们医生也进入“新媒体”这个圈子,传播有理论依据的、高质量的防癌内容。二是我国癌症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今青年人工作负荷、生活压力较大,运动量减少,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加了癌症的发病风险,应当呼吁青年人珍爱自身健康,提高防癌意识,不要让癌症成为青年人身上的另一座大山。

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我们相信,依靠国家、社会、各级医院、医生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不懈努力,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会逐渐减少,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防治水平,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出我们自己的好声音。

7A

7B

图7 我国2010年与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7A)与死亡率(7B)比较(单位:/10万)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一、项目目标 (一)在全国9个省份的城市人群中开展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每省份共完成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5万人,对1万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筛查,对每个癌种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 (二)研究和评估城市中五大高发癌症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降低城市中癌症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找到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投入产出比高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和方案,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二、项目范围和时间 (一)项目范围。根据卫生部和财政部年度工作计划和资金预算确定。2012年项目地区包括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甘肃省等9省份,各项目省份选择1-2个中型及以上城市(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0万)具体实施项目。

(二)项目时间。项目启动当年10月底前上报工作完成情况,次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工作。 三、项目内容 (一)项目市(区)与筛查对象选取原则。 1.确定项目市(区)。选择工作基础好、条件和设备齐全的城市(区)作为项目点。优先选取肿瘤登记点所在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所在地、承担过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的市(区)或开展过相关项目或研究的市(区)。 2.确定筛查数量。每省份每个癌种每年度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不少于1万人,筛查人数不少于2000人。如本省份有2个以上城市(区)参加该项目,应按任务量进行分配,而不按癌种进行分配。 3.确定筛查对象。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的条件是:本市户籍常住人口(在本地居住3年以上),年龄40-69岁(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准)。对评估确定为高危人群的人群开展癌症筛查。要以社区为单位选取筛查对象,不能是单一职业人群。 (二)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 1.确定省、市级项目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制定省、市级项目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项

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癌症早诊早 治项目 附件一 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上海乳腺癌、子宫颈癌项目管理办法 为保证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在本市的顺利开展,根据卫生部《癌症早诊 早治和筛查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c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 认真执行乳腺癌、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技术方案,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和筛查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目标 1、建立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系统,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 2、提高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3、宣传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提高技术队伍水

平; 4、完善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根据卫生部癌症防治年度工作安排和财政部、卫生部年度中央 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计划确定徐汇区和南汇区为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实施区;虹口区为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区。 (二)项目内容 1、在乳腺癌项目实施区对35-69岁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发现乳腺癌高危人群和乳腺癌病人; 2、在子宫颈癌项目实施区对30-59岁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发现子宫颈癌前期病变患者及癌患者; 3、对可疑病变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三、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 (一)补助内容 根据癌症防治工作计划和预算安排计划,中央财政对早诊早治项目防治措施中的筛查、人员培训和督导等工作给予补助。项目区根据早诊早治项目的实际工作需要应当争取各级财政给予支持,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报账程序 项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实施检查医院的协助下,在对筛查的人群完成检查后,对每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检查费用进行审核与汇总,并将个案和汇总资料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控中心组 织专家对资料进行复审,审核合格的,报市卫生局同意后按照标准拨付项目区补助资金。原则上每季度拨付一次。 (三)经费管理 1、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经费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

肝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doc

附件7 肝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本项目在江苏启东、广西扶绥开展肝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 筛查对象为当地 35-64 岁的男性居民和 45-64 岁女性居民,采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作初筛,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 ) 和B 超作进一步检查。对发现的 AFP 和 /或 B 超检查异常者,进行及时的复查,同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 具体筛查人数:每个项目点粗筛人数不少于 10000 人,诊断性筛查人数不少于 1000 人。 工作指标要求:筛查任务完成率≥ 100% ;顺应性≥ 70% ;早诊率≥35% ;治疗率≥ 80% ;诊断及治疗时效达标率≥ 95% 。 ——————————————————————————- 说明: 任务完成率 =实际筛查人数 /筛查任务数; 顺应性 =目标人群中实际筛查人数/当年目标人群数; 早诊率 =早期癌 /癌; 治疗率 =实际治疗例数 /应治疗例数; 诊断时效达标率=实际达标数(活检至病理报告≤ 1 个月者)/应 达标数;

标数。 注:早期癌指肿瘤小于5cm ,无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 一、人群的选择 (一)队列的建立。 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早诊早治工作,要求项目开展前就要明确 筛查人群以及对照人群。建议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获得目标人群、 对照人群的总人口数并建立数据库,并加强覆盖县(区、乡)全 人群的全死因监测工作、肿瘤发病及死亡登记工作。肿瘤的发病及死亡 登记质量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各项标准进行。 (二)筛查人群的选择。 在参加筛查的地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 高的目标人群,筛查对象为当地35-64 岁男性居民和45-64 岁女性居民(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 一般 35-64岁男性约占男性总人口数的50% 左右,女性45-64 岁的人口约占女性总人口数的30% 左右,因此筛查的人群约占当地 自然人群的40% 左右。如假设 HBsAg 阳性率为 10% ,若筛查 10,000 人,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各可初筛到HBsAg 阳性者约1000 人,按照目标人群的参与率为70% ,每地覆盖目标人群则应不少于 3.5 万人( 10,000 70%40% )。 (三)对照人群的选择。 在筛查社区以外,应当选择HBsAg 阳性率和基本情况与筛查社 区相似的同规模的人群作为自然对照,同样对全人口进行肿瘤发病、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肿瘤行业规模与前景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本文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分别研究了国内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现状和主要构成情况,并分析了民营肿瘤医院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对民营资本投资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有所启发。 一、需求端市场现状 1、现阶段居民防癌意识与肿瘤防治工作相对薄弱,早期筛查诊断普及率低,约半数患者在肿瘤晚期才被诊断,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预测,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约为312人/10万人,其中排名前五的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而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为致死率(致死率=当年死亡率/当年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种类肿瘤的发病率排名也有所变化,如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脂、高蛋白的食品摄入增加,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腌渍食品的摄入减少和水果与白色蔬菜的摄入增加则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 与美国对比可见,虽然其肿瘤发病率为中国的1.6倍(高出65%),但5年生存率为中国的1.8倍(高出81%)。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肿瘤

早期筛查诊断的普及率更高,每年新发病例中仅24%的患者为肿瘤晚期,而中国约50%的新发病例为肿瘤晚期。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中心 为尝试解决该问题,国家卫计委曾于2012年发起一项名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北京、广东、山东等9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率先开展,项目主要内容是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高危人群进行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此外,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开展10年,至今已开设218个项目点,10年间共筛查高危个体157万人。 2、中国2015年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其中药物治疗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预期在未来癌症早诊早治的驱动下,肿瘤手术和放疗的市场份额占比会逐步提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750万人,按人均每年花费7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60%计算,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一般来讲,肿瘤患者会经历初期筛查诊断、中期治疗和后期姑息疗法三个阶段。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5]。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结直肠癌的筛查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7]。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相比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gFOBT)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受饮食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测费用较高,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

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概论

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一、前言 淮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与癌症高发问题出现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予以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等领导对此多次给予重要批示。根据领导批示精神,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分别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专题调查,对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严重和癌症高发的事实已基本认同。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大癌症防治工作力度”批示精神,卫生部、环保总局经过多次研究和专家论证,在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及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提交了总体工作方案,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该方案进一步明确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癌症综合防治。 食管癌、胃癌和肝癌是淮河流域地区居民常见的恶性肿瘤。这部分肿瘤在早期阶段很少有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不仅需要花费巨额诊疗费用,且治疗效果也很差,是当地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早诊而治愈的,1/3的癌症是可以改善症状并延长生命的。因此,癌症的早诊早治和一体化管理对于癌症及相关疾病的综合预防十分重要。在淮河流域地区对高危人群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即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从无症状人群中及时发现早期的病例,提高早期治疗率,可减轻和避免晚期癌症的痛苦和危害。早期治疗痛苦小,花费少,效果好,对劳动力的影响也较小。因此,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开展将对提高淮河流域癌症高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

义。 二、原则 1、坚持科学、可行、可持续原则,采用技术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的方法。 2、卫生部负责组织实施,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领导下统一部署和开展工作。 3、各单位和部门围绕中心任务明确分工,积极配合,相互协调,统一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 4、项目的宣传定位为健康体检,重点是癌症筛查。 三、项目目标 1、在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制定并实施以部分癌症早诊早治为主的癌症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部分癌症(食管癌、胃癌、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2、在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初步建立肿瘤登记系统,为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3、加强淮河流域地区癌症综合防治能力及网络建设,提高癌症防治队伍的技术水平。 四、人群的选择 在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地区中的部分县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具体如下: 江苏省射阳县(胃癌);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胃癌),阜阳市颍东区(肝癌);山东省汶上县(食管癌);河南省沈丘县(肝癌),西平县(食管癌)。

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就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案、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内镜下/外科处理以及辅助治疗与补救措施等达成一些专家共识,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推荐筛查方法 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B.多靶点粪便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或3年1次; C.肠镜检查推荐可至回盲部的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普通人群筛查方案推荐 A.筛查对象为40~74岁一般人群。 B.推荐方案:推荐每5~10年1次结肠镜检查;如筛查对象拒绝直接接受结肠镜检查,采用问卷风险评估(表1)和FI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高危人群或FIT阳性)行结肠镜检查。若筛查对象依从性差,对初筛阳性者或拒绝初筛患者可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阳性者建议结肠镜检查。 C.对于伺机性筛查推荐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筛查方案推荐 A.若筛查对象的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1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60岁),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B.对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应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 C.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自20~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 早期肿瘤内镜诊断推荐

A.建议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推荐“分次给药”进行肠道准备,并由受过系统训练的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行规范、详细的结肠镜检查,保证检查时间及肿瘤检出率。 B.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分型建议可参照巴黎分型标准。如有条件,建议结合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对可疑病变进一步观察。 C.对平坦型病变的内镜下处理,建议整块切除(EMR/ESD)病灶后送检。 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外科处理推荐 对于术前评估提示超出内镜切除适应证范围的早期肿瘤以及内镜切除术后评估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结合肿瘤生长位置、大小、患者手术耐受度以及患方意愿等综合考虑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以及切除范围。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早期检测推荐 对于经治疗后无肿瘤残留的结直肠癌患者推荐规范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肿瘤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肠镜检查。

肝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肝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本项目在肝癌高发区江苏启东、广西扶绥,开展肝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筛查对象为当地35-64岁的男性居民和45-64岁女性居民,采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初筛,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B超作进一步检查的方案。对发现的AFP和/或B超检查异常者,进行及时的复查,同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尽早作出诊断和治疗。以早期发现率、早治率和死亡率为终点进行绩效评价,同时进行独立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筛查方案。 具体筛查人数:江苏启东10000人,广西扶绥10000人。 一、人群的选择 (一)队列的建立 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早诊早治工作,要求项目开展前就要明确筛查人群以及对照人群。建议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获得目标人群、对照人群的总人口数并建立数据库,并加强覆盖县(区,乡镇)全人群的全死因监测工作、肿瘤发病及死亡登记工作。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登记质量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各项标准进行。 (二)筛查人群的选择 在参加筛查的地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目标人群,筛查对象为当地35-64岁男性居民和45-64岁女性居民(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 一般35-64岁男性约占男性总人口数的50%左右,女性45-64岁的人口约占女性总人口数的30%左右,因此筛查的人群约占当地自然人群的40%左右。如假设HBsAg阳性率为10%,若筛查10,000人,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各可初筛到HBsAg

阳性者约1000人,按照目标人群的参与率为70%,每地覆盖目标人群则应不少于3.5万人(10,000÷70%÷40%)。 (三)对照人群的选择 在筛查社区以外,应当选择HBsAg阳性率和基本情况与筛查社区相似的同规模的人群作为自然对照,同样对全人口进行肿瘤发病、死亡登记及全死因登记监测,以便最终评价筛查在肝癌早诊早治上的绩效。 此外选取小样本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监测,用以质控目标人群与对照人群的可比性。对照人群的各种情况(饮食习惯、社会经济状况等)应尽可能与目标人群一致。对照人群应该与干预人群同时开展基线调查和危险因素的监测。人群健康知识调查见附件3-2;基本信息(包括人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常见危险因素等)见附件3-3。基线调查样本的大小根据各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但原则上要求不少于600人(5岁一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约100人)。对照人群和目标人群在地理上要有一定的缓冲区,以避免对照人群中的某些人参加早诊早治项目而造成的偏倚。 二、筛查及早诊早治流程图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一、引言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和实施方案对保证结直肠癌防控效果至关重要。若干学术团体已经

发布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意见,但目前我国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因此,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本指南,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效果。 二、指南形成方法 1. 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制定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指南制定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9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 2. 指南工作组:本指南成立了多学科工作组,主要涵盖了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学科专家。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合作完成。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本指南供肿瘤科医师、消化内科医师以及从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指南的推荐意见应用目标人群为有意向或适宜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受检者。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在课前的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就是在全球,还就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 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 (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 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 (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 ,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就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就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就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深圳市2018年肿瘤防治新闻通稿

深圳市肿瘤防治情况新闻通稿 2018年4月15日-21日是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传播科学防癌理念,普及抗癌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癌症防控意识,增强患者抗击癌症信心,切实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下面就全市癌情概况、疾控系统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和公众如何做好自我防治工作做介绍。 一、肿瘤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发布的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深圳新发肿瘤病例近2.4万例,患病女性数量较男性多,肺癌依旧位居全部及男性恶性肿瘤榜首,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以南山区为例,监测数据显示,南山区近10年来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前五位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女性前五位肿瘤为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 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更有甚者,由于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大部分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机会,死亡率显著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让更多人意识到积极面对,尽早发现,科学防癌的重要性,是目前深圳肿瘤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夯实,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1.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项目由市卫计委组织,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负责实施。6月26日,2018年深圳市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正式启动,推动癌症的有效防治,践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癌症防控战略,从7月开始,该项目将在全市选取年龄在40—74岁的户籍常住人口开展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的评估和筛查工作,预计在143家社康中心完成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15000人,并根据评估结果,在11家医院完成5000人次的癌症高危临床筛查。 2.南山肿瘤随中心 为了对监测到的南山区户籍肿瘤患者提供免费服务,健全肿瘤监测工作链,南山慢性病防治院报请南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批准成立了南山区肿瘤随访中心,并设在南山人民医院肿瘤科,同时由南山慢性病防治院对肿瘤随访工作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 3. 深圳市肿瘤防治联盟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是依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精神,响应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由致力于我国肿瘤预防、治疗的医务工作者、学术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自愿组成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学术交流与合作、肿瘤防治咨询与服务等综合性平台。联盟将开展肿瘤防治科普活动,开展肿瘤三级预防工作,组织国际、国内肿瘤防治学术交流及合作,提供肿瘤防治的咨询与服务,支持协作共建单位研发肿瘤防治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汤坚强医生:没错。确定肿瘤的治疗方式前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前的分期,“术前分期”就是医生常说的“临床分期”,做完手术以后还有一个“病理学分期”(病理分期是肿瘤分期的“金标准”)。对于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术前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以一期为例,一期大肠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还有部分肌层,如果这个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层,但是肿瘤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CSCO教育文集2014-09-16 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张苏展 大部分结直肠癌具有缓慢的自然病程和明确的癌前病变而适宜于开展早诊早治筛查。早诊早治筛查通过发现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能提高早诊率和结直肠癌生存率,有效降低结直肠肠癌发病率,最终使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国7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结直肠癌平均发病率29.44/10万,死亡率14.3/10万,其中上海市、广州市、沈阳市和嘉善县发病率居前,分别达58.98/10万,47.46/10万,43.65/10万和41.61/10万。全国几乎所有肿瘤登记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在上升。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23.70/10万上升到2009年的34.75/10万,年增长率达3.76%。大肠癌发病明显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高收入地区高于低收入地区,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高发的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肠癌发病人数必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不仅将危害更多人的生命,而且将对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加强我国的大肠癌防治势在必行。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大肠癌筛查,而正是在80年代后期,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最新调查的数据显示,2002~2010年间,美国50~75岁间适龄人群的大肠癌筛查率从52.3%上升到65.4%。与此同时,观察到的大肠癌标化发病率从2003年的52.3/10万下降到2007年的45.5/10万,平均年下降3.4%;死亡率从19.0%下降到16.7%,平均年下降3%。双率下降的程度在各个州和地区明显呈现出了随筛查率上升越多而下降越多的趋势。如Rhode Island筛查率达到74.7%,其发病率年下降达6.3%。 支持大肠癌筛查的证据主要来自早期的美国名尼苏达州、丹麦菲英岛、英国诺丁汉三大人群大肠癌筛查试验。三大试验均证实了大便潜血检测法结合结肠镜检查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发起了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大肠癌筛查,但只有少数报道了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的证据。2010年英国一项研究报道了单独使用乙状结肠镜开展大肠癌筛查同样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立癌症中心(NCI)的专家经过数学模型研究认为,开展大肠癌筛查在全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中的贡献均达50%以上,人群生活习惯的改善对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也有较大的贡献。而治疗的进展仅对大肠癌的死亡率下降有11%的贡献。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的通知》的工作目标,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经费将对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鼻咽癌、乳腺癌及淮河流域部分癌症(以下简称癌症)的防治工作给予支持,将在部分地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 认真执行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和乳腺癌筛查项目的相关技术方案,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和筛查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目标 1. 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及早期治疗率; 2. 提高五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3. 普及癌症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提高技术队伍水平; 4. 完善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 5. 在部分地区初步建立肿瘤登记系统和信息库。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项目范围将根据卫生部癌症防治年度工作安排和财政部、卫生部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计划确定。 三、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 (一)补助内容 根据癌症防治工作计划和预算安排计划,中央财政将对早诊早治项目防治措施中的筛查、人员培训等工作给予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早诊早治项目的实际工作需要争取各级财政给予支持,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报账程序 实施项目的医院对筛查的人群完成检查后,应将患者的检查结果复印件提交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每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检查费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标准拨付医院补助资金。原则上,每季度拨付一次。 (三)经费管理 1. 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经费要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04]24号)执行,专款专用。 2. 筛查补助经费要严格执行补助标准,按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支付。实际筛查费用在补助标准以内的,实报实销。治疗费用由患者自己负担,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相关《癌症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保证筛查工作质量,同时要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费用发生。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专款专用,任何单

解读左右结直肠癌生存期差异很大

解读左右结直肠癌生存期差异很大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好发于左侧结肠,最多见于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亦有发生于右侧结肠者。二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敏感性不完全相同。2016年6月5日的ASCO口头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Alan P. Venook教授等人进行的CALGB80405研究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关于不同解剖部位与转移性结肠癌生存率的结果。数据显示,原发病灶的解剖部位不仅与药物治疗效果有关,亦与预后有联系,原发于右侧结肠(盲肠和升结肠)者预后较原发于左侧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者差。肿瘤原发部位在左半结肠的mCRC 比原发在右半结肠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原发于左半结肠者西妥昔单抗比贝伐珠单抗更优生存获益(36 个月比31.4 个月),原发于右半结肠者,贝伐珠单抗优于西妥昔单抗(24.2 个月比16.7 个月)。大量临床、基础研究表明近端和远端的结直肠癌致癌的信号通路不同。原发于右侧结肠者更倾向于膨胀性生长,有高度的微卫星不稳定性、CpG甲基化和BRAF突变;相比之下,原发于左侧结肠者则更倾向于浸润生长,存在染色体不稳定和非整倍体现象。除手术切除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靶向药也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CALGB/SWOG 80405 (Alliance)关于KRAS野生型的转移性

结直肠癌药物研究结果在2014年的ASCO年会上就已报道过,使用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即FOLFOX(甲酰四氢叶酸/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或FOLFIRI(甲酰四氢叶酸/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疾病整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研究者在一个小的系列研究中发现,当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在右半结肠时,西妥昔单抗不能发挥治疗作用。CALGB/SWOG80405 III期临床研究数据,纳入了29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732例左半结肠癌患者,上述患者KRAS基因均为野生型。研究结果显示,原发于左半结肠癌中,西妥昔单抗治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获得了更长的生存获益(36月vs. 31.4月),而原发于右半结肠癌中,贝伐珠单抗较西妥昔单抗显示出了更好的生存获益(24.2月vs. 16.7月),该研究首次在两种分子靶向治疗的头对头研究中发现这种重要临床现象,即KRAS野生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选择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存在预后差异。于是,研究者对数据重新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原发于左半结肠的转移性大肠癌生存时间较长、西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率较高;而对于原发于右半结肠的转移性大肠癌生存时间较短、贝伐单抗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是上述现象仅发生于K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对于K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解剖位置则与生存率、药物治疗有效率无关。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Deborah Schrag对结直肠癌患者做了前瞻性队列研究,

浅谈大肠癌早筛\早诊与早治的方法

浅谈大肠癌早筛\早诊与早治的方法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对象、诊断的方法和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进行综述。 标签:大肠癌;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以英国著名病理学家Morson和日本学者Muto为代表提出了“腺瘤-癌”顺序的理论中[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肠腺瘤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50岁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粪便隐血(连续3 d),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 1.2高风险人群 1.2.1无大肠癌症状的高风险人群①既往有过大肠癌病史或大肠腺瘤史;②一级亲属患有大肠癌或家族性息肉者;③溃疡性结肠炎或Crohn病不愈10年以上;④胆道疾患及胆囊切除>10年;⑤慢性阑尾炎病史;⑥下腹部放疗史>10年。 1.2.2有大肠癌症状的高风险人群①腹痛(不明原因的腹痛,特别是不明原因的下腹疼痛);②便血(指肉眼可辨认的血);③腹泻;④肛门下坠感;⑤便秘; ⑥贫血(男性血红蛋白5 Kg);⑧腹部肿块。 2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肛门指检。 2.1实验室检查 2.1.1粪便隐血试验包括传统的粪便试验(愈创木脂试验)和改进的免疫法潜血试验。该检查易受饮食及其他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干扰,假阳性率高,但因价格低廉,无创,故是普通人群筛查的最常见的方案。 2.1.2粪便DNA检测粪便DNA检测是收集1 g左右的受筛者粪便标本,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粪便中微量来自于肠壁脱落细胞的DNA,假如肠壁脱落细胞中存在肿瘤细胞,则结直肠肿瘤细胞的特异的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的改变可被灵敏的PCR方法所扩增而检测到。目前因该法收集粪便较为麻烦,检测费用高,在扩大应用上有一定的限制。 2.1.3粪便转铁蛋白检测消化道出血(包括隐血)时,血清中的铁蛋白会漏

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附件三 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项目点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收益人群,卫生部拟增加项目点,在全国31个省(市)的42个县(区)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上海市虹口区作为项目区,将完成2000名妇女的筛查工作,第2年尚需对前1年筛查过的妇女进行复查(第2年的实际工作量约为4000人)。 本项目的筛查对象为30-59岁的当地妇女。采用肉眼观察和阴道镜检查相结合的筛查方案,并对发现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以任务完成率、顺应性、早诊率、治疗率、治疗时效达标率为评价指标。 一、人群的选择 (一)队列的建立 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早诊早治工作,要求项目开展前就要明确筛查人群。建议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获得目标人群总人口数和人口结构的详细信息,建立待筛查对象的详细人口档案(附表1)。同时收集当地医院子宫颈癌收治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各期病人比例、治疗方法等。相应的医院诊治情况调查表(附表2)。 (二)筛查人群的选择 在参加筛查的地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街道人口作为目标人群。筛查对象为30-59岁的当

地妇女(无其他严重疾病,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一般30-59岁妇女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0%,按照顺应性不低于50%计算,如每年每地筛查人数不少于2000人,项目3年所覆盖的目标人群应不少于6万人。 (三)筛查对象编号 本项目的编号系统是按照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编号,该编号采用八位数字进行,前两位数字为筛查区号(即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上海为“09”;第三位数为筛查点号(即区编号),虹口区为“1”;第四位为备用码;第五到第八位是个人号。该编码与研究对象个人是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研究对象的准确定位,因此,通过该编号可以跟踪查找研究对象。示意图如下: 编 号 上海市 虹口区 备用 人号 二、筛查程序 (一)知情同意 所有参加筛查的群众都必须参加知情同意程序。该程序包括两部分:首先,召集参加筛查的对象,集中宣讲筛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筛查的获益和可能的危险,宣读知情同意书,回答群众的问题。然后,向每一个参加筛查的对象说明筛查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回答不明白的问题,最后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见附表3-1)。 (二)流行病学调查 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群众接受基线信息调查。基线信息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