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冀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冀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冀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冀教版)

第一课走向战争的深渊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其表现:

经济: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

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所拥有殖民地不成正比。

2、一战前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集团的

军备竞赛;战争鼓噪。

3、“欧洲的火药库”是:巴尔干地区。

4、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5、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6、一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7、一战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8、交战双方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课残酷的世界大战

1、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分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的是西线。

2、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马恩河会战。

3、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4、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签署投降书。

5、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坦克、轰炸机、毒气、潜水艇等。

6、一战最主要的影响: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或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7、一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第三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一战后,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战胜国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巴黎和会:①时间: 1919年。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②操纵国:英、法、美。

③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与其它战败国签订的条约统称凡尔赛体系。

④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⑤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3、华盛顿会议:①时间: 1921-1922年间。地点:华盛顿。

②操纵国:英、美、日。主要协调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③签订了《九国公约》、《五国公约》等条约,统称华盛顿体系。

④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积极: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秩序。

消极:建立在奴役和掠夺基础之上的,不会长久,同时在德日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5、国际联盟:倡议国:美国。成立的时间:1920年。总部:日内瓦。解散的时间: 1946年。

实质: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其建立的政治经济秩序和既得利益的外交工具。

第五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二月革命: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时间: 1917年3月。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时间: 1917年11月7日。领导者:列宁。总指挥部:圣彼得堡的斯莫尔尼宫。

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对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从而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产生了重大作用。

4、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挫伤了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人民不满情绪加重。

时间: 1921年。

特点:多种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结果: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第六课迅速崛起的苏联

1、苏联建立的时间: 1922年。加盟共和国共有 15 个。

2、经济建设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经济建设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最主要成就: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或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1928年。

4、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原因: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5、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影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6、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7、斯大林模式的作用:积极: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或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消极:(1)使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破坏了苏联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第七课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①时间:1929—1933年。

②爆发:首先从美国开始。

③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④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3、罗斯福新政:①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②时间:1933年。

③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④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或《国家工业复兴法》。

⑤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

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第八课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①时间:1922年。

②重大事件:向罗马进军。

2、纳粹政权的建立:

①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严重的打击了德国,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以希特勒为首

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不断发展壮大。

②时间:1933年。

③标志事件: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④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A制造国会纵火案,逮捕和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B取缔其他一切

政党,实行纳粹一党独裁。C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水晶之夜)。

3、日本法西斯的猖獗:①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②1936年,广田内阁成立,完全受军部控制,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九课世界战火重燃

1、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①轴心国集团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先后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轴心国集团。

②日本的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③意大利的侵略: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④1936年,德意法西斯出兵干涉内战。2、慕尼黑会议:①时间:1938年9月。②参加国:德、意、英、法。

③结果:签订《慕尼黑协定》,德军占领苏台德区。

④影响:慕尼黑会议把英法德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

3、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第十课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1、战火的扩大:①1941年6月22日,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②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

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2、扩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爆发,二战达到全球规模。

第十一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①原因: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反抗(主要原因);苏

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世界各国走向联合(直接原因);

②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

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为最终打

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2、二战的转折:①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

②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中途岛海战。

3、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4、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5、雅尔塔会议:①目的: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②时间、地点:1945年2月雅尔塔。③参加国:美国、英国、苏联。

④内容:彻底打败德国,并在战后对其进行分区占领和民主化改造;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

结束欧战的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⑤影响: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世界格局主要是通过

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6、二战胜利:①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②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7、二战的影响:①给人类造成空前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8、二战的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9、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了二战。

③客观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④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1、背景: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②苏联的力量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苏联影响下,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美苏政治裂痕日益加深。

2、揭开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3、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A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B影响: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作用:A对西欧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

巩固。C在战略态势上遏制了苏联。

③军事上:“北约”形成。作用:A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B在西欧建立了一道“遏

制”苏联的屏障。

4、“华约”形成:①目的:为对抗北约组织。

②时间:1955年。

③影响: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第十三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1、超级大国美国:

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原因:A美国参加二战晚,本土未然战火。

B二战中美国在军需物资的供应中获得了巨额收益。C战后初期,亚欧国家经济凋敝为美国商品和资本的涌入提供了便利。D美国政府加大了教育和科研投入。E采取有效地财政政策。F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②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的原因:A侵越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国内

政局动荡。B70年代的既经济危机。

③美国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欧共体:

①目的:A为振兴经济。B在美苏两极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

②时间:1967年。

③基础:“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合并。

④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3、欧盟:

①1991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达成协议。

②1993年,正式结成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维护了欧洲的和平。

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目标迈进。成为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一直重要的力量。

4、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A政治上进行民主改革。B美国在经济上采取扶植政策。C日本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

术。D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②经济发展:60年代末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③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 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军费支出不断增加。B 90年代后不断扩充军

事力量,向海外派兵。C 竭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第十四课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①背景:A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苏共“二十大”,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②措施: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的

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B政治改革的措施: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③结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最终失败。

④失败原因: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匈牙利的改革:①背景:A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激化了矛盾。B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

②领导人:卡达尔。

③特点:将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④结果:到20世纪70年代,匈牙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是,在困难面前最终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3、布拉格之春(略)

第十五课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

1、印度独立与发展:① 1947年,依据蒙巴顿方案,印度独立,但是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②印

度独立后,工农业有巨大发展,在信息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③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①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埃及独立。

②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

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拉丁美洲民族独立的斗争:①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以古巴革命为起点,拉美掀起了反美风暴。

②古巴革命:在卡斯特罗率领下,1959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③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十七课两极格局的终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①背景:A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经济日益衰退和恶化。B 苏联

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再难以与美国称霸了。进入80年代,苏联的彻底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②目的:A为了扭转经济的发展颓势;B 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③改革措施:A最初的改革集中在经济领域。未见成效。B 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陷入极大地混乱之中,使各加盟共和国离心倾向加剧。

2、苏联解体:①时间:1991年12月25日。

②标志:《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解体。

③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挫折。

④原因:

A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B 内部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

C 加速原因:八一九事件。

D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E 根本原因: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

⑤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⑥苏东剧变得出的历史教训:

A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必须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C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监督。

D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

E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颠覆活动高度警惕。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A 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B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

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D 各国相互制约,谈

判和协商成为大国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手段。

第18课动荡不安的世界

1、中东战争:①“二战后”,在英美等国支持下,以色列建立独立国家,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多次进行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②影响:造成大量的经济损耗和人员伤亡;军费开支负担沉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双方斗争加深了仇恨,并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中,威胁世界和平。

③复杂原因:⑴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的重要。⑵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世界列强加紧争夺。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使中东问题错综复杂。

2、科索沃战争:①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霸权主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②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和平”“人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并发动空中打击,南联盟损失惨重。

③评价:北约的这次行动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它破坏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原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干涉,对国际公认法则的践踏,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和有关大国的干预和制约。

④影响:表示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企图受挫。

第19课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就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就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与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就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与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与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与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就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她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冀教版练习题十六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冀教版练习题十六 第1题【单选题】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旗下淘宝网是中国消费者首选的网上购物平台。阿里巴巴的成功说明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 )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B、能源技术的发展 C、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 D、航天技术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三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有关科技革命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断:甲:科技革命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只需要3—5年,乙: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丙: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占80%。他们讨论这一话题的中心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等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技术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①飞机②原子能技术③电话④克隆技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 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 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篇一: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黄河 长江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 主要成就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长城 四大发明 甲骨文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篇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篇三: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时间:8世纪前期) 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②影响: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范围:世界历史下册) 1. 1917年7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3.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劳资关系D.缩减农业产量 5.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纷争B.美苏争霸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D.地区冲突 6.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 7.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①德国进攻波兰②德国入侵苏联③日本偷袭珍珠港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结果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B.法国光复C.意大利投降D.攻克柏林 9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0.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冀教版练习题二十七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冀教版练习题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加强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毕加索曾说:“我的没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涵义”。以下属于他的代表作品是( )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新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 B、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一组标志所涉及的产业,最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技术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5.贵州省六盘水)王力兮同学用了几秒钟便将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的稿件送到了上海组委会编辑部,他是通过下列哪一手段送达的( ) A、发电子邮件 B、寄挂号信 C、快递送达 D、打电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你经常喝的“归一”牛奶来自山东曹县银香伟业集团,这里是中国首批克隆牛诞生地,克隆技术与下面哪一项内容有关:( )

B、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基因工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电影在它的一百多年的历程中始终展现突出的艺术魅力,其中的奥秘不包括( ) A、技术上的更新,给了观众更大的视觉空间与联想空间 B、不断更新的题材,紧扣人们的心弦 C、音乐、灯光、照相等多种艺术的共同融合与发展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互相渗透 B、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C、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 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 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 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 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 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 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 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 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 3500 年,尼罗河沿岸出 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 3500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 立起来;③公元前 6 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 3500 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
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 25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
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
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
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 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 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 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 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 业的发展。
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 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 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 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 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

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玻利瓦尔。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指导学生概括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4.师简单介绍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目标导学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知识拓展部分,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殖民据点。要求学生读资料要迅速,并善于归纳,读图要注意从细节中捕获有效信息。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了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人民和英国的民族矛盾尖锐,这是印度民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战背景 1)为了争夺霸权,重新划分殖民地 2)军国主义思想盛行,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2.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3.一战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4.一战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两败俱伤) 3)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革命高涨)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双刃剑) 5.巴黎和会的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2)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6.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7.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1)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3)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立了波兰等国家的独立 4)宰割德国种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 8.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政治: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列强争筑铁路;掠夺矿产资源、原材料;倾销商品 3)思想: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些革命性组织的成立 9.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1)1894年:建立兴中会 2)1905年:建立同盟会(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 10.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11.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2)经济发展:武汉经济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3)革命基础:湖北的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4)四川的保路运动:使鄂军西调,武昌、汉口等兵力空虚 5)资产阶级的革命果敢精神,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 因素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总结(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初三的学生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试.这学期,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仍然是十分的繁重,因为历史是一门在中考中所占分数相对低的科目,所以学生们不是很重视学习历史,但是我会认真钻研历史课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谦虚谨慎、努力工作,为了把本学期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二班的学生,优生多,中等少、差生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一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比例差不多。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 绩快速提高。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