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声分析答案

和声分析答案

和声分析答案
和声分析答案

和声分析答案

【篇一:和声分析351 例】

和声分析351 例》和声分析例题是为演奏演唱专业的和声共同课及专业课所编辑的,例题的选择不仅注意到了和声结构的典型性和与技法展示的多样性,且不少曲例在艺术的创意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长期实践证明,《和声分析351 例》也适用于作曲、指挥专业的和声课中。和声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体验和通晓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由此提高学习者对和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弦正三和弦(例1~10)

段落与终止(例11~18)

终止四六和弦(例19~25)

六和弦(例26~34)

经过与辅助四六和弦(例35~41)

属七和弦(例42~53)

ii 级三和弦(例54~60)

和声大调(例61~64)

vi 级三和弦(例65~72)

ii 级七和弦(例73~90)

导音七和弦(例91~100 )

九和弦与多音和弦(例101~111 )

导音三和弦(例112~116)

iii 级三和弦一六度属和弦(例117~127 )

重属和弦(例128 ~139 )

重属增六和弦(例140 ~157)

离调(例158~183 )

连锁进行(例184 ~189 )

副属和弦意外进行(例190~192 )

调内(自然音)模进与离调(中音)模进(例193 ~205 )

换调与近关系转调(例206~226 )

远关系转调(例227~233)

转调模进(例234 ~236 )

减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等音转调(例237 ~244)和弦外音(例245 ~277 )

持继音(例278 ~292)

变音和弦(例293 ~312 )

增三和弦等音转调(例313~314 )

采用调式交替和弦的转调(例334~340 )

自然调式和声手法(例341~351 )

【篇二:师范大学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p> (2008.12.29 )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

与考题一并上交

一、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

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

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

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 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10 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

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

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

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

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

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 5 分,共25 分)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

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 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

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

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

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

主属遥相呼应。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

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

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 1 小节或不超过 2 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

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因此,动机是一

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4.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

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

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三段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

(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

(2)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

(3)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可称之为综合型

四、将下例乐段划分出乐句、乐节、乐汇(10 分)。

答案

4 小节一句,共 4 句,每句两个乐节(2+2);

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分为两个乐节,三个乐汇(1+1+2)第三句分为两个乐节,四个乐汇(1+1+1+1)

五、分析题(共 1 题,共45 分)

答题要求:1.判断曲式结构; 2.写出结构图示; 3.作相应的作曲技术说明

答案:

1.该乐曲是无再现二段式。(10 分)

2.图示如下:(26 分)

结构:引子 a b 完全重复一次尾声(8 分)

乐句:a+a+b+b(4 分)

小节:9 4+4+4+4 12 7 (4 分)

调:a 小 a 大a 小(8 分)

3.说明(11 分)

(1)引子与尾声( 4 分)

(2)第一段(4 分)

(3)第二段(3 分)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 b 卷)参考答案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

与考题一并上交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

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乐段)。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

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

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二、名词解释(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10 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

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

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

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 5 分,共25 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

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

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 4 至8 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 2 至4 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结合成的音组,它往往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

合形成一定的特点。

3.什么是呈示型乐段结构?

答:呈示型乐段结构是指按照稳定性的音乐陈述语言构成的乐段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4. 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哪几各方面?答: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

方面:

(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

(2)和声、调性的对置;

(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

(4)体裁的不同;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作品中从属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品中的从属部分基本部分外部扩展所附加的结构部分,如前奏,具有某种引入的功能;尾声,体现出补充性和结束性的陈述;

间奏,起连接过渡的作用。

前奏的写法常表现出以下特点:对乐曲的主要材料作概括性的陈述,或提出主题材料中某些有特征的音调或节奏,暗示音乐的主要性格,并引入主题部分;和声上强调属和弦或属功能和弦,形成期待感。

尾声则强调和声的主功能方面,常给出完整的和声完全终止,显示

出某种应答的意味;尾声的材料一般也来自于乐曲的主题,但引向

结尾,体现出收束的特点。前奏与尾声常形成一种远距离的遥相呼

应的关系。

前奏、尾声和间奏的主要结构功能,在于加强全曲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它们是乐段的外部扩展,不会改编乐段的基本结构性质。

四、将下例乐段划分出乐句、乐节、乐汇(10 分)。

五、分析题(共 1 小题,共25 分)

答题要求:1.判断曲式结构; 2.写出结构图示; 3.作相应的作曲技术说明。

1

【篇三:西南大学《和声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s=txt> 一、和弦构造(10 分)

二、按要求正确进行四部和声排列(8 分)

三、基本连接(25 分)

为上面动机作 2 次上二度守调模进g:dd56 Ⅴ

四步骤转调基本连接: a 大调——b 小调

四、和声分析(12 分)

五、为旋律选择和弦(15 分)

(0829 )《和声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